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压强叠加问题.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9.08 KB
- 文档页数:3
固体压强切割叠加专题【知识要点】 定义: 垂直作用在受力面积上的力1、压力 作用点:二者相互接触的面,但在被研究的物体表面方向:垂直接触面并指向被研究的物体 大小: 根据二力平衡和作用力与反作用求解2、受力面积:二者相互接触的面积(注意吸盘)3、规则的固体(正、长方体、圆柱体)的压强公式gh P ρ= (h 为物体高度)切相同高度h g P ∆=∆ρ g SmP ∆=∆一、同一物体切割 (P=SF) gh P ρ= 1.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若沿虚线切开拿走左上方的一半, 则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及压强的变化是( )A.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减小B.密度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减小C.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不变D.密度不变,压强减小,压力减小2.按图2所示的方式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不变的是图:(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3.有一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 ,压强是P ,如图所示,若切去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水平切割通过P ∆来求出切割后的压强关系4、固体切割 (规则的固体)固体压强(P=SF ) 切割叠放 施压竖直切割:压强与原来的相同,变化量为零竖直向上:P 现′=P 原+ΔP竖直向下:P 现′=P 原-ΔP切割后叠加:总的质量没变(即重力没变),只是受力面积发生变化。
切相同质量体积 图1图24、如图4所示,一个均质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p 若沿图中虚线部分将其分为a 、b 两块,并将它们左右分开一小段距离,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 、P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a >Pb >P B 、P >Pa >PbC 、P <Pa <PbD 、以上答案都不对二、不同物体的变化(一)竖直切割类型(原来压强相等)5如图,实心正方体M 、N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M 的边长大于N 的边长,此时M 对地面的压强等于N 对地面的压强,若按边长的平行线分别从两物体上表面竖直向下截去,且所截的宽度相同,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M/、N/对地面的压力、压强( )A 、M/对面的压强可能小于N/对地面的压强B 、M/对面的压强可能大于N/对地面的压强C 、 M/对面的压力一定等于N/对地面的压力D 、 M/对面的压力一定大于N/对地面的压力6如图6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第九章 / 压强优等生 YOUDENGSHENG035专题(三) 固体压强之叠放问题和切割问题|典|例|分|析|类型一 叠放类问题典例1 如图ZT -3-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V 甲<V 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将乙放在甲的上表面,甲对地面增加的压强为Δp 甲。
若将甲放在乙的上表面,乙对地面增加的压强为Δp 乙。
则( )图ZT -3-1A .Δp 甲>Δp 乙B .Δp 甲<Δp 乙C .Δp 甲=Δp 乙D .无法判断[规律方法]解答固体压强叠放类问题,关键是找到压力和受力面积,紧抓变量和不变量。
另外需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质量相等”“受力面积相等”“压强相等”。
类型二 切割类问题典例2 按如图ZT -3-2所示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水平桌面上。
图ZT -3-2(1)它们剩余的一半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关系是( )A .F 甲>F 乙>F 丙>F 丁B .F 甲<F 乙<F 丙<F 丁C .F 甲=F 乙=F 丙=F 丁(2)它们剩余的一半的受力面积关系是( )A .S 乙=S 丁<S 甲=S 丙B .S 乙=S 丁>S 甲=S 丙C .S 甲<S 乙<S 丙<S 丁(3)它们剩余的一半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A .p 乙=p 丁>p 甲=p 丙B .p 乙=p 丁<p 甲=p 丙C .p 甲>p 乙>p 丙>p 丁固体压强之叠放问题和切割问题典例1新课标(RJ) / 物理 / 八年级下册优等生 YOUDENGSHENG036. 如图ZT -3-10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若分别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和p 乙的关系为( )图ZT -3-10A .p 甲<p 乙B .p 甲=p 乙C .p 甲>p 乙D .以上都有可能. 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
一类有关叠加固体的压强问题固体叠加后,因压力及受力面积的确定较容易出现错误,同时在审题、分析中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在历次考试中,这类题目往往作为选拔性题目出现,现将其归为一类,加以分析,便于学生形成一完整的解题思路。
例1. 如图1,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已知A的高度是B的高度的4倍,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正中央,若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A的底面积与B的底面积之比S A:S B是多少?解析:此题中解题的突破口为“A对B的压强等于B对地面的压强”可列出一等式,A 对B的压强等于A对B的压力与A对B的压力的受力面积之比:,A放置于B的正中央,B 的上表面较大,且水平,所以,,则①而易错的是B对地面的压强,B对地面的压强等于B对地面的压力与B对地面的压力的受力面积之比:,A放在B上,再将B放在较大的水平地面上,可知B对地面的压力应是由A和B的总重力产生的,即,则②将①、②两式代入,即例2. 有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和B,A的高度是B的高度的3倍,将A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竖直放在A上,如图2甲,这时A对地面的压强与B对A的压强之比为3:1,若将A、B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2乙,则A对B的压强与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多少?解析:此题在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给出两次叠加情况,可利用第一次叠加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的值。
由第一次叠加时,可知,即。
由,且,得到。
第二次叠加时,,,则由前面得到的结论,,可得到例3. 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叠金属片,最下面一块重力为G,面积为S,它相邻上面的块金属片重为,面积为,依此类推,金属片的重和面积逐渐减半,一直叠下去,则每个金属片表面所受压强之比是多少?桌面所受的压强为多少?解析:这道题为固体叠加问题与数学问题相结合的典型题目,求每个金属片表面所受压强之比,先来看第1个金属片表面所受压强与第2个金属片表面所受压强之比:而桌面所受的压强:则此题的关键为数列的求和问题,即,设①,后一项为前一项的,可将①式等式两边同乘以,即:①”则用①-①”可得,则,类似的则桌面所受的压强:而同理可得,每个金属片表面所受的压强之比是1:1。
【初二物理】固体压强之叠加问题-全国版模块1:叠加问题知识素材knowledge combing初物模块化-叠加体压强计算学生素材叠加体压强计算(1)根据几何关系求出物体的面积,从而找出各个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2)根据常用公式求出物体的重力,从而找出各个压力之间的关系;(3)根据以上压力和受力面积表示出所求的压强并进行计算。
例如:如图甲所示,对的压强:;对地面的压强如图乙所示,对的压强:;对地面的压强。
1 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长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将两物体分别以如图所示四种方法叠放,可以使长方体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A.AB.BC.CD.D轻直播3期第8讲-固体压强之叠加问题A B p =A S AG A B p =B S B G +G AB B A p =B S A G B A p =A S A G +G A B 例题1截图扫码领取课程资料1 将两块相同的砖分别按如图所示的四种方式叠放后放在水平地面上,两块砖的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压强相等的是( )A. 与B. 与C. 与D. 与1 、两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之比,质量之比,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A. ,B. ,C. ,D. ,例题2A BA CB DC D例题3A B ρ:Aρ=B 4:1m :A m =B 1:2F :甲F =乙1:1p :甲p =乙1:4F :甲F =乙1:1p :甲p =乙1:2F :甲F =乙1:2p :甲p =乙4:1F :甲F =乙1:3p :甲p =乙1:8例题4截图扫码领取课程资料1 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都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和,如果将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
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A. B. C. D. 1 如图所示,木块甲重、乙重,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压强相等,甲、乙底面积之比为( )A. B. C. D. 模块2:课堂巩固1 水平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甲、乙,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样式将甲叠放在乙上。
固体压强的切割叠加问题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取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块1块、2块、3块分别竖放、平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和p c(平放时长方体的长大于2倍高),则()第1题图A. p a=p c>p bB. p a=p c<p bC. p a>p b>p cD. p a<p b<p c2.(2020上海市长宁区二模)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将其截成甲、乙两部分(如图所示).取下甲并按某种方式自由放在地面上,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乙.则下列设想无法实现的是()第2题图A. 截取适当的厚度,p甲>p乙B. 截取适当的体积,p甲<p乙C. 截取任意的质量,p甲>p乙D. 截取任意的厚度,p甲<p乙3.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现从甲、乙正方体左侧沿竖直方向切去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甲、Δp乙的关系是()第3题图A. Δp甲一定大于Δp乙B. Δp甲一定小于Δp乙C. Δp甲一定等于Δp乙D. Δp甲可能等于Δp乙4.如图a所示,质量、高度均相等的甲、乙两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各自沿水平方向割去相同的厚度,并将割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b所示.若此时切去部分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甲′、F乙′、p甲′、p乙′,则()第4题图A. F甲′=F乙′,p甲′>p乙′B. F甲′=F乙′,p甲′=p乙′C. F甲′>F乙′,p甲′>p乙′D. F甲′<F乙′,p甲′>p乙′二、填空及简答题5.边长12 cm的均匀正方体,重为72 N,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则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如图所示,若沿水平方向截下一部分a立放在水平桌面上,且使a对桌面压强为剩余部分b对桌面压强的1.5倍,则剩余部分b的高度为________cm.第5题图6.(2019上海闵行区二模)铁的密度为7.8×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铁的________为7 800 kg.现有实心立方体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露出部分的宽度为d,对桌面的压强为p.若沿竖直方向切掉厚度Δl,当Δl<d时,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p;当Δl>d时,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p(后两空均选填“>”、“=”或“<”).第6题图三、计算应用题7.(2018河北37题6分)实心圆柱体甲和长方体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密度为0.6×103 kg/m3,质量为12 kg,底面积为4×10-2 m2;乙的质量为5.4 kg,边长分别为0.1 m、0.2 m、0.3 m.(g取10 N/kg)(1)求乙的密度.(2)求甲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若在甲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并叠放在乙的正上方后,甲剩余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的最小值,求甲截去的高度.能力提升1.(2020上海市青浦区二模)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第1题图A. ρ甲=ρ乙,m甲>m乙B. ρ甲=ρ乙,m甲=m乙C. ρ甲=ρ乙,m甲<m乙D. ρ甲>ρ乙,m甲<m乙2. (2020上海市普陀区二模)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 A′、h B′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A′、p B′的关系是()第2题图A. h A′>h B′,p A′<p B′B. h A′>h B′,p A′>p B′C. h A′<h B′,p A′>p B′D. h A′<h B′,p A′<p B′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第3题图A. 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B. 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C.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D.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甲对水平面的压强比乙小,下列方案中一定能使甲对水平面压强大于乙的方案有()第4题图①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上方②将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③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A. 0个B. 1个C. 2个D. 3个5. (2020重庆B 卷)甲、乙为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沿着水平方向切去上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 与切去部分高度Δh 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4.0×103 kg/m 3,则圆柱体甲的高度为________cm.当它们被切去高度均为12 cm ,将各自被切去部分放置在另一个圆柱体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时,甲剩余部分和乙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 1,乙剩余部分和甲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 2,且p 1∶p 2=3∶2,则甲、乙两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为________.第5题图6. (分类讨论)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其大小均为p .甲的质量为5 kg ,边长为0.1 m .乙的边长为0.05 m .(g 取10 N/kg)求:(1)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2)乙的密度ρ乙.(3)若将甲、乙中的一个物体叠放到另一个物体上表面的中央后,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 ′,计算出压强p ′的大小.第6题图参考答案基础练习1. A 【解析】因为密度ρ不变,且都是柱形物体,所以根据p =ρgh 即可判断:a 与c 对地面的压强相同,且大于b 对地面的压强,故选A.2. D 【解析】若截取的高度h 甲>h 乙,且截面放在水平面上,根据p =ρgh 知,p 甲>p 乙,故A 可以实现;若截取的体积甲小于乙,则截取的高度h 甲<h 乙,将甲的截面放在水平面上,根据p =ρgh 知,p 甲<p 乙,故B 可以实现;截取任意的质量的甲,将甲竖放,此时h 甲>h 乙,根据p =ρgh 知,p 甲>p 乙,故C 可以实现;若截取的高度h 甲>h 乙,则无论如何放置甲,均有p 甲>p 乙,故D 不可以实现.故选D.3. C 【解析】因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实心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F 甲=F 乙,由图可知:底面积S 甲<S 乙,根据p =F S 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从甲、乙正方体左侧沿竖直方向切去部分后,他们对地面的压强都不发生改变,即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 =0.故选C.4. B 【解析】甲、乙两圆柱体的质量、高度均相等,即h 甲=h 乙 、m 甲=m 乙.当割去相同的厚度时Δh 甲=Δh 乙,Δm 甲=Δm 乙.当将割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时.此时切去部分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压力等于切去部分的重力,因为Δm 甲g =Δm 乙g ,所以F 甲′=F 乙′.因为图b 中切去部分与剩余部分的接触面积均为甲的横截面积,所以切去部分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压强p 甲′=p 乙′.所以选B.5. 5 000 8 【解析】已知正方体的边长L =12 cm =0.12 m ,则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S =L 2=(0.12 m)2=0.014 4 m 2,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力F =G =72 N ,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p =F S=72 N 0.014 4 m 2=5×103 Pa ,因为是规则物体,沿水平方向截下一部分a ,立放时a 对桌面压强p a =F S =G S =mg S =ρVg S=ρgh a =ρgL ,b 对桌面压强p b =ρgh b ,已知p a =1.5p b ,即ρgL =1.5ρgh b ,正方体的边长L =12 cm ,解得h b =0.08 m =8 cm.6. 质量 < < 【解析】铁的密度是7.8×103 kg/m 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8×103 kg ;若沿竖直方向切掉厚度Δl ,当Δl <d 时,与原来相比,铁块的重力减小,对桌面的压力F 减小,但受力面积S 不变,由p =F S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小于p ;未切去露出部分时,铁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 2,铁块的底面积为S ,且S >S 2,则S S 2>1,原来对桌面的压强p =mg S 2=ρVg S 2=ρShg S 2>ρgh ,若沿竖直方向切掉厚度Δl ,当Δl >d 时,此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 1,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 1=m 1g S 1=ρS 1gh S 1=ρgh ,比较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 1小于p .7. 解:(1)乙的质量m 乙=5.4 kg ,体积V 乙=0.1 m ×0.2 m ×0.3 m =0.006 m 3则乙的密度ρ乙=m 乙V 乙=5.4 kg 0.006 m 3=0.9×103 kg/m 3 (2)甲对地面的压力F 甲=G 甲=m 甲g =12 kg ×10 N/kg =120 N ,甲的底面积S 甲=4×10-2 m 2则甲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F 甲S 甲=120 N 4×10-2 m 2=3×103 Pa (3)圆柱体甲对水平面的压强p =F S =G S =ρShg S=ρ甲gh 圆柱体甲的高度h 甲=V 甲S 甲=m 甲ρ甲S 甲=m 甲ρ甲S 甲=12 kg 0.6×103 kg/m 3×4×10-2 m 2=0.5 m 当截去高度h 后,甲对水平面的压强p 甲′=ρ甲g (h 甲-h ),截去部分放在乙的正上方后,当乙与水平面接触面积为0.06 m 2时对水平面的压强最小,此时乙对水平面的压强p 乙′=G 乙+ρ甲ghS 甲S 乙由题意可知ρ甲g (h 甲-h )=G 乙+ρ甲ghS 甲S 乙,代入数据解得h =0.21 m 能力提升1. C 【解析】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压强相等,即p 甲剩=p 乙剩,根据p =F S =G S =mg S =ρVg S =ρShg S=ρgh 可知,ρ甲=ρ乙;由图知,甲切去的体积较小,且ρ甲=ρ乙,由ρ=m V可得m =ρV ,可知切去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故选C. 2. A 【解析】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所以G A <G B ;物体A 、B 高度相等,则由G =mg =ρVg =ρgSh 可得:ρA gS A h <ρB gS B h ,即ρA S A <ρB S B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即m A ′=m B ′;由ρ=m V得m =ρV 可得:ρA V A ′=ρB V B ′,即ρA S A h A ′=ρB S B h B ′,所以h A ′>h B ′,C 、D 错误;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压力相等,又S A >S B ,根据p =F S可知:p A ′<p B ′,A 正确、B 错误.故选A.3. D 【解析】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对地面的压力也相等,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乙>S 甲.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对地面的压力仍然相等,接触面积不变,还是S 乙>S 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同,A 错误;由于m 甲=m 乙,S 甲<S 乙,故p 甲>p 乙,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铜块的质量大于铁块的质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所以此时压强不可能相等,B 错误;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仍然相等,接触面积还是S 乙>S 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同,C 错误;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乙减小的质量小,甲减小的质量大,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甲小于乙,又因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乙>S 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相等,D 正确.故选D.4. B 【解析】原来是甲对水平面的压强比乙小,即p 甲<p 乙,且S 甲<S 乙.①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上方,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公式p =F S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而乙对地面的压强没变,甲对水平面压强不一定大于乙对水平面压强.②将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此时因为乙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都变为了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公式p =F S可知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变.而对甲来说受力面积没变,压力增大,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但甲对水平面压强不一定大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③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力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公式可知乙对地面的压强将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甲此时对地面的压力为12G 乙+G 甲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而甲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于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所以根据p =F S可知甲对水平面压强一定大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选B. 5. 20 4∶9 【解析】根据题意,甲、乙都为质量均匀的圆柱体,由图像可知,当Δh =0时,p 甲=8 000 Pa ,由p =ρgh 可得,圆柱体甲的高度为:h 甲=p 甲ρ甲g =8 000 Pa 4×103 kg/m 3×10 N/kg =0.2 m =20 cm ;当Δh =30 cm 时,p 乙=0,则h 乙=0.3 m .同理,圆柱体乙的密度为:ρ乙=p 乙h 乙g = 6 000 Pa 0.3 m ×10 N/kg=2×103 kg/m 3;当它们各切去12 cm ,并置于另一个圆柱体的上表面,则p 1=G 乙切+G 甲余S 甲=ρ乙S 乙h 乙切g +ρ甲S 甲h 甲余g S 甲①,p 2=G 甲切+G 乙余S 乙=ρ甲S 甲h 甲切g +ρ乙S 乙h 乙余g S 乙②,h 甲余=20 cm -12 cm =8 cm ③,h 乙余=30 cm -12 cm =18 cm ④,h 甲切=h 乙切=12 cm ⑤,p 1∶p 2=3∶2 ⑥,解得,S 甲∶S 乙=4∶9.6. 解:(1)甲对地面的压力为F 甲=G 甲=m 甲g =5 kg ×10 N/kg =50 N受力面积为S =L 2甲=(0.1 m)2=0.01 m 2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F 甲S 甲=50 N 0.01 m 2=5×103 Pa (2)乙物体的重力为G 乙=F 乙=pS 乙=5×103 Pa ×(0.05 m)2=12.5 N乙物体的质量为m 乙=G 乙g =12.5 N 10 N/kg=1.25 kg 乙物体的体积为V 乙=L 3乙=(0.05 m)3=1.25×10-4 m 3 乙物体的密度为ρ乙= m 乙V 乙= 1.25 kg 1.25×10-4 m 3=10×103 kg/m 3 (3)乙物体对地面的受力面积为S 乙=L 2乙=(0.05 m)2=0.002 5 m 2 ①当乙物体叠放在甲物体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 1′=F ′S 甲=50 N +12.5 N 0.01 m 2=6.25×103 Pa ②当甲物体叠放在乙物体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 2′=F ′S 乙=50 N +12.5 N 0.002 5 m 2 =2.5×104 Pa。
固体压强叠加体问题(一)代入数据法1. 如图所示,边长20cm、重12N的正方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边长10cm、重8N的正方体A叠放在B上,求: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各是多少?2.如图所示正方体A的边长0.1米,质量2千克,正方体B边长0.2米,质量16千克,B叠放在A的正中央.求:(1)B对A的压强;(2)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
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30cm,密度之比。
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如图乙)。
求:(1)图乙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2)物块A的密度;(3)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 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应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几分之几?(二)比例法4. 如图所示A、B是同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叠放在一起,则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_____。
5.有A、B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3:4.将它们按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_____。
6.如图所示,木块A重3N,B重5N,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A对B的压强与B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A、B边长之比为_____.7. 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吗的压强为p1,将这张报纸对折后平放在桌面的压强为p2,将这张报纸撕去一半后平放在桌面的压强为p3,则p1:p2:p3=__________。
【例1】(多选)如图所示,小成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字典,字典的一部分悬空在桌面以外,小成发现后将字典水平推回桌面内,在这个推动的过程中()A.字典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不变B.字典对桌面的压强大小不变C.只有匀速推动时,桌面对字典的摩擦力大小才不变D.无论是否匀速推动,桌面对字典的摩擦力大小都不变2.Fp ghSρ==使用条件:规则柱体;受力面积是物体底面积;竖直方向上除重力支持力无其他力;平衡状态。
【例2】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三个铝制实心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00g、130g、170g,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判断正确的是()A.甲最大B.丙最大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固体压强如图所示,a 、b 两个不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的密度大,受的重力大 B .a 的密度小,受的重力小 C .a 的密度小,受的重力大 D .a 的密度大,受的重力小【例4】(2011天津,12,3分)多选: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 ,B 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1:2A B ρρ=对地面的压强之比:1:3A B P P =。
则( ) A .它们的高度之比:2:3A B h h = B .它们的高度之比 :3:4A B h h = C .它们的质量之比 :2:3A B m m = D .它们的质量之比 :1:3A B m m =3.切割问题 【例5】(2011江苏,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段,截去部分的高度相同。
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 P乙甲< B .P P 乙甲= C .P P乙甲> D .无法判断(2011上海,22,6)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
A 的边长为0.2米,B 的边长为0.3米。
八上科学:固体压强切割、叠加专题班级 姓名学号1. 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 所示 . 若沿虚线切开拿走左上方的一半,则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及压强的变化是(A. 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减小 C. 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2. 有一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B. 密度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D. 密度不变,压强减小,压力减小F ,压强是 P ,如图所示,若切去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第 1题图第2题图3. 如图 3 所示,一个均质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 p 若沿图中虚线部分将其分为a 、b 两块, 并将它们左右分开一小段距离,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 、 P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b >P > Pa > Pb< Pa <Pb D.以上答案都不对第3题图4. 如图 4,实心正方体 M 、 N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M 的边长大于 N 的边长,此时 M 对地面的压强等于 N 对地面的压强,若按边长的平行线分别从两物体上表面竖直向下截去,且所截的宽度相同,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M 、 N 对地面的压力、压强()A 、 M 对面的压强可能小于 N 对地面的压强 MB 、 M 对面的压强可能大于 N 对地面的压强 NC 、 M 对面的压力一定等于 N 对地面的压力 第 4题图D 、 M 对面的压力一定大于 N 对地面的压力5. 如图所示,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若分别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和 p 乙 的关系为()甲< p 乙甲=p 乙甲>p 乙D.不确定A甲乙B5 题图第6题图 第 7题图第 8题图第9题图6. 如图所示, A 、B 两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两立方体沿竖直方向各切去相同的宽度, 再将切去的部分放在各自的上表面, 则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A. ABABABD. 无法判断p >p B. p < pC. p = p7. 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 (ρ 甲 <ρ 乙 ),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固体压强切割叠加专题【知识要点】 定义: 垂直作用在受力面积上的力1、压力 作用点:二者相互接触的面,但在被研究的物体表面方向:垂直接触面并指向被研究的物体 大小: 根据二力平衡和作用力与反作用求解2、受力面积:二者相互接触的面积(注意吸盘)3、规则的固体(正、长方体、圆柱体)的压强公式gh P ρ= (h 为物体高度)切相同高度h g P ∆=∆ρ g SmP ∆=∆一、同一物体切割 (P=SF) gh P ρ= 1.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若沿虚线切开拿走左上方的一半, 则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及压强的变化是( )A.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减小B.密度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减小C.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不变D.密度不变,压强减小,压力减小2.按图2所示的方式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不变的是图:(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3.有一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 ,压强是P ,如图所示,若切去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水平切割通过P ∆来求出切割后的压强关系4、固体切割 (规则的固体)固体压强(P=SF ) 切割叠放 施压竖直切割:压强与原来的相同,变化量为零竖直向上:P 现′=P 原+ΔP竖直向下:P 现′=P 原-ΔP切割后叠加:总的质量没变(即重力没变),只是受力面积发生变化。
切相同质量体积 图1图24、如图4所示,一个均质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p 若沿图中虚线部分将其分为a 、b 两块,并将它们左右分开一小段距离,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 、P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a >Pb >P B 、P >Pa >PbC 、P <Pa <PbD 、以上答案都不对二、不同物体的变化(一)竖直切割类型(原来压强相等)5如图,实心正方体M 、N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M 的边长大于N 的边长,此时M 对地面的压强等于N 对地面的压强,若按边长的平行线分别从两物体上表面竖直向下截去,且所截的宽度相同,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M/、N/对地面的压力、压强( )A 、M/对面的压强可能小于N/对地面的压强B 、M/对面的压强可能大于N/对地面的压强C 、 M/对面的压力一定等于N/对地面的压力D 、 M/对面的压力一定大于N/对地面的压力6如图6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固体压强叠加专题1.如图 1 所示,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 a 和 b, b 的横截面b积是 a 的 3 倍,将 a 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 b 竖直放在 a 上,如图甲a 所示,这时 a 对地面的压强与 b 对 a 的压强之比为 3:2;若 a、b 倒a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 1 乙所示,则 a 对 b 的压强与 b 对水b 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甲乙A .1∶1B.1∶2C. 1∶ 3D.1∶4图 12.如图 2 甲所示,两个实心的长方体A、B 叠放在一起后 ,放在水平地A B 面上。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为ρA B A B高度之比 h A B B A ,B对地面的压强为。
若把B叠放在A的上面如:h =2:3p甲图 2乙图 7 乙所示 ,B 对 A 的压强为 p B'。
则B B'为()。
p :pA .1: 2B. 4: 1C.3: 2D.1: 33.如图 3 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F在 A 的上表面施加竖直向下、大小为 F 的压力。
金属块 A 对 B 的压强为 p1,金属块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2。
已知:金属块、的边长之比L 1: 2,AA B L =1: 2F:G A = 3: 5,则 p1: p2为()BA .2: 3 B.6: 5C.3: 2D.4: 3图 34.甲、乙两个正方实心体,分别由密度1、 2 的物质组成,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若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与把乙放在甲上面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p1 2B.p1222C.p2 1D.p2212 p2 1p2212p1 2p12 2 2精品文档5. 如图 4 所示, A 、B 两个圆柱体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桌面上,已知圆柱体A 、A B 的高度比为 1: 2,底面积比为 2: 3。
若此时圆柱体 A 对圆柱体 B 的压强与圆柱 体 B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这两个圆柱体的密度比为()BA .2: 1B .2: 3C . 3: 2D . 6: l图 46.如图 5 所示, A 、B 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 ,若A1取走 A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 2,已知1 2,若、 的边长之比为AB= 2:3,p :p = 3:2A BL :L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5A .A 、B 的体积之比 V: V =8:27B . A 、 B 的密度之比 ρ:ρ=9:4ABA BC .A 、B 的质量之比 m:m =1:2D .A 、B 的物重之比 G:G =2:3A BAB7.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 A 、B 的底面积之比为 1: 3,高度之比为 2: 3,构成 A 、 B 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 和 ρ。
脚踏实地 成就梦想固体压强叠加专题1.如图 1所示,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 a 和 b ,b 的横截面 积是 a 的 3倍,将 a 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 竖直放在 a 上,如图甲 所示,这时 a 对地面的压强与 b 对 a 的压强之比为 3:2;若 a 、b 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 1乙所示,则 a 对 b 的压强与 b 对水b a ab乙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A .1∶1 B .1∶2 )甲 图1C .1∶3D .1∶42.如图 2甲所示,两个实心的长方体 A 、B 叠放在一起后,放在水平地面 上。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为 ρA :ρB =2:1,底面积之比 S A :S B =1:4,它们的高度之比h A :h B =2:3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B 若。
把B 叠放在A 的上面如图7乙所示,B A B BA甲 乙图 2 对A 的压强为p B '。
则 p B :p B '为( )。
A .1:2 B .4:1 C .3:2 D .1:33.如图 3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金属块 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在 A 的上表面施加竖直向下、大小为 F 的压力。
金属块 A 对 B 的压强为 p 1, 金属块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 2。
已知:金属块 A 、B 的边长之比 L 1:L 2=1:2,F :G FAA = 3:5,则 p 1:p 2为()BA .2:3B .6:5C .3:2D .4:3图 34.甲、乙两个正方实心体,分别由密度 ρ 1、 ρ 2的物质组成,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 地面的压强为 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p 2。
若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与把乙放 在甲上面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p 1ρ2 p 2ρ1p 12ρ2 22C . p 2ρ1 p 1ρ2p 22ρ1 D .2p 1 ρ222 A .B . 2 ρ1p 2脚踏实地 成就梦想5.如图 4所示,A 、B 两个圆柱体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桌面上,已知圆柱体 A 、B 的高度比为 1:2,底面积比为 2:3。
横切叠放知识回顾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a 、b 的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p ,求:(1)甲对地面的压力;(2)甲的密度;(3)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均为V 的部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Δp 甲:Δp 乙(要求计算结果均用题中出现的字母表示)。
横切叠放横切最大的特点是受力面积S 是不变的; 切相同质量m 时:用P=F/S;切相同体积V 时:把它转化为m ,用P=F/S;也可以把它转化为h ,用P=gh ρ 切相同厚度d 时,用P=gh ρ横切叠放的大型计算题不能像解决选择题那样进行定性分析,计算题要有数据带入的,必须严格按照步骤来。
先写公式,把相应的物理量用已知物理量表示处理来,直到出现有要求的物理量位置,注意先化简在带入数据求值。
例 1. 如图所示,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各项中不可能使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措施是( )A .将甲、乙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上面B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上面C .将甲、乙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上面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上面例2.甲、乙两个均匀实心长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现各自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且将切去部分叠放到对方上面,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甲p 、乙p 。
则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甲乙A.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力相等,切去相等质量后,甲p 一定大于乙p B.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力相等,切去相等厚度后,甲p 一定小于乙pC.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切去相等质量后,甲p 可能大于乙pD.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切去相等厚度后,甲p 一定大于乙p例3.如图(a)所示,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分别为20牛和60牛,A 的边长为0.2米,B 的边长为0.3米。
固体压强叠加专题
1.如图 1 所示,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
a 和
b , b 的横截面
b
a 积是 a 的 3 倍,将 a 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
b 竖直放在 a 上,如图甲
a
b
所示,这时 a 对地面的压强与 b 对 a 的压强之比为 3: 2;若 a 、b
甲
乙
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 1 乙所示,则 a 对 b 的压强与 b 对 图 1
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1∶4
2.如图 2 甲所示,两个实心的长方体 A 、 B 叠放在一起后 , 放在水平地
ρA ρB S A S B ,它们 A
B
面上。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为
: =2:1 ,底面积之比 : =1:4
B
A
的高度之比 h
h =2:3
, 对地面的压强为 p 。
若把 B 叠放在 A 的上面如
:
B
B
A B
甲
图 2
乙
图 7 乙所示 , B 对 A 的压强为 p B '。
则 p B : p B '为(
)。
A . 1:2
B .4:1
C . 3:2
D .1:3
3.如图 3 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金属块 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F
在 A 的上表面施加竖直向下、大小为 F 的压力。
金属块 A 对 B 的压强为 p 1 ,
金属块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 2。
已知:金属块 A 、B 的边长之比 L 1:L 2
,F G A
,则 p 1 p 2 为( ) =1:2 : A
= 3:5
:
B
A . 2:3
B .6:5
C .3:2
D .4:3
图 3
4.甲、乙两个正方实心体,分别由密度
1
、
2
的物质组成,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
地面的压强为 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p 2。
若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与把乙放在
甲上面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p 1 2
2 2 p 2 1
2 2
A .
B .
p 1 2
C .
D .
p 2 1
p
2 1
p 2
2
2
p
1 2
2
2
1
p 1
2
5.如图 4 所示, A 、B 两个圆柱体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桌面上,已知圆柱体
A 、
B 的高度比为 1:2 ,底面积比为 2:3 。
若此时圆柱体 A 对圆柱体 B 的压强与圆柱
体 B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这两个圆柱体的密度比为(
)
A . 2:1
B . 2:3
C . 3:2
D .6:l
6.如图 5 所示, A 、B 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 1,若取走 A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 2,已知 p 1: p 2 = 3:2 ,若 A 、B 的边长之比为 L A : L B = 2:3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
B 的体积之比 V A : V B =8:27 B .A 、B 的密度之比 ρA :ρB =9:4
C . A 、 B 的质量之比 m A : m B =1:2 D
.A 、B 的物重之比 G A :G B =2:3
.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 A 、 B 的底面积之比为
1:3,高度之比为
2:3,
A
7
B
构成 A 、 B 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A 和 ρB 。
将 B 放在水平地面
甲
A B
图 4
A
B
图 5
B
A
乙
上, A
叠放在 B
上面(如图 6 甲所示),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 1
B
图 6。
若把
叠放在
A 上面(如图
6乙所示), B 对 A 的压强为 p 2。
若 p 1: p 2
=1:2
,则 ρ A ρB 为(
)
:
A . 3:2
B .9:4 C
.2:5 D .1:3
8.材料相同的两个圆柱体 A 、B ,他们的底面半径为 R A 、R B ,将它们分别放在水平
桌面上, B 对桌面的压强为 p 1。
将 B 叠放在 A 上,如图 7 所示, A 对桌面的压强
B
为
p 2,已知 R A R B
, p 1
:
p 2=
1:3 ,则两圆柱体的高度之比 h A h B 为( )
: =2:1
:
A
:2
:4
:5
:1
图 7
9、如图 10 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 A ,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 64 牛, A 的边
长为米, B 的边长为米。
①求正方体 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②求正方体 A. B 的密度之比ρ A :ρ B
③若正方体 A、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 后. A、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11.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P和 P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