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二季度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总结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2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济南市中医医院一、基本情况肺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3年1月至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肿瘤科应用“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4.2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0例:气阴两虚证6例,肺脾气虚证0例,气滞血瘀证18例,痰热阻肺证3例,肺阴虚证3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针灸和艾灸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表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表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中药外敷、针灸、刮痧和艾灸。
分析其原因:✍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表3.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和艾灸。
分析其原因:✍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和艾灸。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肺癌患者胸闷咳嗽、胸痛、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刮痧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8人(93%);②一般:2人(6%);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9人人(90%)一般:1人(10%),不满意0人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2人(20%);②实用性较强:7人(70%);③实用性一般1人(4.3%);不适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
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
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临床中,大部分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部分中医护理技术的适用性需进一步论证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
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一)护理效果评价1.评价方法对臁疮的主要症状疮周痒痛、疮面脓腐未脱、疮面新肌不生、便秘等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二)护理效果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7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混合痔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正确体位(仰卧位时影响咳嗽的力量),根据病情按时给予拍背(肺阴虚、气阴两虚的患者干咳少痰或无痰不宜拍背),指导有效咳痰方法,进行深呼吸训练,可宣畅肺气,复肺肃降功能,调节水液代谢,有效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同时,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选穴:肺、气管—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症状;神门、皮质-9- 下—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
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咳嗽咳痰症状,使用本方案护理的23 例患者,咳嗽咳痰的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17例,占74%。
2.减轻胸闷气促通过半坐卧位、腹式呼吸训练,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合理运动,应用移情调志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焦虑、忧伤情绪,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根据五音入五脏的中医理论,指导患者倾听商调音乐,以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缓解胸闷气促;遵医嘱耳穴贴压,选穴:肺、气管—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症状;神门、皮质下—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
10闷气促患者,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10例,占100%。
3.减轻胃肠道毒副反应化疗是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恶心呕吐、纳呆是化疗药物引起的最常见的早期毒性反应。
耳穴贴压可以健脾和胃,调节中焦气机,选穴:脾脏—健脾益气,和中止呕;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交感—调节植物神经;神门—镇静安神;穴位按摩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选穴:内关—和胃降逆,疏肝开郁;足三里—调理脾胃,扶正祛邪;给予辨证饮食指导,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增加食欲;应用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脏腑功能恢复。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禹城市中医医院一、基本情况中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5年1月—3月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0例:痰热内闭证6,元气败脱证5例,风火上扰证5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针灸和艾灸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表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表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湿敷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耳穴压豆、针灸、刮痧和艾灸。
分析其原因:①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②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表3.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和艾灸。
分析其原因:①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②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中药外敷、穴位按摩和艾灸。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中风患者胸闷咳嗽、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刮痧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5人(93%);②一般:2人(6%);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①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②《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季度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引言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疗法进行护理治疗的方法。
本报告对过去一个季度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评估该护理方案对患者的疗效和护理质量的影响,以便为未来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与改进。
二、护理效果总结在过去一个季度中,我们共实施了XX次中医护理方案,共XX位患者参与其中。
通过对护理方案的实施和护理效果的观察,我们发现中医护理方案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护理效果:1.综合护理效果:中医护理方案通过患者整体的护理管理,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中医特有的辨证施治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2.疾病治疗效果:中医护理方案在疾病的治疗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效果。
我们对不同患者的疾病进行了针对性的诊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了相应的中药和中医手法进行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收治,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改善,体验到了中医治疗的独特效果。
3.患者满意度:通过对患者的调查,我们得知绝大多数患者对中医护理方案表示满意和认可。
患者对中医护理的疗效和服务态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中医护理方案对于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护理效果分析1.优点分析:中医护理方案的优点在于它注重整体护理和个体化护理,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学的独特优势。
相对于西医治疗,中医护理更加注重调理和预防,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护理方案还能够和传统药物治疗相结合,起到互补的作用。
2.不足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在推广与实施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一方面,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
另一方面,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仅适用于一些特定的疾病和病症,对于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和探索。
四、改进策略为了提高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和推广应用的范围,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策略:1.加强专业培训: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中医理论和技术,提高护理科的整体素质和护理水平。
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患者资料120例,将所选取的120例患者按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平均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患者依照患者在入院时的症状、辨证分型以及临证施护等情况接受中医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之后,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情况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舒适度评分以及自理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舒适度、自理能力和体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临床中提高对于中医护理技术的质量评价,是保证中医护理方案能够顺利推行的基础,同时结合护理质量评价,能够促进中医护理方案不断优化,使其向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科学化方向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应用效果在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表明,大力推行中医护理,增强中医护理水平,将中医护理的特点以及优势完全发挥,重视中医药技术在护理事业中的发展。
在2013年5月我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12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我们医院中医护理管理小组制订了中医护理临床实践方案和效果判定标准,采取计划-实施-督察-改进等方式加以管理,将中医护理落实到护理工作中[1]。
本文选取我院在过去一年内所收治的患者资料120例,将所选取的120例患者按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平均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患者依照患者在入院时的症状、辨证分型以及临证施护等情况接受中医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汇报如下。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中医临床护理专业技术主要手段是为疾病患者及时提供更加优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目前,我国中医护理技术水平不断稳步发展,人们对优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尤为高度关注,但在大部分大型中医院中临床护理专业技术发展应用依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包括临床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技术评估与临床护理技术评价服务系统并不完整,对疾病患者护理服务态度普遍较差,难以对疾病患者及时提供优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因此,针对此种技术发展应用现状,本文对中医临床护理专业技术发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决定提出一种相应技术发展战略对策,以此结合来有效促进当前我国各大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断稳步提升,为促进我国中医护理技术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杰出贡献。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问题前言在医院传统中医护理技术的治疗中,通常有以下治疗方法,即针灸,刮痧,按摩等。
它具有零疼痛,经济等特点,例如刮痧和拔罐等护理策略,非常有效且易于操作。
1现阶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1.1不断完善中医护理操作规范1984年,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提出了基本要求,经过三次临床实践后逐步对其进行修订,然后通过不断的发展,于2006年正式颁布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并成为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重要标准,时至今日,中医护理技术仍在不断完善操作规范,以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1.2创新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方式中医临床护理在不断实施临床护理咨询服务时,需要能够针对临床患者具体病机不同情况进行实施不同类的护理咨询服务,以此方式来有效保证维护患者健康,中医临床护理咨询技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主要应用方式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后随着临床时代的发展,进行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护理方式,现阶段在中医临床中,主要应用是根据临床患者心理辩证特点进行护理分型,从而有效提供优质中医护理咨询服务,将针对传统现代中医临床护理咨询技术及其应用护理方式创新进行系统科学化综合处理,既可以能够有效满足临床时代不断发展中的要求,还可以能够有效为维护患者健康提供优质中医护理咨询服务。
2015年第二季度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一、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项目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
1、对进行治疗的患者观察不够,导致疗效评价缺少客观性。
2、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的技术素质高低不同。
3、各科室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偏低。
五、改进措施:
1、护理部统一安排,对每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培训。
2、护理部加强平时的督导考核。
3、给各科室下达指标,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
护理部
二0一五年七月三日
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不用太计较。
学着踏实而务实,越努力越幸运。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临床运用情况总结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运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以下对其临床运用情况进行总结。
首先是脉诊技术的运用。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变化。
在实际操作中,中医护士通过触诊脉搏,辨别脉象的速度、强弱、滑数等变化,对患者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其次是针灸技术的运用。
针灸是中医的核心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士在运用针灸技术时,必须具备丰富的解剖知识和相关操作技巧,采用无菌操作,科学放置针具,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穴位和刺激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中药熏洗、中药煎煮等中医护理技术也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药熏洗通过蒸馏或浸泡中草药,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通过蒸汽或液体形式,以渗透、吸收等方式,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皮肤,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药煎煮则是将中草药进行煎煮,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并通过患者口服或外用的形式进行运用。
最后,中医护士在日常护理中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变化,运用按摩、拔罐、刮痧等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促进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运用中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优势,可以作为中医学科的重要补充,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但是也需要中医护士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确保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因此,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运用中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规范。
第二季度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分析第一篇:第二季度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分析第二季度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分析各护理单元:6月25-26日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各护理单元第二季度的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除五官科外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基本达标,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本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岗位职责、已熟练掌握,中医护理文书的质量较前有所提高,现将具体的情况通报给你们,请各护理单元结合科室存在的问题认真检查,积极整改。
一、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达标情况(一)中医护理操作合格率100%(二)中医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100%(三)辨证施护合格率100%(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2项目的4个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1个项目的3个科室(外1科、急诊科、五官科)二、存在问题(一)中医护理质量管理1、五官科、急诊科、外1科中医护理操作只有一项。
(二)中医护理质量1、护理质量控制(1、极个别科室护士长对护理质量控制重视不够,未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2、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落实不够,有许多东西只是写在纸上。
(3、有的护理单元对中医护理特色评价不具体。
(4、普遍存在对护理质量检查的内涵深度不够,未能真正的反应出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
2、辨证施护质量(1、极个别科室未开展辨证施护(五官科)。
(2、辨证施护措施个别科室落实不到位。
(3、康复与健康教育不具体。
3、中医护理文书质量。
(1、护理记录有涂、改楣栏缺项,格式不统一。
记录有的较繁琐,重复记录无观察意义的东西。
(2、护理记录中对病人的健康与康复指导记录不完善评价不到位。
(3、生命体征记录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不相符(3、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内涵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对疾病的观察深度不够,护理措施简单、不具体,不能动态的反应出患者疾病的表现、治疗、采取的护理措施及结果。
中医护理特色不突出。
(4、入院评估表未按时完成。
(5、体温图中存在叉、点不规范、连线粗细不均匀、下栏有空项。
2015 年第二季度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一、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项目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
1、对进行治疗的患者观察不够,导致疗效评价缺少客观性。
2、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的技术素质高低不同。
3、各科室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偏低。
五、改进措施:
1、护理部统一安排,对每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培训。
2、护理部加强平时的督导考核。
3、给各科室下达指标,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
护理部
二0一五年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