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_《少年闰土》第一课时电子导学案(韩双秀)
- 格式:ppt
- 大小:6.81 MB
- 文档页数:35
17少年闰土一、教材分析《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的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5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二、学情分析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三、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体会闰土人务形象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少年闰土图片),同时师范读第一段。
图上的少年是谁?你对他有什么印象?指名回答:机智、勇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少年闰土(师板书)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1、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生词,想一想课文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的哪几件事?2、学生自学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正月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胯下仿佛五行正在神佛供品个别读,齐读4、汇报课文讲了几件事:(检查自学时找两名学生板演)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儿鱼师:闰土的世界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吸引着作者,也吸引着在座的同学们,这些希奇事当中哪件事作者印象最为深刻?生:看瓜刺猹让我们走进看瓜刺猹5、自学指导(课件出示)阅读课文中描写的看瓜刺猹这件事,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并做好批注。
17、少年闰土(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刺猬”、“厨房”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
【预习案】一、多音字注音组词。
二、我会认读并正确抄写词语。
(3遍)厨房刺猬畜生扭动胯下手套明晃晃无穷无尽三、辨字组词。
钮()傅()厨()胯()租()窜()蓄()谓()扭()缚()橱()跨()祖()串()畜()猬()【导疑案】一、交流:你对鲁迅知多少?1、我对鲁迅的了解:鲁迅原名,字,是他的笔名,被誉为“”,是伟大的、和。
我还知道2、我知道鲁迅的文学成就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集有《》《》《》,散文诗集《》《》《》,本篇课文节选自《》。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
正月神佛五行供品畜生空地厨房刺猬扭动胯下套住2、检查难句的朗读情况。
3、闰土和“我”是什么关系?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小组默读课文,思考: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闰土的外貌?用“”画出。
2、反复读读勾画的句子,想想从闰土的外貌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在书上批注)3、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训练案】一、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的()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地刺去,那猹却(),反从他的()逃走了。
2、他正在厨房里,(),头戴(),颈上套了一个(),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三、写一写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一、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参见信息窗填空)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
2、给下面黑体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扭()胯下()秕谷()獾猪()窜()刺猬()畜生()明晃晃()3、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家长评价:小组评价:4、给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只知道无端稀奇素不知道如此如许从来不知道希奇其中单知道无缘无故5、快速默读课文,思考“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我”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从文中找出依据,并简单写下来。
附:课文重点词语理解:其间:那中间。
其,那。
本课指西瓜地里。
祭祀:节日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神或祖先献供品,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迷信的人利用五行相克相生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
闰土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闰土”,表示五行齐全。
许下愿心:即许愿。
讲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
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装弶:弶,捕鸟的用具。
装弶,就是把弶装置好,用来捉鸟。
竹匾:一种边较浅的圆形竹器。
秕谷:干瘪的谷子。
潮汛:一年中定期来的大潮。
跳鱼儿:指弹涂鱼,体长约10厘米,稍侧扁,浅褐色,栖息于海滨滩涂,常出水跳跃,上陆觅食,可食用。
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出产。
二、学习过程(一)了解闰土1、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会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外貌,那么闰土长得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2、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看闰土有什么特点?请写一写。
(二)熟悉闰土1、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读一读,小组可自由个别读,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3、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三)难句品读“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写好人物必须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初略了解、培养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3、了解鲁迅的故事,初识鲁迅,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学习写人方法是本节课重点,在《故乡》一文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句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激发想象1、在《少年闰土》一课中,闰土向鲁迅讲了哪几件事?哪一件是鲁迅印象最为深刻的?2、正因为对这件事印象最深,所以一想到闰土,鲁迅先生马上就会浮现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在鲁迅先生眼中,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他们俩的关系怎样?4、闰土是如此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
他们的关系亲如手足,难分难舍。
只可惜他们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假如他们能够再次相逢会是怎样一种情景?闰土会变得怎样?5、同桌交流。
6、指名汇报交流。
二、学习《故乡》原著片段、感受人物性格变化1、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有趣。
鲁迅先生把他们当时见面的情景写在《故乡》一文中,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2、师生出示《故乡》“他身材增加了……我也说不出话”这一片段。
3、齐读。
4、交流体会感受。
(师想机引导学生探究闰土外貌、性格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特别引导学生理解“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的意思。
)三、认识作品人物、感受写法1、分角色朗读“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闭上眼睛想象两个人的不同形象。
2、鲁迅为什么能把这两个人写得如此鲜活?3、指名交流汇报。
(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怎样抓住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17.《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体会外貌描写的方法。
重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外貌的语句讨论交流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
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鲁迅照片交流鲁迅资料。
二、汇报质疑1.读书思考:(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看看“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2)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当时的心情怎样?2.汇报(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导书写生字:畜厨(2)学生汇报自渎思考中的问题。
三、读书探究1.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理清四件事的顺序(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4)师生评论,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四、品读感悟,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那“我”与闰土初次见面,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1)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分析内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电脑、小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读了此文,知道文中讲的是,出示画面并加以描述,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少年闰土(板书),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二、学习讨论1、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讨论并简单交代相关事项。
(1)分小组讨论,设小组长一人。
(2)用铅笔划出相关语句。
(3)在空白处写上注释。
2、教师巡视指导(分优、中、差三组)3、分析理解(1)指名回答(2)学生回答: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3)教师指导a教师指导学生朗读b教师归纳分析启发一,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适当点拨,如说他的外貌怎样,从中就可以找出;启发二,引导学生还有哪些语句不理解,从而引出“知识丰富”这一点;启发三,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如何理解?(4)举例分析a外貌描写部分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教师分析:“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勤劳)(板书)“头戴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朴实)(板书)“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了什么?(父亲爱他)b看瓜刺查部分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刺查有几个动作?用横线划出。
从“听”中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板书:聪明能干)闰土为什么要“捏着”胡叉轻轻地“走”?(板书:机智勇敢)想象一下闰土是怎样刺查?哪个同学表演一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4、教师小结三、质疑延伸1、还有哪些疑问?2、学生提问3、师生解答4、课外延伸(可以去阅读小说《故乡》)四、教师总结【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2篇】教材简析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热情纯朴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1】篇〗《少年闰土》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媒体: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
(1)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
图1(略)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简介作者,为学生了解闰土后,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等,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
(1)教学过程与内容:听录音。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与内容:①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图2(略)、图3(略)A:脸——紫色B:头——小毡帽健康C:颈——银项圈活泼D:怕见人怕羞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讲述闰土的新鲜事,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
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结合口语交际,力求读写合壁。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问)和闰土相比,“我们”的知识太少了,目光太短浅了,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④惜别作者:大哭。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策略设计: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
3、课外延伸:(图书室或网站)向同学们推荐《中年闰土》、《故乡》,交流读书体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2】篇〗一、导入1、出示导读页,学生齐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少年闰土》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节课主要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通过对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学生了解闰土的特点,感受闰土与“我”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生词、短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闰土的形象,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闰土与“我”的不同。
2. 教学重点: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分析闰土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原文、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词、短语,了解课文大意。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闰土的特点。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描写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类似的句子仿写练习。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难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少年闰土》2. 主要内容: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3. 教学重点:分析闰土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思考闰土与“我”的不同之处。
(2)仿写一个人物描写片段,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方法。
2. 答案:(1)闰土与“我”的不同之处:闰土天真、活泼、勇敢、聪明,而“我”则显得拘谨、胆小。
(2)示例:我的好朋友小明,矮矮的个子,胖乎乎的脸蛋,一笑起来眼睛弯成一条缝,可爱极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闰土的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描写方法的应用仍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少年闰土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性;2.了解闰土的聪明机智,培养学生从小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4.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解读一篇课文的主旨。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讲述了闰土机智聪明的特点,以及他为了帮助叔父修水利工程而想出了聪明的招数。
三、教学活动1. 情景导入教师可启发学生谈论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如修水库、修渠道等。
指导性问题: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2. 预习导入询问学生对《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有哪些了解?提示:故事发生在古代,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少年——闰土,他为了帮助叔父修水利工程而想出了聪明的招数。
3. 阅读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并对关键词进行解释。
提问:文章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主要人物有闰土、闰大爷、两位官员。
闰土机智聪明,能够从小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而闰大爷和两位官员并不聪明。
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降雨导致的灾害问题,使农田得到灌溉。
4. 阅读训练让学生读第一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闰土和闰大爷有什么区别?2)闰土发现了什么问题?根据课文,学生可以发现闰土机智聪明,而闰大爷并不聪明。
闰土发现农田干作物不长,是因为缺乏水源。
5. 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板书如下:太行山下两位官员神奇的土官员们荒唐可笑的比试各种方案和建议最终获得成功6. 小结归纳询问学生,本课讲述了什么?学生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本课讲述了闰土机智聪明的特点,他为了帮助叔父修水利工程而想出了聪明的招数。
四、课后拓展1. 反思导入询问学生课文中闰土是如何解决水利工程问题的?指导性问题:闰土采取了什么办法来解决缺水问题?2. 综合思考闰土机智聪明的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指导性问题:我们可以从闰土身上学到什么?3. 进一步阅读寻找其他古代水利工程的资料,进行阅读和分享。
延吉市春光小学校“211”家长助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主备人:潘秀琴日期:学科组长:咸峰【课题名称】17《少年闰土》第一课时【两段预习】课前预习:我会正确朗读《少年闰土》;能积累文中一些描写优美的词句并摘抄下来;还能尝试归纳:文中描写了“我”与闰土之间的几件小事?完成随堂笔记。
晨检预习:对子互检自研成果,用红笔给对方评定等级;互助组交流疑难问题,进行同伴帮扶,补充随堂笔记。
【家长助学】检查学生预习笔记是否完成,书写是否工整,导学单是否整洁,用红笔予以等级评定。
【课堂展示】(40分钟)学习目标: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展示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课堂流程学法建构随堂笔记自主学习2′主题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本课生字词3遍,别忘了要读准字音哦!读后将生字工整地书写在方框内。
(注意笔顺哦!)2、自由朗读课文,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讲述的事情,完成在随堂笔记一处。
主题二:走进文本,与闰土“见面”1、默读课文,并用“”画出描写闰土外貌、动作的语句。
2、读一读这些描写闰土的句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在句子旁作上批注。
完成随堂笔记二一、工整美观地书写本文生字。
本文写了闰土向“我”讲述了这些事:二、我脑海中的闰土是这样的少年。
同伴等级评定:★家长等级评定:★合作探究15′1、互助组:组长、副组长主持组内的互动,重点探讨:说说从描写闰土外貌、动作的句子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闰土?2、共同体: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结合展示内容,参照展示建议,优化展示形式,分派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演。
展示提升 20′展示单元一:字词乐园生字小博士带领全班学习课后生字和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语,示范生字的准确读音与正确写法。
与同学形成互动,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加入我们的小博士的团队哦!(可通过带读、检测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展示单元二:诵读课文小小朗诵家建议:1、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17少年闰土》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指导老师:【自主预习】预习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新词并正确书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背诵第一自让段。
3.读课文,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认真完成预习中的自我检测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预习之旅马上就要开始了!方法指导(这样预习,你会很轻松地掌握课文内容)1.读第一遍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把它们读两遍。
2.读第二遍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你所画的新词的意思。
3.读第三、四遍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请认真的完成下列题目,享受收获的喜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字词收获】我认真读课文()遍,并能完成下列题目。
1.请把你画出的新词写下来。
我能借助()理解不懂的词语。
2.我能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祭祀:值年:五行:秕谷:许下愿心:【再读课文】我能积累并把理解的字词回归课文,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自读感悟】我能通过反复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3.课文内容我知道。
(老师相信你们,只要认真读课文,一定会做下面的题。
)(1)按课文填空。
()天空中挂着()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向一匹猹()刺去。
(2)归纳课文有关内容,然后填空。
从闰土给“我”讲()、()、()、()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少年。
(3)默读课文,填写表示心情的词语:听说闰土要来,我;听着他讲他的生活,我;他要走了,我们;他走了后,我。
4.阅读了课文,我有这样的感悟:预习完毕,我还有疑惑。
【合作探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预设目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人物外貌。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的勇敢,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2、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
)2、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
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少年闰土二、整体感知课文你想认识这位朋友吗?初读课文,难读难记的地方多读几遍。
辅助阅读:1、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做好记号,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3、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 )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以你多年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学懂课文?(研读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人物特点。
)2、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人物外貌、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特点。
让学生找到相应的片段。
(第一小节和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