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绪论修改
- 格式:ppt
- 大小:5.70 MB
- 文档页数:89
《社会心理学》讲稿第一章绪论总的学习要求:完整阅读一本教材;2、听课;3、按时完成作业;4、积极参与实验、讨论等;5、到课情况通过多种办法掌握。
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方法,了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心理学学科的关系等,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WHY,WHAT,HOW“WWW”)本章教学要求:学生要重点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心理健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本章教学时间:4学时(第一周一晚2学时;第二周一晚2学时)本章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为主;2、课堂心理小实验;3、课堂小作业说明:课文中有个别内容和案例可能已较陈旧未及删除,但讲授时不再使用,请同学们谅解。
导言: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健康与心理健康目前,除了文学类的书籍,在书市里最好卖的书有两类,一类是金融投资类的理财致富书籍,例如《穷爸爸富爸爸》、《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等;另一类书籍便是探讨美好生活的通俗心理学。
这一现象说明人们希望通过知识这一捷径获得所需要的财富和快乐。
对第一类书籍我们在这里就不妄加评论,然而对于这些大众心理学书籍,许多读过的同学都反映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书籍打着科学旗号传播心理学,但为了迎合读者的兴趣,“美化了”心理学,却也扭曲了心理学。
所以许多心理学系的大学生,在接触了心理学课程后觉得心理学和他们以前所想的大不相同。
现在许多所谓的通俗大众心理学把心理科学歪曲成了算命学甚至巫术。
所以,有志于(或有兴趣)要掌握心理学的同学,需要通过比较系统的学习、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心理学的科学内涵。
一个人的身体不健康,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很愉快;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那么即使他的身体非常非常健康,他也可能生活得非常痛苦。
(正例:张海迪,苏丹;反例:99级本校生物生,台湾陈宝莲,三毛,戴安娜等)一、关于健康从健康的涵义看,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成立就做了阐明,20世纪末又做了补充,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方面的内容。
掌握了解内容的划分依据:中央电大2012.3发布的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掌握)(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1.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定义(1)强调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科学戈尔茨坦:一个人的行为怎样影响其他人的行为的研究。
西尔斯:社会心理学是对社会行为的系统研究。
(2)把人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也当成是行为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家们把他们的学科视为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的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2.源于社会学的定义强调社会心理学应重视社会制度、社会团体与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影响。
阿尔布赖齐: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制度、社会团体与个体行为间的关系。
西尔弗曼: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受许多人际关系的影响,这些人际关系就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兴趣所在。
综上所述:社会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而且也要研究社会制度、社会团体与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二)我国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吴江霖: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汪清: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人们的社会相互作用中,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本书作者:社会心理学是对人(个体、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反应(即心理)和外显的反应(即行为)。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掌握)(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人的社会化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化的研究,旨在揭示婴儿是如何从其出生时的“自然人”或“生理的人”的状态转化为“社会的人”的。
人的社会化的研究包括: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民族社会化、职业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等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讨了人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思维过程、情感体验以及行为表现。
本章将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以及该学科的重要概念。
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社会心理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对人类的社会行为和心理进行研究。
尽管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在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但该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20世纪中叶,社会心理学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从关注个体内心过程转向关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社会认知理论的提出使得人们开始研究人们对他人的认知、社会行为的解释以及社会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探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是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控制和改变特定的变量,来观察这些变量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另外,调查研究也是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研究者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并以此来推断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此外,观察研究和案例研究也在社会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观察并记录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
案例研究则是通过对单个个体或事件的深入研究来获得详细的信息。
三、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被用来解释和描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
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和行为。
2.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和社会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记忆。
社会认知的研究探讨了个体是如何对他人的性格、意图和行为进行推断和解释的。
3. 形成协调理论:形成协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框架,它解释了人们在群体中如何形成和维持一致行为。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交互中会寻求达到自我一致性,并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实现。
第一章绪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学科特点;2、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阅读法三、教学课时:4课时四、教学内容和过程在当代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两个“重镇”。
社会和现实的需要,使社会心理学从曾经的边缘地位最终进入现代心理学的核心,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个体现科学价值的学术领域。
何谓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是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学习社会心理学?诸如此类问题,将在这一章逐一予以回答,它为以后各章具体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国内国外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认知和经验出发,各自对社会心理学进行了定义。
1982年,我国社会心理学家吴江霖从1937—1980年的45年间的文献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学定义30条,归纳为社会互动、人际关系、、社会影响和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四类。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几种主要观点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现代社会心理学起源于美国1、心理学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定义奥尔伯特(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家):从人际影响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潜在的、隐含的、想象的和实际存在的。
以奥尔波特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定义,是目前美国乃至国家社会心理学界影响最大、最广和最持久的经典式理解。
(研究的是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1978)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包括一切人际相互作用领域及各种社会影响。
其研究范围既涉及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又涉及他人如何对个体的行为作出反应,以及个体怎样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概念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过程及规律性的科学,研究社会心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怎么可能产生,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作用如何。
2、麦独孤、罗斯-----社会心理学3、社会心理学奠基人(社会心理学之父),及奠基的几个方面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分析法、实验法、实验法因果分析(P33-P42)2、期待效应p27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研究者本身对研究结果的期待有时也影响研究结果,主试对试验产生影响3、霍桑效应p27霍桑效应是指人们因为成了研究中特别感兴趣和受注意的目标,而改变其行为的一种倾向,这种行为的改变与被试所接受的干预措施的特异性作用无关,是一种心理效应。
(被试对试验产生影响)4、为什么霍桑实验成就了梅奥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即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必须注重满足工人在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霍桑实验证明了工作效率主要并非取决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重要的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工人的士气或工作情绪。
士气又和人的满足程度有关,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
因此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应当是提高员工的满足感。
霍桑实验和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士气”、即强调人际关系整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5、单盲实验、双盲实验区别p27单盲:在实验过程中对被试对象进行保密即为单盲实验,(主试对实验产生影响)双盲:既不让被试了解自己所参加的实验,也不让主试知道实验的有关目的和内容即为双盲实验(被试对实验产生影响)6、责任分散理论及特点也称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景的人越多,任何一个人出手相救的可能性越小7、投射法(人格研究)让被试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再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个性特征的一种个性测试方法第三章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概述、发展p56社会心理学中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2、人际关系两个维度p59尊卑:地位上认知互补性对等性↓↓亲疏:情感上对等性对立性↓↓关系和谐关系对立3、人际冲突与合作p72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关系。
欢迎大家进入社会心理学课堂社会心理学o主讲人:廖晓慧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课程相关内容介绍第一章绪论o《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一起构成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结构。
本课程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社会现象,选取几个主要领域加以理论和现实分析,包括:社会心理发展,社会认知,社会互动、社会影响。
本课程力图将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使学习者能更科学的理解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从而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第一章绪论学好社会心理学应具备:o丰富的知识积累o开放的学习态度o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o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关于教材第一章绪论o1.《社会心理学》o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导o高等教育出版社o出版日:2005年关于教材第一章绪论2.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社会心理学》沙莲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5.《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周晓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6.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概述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分类系统第一章绪论o1.表现为个体现象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心态。
如社会知觉、态度、价值现、社会性需要等。
o2.表现为人际相互作用现象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如人际沟通、吸引、爱情、人际关系等。
o3.表现为个人与群体相互作用现象的社会影响。
如从众行为、社会助长、去个性化、规范形成、领导等。
o4.表现为微观群体心理现象的社会心态。
如群体凝聚力、士气、心理气氛等。
o5.表现为宏观社会现象的非系统化社会心理倾向。
如传统、风俗、时尚、流行、国民性等。
o6.表现为宏观社会现象的系统化社会心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