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格式:doc
- 大小:531.51 KB
- 文档页数:1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议用时:40分钟)1.康有为指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
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由此可见,康有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坚持文化复古主义D.全盘否定封建礼教C[根据材料中“保旧俗,存礼教”可以断定,康有为坚持文化复古主义,C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康有为的主X,排除。
]2.当前我国“红色经典”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化改编,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的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被颠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价值参照系渗透进来,从而使“红色经典”改编出现了颇多问题。
这启示我们( )A.“红色经典”原作者的价值观面临被颠覆的危险B.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价值取向C.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D.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错误思想指导下的“红色经典”改编出现颇多问题,启示我们要坚持正确思想的指导来发展先进文化,D符合题意;A夸大了“红色经典”的现状,也不是从“启示”角度而言;B没有看到当今思想领域的主流;材料强调,“改编”导致文化乱象,而C强调文化多样性,与题意不符。
]3.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
这一现实决定了我国必须( )A.用先进文化引领我国经济建设的方向B.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C.把文化振兴作为提高国际地位的关键D.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D[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分挖掘我国的文化底蕴,提升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D说法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发展我国文化以适应我国国际地位,A、B、C与题意不符。
]4.某某文化资源灿若星辰,“鲁”字号金字文化招牌比比皆是:吕剧《苦菜花》,电视剧《闯关东》《南下》《沂蒙》等屡获大奖,享誉全国;《齐鲁晚报》位列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榜第22位,“好客某某”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叫响;孔子国际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文化节会品牌享誉国内外。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②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工作出发点④把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 ③错误,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④错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①②正确,故选A。
2.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材料表明( B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③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④文化创造必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解析] ①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故选B。
3.伴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键盘打字,手写能力开始下降,汉字手写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旨在引起人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视,这有利于( A )①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②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④克服庸俗文化对人们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①②③适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④是错误的;故选A。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美好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近些年,安徽省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①积极完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将中心村建设和②历史文化名村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结合起来,使一大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挖掘、②传承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③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文化在培育文明和谐乡风、丰富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思维导图】【创新演练】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安徽省在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是如何打好“文化牌”的。
(1)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要做好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乡村特色文化。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文明风尚,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
基础巩固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防止把节目办成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无聊游戏,避免助长社会浮躁心态和颓废萎靡之风。
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会阻碍人们对文化产品的享用②建设先进文化既要提倡多样化,更要弘扬主旋律③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④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真人秀不是“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无聊游戏”,这说明进行文化建设既要推出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文化需要,又要弘扬主旋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②③说法正确;④混淆了大众文化与先进文化,说法错误;①说法错误。
该题选C。
答案:C2.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考点分析】考点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自主学习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二)疑难突破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⑴内涵---是什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为什么①重要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②必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自身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怎样做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案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培育“四有”公民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1)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发展教育事业(1)原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展科学事业(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要求: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1)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目标: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目的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1.判断(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根本任务。
( )提示错误。
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2)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一回事。
( )提示错误。
文化产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 )提示错误。
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国家的事情,而且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2.思考: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提示在当代中国,这三者就主要内容来说是一致的。
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但三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先进文化是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而言的;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而言的。
探究点一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要求探究导引拉萨市大力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具体包括:1.扎实开展道德讲堂建设。
2015年以来,拉萨市文明办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将学雷锋、孝老爱亲、乐于助人、诚信建设等内容纳入活动。
2.扎实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推荐和宣传。
3.在春节、清明等节日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4.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
5.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
6.持续开展“文明旅游”行动。
7.全面开展“文明餐桌”行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公民文明素质,为建设美丽家园幸福拉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1)拉萨市举办上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文化意义是什么?(2)假如你所在的社区或农村也举办类似的活动,你该如何对待?答案(1)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②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公民文明素质,为建设美丽家园幸福拉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2)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核心归纳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和措施注意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主要内容、根本途径、中心环节等角度理解。
(1)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典型例题例1 (2016·北京高考)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
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梦娃”系列公益广告“国是家、善作魂、诚立身”,表达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②应选;表达主题深受大家喜爱,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③应选;故答案是C。
①表述错误,广告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④表述错误,文化创新的动力应该是社会实践。
探究点二全面理解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探究导引2016年10月27日,深圳市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强调,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断提高深圳市人口素质,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支撑。
此次会议原则通过的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将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优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政策,提高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日常运行经费生均拨款标准;巩固完善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
(1)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角度看,深圳市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结合材料,你认为我国如何才能发展好教育事业?答案(1)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核心归纳国家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教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使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4)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重要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典型例题例2 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前夕,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因是(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②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起着决定作用③人的文化素养是由教育活动培养起来的④教育是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手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国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由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①正确;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教育活动逐步培养起来的,③正确;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起着重要作用,②说法错误;教育是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④错误。
故选A。
1.某村有一“风水宝地”,村民们担心在此地上耕种会招致灾祸。
村干部不信邪,带头承包了“风水宝地”,不仅没有遭灾,反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针对上述情况,当地政府应该( )A.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D.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答案 B解析题干材料中关于“风水宝地”的正反两方面的认识及不同结果,充分说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巨大的作用,因此,应选B项。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属于宗教信仰的问题,也不是农村土地承包或对农业的投入方面的问题,所以,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四有”公民B.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C.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A正确。
B、D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举措,与题意无关;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与题意无关。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以下选项属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是( )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②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③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①②③属于发展科学技术的具体措施。
④不符合题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属于科学技术的范围。
故选A项。
4.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少数民族等地区倾斜,实现教育公平。
这是因为教育( )A.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B.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决定一个人的全面发展D.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答案 D解析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D正确;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B错误;A、C说法错误,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起影响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