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利辛县小麦施用有机肥效果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作者:徐标范菊云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3期摘要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江苏丰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可以使小麦增产稳产,有机肥处理与空白对照小麦相比,产量差异极显著。
说明小麦施用此有机肥增产效果明显,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麦;有机肥料;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020-01为验证江苏丰源生物化工有限工司生产的有机肥产品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试验,为其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选择在淮安市淮安区朱桥镇闸北村四组一农户家责任田中,试验田土壤为潮土中的的两合土。
土壤理化性质:pH值7.7,有机质含量29.3 g/kg,全氮含量1.58 g/kg,有效磷含量39.6 mg/kg,速效钾含量232.4 mg/kg,缓效钾含量965.1 mg/kg。
试验田前茬作物为常规水稻。
1.2 试验材料供试有机肥料为江苏丰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有效成分N+P2O5+K2O≥5%,有机质≥50%,25 kg装的以阿维菌渣为主的粉状产品。
供试小麦品种为当地主推的偃展4110。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即空白对照(CK1,作物全生育期不施任何肥料)、常规对照(CK2,基肥为每小区45%复合肥2.0 kg+尿素0.500 kg,追肥为每小区施尿素1.000 kg)、有机肥处理(基肥为每小区施苏源有机肥7.5 kg+45%复合肥1.5 kg+尿素0.665 kg,追肥为每小区尿素1.000 kg)[1-2]。
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排列,小区面积为30 m2,小区间以开沟为界。
1.4 试验方法试验在2011年10月30日至2012年6月8日进行。
10月30日旋耕、整地,按小区施肥、播种,播种量为每小区1 kg,然后用耧耙耧平,整理好沟渠[3-4]。
生物有机肥在小麦应用上的试验效果初报作者:范合琴韩秋香卢慧敏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6期摘要以宗源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生物有机肥料为供试材料,2017年10月在小麦品种郑麦583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在小麦增产中的影响。
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加亩施生物有机肥40kg,其它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增产7.3%。
本文笔者范合琴等以试验研究的方式,为生物有机肥料在小麦增产中所起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并把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回馈社会,从而推进生物有机肥产业的技术进步。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产量;郑麦583;增产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试验于2017年10月安排在焦作市示范区苏家作南石涧村。
土类为潮土,质地为轻壤,肥力中上等,肥力均匀。
耕层土壤养分为:有机质19.9g/kg,全氮1.605g/kg,有效磷(P2O5)21.2mg/kg,速效钾(K2O)269mg/ kg,缓效钾是443mg/kg。
前茬作物玉米,亩产505kg。
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郑麦583。
供试“生物有机肥料”(有效活菌数≥3亿/克,有机质≥55.0%)由宗源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40m2。
处理1:常规施肥+供试生物有机肥40kg于小麦播种前底施;处理2:常规施肥+供试生物有机肥基质40kg于小麦播种前底施;处理3:常规施肥+沙土40kg于小麦播种前底施;处理4:常规施肥。
2 结果与分析2.1 试验期间气候概况和特殊气候因素对试验的影响:播种出苗期:2017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降水创新纪录,平均达到117.5mm,比常年多1.3倍,小麦播种期严重推迟,试验推迟到10月底才播种,播期均推迟10天,但播量适宜,墒情较好,出苗均匀。
越冬期:气温略低,日照充足,冬季冻害不明显。
返青期:降水略多,光照充足,土壤墒情适宜。
良好的光热条件使小麦生育进程加快,小麦拔节较往年提前,但茎秆充实度不好,后期处理4有倒伏现象。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人类的主要食用粮食之一,也是许多动物的重要饲料来源。
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肥料的利用率对于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对小麦肥料利用率进行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在于探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了解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情况,为提高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方法1. 试验地点:选择适宜小麦生长的试验田地。
2. 试验材料:小麦种子、氮磷钾复合肥。
3. 试验设计:随机分组设计,设立5个处理组,分别为不施肥组、低水平施肥组、中水平施肥组、高水平施肥组和超高水平施肥组。
4. 试验过程:在播种前对试验田地进行基础施肥,并按照设定的施肥水平进行添加氮磷钾复合肥。
在小麦生长期间,进行定期的生长观测以及产量统计。
5. 试验数据的处理: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试验结果通过试验的观测和数据统计,得出以下结果:1. 小麦生长情况:在给定的施肥水平下,小麦的生长情况呈现出明显差异。
施肥水平较低的组别小麦生长缓慢,高耗肥现象更加明显;而施肥水平较高的组别小麦生长旺盛,叶绿色泽鲜艳。
3. 肥料利用率:通过对小麦的产量和施肥量进行对比,计算出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
结论显示,施肥水平较低的组别小麦对肥料利用率较低,而施肥水平较高的组别小麦对肥料利用率较高。
1. 适量施肥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
过低的施肥水平会降低小麦的产量,而适宜的施肥水平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2. 高效利用肥料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降低成本。
小麦在较高的施肥水平下,对肥料的利用率更高,从而提高了产量的同时也减少了肥料成本。
3. 施肥水平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条件下,施肥水平的选择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五、试验意义本次试验的结果为小麦的肥料利用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探究小麦的肥料利用率情况,可以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的施肥指导,帮助他们更加合理地利用肥料,提高小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而肥料的使用是提高农
作物产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何提高小麦肥料的利用率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来说都是非常
重要的。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是一项科学的实验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肥料利用
率的影响,并寻找最佳的施肥方式。
本试验选取了一片具有相似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的小
麦田作为实验基地,并在不同试验区域设置了不同的施肥方案。
我们设立了化肥组。
这个组别只施用化学肥料,根据小麦的需肥量进行科学施肥。
化
肥组可以体现化学肥料的作用效果,评估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在试验进行期间,我们定期对小麦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生长情况和产量数据。
通过
对比不同试验组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预计在试验结束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化肥组是否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有机肥组是否能够提高小麦的品质,混合肥组是否能够兼具两者的优点。
根据这些结论,
我们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希望通过这项试验,能够为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而小麦的养分利用率则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小麦肥料利用率的提高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深入研究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以期为小麦的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地点选择在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之一的河北省,试验用地为同一块小麦田地,试验时间为一年。
试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施肥方法,而实验组则采用了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小麦生长期需求量进行合理施肥的方法。
具体试验设计如下:实验组:1.土壤养分测定:在小麦生长前,对试验地的土壤进行养分测定,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检测。
2.养分平衡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测定结果和小麦生长期的需求情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确保养分的均衡供给。
3.施肥方式:采用分次施肥的方式,分别在播种前、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施肥。
对照组:1.普通施肥:使用当地常规的施肥方式,按照固定比例和时间进行施肥。
2.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使用化肥和有机肥的混合施用。
试验过程:1.生长情况观察:在小麦生长期间,定期对两组的小麦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株高、叶绿素含量、坐穗数、千粒重等指标的测定。
2.土壤养分监测:定期对试验地的土壤养分进行监测,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检测。
3.产量和质量测定:小麦成熟后,对两组的小麦产量和质量进行测定,包括小麦的单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等指标的检测。
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实验组的小麦产量和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数据如下:1.产量:实验组小麦的平均产量为每亩550公斤,而对照组小麦的平均产量为每亩480公斤,实验组的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14.5%。
2.质量:实验组小麦的千粒重为35克,而对照组小麦的千粒重为32克,实验组的千粒重较对照组提高了8.3%。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引言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而肥料利用率则是衡量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提高小麦的肥料利用率,可以有效节约肥料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并且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支持。
一、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地点:选择河北省的一个小麦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
2. 实验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并选取适宜的肥料。
3.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组合,每个处理组合设置3个重复。
4. 实验步骤:(1)土壤准备:对试验地点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确保土壤肥力良好。
(2)试验处理:设置5个施肥处理组合,包括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有机肥施用(OM)、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尿素肥配施有机肥(UR+OM)。
(3)播种管理:选取相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播种,做好灌溉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4)收获与样品分析:在小麦成熟后,对各处理组合进行收获,采集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组合的小麦产量最高,而不施肥(CK)处理组合的小麦产量最低。
说明有机肥在提高小麦产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养分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组合的小麦养分吸收量最高,而不施肥(CK)处理组合的小麦养分吸收量最低。
说明有机肥可以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3.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组合的小麦肥料利用率最高,而不施肥(CK)处理组合的小麦肥料利用率最低。
说明有机肥可以提高小麦对施肥养分的利用效率。
三、结论通过本次试验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 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组合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上海农业科技高伯行,等:有机肥化肥不同比例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试验2021(1): 101-102•土壤肥料•有机肥化肥不同比例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试验高伯行1蒋贤权2林百全2(1新沂市农业农村局,徐州221400;2上海联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436)摘要:为了减少和控制小麦生产上的化肥施用量,通过设定不同有机氮和无机氨的施用比例,进行 了小麦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施用效果试验。
结果表明,当有机氮替代无机氮在20%〜40%范围内时,小麦的产量与配方施肥的产量相当,其屮,以有机氮替代无机氮40%处理的小麦产量与配方施肥处理更为接近。
关键词:有机氮;无机氮;小麦;农艺性状;氮肥利用率;中图分类号:S143近年来,农业生产中因化肥过量使用和不合理 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_4]。
同时,国家提倡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从而达到化 肥和农药双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目标,且釆用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施肥方式可实现粮食高产和 X才环境友好,这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 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74]。
鉴于此,笔者进行了商品 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比例配施(有机氮和无机氮施用 比例)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试验研究,以期为减少和控制化肥使用量、提高小麦产量提供参 考。
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 1试验地点1. 2试验材料供试小麦品种为“百农207”。
供试有机肥为尔 康商品有机肥,化肥为尿素(含N 46%)、12%过磷 酸钙、60%氯化钾。
1. 3试验设计及实施常规施肥处理参照当地农民习惯施肥量,每 667 m2施用纯N25.15 k g、P2057.5 k g、K20 7.5 k g,其他试验处理均以配方施肥处理的肥料 运筹为标准,即每667 m2施用纯N 20 k g、P2〇5 6 k g、K2〇6 k g。
在氮、磷、钾用量相等的条件 下,以施有机肥的氮素用量占配方施肥氮素总用量 的比例为依据,共设8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
有机水溶肥料在小麦上的肥效田间试验报告摘要:为了探索和研究有机水溶肥料应用于小麦种植过程的作用及效果,本次研究特在小麦上开展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水溶肥料的田间试验,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有机水溶肥提供依据。
以川育25号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施肥+有机水溶肥料(每次用原液56ml/亩,原液稀释800倍)、常规施肥+与有机水溶肥料等量清水、常规施肥3个处理完全随机区组设3次重复。
喷有机水溶肥料对小麦农艺性状有影响,其中增加株高、穗长达显著水平,喷清水对小麦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
小麦在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喷施有机水溶肥料(800倍)对改善小麦农艺性状,促进灌浆结实,增加籽粒饱满度和出粉率,增产、增收作用显著。
关键词:有机水溶肥料;小麦;田间试验1 试验来源及目的1.1试验来源该试验由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和资助。
1.2试验目的按照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指南》和《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497-2002)和《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通用要求》(NY/2544-2014)的要求,为验证“有机水溶肥料”在云南省小麦上应用效果,特安排本试验。
2试验时间和地点2.1试验时间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
2.2试验地点云南省石林县鹿阜街道办事处鱼龙坝村。
3材料与方法3.1供试土壤试验田块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灌排方便。
供试土壤为水稻土,质地粘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
试验前耕作层(0-20cm)土壤基础养分:有机质41.26g/kg、全氮1.38g/kg、水解性氮118.13mg/kg、有效磷(P2O5)25.39mg/kg、速效钾(K2O)188.27mg/kg、pH值6.53。
3.2供试肥料供试肥料为有机水溶肥料。
由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提供,技术指标:有机质含量≥125g/L,大量元素(N+P+K)含量≥170g/L,Mn+Zn+B ≥30-50g/L,其中有机质来源于豆粕、禽类羽毛、菜籽粕,剂型,水剂。
小麦“”肥料田间试验报告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肥料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在田间进行的“小麦肥料田间试验”报告,旨在分析利用不同种类的肥料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1. 肥料选用:本次田间试验使用了三种不同种类的肥料,分别为:有机肥、化肥和轻质罐肥。
有机肥是由绿色植物经过堆肥加工,与土壤混合成的肥料。
化肥则是由合成的化学元素组成的肥料,提供植物所需的各种主要营养成分。
轻质罐肥是一种以生物膜技术和微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发酵肥料,可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2. 实验设计:实验选用了同样的小麦品种,并将其分成三组,在同样的土地上进行栽培。
每组小麦施肥的方式不同,分别使用了上述三种肥料,同时进行不施肥的对照组。
在试验过程中,每个组别一共进行了5次施肥,不同阶段使用了不同的肥料,以便观察不同种类肥料的作用。
同时,还对小麦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了监测。
3. 施肥方案:(1)净土认证有机肥:在春天第一次施肥,量为每亩150公斤,根据生长情况此后每次在小麦茂盛时开始施,每次每亩100公斤;(2)硝酸铵:在生长初期,第一次施肥,每亩40公斤,根据生长情况此后每次在小麦茂盛时开始施,每次每亩30公斤;(3)轻质罐肥:施肥时间与第二次施化肥类似,每亩300公斤。
4.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肥料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中,有机肥的作用最明显,小麦的长势非常强劲,同时在灌浆期获得了较高的产量。
化肥的作用次之,但在提高小麦细长趋势明显,同时也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轻质罐肥的作用比较缓慢,但它能够提高小麦的品质,促进其发育,进一步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目标。
5. 结论:通过本次田间试验可以发现,在小麦的生产中,不同种类的肥料对其growing 和品质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此过程中,有机肥具有最强大的肥力,化肥则具有推动小麦生长的能力,轻质罐肥则可以提高小麦的质量,有效地保障了小麦的生长和发展。
2017 年第 9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68科研◎农业科学小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沈永平1 吴 云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是体现科技对农业的增产力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农民习惯施肥和空白施肥进行对照比较得出: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亩增产31kg ,亩增产率7.75%,亩增产增收55.8元;亩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1.5kg ,亩节本增收3.68元。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增加作物产量,节约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的科学合理施肥技术。
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在合理施用有机肥基础上,提出氮、磷、钾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时期和方法。
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节支增收的目的。
本试验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对测土配方施肥、常规施肥进行比较研究。
旨在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探索更为优化的肥料配方比,以期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基本情况1.1 试验地点田间试验于2015年11月-2016年6月在我县三口镇张湾村进行,试验区年降水121天,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雨量917.9mm ,年平均日照数为1698.5h 。
试验田块为稻麦轮作地块,土壤类型为黄潮土、淤土,土壤理化性状为:有机质21.3g/kg ,全氮1.29g/kg ,速效钾187mg/kg ,有效磷11.6mg/kg ,PH 值8.2。
1.2 小麦试验品种小麦试验品种为近三年来种植面积比较大的主推品种,济麦22号,播种日期为10月30日。
1.3 试验设计试验要求设置三个处理: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区(CK 1);不施肥区(CK 2)。
各处理之间随机分布,不设重复,用水泥池隔开各个处理,单独排灌,试验小区周围留1m 以上不施肥保护行,防止影响试验效果。
试验用肥料品种:配方肥(含N15%, P 2O 5 8%,K 2O 7%),尿素(含N46%),过磷酸钙(含P 2O 5 12%),氯化钾(含K 2O 60%)。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1期2016—2017年度冬小麦品种节肥效果试验单芳胜郏云生高波葛军(安黴省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黴蒙城233500)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2016—2017年度进行了冬小麦品种节肥试验遥结果表明,在高肥力田块种植冬小麦,红皖88、周麦27、烟 农19、涡麦99、涡麦101产量水平较高,可以推广应用,通过追施拔节肥对大部分小麦品种有增加产量的作用遥在高肥力田块种植冬小麦,周麦27、新麦26、涡麦101等品种可以开展节肥处理,不需增加拔节肥,即可获得较高产量遥关键词冬小麦;品种;节肥;性状;产量;2016—2017年度中图分类号S512丄037;S14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21-0052-03根据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小麦玉米周年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要 求。
于2016—2017年设计在肥料减施情况下,比较现有大 面积推广小麦的品种具体表现,从而筛选出符合黄淮麦区 当前生产需要的稳产、高效的小麦新品种[|-3]。
现将试验结果 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置在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进行。
试验地土 壤养分测定结果为pH值6.17、有机质31.5 g/kg、速效磷48.2 m g/kg、速效钾 398 m g/kg、速效氮 1.395 g/kg。
1.2供试品种供试小麦品种为烟农19、周麦27、百农207、淮麦22、丰徳存麦1号、新麦26、良星66、润麦101、红皖88、润麦 99、谷神6号、涡麦9号,共计12个品种。
1.3试验设计冬小麦品种节肥试验一组正常处理,一组节肥处理。
试 验共设24个处理,即12个品种,每个品种又分别设了正 常处理、节肥处理,其中以烟农19作对照(CIKh3次重复,每组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7],小区面积13.3 m2,采用6行 区,行距22 cm。
利辛县耕地质量情况及小麦施肥配方摘要通过对利辛县耕地质量、地力水平、耕地性质和耕地主要属性的分析研究,针对不同土壤属性,提出合理利用途径。
根据不同地力水平,采取不同施肥配方,以奠定小麦肥力基础,达到丰产丰收。
关键词耕地质量;小麦;施肥配方;安徽利辛1 利辛县耕地质量情况利辛县耕地面积11.70万hm2,其中砂姜黑土11.13万hm2。
土壤有机质和大量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为14.02~20.17 g/kg,全氮含量为0.96~1.61 g/kg,有效磷含量为7.57~31.87 g/kg,缓效钾含量为409.10~864.85 g/kg,速效钾含量为101.36~207.15 g/kg。
中微量元素:有效硫含量为5.90~144.60 mg/kg,有效铜含量为 1.37~2.84 mg/kg,有效锌含量为0.44~1.46 mg/kg,有效锰含量为17.38~48.77 mg/kg,有效铁含量为16.63~70.26 mg/kg。
2 利辛县耕地地力水平利辛县耕地地力水平如表1所示。
3 利辛县耕地性质3.1 耕性不良全县耕作土壤有砂姜黑土、潮土和棕壤3个土壤类型。
其中以砂姜黑土面积最大,占95.29%。
多年来,砂姜黑土质地黏重,耕性不良,干时开裂,湿时泥泞,影响整地质量,从而影响播种质量,影响出苗。
保水保肥能力差,易旱易涝,发生渍害。
3.2 养分含量不平衡有机质含量偏低,全氮偏低,中等偏下;有效磷中等;速效钾中等偏上;有效性锌普遍偏低、有效硫偏低。
4 各等地的主要属性及合理利用4.1 一等地一等地常年产量(以2季粮食计算)13.5 t/hm2以上,主要分布在旧城镇、王人镇、中疃镇、江集镇、刘家集乡、汝集镇等,面积为1.16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2.3%。
土壤种类主要为青白土、砂姜黑土、黄黑土、薄淤黑土、黄土,质地为轻黏、中壤、重壤,成土母质为古黄土性沉积物,地形部位为河间平原、河流冲积平原的边缘地带,耕层厚度一般在18~20 cm,无明显障碍因素,土壤无明显侵蚀,作物为1年2熟,灌溉保证率好,排涝能力强,表层质地适中,疏松易耕,保肥性好,易发小苗,水、肥、气、热状况协调,是较好的耕作土壤[1-2]。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小麦是我国常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水分和营养元素供应。
肥料是提供植物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提高小麦的生长效果,我们需要合理利用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次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比较不同施肥方式的肥料利用率,找出最佳的肥料利用方式。
试验选取了10块面积相等的小麦种植区,每块区域种植相同数量的小麦种子。
试验分为以下5组:1. 控制组:不施加任何肥料,只依靠土壤中原有的养分供给。
2. 全量追肥组:在播种后第一个关键生长阶段施加全量肥料。
3. 分施追肥组:将全量肥料分为若干次追肥,分别在播种后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施肥。
4. 定根施肥组:根据小麦的生长周期,在发芽阶段和抽穗阶段进行施肥。
5. 一次施肥组:在播种后的整个生长周期内只进行一次肥料追施。
试验开始后,我们对每一组的小麦进行了定期观察和测量,包括小麦的株高、茎粗、叶片颜色、鲜重和干重等指标,并记录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初步结论:1. 控制组的小麦生长较为缓慢,明显落后于其他组别。
2. 全量追肥组的小麦生长较快,茎粗、叶片颜色鲜绿,但肥料利用率较低。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初步推测最佳的肥料利用方式为分施追肥。
分施追肥可以在满足小麦生长需求的降低肥料的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由于试验时间的有限和其他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以上结论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改进。
未来我们将继续进行试验,并进一步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指导。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报告【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情况。
通过对不同复混肥料的施用对小麦生长、产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生长情况和产量,同时也能够改善小麦的营养元素含量。
统计分析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施用对小麦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
结论部分指出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小麦的肥效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其他作物上的应用,以及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肥料管理方案。
【关键词】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小麦、肥效试验、施肥方案、生长情况观测、产量、营养元素含量、统计分析、影响、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有机肥料和无机化学肥料是现代农业中常用的两种肥料。
有机肥料主要来源于动植物的残体、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具有含量低、释放缓慢、持效长等特点;而无机化学肥料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制造,含有较高的养分含量,能够迅速供给植物所需养分。
在传统农业种植中,通常会选择其中一种肥料进行施用,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探讨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种植中养分供应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试验的研究,将为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小麦种植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具体包括比较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与传统无机肥料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情况,以及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建议,促进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为土壤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报告一、引言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是指在一定比例下将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混合而成的肥料。
有机肥料主要包括畜禽粪便、秸秆、厌氧菌剂等,其优点是富含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而无机肥料以化学合成的方式生产,含有高浓度的营养元素,能够迅速为作物提供养分。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兼有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优点,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试验旨在探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1. 试验地点:本试验在北方农村地区进行,地处东经110°,北纬38°,海拔800米左右,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 试验材料:小麦品种为陇麦828,试验使用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有机肥(畜禽粪便)、秸秆和无机肥(复合肥),共设三个处理,分别为O:N=1:1(即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以1:1的比例混合)、O:N=2:1(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以2:1的比例混合)、O:N=3:1(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以3:1的比例混合)。
对照组使用化学肥料施肥,在播种前翻耕施入基肥,小麦苗期追肥两次,其余管理措施一致。
3. 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试验小区面积为10m×10m,每个重复区有5行,每行长10m,行间距为0.25m,每株间距为0.1m,株数为1000株/平方米。
试验期间进行相关的农艺管理,包括及时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4. 测定指标:收获期测定小麦的株高、生育期、单株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并分析土壤养分状况。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 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小麦生长有显著影响。
O:N=2:1组的小麦株高较其他组显著增加,生育期延长,单株穗数最多,千粒重最高而产量最大,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1.2cm、5天、23个和13g,增幅分别为12.3%、9.1%、28.1%和14.7%。
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肥料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
缺的重要元素,因此如何提高小麦的肥料效应,一直是农业生产领域
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麦肥料效应,近期进行了一项
田间试验,下面就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我们对试验种植的小麦进行了分类,分为无施肥组和施肥
组两类,其中施肥组又分为化肥组和生物有机肥组两类。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对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全程监测,并对其产量、品质等数
据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第一步,我们对无施肥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结果显示,无施肥
组小麦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根系生长不良,最终的产量和品质也明
显不如施肥组。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肥料对于小麦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性。
第二步,我们对施肥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在化肥组
和生物有机肥组的对比中,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组小麦表现更好,
在生长速度、根系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化肥组。
这也
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生物有机肥料的使用对于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
第三步,我们进一步对生物有机肥料的种类进行了比较。
通过比
对不同种类生物有机肥料的使用效果,结果显示,有机腐殖酸肥料的
效果最佳,其可以明显促进小麦的生长速度、根系生长和产量提高等
方面的效果最为明显。
总之,通过这次田间试验,可以发现小麦的肥料效应对于小麦生
长和产量的提高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而生物有机肥料和有机腐殖酸
肥料的使用则可以进一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提高,对于农业生产
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2018 年第 7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21科研◎试验报告小麦吨田宝施用适宜时期探索试验总结陈 唐 田永国小麦吨田宝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制的国家发明专利产品,是新型小麦抗逆、增产、防倒伏专用系列调节剂产品。
为探索吨田宝不同时期的施用对小麦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小麦优质、高产、稳产绿色栽培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2016~2017年度结合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在淇滩镇狼溪村开展了小麦吨田宝施用适宜时期探索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参试品种及供试单位:西科麦4号(西南科技大学提供),吨田宝调节剂(贵阳君顺农业科技开发中心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在沿河自治县淇滩镇狼溪村小路坝组何开孝农户的责任田内实施,海拔387m ,面积1000m 2,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水稻,土壤为黄沙壤土,肥力中等,适宜小麦生长。
1.3 试验设计本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A 苗期(3~5叶)喷施吨田宝、B 小麦拔节期喷施吨田宝、C 小麦抽穗期喷施吨田宝、D 小麦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均喷施吨田宝,E 不施吨田宝(CK )、吨田宝喷施浓度为50ml 吨田宝兑水20kg (喷667m 2量);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小区面积5m ×6m 见附件1。
附件1 各处理小区随机排列表A1B1C1D1E1C2D2E2A2B2B3E3A3C3D32 试验经过2.1 整地及肥料施用整地时采用旋耕机翻犁,做到土要平。
用肥总量每亩腐熟有机肥1200kg ,磷肥50 kg ,尿素30 kg 氯化钾15 kg ,其中有机肥在翻犁时全部施入土中整匀。
播种时每亩施磷肥50 kg (2.25kg/小区),尿素12 kg (0.54kg/小区 ),氯化钾7 kg (0.32kg/小区)作基肥。
2016—2017年度利辛县小麦施用有机肥效果试验
作者:王殿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4期
摘要为探索适合利辛县本地小麦生产的施肥方式,在利辛县进行了不同类型有机肥和不同施肥量的无机肥试验。
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都较不施肥对照增产,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在增施有机肥再施复合肥的情况下,增产不明显或无增产效果。
关键词小麦;有机肥;产量;安徽利辛;2016—2017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S143.6;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021-01
为了达到合理施肥科学增效的目的,通过不同商品肥有机肥品种和不同无机肥施肥量的田间对比试验,验证和评价商品有机肥的应用效果,以探索有机肥适宜施用方法,从而为推广商品有机肥提供科学依据[1-3]。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选择在交通便利、管理方便的城关镇楚寨村一农户承包的土地上,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肥力均匀,田面平整,种植水平中等偏上,前茬玉米产量8 250 kg/hm2,土壤基础肥力取土化验结果,含有机质1.33%、全氮0.102%、速效磷21 mg/kg、速效钾163 mg/kg。
1.2 供试材料
商品有机肥为当地中标的商品有机肥产品(有机质40%,氮磷钾5%)、16%草原情、20%金华丰。
复合肥为云河牌复合肥(24-11-10)。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施用云河复合肥750 kg/hm2(折合每小区用量2.25 kg)+当地中标有机肥1 500 kg/hm2(折合每小区用量4.5 kg)。
处理2:施用云河复合肥750 kg/hm2+草原情有机肥1 500 kg/hm2。
处理3:施用云河复合肥750 kg/hm2+金华丰有机肥1 500 kg/hm2。
处理4:施用云河复合肥675 kg/hm2(折合每小区用量2 kg)+当地中标复合肥1 500 kg/hm2(折合每小区用量4.5 kg)。
处理5:施用云河复合肥750 kg/hm2,不施有机肥。
CK:空白对照,不施任何肥料。
3次重复,小区随机区组排列[4-6],小区面积30 m2,小区间设置1 m高隔离行,四周设5 m保护行。
1.4 试验实施
试验田落实在一农户承包地南地,试验田块面积0.2 hm2,小区和保护行占地1 333.33
m2,试验地在前茬玉米收获后,为保证试验的一致性,进行秸秆清理,然后按小区面积设计,划小区及隔离行,进行分区称重施肥,旋耕掩埋,试验于2015年10月13日,统一旋耕后机播,小麦品种为淮麦35,播种量195 kg/hm2,土壤墒情较好,出苗均匀。
试验小区于2017年2月18日用除草剂麦喜150 g/hm2和井冈霉素2 250 mL/hm2除草和防治纹枯病,4月21日用吡虫啉和戊唑醇喷药防治小麦蚜虫和赤霉病,其他管理均与大田保持一致,没有特殊管理。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试验于2017年6月1日,采取人工收割办法,每小区选择均匀有代表性的地点收获3
m2,进行考种、测产、脱粒,为尽量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全部采取人工脱粒办法,单收、单脱、称实重,折算单位面积产量[7]。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施肥小区均较CK增产、增收幅度在12.74%~36.36%之间。
从施用有机肥区组看,以处理3产量最高,说明全量施用复合肥+当地常用有机肥金华丰含量20%的肥效较好,但差异不明显。
从所有施肥小区对比,以处理5(全量施复合肥,不施有机肥)产量最高,可能于参试土地肥力不均,存在区间差异有关,但也说明增施有机肥效果不明显,增产作用以复合肥为主。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小区处理,较CK均增产显著,以处理5全量单施复合肥效果极为显著,其次是处理3、1显著,处理2、4较显著,可能因土地不均匀或收获考种差异导致了试验结果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监测试验,但从所有施用有机肥区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差异均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都较不施肥对照增产,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在增施有机肥再施复合肥的情况下,增产不明显或无增产效果。
增施肥料和增施有机肥的产投比一般在1.6或2左右。
通过取土化验分析,增施有机肥可
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其对土壤性质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监测。
4 参考文献
[1] 李燕青,林治安,温延臣,等.不同类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6):1513-1522.
[2] 石杰,李博.小麦施用商品有机肥肥效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4(4):18-19.
[3] 秦永美,刘天仪.小麦施用有机肥料的肥效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24-125.
[4] 谭文涛.小麦施用有机肥增产效应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7(6):49-51.
[5] 李燕青,林治安,温延臣,等.不同类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6):1513-1522.
[6] 陈志龙,陈杰,许建平,等.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55-57.
[7] 茅锦国.有机肥在小麦上应用肥效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5(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