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1000.50 KB
- 文档页数:77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断句与翻译】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可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他勤奋敏捷,并且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问题当作耻辱,因此人们称他为‘文’。
”【全文翻译】孔子在这里讲述了学习的乐趣、做人的道理以及君子的品质。
他认为,学习知识后能够按时复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这才是君子的风范。
曾子则强调反省自己,每天都要检查自己是否忠诚、诚实,是否认真复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孔子进一步阐述,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勤奋敏捷地对待工作,谨慎地说话,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学的人。
他勤奋敏捷,善于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问题当作耻辱,因此人们称他为“文”。
这篇文言文短文通过对学习、做人和品质的阐述,传达了古代圣贤的智慧,对现代人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天下莫不以其道为是也,而莫之能用也。
是以圣人之言,淡而无味也。
翻译及断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翻译: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危险啊!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翻译:既然这样,那些追求知识的人,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翻译: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触犯刑法。
天下莫不以其道为是也,而莫之能用也。
翻译:天下的人都认为他们的道理是对的,但是没有人能够真正运用它。
是以圣人之言,淡而无味也。
翻译:因此,圣人的话语,听起来平淡无味。
断句如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天下莫不以其道为是也,而莫之能用也。
是以圣人之言,淡而无味也。
昔者楚庄王宴群臣于云梦,酒酣乐作,命优人歌舞。
优人乃为《渔父》之歌,歌曰:“江水洋洋,渔父江边。
舟摇摇,网撒撒。
鱼跃水面,网罟相连。
渔父何欢,江水何鲜?所乐非鱼,所欢非船。
所欢者何?持节之尊。
所乐者何?临风而歌。
”
断句:
昔者楚庄王宴群臣于云梦,/ 酒酣乐作,/ 命优人歌舞。
/ 优人乃为《渔父》之歌,/ 歌曰:“江水洋洋,/ 渔父江边。
/ 舟摇摇,/ 网撒撒。
/ 鱼跃水面,/ 网罟相连。
/ 渔父何欢,/ 江水何鲜?/ 所乐非鱼,/ 所欢非船。
/ 所欢者何?/ 持节之尊。
/ 所乐者何?/ 临风而歌。
”
翻译:
昔日,楚庄王在云梦之地宴请群臣。
酒喝得正酣,音乐声起,便命令优伶们歌舞。
优伶们便唱起了《渔父》之歌,歌中唱道:“江水浩荡,渔父站在江边。
小船轻轻摇晃,渔网缓缓撒开。
鱼儿跃出水面,渔网与鱼儿相连。
渔父为何如此欢乐,江水又为何如此清澈鲜美?我所乐的并非鱼儿,我所欢的并非船只。
我所欢的是什么?是手握节杖的尊贵。
我所乐的是什么?是在风中高歌。
”
这段文言文描绘了楚庄王在云梦之地宴请群臣的情景,以及优伶们所唱的《渔父》之歌。
歌词中通过对比渔父的生活与楚庄王的尊贵地位,表达了对于不同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
庐山谣,云雾缭绕,高峰入云,清泉石上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音断句:庐山谣,yú shān yáo,yún wù liáo rào,gāo fēng rù yún,qīng quán shíshàng liú。
昔人已乘huáng hè qù,cǐ dì kōng yú huáng hè lóu。
Huáng hè yī qù bù fù huán,bái yún qiān zǎi kōng yōu yōu。
qíng chuān lì lì hàn yáng shù,fāng cǎo jī jī yīng wǔ zhōu。
Rì mù xiāng guān wèi shì shí?yān bō jiāng shàng shǐ rén chóu。
文言文翻译:《庐山谣》这首歌颂的是庐山的壮丽景色。
云雾缭绕,高峰直插云霄,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
古时候的人已经骑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再回来,白云千载空自悠悠。
在晴朗的江面上,汉阳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繁茂。
当太阳落山,家乡的关口在何处?江面上的烟波让人感到忧愁。
注音断句:庐山谣,yú shān yáo,云雾缭绕,高峰入云,清泉石上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夫立志者,必先知其所以然。
盖人生在世,若不立志,则如草木无根,随风而倒。
是以古之圣贤,莫不立志。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之志,可谓大矣。
然孔子之所以能立大志,亦在于其坚忍不拔之志。
夫坚忍不拔之志,非一日之功也。
盖人生在世,逆境迭起,顺境难求。
逆境之中,能坚守其志,则必成大器。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之言,可谓至理。
夫逆境之中,能坚忍不拔,则必成大业。
然立志固难,持志更难。
持志者,必先明其所以然。
盖人生在世,立志易,持志难。
持志之人,必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之所以能持志,亦在于其心无旁骛。
夫心无旁骛,非一日之功也。
盖人生在世,诱惑繁多,心易动摇。
心无旁骛之人,必能抵御诱惑,坚守其志。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之言,可谓至理。
夫心无旁骛,则必成大业。
夫立志、持志、心无旁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盖人生在世,立志、持志、心无旁骛,乃成就大事之根本。
然立志、持志、心无旁骛,非一日之功,非一年之劳,乃终身之努力。
是以古之立大事者,无不具备此三者。
夫立志、持志、心无旁骛,虽艰难困苦,亦乐在其中。
盖人生在世,立志、持志、心无旁骛,虽劳苦,然能成就大事,何乐而不为?是以古之立大事者,虽身处逆境,亦能坚守其志,不渝其心,终成大业。
夫立志、持志、心无旁骛,乃人生之真谛。
愿世人皆能立志、持志、心无旁骛,以成就大事,不负此生。
【翻译】古代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超凡脱俗的才华,还因为他们有着坚定不移的意志。
人生在世,就像白驹过隙一样,转瞬即逝。
因此,立志的人,必须首先确立自己的志向,然后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
立志的人,必须首先明白自己为什么立志。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一、诸葛亮认错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顒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之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家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变劳乎亮谢之及顒卒亮垂泣三日(司马光《资治通鉴》)二、勤训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媮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忘物之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贤不若彼者乎选自《战国策》三、韩信将兵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
四、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今王动②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③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④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③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④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五、黠鼠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tuó袋子)中空嘐嘐聱聱①声在橐中曰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①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六、不忘贫贱苦高祖既贵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帝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德稼穑之艰难乎(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七、牧童指瑕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一、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一)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参考答案】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二)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较三十里【参考答案】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较三十里/(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参考答案】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四)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参考答案】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五)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参考答案】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六)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
昔余游庐山,览其胜景,心旷神怡,遂作此谣。
山川壮丽,云雾缭绕,飞泉喷薄,奇石嶙峋。
登高望远,天地豁然开朗,恍若置身仙境。
“巍巍庐山,屹立东方。
百川之源,万壑之长。
”此句断句如下:巍巍庐山 / 屹立东方 / 百川之源 / 万壑之长。
翻译:巍峨的庐山,屹立在东方。
百川的源头,万壑的尽头。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句断句如下:山回路转 / 不见君 / 雪上空留 / 马行处。
翻译:山势回环曲折,再也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你骑马走过的痕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断句如下:飞流直下 / 三千尺 / 疑是 / 银河落九天。
翻译: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此句断句如下:日照香炉 / 生紫烟 / 遥看 / 瀑布挂前川。
翻译: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升起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仿佛悬挂在前面的山川之上。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此句断句如下:黄云万里 / 动风色 / 白波九道 / 流雪山。
翻译:万里黄云翻滚,风起云涌;九道白波流淌,雪山在波涛中起伏。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此句断句如下:蜀江水碧 / 蜀山青 / 圣主朝朝暮暮 / 情。
翻译:蜀江的水碧绿,蜀山的颜色青翠;圣明的君主,从早到晚都怀着这样的情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句断句如下: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翻译:走到水的尽头,就坐下观看云彩升起的时候。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句断句如下:偶然值林叟 / 谈笑无还期。
翻译:偶然遇到林中的老人,谈笑风生,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庐山谣》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需要仔细分析文意,把握诗句的结构和韵律,才能准确传达原诗的意境。
原文:昔者楚昭王问于孔子曰:“君子之行,何如斯可矣?”孔子对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夫礼者,所以制中也。
君子之道,其在于此乎?”断句:昔者/楚昭王/问于孔子/曰:“君子之行,何如斯可矣?”/孔子对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夫礼者,所以制中也。
/君子之道,其在于此乎?”翻译:昔日,楚昭王向孔子请教说:“君子的行为,应该如何才能做到呢?”孔子回答说:“君子的行为,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己,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不合礼节的事物不要看,不合礼节的事物不要听,不合礼节的事物不要说,不合礼节的事物不要做。
礼,是用来规范中正之道的。
君子的道德,大概就在这里吧?”通过对这段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1. 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在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把握句子的主干,使句子结构完整,意思明确。
2. 翻译时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同时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如“何如斯可矣”中的“何如”意为“如何”,“斯”意为“这样”,“可矣”意为“就可以了”。
3. 文言文中有很多虚词,如“于”、“以”、“之”等,这些虚词在翻译时往往需要保留,以体现文言文的特色。
4. 在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以使翻译更加生动。
5. 翻译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避免过度简化或生硬直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断句技巧:- 找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明确句子结构;- 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等;- 观察句子中的虚词,如“于”、“以”、“之”等,它们往往能帮助我们断句;- 注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
通过以上例句及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技巧,为学习古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言文,古汉语,文法深,断句难。
欲求解,口诀传,遵循规,无遗言。
一、看标点,易断句。
凡有标点,皆可断处,句读之间,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常作,句中停顿,若遇助词,必断无疑。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若断此处,意义难全。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为句,两句为一,六字为句,三句为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序,先主后宾,断句于此,不失其义。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韵脚为据,韵脚对应,断句无误。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之句,断法相同,若断此处,对仗不合。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之句,句末问号,断句于此,疑问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之句,句末感叹,断句于此,感叹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之句,意犹未尽,断句巧妙,意蕴深远。
翻译如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法深奥,断句困难。
想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这里有口诀传授,遵循这些规则,不会有遗漏。
一、看标点,易断句。
只要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地方,句读之间的分隔,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经常作为句中的停顿,如果遇到助词,必定要在这里断句。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如果在这里断句,会导致意义不完整。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六字一句,三句一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的语序,主语在前,宾语在后,断句于此,意思不会出错。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以韵脚为依据,韵脚对应的地方,断句不会有错。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的句子,断句的方法相同,如果在这里断句,对仗就会不协调。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句的句子,句末有问号,断句于此,疑问就会显得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句的句子,句末有感叹号,断句于此,感叹就会显得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的句子,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断句要巧妙,才能表达出深远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