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普陀物理一模整理《免下载劵》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64.92 KB
- 文档页数: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物理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本试卷g取10m/s2。
sin370=0.6,cos370=0.8。
3.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共56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元电荷是指(A)电子(B)质子(C)中子(D)自然界中已知的最小电荷量2.下列属于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的是(A)核电站发电(B)氢弹爆炸(C)石油的形成(D)利用太阳能发电3.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两缝之间的距离稍为加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A)变密(B)变疏(C)不变(D)消失4.用单色光通过小圆盘和小圆孔做衍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衍射图形,它们的特征是(A)中央均为亮点的同心圆形条纹(B)中央均为暗点的同心圆形条纹(C)用小圆盘时中央是暗的,用小圆孔时中央是亮的(D)用小圆盘时中央是亮的,用小圆孔时中央是暗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温度升高,则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将变大(B)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C)气体的压强是由于大量分子频繁撞击器壁产生的(D)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大6.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我们并没有考虑到α粒子跟电子碰撞,这是因为(A)电子体积非常小,以至于α粒子碰不到它(B)电子质量远比α粒子的小,所以它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极其微小(C)α粒子跟各个电子碰撞的效果相互抵消(D)电子在核外均匀分布,所以α粒子受到电子作用的合外力为零7.如图为含逻辑电路的一个简单电路图,L为小灯泡。
光照射光敏电阻时,其阻值R′将变得远小于R。
当光照射光敏电阻时,则(A)R两端的电势差变小(B)R′两端的电势差变大(C)小灯泡L发光(D)小灯泡L不发光8.现有一台落地电风扇放在水平地面上,该电风扇运行时,调节它的“摇头”旋钮可改变风向,但风向一直水平。
若电风扇在地面上不发生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风扇受到5个力的作用(B)地面对电风扇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空气对风扇的作用力与地面对风扇的摩擦力大小相等(D)风扇对空气的作用力与地面对风扇的摩擦力互相平衡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两次α衰变和六次β衰变,关于它的原子核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子数减小8 (B)质子数减小2 (C)质子数增加2 (D)核子数减小1010.如图,站在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车厢内的人向前推车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车的作用力仅是手的推力(B)车对人的摩擦力大于车对人的推力(C)因为人相对车没有动,所以合外力为零(D)该人对车做正功11.如图为安检门原理图,左边门框中有一通电线圈,右边门框中有一接收线圈。
2015届上海市普陀区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題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韦/米2”为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它和下面哪个单位相同()A.牛/(安•米)B.牛•安/米C.牛•安/米2D.牛/(安•米2)分析:“韦/米2”为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T,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分析单位关系.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T,1特=1韦/米2,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可知,1特=1牛/(安•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单位关系,往往要根据物理规律即公式进行推导.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B.物体运动速度大时惯性大C.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失去惯性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考点:惯性.分析: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解答:解: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故A错误;B、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C、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那么就不存在没有惯性的物体,故C错误;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不能和生活中的习惯等混在一起.解答此题要注意: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只有在受力将要改变运动状态时才体现出来.3.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是引力常量,是人为规定的B.当r等于零时,万有引力为无穷大C.两物体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与两物体质量是否相等无关D.r是两物体间最近的距离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1、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2、表达式:F=G,G为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3、适用条件:(1)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解答:解:A、公式中引力常量G的值是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用实验测定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故A错误;B、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0时,两个物体就不能视为质点了,万有引力公式不再适用,故B错误;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万有引力同样适用于牛顿第三定律,即两物体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与两物体是否相等无关,故C正确;D、r是两质点间的距离;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明确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和万有引力常量的测量,基础题.4.如图,当逻辑电路中的A、B两端分别输入电信号“1”和“0”时,在C和D端输出的电信号分别为()5.(2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一颗小弹丸从离水面不高处落入水中,溅起的几个小水珠可以跳得很高(不计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6.(2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一辆轿车正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2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绝缘金属小球A、B带同种电荷,用丝线相连.A球固定不动,B球从丝线处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2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在水平放置的螺线管的中央,放着一个可绕水平轴OO′自由转动的闭合线圈abcd,轴OO′与螺线管的轴线垂直,ab边在OO′轴的左上方,闭合k的瞬间,关于线圈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3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水平桌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物体,拉力F作用在乙上,甲、乙一起相对桌面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有()10.(3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是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该质点()==1m11.(3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有一轻圆环和插栓,在甲、乙、丙三个力作用下平衡时,圆环紧靠着插栓.不计圆环与插栓间的摩擦,若只调整两个力的大小,欲移动圆环使插栓位于圆环中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3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果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12V,外电压为10V,当有13.(3分)(2015•普陀区一模)在高度h=45m处竖直上抛一小球,比与它同时在同一高度自gth=t=h=45=414.(3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用一根螺钉、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一块钕磁铁,可以做一个电动机.先把螺钉和钕磁铁连起来,并把它一头吸在电池的一极上,再用导线把电池和螺钉尾端的钕磁铁连接起来,螺钉就会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5.(3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由均匀的电阻丝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导体框,垂直磁场放置,将AB两点接入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通电时,线框受到的安培力为F,若将ACB边移走,则余下线框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F F DF并联,并联后总电阻为:=L==16.(3分)(2015•普陀区一模)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v时发生位移x1,﹣()据运动学公式可知:a=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7.(4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将两根吸管串接起来,再取一根牙签置于吸管中,前方挂一张薄纸,用同样的力对吸管吹气,牙签加速射出,击中薄纸.若牙签开始是放在吸管的出口处,则牙签吹在纸上即被阻挡落地;若牙签开始时放在近嘴处,则牙签将穿入薄纸中,有时甚至射穿薄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vv=18.(4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矩形abcd为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圆形闭合金属线圈以一定的速度沿光滑绝缘水平面向磁场区域运动.下图是线圈的四个可能到达的位置,则线圈的动能可能为零的位置是()D19.(4分)(2015•普陀区一模)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如图甲),在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如图乙),速度是5m/s,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如图丙)的整个过程中,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缩短的长度△x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已知该小球重为2N,弹簧在受到撞击至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4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甲,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正三角形金属线框,匝数n=20,总电阻R=2.5Ω,边长L=0.3m,处在两个半径均为r=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中.线框顶点与右侧圆中心重合,线框底边中点与左侧圆中心重合.磁感应强度B1垂直水平面向外,大小不变;B2垂直水平面向里,大小随时间变化,B1、B2的值如图乙所示.()q==1×q=t==,故四.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21.(4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一棵树上与A等高处有两个质量均为0.2kg的苹果,其中一个落入B处的篮子里,若以沟底D处为零势能参考面,则此时该苹果的重力势能为8.8J;另一个落到沟底的D处,若以C处为零势能参考面,则此时该苹果的重力势能为﹣6J.22.(4分)(2015•普陀区一模)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定值电阻为R,电源内阻为r,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I,则电压表V1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U1=△IR,电压表V2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U2=△I•r.,则得:23.(4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P是水平放置的足够大的圆盘,绕经过圆心O点的竖直轴匀速转动,在圆盘上方固定的水平钢架上,吊有盛水小桶的滑轮带动小桶一起以v=0.1m/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小桶底部与圆盘上表面的高度差为h=5m.t=0时,小桶运动到O点正上方且滴出第一滴水,以后每当一滴水刚好落在圆盘上时桶中恰好再滴出一滴水,不计空气阻力,若要使水滴都落在圆盘上的同一条直径上,圆盘角速度的最小值为ω,则ω=πrad/s,第二、三滴水落点的最大距离为d,则d=0.5m.t==rad/s=24.(4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光滑绝缘细管与水平面成30°角,在管的上方P点固定一个点电荷+Q,P点与细管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管的顶端A与P点连线水平,PB⊥AC,AB=BC=15cm,B是AC的中点.电荷量为+q的小球(小球直径略小于细管内径)从管中A 处以速度v=1m/s开始沿管向下运动,在A处时小球的加速度为a=4m/s2.则小球运动到C处速度大小为2m/s,加速度大小为6m/s2.25.(4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重为G的物体,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上.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AB和BC的质量不计,A、B、C三处均用铰链连接.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杆AB所受力的大小为 2.73G,杆BC所受力的大小为 3.73G.的拉力的力臂:BC 的力臂:竖直向下的拉力的力臂:;杆的作用力的力臂:五.实验题(共24分)26.(4分)(2015•普陀区一模)1825年,科拉顿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个磁铁插入连有灵敏电流计的闭合线圈,观察在线圈中是否有电流产生.在实验时,科拉顿为了排除磁铁移动时对灵敏电流计的影响,他通过很长的导线把接在闭合线圈上的灵敏电流计放到隔壁房间.科拉顿在两个房间之间来回跑,始终没看到电流计指针动一下.科拉顿没能看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他认为电流是稳定的.若要使科拉顿能看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请你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将电表等器材置于同一房间.27.(5分)(2015•普陀区一模)在“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1)请按正确的实验顺序填写下列步骤:②①④③⑤⑥.①开启电源,运行DIS应用软件,点击实验条目中的“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软件界面②卸下“定位挡片”和“小标尺盘”,安装光电门传感器并接入数据采集器③摆锤置于A点,点击“开始记录”,同时释放摆锤,摆锤通过D点的速度将自动记录在表格的对应处④把光电门传感器放在大标尺盘最底端的D点,并以此作为零势能点.A、B、C点相对于D 点的高度已事先输入,作为计算机的默认值⑤点击“数据计算”,计算D点的势能、动能和机械能⑥依次将光电门传感器放在标尺盘的C、B点,重复实验,得到相应的数据(2)(多选题)除了以上实验步骤,该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BCA.摆线的长度B.摆锤的直径C.摆锤的质量D.摆锤下落的时间.28.(7分)(2015•普陀区一模)在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1)甲、乙和丙三位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所用弹簧秤的量程均为0~5N,且事先均调整好了零刻度.如图,他们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橡皮条另一端的细绳套,互成角度地将橡皮条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此时细绳都与制图板平行,用F1和F2表示两个弹簧秤的拉力.其中,甲图:F1和F2的方向互相垂直,F1=3.0N、F2=3.8N;乙图: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60°,F1=F2=4.0N;丙图: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120°,F1=F2=4.0N.这三位同学中操作不合适的是哪一位?为什么?操作不合适的是乙同学,因为他这两个力的合力超过了弹簧秤刻度的最大值5N,下面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拉不到O点(2)丁图是一位同学某次实验用两弹簧秤通过细线Oa、Ob拉橡皮筋OO’的情况,其操作错误或不妥当之处有:细线Oa太短和两细线夹角太小.(至少写两条)29.(8分)(2015•普陀区一模)在用多用表测量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实验中,(1)若旋转选择开关,使尖端对准直流电流档,可测出通过A、B两灯的电流.请按要求连接实物图(要求电路中导线不能交叉).(2)若旋转选择开关,使尖端对准欧姆档,可测出A、B两灯串联的总电阻.请按要求连接实物图(要求电路中导线不能交叉).(3)如图为用多用电表测未知电阻R的原理图.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R1,灵敏电流计的内阻为Rg.请根据以上物理量说明:当R越小时,相同的电阻变化量对应的电流变化量越大.考点:用多用电表测电阻.专题:实验题.分析:(1)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根据题目要求连接实物电路图.(2)用欧姆表测电阻,欧姆表与待测电阻并联.(3)欧姆表的工作原理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应用欧姆定律分析答题.解答:解:(1)电流表测通过A、B两灯的电流,两灯泡与电流表串联,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用多用电表测测出A、B两灯串联的总电阻,两灯泡串联,多用电表选择欧姆档,欧姆表并联在灯泡两端,如图所示:(3)电流变化量:△I=I2﹣I1=﹣=,由上述推导可得,当△R一定时,被测电阻R的阻值越小,|△I|就越大.所以,当R越小时,相同的电阻变化量对应的电流变化量越大.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如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了多用电表的用法,知道电流表、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六.计算题(共50分)30.(10分)(2015•普陀区一模)跳伞员常常采用“加速自由降落”(即AFF)的方法跳伞.如果一个质量为50kg的运动员在3658m的高度从飞机上跳出,自由降落40s时,竖直向下的速度达到50m/s,然后再打开降落伞(开伞时间不计),假设这一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运动员平均空气阻力为多大?(2)在开伞时,他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自由落体运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阻力;根据运动学公式求高度.解答:解:(1)加速度平均阻力为f,mg﹣f=ma所以f=(50×10﹣50×1.25)=437.5N(2)自由降落的位移为h,开伞时的高度为H,H=H0﹣h=3658﹣1000=2658m答:(1)运动员平均空气阻力为437.5N(2)在开伞时,他离地面的高度是2658m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自由落体公式的联合应用,难度中等.31.(12分)(2015•普陀区一模)一辆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PQ提升井中质量m=10kg 的物体.如图,绳的P端拴在车后的挂钩上,Q端拴在物体上.设绳的总长不变,绳的质量、定滑轮的质量和尺寸、滑轮上的摩擦都忽略不计.开始时,车在A点,左右两侧绳都已绷紧并且是竖直的,左侧绳长H=1m.提升时,车加速向左运动,沿水平方向从A经过B驶向C.设A到B的距离H=1m,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 B=5m/s.求:(1)当车运动到B点时,物体升高的高度h;(2)车由A移到B的过程中,绳Q端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W.某同学的解法为:W﹣mgh=mv,代入h和v B的数据,即可求出拉力对物体做的功W.你若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正确,计算该功大小;你若认为该同学的结论错误,说明理由并求出该功的大小.考点:动能定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1)根据几何关系求解物体升高的高度h.(2)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与此时物体的速度不等,应根据速度的分解得到物体的速度,再由动能定理求解功.解答:解:(1)当车运动到B点时,物体升高的高度为:h=﹣H=(﹣1)m=0.41m(2)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绳总长不变,物体的速度与车在同一时刻沿绳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而此刻车的速度方向不沿绳的方向,所以两者的速度大小不相等.如图,将车的速度v沿绳的方向和垂直于绳的方向分解,得:v1=v B cosθ绳Q端拉力对物体是变力做功,可用动能定理求解.则有:W﹣mgh=得:W=mgh+=(10×10×0.41+10×52×cos245°)J=103.5J答:(1)当车运动到B点时,物体升高的高度h是0.41m;(2)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绳总长不变,物体的速度与车在同一时刻沿绳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而此刻车的速度方向不沿绳的方向,所以两者的速度大小不相等.该功的大小为103.5J.点评: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和速度的合成和分解综合运用,难度中等,知道汽车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32.(14分)(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A、B是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相距为2L,两板间有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A板上有一小孔(忽略它对两板间电场分布的影响),C、D为水平光滑绝缘轨道.轨道C端有一固定挡板,长为L的轻弹簧左端固定在挡板上,右端固定一块轻小的绝缘薄板Q.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小球,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两板间的中点P向左运动,穿过小孔后(不与金属板A接触)与薄板Q一起压缩弹簧.小球从接触Q开始,经历一段时间把弹簧压缩至最短,然后又被弹簧弹回.由于薄板Q的绝缘性能有所欠缺,使得小球每次离开Q瞬间,它的电荷量变成刚与Q接触时电荷量的k倍(k <1).不计机械能损失.(1)求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左边时的弹性势能;(2)设小球第n次离开Q向右运动(最远处没有到达B板),速度由v减为零所需时间为t n,求n为多少?(3)设A板的电势为零,当k=时,若小孔右侧的轨道粗糙,且与带电小球间的滑动摩擦力f=qE,求带电小球初、末状态的电势能变化量.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弹性势能;功能关系.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1)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即小球在电场力作用下获得动能,与Q接触过程中,全部转化成弹簧的弹性势能.(2)分析知,小球每次离开Q时的速度大小相同,等于小球第一次与Q接触时速度大小v,运动学公式即可求的n.(3)利用动能定理求的弹回两板间后向右运动最远距A板的距离,利用E=qEl求的电势能得变化解答:解:(1)当P由静止释放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左边的过程中,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得弹性势能为:E P=qEL(2)小球第n次离开Q时,产生的加速度为:a=小球做减速运动所需时间为:t n=小球所带电荷量为:联立解得:所以有:(3)将小球第一次弹回两板间后向右运动最远距A板的距离为L1,则:(qE﹣f)L﹣(kqE+f)L1=0﹣0,L1=L设小球第2次弹回两板间后向右运动最远距A板的距离为L2,则有:,当时,电场力为,即小球将可以保持静止.所以带电小球初、末状态的电势能变化量为:答:(1)求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左边时的弹性势能qEL;(2)n为(3)带电小球初、末状态的电势能变化量为.点评: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和求解的物理量选择物理规律解决问题.要注意小球运动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33.(14分)(2015•普陀区一模)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电阻不计,导轨间距为l=1m,左侧接R=0.3Ω的电阻.区域cdef内存在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磁场宽度为s=1.5m.一质量m=1kg,电阻r=0.2Ω的金属棒MN置于导轨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金属棒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从磁场的左边界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0.5m/s2.(1)求水平力F与速度v的关系;(2)若在金属棒未出磁场区域时撤去外力,此后棒的速度v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满足v=v0﹣x,且棒运动到ef处时恰好静止.①通过计算证明金属棒在撤去外力后的过程满足动能定理.②画出金属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随位移的变化所对应的图线(要求有解析过程,并在坐标轴上标出关键点).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动能定理.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1)根据感应电动势、欧姆定律得到电阻R两端的电压与金属棒速度v的关系式,根据速度均匀增大,求出棒的加速度,并解得B.(2)①从这角度去分析证明:安培力做功等于动能的该变量②求出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和位移,作出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v随位移x变化的图线.解答:解:(1)金属棒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从磁场的左边界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BIl=ma而I=,E=Blv故有:F=+ma=(2)棒的速度v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满足v=v0﹣x,故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由于安培力F=BIl=,故F与速度v成正比,而v=v0﹣x,故F与x也成线性关系,故在减速阶段的全程有安培力做功:W=﹣Fx′=﹣BIlx′=﹣×x′=﹣,故金属棒在撤去外力后的过程满足动能定理.(3)减速阶段的初速度v0,就是加速阶段的末速度v.加速阶段的位移:x=,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并且有:x+x′=s代入数据得:x=1m,v=1m/s.图线如下:答:(1)求水平力F与速度v的关系为f=2v+0.5;(2)图线为.点评:根据物理规律找出物理量的关系,通过已知量得出未知量.要善于对物体过程分析和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
2015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上海物理试卷本试卷共 7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全卷包含六大题,第一、第二大题为单项选择题,第三大题为多项选择题,第四大题为填空题,第五大题为实验题,第六大题为计算题。
考生注意:1、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据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地点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2、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的作答一定用2B 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地区内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地点,需要改正时,一定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从头选择。
第四、第五和第六大题的作答一定用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地点(作图可用铅笔)。
3、第30、31、32、33 题要求写出必需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可以得分。
相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一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共16 分,每题 2 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5 年上海高考) X射线()(A)不是电磁波(B)拥有反射和折射的特征(C)只好在介质中流传(D)不可以发生干预和衍射2.(2015 年上海高考)如图, P 为桥墩, A 为凑近桥墩浮在水面的叶片,波源 S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 A 静止不动。
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A)提高波源频次(B)降低波源频次(C)增添波源距桥墩的距离(D)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3.(2015 年上海高考)如图,鸟沿虚线斜向上加快飞翔,空气对其作使劲可能是()(A)F1(B)F2(C)F2(D)F44.(2015 年上海高考)必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升温过程中()(A)分子均匀势能减小(B)每个分子速率都增大(C)分子均匀动能增大(D)分子间作使劲先增大后减小5.(2015 年上海高考)铀核能够发生衰变和裂变,铀核的()(A)衰变和裂变都能自觉发生(B)衰变和裂变都不可以自觉发生(C)衰变能自觉发生而裂变不可以自觉发生(D)衰变不可以自觉发生而裂变能自觉发生6.(2015 年上海高考)23290Th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为20882Pb,则20882Pb比23290Th少()(A)16 此中子, 8 个质子(B)8此中子,l6个质子(C)24 此中子, 8 个质子(D)8此中子,24个质子7.(2015 年上海高考)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电子对α 粒子运动的影响能够忽视。
普陀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初二质量调研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1分)1.一般人步行1分钟所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A.7米B.70米C.700米D.7000米2.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红、黄、蓝B.红、绿、蓝C.红、黄、绿D.黄、绿、蓝3.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如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A.音调不周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4.将一个重力为G的苹果沿竖直方向抛出,若苹果在空中所受的阻力小于0,则苹果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A.等于G B.等于0 C.大于0 D.小于G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透镜10厘米处时,所成的像A.一定放大B.可能放大C.一定倒立D.一定正立6.图1所示,笔袋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中难确的是A.笔袋受到重力、桌面的支持力和桌面压力的作用且大小均相等B.笔袋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笔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笔袋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笔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因为笔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不具有惯性7.如图2所示,光滑小车上放着两个质量不同的光滑物体,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小车无限长。
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后,则两个物体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可能相碰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32分)8.为了进行可靠的__________比较,必须进行测量,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如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__________ 的工具;测量时,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则取决于__________。
9.2015年5月,中困运动员苏炳添在国际百米大赛中成为首位跑进10秒的中国人。
起跑时,他用力蹬助跑器后飞速冲出,说明__________;在冲过终点减速的过程中,他的惯性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物理学中,用速度来反映物体的__________的物理量,在比赛中坐在看台上的观众则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判断的。
01 直线运动章节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B2.B3.A4.A5.C6.D7.C8.AⅡ.单项选择题9.D10.C11.C12.D13.B14.B15.B16.D二、多项选择题17.ABD18.BC19.AC20.ACD三、填空题21.如图所示15.7m10m由东向西第21题图22.1∶2∶3 1∶(2-1)∶(3-2) 23.2 2 24.9:7 2.1 25.v 0/g +(n -1)/2(n ≥2)四、实验题26.0.5m/s 1.5m/s 1.0s 2.0s 1.0m/s 21.1m 27.1.022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8.平衡摩擦力 匀速直线 v -t 图如图所示 不是 减小第28题图29.(1)从开始下落到任意两次摄像时间段内,球下落的距离满足1∶3∶5∶7...,故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2)9.83 (9.83—9.85之间都给分)30.根据火箭长度58.3m 和火箭在照片上像的长度2.3cm ,可知在相邻两次拍照过程中,火箭上升的高度分别为s 1=12.65m ,s 2=25.42m ,s 3=58.19m , s 4=80.96m ,s 5=103.73m.由于s 2-s 1=22.77m ,s 3-s 2=22.77m , s 4-s 3=22.77m ,s 5-s 4=22.77m.可见,连续相邻时间间隔内火箭的位移之差近似相等,所以火箭在最初10s 内的运动近似为匀加速直线运动.31.0.02s 32.x<55m 33.v ≥2a (s -s 0)+(at 0)244.9m/s02力 物体的平衡章节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C2.C3.C4.B5.C6.C7.A8.DⅡ.单项选择题9.C 10.A 11.A 12.C 13.C 14.C 15.B 16.A二、多项选择题17.CD 18.AD 19.ABC 20.BD三、填空题21.F 1或F 2 F 1 22.压缩 24 23.Gr 1 r 1r 3r 2r 4G 24.3gl F B =mg 22lt 225.45°2∶3四、实验题26.C 27.重心在转轴中心 转盘能随时平衡 竖直平面内 同一直线上 便于力矩盘自动调节达到新的平衡,力的大小及方向可任意改变,力的大小不受整数限制 28.(1)AC (2)4.0029.(1)右 mgl 2 (2)O (3)B B 右 l 1五、计算题30.2033N ≤F ≤4033N 31.(1)93.3 N (2)75N 32.0.75 33.(1)该解法错误.砂轮作用于工件的摩擦力的力矩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得:F 0l 2=μF 0d +(m 1+m 2)g l2+F B l 解得:F B =12-μF 0d l代入数据,得:F B =17N(2)F 0l 2=μF 0d +(m 1+m 2)g l 2+F B (l -v t)解得:F B =171-0.2t (N) (0≤t<5s)(3)F B =171-0.2t=200N ,则:t =4.575s ,如图所示.第33题图03 牛顿运动定律章节综合测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A 2.B 3.D 4. B 5.B 6.A 7.C 8.C第8题图Ⅱ.单项选择题9.B 10.B 11.C 12.A 13.C 14.D 15.A 16.C二、多项选择题17.AD 18.ACD 19.AD 20.AD三、填空题21.运动状态 惯性 22. 2.25 8 23. a 2N 24.θ24hg (cos θ+1)25. (1)4 (2)203四、实验题26. (1)位移 (2)BC 27. (1)3.150(2)Mga l (3)C 28. (1)发射器 小 (2)①丙 ②C 29. (2)2x t 2 (3)mgh x (4)斜面倾角(或h 的数值)五、计算题30. (1)0.2N (2)38m 31.(1)2 m/s 22m/s 2 (2)3m 32. (1)2gH(2)mg ⎝⎛⎭⎫H h A -19 (3)h B (9H -h A )h A (9H -h B )33.(1)55s (2)2.7×105N (3)7.525×108N04 牛顿运动定律章节综合测试卷(B) 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D 5.C 6.A 7.A 8.CⅡ.单项选择题9.C 10.C 11.A 12.B 13.D 14.B 15.C 16.D二、多项选择题17.BC 18.ACD 19.ACD 20.BC三、填空题21.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伽利略22.60523.2(M-F/g) 逐渐减小24. 1/301225. 2m/s239.6N四、实验题26. (1)①(2)0.50.227.(1)如图所示(2)正(3)小车受到的作用力第27题图28. (1)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2)否(3)129. (1)A(2)1.53五、计算题30.(1)2N方向沿x轴正方向(2)(-16,4)31.0.250.84kg/s32. (1)2.6N(2)2s33.(1)6m/s2(2)沿斜面向下沿斜面向上静止(3)40.4°(4)3.1s05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章节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 C2.D3.D4.A5.C6.D7.D8.BⅡ.单项选择题9.A10.C11.D12.A13.D14.A15.B16.C二、多项选择题17.BD18.BCD19.CD20.AC 三、填空题21.9∶1622.22∶11∶223. 2-0.224.3ω24πG1.3×101425.3R四、实验题26. 5D27. (1)必须(2)1.628. (1)h=33/r0.075(2)14.829.(1)控制变量θ=2.5×10-3MLR2(或θ正比于ML/R 2)(2)10°(3) K=R22.5×10-3L(或K正比于R2/L)(4)长细五、计算题30.(1)v Ay∶v By=1∶3(2)tanθ=23 331.(1)10N(2)3R 32.(1)v A=(L-R)g2h,v B=g(L2+R2)2h(2)(L-R) g2h≤v0≤(L+R)g2h(3)v=(4n+1)πR2g2h(n=0,1,2,3…)33.(1)ω1=504rad/s(2)53°(3)①ω≤ω1=504rad/s 时,细线AB水平,细线AC上的张力的竖直分量等于小球的重力,即:Tcos37°=mgT=mgcos37°=12.5N②ω1<ω≤ω2时细线AB松弛,细线AC上张力的水平分量等于小球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Tsinθ=mω2lsinθT=mω2l③ω2<ω时,细线AB在竖直方向绷直,仍然由细线AC上张力的水平分量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Tsinθ=mω2lsinθ,T=mω2l综上所述,ω≤ω1=504rad/s 时,T=12.5N不变;ω>ω1时,T=mω2lT-ω2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第33题图06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章节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C2.C3.C4.C5.D6.C7.B8.BⅡ.单项选择题9.D10.D11.B12.C13.A14.D15.D16.C二、多项选择题17.AB18.BCD19.ACD20.ABD三、填空题21.2πLg变大 22.下 1.7 23.1 0.16 24.增大波源S 的频率 挡板N 下移一点 25.0.065 0.903四、实验题26.D 27.ABC 28.如图所示再经34周期,点9位于平衡位置,点12位于波谷,如图顺延可得3、4、5、6点的位置和速度图像.(没有标出7、8、9、10、11、12点也算对).第28题图29.(1)第29题图加强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五、计算题30.(1)1.3 s (2)1.9 s (3)沿y 轴负方向31.(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a =2.5m ,λb =4.0m ,因此它们的周期分别为T a =λa v =2.52.5m =1s ,T b =λa v =4.02.5m =1.6s. (2)两列波波长的最小公倍数为S =20m ,t =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为x =(2.5±20k)m ,k =0,1,2,3,…… (3)该同学的分析不正确.要找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重合处,必须从波峰重合处出发,找到这两列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恰好相等的位置.设距离x =2.5m 为L 处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相遇,并设L =(2m -1)λa 2,L =(2n -1)λb2,式中m 、n 均为正整数只要找到相应的m 、n 即可将λa=2.5m ,λb =4.0m 代入并整理,得2m -12n -1=λb λa =4.02.5=85,由于上式中m 、n 在整数范围内无解,所以不存在波谷与波谷重合处.32.(1)kA(m 1+m )g (2)m 1m 1+m v 0A 33.(1)A =0.2 m λ=8 m (2)400 m/s 1 200 m/s (3)向左07机械能、动量章节综合测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B2.A3.A4.D5.D6.C7.D8.CⅡ.单项选择题9.C 10.B 11. D 12.A 13.D 14.A 15.D 16. C二、多项选择题17.AD 18.AD 19.AD 20.BD三、填空题21.1.15×104 5.74×103 22.0.8 2 23.(mg +f)H 2(g -fm)H 24.向左0.6 25.0 2四、实验题26. (1)天平(弹簧秤) 刻度尺 (2)重力势能 钢球的质量钢球能到达的高度h 27.(1)零势能点 B 、C 、D (2)BD 28.(1)桌子的高度h ,钢球的水平射程s 、钢球的质量m (2)mgs 24h 29.(1)②两光电门间的距离(或AB 间距离) (2)0.60J 0.61J (3)如图所示第29题图五、计算题30. (1) -1.5N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2) 0.1m/s 2 (3) 4.88m/s 31.(1)433m/s (2)1s (3)E kmin =523J 32.(1)2.14m/s (2)7.8m/s 2(3)不能 33.(1)10mgH 27L (2)1027mgH (3)6mga 2H -2227mgH ≤E k ≤75mga 28H -2227mgH 08机械能、动量章节综合测试卷(B) 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C2.A3.B4.C5.A6.D7.B8.CⅡ.单项选择题9.C 10.D 11.C 12.D 13.A 14.A 15.C 16.D二、多项选择题17.ACD 18.AC 19.BC 20.BD三、填空题21.10 40322.1∶2 1∶1 23. 1.5 甲 24. 0 50 25.先增大后减少 m 1=2m 2四、实验题26.16Mv 2A0.25 27.(1)甲 误差较小 (2)2g 动能的增量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机械能守恒 28. (1)A 、B 两物块的质量m 1和m 2 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h (2)(m 1-m 2)gh =12(m 1+m 2)(v 22-v 21) 29.(1)①小车 ②释放小车 ③减少砝码 (2)0.600 J 0.610 J (3)如图所示(1)①在实验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做功使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动能增加,所以需要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③通过控制变量法只改变小车的质量或 只改变拉力大小得出不同的数据;(2)通过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和A 、B 间距用W =FL 可计 算拉力做的功;(3)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由动能定理W =12mv 22-12mv 21,可知W 与ΔE 成正比,作图可用描点法,图线如图所示.第29题图五、计算题30.(1)200 J (2)200 W 31.不同意. 该学生只考虑小球回到34H 后要继续上升所需克服重力做功的动能,忽略了继续上升时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由功能关系知:W G +W f =ΔE k ,14mgH -74fH =0, 摩擦力f =17mg, W f =0-12mv 20,17mg·2H =12mv 20 ,v 0=47gH. 32.(1)7.75m/s (2)10N (3)1.26s 33.(1) 3.2N ,方向向左 (2) 67.6N (3)木块受两个力做功.重力做功:W G =mgh =mgssin θ=48J 摩擦力做功:W f =-fs =-32J合力做功或外力对木块做的总功:W =W G +W f =16J 动能的变化 ΔE k =12mv 2=12m(at)2=16J所以,合力做功或外力对木块做的总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增加),证毕.09分子、气体实验定律章节综合测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D2.B3.D4.C5.A6.D7.D8.BⅡ.单项选择题9.C10.B11.D12.D13.C14.D15.A16.A二、多项选择题17. AC18.AD19.BCD20.BCD三、填空题21.(1)大分子引力(2)扩散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22.p0+ρal 23.=24.(1)2.0×104Pa(2)100N25.(1)均匀(2)27.3(3)大于0.974四、实验题26.(1)AB(2) 溶液中酒精挥发,使液面收缩27.(1)气体的质量增大了(2)气体的温度升高了(3)气体的质量和温度都发生了变化28.(1)D (2)①见解析②0.17±0.01 m3③斜率越大,该气体温度越高29.(1)180(2)1.2×10-5(3)6.7×10-10五、计算题30.(1)60cm(2)531. (1)20cm(2)1.5×105Pa32.0.054kg33.(1) (p0S+Mg-mg)H/(p0S+Mg)(2)T 1(p 0S +Mg)/(p 0S +Mg -mg)10分子、气体实验定律章节 综合测试卷(B)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A2.C3.A4.A5.A6.C7.C8. CⅡ.单项选择题9.D 10.C 11.C 12.B 13.A 14.B 15.A 16.A二、多项选择题17.BD 18.ABD 19.BD 20. ACD三、填空题21.增大 22.57 23. 1.8×10-5 6.67×1012 24.ρa >ρc >ρb E ka <E kc <E kb 25.2倍四、实验题26.(1)deacb (2)1.2×105 Pa 27.(1)(a) (2)C 28.(1)向上 (2)A29.(1)BCA 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2)d =0.05%NS五、计算题30. (1)1.9H 0 (2)750K 31.(1)32T(2)4p 0 32.(1)3.5V 0 (2)87T 1(3)0.56p 0 33.540 K11电场章节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C2.C3.D4.B5.A6.C7.C8.AⅡ.单项选择题9.B 10.A 11.A 12.D 13.D 14.B 15.C 16.D二、多项选择题17.BD 18.BD 19.BD 20.BC三、填空题21.(2-2)2L 2E/k (2-2)L 22.水平向左(或O →B) B 23.ΦM +3ΦA4ΦM +(n -1)ΦA n 24. 同种 4∶1 25.33h 233h 先变大后增大四、实验题26.mgd/U 27.A 28.D 29. 导电 电压 零五、计算题30.(1)16V/m (2)1.6V(3)-1.696×10-6 J31.(1)3×105N/C(2)T=2.4N37°(3)增加了0.108J32.在O点左侧距O点0.2m处33.(1)0.8N 1.2N(2)0.62m(3)1.2×10-2J12电流章节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D2.D3.D4.A5.C6.B7.D8.AⅡ.单项选择题9.A10.C11.B12.D13.C14.D15.C16.B二、多项选择题17.ABC18.ACD19.ACD20.ABD三、填空题21.0322.模拟“或”门23.5.883024.3225.2.45 30.3四、实验题26.大×10027.B28.(1)C(2)2.82(3)D329.(1)V1(2)作图如图所示 2.92±0.03 3.50±0.20(3)b1-k不能U1-U2第29题图五、计算题30.200 V 31.(1)3Ω(2)12Ω(3)6Ω32.(1)断路电灯L处(2)20Ω(3)12.5V 5Ω33.(1)8.4W (2)120Ω13磁场章节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C2.D3.B4.D5.B6.C7.D8.DⅡ.单项选择题9.A10.B11.A12.D13.D14.C15.A16.B二、多项选择题17.BD18.BD19.AC20.BD三、填空题21.乙向右22.<>23.55 1.1×10724.0.0628125.BL2/2mg+nBIL四、实验题26.D27.(1)稳压电源(2)B28.负正向下29.匀强大于五、计算题30.(1)如图所示(2)0.5T 31.(1)mg-BLEcosθRBLEsinθR(2)mgREL方向水平向右32.(1)1.2 m(2)2.48 m33.(1)0.4m/s2金属棒在磁场中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2)0.5T(3)1s(4)0.11J14电磁感应章节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D2.A3.D4.B5.D6.B7.B8.BⅡ.单项选择题9.B10.D11.A12.A13.A14.B15.C16.B二、多项选择题17.CD18.AC19.AC20.ACD三、填空题21.顺时针ΔE kπqr 222.0.1 0.628 23.0.1 0.01 24.13BLv B 2L 2v 2t9R25.mg +3UBL/R 2 mg +3UBL/R2四、实验题26.磁 (5.5±0.2)×10-6 27.(1)连接线路如图所示 (2)拔出线圈L 1,使变阻器阻值变大,断开开关(三选二) 28.ABD 29.(1)C (2)右 抽出 (3)总是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变化五、计算题30. (1)4B 2ω2l 4R (2)3Bl 22R 31.(1)E m T2πS (2)见解析 (3)30° 32.(1)9.375W(2)1C(3)F 1=(1.4+0.25t)(N) F 2=(1.2-0.25t) (N) (4)6.025J 33.(1)3.14×102 V(2)1.0×10-2 C (3)4.9×103 J15光学章节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C2.D3.D4.A5. C6.A7.B二、多项选择题8.ACD 9.ABC 10.AC三、填空题11.内能 光的干涉 12. (1)上凸 (2)1.0×10-7 m 13. (1)两反射光叠加后加强(2)1.23×10-7 m (3)AD四、实验题14.减小 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得多15. (1)11.1 15.8 0.78 (2)d lΔx 6.24×10-7 (3)变小五、计算题16. (1)3.9×10-7 m (2)7.5×10-8 m17.(1)3.5×1012个 (2)6.01×10-19J(3)6.01×10-19J16原子物理章节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B2.C3.C4.B5.D6.B7.D二、多项选择题8.BD 9.B 10.BD三、填空题11.342He →12 6C 9×10-13J 12.(1)238 92U →234 90Y +42He (2)2117v 013. 14 14 7N +42He→17 8O +11H 14. 放射源 金箔 荧光屏 显微镜 CD五、计算题15. (1)411H →42He +201e (2)24.86 MeV16.(1)A (2)8.2×10-14遵循动量守恒(3)λn<λe17力学阶段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B2.B3.D4.B5.D6.C7.D8.D Ⅱ.单项选择题9.D10.D11.B12.A13.B14.C15.D16.C二、多项选择题17.BD18.BCD19.CD20.BCD三、填空题21.gsinθa gsinθ2b22.g/k24π2kRT223.6 12 24.9 0.12525.k∶1 (k+1)∶(k+2)四、实验题26.(1)①力矩盘盘面是否竖直;②力矩盘重心是否在转轴上(2)2.0(1.95~2.05均可)(3)实验前没对弹簧秤调零或弹簧秤读数误差过大27.(1)M m d22L(1Δt22-1Δt21)(2)大(3)不能摩擦力做功,没有满足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不守恒28.(1)m A L A g-m B L B gs2g4(h0+L B)(m A L2AL2B+m B)(2)BCD29.g(x22-x21)/2h·t五、计算题30.(1)2s (2)B球加速度 a 最大不能超过1m/s231.(1)5∶4(2)342gH32.(1)kbM+mmgsinα+mM+mkbcosα(2)大于(M+m)gk tanα33.(1)10.0N(2)12.5m(3)0<R3≤0.4m36.0m或1.0m≤R3≤29.7m26.0m18力热阶段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A2.B3.B4.D5.D6.D7.D8.A Ⅱ.单项选择题9.C10.D11.B12.B13.B14.A15.D16.A二、多项选择题17.AC18.AD19.BCD20.BC三、填空题21.r1∶(r-r1)4π2r2r1GT222.129323. F1=F3>F2Gcosθ24.3m4πr3(3m4πρ0r3-1)p0S25.mg2mg(H-a)四、实验题26.(1)压强 (2)AB 27. 1.11×10-9 m 形成清晰的油膜边缘 28.(1)10mgtanθ(2)2gh (3)9mgrsin θ 29.乙 2p/q五、计算题30.(1)1200K (2)由状态B 到状态C ,气体做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p B T B =p CT C,则T C =p Cp B T B =600K ,故气体由状态B 到状态C 为等容变化,不做功,但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ΔU <0,W =0,故Q <0,可知气体要放热. 31.(1)2 m/s (2)0.2(3)103s 32.(1)48cm (2)64.5℃ 33.(1)5m/s 20N (2)2.5kg 7.5N (3)0.35 19电磁阶段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B2.D3.B4.C5.A6.B7.C8.DⅡ.单项选择题9.A 10.A 11.D 12.C 13.C 14.A 15.B 16.B二、多项选择题17.BC 18.BC 19.BC 20.AD三、填空题21.右 22.1.5 2.25 23. -1 2 电场线如图所示第23题图24.先增大后减小2W/425.23Bdv/(3R)自上向下四、实验题26.×100 调零(或重新调零) 2.2×10327.(1)如图所示(2)增大5 (3)2028.(1)、(2)如图所示(3)右29.(1) 实物连接如图(2)1.90(1.89 ±0.02)0.50(0.50 ± 0.05)五、计算题30.W1=qEL W2=32qEL31.(1)3A(2)6.75W32.(1)mgtanθ/Il(2)mgsinθ/Il方向垂直斜面向上33.(1)20W(2)1.9m/s(3)1.5J20光学、原子物理阶段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A2.B3.B4.C5.B6.A7.B8.C Ⅱ.单项选择题9.C10.A11.B12.B13.A14.B15.D16.D二、多项选择题17.ABD18.AC19.AC20.BD三、填空题21.(1)11H+73X→42He+42He或11H+73Li→42He+42He(2)3.1×10-2922.质子α粒子17O11H23.5×1014 Hz 24.42He α衰变0-1eβ衰变10n人工转变25.9.7×10-86红外线四、实验题26.正大于27.a5×101328.衍射小于29.单缝窄增大五、计算题30.n=1.4×1019个31.(1)10n42He(2)2.0×1023(3)3.1×10-29kg32.(1)①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或其他成就)②玻尔把量子理论引入原子模型,并成功解释了氢光谱(或其他成就)或者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或其他成就) 2是γ射线,可用于工业探伤、医用治疗(2)见解析33.(1)BC (2)BD (3)①5.2×106 m/s,方向与中子原速度方向相同②1.6×10-30 kg21综合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B2.C3.A4.D5.B6.B7.A8.BⅡ.单项选择题9.B 10.C 11.C 12.D 13.A 14.D 15.A 16.A二、多项选择题17.BC 18.BCD 19.AC 20.BC三、填空题21.正向 0.8 22A.2 2×10-2 22B.92 23.3 1.5 24.6 30 25.1.05×10533四、实验题26.(1)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2)平衡摩擦力过度 27.(1)0.1 (2)4π2x 2-x 1y 2-y 1(3)不会有影响 28.(1)乙 如图甲所示第28题图甲(2)如图乙所示 1.46 0.72 (3)3 4第28题图乙29.(1)非均匀变化 均匀变化 (2)如图所示 (3) 1500 0.95五、计算题30.(1)2hg(2)5v 2hg(3)ω=k πg 2h, k =1,2··· 31.(1)s C = 4v 20hg-16h 2 s D =2v 20hg-4h 2 (2)2gh<v 0<6gh 32.(1)0.5s (2)3.2×105N/C (3)不同意.要使水平射程加倍,必须使B 点水平速度加倍,即v B ′=2v B =4m/s.根据动能定理,有-q 2Es =12mv′2B -12mv′2A ,解得:v′A =v B ′2+qEs m= 42+5.0×10-8×3.2×105×22×10-3m/s =42m/s ≈5.66m/s ≠v A ,所以说该同学认为应使小物体带电量减半的想法是错误的.或:-q 2Es =12mv′2B -12mv 2A ,解得v′B =62-5.0×10-8×3.2×105×22×10-3m/s =25m/s ≈4.47m/s ≠2v B .33.(1)逆时针方向 (2)0.4m/s (3)1.67J22综合测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D2.A3.B4.B5.C6.D7.A8.CⅡ.单项选择题9.A 10.C 11.D 12.A 13.B 14.D15.A 16.D二、多项选择题17.AD 18.ABD 19.BC 20.AD三、填空题21.0.12 7.8×105 22A.95v 0 22B.g +a a23.800 4×10-9 24.2πlcos θg偏大 25.Q 1=Q 2=Q 3=Q 4 四、实验题26.增大 60 27. 传感器K 是光电门传感器.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8.(1)②在量筒中滴入N 滴溶液 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 (2)1.2×10-929.(1)1I4.5 (2)2.5 2 (3)4.60~4.90 不能五、计算题30.(1)由图可知,气体由A →B 作等容变化;由B →C 作等温变化. (2)0.75 atm (3)2 L31.(1)gR (2)3mgR (3)8.25πR 2 32.(1)E 1=mgq三角形框架能停止在竖直平面内任意位置 (2)E 2与竖直方向夹角为a =45°时,E 2min =2mg 2q(3)127°v m =22gL 33.(1)0.625m (2)0.375J (3)如图所示取t 2时刻为零时刻,t′=t -t 2,则根据图线可以得出I -t′的方程式: I =0.5-t′,而I =B 2LvR +r则v =2.5-5t′,所以ab 棒在t 2~t 3时间内在Ⅱ区磁场中运动的加速度a 1=5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B 2IL =ma 1,解得F =t′,将F -t′画在坐标系里.同理,由丙图可以得出棒t 3~t 4时间内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a 2=2.5m/s 2,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B 2IL =ma 2,取t 3时刻为零时刻,可以得出t 3时刻后的I 与时间的关系式,I=0.5t,代入上面的式子可以得到F=0.25+0.5t,将其画在坐标系里.(图中图线作为参考)第33题图23综合测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B2.D3.C4.D5.B6.A7.B8.CⅡ.单项选择题9.C10.A11.C12.D13.B14.D15.A16.C二、多项选择题17.ABD18.ABD19.AD20.CD三、填空题21.11H+73X42He+42He(或11H+73Li42He+42He)(2)3.1×10-2922A.守恒不守恒22B.GMRGMR223.arctanv2v1或arccotv1v2或arcsinv2v21+v22或arccosv1v21+v22μmgv 2v 21+v 2224.5mg +qE qE/3 25.1 84 四、实验题26.(1)①接近 ②匀速直线运动 ③ 0.6(2)匀加速直线 1.2 0.8 27.(1)压强 温度 (2)C 28.(1)如图所示第28题图(2)20(19~21都算对) (3)偏小 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为1.50V29.(1)相同 螺线管中磁通量的变化量 (2)感应电动势E 与挡光时间Δt 的倒数 在匝数和磁通量不变的情况下,感应电动势E 和时间Δt 成反比 (3)小车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或小车出发速度)五、计算题30.(1)倾角为θ1时沿斜面向下 倾角为θ2时沿斜面向上 (2)1.5s 31.6hcmHg0.15hcm 32.(1)2m (2)3m (3)-3.6J 33.(1)2∶1 (2)4mgR 3B 2L 2 2mgR 3B 2L2 24综合测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C2.C3.A4.B5.B6.D7.D8.B Ⅱ.单项选择题9.D10.A11.B12.B13.D14.A15.D16.A二、多项选择题17.ABD18.ABC19.BD20.AC三、填空题21. 23994PU→23592U+α23592U→23592U+γ22A. 95v022B. 2 823.3∶14mgh(T/T0-1)24.1∶2 1∶425. 小于小于四.实验题26.(1) ③细沙的质量m2④ D的底边长度l(2) |m2-m1|gIl(3) m2>m127.(1)①R1②R1和R2串联③R2(或电源)(2)D28.(1) D (2) 10.229.(1)CD(2)小于五.计算题30.(1)78cmHg(2)7cm31.(1)6m/s(2)4.5m(3)0.4(4)2.48N32. (1) 4.8J(2) 4s33.(1)BLatBLat R+R0at2(2)RR0a Ma+μmg+12(1+μ)B2L2aRR0(3)Maμmg(W-μQ)。
上海市普陀区 2015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物理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 1. (2 分) (2015•普陀区一模)电源适配器(俗称充电器)在给手机充电时,电压约为( A .5 伏 B.24 伏 C.36 伏 D.220 伏 考点: 电压. 专题: 电压和电阻..)分析: 根据对常见用电器工作电压的掌握作答. 解答: 解: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手机专用充电器的工作电压在 5V 左右. 故选 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用电器工作电压的掌握,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解 答. 2. (2 分) (2015•普陀区一模)在下列生活和生产实例中,与连接器原理无关的是( A.茶壶 B.注射器 C.液位计 D.船闸 考点: 连通器原理.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判断是不是连通器要根据这两个特征. 解答: 解:A、茶壶的壶嘴与壶身底部相通,上端开口,壶嘴和壶身在同一高度,倒满水后,液面相平, 故茶壶是连通器;不符合题意; B、注射器在吸药水时,是利用外界大气压大于其内部的压强,故药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 压入注射器内部的,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工作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液位计是底部相通,上端开口,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记住连通器定义, 生活中的锅炉水位计、自动喂水器、洗手盆的回水弯、过桥涵洞、船闸等等都是连通器. 3. (2 分) (2015•普陀区一模)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原子核中带电的粒子的是(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核子 )考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根据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 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认为: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中带电的粒子的是质子. 故选 B..1 / 20点评: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4. (2 分) (2015•普陀区一模)两个电阻 R1、R2 串联连接,若 R1>R2、且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 U1、U2, 通过电流为 I1、I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物理一模考试(含答案)————————————————————————————————作者:————————————————————————————————日期:cb 27p327P 0 2P 0 ta上海市普陀区2016-2017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物理质量调研试卷(本卷g 取10m/s 2)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速度定义式为t s v ∆∆=,当t ∆极短时,ts ∆∆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下列哪种物理方法 ( )A .极限思想法B .微元法C .控制变量法D .等效替代法2.已知声波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远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则当声音由钢轨传到空气中时 ( )A .频率变小,波长变长B .频率变大,波长变短C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D .频率不变,波长变短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图示状态变化方向从状态a 到状态b ,到状态c 再回到状态a .三个状态的体积分别为v a 、v b 、v c ,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v a =v bB .v a >v cC .v b =327600v cD .v c =32754v a4.某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面从底端向上滑去,此后该物体的运动图象(图中x 是位移、v 是速度、t 是时间)不可能的是 ( )(A ) (B ) (C ) (D ) 5. 如图所示,小物体P 放在水平圆盘上随圆盘一起转动,下列关于小物体所受摩擦力f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f 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B .圆盘匀速转动时f =0C .在物体与轴O 的距离一定的条件下, f 跟圆盘转动的角速度成正比D .在转速一定的条件下, f 跟物体到轴O 的距离成正比6.两个等量点电荷位于x 轴上,它们的静电场的电势ϕ随位置x 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只画出了部分区域内的电势),x 轴上两点B 、C 点,且OB>OC ,由图可知( ) A .C 点的电势低于B 点的电势B .B 点的场强大小大于C 点的场强大小,B 、C 点的电场方向相同 C .正电荷可以在x 轴上B 、C 之间的某两点做往复运动D .负电荷沿x 轴从B 移到C 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作负功7.如图为竖直放置的上粗下细的玻璃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成A 、B 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
2015年闸北区一模16.有些白炽灯泡亮度与其灯丝有关。
为了研究不同家用白炽灯泡在正常工作时的亮度与灯丝的关系,小伟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甲、乙、丙三个灯泡正常工作时的亮度是甲灯最亮、乙灯其次,丙灯最暗。
灯泡甲、乙、丙灯丝均由长度相同钨丝组成,甲灯灯丝较粗、乙灯其次,丙灯灯丝较细,具体情况如图6所示。
①根据以上信息,关于白炽灯泡正常工作时亮度与其灯丝的关系,小伟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1。
②小张同学进一步研究了灯泡亮度的实例,与小伟同学一起思考、讨论,得出:实际工作时,灯泡亮度还与(22)有关。
A、自己解答:(1)(2)B、标准答案:(1)(2)C、比较、方法总结2015年崇明县一模16、崇明岛是祖国的第三大岛,它物产丰富,尤其以优质农副产品享誉岛内外。
马铃薯是岛上一种常见农作物,学完了密度、浮力等知识后某初中物理兴趣小组猜测:马铃薯所含淀粉的百分比可能与马铃薯的密度有关,于是找来了一些新鲜的马铃薯进行实验,得到如下表格:①根据以上信息,关于马铃薯所含淀粉的百分比与马铃薯密度的关系,可得的初步结论是:(21)。
②得出结论后,该小组的同学又猜想:可以将马铃薯直接放入水中,通过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最终状态,来判断马铃薯所含淀粉百分比的高低。
请简要说明是否可行?(22)。
A 、自己解答: (1) (2)B 、标准答案: (1) (2)C 、比较、方法总结2015年长宁区一模18.小明将铜片、锌片插入土豆,制成土豆电池。
如图10(a )所示,闭合电键S1,发光二极管发光。
为判断土豆电池的正、负极,他连接电路如图10(b )所示,试触电键S2,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转。
①由图10(a )可知,此装置的能量转化方式主要是:_______能→________能→光能。
②由图10(b )可知,铜片是土豆电池的________极。
③关于土豆电池,你还想研究的物理问题是________。
A 、自己解答:(1) (2) (3)B 、标准答案: (1) (2) (3)C 、比较、方法总结2015年杨浦区一模19.如图10所示是活动卡上的一个实验,将电压为6伏的电池组与一个灵敏电流表串联,当增加串联人数(如图a ),发现电路中的电流会越来越小。
上海市十三校2015年高考一模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3.(2分)(2015•上海一模)图中O点为单摆的固定悬点,现将摆球(可视为质点)拉至A 点,此时细线处于张紧状态,释放摆球,摆球将在竖直平面内的A、C之间来回摆动,B点为运动中的最低位置,则在摆动过程中()A.摆球在A点和C点处,速度为零,合力也为零B.摆球在A点和C点处,速度为零,回复力也为零C.摆球在B点处,速度最大,回复力也最大D.摆球在B点处,速度最大,细线拉力也最大考点:单摆.专题:单摆问题.分析:摆球在摆动过程中,最高点A、C处速度为零,回复力最大,合力不为零,在最低点B,速度最大,恢复力为零,绳的拉力最大.解答:解:A、摆球在摆动过程中,最高点A、C处速度为零,回复力最大,合力不为零,故AB错误C、在最低点B,速度最大,恢复力为零,摆球做圆周运动,绳的拉力最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了单摆的运动情况,回复力变化,合力的变化情况,难度一般,注意位移与恢复力的关系.A.元电荷就是带电量为1C的点电荷B.与某点电荷距离相同的两处的电场强度一定相同C.电场是客观存在的,并由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去描绘D.小汽车上有一根露在外面的小天线主要是为了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考点:电场;元电荷、点电荷;*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单位,是指自然界中已知的电荷的最小单元,电场是客观存在的,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去描绘,电场强度是矢量,而天线主要是为了更好接受无线电信息.解答:解:A、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是电荷量的单位,故A错误;B、与某点电荷距离相同的两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定相同,故B错误;C、电场是客观存在的,并由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去描绘,故C正确;D、汽车上有一根露在外面的小天线主要是为了更好接受无线电信息,与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元电荷要注意理解,它不是质子也不是电子;只是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或电子的带电量;任何带电体的电量均为元电荷的整数倍,同时理解天线的作用.5.(2分)(2015•上海一模)如图,质量m A>m B的两个物体A、B叠放在一起,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竖直墙面向上匀速运动.现撤掉F,则物体A、B在沿粗糙墙面运动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A.B.C.D.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对整体结合运动情况受力分析,得到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即做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对B结合运动情况受力分析,得到受力情况.解答:解:A与B整体同时沿竖直墙面下滑,受到总重力,墙壁对其没有支持力,如果有,将会向右加速运动,因为没有弹力,故也不受墙壁的摩擦力,即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B间无弹力,再对物体B受力分析,只受重力;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得到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与B间无弹力,最后再对B受力分析,得到其只受重力.6.(2分)(2015•上海一模)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4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A.x=3m B.x=7m C.x=8m D.x=13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象可读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根据速度图象可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何时物体离原点最远.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图象在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轴下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负.解答:解: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图象在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轴下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负,故8s时位移为:s==3m,由于质点在t=0时位于x=4m处,故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7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抓住速度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是关键.能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训练,培养基本的读图能力.7.(2分)(2015•上海一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状态变化,变化顺序由a→b→c→a,ab线段延长线过坐标原点,bc线段与t轴垂直,ac线段与V轴垂直.气体在此状态变化过程中()A.从状态a到状态b,压强不变B.从状态b到状态c,压强增大C.从状态b到状态c,气体内能增大D.从状态c到状态a,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分析:解决本体需明确: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为等压变化,斜率越大,压强越小.解答:解:A、过各点的等压线如图,从状态a到状态b,斜率变大,则压强变小,故A错误;B、从状态b到状态c,斜率变小,则压强变大,故B正确;C、从状态b到状态c,温度不变,则内能不变,故C错误;D、从状态c到状态a,体积不变,则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中,要抓住过绝对零度的直线表示等压变化进行分析.A.物体在不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合力作用下,速度大小可能一直不变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某点的加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曲线的切线方向C.物体受到变化的合力作用时,它的速度大小一定改变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外力作用考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专题: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专题.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速度的方向与该点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解答:解:A、物体在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合力作用下,速度大小可能一直不变.故A错误;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而不是加速度方向.故B错误;C、物体受到变化的合力作用时,它的速度大小可以不改变,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C错误;D、曲线运动的物体的条件,一定受到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外力作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对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考查,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都是曲线运动,对于它们的特点要掌握住.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題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3分)(2015•上海一模)在xoy平面内有一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m/s,振幅5cm,频率为2.5Hz,在t=0时刻,P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距P点为0.2m的Q点()A.在0.1s时的速度最大B.在0.1s时的速度向上C.在0.1s时的位移是5cmD.在0到0.1s时间内经过的路程是10cm考点:横波的图象.专题: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分析:先求出QP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根据波形图,确定t=0时刻Q点的状态,再由求出周期,研究0.1s时Q的速度及通过的路程.解答:解:A、B、C、周期为:T===0.4s;波长为:λ=vT=0.4m;PQ相隔为;波向右传播,当P位于其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时,Q点处于正向最大位移处;则再过0.1s(即T)时,Q点回到平衡位置,速度达到最大,方向向下,加速度为零,位移为0,故A正确,BC错误;D、在0到0.1s时间内的路程为5cm,故D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波的传播类题目,要明确各点的位置,及运动方向,从而确定出正确的波形图.10.(3分)(2015•上海一模)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其运动状态下列情况可能的是()A.物体的速率在增大,而位移在减小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速率也不变C.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达到最大D.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随之减小考点:加速度;速度.分析:速率为物体的速度大小,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移动,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时做减速运动.解答:解:A、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故当物体速率增加时,物体的位移增加,不会减小,故A错误;B、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此时若存在加速度,则加速度只能改变物体速度大小,不能改变速度方向,故B错误;C、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当物体做加速度增加的减速直线运动时,当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达到最大值,故C可能发生;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时物体的速度仍在增加,只是增加得变慢了,故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加速度及其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要抓住本题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这个关键性条件.11.(3分)(2015•上海一模)光滑直杆AB和BC按如图所示连接,A、C处与竖直墙用铰链连接,两杆在B点也用铰链连接,杆及铰链的质量与摩擦都不计.ABC构成一直角三角形,BC与墙垂直,将重力为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P从A点静止释放,则物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A.A B杆对BC杆的作用力方向垂直AB杆向右上方B.C处铰链对BC杆的作用力不变C.A处铰链对AB杆的作用力方向不变D.A处铰链对AB杆的作用力先变小后变大考点:力矩的平衡条件.分析:对BC受力分析,然后确定AB对BC的作用力方向;以A为支点应用力矩平衡条件判断BC对AB的作用力如果变化,然后判断C处作用力的变化情况;根据AB的受力情况应用平衡条件与力矩平衡条件分析答题.解答:解:A、杆的质量与摩擦不计,BC杆受到墙壁C处的作用力与AB杆的作用力,墙壁对BC的作用力水平向右,BC杆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AB杆对BC的作用力水平向左,故A错误;B、以A为支点,物块P向下滑动过程中,物块P对AB的压力不变,力臂逐渐变大,力矩变大,BC对AB的作用力的力臂大小不变,由力臂平衡条件可知,BC对AB的作用力变大,由牛顿第三第定律可知,AB对BC的作用力逐渐变大,杆BC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C对BC的作用力等于AB对BC的作用力,则C 对BC的作用力逐渐变大,故B错误;C、BC对AB的作用力F BC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增大,物块P对AB的作用力N大小与方向都不变,A处对AB的作用力F A如图所示,由图示可知,物块P下滑过程,A处对AB的作用力方向不断变化,由图示可知,F A先变小后变大,当F A与F BC垂直时F A最小,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力的方向与大小变化情况,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应用力的平衡条件与力矩平衡条件即可正确解题.12.(3分)(2015•上海一模)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封闭在静置于竖直平面的U型玻璃管内,右管上端开口且足够长,右管内水银面比左管内水银面高H,现沿管壁向右管内加入长度为H的水银,左管水银面上升高度h,则h和H的关系有()A.h=H B.h<C.h= D.<h<H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分析:根据图示求出封闭气体的压强,然后应用玻意耳定律求出气体的体积,然后分析答题.解答:解:设开始时:空气柱长度为L,气体初状态压强:p=p0+H;末状态:空气柱长度为L﹣h,压强:p′=p0+2H﹣2h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LS=p′(L﹣h)S代入得:(p0+H)L=(p0+2H﹣2h)(L﹣h)由此式变形得:h=﹣可得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要正确根据玻意耳定律得到h的表达式,判断h的变化情况,要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13.(3分)(2015•上海一模)如图,质量相同的两小球a,b分别从斜面顶端A和斜面中点B沿水平方向被抛出,恰好均落在斜面底端,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a,b沿水平方向抛出的初速度之比为2:1B.小球a,b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之比为2:1C.小球a,b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之比为4:1D.小球a,b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之比为2:1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根据平抛运动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的之比相等,确定a、b两球的初速度与下落的时间关系.再根据下落的高度比较运动的时间之比,从而结合水平位移得出初速度之比,再根据动能定理,求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之比;最后根据运动的分解,结合运动学公式,可求得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之比.解答:解:A、B、因为两球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2,根据h=gt2,则t=,可知a、b两球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 a:t b=:1,因为两球均落在斜面上,则有:,因此初速度之比;故AB错误.C、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之比E Ka:E kb==2:1,故C错误;D、当小球平抛过程中,速度方向平行与斜面时,离开斜面的距离为最大,根据运动的分解,将初速度与加速度分解成垂直斜面与平行斜面两方向,设斜面的倾角为α,因此垂直斜面方向的位移为:(v0sinα)2=2gcosαh,那么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与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为之比为2:1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和推论灵活求解.14.(3分)(2015•上海一模)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的O、M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N两点的电势为零,ND段中C点电势最高,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q1|<|q2|B.q1带正电,q2带负电C.C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D.将一负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电势.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φ﹣x图象的斜率等于电场强度E.根据两点电荷连线的电势高低的分布如图所示,由于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可知两点电荷的电性.根据功能关系分析电场力做功的正负.解答:解:A、由图知无穷远处的电势为0,A点的电势为零,由于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所以O点的电荷q1带正电,M点电荷q2带负电,由于A点距离O比较远而距离M 比较近,所以q1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故A错误,B正确;C、该图象的斜率等于场强E,则知,C点电场强度为零,故C正确;D、N→D段中,电势先高升后降低,所以场强方向先沿x轴负方向,后沿x轴正方向,将一负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点评:电势为零处,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电荷在电场中与电势的乘积为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决定电势能的增加与否.15.(3分)(2015•上海一模)某带电物体沿一绝缘的倾斜轨道向上运动,运动过程中所带电量不变.若空间存在匀强电场,已知物体经过A点时动能为30J,后经过B点时动能减少10J,而重力势能增加了30J,电势能减少了35J.当它继续向上运动到速度为零时,在整个A.15J B.30J C.45J D.60J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功能关系.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动能定理有﹣mgxsinθ﹣fx+Fx=△E k增则有mgxsinθ+fx﹣F电分x=△E k减电分由于重力、摩擦力、电场力的分力是恒力,故动能减少量与位移成正比,故容易得到AC=3AB.根据力做功与位移成正比,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即可求解.解答:解:物体P所受重力、电场力、摩擦力均为恒力,三力做功均与位移成正比,则物体动能增量△E K与位移s成正比.带电物体从A→B动能减少10J,A→C动能减少30J,说明:AC=3AB;A→B,电势能减少35J,机械能增加20J,则A→C电势能减少105J,机械能增加60J,则克服摩擦力做功45J.故选:C点评:1、由于恒力做功与位移成正比,故对应的能量变化也与位移成正比.2、本题考查了能量守恒和功能关系,请注意体会.16.(3分)(2015•上海一模)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固定光滑斜面AB,其底端B点与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连接,圆弧的端点C与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M、N为C点正上方两点,距离C点分别为2R和R,现将一小球从M点静止释放,小球在AB上能到达最高处D点距水平面的高度为2R,接着小球沿斜面滑下返回进入圆弧轨道,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A.小球返回轨道后沿轨道运动可能到不了C点B.小球返回轨道后能沿轨道一直运动,并上升到N点C.小球返回轨道后沿轨道运动到C点时,速度一定大于零D.若将小球从N点静止释放,则小球在AB上能到达最高处距水平面的高度等于R考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功能关系.分析:首先知道题境中只有重力做功和在B点有能量损失,利用能量守恒判断选项即可,注意在B点能量的损失与在B点的速度有关.解答:解:据题境可知,小球从M静止释放能到达D点,据此可知在B点损失的能量为mgR (在B点能量的损失与在B点的速度有关);当小球从D点返回时,在B点损失的能量小于mgR.ABC、当小球从D点返回过程中,由于在B点损失的能量小于mgR,据能量守恒可知,小球返回时能到达C点以上,N点以下,故AB错误,C正确;D、若将小球从N点静止释放,在B点损失能量且小于mgR,所以小球在AB上能到达最高处距水平面的高度h满足R<h<2R,故D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在B点损失的能量是解题的关键,且在B点能量的损失与在B点的速度有关;灵活应用能量守恒定律求解,题目难度较大.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A.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B.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上的落体实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规律C.惠更斯提出了单摆周期公式,伽利略根据它确定了单摆的等时性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什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考点:物理学史.。
试卷第1页,总9页 绝密★启用前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带解析)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X 射线 A .不是电磁波 B .具有反射和折射的特性 C .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D .不能发生干涉和衍射 2.如图,P 为桥墩,A 为靠近桥墩浮出水面的叶片,波源S 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 静止不动。
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 A .提高波源频率 B .降低波源频率 C .增加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D .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3.如图,鸟沿虚线斜向上加速飞行,空气对其作用力可能是 A .1F B .2F C .3F D .4F 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升温过程中 A .分子平均势能减小 B .每个分子速率都增大 C .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C .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5.铀核可以发生衰变和裂变,铀核的试卷第2页,总9页 A .衰变和裂变都能自发发生 B .衰变和裂变都不能自发发生 C .衰变能自发发生而裂变不能自发发生 D .衰变不能自发发生而裂变能自发发生 6.23290Th 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882Pb ,则20882Pb 比23290Th 少 A .16个中子,8个质子 B .8个中子,16个质子 C .24个中子,8个质子 D .8个中子,24个质子 7.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这是因为与α粒子相比,电子 A .电量太小 B .速度太小 C .体积太小 D .质量太小 8.两个正、负点电荷周围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P 、Q 为电场中两点,则A .正电荷由P 静止释放能运动到QB .正电荷在P 的加速度小于在Q 的加速度C .负电荷在P 的电势能高于在Q 的电势能D .负电荷从P 移动到Q ,其间必有一点电势能为零9.如图,长为h 的水银柱将上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气体分割成两部分,A 处管内外水银面相平。
AV 2V 1R 1R 2 SP图3 2015年普陀区物理一模卷一、选择题1.电源适配器(俗称充电器)在给手机充电时,电压约为( ) A. 5伏 B. 24伏C. 36伏D. 220伏 2. 在下列生活和生产实例中,与连通器原理无关的是( )A. 茶壶B. 注射器C. 液位计D. 船闸 3. 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原子核中带电的粒子是( )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核子4. 两个电阻R 1、R 2串联连接,若R 1>R 2,且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U 1、U 2,通过电流为I 1、I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I 1=I 2,U 1=U 2B. I 1>I 2,U 1>U 2C. I 1=I 2,U 1>U 2D. I 1<I 2,U 1<U 25. 如图1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使用时主要用来减小压强的是( )A .图钉尖头很尖锐 B. 逃生锤的锤头很尖C. 切苹果器的刀片做的较薄D. 书包带较宽6. 如图2(a )所示,两个电阻R 1、R 2串联连接在电源两端,且R 1>R 2;接着将R 3、R 4两电阻并联在相同的电源的电路中,如图2(b )所示。
设R 3=R 1,R 4=R 2,两电路闭合电键后,则消耗电能最多的是电阻( ) A. R 1 B. R 2C. R 3D. R 47. 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R 1=15欧,滑动变阻器R 2标有“10欧 2安”字样,闭合电键S ,电路元件完好。
当滑片向右移动时,若电压表V 1的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为K 1,电压表V 2的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为K 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K 1<K 2B. K 1=K 2C. K 1>K 2D. 前三项判断均不正确8. 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F 甲、△F 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为△P 甲、△P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F 甲、F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 甲、P 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甲可能大于F 乙B. P 甲可能小于P 乙C. △F 甲一定大于△F 乙D. △P 甲可能小于△P 乙二、填空题9. 教室里实物投影仪与计算机之间是 连接(选填“串联”或“并联”),教室里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 伏,这些设备所消耗的电能是用 测量的。
2015年上海普陀区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汇总普陀区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心在天山,。
(《诉衷情》)2、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4、,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5、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
(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朝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是。
(2分)7、这首词下片‚欲说还休‛采用叠句手法更真切地表现了。
(2分)(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8—9题。
(8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著的《聊斋志异》。
(2分)9、甲文与乙文都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甲文描绘了老虎队驴的观察,所用的动词有“”、“”;乙文描绘了屠夫“”狼的过程,表现了屠夫的形象。
(6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欧阳文忠公屡乞致仕①。
门人因间言曰:‚公德望为朝廷倚重,且未及引年,岂容遽去.?‛公答约:‚修平生名节为后生描画尽,惟有早退,以全晚节,岂可更侯驱逐乎?‛初,公在毫②,已六请致仕,比.至蔡③逾年,复请。
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
【注】①致仕:退休。
合用文档2021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上海物理试卷本试卷共 7 页,总分值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全卷包括六大题,第一、第二大题为单项选择题,第三大题为多项选择题,第四大题为填空题,第五大题为实验题,第六大题为计算题。
考生注意:1、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地址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2、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的作答必定用2B 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地域内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地址,需要更正时,必定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第四、第五和第六大题的作答必定用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地址〔作图可用铅笔〕。
3、第 30、31、32、33 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够得分。
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共16 分,每题 2 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2021 年上海高考〕X 射线〔〕〔A 〕不是电磁波〔B〕拥有反射和折射的特点〔C〕只幸好介质中流传〔D〕不能够发生干预和衍射2.〔 2021 年上海高考〕如图, P 为桥墩, A 为凑近桥墩浮在水面的叶片,波源 S 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 A 静止不动。
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A 〕提升波源频率〔B 〕降低波源频率〔C〕增加波源距桥墩的距离〔D 〕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3.〔 2021 年上海高考〕如图,鸟沿虚线斜向上加速翱翔,空气对其作用力可能是〔〕〔A 〕F1〔B〕F2〔C〕 F2〔D〕F44.〔 2021 年上海高考〕必然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升温过程中〔〕〔A 〕分子平均势能减小〔B〕每个分子速率都增大〔C〕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5.〔 2021 年上海高考〕铀核能够发生衰变和裂变,铀核的〔〕〔A 〕衰变和裂变都能自觉发生〔B 〕衰变和裂变都不能够自觉发生〔C〕衰变能自觉发生而裂变不能够自觉发生〔D 〕衰变不能够自觉发生而裂变能自觉发生6〔. 2021年上海高考〕232 Th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8 Pb,那么208 Pb比232 Th少〔〕90828290〔A 〕 16 其中子, 8 个质子〔B 〕 8 其中子, l6 个质子〔C〕 24 其中子, 8 个质子〔D 〕 8 其中子, 24 个质子7.〔 2021 年上海高考〕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能够忽略。
普陀区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理 化 试 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物 理 部 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家用节能灯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约为A .2⨯10-2安B .2⨯10-1安C .2⨯101安D .2⨯102安2.下列不.属于..电功单位的是 A .伏·库B .伏·安C .瓦·秒D .焦耳 3.图1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4.装满水的玻璃瓶,加盖密闭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待水结冰后玻璃瓶就裂开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裂开后质量变小B .玻璃裂开后密度增大C .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D .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5.下列事例中,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相同的是(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用水压比作电压(3)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4)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A .(1)与(3)B .(1)与(4)C .(2)与(3)D .(3)与(4) 6.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S 闭合后,电流表A 1和A 2的示数比为3︰2,则R 1和R 2的阻值之比为A .2︰3B .2︰1C .1︰2D .3︰2 7.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变大的是A .电流表A 示数B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1示数的乘积C .电压表V 示数D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 1示数的比值 图1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菜刀刃很锋利 注射器针头做很尖细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A B CD8.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若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 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m 甲'一定大于m 乙'B .m 甲'一定小于m 乙'C .m 甲'一定等于m 乙'D .m 甲'可能等于m 乙'二、填空题(共26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015年普陀区物理一模卷一、选择题1.电源适配器(俗称充电器)在给手机充电时,电压约为( ) A. 5伏 B. 24伏C. 36伏D. 220伏 2. 在下列生活和生产实例中,与连通器原理无关的是( )A. 茶壶B. 注射器C. 液位计D. 船闸 3. 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原子核中带电的粒子是( )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核子4. 两个电阻R 1、R 2串联连接,若R 1>R 2,且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U 1、U 2,通过电流为I 1、I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I 1=I 2,U 1=U 2B. I 1>I 2,U 1>U 2C. I 1=I 2,U 1>U 2D. I 1<I 2,U 1<U 25. 如图1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使用时主要用来减小压强的是( )A .图钉尖头很尖锐 B. 逃生锤的锤头很尖C. 切苹果器的刀片做的较薄D. 书包带较宽6. 如图2(a )所示,两个电阻R 1、R 2串联连接在电源两端,且R 1>R 2;接着将R 3、R 4两电阻并联在相同的电源的电路中,如图2(b )所示。
设R 3=R 1,R 4=R 2,两电路闭合电键后,则消耗电能最多的是电阻( ) A. R 1 B. R 2C. R 3D. R 47. 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R 1=15欧,滑动变阻器R 2标有“10欧 2安”字样,闭合电键S ,电路元件完好。
当滑片向右移动时,若电压表V 1的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为K 1,电压表V 2的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为K 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K 1<K 2B. K 1=K 2C. K 1>K 2D. 前三项判断均不正确8. 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F 甲、△F 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为△P 甲、△P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F 甲、F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 甲、P 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甲可能大于F 乙B. P 甲可能小于P 乙C. △F 甲一定大于△F 乙D. △P 甲可能小于△P 乙二、填空题9. 教室里实物投影仪与计算机之间是 连接(选填“串联”或“并联”),教室里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 伏,这些设备所消耗的电能是用 测量的。
10. 首先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实验;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 汞柱产生的压强;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高空的大气压比较 (填“高”或“低”)。
11. 小翔同学在学习了物理知识后,知道 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 ”;在研究串联或并联电路电阻规律,引入总电阻概念,采用了 的科学方法。
12. 如图5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A 、B ,已知A 液体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则两种液体的密度ρA ρB ;将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A 、B 液体中,此时A 部的压强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 A F B (均选填“>”、“=”或“<”)。
13. 某导体电阻为10欧,若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为3库,则电流大小为 安,导体两端电压为伏,若电流变化了1安,则导体的电阻为 欧。
图1(a)(b)R 1R 2图2 图4图1214. 如图6所示,重为2.45牛的木块,用细线悬着浸没在装有水的柱形容器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1.2牛,细线断后木块露出水面前,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 牛;当木块静止时,浮力与重力之比为 ;木块在露出水面之前与之后,其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差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5. 在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电键S ,小灯发光较暗,一段时间后,小灯明显变亮,且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不变,据此判断电路故障是 。
将电流表与电阻R 的位置对换后,则电表示数保持不变的是 (选填“电流表”、“电压表”或“电流表和电压表”)。
16. 某物理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固体和液体对外加压力大小的传递特点,他们做了以下实验,如图8所示。
他们用相同的水平力F ,分别推光滑桌面上不同形状的固体左端和装有液体密闭容器的左边活塞,而紧靠右端的完全相同的弹簧被压缩产生形变,弹簧形变量的大小关系为△L 4<△L 1=△L 2<△L 3,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8中(a )或(b )或(c )或(d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图8中(a )与(b )和(c )与(d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三、作图题17.斜面上重为6牛的铁块,对斜面的压力为4牛,如图9所示,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斜面受到的压力。
18. 在图10中,请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方向标出磁感线的方向,以及电源的“+”、“—”极。
19. 图11中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要求在错误处打叉,再添一根导线,使两灯并联连接。
四、计算题20. 如图12所示,实心正方体A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边长为0.5米,A 的密度为8×103千克/米3,求: ① 物体A 的质量m A ; ② 物体A 对地面的压强。
图10图9L 1221. 在图13(a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 2标有“20Ω 1A ”字样,所用电流表表盘如图13(b )所示。
闭合电键,将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A 1与A 的示数分别为0.5安和1.1安。
① 求电阻R 1的阻值;② 若不改动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在保证电路所有元件安全使用的情况下,求电阻R 2消耗电功率的最大值P 2最大; ③ 在保证电路所有元件安全使用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使电流表A 1与A 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相同?(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22. 如图14所示,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小刚同学用一个平底试管装入适量钢珠漂浮在液面上。
该试管总质量为200克,底面积为2×10—3米2,试管总长为20厘米。
① 求水深为25厘米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② 将该试管放入容器中漂浮时,求容器底部所受压力的增加量; ③ 若该试管在水中漂浮时,试管对应水面的位置设为A水,如图所示;若将该试管分别漂浮在ρ1=0.8×103kg/m 3和ρ2=1.2×103kg/m 3的液体中,试管在两种液体液面所对应位置分别为A 1、A 2;(a )请判断试管上位置A 1、A 2分别位于位置A 水的上方或下方,并选择其中一种液体通过计算说明; (b )若将试管漂浮在密度为ρx 液体中,所对应液面位置为A x ,且ρx <ρ1,发现A x A 1之间的距离恰好 等于A 水A 1的距离,求液体密度ρx 的大小。
五、实验题23. 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电流”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 状态;在图15(a )所示电路中, 闭合电键前, 滑片应移到变阻器的 端(选填“左”或“右” ),试接触后发现电流表的表盘如图15(b )所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经思考后,重新连接进行实验,闭合电键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5(c )所示,此时电路中电流为 安。
24.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在塑料管上离管底等高的不同位置 A 、B 、C 处扎了三个小孔,并将其放入水槽中,如图16所示① 水通过三个小孔流入塑料管中,说明水内部向各个 都有压强。
② 若小明改变塑料管在水中的深度,他想探究水内部的压强与 的关系。
③ 若小明还想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还需要用液体种类 , 且深度 的液体进行多次试验。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图1310 12 3A 00.20.4 0.6(a )(b )图14图16(a)图15(b)(c)25. 某小组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所用电源电压为6伏、电压表、电流表、小灯上标有“3.8V 0.3A”、三个滑动变阻器分别标有“5Ω3A”、“10Ω2A”、“20Ω1A”的字样、电键,导线若干。
实验时,小涛同学认为电压表应选用0~15 伏,电流表选用0~0.6安,滑动变阻器应选用“5Ω3A”的。
①你认为小涛同学器材选择是的。
(选填“合理”、“不合理”)②经过讨论,同学们通过正确的连接和调节滑片后,测出的三次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瓦。
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③小涛的同学小峰认为不用滑动变阻器也可以完成“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你认为小峰的建议(选填“可行”、“不可行”),你的理由是:。
26. 为了探究容器中漂浮在液面上的冰块完全熔化前后液面变化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同学们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
他们选用了不同质量的冰块,分别装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水的体积均为300cm3,如图17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种,然后,他们换用体积均为300cm3不同液体重复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表三中。
⑴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数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冰块完全熔化前后容器中液面没有变化;⑵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或5 或6的数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⑶分析比较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冰块,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冰块完全熔化前后容器中液面变化越大。
⑷同学们在得到了上述结论后,猜想:漂浮在液面上的冰完全熔化前后,容器中液面的变化情况还有一种可能,为了验证猜想,所选择液体密度范围是。
⑸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放入冰块前后液面上升的体积V1、冰完全熔化的前后液面上升的体积V2与液体密度ρ液体、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