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子女是否有继承继父母的财产的权利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涉继父母子女权利义务案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多化的价值观、婚恋观对传统家庭伦理观产生巨大冲击。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持续走高,再婚重组家庭不断增多,随之而来,涉及继父母子女间抚养、赡养、继承的案件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关于继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制以是否形成“扶养关系”为核心判断标准,但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涉及此类案件的新情况、新问题,仅依靠该标准难以有效判断,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形成“扶养关系”的主体范围尚须明确。
《继承法》第十条规定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享有继承权,关于此处“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范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特指形成继父母子女关系时的未成年人子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当包括形成继父母子女关系时的未成年继子女和成年继子女。
实践中,很多情况下生父母与继父母再婚时已经成年的继子女也长期与继父母共同生活,尤其是对一些在校学生,继父母很可能长期履行了教育扶养义务,而在继父母年老时继子女也履行了赡养扶助义务,此种情况下双方能否形成“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成年继子女是否必然不享有、承担拟制血亲间的相关权利义务一直存在争议,明晰主体范围对于该争议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2.认定形成“扶养关系”的构成要件尚须明晰。
司法实践中关于认定“扶养关系”的客观要件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考察范围,主要包括“长期共同生活”、“日常生活照顾”、“生活和教育费用负担”、“关系产生时继子女所处阶段”等要素,但是关于认定“扶养关系”是否包含主观要件,是否考虑当事人主观意愿要素仍存在较大争论,也就是说,是否要考虑继父母具有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对待继子女的意愿,继子女是否有接受继父母作为自己父母的意愿。
审判实务中不少当事人,尤其是一些比较富裕的继父母愿意对继子女承担抚养、教育等责任,但是不愿与之形成“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甚至签订内容为不形成扶养关系、相互不享有继承权的相关协议。
明确形成“扶养关系”的构成要件,对于此种协议的效力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继承关系来源:/info/hy/jichengfa/jcrsx/作者:找法网导读:妻与前夫或夫与前妻所生的子女,对妻或夫的后婚配偶而言为继子女,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是姻亲关系,相互之间并无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继承关系有一个前提条件,即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真正形成了抚养、教育关系。
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拟制血亲关系。
因此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为继父母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一、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法律地位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是由于生父、母一方死亡或者父、母离婚后另一方带子女后形成的。
我国将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分成两类:(1)受继父母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法律拟制直系血亲关系(2)未受继父母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关系是直系姻亲关系。
我国婚姻法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不得虐待或歧视,受继父母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与父母子女权利义务相同。
对于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由于本身无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因此,当生父与继母、生母与继父解除时,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姻亲关系自然也解除。
但如继子女已与继父母形成抚养教育关系,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如生父与继母、生母与继子女尚未成年,而继父母不同意继续抚养,根据有关司法解释,仍应由生父母抚养,根据有关司法解释,仍应由生母抚养,继父母与继子女已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此解除。
如离婚时,受继父母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已成年并能独立生活,则对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继父母仍应承担。
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并不因为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而解除。
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为继父母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能否相互拥有继承权,取决于他们之间有无抚养关系,有抚养关系,继子女可以继承继父母的遗产,反之亦然。
如果没有抚养关系,则相互之间无继承权。
如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或继母与生母或生父离婚,未成年继子女被生父或生母一方带走而继父或继母又终止抚养的(继父或继母愿意继续抚养的除外),原已形成的抚养关系终止,继父母子女间父母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终止,继父母子女间无相互继承权;如离婚时继子女已被继父母抚养成年,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仍具有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继父母对继子女有遗产继承权。
继⼦⼥继承权如何确定,继⼦⼥能继承遗产吗继⼦⼥继承权如何确定,继⼦⼥能继承遗产吗?下⾯店铺⼩编就对此整理⼀些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继⼦⼥继承权如何确定根据《民法典》第⼀千⼀百⼆⼗七条的规定,与继⽗母有扶养关系的继⼦⼥对继⽗母的遗产享有继承权,因为有扶养关系的继⼦⼥与继⽗母之间形成了法律上的拟制⾎亲关系,继⼦⼥也就能象婚⽣⼦⼥⼀样继承被继承⼈的遗产,成为被继承⼈的法定继承⼈。
那么在法律上扶养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继⽗母对未成年的继⼦⼥履⾏了抚养义务:继⼦⼥受继⽗母经济上的供养;继⼦⼥受继⽗母⽣活上的抚养、教育;(2)继⽗母对已成年但系限制⾏为能⼒或⽆⾏为能⼒的继⼦⼥履⾏了抚养义务;(3)继⼦⼥对继⽗母履⾏了赡养义务:继⼦⼥在经济上供养继⽗母;继⼦⼥在⽣活上扶助继⽗母。
若继⼦⼥在其⽣⽗或⽣母再婚时,继⼦⼥已经长⼤成⼈,分居另过;或其⽣⽗、⽣母再婚后,继⼦⼥未与继⽗或继母共同⽣活,⽽由祖⽗母或外祖⽗母抚养教育成⼈,继⼦⼥对继⽗或继母也未尽过赡养抚助义务的,则不能视为继⼦⼥与继⽗母之间形成了抚养关系,继⼦⼥也就不能继承继⽗母的遗产。
综上所述,只要能具备继⽗母对继⼦⼥的抚养和继⼦⼥对继⽗母的赡养的情形之⼀,就可认定为继⼦⼥与继⽗母形成了抚养关系,依据法律规定继⼦⼥与继⽗母之间就互相享有继承权。
⼆、继⼦⼥能继承遗产吗继⼦⼥在现代社会⼗分常见,由于⽗母⼀⽅离婚或死亡,双⽅或⼀⽅再⾏结婚,⼦⼥同其⽣母或⽣⽗再婚后的夫或妻即为继⽗母⼦⼥关系。
确认继⼦⼥的继承权应从以下⼏个⽅⾯考虑。
(⼀)继⼦⼥的继承权条件。
继⼦⼥继承继⽗母遗产的条件关键就是他们之间是否形成了扶养关系,只有在继⼦⼥受到继⽗母的扶养或扶助,经法律确认其形成了扶养关系时,继⼦⼥才有继承权。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继⼦⼥与继⽗母间的继承关系确定的具体条件有以下⼏个:1、继⼦⼥受继⽗母经济上的供养;2、继⼦⼥受继⽗母⽣活上的扶养、教育;3、继⼦⼥在经济上供养继⽗母;4、继⼦⼥在⽣活上扶助继⽗母。
生母和继母谁有继承权?若和继母形成抚养关系(就是她抚养你长大),就和生母亲具有同等的法律继承权。
换言之,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都是有继承权的。
但要是继母与继子女之间,其实并没有形成抚养、教育、照顾的关系,此时继母自然也就不能继承继子女的遗产。
▲一、生母和继母谁有继承权若和继母形成抚养关系(就是她抚养你长大),就和生母亲具有同等的法律继承权。
▲二、后妈有继承权吗《继承法》第10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其中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法律对什么情形下可以认定“形成抚养教育关系”并无具体规定,理论中亦有争议,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抚养教育关系的形成前提是继子女未成年。
这是《婚姻法》第26条第二款的应有之义,因为需要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必然是未成年人。
虽然在现实中,有继子女已经成年,但继父母对其学业、事业予以照料或资助的情况存在,但正如亲生父母对亲生子女成年之后没有法定的扶养义务一样,继父母对成年继子女的这种照料或资助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抚养教育,所以不能形成具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
另外,有观点认为成年继子女在事实上对继父母进了赡养义务,也可以认定为双方形成抚养关系,但是这一理解大大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生父母再婚时,子女已经成年,成年继子女对在事实上对继父母进行赡养扶助是符合社会道义的,但成年继子女并没有接受继父母的抚养教育,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拟制血亲条件,而且此时继子女对继父母的赡养扶助不是法定义务,不能因此认定形成双方形成抚养教育关系,一旦认定就等于双方形成具有拟制血亲性质的父母子女关系,这种赡养义务便成为法定义务,显然成年继子女与继父母在这种情况下的权利义务不对等的,这恐怕会大大打击成年继子女对继父母事实赡养的主动性。
▲第二,一般需要有共同生活的事实。
虽然如前所述有观点认为判断标准是继父母负担了继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费,但单纯的给付一定钱财,而不在一起生活,继父母对继子女的生活、学习没有任何关心照顾、培养,不宜认定双方形成抚养教育关系。
When I was young, happiness was a thing, and when I got it, I felt happy.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如果丈夫去世继子和继母如何继承财产?导读:如果丈夫去世继子和继母是可以继承财产的,按照相关的法律制度执行即可。
很多人认为继子女是没有权利继承继父母的遗产,但其实要是双方之间存在一个抚养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的话,那么在继父母去世之后,继子女也是可以继承继父母的遗产。
一、如果丈夫去世继子和继母如何继承财产?如果丈夫去世继子和继母是可以继承财产的,按照相关的法律制度执行即可。
很多人认为继子女是没有权利继承继父母的遗产,但其实要是双方之间存在一个抚养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的话,那么在继父母去世之后,继子女也是可以继承继父母的遗产。
二、继子有财产继承权吗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是否可以相互继承遗产,主要看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是否形成了抚养关系,形成抚养关系的可以继承继父母的遗产,未形成抚养关系的,则不能相互继承遗产。
所谓的抚养关系是指,继子女受到继父母的抚养教育,继父母受到继子女的赡养扶助。
对此我们可做如下分析:1、继子女与继父或继母长期共同生活,实际上形成了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可以继承继父母的财产。
2、其生父或生母再婚时,子女已经长大成人,分居另过,或其生父、生母再婚后,继子女未与继父或继母共同生活,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教育成人,继子女对继父或继母也未尽过赡养抚助义务的,则不能视为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形成了抚养关系,继子女也就不能继承继父母的遗产。
3、虽继子女与继父母共同生活,但继子女的生活费用由其生父或生母供给全部或部分,或者继父母对继子女尽了抚养、教育义务,而继子女对继父母未尽赡养义务的,也应视为抚养关系形成,继子女与继父母间互有。
另外,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的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
三、继子女能否继承继父母的遗产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所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尊老爱老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赡养老人不仅是个人义务也是法律规定,下面是小编推荐的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欢迎阅读!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继子女。
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是指老年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一、子女: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实践中,以下与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有关的六个问题需要明确:1、父母无力抚养幼年时的子女的,子女独立后应当履行赡养义务。
虽然《婚姻法》为父母子女间规定了互相扶养的对等的权利义务,但这并不是说这两个权利是必须"等价交换"的,子女不能将父母是否对其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作为自己履行赡养父母义务的前提。
因此,子女对老年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得以此为由而解除。
2、因父母的错误行为给子女造成心灵、身体伤害的,子女是否有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
父母在抚养子女过程中,他们的一些一般性错误行为曾给子女造成心灵伤害的,子女成年之后,应当自觉履行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
但是,父母犯有严重伤害子女感情和身心健康的罪行的,原则上丧失了要求被害子女赡养的权利。
这些情形包括:父母犯有杀害子女的罪行的,父亲奸污女儿的,父母犯有虐待、遗弃子女罪行的等等。
3、没有经济收入的已嫁女儿有无赡养义务。
出嫁女儿本人没有收入的,不能作为拒绝履行赡养老年父母义务的理由。
因为她们从事的家务劳动与丈夫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具有同等价值,其丈夫劳动所得的收入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可从夫妻共同财产中支付赡养费。
4、赡养父母不能以"分家析产"为条件。
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不受父母有无财产、是否分过家以及分家是否公平的影响。
5、子女怎样分担赡养扶助义务。
父母有多个子女的,应当共同承担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每位子女承担义务的多少,应当根据各个子女的生活、经济条件进行协商。
有扶养关系的继⽗母关系的认定及其继承权问题“有扶养关系”的继⽗母⼦⼥关系在法律上为拟制⾎亲,双⽅关系不能因继⽗母离婚⽽⾃然解除,相互间仍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那么,有扶养关系的继⽗母关系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呢?其继承权问题⼜是怎样的呢?那么接下来,店铺⼩编为⼤家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有扶养关系的继⽗母关系的认定及其继承权问题(有扶养关系的继⽗母关系的认定及其继承权问题是怎样的)⼀、“有扶养关系”的认定标准扶养的含义对于“扶养”的含义,需要从理论上进⼀步厘清。
通说认为,法律上的“扶养”⼀词是⼴义词,它包括抚育、狭义的扶养和赡养三⽅⾯的内容。
其中,长辈对晚辈的抚养教育为抚育,也称为抚养;夫妻或兄弟姐妹等平辈之间的供养扶助为狭义的扶养;晚辈对长辈的供养扶助为赡养。
1.抚育关系的认定标准确认继⽗或继母与继⼦⼥扶养关系的有⽆,认定标准⾄关重要。
应当综合以下两个要素来考虑:(1)继⽗或继母对继⼦⼥承担了全部或部分⽣活费和教育费,或者继⽗或继母与继⼦⼥共同⽣活达3年以上。
这是客观因素的认定标准。
⾸先,继⽗或继母承担了继⼦⼥的⽣活费和教育费,具体包括继⽗或继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继⽗或继母⽤⾃⼰的个⼈财产来承担继⼦⼥⽣活费和教育费的全部或⼀部分。
其次,继⽗或继母与继⼦⼥共同⽣活在⼀起,对继⼦⼥在⽣活上给予照料、帮助,在思想、学业上予以关怀、培养,包括对继⼦⼥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思想品德培养、⾝体和智⼒发展等⽅⾯的帮助、教育、保护和⽀持,均应视为继⽗或继母对继⼦⼥扶养的重要标志。
⾄于共同⽣活的时间,有的学者提出继⽗或继母扶养继⼦⼥应达到5年以上才能认定其形成扶养关系。
继⽗母⼦⼥共同居住,继⽗或继母对继⼦⼥提供了⽣活费和教育费,并对继⼦⼥进⾏⽣活照料和知识教育等,是最为完整和圆满的扶养表现形态。
但现实⽣活中的情况往往⽆法如此理想,继⽗母⼦⼥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确实给亲⼦关系和财产继承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带来了极⼤的难度。
!"#$%& 年第 期继承公证即对于自然人之间继承权的公证,旨在通过公证机构的见证公民合法继承权的确立。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以及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公民的法治意识以及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权意识逐渐觉醒。
在该背景下,通过公证的方式确定公民自身的合法继承权成为了公民维权的重要表现形式。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规定了继承公证的相关问题,但就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扶养关系认定在立法以及实务界仍然存在着亟须解决的困境。
继父母与继子女相较于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等血亲而言,他们之间的关系为法律拟制的血亲关系,该关系并不会因为继父母之间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消灭,相互之间仍然享有继承财产的权利,但是这种继承权属于附义务的继承权,需要达到“有扶养关系”的标准。
因此,对于该问题仍然需要不断地明确和完善。
继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证机关具有中立性和客观性,公民的公证意愿逐渐提高。
继承问题为公民普遍关注的热点法律问题,尤其再婚夫妻之间的遗产继承,以及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遗产继承等纠纷屡见不鲜。
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公民在面对遗产以及继承纠纷时,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逐渐提高,法律制度在继承争议的解决中的约束力和指导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在继承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当前,公民通过公证的形式明确自身的继承权活动有了明显的增加,继承公证成为公民在继承资格确认中的重要选择。
!"#$%&'()*+,-./012'()*+,-.相较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以及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养”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具体包括抚育、狭义的扶养以及赡养三个方面的内容。
长辈对晚辈的照顾、保护,称为抚养;夫妻以及兄弟姐妹间互相照料称为狭义的扶养;晚辈对长辈的照顾、帮扶称为赡养。
单亲男女惺惺相惜带着女儿组成家庭事情还得从2000年说起——那一年,38岁的郑州市民胡志强的妻子患病离世,他与12岁女儿胡晓蕊相依为命。
家里少个女主人,生活上变得一团糟,亲朋好友没少帮他张罗,胡晓蕊却对父亲再婚很抵触,声称如果爸爸找了新的女人,她就离家出走。
为了照顾女儿的感受,胡志强推掉了不少相亲机会。
与胡志强不同的是,35岁的陈娟因与丈夫性格不合离异,6岁的女儿李萌萌乖巧懂事,离婚时,陈娟得到了女儿的抚养权。
前夫离婚后很快组建了家庭,除了给付抚养费外,前夫对女儿很少关心。
别的孩子都有爸爸,李萌萌对父爱很是渴望,陈娟为了女儿,不再拒绝感情,决心找一个能接受她和女儿的男人结婚。
胡志强与陈娟相识在一个共同朋友的生日聚会上,两人邻座,聊着聊着,他们发现彼此都是单身,都带着一个女儿生活,胡志强看上去很憨厚,陈娟也挺温柔,宴席散时相互留了联系方式。
此后,陈娟与胡志强频频约会。
胡志强清楚,女儿晓蕊正处在叛逆期,对他找对象有抵触情绪,但单身时间长了,他还是渴望有个异性互相照应。
为了让女儿支持自己再婚,胡志强用了很多办法。
有一次,胡晓蕊从外边回来,看到爸爸对着妈妈的遗像默默流泪,想到妈妈病故后,爸爸一个人带着她很辛苦,也红了眼圈,还倒了杯水递给爸爸。
与胡志强约会次数多了,陈娟发现他总像有心事似的,便让他有话尽管说出来,如果不合适,大家各走各的。
胡志强笑着说,他对陈娟很满意,就是担心女儿胡晓蕊处在逆反期,有些难搞。
现在他们能否结合的关键在于两个孩子合不合得来。
陈娟觉得胡志强考虑得有道理,建议以后两个家庭多接触接触。
接下来,胡志强和陈娟趁寒假带着孩子报了个母亲与继父生活多年,她与继父感情颇深。
继父与母亲离婚后,她也常去探望。
继父罹患绝症去世后,继父的女儿独占父亲遗产。
为捍卫自己的继承权,她将“姐姐”告上法庭,姐姐辩称,她的母亲与自己的父亲已离婚,因为再婚形成的继父女关系也随之消失,她也就没有了继承权,这样的说法正确吗?--11旅行团,旅行目的地是湖南张家界。
Opportunity has a special affinity for prepared mind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遗产继承继子女与亲生子女的继承比例是一样的吗?导读:若是按照法律继承的规定继子女与亲生子女的继承比例是一样的,但继子女若是想要继承继父母的遗产,那么首先需要拿出相关证据,证明自己与死者之间确实存在扶养关系,否则是没有继承权的。
一、遗产继承继子女与亲生子女的继承比例是一样的吗?若是按照法律继承的规定继子女与亲生子女的继承比例是一样的,具体理由如下:《民法典》(2021.01.01生效)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二、继子女与继父母的扶养关系怎么确定?(1)继子女尚未成年,随生父母一方与继父或继母共同生活时,继父或继母对其承担了部分或全部生活教育费,或成年继子女在事实上对继父母长期进行了赡养扶助,亦视为形成了抚育关系。
(2)继子女与继父母共同生活,继父母对继子女给予生活上的照料与抚养;或者虽未与继父母共同生活,但继父母对其承担了部分或全部生活费、教育费;或者成年继子女事实上长期赡养扶助继父母。
(3)继父母负担了继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费和教育费;继父母与未成年继子女共同生活,对继子女进行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即使未负担抚养费用,也应认为形成了抚养关系。
(4)判断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是否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主要标准是继父母是否承担了继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费和教育费。
法律援助养恩大于生恩陈琳家住江苏镇江,10岁那年,父亲陈亚飞因打架斗殴致人死亡。
为了让陈亚飞得到宽大处理,母亲张瑛变卖了住房,赔偿死者家属,陈亚飞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零6个月。
母女俩生活陷入困境后,陈亚飞与张瑛办了离婚手续。
2008年5月,张瑛经人介绍认识了某电力企业职工朱金平。
朱金平离异,儿子朱建跟随前妻在扬州生活。
短暂相处后,张瑛与朱金平领证结婚,陈琳与他们共同生活。
由于陈琳即将升入初中,张瑛不想让她有心理阴影,征得前夫陈亚飞和丈夫朱金平同意后,陈琳改姓朱。
但是,朱琳仍然闷闷不乐。
上了初一年级,她的学习成绩始终排名末位。
朱金平仔细观察了朱琳一段时间,认为她需要心理辅导,便找做咨询师的姐姐朱岚岚以辅导功课的名义与朱琳接触。
经过一年的心理帮助,朱琳的学习成绩迅速提升。
2011年,朱琳考进了重点中学。
2014年6月,朱琳考取了211名校。
张瑛觉得终于扬眉吐气了。
然而,大二上学期,陈亚飞出狱了,他除了看望女儿外,还多次联络张瑛。
朱琳知晓后,曾劝过陈亚飞和张瑛,不要引起继父朱金平误会。
哪知没过多久,朱金平与张瑛离婚。
朱琳追问缘由,张瑛告知是朱金平执意要离婚的,她跟陈亚飞清清白白。
朱琳又问继父朱金平到底是怎么回事,继女能否继承遗产?文/复林52法律援助朱金平说:“当初你妈肯嫁给我,是因为生活所迫,我也有心帮你们母女。
我看得出你父母是有真感情的,不想碍事。
”朱琳哭着说:“不论怎么样,你永远都是我爸爸。
”此后,每逢寒暑假,朱琳都去继父朱金平家里住。
2017年大学毕业,朱琳考入镇江市一家事业单位,打算就近照应继父朱金平。
遗产起争端2017年8月,已经退休的朱金平购置了新房。
正在装修时,儿子朱建从扬州应聘到了镇江某物流公司工作。
31岁的朱建已结婚生子。
朱金平原本想卖掉旧房还新房的商业贷款,但看儿子举家迁了过来,便想把旧房留给朱建一家住,朱建却不答应。
朱金平做出让步,祖孙三代共住新房。
没多久,朱建要求将新房的产权过户到他和妻子名下,被朱金平拒绝。
财产继承的第⼀顺序继承⼈有哪些
我国《民法典》规定,财产继承是有⼀定的顺序的,分为第⼀顺序与第⼆顺序,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下财产继承的第⼀顺序继承⼈,下⾯店铺⼩编将为⼤家介绍我国财产继承的第⼀顺序继承⼈包括哪些。
财产继承的第⼀顺序继承⼈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财产继承的第⼀顺序继承⼈包括:
(1)配偶。
配偶是指符合结婚条件,办理了结婚登记的合法夫妻。
另外,经法院确认属于事实婚姻的夫妻也取得配偶⾝份。
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我国法律还规定,于1950年民法典公布以前的妾,如双⽅不愿意接触关系的,也是夫的合法配偶。
(2)⼦⼥。
⼦⼥包括婚⽣⼦⼥、⾮婚⽣⼦⼥、养⼦⼥、有抚养关系的继⼦⼥。
(3)⽗母。
⽗母包括亲⽣⽗母、养⽗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母。
(4)另外,根据法律规定,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媳、对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婿可作为第⼀顺序法定继承⼈。
被收养⼈对⽗母尽了赡养义务,同时⼜对⽣⽗母赡养较多的,除可依民法典第⼀千⼀百⼆⼗七条的规定继承养⽗母的遗产外,还可以依照民法典第⼀千⼀百三⼗⼀条的规定分得⽣⽗母的适当的遗产。
继⼦⼥继承继⽗母遗产的,仍可作为⽣⽗母的第⼀顺序法定继承⼈;同样,继⽗母继承了继⼦⼥遗产的,仍可作为亲⽣⼦⼥的第⼀顺序法定继承⼈。
收养他⼈为养孙⼦⼥的,互为第⼀顺序继承⼈。
继⼥对继⽗名下的房屋是否享有继承权继⼥对继⽗名下的房屋是否享有继承权?下⾯店铺⼩编就对此整理⼀些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继⼥对继⽗名下的房屋是否享有继承权?根据《民法典》第⼀千零七⼗⼆条【继⽗母与继⼦⼥】继⽗母与继⼦⼥间,不得虐待或歧视。
继⽗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间的权利和义务,适⽤本法对⽗母⼦⼥关系的有关规定。
案例⼀对夫妻均系再婚,各带⼀个⼥⼉,重新组成了⼀个家庭,⼀对姐妹⼀起⽣活了⼗⼏年。
继⽗去世后,继⼥对继⽗名下的房屋有⽆继承权?⽇前,⽆锡市惠⼭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这起继承纠纷案件,并依法认定继⼥为继⽗的合法遗产继承⼈之⼀。
据原告张某诉称,其与先夫王某于1993年举⾏婚礼仪式后即以夫妻名义共同⽣活,当初虽未登记,但双⽅形成事实婚姻关系,当时⾃⼰的⼥⼉缪某才10多岁,跟随⾃⼰⼀起与王某共同⽣活,与王某⽗⼥相称,存在事实上得抚养与被抚养关系,据此,张某主张其与缪某均应属于王某遗产的法定第⼀顺序继承⼈,依法对王某的⼀幢房屋享有继承权。
⽽被告王某的亲⽣⼥⼉王某某辩称,张某与其⽗亲结婚登记时,缪某已20多岁,已成年,与⾃⼰的⽗亲并未形成抚养关系,也尚未形成赡养关系,故王某某坚持认为缪某对⾃⼰⽗亲的房屋⽆继承权。
第三⼈王某的继⼥缪某辩称,母亲与王某结婚后,其与王某形成有抚养关系的继⽗⼥关系,继⽗去世时,其承担了继⽗的部分后事费⽤,故其依法对继⽗的遗产享有继承权。
法院经审理查明,张某与王某于1993年相识当年即以夫妻名义同居⽣活,⾄2005年4⽉27⽇⽅才补办结婚登记⼿续,双⽅均系再婚,王某某系王某与前妻之⼥,缪某系张某与前夫之⼥,1993年王某某和缪某均是10多岁,⼆个⼥⼉由张某与王某夫妻抚养成年。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合法的继承⼈依法享有继承权,继承开始后,有遗嘱的按遗嘱继承,⽆遗嘱的按法定继承。
对缪某继承⼈⾝份的争议问题,被告⽅虽提出婚姻的效⼒应从登记时起始、缪某已成年、与王某不存在抚养关系的意见,但并未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该主张。
继父母子女间法定继承权相关问题研究
宾昭林
【期刊名称】《华章》
【年(卷),期】2024()1
【摘要】《民法典》第1072条并不能推出继父母、继子女之间可因抚养事实而产生拟制血亲关系,也不能据此而享有法定继承权。
主张享有继承权需同时满足存在姻亲关系和抚养关系,方能主张享有法定继承权。
姻亲关系的存在是行使继承权的必要条件;抚养关系亦是认定继承权存在与否的核心要素,以物质上的帮扶、情感上所形成的依赖、共同居住的客观事实,以及身份上的认同程度作为抚养关系形成的判断因素。
继父母或继子女可以通过行为或协商的方式来解除业已形成的抚养关系,也可以以行为或其他事实表示不形成抚养关系。
【总页数】3页(P0111-0113)
【作者】宾昭林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
【相关文献】
1.继父母子女间法定继承权的思考
2.对继父母子女之间法定继承权问题的思考
3.浅析继父母子女之间的法定继承权
4.继父母子女间法定继承权的相关问题研究
5.论《民法典》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法定继承权——基于99份典型判决书展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怎么断绝父子关系财产分配又该如何进行你们双方同意的情况下签署协议合法有效,根据收养关系办理地方的不同去民政部门或者公证部门解除收养1、解除收养关系需要提出申请,颁发解除收养关系证明。
解除后,你父亲的个人财产你无权享有,也无权继承。
2、双方共同财产协商解决或法定分割。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会说起断绝父子关系这个词,能说出这个词可见双方的怨恨有多深。
对于这种父子见面分外眼红的情况,这个父子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真的可以说断就断呢?其实,在中国对于对于父子关系这些是很看中的,毕竟百善孝为先,所以中国的法律对于父子关系的问题也做了详细的解答,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下怎么断绝父子关系财产分配又该如何进行问题。
一、关系的解除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父母子女关系分两大类: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
如果你是你父亲亲生的话,我国是没有法律依据能够解除这种亲子关系的。
如果你是继子女,符合法定条件可以解除父子关系,《婚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如果继父母对继子女没有过任何的抚养教育,那么他们之间只是纯粹的姻亲关系,双方无任何权利义务关系。
第二十五条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年满十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
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六条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
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解除收养关系应当达成书面协议。
收养关系是经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
收养关系是经公证证明的,应当到公证处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公证证明。
第二十八条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但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It is not easy to insist on doing simple things well, and it is extraordinary to insist on doing ordinary things well.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继父母子女证明的方式第一,抚养教育关系的形成前提是继子女未成年,必须有证据证明形成继父母子女关系时,继子女未成年。
对于这一事实,需要用再婚夫妻的结婚证,子女的户口本、身份证来证明。
第二,需要证明有共同生活的事实。
对于这一事实,需要有双方的财物往来证据,邻居的证人证言,继子女的日记本等一切能够证明的证据。
继父母子女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有时候会涉及到财产继承的关系。
根据婚姻法规定,继父母子女之间如果形成了抚养教育的关系,则可以等同于亲生关系。
那么继父母子女证明的方式有哪些呢?下面将带来相关的内容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如何证明继父母子女关系1、抚养教育关系的形成前提是继子女未成年,必须有证据证明形成继父母子女关系时,继子女未成年对于这一事实,需要用再婚夫妻的结婚证,子女的户口本、身份证来证明。
2、需要证明对继子女有抚养事实继父母对未成年的继子女有可以形成抚养关系的抚养事实,前提是生父或生母对子女有直接抚养权,以及继母或继父与继子女共同生活。
但有一点例外,就是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继子女,如果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虽然跟随有直接抚养权的生父或生母与继母或继父共同生活,也不宜认定继父母对继子女有能形成抚养关系的抚养事实。
对于这一事实,需要有双方的财物往来证据,邻居的证人证言,继子女的日记本等一切能够证明的证据。
3、需要有证据证明抚养事实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对于究竟维持多长时间,法律没有统一规定。
另外,在继父母与继子女的抚养、教育因子女成年而自然终止的情况下,抚养、教育的时间可以考虑得短些;如果继子女尚未成年,但由于继父母与亲生父母之间婚姻关系解除,而继父母又不愿继续抚养继子女,则继父母对继子女抚养、教育的时间应考虑长些。
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关系继父母子女关系,属于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是基于生父(母)与继母(父)再婚,并由继父或继母自愿承担对继子女的抚育责任形成亲子关系而产生的。
继子女,是指妻与前夫或夫与前妻所生的子女。
继父母,是指子女对母之后夫或父之后妻的称呼。
继父母和继子女的关系是因为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带子女再婚,或因父母离婚,抚养子女的一方或双方再婚而形成的。
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姻亲关系。
所谓姻亲,是指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男女结婚后,配偶一方与另一方的亲属关系则为姻亲关系。
继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修改后的《婚姻法》第27条第一款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
可见,继父母子女间的法律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但是,在旧中国,由于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继子女往往受到社会和继父或继母的歧视和虐待,继父母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或缺乏生活来源时,往往遭到继子女的虐待和遗弃。
新中国成立后,继父母子女问形成了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的关系。
除修改后的《婚姻法》第27条第一款的规定外,我国《继承法》第十条还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另外,198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1条规定: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继父母继承了继子女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子女的遗产。
上述这些规定充分表明,在新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其中包括继父母子女间的关系。
本文相关法律资讯来自北京专业离婚律师唐小五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子女是否有继承继父母的财产的权利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一切的发展都很迅速,婚姻也一样,对现代人而言,离婚已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了。
父母带着孩子各自再婚的也是很常见了,组合家庭也越来越成为现主流家庭之一的了。
所以关于继子女对继父母的财产是否有继承的权利?继子女继承继父母的财产的份额是多少,是否享有与继父母亲生子女同等的份额?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这两个问题。
要知道继子女是否有继承继父母的财产的权利首先要知道婚姻继承法中子女和父母相关权利,义务的规定。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并明确《继承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7条规定,继父、继母与继子女之间,已形成抚养关系的,互有继承权。
而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不同与其他父母与子女关系,它是由于父或母再婚。
然而根据我国法律,仅仅凭借生父母再婚这一事实,并不必然在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产生法律上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
只有在继父母将继子女收养为养子女,他们之间才具有法律拟制直系血亲关系;或者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了扶养关系,他们之间才能适用《婚姻法》上的父母子女关系。
《婚姻法》第二十七条也有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必须形成扶养关系或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法律拟制的直系血亲。
但何为扶养关系?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又有哪几种关系呢?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法律拟制的直系血亲又是怎么样定位的呢?
法律意义上的扶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扶养泛指特定亲属之间根据法律的明确规定而存在的经济上相互供养、生活上相互辅助照顾的权利义务关系,囊括了长辈亲属对晚辈亲属的“抚养”,平辈亲属之间的“扶养”和晚辈亲属对长辈亲属的“赡养”三种具体形态。
狭义的扶养则专指平辈亲属之间尤其是夫妻之间依法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的权利义务关系。
《继承法》司法解释第30条规定:对被继承人生活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在劳务等方面给予了主要扶助的,应当认定其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主要扶养义务。
所以只要是和继父母一起生活,且有生活,教育方面费用的支出就可认为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存在一定得扶养关系,则继子女就应对继父母的财产有一定得继承权。
了解了如何判定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是否有扶养关系后,以及知道有扶养关系的继子
女对继父母的财产有继承的权利,那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其他关系将如何定位他们之间
的权利与义务,那时继子女是否对继父母的财产有继承的权利?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有三
种关系:名分型即未形成法律抚育关系;收养型;形成法律扶养关系的共同生活型。
1.名分型即未形成法律抚育关系,生父(母)与继母(父)再婚时,继子女已经成年可以独立
生活,或虽未成年但仍由其生父母提供生活教育费用,没有受继父或继母的抚养教育,也没有对继父或继母尽赡养义务,此类继父母子女关系为纯粹的直系姻亲关系。
这种形式的继父母子女关系而言,其并没有形成养父母养子女关系,而且也不具有扶养关系,只是因为父母。
一方再婚而形成了名分上的父母子女关系,所以这种继子女没有继承继父母财产的权利,只有继承其亲生父母财产的权利。
2.收养型,即继父或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已正式收养该子女为其养子女,同时,
该子女与共同生活的生母(父)一方,仍为直系血亲关系,而不与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生父(母)一方的权利义务则随之消灭。
就收养型而言,继父母子女之间已经按照《收养法》的规定,形成了养父母子女的关系,因此他们之间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应适用《收养法》的规定。
而养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适用子女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所以此种继子女与继父母的关系,继子女也能对继父母的财产享有继承的权利。
即被收养后的继子女即使在生父(母)与继父(母)离婚后,继子女也适用未自然解除的继父母子女之间的继承,对继父母的财产。
3.形成法律扶养关系的共同生活型。
生父(母)或继母(父)再婚时,继子女尚未成年,他们随生父(母)一方与继母(父) 共同生活时,继母(父)对其承担了部分或全部生活教育费,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对及父母的财产有继承的权利。
我们已经知道了继子女享有对继父母的财产继承的权利有两种情况:一是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了扶养关系;二是继父母将继子女收养为养子女,他们之间形成了法律拟制直系血亲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姻亲关系。
那这两种情况下的继子女继承继父母的财产的份额是多少,是否享有与继父母亲生子女同等的份额呢?
根据《婚姻法》规定知道不论是继子女还是继父母的亲生子女对继父母的财产继承都
应考虑到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
继子女对继父母的婚前财产没有继承的权利,只可以继承
其生父(母)的财产。
根据《继承法》第十条,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遗产继承也适用该法。
由该条知道:配偶,子女是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子女对继父母的财产继承适用子女对父
母财产继承,但是继子女只能在继父母和其生母父的婚后财产里享有同婚生子女对其父母
财产继承的同等权利。
所以继子女财产继承份额包括继父(母)与其生母(父)婚后财产
按比例分配所得以及享有对自己生母那部分的财产的继承。
对于继子女对继父母财产的继承问题,我只是挖掘了他的冰山一角,我相信对这个问
题的探讨与研究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因为在以后讲究高效的生活中,婚姻也将变为高效婚
姻,再婚,继子女,以及再婚后又离婚财产的分配问题将会高频率的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所以研究这方面也是非常必要以及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