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学课件13 第十三章 收入、成本费用与利润的核算
- 格式:pptx
- 大小:935.95 KB
- 文档页数:9
第十三章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核算本章要点:1、商业银行收入、成本、利润的概念及确认标准2、商业银行收入、成本、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3、商业银行的所得税及其会计核算方法第一节商业银行经营成果概述一、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含义所谓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各项收入抵减各项支出后的最终结果。
倘若各项收入大于各项支出,其结果表现为净利润;倘若各项收入小于各项支出,其结果表现为净亏损。
可见商业银行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影响其经营成果的决定因素,是综合反映和考核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总体绩效的最终表现。
二、商业银行经营成果核算的要求商业银行作为从事货币与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法人,既要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又要保证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因此在进行经营成果核算时,应注意符合以下两项要求:(1)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确认收入和支出。
企业收支的确认,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权责发生制,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另一种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即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的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2)必须坚持以用真实、准确的数据为原则核算银行的收支。
商业银行不能受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使财务表表反映的经营成果与其经营业绩不相吻合,必须真实、准确的核算。
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的反映银行的经营成果,为经营管理当局和有关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从而为国家制定政策和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二节收入的核算一、收入的概念、特征及构成(一)收入的概念与特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一项经济利益的流入要被确认为收入,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收入从商业银行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这也是营业收入与营业外收入最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