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与作物生产 华仔著
- 格式:pdf
- 大小:5.58 MB
- 文档页数:22
光合作用教案(第二课时)唐山五中李海燕一.明确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表达式各项意义。
2.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意义。
3.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联系。
4.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指导作物栽培。
二.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三.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着重认识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
请同学们回答:1.催化光合作用反应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的哪些部位?2.叶绿体中色素存在于什么部位?它的功能是什么?引言: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光合作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将简单的无机物——CO2和H2O合成了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了O2。
那么,绿色植物是通过怎样的过程完成光合作用的呢?同学们看课本54页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迅速看两遍,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学生:略。
提问:观察这个反应式,你对光合作用的哪些方面有所了解呢?学生:略。
教师总结:这个反应式只是概括了光合作用的原料:CO2、H2O。
产物:O2、(CH2O)。
动力:光能。
场所:叶绿体。
而在每一个微小的叶绿体内,CO2和H2O究竟是怎样转化为O2和(CH2O)的呢?下面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引入:我们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中要抓住关键因素——光能,先想一想:光能能到底是被叶绿体的囊状结薄膜吸收利用了呢还是被叶绿体基质吸收了呢?学生:被基粒囊状结构薄膜吸收利用了。
提问:光能既照到了基粒囊状结构薄膜上,也照到了叶绿体基质中,为什么光能只被基粒囊状结构薄膜吸收利用了而没有被叶绿体基质吸收利用了呢?学生:因为在基粒囊状结构薄膜上有色素,而基质中没有,只有色素才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功能。
教师:非常好,光合作用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着很多个化学反应,我们根据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光能,把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植物的光合作用》详细介绍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以及与植物发展发育的干系,对学生理解植物生命活动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光合作用的定义:介绍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详细介绍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包括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能、光合酶的作用、ATP和NADPH的产生等。
3. 光合作用的原理:诠释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合成有机物质。
4. 光合作用与植物发展发育的干系:说明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发育的能量和物质来源,对植物的发展、吐花、结果等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内容涵盖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观点、过程和原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和作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展示等,以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和理解能力。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光合作用的整体认识。
2. 实验法:设置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过程,加深他们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光合作用的意义、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4. 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向学生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帮助他们形象化地理解光合作用。
以上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
三、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材的深入进修和教学实践,可以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进修。
农业种植中的农作物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机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制造有机物质的过程。
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密切相关,光合作用的效率和产量形成机理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它主要发生在叶绿体中,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并与其他相关物质进行反应,最终产生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光合体上,通过光能将水分子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并产生ATP(三磷酸腺苷)和NADP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腺嘌呤)等能量储存物质。
光反应是光合作用中的第一步,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暗反应阶段则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以ATP和NADPH为能源,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暗反应是合成有机物质的主要阶段,也是光合作用最终产物的来源。
二、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光合作用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生理过程,与农作物的产量形成密切相关。
以下是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的几个方面:1. 光合作用提供的能量:光合作用是农作物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
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是植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能量源,它被用于细胞分裂、组织生长、果实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直接关系到产量的大小。
2. 光合作用对营养物质的供给:光合作用不仅提供能量,还为农作物提供了大量的碳源。
通过暗反应产生的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质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保证农作物正常的营养需求,从而影响产量的形成。
3. 光合作用调节作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不仅仅是提供能量和碳源,它还通过调控激素合成和信号传导等途径,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光质和光照强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会调节植物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形态,进而影响产量的形成。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和作物产量中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化学过程。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和作物产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光合作用在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化的过程,其原理可以分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主要过程。
光反应是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产生高能分子ATP和还原性载体NADPH的过程。
在光照下,叶绿素通过吸收光子的能量,激发电子,形成激发态叶绿素分子。
这些激发态叶绿素分子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过程,最终将能量转化为高能的ATP和NADPH,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还原力。
而暗反应则是将光反应过程中生成的ATP和NADPH,以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主要以葡萄糖为主。
暗反应不受光照强度的限制,可以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二、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速率和效率决定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的几个重要影响:1. 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光合作用通过产生的ATP为植物提供了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能量。
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支持了植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包括营养物质的合成和传输等。
2. 光合作用提供有机物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等。
这些有机物质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也是作物的营养来源。
3. 光合作用调节作物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不仅仅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它还参与调控植物的生理过程,如光信号的感知和传导、植物的光周期反应等。
这些调节过程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三、光合作用在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和作物产量,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光合作用的机制,提出了一系列应用光合作用的方法。
1. 光合作用研究与调控: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植物品种的光合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了解其调节过程和关键因素。
谷物种植中的农田光合作用与产量关系农业作为人类的重要经济支柱,谷物种植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内容。
在谷物的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田光合作用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与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养分和氧气的过程。
在光照的作用下,植物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合成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主要分为光合光反应和光合暗反应两个过程,光合光反应在光能的作用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载体分子中;光合暗反应则是在光合光反应的基础上,将光能储存在载体分子中的化学能利用起来,合成有机物质。
二、光合作用与谷物产量的关系1. 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过程,农田中的谷物正是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质,进而获得能量和养分的。
光合作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进而对谷物的产量产生影响。
2. 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照是光合作用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适宜的光照水平能激活植物体内的光合色素,促进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
过高或过低的光照水平都会对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
过高的光照会导致光合系统中光反应过快,暗反应无法及时跟上,使得光合产物积累过多,导致植物伤害;过低的光照则会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减少产物生成,影响谷物的生长和产量。
3. 光合作用与谷物产量的关系光合作用直接关系到谷物产量的高低。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从而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
如果光合作用能够高效进行,植物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光能,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谷物的产量也会相应提高。
而光合作用受光照水平、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的改变可能导致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进而影响谷物的产量。
三、优化农田光合作用以提高谷物产量的措施1. 合理布局农田农田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光照状况。
避免农田之间的相互遮挡,合理设置田间距离和农作物行间距,以确保农田中每株植物均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植物生理学李合生第二版绪论至第六章课后题绪论:1.什么是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答: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P1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信息生理、逆境生理、分子生理(及其生产应用)。
P2任务: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植物生产。
P22.植物生理学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答:孕育:1627年荷兰学者凡·海尔蒙做柳枝盆栽称重实验开始,19世纪40年代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植物矿质营养学,约400年;p2诞生:至1904年《植物生理学》出版(半个世纪);p3发展:于20世纪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P4启示:3.21世纪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势如何?答:①.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向纵向领域拓展;p5②.对植物信号传递和转导深入研究,(将为揭示植物生命活动本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开辟新的途径);p6③.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仍将是研究重点;p6④.植物生理学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
P74.如何看待中国植物生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答:中国古代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关植物生理学的知识。
我国现代植物学起步较晚,由于封建体制的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植物生理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
P6、p75.如何理解“植物生理学是合理农业的基础”?答:植物生理学的每一次突破性进展都为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P7.6.怎样学好植物生理学?答:①.必须有正确的观点和学习方法;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一)名词解释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包裹的典型细胞核,有各种结构与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分化,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系统存在,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谷物种植中的农田光合作用与产量关系在农业生产中,谷物是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其种植的成功与否与农田的光合作用密切相关。
农田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与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农田光合作用与谷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农田光合作用的过程农田光合作用主要通过植物叶绿素的吸收光能进行。
当阳光照射到植物叶片上时,叶绿素会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随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中的光合反应和暗反应,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质,同时也释放出氧气。
二、光合作用对谷物产量的影响光合作用对谷物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光合作用是谷物生长的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有机物质为谷物提供了能量,使其能够进行生长和发育。
缺乏光合作用,谷物将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生长受限。
因此,充足的光照是谷物种植中的关键条件之一。
第二,光合作用对谷物产量的影响还体现在产量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光合作用所得到的有机物质是谷物产量的直接来源,光照越充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速度越快,谷物产量也就越高。
此外,光合作用还影响着谷物的质量。
充足的光照条件下,谷物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足够的营养物质,使谷物质量更好。
三、如何优化农田光合作用以提高谷物产量为了提高谷物产量,农田光合作用必须得到优化。
以下是几种优化技术的介绍:1. 合理施肥:充足的营养元素是农田光合作用进行的基础。
合理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并增加谷物产量。
2. 选择优质品种:选用适应当地光照条件的优质谷物品种,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谷物产量。
3. 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谷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
及时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护植物叶片的完整性,可保证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提高谷物产量。
4. 合理灌溉和排水:水分是光合作用进行的重要环境因素。
合理灌溉和排水可以保持农田湿度均衡,避免谷物叶片脱水,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植物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关系植物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关系植物光合作用是一种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能量转化途径。
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也为植物提供了有机物质的源头,尤其是产生了氧气,并且还能影响植物的产量。
植物光合作用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植物生理学和农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本文将对植物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关系进行探讨。
首先,光合作用对植物的产量影响明显。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通过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光合作用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植物的生理状态和生长速度。
光合作用的速率取决于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温等因素。
当这些因素适宜时,光合作用能够正常进行,植物的产量也会相应提高。
反之,如果这些因素不足或过量,则会限制或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影响植物的产量。
其次,光合作用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不仅是植物的能量来源,也是构建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原材料。
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有机物,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结构建设。
光合作用还能够制造出其他生长激素,并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因此,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光合作用还能影响植物产量的稳定性。
光合作用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强度、水分状况、气温等。
如果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并且超出植物的适应范围,就会导致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或损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因此,为了保持光合作用的稳定性和提高植物产量的稳定性,需要合理管理和调控环境因素,确保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最后,为了提高植物的产量,一些措施可以帮助优化光合作用。
首先,合理调控光照强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确保光合作用得到充分的供能。
其次,保持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可通过提供足够的通风和通气来增加二氧化碳供应。
此外,适宜的水分供应、适宜的温度等因素也需要合理调节,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第一节光合作用教学目的1.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电能如何转换成NADPH和ATP中的活跃化学能,以及NADPH和ATP中的活跃化学能如何转换成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A:知道)。
2.C3植物与C4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区别和C4植物光合作用作用的特点(B:识记),C4植物固定CO2能力明显增高的原因(A:知道)。
3.光合作用效率的的概念以及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措施和原理(A:知道)。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
(2)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措施和原理。
2.教学难点(1)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2)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
教学过程【板书】光能转换成电能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电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活跃化学能转换成稳定化学能C3植物与C4植物的概念光合作用C3植物与C4植物C3植物与C4植物在叶片结构的特点C3途径与C4途径(选学)光照强弱的控制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二氧化碳的控制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注解】一、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一)光能转换成电能(叶绿体类囊体膜上)1. 吸收光能的色素:大多数叶绿素a ,全部的叶绿素b 和类胡萝卜素(吸收、传递光能)2. 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3. 转换光能的色素是: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二)电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叶绿体类囊体膜上)1. NADP +2. ADP+Pi+能量(电能)−→−酶ATP (三)活跃化学能转换成稳定化学能(叶绿体基质中)激发态:高能,易失电子叶绿体a 的状态 (失电子态):不稳定,强氧化剂稳态:低能,从水中夺取电子后恢复稳定二、C3植物和C4植物(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不同,把绿色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两者的光反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光照强度的控制(一)提高光光照的控制阴生植物种荫蔽处能利用率光质的控制(不同色光对光合作用产物量与成分的影响)3.提高农作物的CO2浓度与光合作用产物的关系(曲线)光合作用效率CO2的供应大田中作物确保CO2供应的处理办法温室中确保CO2供应的方法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氮、磷、钾、镁的作用)(温度:25-30℃对植物光合作用最为适宜,超过35℃时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下降,40-50℃光合作用完全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