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作文评讲
- 格式:pptx
- 大小:15.09 MB
- 文档页数:39
安边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导学稿执笔人:冯小梅总第课时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班:组:学生:上课时间:集体备课个人空间一、课题:第三次作文讲评二、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文文体特征,议论文的写作方法2、纠正本次议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3、议论文写作训练三、教学过程【自主预习】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主要的论证方法简析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2.对比论证3.比喻论证3. 反证法(又叫“归谬法”)(1)脱题,主旨不明确。
例如换一种角度看问题(2)话题当成题目。
例如别开错窗。
(3)论证过程缺乏逻辑性,不能通过必要的论述得出结论。
(4)例证重复或相似。
举例不当,例如希特勒的坚持体现其霸气的一面。
范进坚持不懈(5)结构不够严谨,缺乏必要的过度。
(6)语言口语化,欠锤炼。
语病百出,甚至妄造词汇,如〝愚坚〞。
(7)口号式结尾。
如坚持,努力,永不言败。
(8)不符合本次训练要求:写记叙文,散文。
【问题分析】一,不能把握议论文基本框架,不能把握运用议论文的基本方法。
二,材料奇缺,信息库储存的信息少得可怜。
爱迪生,牛顿,陶渊明。
三,表达能力欠佳,论述无力,所言不达所想。
病句,错别字,书写不整齐。
一,例文学习,技巧传授。
二,建立信息仓库,以解除“无米之炊”的苦恼。
三,平时课堂穿插听,说,读,写加以训练以提高表达能力,写作技巧。
课后布置周记,随笔加以训练。
【合作探究】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
要学会对事例进行紧扣论点的分析。
【检测反馈】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作文“扫码现象的联想与思考”导写+时评+范文2篇【原题呈现】(2024届惠州市三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扫码点餐、扫码排队、扫码开门……如今,二维码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拿出“扫一扫”也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习惯。
数字技术赋能未来,点亮你我的美好生活。
不过,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多,本该是方便快捷的“扫码”,却在有些时候变为一种负担,给个人生活带来困扰。
网友方女士说:“越来越多的地方要扫码才提供服务,参观买票要扫码、去银行办业务要扫码、停车缴费要扫码,甚至回家进出单元门也要扫码。
”方女士说,什么时候扫码变成了生活的“必选项”?一些扫码行为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在使用扫码后,有的会跳转到“关注”“注册会员”等页面,有的还要提供身份证、住址等敏感信息。
联合国副秘书长曾在2022年北京网络安全大会呼吁:警惕数字技术风险的潜在危害。
这一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现实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审题指导】(一)命题背景作文采用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典型的“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
命题启示及作文材料的构思来自2023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赵兵、施云娟所写的文章《别让“扫码”成负担》。
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切合新课标的理念。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社会,学会辩证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二)关于题意的理解本次作文要求考生针对材料现象,展开联想和思考,联系现实,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
要求考生既要全面读懂材料,也要注意发言情境,还要联系现实综合确定写作内容。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1.对材料的理解材料共三段,第一段叙写当今生活现象,指出用“扫一扫”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习惯。
“数字技术赋能未来,点亮你我的美好生活”,肯定了“数字技术”对未来和人民生活的积极影响。
2013年高三年级评讲作文(3)作文审题一分析题目,把握内涵。
什么是“底线”?底线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限;二是指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也写作“底限”。
推想:1为什么不能越过“底线”?越过“底线”有什么危害,对个人社会又怎样的影响?2怎样才能守住“底线”?越过了“底线”,该怎么办?还可以弥补吗?如果可以,该怎样补救?二、化虚为实,扩大内涵。
化虚为实。
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
“底线”不仅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而且还涵盖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等各个领域。
做人处世的底线而言,应该是对社会坚持正义、是非分明、富有爱心;对工作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保持操行。
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法律的底线,即奉公、守法。
底线就像一道坎,守住底线,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生存是生命的“底线”,诚信是处世的“底线”,忠诚是爱情的“底线”,尊严是人格的“底线”,而不分裂祖国,是国家对台湾当局的“底线”。
反之,越出底线,思想就会蜕变,道德就会沦丧,甚至走上违法或犯罪的道路。
优秀作文1中国人失掉底线了吗?中国在发展,从GDP和国家实力中看得出来,但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呢?“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肉毒杆菌”,这些词汇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倘若鲁迅先生在世,他是否会大声疾呼:“中国人失掉底线了吗?”中国人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多。
水果上残留农药,人们或许已经司空见惯,“瘦肉精”和“健美猪”,人们也能忍忍;“毒大米”和“染色馒头”,已经让人眉头紧皱;而含有肉毒杆菌的奶粉,甚至将沾满铜臭的魔爪伸向了嗷嗷待哺的婴儿,这,你还能忍受吗?当你看到突然倒地的老人无人抉起,在烈日下气息奄奄,当你看到车轮无情地从孩子身上碾过时,当你听说有人将室友投毒杀害时。
你还能保持沉默吗?震惊上海的复旦投毒案无疑给人们又敲了一下警钟。
第三次作文分析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
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讲究技巧、掌握规律、了解本质事物的关键问题的症结不讲方法不讲科学不抓关键内容:轻而易举打开(方法不同)打不开费了力气(结果不同)原因:了解锁的心蛮干联想:精神追求……心灵之“锁”:困难、迷茫……意志、毅力……事业之“锁”:挫折、逆境……科学探索……国家之“锁”:危机、矛盾……存在问题:1,审题:偏题,不通读材料,不了解寓意“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锁开了”→目标/优势/专业/抓本质“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变通/不可盲目“我最了解他的心”→沟通/知音/得到他人的了解/母亲了解你的心钥匙能开锁,铁棒不能→价值/找准位置/选择/扬长避短/适合的人生。
【论据】伯牙与子期相如与廉颇怀王与屈原邹忌与齐王……田忌赛马庖丁解牛空城计六国破灭弊在赂秦……鲁迅、丛飞、袁隆平、温总理、朝韩争端……大跃进、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国家减息应对经济危机……马丁·路德金凯勒与莎利文……3,论证:不会用材料•理解•有时候做一道题,老师给了一个常规解体的思路,同学们都按照那个思路很顺利地做出来了。
可是你发现其实有更简单而有效的解题方法,只是寻找思路的过程会困难许多,甚至中途会出现失败的情况。
同学们不理解你,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老师也有可能会觉得你是多次一举。
但是如果你认为是正确的,而且最后也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没有人理解也可以坚持做下去。
理解用理解打开心锁,需要给他人的心注入关爱。
海伦·凯勒是坚强意志与毅力的代表,但她早年也曾自暴自弃,无法接受没有声音、没有光明的生活。
她的家人束手无策,只能任由她发脾气、哭泣。
连云港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作文讲评请以“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解析:难一、审题: “难”有两种解读:一是名词,灾难磨难之“难”:要写什么样的“难”,写清如何面对/度过这样的“难”。
二是形容词,艰难为难之“难”:要弄清谁“难”,为何而“难”,如何解决。
二、选材立意:(一)若是名词之“难”:可写个人磨难挫折经历,也可写名人战胜人生灾难的故事。
既可以是肉体之难,也可以是精神之难。
可写自己人生路上的一次失败、一个失误、一段经历,也可写一位名人的精神苦旅,如史铁生、苏东坡,海伦凯勒等等。
还可以抓住国家民族之难,写中华民族如何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
如近代百年屈辱,十年文革,奥运圣火受阻挠,汶川地震。
还可抓住社会之难,写如何面对现实,积极自救。
如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危机,三鹿毒奶粉引发的商品信任危机。
(二)若是形容词之“难”:可写个人感到困难为难难为情的一件事,也可写古人为难犹豫的典故,抒发自己的怀古伤时之情。
令人为难的可以是一件事,一段情,一个人。
如“爱一个人好难”、“忘记一个人好难”、“放弃一个梦想很难”等等。
也可写别人或国家民族社会在艰难泥泞中跋涉中的难处,表达理解、感恩、乐观、豁达、振奋之情。
三、文体推荐:记叙文、散文首选,议论文要有逐层深入地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
难(例文)那天,他告诉我说他爱我。
尽管我知道不可以,但心头还是禁不住小鹿乱撞。
他是一个普通的男孩,不算英俊,也不够富有,但他真的很理解我,很体贴我。
高三了,学业为重,但是刻意压抑这份感情真的很难。
在人生这么重要的关口突然遭遇爱情,我不知道是福是祸、是真是假。
我不想用什么“学业为重”的借口欺骗自己,我只想好好把握一份摆在面前的感情。
可这却很难!琼阿姨说过,对于爱情,女人是一种叫做“牺牲”的名词,那般盲目而绝对,孤注一掷地将手中所有的筹码倾倒在一段没有结果的恋情上,粉身碎骨却无怨无悔。
1 高三第三次双周练《柳暗花明》作文指导及例文评析题目:阅读下面名句,按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请以“柳暗花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题目解析“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
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根据此释义,文章既可取其本义,对春天景象进行描绘,根据此释义,文章既可取其本义,对春天景象进行描绘,即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即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即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也可也可根据其比喻义,诉说一件遭遇困难而后峰回路转出现转机之事;当然也可结合人生阐发自己的感受并议论抒情。
文体上既可写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也可写记叙文、议论文。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文体。
当然,我们有时还要根据材料内容以及题目来斟酌选择什么文体比较合适。
此题较适合写的文体是记叙文,一是根据其比喻义,一是根据其比喻义,讲述一件峰回路转之事,讲述一件峰回路转之事,讲述一件峰回路转之事,估计每个学生都有类似之估计每个学生都有类似之事,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不会言之无物。
二是符合“真情实感”之特点,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不会胡编乱造。
二、关于合体考场作文一定要符合文体,“四不像”的文章一票否决。
记叙文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人物、情节都要具备,人物不超过3人,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主要部分不能忽略。
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略。
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时,叙述事例点到为止,时,叙述事例点到为止,无论大家熟不熟悉,无论大家熟不熟悉,无论大家熟不熟悉,都不能啰嗦,否则就等于告诉阅卷老师我的文都不能啰嗦,否则就等于告诉阅卷老师我的文章“四不像”。
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也要有明确的中心,而且在语言、意蕴、思想等方面要技高一筹,才能博得阅卷者的欢心,才能取得高分。
第三次习作讲评
一、总体评价
本次写作要求是让同学们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同学们写得很成功。
作文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构思立意,均有很大的进步。
二、优点:
1.大部分同学的作文语言表达清楚,个别同学作文语言风趣幽默。
2.大多数同学作文的结构安排合理,内容上能选材于实际生活,有话说,有情抒,个别同学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来写,而且写得很生动形象。
能借助事件和人物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文章中心明确,内容也很充实,而且有详有略。
3.一部分同学在记叙事件时思路清晰,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来写,先写人物的外貌,然后通过其他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4.极个别同学能在文章开头引入话题,在文章末尾
点明中心。
5.书面认真,达到字数要求。
存在的问题;
1.个别同学的写作基本功还待加强,语言表达不够清楚,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有待。
2.一部分同学不会选材,没有紧扣题目来写,致使内容平淡无奇,不能引人入胜,文章的主题不够鲜明,没有在
文章末尾点名题旨。
3.一小部分同学记叙事件时思路不清晰,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其他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顺序安排不合理。
内容散乱,详略不得当。
4.个别同学没有紧扣文章的题目来写,甚至有个别同学没有按要求写作。
5.还有一少部分同学的书写及其潦草,错别字多,病句等,影响习作整体质量。
6.个别同学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写作,不按时交作业,不按要求习作,抄袭现象严重,使自己的习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优秀习作
建议传阅的优秀习作:
王天乐郭星豆史甜李新盼
杨佳妮王姿匀李芮王昱婷。
高一(上)第三次作文讲评必修教案0708 08:35::一.基本情况全班52人交作文都很按时。
其中佳作10篇,占19%,分别是:张佩玉、唐雪姣、黄佩娟、杨雷、张覃锋、胡太泽、范文洁、何仙梅、毛凤霞、齐任姣。
作文只写了一半的有一篇。
二.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写人平均用力。
作文中写到的人物没有主次,每一个出场的人,都一样地详细描写他的语言行动及音容笑貌。
2.概叙代替描写。
如写班主任:班主任总是耐心等候,孜孜不倦地教导着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也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上课时,她是老师;下课时,她是我们的朋友。
(整段文字没有描写,反复说的就是一个意思:班主任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至于良师“良”在哪里,益友“益”在哪里,没有具体事件的叙述,更没有做事时的语言、行动及神态描写,把概叙性的介绍当作了描写。
)3.喧宾夺主。
要写的主人公着墨不多,而陪衬的人物却描写的详细具体,如写“我的朋友”,文中大段大段地写“我”如何行动、如何应答、如何思考,而要写的“朋友”却冷在一旁,事情结束了才蜻蜓点水般点一下了结。
再如,题目是“我的妈妈”,当全文却写“我”生病的过程。
4.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缺乏个性。
写父母,父母都是一样的口径:“加油,考上大学!”除此以外,每没有别的话。
写父母的爱,就是:自己生病,父亲或者母亲抱着自己上医院。
除此以外,没有别的“爱”的行动。
好像千万个父母就是一个父母。
正所谓:千口一腔,千人一面。
读到这样的描写,就反胃。
三.作文典例点评最难忘的人高一(1)胡泽太步入高中,让我惊讶的是,在这个新的班级里遇上了我的小学同学。
老同学见面,寒暄之后,第一个问题是:“你还记得陈老师吗?”(开头简洁,直接引入要写的人物“陈老师”)当然记得,在我的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陈老师了。
(点明题意,最难忘的人是“陈老师”)七年前,我读小学四年级,迎来了新的班主任。
三十来岁的她,披着一头黑黑的长发,一副小巧的瓜子脸常常露出一对小酒窝。
朴素的连衣裙把她衬托得更加美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