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软件园建园8年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东软软件园简介2008 V1.3© 2008 By Neusoft Park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大连园区概况生活配套区•••东软软件园大连园区是东软投资 建设的第一个集教育、产业和配 套于一体的软件园区,园区位于 大连软件园中心地段,具有得天 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
大连园区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 10亿元人民币。
园区距市中心8公 里,距机场12公里,距火车站10 公里。
人才教育与培训区以东信信息学 院为核心,培养和输出产业发展 所需人才;产业区内除涵盖东软 集团多个业务单元外,还分布着 阿尔派、惠普、大前沿一等多个 合作伙伴或产业项目。
人才教育 与培训区软件与外 包产业区周边环境东软软件园Alpine HP Nokia IBM SONY/Panasonic CS&S Neusoft/TOSHIBA/ Symantec Avaya/Accenture/Oracle Genpact/SAP东软软件园位于大连软件园一期的核心地带。
目前入驻软件园的企 业已近4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家,2007年大连软件园实 现销售收入215亿元。
部分写字楼实景B5/B8座部分写字楼实景C1/C2/C3座写字楼交付标准(以C3为例)• • • • • • • • • • • 面积:6355平方米;层数:4层;层高:4.5米;净层高:3米; 结构:混凝土框架;外墙:天然石片,局部玻璃幕墙; 天棚:阿姆斯壮吸音矿棉板吊顶/崇佑龙骨; 地面:办公区域阿姆斯壮地胶板;其它地面磨光花岗岩板; 灯具:奇胜格栅灯;洁具:卫生间美标洁具; 电梯:通力电梯,1000KG; 空调:全空调系统,顿汉布什冷水机组; 消防: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洒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 电力:双路市电(110KVA/平方米)/后备发电机(400KVA); 网络:主要运营商光纤入园(网通/铁通/电信/联通); 安全:出入口及室外保安监控系统。
1.暂缺2.暂缺3.暂缺4.张江高科由于张江的先发优势和国家级政策的大力扶持,张江模式曾经是中国产业园区的执牛耳者。
新三板、自贸区效应和对外模式输出让张江高科依然有一定的发展后劲,但市场化运作不足、产业引导中行政意识影响过强、重资产导致收益率不足都是潜在的隐患。
5.亿达产业投资(大连软件园)“官助民办”模式的典范,中国高新软件园的标杆之一,如今也展现了全国扩张的野心。
离开了曾经的天时地利人和,能否在外埠成功还是未知之数,而软件园建设周期过长,资金沉淀和投资收益率问题也较为棘手。
6.东湖高新作为中国最早的高新区运营商之一,“武汉光谷”的荣耀和新三板的前景让东湖高新当之无愧成为中国产业地产的领军企业之一。
但多年来股东变更和资产毒瘤导致企业裹足不前,而能否对外复制成功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也是最大的问号。
7.华夏幸福基业固安产业新城是其得意手笔,上市则为其插上资本之翼,“产业新城”的代表者。
大规模的外地扩张能否成功复制固安的模式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后续的产业引导、运营、服务、升级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8.联东集团“产业地产看联东”,办公厂房的大规模产销使联东得以迅速扩张,这种类似制造业的做法在如今的市场上非常有效。
但相对低端的产业水平、缺乏产业引导培育能力和资源的问题让联东还停留在“开发商”和“房东”的角色,如何提升盈利水平和产业运营能力是其需要攻克的难关。
9. 天安数码城“产业综合体”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隐隐已有霸者之气。
在规模、盈利和模式不断有新的突破的同时,能否汇聚更多的产业资源、服务,能否培育出更多重量级的中小创新型企业是决定其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的要务。
10、北科建中关村的建设者,在园区策划和运营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使其主打的整合科技产业资源、金融资源和商业资源的“科技地产”平台战略更有说服力。
但如何将跨界资源进行充分有效整合,运用到各地的园区运营之中,是决定其在产业地产战国版图中走多远的关键性因素。
大连软件园先进经验总结一、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大连软件园是国家十大软件产业基地中惟一以“官助民办”管理机制运行的软件园。
(一)政府企业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从建园之初,就作为软件园开发主体企业,负责软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招商引资、产业服务和园区综合管理。
大连市政府则在宏观指导、制定政策、招商引资及软件园服务体系建设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中软件园的规划设计、可行性论证、协调贷款、引进企业、引进人才、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咨询、国际招商引资等,政府都派出专门的人才参与。
(二)政府只做规划、引导、调配公共资源、搭建平台,其他的交给市场政府主要做四件事。
一是制订和落实政策。
根据软件业的特点,来设计一些针对国外公司和国内大的软件公司感兴趣的优惠政策。
比如说人才,所得税的设计把它的起征点提高,降低人力资本。
二是做好软件产业的规划,大连市政府已经累积花了2000多万元作规划。
三是整合软件人才资源。
一个就是办学,其次就是招人,再次就是把人才需求的信息不断地传达给教育部门,四是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大连市政府分别到日本、韩国和欧美国家去开拓市场,政府搭台,让企业做些事情,几年来成果非常明显。
另外,把一些中小软件企业整合起来,建立起软件企业的联盟,共同来开发国际市场。
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市政府拿出专款,鼓励中小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市场化经济发展环境,并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型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二、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入园企业的满意度至上在一无基础、二缺资金、三少经验的情况下,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自觉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掘可用资源,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和高效率的企业运作,处处领先一步,不断抢得发展先机。
在国内园区大多处于中小企业孵化阶段的时候,大连软件园率先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招商,努力发展软件出口;在国内园区激烈争论对美和对日软件出口哪个方向更有前途的时候,大连软件园已经在日本奠定了“中日软件产业合作战略门户”的地位;在国内园区主要关注开发和招商的时候,大连软件园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园内迅速创建了国内第一所民营软件学院——东软信息技术学院。
大连软件园考察启示嘉兴市信息产业局大连的软件产业自1998年开始至今,从一个在软件方面几乎空白的城市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备受瞩目的软件城市,成为国内软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特别是大连软件园“官助民办”模式的成功运作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和充分肯定,为学习考察大连软件发展的成功经验,推进嘉兴软件产业的发展,7月初,由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及嘉兴市信息产业局、嘉兴科技城管委会及相关企业等一行八人组成考察团对大连软件产业进行了学习考察,参观了大连软件园,走访了大连市信息产业局,深受启发.一、大连软件产业概况大连软件产业发展自98年开始,当时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仅2亿元左右,2005年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达到102.7亿元,软件产业占大连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的21.5%,软件出口3.08亿美元,从业人员数量3.1万人,软件企业达到520家,其中外资企业占30%,位居世界500强的IT跨国公司就有27家。
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大连软件园的成功运作和带动。
2005年大连软件园实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50亿元,出口2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约2万人;软件学院在校学生超过1万人。
至目前为止,软件园入园企业已达310家,园内外资企业占41%。
大连软件产业的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年增速保持在50%以上,自2001年至2005年其软件产业的每年的增速分别为56%、53%、99%、54%、43%,总量从2001年的15.3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102.7 亿元。
二是外包特点较明显,2005年出口3亿美元,占四分之一,处国内前四位,出口方面形成特色,出口集聚效应明显,对日外包业务量位于国内前两位,外资企业多,大多对日外包。
二、官助民办分工合作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大连软件园的核心作用无可替代。
与国内各地软件园区都是由政府出资创办管理不同,大连的软件产业园区是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中唯一以“官助民办”管理机制运行的园区。
大连华信(国际)软件园樱桃沟B地块项目李瑞林;陈凡;李娜;王瑜;缪卓卫;彭玉翠;蔡广会【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7页(P59-65)【作者】李瑞林;陈凡;李娜;王瑜;缪卓卫;彭玉翠;蔡广会【作者单位】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正文语种】中文方案设计:黄星元工作室设计单位: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设计团队:李瑞林陈凡李娜王瑜缪卓卫彭玉翠蔡广会建成时间:2013年总体规划大连华信(国际)软件园位于大连市西部樱桃沟B地块,南临旅顺南路,通过旅顺南路与大连高新园区相连。
整体地形呈北高南低之趋势,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山谷。
地块用地面积87462.2m2,总建筑面积:217345m2园区规划由1-8号共八栋建筑组成,拟分期建设,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包括四栋建筑,分别是1号建筑——总部大办公楼,2号建筑——员工餐厅,3号建筑——污水泵房,4号建筑——技术交流中心。
建筑错落布置,有机穿插,形成一组相互连接的建筑群。
1.建筑概况能完整的企业总部大楼,其包含办公、餐饮、住宿三大基本功能,设计充分考虑和利用山地地形,三种功能即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建筑面积:一期161168m2,二期56177m2。
1号建筑主科研楼作为整个园区的核心建筑,容纳了大部分软件开发办公功能, 其总建筑面积为116485m2(地上86965m2,地下29520m2)。
地上11层,地下两层,建筑高度55米。
舒适的办公空间、灵活的管理空间、不同人数要求的会议室、国际交流会议于洽谈、会所、咖啡厅和艺术品存放,结合IT产业办公的需求设有严格的门禁分区和保密管理,是国际化、信息化的办公建筑。
2号建筑为员工餐厅,4号建筑为办公的配套设计。
项目区位图总平面图通向主入口平台的坡道2.整体规划:依山而建以充分展示面对旅顺南路的主体建为设计基本原则,竖向设计中关注场地与周围道路的衔接关系,场地尽量采用平坡式设计,减少填挖方量。
大连华信(国际)软件园,大连,中国Dalian Huaxin (International) Software Park, Dalian, China, 2013建筑设计:黄星元Architect: HUANG Xingyuan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海浪、山丘的光 影,呈现出滨海城市的自然景色,沿城际干道西行, 海风瑟瑟,感受到远离市区的郊外氛围。
软件园用 地位于城市干道与山腰之间升起的一块狭窄坡地 上,距市中心约30k m 的樱桃沟。
建筑布局只好依 等高线两侧延伸,主体建筑所在的台地高出城市道 路20m ,绿色的山坡看起来很美,充满了山地建筑 的诱感。
依山就势布置建筑组合,沿S 形道路盘山 而上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华信(国际〉软件园总部建筑,2013年 竣工,入住人员4000人,建成后总建筑面积 161,200m 2。
设计思路基于两点,一是山地建筑, 建于寒冷地区;二是规模较大,功能错综复杂。
主 体建筑坐北朝南,契合地形,阶梯式后退,布局紧 凑,由道路盘山而上不断转换着视角,穿过建筑大 跨度空间门洞,至高差达20m 的主入口广场平台, 环顾四周,一览众山,豁然幵朗。
充分利用山地建 筑的特点,将两层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分别与室外不 同标高的道路平接,员工餐厅也因此获得单侧的自 1然采光。
建筑周边依地形布置阶梯式庭院,由坡道 连成一体。
I T 产业总部办公及软件幵发,首先是功能的集 约,包括办公、研发、数据中心等功能,同时保持 空间幵放和扩展的弹性变化。
裙房部分设置了报告 厅、会议洽谈、国际交流、会所、咖啡厅、艺术展 厅等功能。
建筑单体组合也包括餐饮健身服务楼、 专家宾馆、员工宿舍等,所有建筑以宽体连廊相连, 贯通室内,中间设有中庭和休憩空间,行走其间,犹如置身室内的城市街道和广场,特别适合I T 产 业活力团队及相互交流的工作方式。
设计采用了 4.M 4.8) m (高)x l .5m (宽〉 单元式幕墙,安装大尺度整片Low -E 中空玻璃, 每个单元竖向一侧设45°直角三角形空心角柱,内 幵隐形条窗,正面看不到幵启扇,表现了材料肌理 的整体感,而每个单元的三角凸出,折射出光影波 形变幻的韵律,看起来极为生动。
浅析新时期辽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作者:李倩王迪陈莹来源:《辽宁经济》2022年第03期〔内容提要〕当前,“软件定义”已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软件创新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正迎来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的新阶段。
新时期,辽宁正在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为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因此,辽宁软件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成为必然选择。
本文通过回顾辽宁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阐述新时期发展软件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就下一阶段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此推动辽宁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辽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众所周知,软件产业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软件已成为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
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对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国软件产业发展早期的佼佼者,辽宁软件曾创造出中国软件史上的多个“首创”。
如今,在全力提振辽宁工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的主基调下,辽宁软件更要发挥其赋能赋智的重要作用,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辽宁软件产业发展回顾200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发〔2000〕18号”)出台,拉开了中国软件产业迅猛发展的序幕。
当时,辽宁走在了产业发展的前沿,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关于印发辽宁省加速发展软件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在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辽宁的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从小变大、由弱变强。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软件业务收入从2000年的4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073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1%;软件业务出口收入达到27亿美元,位于全国首位。
目前,拥有规模以上软件企业近1700家,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
沈阳和大连作为全省软件产业的主要集聚区,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总量的90%以上,辐射带动全省软件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龙头,鞍山、丹东、锦州等区域产业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大连软件园建园8年
屈指算来,大连软件园已建园8年了。
在这8年时间里,大连软件园创造出辉煌的成绩并以裂变的方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006年,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产值达到70亿元,将近全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总产值的一半;出口额达3亿美元,是大连出口额的2/3,更是国内软件园区中出口额最大的。
6000万元的基础建设投资与2亿元的年产值---1万平方米产业楼推导出"中国服务"价值。
作为外资企业比例最高的国际化软件园区,大连软件园目前也是服务外包最密集的承接地,约有80%的企业从事着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
在这里,服务外包的景象俯拾皆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熟悉了大连软件园。
与此同时,大连软件园还在创造着更多的贡献:据税务部门统计,软件工程师人均年纳税额已超过2万元,1万平方米的产业楼1年就能贡献约2000万元的纳税额。
不光如此,大连软件园里每万平方米产业楼所消耗的能源,就算这些软件工程师不眠不休地工作,1万平方米产业楼1年所消耗的能源也仅仅为其他制造业的1/6。
无疑,软件园是每万平方米土地创造GDP、税收额最高的区域,是吸引投资最密集的区域,更是产业能耗最低的区域。
高附加值,低能耗,零污染,充分开掘人的价值,这就是大连软件园所展示的"中国服务"的魅力。
市长夏德仁曾这样评价“大连试图通过发展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走一条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高科技密度、高信息密度的产业道路。
如果大连能够在软件产业方面探索成功,那么对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