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清单
- 格式:docx
- 大小:19.05 KB
- 文档页数:2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3、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6、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弱小)7、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8、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9、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有争议>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三、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5、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
)四、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且贰于楚也C.佚之狐言于郑伯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烛之武)许之(省略主语)D.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之)E.( 晋惠公)许君焦、瑕。
(省略主语)(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是寡人之过也(的)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⑨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到、往)“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⑥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读记资料集萃(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一、文言词句释义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日:“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拒绝)日:“臣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
”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
”许之。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绳而(表修饰)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君知其难也。
焉(哪里)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表承接)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从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表示希望、祈请)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同“悦”,高兴),与郑人盟(订立盟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
公日:“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同盟),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表示祈使)还也。
”亦去(离开)之。
二、作文素材提炼应用角度一:慷慨赴难是夜,万籁俱寂,暗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着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步履蹒跚地迈向秦营。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归纳
【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典故知识:
1、烛之武:烛之武是指齐桓公的士兵烛卫,他们集结了四十万人,在齐桓公领导下,率兵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
2、秦师:秦师是指秦始皇时期的军队,当时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率兵攻打其他各国,在中国历史上史称为五霸之战。
二、语言特点:
1、象征性的叙述: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指的是烛之武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的事件,而“退”一词又代表了齐桓公带领烛之武打败秦师的意思,所以用“烛之武退秦师”这个话句象征性的来表达这一事件,十分生动形象。
2、押韵文体: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押韵,是押着声调的双调韵文体,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文体更加雅致。
- 1 -。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一、字音汜(f an)南佚(yi)之狐夜(zhu i)而出共(gong)其乏困(quo)秦秦伯(yu e)逢(p ang) 不知(zhi) 杞(q i )子戍(shu)之失其所与(yd)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也已(“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 ”通“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三、古今异1、若舍以道主(1)道主古:方道路上招待客的主人。
今:客的主人。
(2)以古:把……作。
今: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行李古:出使的人。
今:出所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古:缺少的西。
今:疲。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夫(九)人夫(f 古:那人口)人今:已婚女子的尊称。
四、活用之武退秦且于楚也。
晋函陵(使用法,使…退)(数作,从属二主)(名作,)(名作状,在)(名的使用法,使•…成疆界)若亡而有益于君(的使用法,使……亡)而出 (名作状,在晚上) 而夕版焉(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 五、 一多 封① 既封(名的意用法,以……疆界)② 又欲肆其西封(疆界)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表折,)②夜而出(表修,)③朝而夕版焉(表折,)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②敢以事(用,介)③越国以鄙(来,表目的,)④若舍以道主(把,介)⑤以乱易整(用,介)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厚,君之薄也(助,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③秦以利晋,唯君之(代,件事)④子犯之(代,指秦)⑤夫晋,何之有(前置的志,不)焉①焉用亡以陪?②若 (疑副,什么)不秦,将焉取之③子亦 (疑代,哪里)有不利焉(句末气,相当于“啊"),不) ,不)之厚导之薄虹形容作,雄厚,薄弱) 且君晋 矣(作名,恩惠)若不墨 (的使用法,使……减少)辞曰(推辞)夜纟追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是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义鄙远(越过) 亡郑以陪邻(增加)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 许君焦、瑕(答应) 朝济(渡河)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何厌之有(满足)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阙秦(侵损、削减) 唯君图之(考虑)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派遣)(戍守) 失其所与(结交、亲附) 以乱易整(替代)2、虚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犹不如人(尚且) 今老矣(语气词) 然郑亡(然而)其 ①君之其难也② 共其乏困 ③ 又欲肆其西封 ④ 失其所与 ⑤ 吾其还也六、其他重要实词虚词1、实词:烛之武退秦 师(军队) (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 (代词,代“行李”) (代词,晋国) (代词,晋国)(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敢以烦执事(敬词,表示冒昧)郑既知亡矣(已经)且君晋矣(况且)夫晋(句首)唯君之(希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表一种否定的假或条件)因人之力而敝之(介,依靠)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也(气“也”表判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状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也已(已,通“矣”,气,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
)3.夫晋,何之有(,通“ ”,足。
)4.若不秦,将焉取之(,通“缺”,侵,削减。
)5.秦伯,与人盟(,通“悦”,高。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1.于楚也古:从属二主,;今:“二”的大写,数。
2.若舍以道主古: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宴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活用(例句)(一)名活用1.名作状①夜而出(表,在晚上)②朝而夕版焉(表,在早上,在晚上)③既封(表所,在)2.名作①晋函陵/ 秦汜南(名用作,扎)②与人盟(名作,盟、立同盟)3.名的使与意①既封(封:疆界。
名作使,使⋯⋯成疆界)② 秦以利晋(利:利益、好。
名作使,使⋯⋯得利)③越国以鄙(鄙:邑。
名作意,把⋯⋯当作邑)(二)的活用1.作名且君晋君矣(,作名,恩惠)2.的使①若不秦(使用法,使⋯⋯削减)②若亡而有益于君(使,使⋯⋯亡)③ 之武退秦(使,使⋯⋯退却(撤兵))(三)形容的活用1.形容作名①越国以鄙(,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导语:《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比较有难度的文言文,在学习时要好好积累归纳其中的文言现象。
下面是《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欢迎参考!《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1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归纳1.以其无礼(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于晋,且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于二主)于楚也。
2.晋军(名词作动词,驻扎军队)函陵,秦军氾南。
3.国危(危险)矣,若(如果)使(派,派遣)烛之武见(拜见)秦君,师(秦国的军队)必退(撤退)。
4.公从(听从)之。
5.臣之壮(壮年)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做)也已(同“矣”句末语气词)。
6.吾不能早用(任用、重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今急(情况危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7.然郑亡(灭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8.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9.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11.越国以鄙(边境,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境)远(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方,指郑国)。
12.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13.邻之厚(形容词作动词,势力雄厚),君之薄(形容词作动词,势力削弱)也。
14.若舍(放弃围郑)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15.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通“供”,供给)其乏困(形作名,指缺乏的东西),君亦无所害。
16.且君尝(曾经)为晋君赐(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矣。
17.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济而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设(建设,修筑)版(筑土墙用的夹板)焉,君之所知也。
18.夫晋,何厌(同“餍”,满足)之有?19.既(已经)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郑,。
20.又欲肆(形容词作动词,延伸,扩张)其西封,若不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削减)秦,将焉取之?21.阙秦以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君图之。
”22.秦伯说(同“悦”喜悦),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为联盟)。
23.使杞子、逢孙、杨孙戍(戍守)之,乃还(回来,指撤军回去)。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三、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D.夜缒()而出(省宾语“烛之武”)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四、词类活用(例句)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4.且贰于楚也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9.臣之壮也(壮?D壮年人)10.今老矣(老―老年人)11.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12.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13.君亦无所害(所害―害处)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15.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16.唯君图之(图―计划、考虑)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五、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高一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的重难点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顺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全文以烛之武说退秦军为中心。
故事先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
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汉代太史令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左丘明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大量史料,依《春秋》的顺序著成了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二、创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
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而此役楚国大败。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再加上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于是秦晋两国一拍即合。
三、文体常识《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四、文言词语积累(1)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语气词,了②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③夫晋,何厌.之有:“厌”同“餍”,满足④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⑤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2)一词多义①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副词,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暗暗地,隐约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微.风鼓浪:形容词,微小,轻微由微.贱起于颠沛,若高祖、光武者:形容词,卑微,地位低下②鄙越国以鄙.远:用作动词,把……当作边邑蜀之鄙.有二僧:名词,边界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庸俗,浅薄孔子鄙.其小器:动词,看不起,鄙视人贱物亦鄙.:形容词,鄙陋③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连词,如果仿佛若.有光:动词,好像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人称代词,你彼与彼年相若.也:动词,相当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比得上④许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动词,许诺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动词,答应,允许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动词,同意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表示约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名词,表处所塞上长城空自许.:动词,期望问渠那得清如许.:代词,这样,如此⑤敝使史更敝.衣草履:形容词,坏,破旧曹操之众,远来疲敝.:形容词,疲惫因人之力而敝.之:动词,损害⑥封既东封.郑:动词,做疆界肆其西封.:名词,疆界(3)古今异义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②共其乏困..古义:缺乏的物资今义:精神不好③行李..之往来古义:也作“行理”,外交使节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⑤失其所与,不知..古义:不明智今义:不知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夫(fú)人古义:那人夫(fū)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三、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动词使动用法,使……退)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四、一词多义封①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②又欲肆其西封(疆界)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表转折,连词)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来,表目的,连词)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⑤以乱易整(用,介词)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④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⑤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③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其①君之其难也(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②共其乏困(代词,代“行李”)③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晋国)④失其所与(代词,晋国)⑤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五、其他重要实词虚词1、实词:烛之武退秦师(军队)辞曰(推辞)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是对对方的敬称)越国义鄙远(越过)亡郑以陪邻(增加)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许君焦、瑕(答应)朝济(渡河)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何厌之有(满足)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阙秦(侵损、削减)唯君图之(考虑)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派遣)(戍守)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以乱易整(替代)2、虚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犹不如人(尚且)今老矣(语气词)然郑亡(然而)敢以烦执事(敬词,表示冒昧)郑既知亡矣(已经)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况且)夫晋(句首发语词)唯君图之(希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表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依靠)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状语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简介选自(《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著作。
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此书依鲁史的顺序,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
都君人,姓,名,春秋末期、、、、。
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
被誉为、,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二、字词梳理(1)晋侯、秦伯:(2)以其无礼于晋:(3)贰于楚:(4)晋军两陵:(5)氾南:(6)佚之狐:(7)郑伯:(8)若:(9)辞:(10)臣之壮也:(11)犹:(12)无能为也已:(13)子:(14)寡人:(15)然:(16)许之:(17)缒:(18)既:(19)敢以烦执事:(20)越国以鄙远:(21)焉用亡郑以陪邻:(22)邻之厚、君之薄也:(2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4)行李:(25)共其乏闲:(26)尝为晋君赐矣:(27)许君焦、瑕:(28)朝济而夕设版焉:(9)既东封郑:(30)肆其西封:(31)阙秦:(32)将焉取之:(33)唯君图之:(34)杞子、逢孙、杨孙:(35)乃还:(36)子犯请击之:(37)公:(3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40)失其所与、不知:(41)以乱易整,不武:(42)吾其还也:(43)去之:三、文字读音(1)秦军氾.南:(2)佚.之狐:(3)夜缒.而出:(4)君之薄.也:(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6)共.其乏困:(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8)夫.晋:(9)阙.秦:(10)秦伯说.:(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3)失其所与,不知.:四、重要实词1.贰(1)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2)其内任卿贰.以上。
烛之武退秦师学问点总结一,字(一)通假字1. 失其所与,不知;智= 明智2.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兴奋3.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 供应供应4 无能为也已矣= 了5. 何厌之有餍= 满意(二)生字二,词(一)古今异义词:1.( 行李)之往来:古:出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物品;2. 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正式场合尊称一般人的妻子;4. 亦(去) 之:古:离开今:前往(二)词类活用1. 晋(军) 函陵,秦(军)泛南( 驻军名- 动)翻译:规律:一句话中没有动词,需要把连续的名词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翻译方法:相关的动作;1. 例如: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假如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⑤沛公军.霸上;(《鸿门宴》)⑥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2. 与郑人(盟) ( 结盟名- 动)名词作状语:3. ( 朝) 济而(夕)设版焉(在早晨,在晚上,名词作状语)4.( 夜)缒而出(在夜里,在晚上,名词作状语)规律:名词作状语的规律文言文中,名词假如用在谓语前,又不作主语,就活用为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凭借,趋向等;名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时用“在⋯⋯”的形式;例:①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作动词“济,设”的状语,译为“在早上,在晚上”;②夜缒而出;“夜”作动词“缒”的状语,译为“在夜里”;③时天下承平日久;“时”作整句的时间状语,译为“在当时”;2 ,表示动作,行为在时间上的常常性,连续性,译为“每,一每天地”等;例: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作动词“削,割”的状语,译为“一每天地,一月月地”;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就知明而行无过矣;“日”作动词“省”的状语,译为“每天”;常见的时间名词有:晨,午,旦,暮,夜,日,月,年,旬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趋向,一般译为“往,向,朝”等;.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上,下”作动词“食,饮”的状语,译为“往上,往下”;. ②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外”作动词“立,连”的状语,译为“对内,对外”;. ③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常用的方位名词有:东,西,南,北,中,内,外,左,右,侧4,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译时在名词前加“从”“在”等介词;. ①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作动词“出”的状语,译为“从山的侧面”;. ②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草”“露”分别作“行”“宿”的状语;译为“在草地上”,“在露天里”;. ③童子隅坐而执烛;. ④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常用的地点名词:廷,陛,院,路,庙,草,堂5 ,表示动作,行为所依凭的工具,译时在这个名词前加“用”等介词;例如:①叩石垦壤,箕备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备”作动词“运”的状语,译为“用箕备”;②辞楼下殿,辇来于朝;《阿房宫赋》“辇”作动词“来”的状语,译为“乘车”;. 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速去,不然,将杖杀汝;常见的工具名词:舟,车,马,步,一切农具6,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一般译为“像⋯⋯一样”;(多为比如句).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译为“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动词“蔽”的状语,译为“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豕人立而啼.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常见的有:各种动物名或动物身上的某个部位7,表示动作主体对人的方式,态度,译为“像对待⋯⋯一样”;.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作“事”的状语,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 ②就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作“使”的状语,译为“像对待奴隶一样”;8,表示事物的情势或道理,一般译为“按⋯⋯,依据,依照”等;①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作谓语“然”的状语,译为“依照情理”;②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法”作动词“斩”的状语,译为“依据法律”;③燕赵之君始有远略,义不赂秦;“义”作动词“赂”的状语,译为“坚持正义”;.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5. 既(东)(封)郑(在东边,名作状;以⋯⋯.为边界,意动用法)6.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使动用法)7. 越国以(鄙)( 远) ( 以⋯.为边邑,意动用法;远方的国家,形--- 名)意动用法的规律;:意动用法(一)名词意动: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译:把⋯⋯当做;例:1. 幕天席地:2. 草菅人命:3. 鱼肉百姓:4. 千金一刻:5. 友风而子雨:6. 稍稍来宾其父:7. 孟尝君客我: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 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越国以鄙远:(二)形容词意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认为⋯⋯形;1. 不耻下问2. 是古非今3. 口是心非4. 重男轻女重文轻理5. 厚此薄彼6. 不远万里7. 邑人奇之8. 渔人甚异之少见:8.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形--- 动)9. 共其(乏困) ( 缺少的东西,形--- 名)10. 且君尝为晋君(赐) 矣(恩惠,动- 名)(三)虚词1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由于,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目的“来”,连词) ⑤如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 ,其①以其无礼于晋(它,指郑国,代词) ②君知其难也(那样,代词) ③吾其仍也(仍是,表期望或商议语气,副词)3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如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在此)(五)实词一词多义1,敝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乏)3,敝人(谦词)4,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三,特别句式1 ,何厌之有. -- 有何厌. 译:有什么满意呢.(宾语前置)2. 以其无理于晋;-- 以其于晋无理;译:由于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晋文公;(状语后置)3. 如亡郑而有益于君;-- 如亡郑而于君有益;译: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状语后置)省略句(烛之武) 辞曰: “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如舍郑以(之)为东道主(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介词)四,素材:1. 郑文公有错就改2. 佚之狐举荐烛之武慧眼识英雄3. 烛之武退秦师大智大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大器晚成五,成语及文化常识东道主; 东道主就是主人的意思公侯伯子男寡人: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我,我的,从秦始皇开头专座皇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由于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位置低的人谦称在下;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犬子,犬女:称自己的儿女;笨鸟先飞:表示自己才能差,唯恐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看法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看法;假如自谦为不才,不佞(没有才智的),不肖(没有出息的),就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无能,等等;【愚】谦称自己不聪慧;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看法;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位置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敢】表示冒昧地恳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恳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伴侣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位置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肯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伴侣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了,语气词2.共其乏困。
通“供”,音gōng,供给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通“缺”,减少4.夫晋,何厌之有。
通“餍”,满足5.秦伯说。
通“悦”,音yuè,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
通“智”,音zhì,明智(二)古今异义:古:从属二主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今:“二”的大写古: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2.吾不能早用子。
子今:指儿子古:这3.是寡人之过也。
是今:判断动词古:对对方的敬称;4.敢以烦执事。
执事今: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古: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今:请客的主人古:出行的人;6.行李之往来。
行李今:出门所带的包裹古:满足;7.夫晋,何厌之有厌今:讨厌古:那人;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今:外交场合对妻子的尊称,古:离开;9.亦去之。
去今:往,到(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退,adj.——使v用法,使……撤兵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数词——动词,从属二主3.晋军函陵军:n. ——v.,驻军4.夜缒而出夜,n. ——状语,在夜间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v. ——使v.用法,使……亡6.越国以鄙远鄙:n. ——意v.用法,把……当作边邑;远:adj.——n.,远国,指郑国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adj.——v.,变雄厚;薄:adj.——v.,变薄弱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adj.——n.,缺少的资粮9.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赐,v.——n.,恩惠10.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n. ——adv.(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n.——状语,向东;向西。
封,n.——使v.,使……成为疆界。
肆:adj.——v.,延伸,扩张1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adj.——使v.,使……减少13.阙秦以利晋利利,adj.——使v.,使……获利14.与郑人盟盟,n.——v.,结盟15.因人之力以敝之敝:adj.——v.,损害,衰败16.以乱易整,不武乱,整:adj.——n.,散乱之师;严整之师。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清单
一.相关链接
1. 左丘明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
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曾任鲁国史官,为注解《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这两本书因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而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左丘明也因此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2.《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二.字音
秦军氾( )南夫( )晋何厌之有无能为( )也矣失其所与,不知()
共( )其乏困秦伯说( ),与郑人盟若不阙( )秦微夫( )人之力夜缒( )而出佚之狐()使杞( )子、逢()孙戍()之
三.文言常识
1. 识通假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2)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2.一词多义
(1)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哪里,怎么)
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哪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从这里)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2)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如果没有)
微言大义(形容词,幽微,精妙)
见微知著(形容词作名词,隐蔽,指不显露的事情)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暗暗地)
动刀甚微(形容词,细小,轻微)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形容词,卑贱)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
(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
停数日,辞去(动词,告别)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名词,言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名词,口实)
(4)其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它的)
吾其还也(副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其真无马邪(副词,表示反问,难道)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表感叹)(6)之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
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取独)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后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前标志)
4.辨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②既东封郑(向东)③夜,缒而出(在夜里)
(2)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驻军)既东封郑(成为边界)
(3)动词的使动用法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亡)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5)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地)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缺乏的东西)
5.特殊句式
(1)被动句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亡”含有被动意味)
(2)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用“之”提示宾语前置)
(3)判断句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也”表判断)②以乱易整,不武(句子内容结构带判断意味)
四.翻译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和楚国订立盟约。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跨越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不会达到这个地步。
凭借他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与自己结盟的人,是不明智的。
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