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考试重点培训讲学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9
河南省考研艺术学复习资料音乐美学重点内容梳理音乐美学是考研艺术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准备参加河南省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音乐美学的重点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音乐美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以下是音乐美学的几个重点内容:1. 音乐的定义和特征音乐是一种以声音为材料的艺术形式,要素包括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
音乐的特征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它们共同构成了音乐的基本特点。
2. 音乐的音乐语言与表现形式音乐语言是指通过音符、乐谱等符号来记录和传播音乐的方式,它是音乐的载体。
音乐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乐器演奏、人声演唱、电子合成等方式实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会给人以不同的音乐感受。
3. 音乐的艺术功能与表现手法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功能,例如情感表达、宗教崇拜、社会交往等。
在表现手法上,音乐借助于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来营造氛围、表达情感,同时还会运用对比、变奏、重复等手法来丰富音乐的艺术效果。
4. 音乐的创作与演绎音乐的创作是指作曲家根据自身的创意和灵感创作出音乐作品的过程,包括谱写乐谱、编曲等环节。
而音乐的演绎则是指演奏家或演唱者通过自身的表演技巧和理解来演绎音乐作品,使其得以呈现给观众。
5. 音乐的历史与发展音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与发展过程。
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音乐的形式、风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演变和变革。
6. 音乐的欣赏与批评音乐欣赏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来体验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音乐的批评则是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包括对作曲技法、表演技巧等方面的评判。
通过音乐欣赏和批评,可以提高我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以上是音乐美学的几个重点内容,对于河南省考研艺术学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内容将为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参加音乐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来加深对音乐美学的理解。
音乐表演美学课考试要点1、音乐表演的基本含义就在于,它是在第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须把第一度创造的成果——音乐作品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P2)2、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以活的生命的创造行为。
(P2)3、表演曲目的选择对于充分发挥音乐表演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P7)4、音乐表演作为第二度创造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兼顾真实性与创造性两个方面,并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与统一。
(P9)5、所谓真实性,是指对音乐原作的忠实体现。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属于一定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在体裁形式与表现内涵上也都有其各自的规定性。
充分了解作曲家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切实把握音乐作品形式与内涵的规定性,是进行第二度创造的基础,是音乐表演获得真实性的基本保证。
(P9)6、音乐表演的创造性,首先要求表演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既不能把音乐表演变成一种毫无生气的机械显影,也不能对音乐作品采取消极冷漠的旁观态度。
音乐表演者必须把每一次音乐表演都作为一次创造过程,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智慧和才能。
表演者对音乐作品应有自己的解释,这种解释即要符合原作的基本精神,又能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性。
(P11)7、个性是音乐表演创造走向成熟的标志。
它表明表演者已经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仅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长,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表演方式,形成独特的个人表演风格。
(P12)8、音乐表演的又一重要的美学原则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即音乐作品特定的历史风格与表演者所处时代精神的统一。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具有其特定的音乐风格。
真正的表演艺术家都努力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并且力求把这种风格真实、完美地加以再现。
(P13)9、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音乐表演艺术家,无一不具有高超与独到的表演技巧。
(P15)10、乐谱版本研究,是指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由于书写、传抄、编辑、校订、出版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乐谱版本的研究。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绪论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2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3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4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5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6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 1 哲学法2心理学法3社会学法4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V第一章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
[ 一种艺术媒介]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EX :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T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T单声部音乐到复调音乐T和声T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琴对答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调变化表达EX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一一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高二音乐美术合格考知识点音乐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
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音乐和美术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下面将介绍高二音乐美术合格考的主要知识点,以便同学们能够针对性地准备考试。
一、音乐方面的知识点1. 音乐理论基础: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音量、音色等。
掌握乐谱的基本符号和音符的表示方法。
2. 音乐历史知识:了解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作品,如巴赫、莫扎特等音乐家,以及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乐器演奏技巧:熟悉各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基本技巧,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能够正确运用乐器演奏技巧进行表演。
4.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听音乐作品,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对不同类型的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二、美术方面的知识点1. 绘画基础知识:掌握素描、水彩画等绘画技法,了解色彩搭配和构图的基本原理。
2. 艺术史知识:了解不同艺术时期的代表艺术家和作品,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印象派的莫奈等。
3. 设计与创作能力:具备一定的设计和创作能力,能够通过美术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完成一幅独立创作的画作。
4. 艺术欣赏与鉴赏能力:通过观赏艺术作品,理解其表达的主题和形式,对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三、音乐美术融合的知识点1. 音乐与绘画的结合:了解音乐与绘画的结合形式,如音乐画、音乐舞蹈、音乐戏剧等。
通过创作实践,能够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
2. 音乐美术文化知识: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美术表现形式,如中国画、西方古典音乐等。
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艺术创新实践:在融合音乐与美术的实践中,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艺术创作。
总结:高二音乐美术合格考需要学生全面掌握音乐和美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他们具备创造和表现能力。
通过对音乐理论、乐器演奏技巧、绘画基础、艺术史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
音乐美学复习资料绪论音乐美学就是怎样得一门学科?1、音乐美学就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得学科;2、音乐美学就是音乐与美学相结合得一门交叉学科;3、音乐美学就是音乐学中一门具有哲学性质得基础性理论学科;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具有得特征:1、要求音乐受礼制制约,成为礼乐;2、以平与恬淡为美;3、追求“天人合一”“与谐统一”;4、多从哲学、伦理、政治出发论述音乐,对音乐抱有实用主义得态度;5、早熟而后期发展缓慢;西方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得主要特征:1、强调实证,重视逻辑思维(她们更倾向于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瞧美学问题);2、注重音乐本体研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3、由古至今,呈现出加速发展得趋势;4积极杨弃传统,不断开拓创新;5、崇尚理性,忽视感性音乐美学——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首次使用音乐美学研究得对象1.音乐得本质与特征2.音乐得形式与内容3.音乐得实践活动(创作、表演与欣赏)4.音乐得功能(非倾向、倾向、审美)5.音乐得美与审美6.音乐美学自身得发展历史音乐美学得研究方法:1.哲学基础(理论基础);2.心理学方法;3.社会学方法4.20世纪现代美学新方法音乐美学主要研究得课题:1.关于音乐本质得研究;2.关于音乐本体得研究;3.关于音乐实践得研究;4.关于音乐功能得研究;5.关于音乐美与审美得研究;6.关于美学史得研究您认为学习音乐美学有哪些意义?1、正确认识音乐艺术得基本规律,从而树立正确得审美观;2、有助于提高音乐学生得美学修养,丰富理论知识。
3、它对于提高学生美学修养与丰富理论知识具有一种综合得效应与融会贯通得作用,这就是其她学科不能比拟得。
所以它在培养高质量得音乐人才得工作中发挥了巨大得作用《乐记》中得音乐美学得思想第一章音乐材料1.瞧不见摸不着得一种物质材料,并不就是用来满足生理需求而就是一种作为满足心理需求得物质手段,与心理有直接联系;2.就是一种艺术媒介;3.具有非实用型(同样得材料只有当它充当一种艺术媒介时,才能被称为感性材料。
一1. 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2. 节拍,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
又称拍子。
3.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
4.调式(mode),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
5. 音乐内容”的不同内涵内容即情感内容即“形象”、“意象”、“动象”内容即形式二1.略2.一、感觉欣赏过程这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主要满足于是否悦耳,好不好听。
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未经大脑仔细思索,人们通过听觉反映出对音乐音响的感觉。
这是未经专门音乐训练的人都可能做到的,当然是较肤浅的欣赏。
如果对感觉欣赏作一些恰当而力所能及的要求,那么欣赏者在这一阶段的欣赏中的收益将大得多,也为进一步欣赏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感性欣赏过程感性欣赏是在感觉欣赏基础上,进一步体验音乐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一定的感情共鸣,有时也可能唤起某些联想。
这需要欣赏者有一定生活经验,有初步的音乐知识。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感情体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既要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同时也将自己的感情也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共鸣。
三、理智欣赏过程理解欣赏是在感情欣赏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欣赏者去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了解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是如何运用和配合,共同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思想感情的。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一章音乐的本质与功能1、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与人类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
2、音乐的发展:音乐起源的过程本身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这个发展过程从总的规律上说是一个不断分化,不断融合,不断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运动变化的过程。
3、音乐的本质: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主观反映的结果。
所以,音乐也只能是人类对现实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主观反映。
4、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听觉感知为主要感知手段;在时间流动过程中展开和完成其艺术形象的塑造;艺术形象的感知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情感体验具有更大的个人性和不确定性。
音乐作为独立的艺术具有以下特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是情感艺术。
5、音乐的功能:是指音乐在人类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政治功能)很早就被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教育功能)音乐的教育功能是音乐的社会功能中发展最早的功能之一。
历史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家都认为:音乐可以教育人。
(其他功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作为社会成员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手段。
论音乐教育的功能:音乐教育对儿童的身体、智力(语言与认知)、情感(情感与意志)、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和音乐素质(歌唱能力、韵律活动、打击乐器的演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音乐价值倾向发展)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作用。
第二章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1、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应该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提高肌体的运动能力;维护和增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2、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与认知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儿童扩大词汇积累,增进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帮助语言发展有缺陷的儿童获得发展方面的矫治或补偿。
理想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整个认知系统的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生产新信息的意向和能力。
音乐美学一、音乐美学学科的创建:1。
美学学科的建立:1750年德国出版了该国学者鲍姆嘉通的著作《美学用“aesthetics”命名。
“美”是“感性”中的一种。
2。
1806年德国出版了是诗人、音乐家舒巴尔特的《音乐美学的思想》。
3。
19世纪中叶开始,从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1854)至里曼《音乐美学要义》(1900)等专著相继问世,标志着音乐美学学科的成熟。
4。
1920年蔡元培在刊物上发表介绍西方音乐各个学科的文章时列举了“美学”。
二、学科的性质:1。
音乐美学史音乐学的分支,也是美学的分支;是音乐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
2.音乐美学是基础理论学科。
三、研究对象:1。
听觉感性需要极其满足的规律。
2。
实践中的没学问题。
3。
相关历史:音乐美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音乐美学学科的历史。
四、研究方法:1。
哲学的方法2。
社会学的方法3。
心理学的方法4。
音乐学分析的方法五、音乐美学概要:“自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就在形式之中,音乐美否由音乐自身决定,“他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在形式之外,音乐美否有音乐自身决定。
“他律”、“自律”主要是理论概括上的划分,实际情形存在着明显可以划分的类型,也存在着综合的类型或难以明确归类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特别是对中国或其他非西方地区的音乐现象,避免生搬硬套。
六、艺术功能:表现功能和呈现功能。
在艺术功能中,任何音乐构成非功利的关系,音乐史直接被需要的东西,是“目的物”。
1。
表现功能:音乐是被用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时,具有表现功能。
它包括难以言传的感悟或自由思想的表达、情绪的渲染、情感的表达或寄托等等。
因此,音乐是人的精神家园之一。
2。
呈现功能:指向的是音乐自身包含的内容。
呈现性音乐只有音乐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容,而没有音乐之外的内容。
Y艺术的精神并不在于模仿外界事物,音乐尤其如此。
七、实用功能:音乐被用于狡猾、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人与音乐发生的就是功用关系,音乐自身不是作为目的被需要,而是作为工具被需要的。
音美高考知识点高考音乐美术科目是考生选择的一门重要科目之一。
合理运用音美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音美高考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音乐知识点1. 音乐基本概念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组合和演奏来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
音乐的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2. 音乐的分类音乐可以按照风格、形式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音乐类型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音乐的形式可以分为独奏、合奏、合唱等不同形式。
3.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公认的具有经典性和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欧洲古典音乐包括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等不同时期的作品。
4.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指在流行文化中被广泛接受和喜爱的音乐。
流行音乐通常具有简单易懂的旋律和节奏,是大众娱乐的一部分。
5. 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音乐资源。
传统的中国音乐包括古琴、古筝、京剧等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
二、美术知识点1. 美术基本概念美术是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
美术的要素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质地等。
2. 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是通过绘制图像来表达创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绘画可以使用铅笔、颜料、油画等不同的材料。
3. 雕塑艺术雕塑艺术是通过刻制、塑造来创造出立体的艺术作品。
雕塑可以使用石材、木材、铜等不同的材料。
4. 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风格。
不同的时代和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5. 中国美术中国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中国美术包括中国画、国画、油画等不同形式和风格。
三、音美高考备考技巧1. 理论知识的掌握考生需要深入学习音乐和美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音乐的要素、音乐史和美术史等方面的内容。
2. 实践的重要性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考生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音乐和美术水平。
通过练习演奏乐器,绘画创作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表现力。
3. 多样化的学习资料考生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杂志和网上资料来增加自己对音乐和美术的了解。
八年级音美考试知识点
近年来,音乐和美术在中小学生的视野中越来越广泛,成为了
课堂内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开始成为了入学考试的必备科目。
而在八年级音美考试中,你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我们一
起来了解一下。
一、音乐知识点
1. 乐理基础知识:乐谱符号的认识,音阶,节奏等基础知识,
这是整个音乐理论的核心。
2. 歌曲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歌曲的节奏,调性,
语气等方面。
3. 乐器分类和演奏:掌握主要的乐器分类,了解各种乐器的演
奏方法及特点。
4. 音乐欣赏:对于音乐的欣赏更多的是感性上的体验,因此需
要深入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还要学会通过口语、手
势等形式表述音乐欣赏的心得和体验。
5. 音乐史:对于一些重要的音乐人物、作品以及音乐时代的特点,需要有所了解。
二、美术知识点
1. 基础的绘画知识:画笔的使用方法、画布的选用、色彩的搭配和运用等基础知识。
2. 绘画表现能力:对于实景、人物、静物等,需要有出色的表现能力,包括概念的规划、透视的处理等方面。
3. 特殊技法:水墨画、肖像画、抽象画等特殊技法的掌握,是对于艺术门类的进一步挖掘。
4. 美术史:唐代壁画、欧洲画派、法国印象派等重要的美术史的人物、作品和特点,了解这些知识对于美术考试更有利。
5. 美术欣赏:需要有欣赏美术作品的心理准备和技巧,了解色彩、构图、绘画技法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以上就是八年级音美考试中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需要学习,希望同学们日积月累,不断地加强音乐和美术的练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音乐美术考试知识点总结一、音乐美术的概念和特点音乐美术是指通过声音和图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它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方面,是一种有别于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
音乐美术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美术具有多样性和韵律感,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音和图像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情绪,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感受。
它还具有跨文化性和跨时代性,不受地域和时代的限制,能够传达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音乐的基本知识1. 音乐的元素:音高、音长、音色、音量、音速等2. 音乐的基本节奏:拍子、节奏型、节拍、拍号等3. 音乐的基本音符:五线谱、音符、休止符、调号等4. 音乐的基本音阶:大调、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等5. 音符的组合:和音、音程、和弦、和声等6. 音乐的基本结构:乐曲的组成、乐章的结构等三、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起源于野兽时代的原始音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经历了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等各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代表了不同的音乐文化和艺术成就。
四、音乐的类型和流派1. 古典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2. 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民间音乐、世界音乐、民谣音乐3. 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蓝调音乐、乡村音乐4. 世界音乐:古典音乐、世界音乐、流行音乐等五、音乐的表演形式1. 独奏: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吉他等2. 合奏: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室内乐队等3. 合唱:合唱团、合唱队、合唱团等4. 交响乐:交响乐团、室内乐团等六、音乐的欣赏方法1. 主动欣赏:主动选择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2. 被动欣赏:随机听取、习惯性听取音乐作品3. 集体欣赏:与他人一起共同欣赏音乐作品4. 个人欣赏:独立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七、美术的基本知识1. 绘画: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丙烯画等2. 雕塑:木雕、石雕、陶雕、塑像等3. 建筑:古代建筑、民间建筑、现代建筑、宫殿建筑等4. 美术的基本元素:线条、色彩、形状、空间、质地等5. 美术的表现手法:写实、抽象、写意、表现等八、美术的发展历程美术起源于史前时代的壁画、岩画和雕塑,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经历了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美术、后印象派美术、现代美术等各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音乐美学一、什么是音乐美学?答:音乐美学可以说是一门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基本特点在于美学与音乐学的结合二、音乐美学的对象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研究课题?答:1.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
三、音乐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答:1.哲学基础(哲学为音乐美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立场和方法,它是研究这门学校的理论基础)2.心理学的方法3.社会学的方法4.20世纪现代音乐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心扩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四、音乐的声音与现实中的自然声音及语言表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答:是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
五、音乐材料的表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表现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等。
六、怎么样理解音乐材料的现实基础?答:①声音现象的现实基础:1.音乐音响与自然音响之间的联系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基础方面,还体现在审美因素和艺术素质方面。
2.表情音调给音乐音响的表情性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②音响运动的现实基础1.音乐的运动不是客观物质运动的直接再现,而是作曲家对这些客观物质运动的艺术概括。
2.音乐不但能表现客观现象的运动,而且也能通过艺术概括的作用,表现诸如社会力量的冲突、人的思想斗争等复杂的矛盾运动。
七、音乐形式基本要素有哪些?为什么?答:音高(振动频率为440赫兹,钢琴上中音区的A音定为标准音高,与节奏结合就构成了音乐最具表现力的旋律,不同的音高具有不同的表现力,低音深厚、沉重,中音宽广、温和、高音明亮。
)、音强(音高单位:分贝。
任何一个具有很强表现力的旋律都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力度变化)、音色(不同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时间(时间是音乐的存在方式)八、浅述音乐基本组织形式的基础。
答:节奏(节奏的表现力,舒缓的节奏使人沉静,激越的节奏使人振奋)、节拍、旋律(良好的旋律必须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表现,良好的动力三个基本特征。
音乐美学一、填空:10分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指概念,最初是在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提出的。
2、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
他写过一本叫《论音乐美学的思想》。
3、音乐的审美功能便是“本质功能”,音乐的本质就是体现在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
4、音乐的功能包括: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
5、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具有各种实用功能。
6、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感性需要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7、音乐审美器官包含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
8音乐美的本质是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
9、音乐的丰富有序美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
10、音乐与语言艺术的比较——音乐的非语义性。
11、音乐与视觉艺术的比较——音乐的听觉感受性。
12、审美特征就是对象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13、音乐是人类为满足听觉感性需要与表现内心感受需要而创造的丰富有序的声音组合体。
14、结构有序与样式丰富是音乐与自然之声及人类其他活动(如运动与劳作)所产生的声音的本质的区别。
15、音乐音响的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色、音长在反应音乐基本物理特征的同时,还具有特定的审美功能。
16、音高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声音听觉属性;音强是由震动幅度决定的声音听觉属性;音色是由物体振动状态决定的声音听觉属性;音长是声音的时间属性。
17、“听觉自然属性”是指人类听知觉方面的基本特征。
18、表现意图是对良好而丰富的听觉感性样式的追求,对表现丰富而微妙的情绪体验的追求。
19、形式的定义:音乐的形式是音乐音响的组织结构样式。
20、音乐创作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的开端与基础,对于任何一部音乐作品来说,其艺术性的高低优劣,首先要取决于创作。
21、直接对应手法主要有三种:声音模仿、伴随音乐及指义性音调。
22、“内心听觉”是记忆中的音响经验在想象中的再现,即对想象中声音的感受与体验。
23、音乐创作活动是以音乐音响为载体的审美主体创造性的表现活动,亥活动完成的是一个想象中的音响结构样式及其符号化的标记,他有待于表演者将其实现为具体可感的音响。
音乐艺考生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音乐艺术考生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在音乐、舞蹈、戏剧等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技能水平,掌握艺术表达的要领,达到考试要求。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同时,通过培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坚韧性格。
二、培训内容1.基础训练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的基础训练是学生艺术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将从基础开始,学生将接受专业的舞蹈基础训练、音乐基础训练和戏剧基础训练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注重培训学生的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和节奏感等基本能力。
通过系统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更高水平的学习和表演做准备。
2.艺术技能训练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将对学生的艺术技能进行深入培训。
这包括舞蹈技能的锻炼、音乐演奏技巧的训练、声乐技巧的提升以及戏剧表演技巧的培养等。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兴趣,我们将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风格,帮助学生打磨自己的艺术特长。
3.曲目学习对于音乐艺术考生来说,曲目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将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进行曲目学习的指导。
包括曲目的理解、表达和演奏技巧的训练等。
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掌握曲目要领,达到考试要求。
4.艺术理论知识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将注重培训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
包括音乐基本知识、舞蹈理论、戏剧理论等。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的本质和要求,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我们将通过集中培训的形式,进行系统的培训。
集中培训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培训期间,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
集中培训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艺术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个性指导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将注重个性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我们将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进行个性指导。
音乐美学考试重点音乐美学复习资料绪论音乐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1.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2.音乐美学是音乐和美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3.音乐美学是音乐学中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具有的特征:1.要求音乐受礼制制约,成为礼乐;2.以平和恬淡为美;3.追求“天人合一”“和谐统一”;4.多从哲学、伦理、政治出发论述音乐,对音乐抱有实用主义的态度;5.早熟而后期发展缓慢;西方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1.强调实证,重视逻辑思维(他们更倾向于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2.注重音乐本体研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3.由古至今,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4积极杨弃传统,不断开拓创新;5.崇尚理性,忽视感性音乐美学——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首次使用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1.音乐的本质与特征2.音乐的形式与内容3.音乐的实践活动(创作、表演与欣赏)4.音乐的功能(非倾向、倾向、审美)5.音乐的美与审美6.音乐美学自身的发展历史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基础(理论基础);2.心理学方法;3.社会学方法4.20世纪现代美学新方法音乐美学主要研究的课题: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4.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5.关于音乐美与审美的研究;6.关于美学史的研究你认为学习音乐美学有哪些意义?1.正确认识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2.有助于提高音乐学生的美学修养,丰富理论知识。
3.它对于提高学生美学修养和丰富理论知识具有一种综合的效应和融会贯通的作用,这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
所以它在培养高质量的音乐人才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乐记》中的音乐美学的思想第一章音乐材料1.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物质材料,并不是用来满足生理需求而是一种作为满足心理需求的物质手段,与心理有直接联系;2.是一种艺术媒介;3.具有非实用型(同样的材料只有当它充当一种艺术媒介时,才能被称为感性材料。
声音,只有它充当音乐艺术的媒介时,才能被称为感性材料)音乐材料的基本属性(1)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比较)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的,是通过人的的思维创造出来的的音响,是一种创造性的声音。
即与人的心理行为直接发生关系。
2)非语义性----表情性(与语言比较)音乐的声音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它本身没有确定的含义,是非语义性的。
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表现性)a 模仿性(有相同点,出来颜色和气味,其他都能模仿)音乐中的声音模仿现实或自然界中的声音,音乐声音的模仿是针对同类的物质而言;b 象征性(无共同点,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外一种不同形式的现象)用声音象征声音意外的其他事物;c 暗示性它的寓意性模仿不同,并不是从模仿对象的声音对象处罚,而是通过声音的特殊氛围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
d 表情性及其主导主用(表情性,无论是模仿、象征还是暗示都渗透着表情因素)音乐声音是一种表现性的声音,没有表现就没有音乐,表现性就是衡量是否作为音乐的声音的最高标准。
思考题: 音乐材料的表现性体现在那些方面a 模仿性音乐中的声音模仿现实或自然界中的声音,音乐声音的模仿是针对同类的物质而言;例如:《百鸟朝凤》《空山鸟语》《田园交响曲》b 象征性用声音象征声音意外的其他事物;例如:《荒山之夜》《伏尔加河》c 暗示性它的寓意性模仿不同,并不是从模仿对象的声音对象处罚,而是通过声音的特殊氛围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
例如:《幻想交响曲》《天方夜谭》d 表情性及其主导主用音乐声音是一种表现性的声音,没有表现就没有音乐,表现性就是衡量是否作为音乐的声音的最高标准。
例如:《培尔·金特》组曲第一部分《朝景》第二章音乐形式定义:指的是整个音乐构成外部表现特征。
是指声音材料有序化组合的整体而言。
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要素:单一的、单纯的要素a 音高(是音乐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对音域的追求,其实也体现了人们对音乐审美表现丰富性与广泛性的追求)b 音强(力度的变化范围,细腻性等也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条件;任何一个具有很强表现力的旋律往往都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力度变化。
)c 音色(不同的乐器具有与不同的音色,相同的乐器用不同的方法演奏也会产生很大的音色差异;音色在塑造人物角色与性格方面的表现。
)d 时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时间也同时是音乐组织的一种重要属性。
)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手段)1.节奏2.节拍3.旋律(音高、节奏、节拍等的组合)4.和声(音程、音色)5.复调(音高、节奏、节拍、音程)【复调大师:巴赫主调:莫扎特】6.调式与调性(作品的表现方式,表现特征)7.配器(音色及不同乐器在高度上的组合)8.曲式(体现音乐进行的整体节奏)音乐形式美的法则——音乐形式构成的基本组织依据——形式要素与组织手段之间的中介环节A 连贯性原则心理活动的“惯性现象”B 对比性原则“求异性”心理C 新颖性原则心理“适应性”(避免审美饱和)D 平衡性原则“平衡”心理第三章与第四章音乐内容的基本特征非空间造型性非语义符号性音乐形式与其表现内容在人心里中的转换机制1.某些“符号对应”的表现手法;2.“直觉类比”与“同构连觉”;名词解释:联觉、直觉类比、同构连觉3.的基本因素及组织形式与其表现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音乐中绘画性内容(要求作品两三首)音乐中的绘画性因素:线条(旋律)色彩(配器)造型(音响组合)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穆素尔斯基的《展览上的图画》拉赫玛尼诺夫的《死岛》沃尔顿的《普茨斯的一角》鲍罗丁的《中亚细亚的草原》斯美塔纳的《沃尔塔瓦河》音乐怎样表现感情a.人的表情动作像音乐结构的移植;b.音乐与情感的同构关系;c.音乐表现人的感情的单纯性和直接性音乐表现情感的几个特征:1.民族性与时代性;2.类型与个体的统一。
音乐中绘画性内容(要求作品两三首)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1.过程2.冲突(戏剧性)3.抒情与文学有关的音乐作品:陈钢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德彪西的《牧神午后》(管弦乐序曲)柏辽兹《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乐)第五章音乐创作的本质本质:指事物的根源1.表现时代精神的和思想的艺术实践(社会意义)2.表达自身和他人内心的精神活动(社会意义表达方式)3.受音乐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美学意义)4.把内心体验改造成音箱结构的创造性想像活动(创造性劳动具体方式)音乐创作的动力:1.内在动力——自我表现的需要(发自创作者内心的创作冲动)2.外在动力——社会生活的需要a.参与社会发展,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b.职业,谋生的需要b.自我实现,确立个人社会价值的需要音乐创作的过程:1.精神创作(第一阶段):内心构想,不带任何物质性,只是心里的精神创作;2.物质创作(第二阶段):作曲家将内心构想落到实际乐谱上。
想象:是头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事物形象,这样一种心理过程叫想象。
音乐想象的源泉A.外在体验(生活体验)B.内在体验(情感体验)C.艺术体验(技巧和风格的体验)音乐想象的动力1.创作情绪,受约于环境和生理状态以及认知过程2.创作过程的激情,是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能电动气自身巨大的潜力3.创作者的才能,包括曲调感、反应能力、节奏感4.音乐创作中的灵感名词解释:激情、创作才能、精神创作、物质创作、灵感正确评价灵感第六章音乐表演的本质与作用本质:第一创作的传达和再现,还体现表演者的二度创作。
作用:1.从创作者角度:检验和校正自己和创作构思,了解作品的社会效果;2.从作品角度:被淹没在历史沉积中的作品由于发掘和表演而重放光彩;3.从欣赏着角度:提高欣赏者的审美鉴赏能力。
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1.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2.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3.技巧与表现的统一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主要美学流派及特点浪漫主义特点:(表演至上;炫技、随意性)1.把表演置与音乐艺术创造的中心地位;2.采用戏剧性的夸张和对比,突出主观情感的表现;3.强调音乐表演的技艺性。
客观主义特点:(尊重作品本身)1.主张音乐表演必须按照原版乐谱来进行,不得任意更改或进行过分的夸张;2.音乐演奏曲目从以往的浪漫派作品转向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乐派,甚至中世纪的音乐作品。
3.演奏风格上追求朴素、自然、有节制。
原样主义特点:音乐表演严格遵循古代音乐的艺术原则与表演方法,以力图原原本本地再现古代音乐纯正的美为宗旨。
音乐表演者的培养与训练(结合实际)1.音乐表演必备的素质:(基础)a.好的音乐感b.适于音乐表演的良好生理条件及高度灵敏的身体协调能力c.良好的音乐记忆力;2.音乐表演的技术与技巧的训练(条件)3.思想及人生体验与文化修养【文学。
绘画等】(保证)第七章音乐欣赏的本质a音乐欣赏是对音乐的接受与反馈(没有听觉就没有音乐欣赏)b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和创造性,c 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伴随审美体验所产生的其他结果)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它们之间的关系)1 纯形式的欣赏方式;2 形象化的欣赏方式3 情感化的欣赏方式;关系:1.共存互补2.无明显界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1.加强感性经验的积累(多听)A.对同一首作品反复听,尤其一些大型器乐作品B.多听各种类型的作品,不断扩展音乐欣赏范围2.提高文化艺术修养A.丰富理论知识B.多了解一些演奏和演唱技巧C.哲学、美学和教思想方面的知识,以及他人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等第八章音乐中非倾向性功能基本含义:(音乐以情绪的方式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天然需求)当音乐直觉处于直接反应阶段时,音乐中的情绪类型体验,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生物要求能得到满足,于是产生了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产生于人类共同的生物需求之上,他没有任何社会倾向性。
基本特点:1.直接的情绪体验;2.天然的生物需求;3.音乐知觉处在直接反应阶段音乐中倾向性功能基本含义:(音乐以情感的方式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某种社会需求)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社会需求能得到满足,于是产生了第三种功能,这种功能具有明显的或暗含的社会倾向性。
基本特点:1.深化的情感体验2.具有明显或暗含的社会内容,具易变性3.音乐知觉处于深化阶段音乐中的审美功能含义:当音乐知觉处于沟通阶段的时候,音乐的美感因素被体验,人们的审美就得到满足,于是就产生了审美功能。
特点:1.是人的内在心理生活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作用后的结果2.与现实生活中的功利保持一定距离3.音乐知觉处于沟通阶段音乐功能的历史持续性和可变性持续性:音乐作品被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们所演奏和欣赏,获得大致相同或一致的效果。
变化性:由于时代环境的变化,某些作品被重新评价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