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什么是光污染
什么是光污染
我们大多数人都熟悉空气、水和土地污染,但是你知道光也是一种污染吗?
不适当的或过度使用人工照明 --- 被称为光污染。
这可以对人类、野生动植物和我们的气候造成严重的环境后果。
光污染的构成包括:
眩光——过度明亮造成视觉的不适。
夜空辉光——居民区夜间上空的亮光。
光的侵扰——光侵入了不需要的地方。
漫射光——过亮、混乱和多余的光源。
光污染是工业文明的副作用。
其来源包括建筑室内外照明、广告、商业地产、办公室、工厂、路灯和体育场照明等。
事实上,许多夜间使用的室外照明效率低下,过于明亮,目标不合适,阴影不合适,在许多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
这种光和用于创造它的电被浪费在天空中,而不是集中在人们想要照亮的实际物体和区域上。
光污染:对生态系统及天文观测的影响和减少措施一、引言- 介绍光污染的概念和定义二、光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方向性光源导致生物节律紊乱- 解释光污染对生物节律的负面影响- 举例说明部分动物的生物钟被打乱的案例2. 光污染对野生动植物的迁徙和繁殖的影响- 分析光污染对动物迁徙的干扰- 探讨光污染对植物繁殖的影响- 举例说明光污染可能导致生物种群减少的案例三、光污染对天文观测的影响1. 城市光害对天文观测的干扰- 讲解城市光害如何遮蔽天空中的星星- 分析光污染对天文观测质量的影响2. 高光污染区域天文观测困难- 解释高光污染区域在观测天文现象时遇到的问题- 分析高光污染区域观测的局限性四、减少光污染的措施1. 改善照明设计和使用- 提倡合理使用照明设备- 推广节能照明技术- 强调照明设备的光束控制2. 加强法律法规和规范管理- 制定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加强对光污染的监督和执法3. 提升公众意识和教育- 开展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光污染的危害- 提倡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4. 促进国际合作-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光污染问题五、结论- 总结光污染对生态系统和天文观测的影响- 强调减少光污染的重要性- 重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光污染的必要性引言光污染是指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过度光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光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夜间照明、城市光害、街道灯光等。
一定程度上,光污染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天文观测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光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减少光污染的措施。
光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向性光源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光污染可导致动物的生物钟紊乱,影响其正常生理和行为活动。
许多动物依赖光信号来调节生理和行为节律,而突然的灯光干扰会扰乱其自然生物节律。
例如,照明城市的夜猫子动物可能会错过狩猎时间,从而造成摄食不足;而习惯于在黑暗环境下繁殖的动物可能无法适应至今光明的环境。
光污染对野生动植物的迁徙和繁殖的影响光污染对动物迁徙产生干扰,由于灯光的存在,动物可能会改变迁徙路径,导致迁徙中断或迁徙失败。
光污染的危害及减轻措施一、光污染的定义和危害(200字)光污染是指人类在夜间活动过程中使用强光照明设备或过度照明,导致自然夜间环境被破坏的现象。
光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给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天文观测等带来消极影响。
光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过度照明会干扰人们的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力减弱,并同时增加患上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2. 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夜间过度照明对鸟类和昆虫的迁徙、觅食和繁殖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破坏。
3. 对观星和天文观测的干扰:大量的人工光源干扰了天文观测,使得观察星空和天文现象变得困难。
二、减轻光污染的措施(1000字)为了减轻光污染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管理和控制照明设备:a. 合理设计和规划照明系统:在建筑和城市的照明规划中,要合理设计并合理布置照明设施,避免过度照明。
b. 使用高效环保的照明设备:选择节能照明设备,如LED灯泡,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光污染。
c. 限制夜间户外照明时间:对一些不必要的户外照明设备,如广告牌、宣传灯箱等进行时间限制。
2. 增强公众意识和教育:a. 加强光污染知识的普及: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等途径,向公众普及光污染的危害和减轻措施,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b. 强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照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对违法者进行处罚。
3.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a. 推进光照明技术研发:加大对绿色环保照明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促进高效低耗的照明设备的发展和应用。
b. 发展遥感监测技术:通过遥感监测技术,及时掌握光污染的分布和程度,为制定减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建立和完善规范管理机制:a. 加强跨部门合作: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和推进光污染管理的政策和措施。
b. 加强检查和监管:加大对照明设备市场的检查和监管力度,严禁销售和使用不合格的照明设备。
5.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a. 提倡合理使用照明设备:倡导公众在合理使用照明设备的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照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光污染防治措施引言光污染指的是过多或不必要的人造光线投射到自然环境中,影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和生物节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重点探讨光污染的原因以及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提供解决光污染问题的参考。
一、光污染源及原因光污染主要源于照明设施、广告牌、车辆前灯、建筑物以及产业活动等。
以下是常见光污染源及其原因的详细介绍:1. 照明设施由于照明需求的增加,各种街道照明、建筑物照明和夜间景观照明设施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过度照明,形成光污染。
2. 广告牌过量的广告牌不仅浪费能源,还会散发出大量的光线,扰乱人们的正常作息和夜间生活。
3. 车辆前灯车辆的前灯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高亮度的灯光对其他行车者和行人造成干扰,一定程度上引起光污染。
4. 建筑物高层建筑的夜间照明使得大量的光线向上散射,导致星空无法清晰展现,阻碍人们观赏星星和天文现象。
5. 产业活动一些产业活动,如矿山、工厂和港口等,在夜晚过度使用强光照明设备,造成大量的光污染。
二、光污染的影响光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以下是光污染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1. 生物生态平衡过度的人造光线会扰乱昼夜节律,影响动植物的繁衍、迁徙和觅食行为,破坏生物生态平衡。
2. 天文观测光污染阻碍了天文学家和爱好者观测星星和天体现象,对天文科研和教育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3. 健康问题长时间处于光污染环境下,人们可能会出现失眠、焦虑、疲劳等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三、光污染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光污染,并恢复自然的黑夜,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光污染防治措施:1. 合理规划照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应考虑照明布局,合理选择照明设施和光源类型,减少光照强度和盲目照明。
2. 限制广告牌数量和照明强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限制广告牌的数量和照明的强度,避免过度照明导致光污染。
3. 规范车辆前灯使用加强对车辆前灯设计和使用的管理,减少灯光对其他行车者和行人的干扰,限制过亮的车前灯使用。
什么是光污染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1.白亮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
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
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
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
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2.人工白昼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
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
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3.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
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
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目前人们普遍开始注意预防可能产生的光污染,并且出台相关法规对城市建设中玻璃幕墙的使用范围、设计和制作安装都有严格统一的技术标准。
北京市2003年否决玻璃幕墙设计方案就有30余起,上海和南京等城市也对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提出限制,防止产生新的光污染。
光污染的危害与预防光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过度或不必要的光线,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一种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发展,光污染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了解光污染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光污染的危害1.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光污染对许多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命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2. 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光污染改变了昼夜交替的自然节奏,破坏了生物体的生态平衡。
3. 影响人类健康:长期暴露在过度亮光下,容易导致失眠、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并可能增加癌症、糖尿病等患病风险。
4. 能源浪费:过量的人为光照会导致大量能源的浪费,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二、光污染的预防措施1. 法律规范:政府应加强对光污染的管理和监管,颁布相关法规,限制光污染源的使用,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2. 提高公众意识:开展光污染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公众对光污染危害的认识,引导人们节能减排,合理使用光源。
3. 优化照明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合理设计照明系统,采用能效高、光污染低的照明设备,避免过度亮化。
4. 控制室外广告灯箱:室外广告灯箱的过度使用是导致光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限制广告灯箱的使用数量和亮度。
5. 发展绿色照明技术:加大对绿色照明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高照明设备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和光污染。
6. 加强国际合作:光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光污染挑战。
三、如何个人预防光污染1. 减少夜间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夜间户外活动,降低光照暴露时间。
2. 使用光污染低的照明设备: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使用光污染低的照明设备,如LED灯等。
3. 合理遮挡光线:在睡眠时,使用帘子、窗帘和眼罩等遮挡光线,保持室内暗度。
4. 提倡节能减排:合理使用照明设备,不使用不必要的照明,节约能源并减少光污染。
综上所述,光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危害。
光污染的危害及常见问题引言:光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过度照明,导致夜间环境光线过亮,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发展,光污染日益严重。
本文旨在介绍光污染的危害,并探讨一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光污染的危害:1. 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夜间过度照明会破坏人类的生物钟,导致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问题。
蓝光的过度暴露还可能增加患上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的风险。
2. 对动植物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夜间光线的过度照射影响动物的迁徙、繁殖和觅食行为,破坏生态平衡。
某些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也受到光污染的干扰。
3. 能源的浪费。
过度照明导致能源的浪费,加重了能源紧张和环境压力,同时增加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
二、常见光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1. 外部照明设计不当。
工厂、建筑物等的外部照明设计通过束缚光向上方散射,导致光污染的扩散。
解决方案是优化照明设计,减少向上散射的光线。
2. 道路照明问题。
夜间道路照明过亮不仅浪费能源,还会对驾驶员的视觉造成干扰。
解决方案是采用智能化照明系统,根据交通情况调整照明强度。
3. 广告招牌过于亮眼。
大量醒目的广告招牌在夜间照亮城市,不仅增加了能源消耗,还扰乱了居民的休息。
解决方案是采用低亮度、低耗能的LED灯条,或者限制广告招牌的照明时间。
4. 家庭生活光污染。
家庭中过度使用明亮的照明设施,如夜灯、手机屏幕等,会干扰睡眠。
解决方案是选择温暖的黄光照明,避免使用蓝光照明设备,并在入睡前适当调暗照明。
5. 公共场所夜景照明。
一些城市夜景项目过度照明,使得星空不再清晰可见。
解决方案是通过合理规划和控制照明强度,保护城市的夜间景观和星空。
三、光污染的监测与管理:1. 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
国家或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应法规和政策,规范光污染的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管理办法。
2. 提高公众意识和科普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光污染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大家采取积极行动减少光污染。
光污染及其对生物的影响1. 简介光污染- 定义光污染,即过度或不必要的人造光线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 主要来源包括城市照明、车辆灯光、广告招牌等。
2. 光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研究表明,光污染对动植物及微生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影响植物生长:人造光源的强光抑制了植物的光周期特征,干扰了生长和开花过程。
- 扰乱动物节律:夜间光污染干扰了动物的生物钟,导致繁育、迁徙和觅食等行为障碍。
- 威胁昆虫生态系统:光污染吸引昆虫向城市聚集,破坏了昆虫与植物的平衡关系,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3. 光污染的解决措施- 采用合适的照明设计:减少光污染的首要方法是采用正确的照明设计,避免光线的外溢和过度照明。
- 使用合适的光源:选择具有较低光污染潜力的照明光源,如LED灯,减少发出蓝光波长的光源。
- 控制夜间照明:合理控制夜间照明的亮度和时间,使用感应器或定时器来减少不必要的照明。
- 保护关键生物或生态系统:采取保护措施,如屏蔽灯光以保护海龟的筑巢地点,减少鸟类与高楼玻璃碰撞的发生。
4. 光污染的重要性- 健康影响:夜间过度照明导致睡眠障碍、视力问题和心理压力等健康问题。
- 生态平衡:光污染破坏了动植物之间的平衡,影响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活质量:纯净的夜空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光污染影响了人们享受星空的权利。
5. 结论:应当加强对光污染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对生物的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总结:光污染是一种过度或不必要的人造光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它不仅对动植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影响植物生长、扰乱动物节律、威胁昆虫生态系统等,还对人类的健康、生态平衡和生活质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决光污染问题的关键在于合适的照明设计、选择合适的光源、控制夜间照明以及保护关键生物或生态系统。
我们应当加强对光污染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对生物的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光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中的照明系统越来越普及和多样化。
然而,这种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附属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光污染。
由于光污染的危害涉及到人类生存和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光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引起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什么是光污染?光污染是指人为的光源过度分散、夜间照明不当等导致的夜间光环境质量降低的现象。
夜间的人工光源往往会造成夜间的环境污染。
城市中的路灯、霓虹灯、室内和室外广告和夜间景观灯等都是光污染的来源。
光污染不仅会影响人类和动物的生物钟及其生理功能,也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光污染的危害1、影响人类健康夜间的光源过度强烈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
长期暴露在夜间强光下,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失眠、抑郁和自杀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此外,暴露于光源强烈的环境中还会引发眼病,使眼睛一些部位发生病变或失明。
2、影响动物健康夜间的光源干扰了动物的正常生活。
许多动物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都是其正常活动的重要线索。
夜间亮度的突然改变,不仅会影响动物的生理周期,还会影响它们的觅食和避险行为,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它们的繁殖和存活。
3、影响天文观测光污染对天文观测有着巨大的影响。
夜间光线的反射和散射会影响星象的好坏,最终影响天文观测和研究。
三、如何防治光污染?1、减少人类夜间光源夜间光源的减少可以有效地遏制光污染的扩散。
这需要城市建设部门采取一些措施,例如降低照明的亮度和密度、采用低能耗和高效的照明装置等。
2、合理设置灯光城市建设和景观设计增设灯光时应该合理考虑不同区域的照明需求和目的,不同作用区域采用不同功率的灯具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需要高亮度照明的路段,可以采用高亮度的照明灯具;需要柔和舒适的照明的区域,可以采用微光灯具,这样既可以满足需求,又可以减少光污染。
3、科学利用光源科学利用光源可以防治光污染,例如让路灯照射角度朝向地面,减少夜间灯光对周围环境的反射和散射。
光污染的危害与防止叶荣泉教学目标①知道什么是光污染②知道光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③如何防止光污染教学过程1.什么是光污染什么是光污染呢?河北医科大学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由于瞳孔的调节作用,对一定范围内的光辐射都能适应。
但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将会对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称之为光污染。
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白亮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
人工白昼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
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引起视觉不舒服,造成所谓的“光污染”。
而电视、电脑,甚至书本里雪白的纸张都会对视力造成危害。
目前很少有人认识到这种危害。
据测定,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籍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
2.光污染的危害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和室内装修采用镜面,瓷砖和白粉墙日益增多,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簿纸张越来越光滑,人们几乎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强光弱色”的“人造视环境”中。
而据科学测定:一般的粉墙光反射系数值为69%—80%,镜面玻璃光反射系数为82%—88%,特别是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10左右。
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所能承受的光理应适范围。
如果人长期在这种反光条件下工作或生活,视网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发病率高达45%。
这种污染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的精神衰弱的症状。
彩光污染危害更严重。
它主要是指现代舞厅、歌厅的旋转灯光、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
什么是光污染?
通俗的讲,光污染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光,如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发亮从而影响天文观测的现象。
20世纪30年代由国际天文界首次提出光污染问题,后来英美等国称它为“干扰光”,日本则称其为“光害”。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光污染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
现在一般泛指具有负面影响的各种光,包括影响自然环境、损害了人类正常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甚至会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光。
光污染源狭义的讲主要由一些光辐射构成。
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广义的光污染包括一切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光”,只要是对我们有不良影响的都可成为“污染”。
比如生活中我们使用的书本纸张、墙面涂料的反光甚至是路边彩色广告的那些闪光亦可算在此列,所以说,光污染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受到光污染影响的状况主要有2种:①那些镜面建筑的反光,会导致路边的行人和司机会突然有种眩晕;②我们在夜晚使用不合理灯光会损害人体的健康。
光污染:了解与应对光污染是指人为引起的过度、不必要或不适当的光照,对生物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光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光污染,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行动。
一、了解光污染的类型和来源1.城市光污染:主要由城市中夜间照明设施造成,包括街道灯、广告招牌、建筑物外墙照明等。
2.室内光污染:来自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屏幕辐射,以及过亮的室内照明。
3.车辆光污染:汽车大灯、车内仪表盘等发出的亮光对其他车辆和行人带来困扰。
4.夜空光污染:人为光源在夜间照亮天空,遮蔽了星星和星座的观测与欣赏。
二、了解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睡眠障碍:过亮的室内照明或外界光线干扰会使人难以入睡或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导致疲劳。
2.视力问题:长时间暴露在过亮或闪烁的光源下,容易导致眼睛干涩、疲劳和近视。
3.抑郁和情绪失调:长期处于人工照明环境中,缺乏自然光线的刺激,容易使人产生抑郁和情绪波动。
4.生物钟紊乱:过亮的夜间照明会扰乱生物体的昼夜节律,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
三、应对光污染的对策和行动1.合理控制城市照明:城市管理者应规范城市照明行为,选择合适的照明设施和光源,减少冗余光照。
2.室内照明的节能减排:用光效较高的LED灯或节能灯取代传统白炽灯,合理布置照明设备,避免过亮的光线。
3.控制车辆灯光:使用车灯时不要违规使用远光灯,减少其他驾驶员和行人的困扰。
4.夜间星空保护:通过法律和政策措施限制夜间照明,并鼓励使用低亮度、高效能光源来保护夜空环境。
5.光污染教育宣传:加强对光污染问题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光照习惯。
四、个人应对光污染的小贴士1.合理利用屏幕设备: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电子设备的屏幕辐射下,尽量使用屏幕滤光片。
2.光线调节:在室内适当利用自然光线,调节照明亮度,减少眼睛的疲劳感。
3.保护视力:避免直视强光源,经常做眼部保健操,定期休息或进行眼部按摩。
什么是光污染光污染,指的是人为活动导致的过度光照,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光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光污染的定义、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光污染的定义光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中产生的过度、无序或有害光照,超出了所需和正常自然均衡的程度,对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生物生态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光污染的成因1. 照明设施问题:使用过强的、不合适的照明设备,如夜间霓虹灯、高亮度的路灯等,导致光照辐射过强。
2. 建筑物照明问题:建筑物外墙、广告招牌、景观照明等过度使用或设计不合理,使得光线扩散到不需要照明的区域。
3. 大型活动照明问题:举办大型活动时,如庆典、演唱会等,往往使用过亮的舞台照明设备,造成周边地区的光污染。
4. 交通照明问题:城市交通通常需要大量的交通信号灯、行人过街灯和车辆照明等设施,但过度的亮度和无序的布局会导致光污染。
三、光污染的影响1. 生物生态系统影响:夜间过度照明会打乱天然昼夜节律,使动植物的生物节律紊乱,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大气污染加剧:夜间过度照明增加了能源消耗,进而增加了大气中的碳排放和能源费用。
3. 健康问题:夜间过亮的照明会对人体的激素分泌和睡眠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易导致失眠、抑郁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4. 天文观测受阻:遥远的天体无法被清晰观测,夜晚的天文观测受到光污染的干扰。
四、应对光污染的措施1. 合理规划城市照明: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照明规划,合理布局、控制光源亮度,减少夜间过度照明的问题。
2. 推广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采用节能灯、LED灯等照明设备,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光照强度。
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规章,规范夜间照明的亮度和用途,并加强对光污染行为的执法和惩罚力度。
4.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光污染的认识,提高公众对光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光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来解决。
光污染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首先提出光污染的是国际天文界,他们认为光污染是城市外照明使天空发亮造成对天文观测的负面影响,后来英美等国称之为“干扰光”,在日本则称之为“光害”。
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主要是指可见光污染,又叫噪光。
目前,光污染虽还未列入环境污染防治范畴,但它的危害显而易见,并在加重和蔓延。
光污染已日益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他们正在努力研究预防的方法。
人们在生活中也应注意防止各种光污染对健康的危害,避免过多过长时间接触光污染。
应积极去创造一个美好舒适的环境,尽最减少光污染的危害.如果你是颠倒白天和黑夜的夜猫子或是夜晚经常出入豪华会所的潮人,你就要当心灯光也可能是一种“毒品”。
光污染是城市的另类污染源,它很容易被忽视。
有美国科学家指出,世界上有2/3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
光污染轻则影响人的生理节律导致内分泌失调,重则影响情绪,引发抑郁。
由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太阳光造成。
如:高层建筑大量使用的玻璃幕墙,其反射的强光会伤及路人,有的严重影响了驾车者的视线。
由各种广告招牌、霓虹灯造成。
入夜后的灯火辉煌让街坊四邻难以安眠。
这样的“不夜城”扰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还影响鸟类、昆虫和植物的正常的活动规律和生长过程。
由酒吧、舞厅的黑光灯、旋转灯等造成。
彩光污染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不仅损害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环境污染除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这四大类污染外,还有另一种污染,绝大多数人都曾受过它的危害,而且危害正日趋严重,却往往被忽视。
这就是危害人类的第五大污染:光污染。
有关专家指出,这一污染源有可能成为21世纪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又一环境杀手。
华灯溢彩,霓虹闪烁,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更加绚丽多姿。
然而各种灯光和彩色装饰在使城市变得美的同时也给都是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光建设必须适当,否则会适得其反。
有关专家指出,这一污染源有可能成为21世纪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又一环境杀手。
导致城市交通事故增加适度的道路照明能够增加行人的安全感,放松人们的神经,提高交通安全。
但是过度的或者不适当的道路照明则会带来眩光,引起眼部不适,影响行人和司机的视觉和情绪,进而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
光污染给居民生活带来麻烦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生活。
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容易引起火灾。
在德国柏林,1987年曾发生一场火灾,元凶就是对面高层玻璃幕墙产生的聚光。
玻璃幕墙引致的各种隐患和纷争日益增长。
破坏生态环境光污染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还影响动植物的繁殖,是数量巨大的城市昆虫死于非命。
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目前,很少有人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
根据科学鉴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系数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系数为82%-88%,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十倍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适应范围,构成了现代新的污染源。
光污染现代宝宝的健康隐患追赶时髦的年轻父母,大都喜欢在新居装上豪华气派的各类灯饰。
可他们不知道过于耀眼的灯光,对孩子也是一种污染,谓之光污染。
分析:刺眼眩目的灯光不仅会危害人的视觉功能,还会干扰大脑神经的功能。
孩子对光的刺激格外敏感,受到光的刺激时大脑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年轻父母,为了夜间方便,在孩子卧室装上长明灯,让孩子“亮睡”,这可招致一系列问题,比如干扰婴幼儿睡眠,妨碍钙质吸收,诱发近视甚至白血病等疾患。
防范对策:●室内照明不要一味追求豪华,应以简朴为佳;●孩子睡觉莫开灯,避免“亮睡”;●不让孩子长时间观看画面闪烁、变化迅速的电视节目,接触电脑和电子游戏机要限时,以免损害视力或诱发光敏性癫痫。
眩光,是指引起人体不舒适感的溢散光,是严重的光污染。
为了表示眩光,人们引入了眩光指数和眩光分数,定义眩光指数:GI=f(Ls·ω)/(L·fp)Ls-光源亮度ω-立体角Lf-背景亮度p-观测点的位置系数研究表明,光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眼睛。
瞬间的强光照射会使人出现短暂的失明现象,而普通的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
“人工白昼”造成的强光反射,会把居室照得亮如白日,让人夜晚难以安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对司机们来讲,“白亮污染”可能最危险:在驾驶途中,尤其是高速行进时,如果眼睛被高层大厦表面的玻璃幕墙反射的强光刺激,很容易视觉错乱,引发交通事故。
彩光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有研究表明,长期在这种光环境中活动和工作的人会出现正常细胞衰亡、血压升高、心急气躁等不良症状。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影响。
“光谱光色度效应”测定显示,如以白色光的心理影响为100,则蓝色光为152,紫色光为155,红色光为158,黑色光最高,为187。
要是人们长期处在彩光灯的照射下,其心理积累效应,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倦怠无力、头晕、性欲减退、阳痿、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病症。
光污染会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由于瞳孔的调节作用,对一定范围内的光辐射都能适应。
但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将会对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称之为光污染。
一般来说,视觉环境中的光污染可分为三种:一是室外环境污染,如建筑物外墙,典型的是玻璃幕墙;二是室内视环境污染,如室内装修、室内不良的光色环境等,较典型有歌舞厅等;三是局部视环境污染,如书本、纸张、电脑等。
“灯光是一种毒品。
滥用灯光,就是危害健康。
”美国得克萨斯健康科学中心内分泌学家鲁塞尔·雷特(Russell Reiter)说。
为什么灯光会成为健康杀手?关键在于,只有当眼睛发出“天黑了”的信号时,大脑松果体才会分泌褪黑激素,分泌过程一般开始于夜晚降临之时,晚上1至2点到达高峰,而在白天的时候则完全停止。
而那些晚上在灯光下工作的人,这种荷尔蒙的分泌会大大减少。
实验表明,褪黑激素具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双目失明的女性得乳腺癌的几率很低,而上夜班的女性发病率则较高,因为盲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褪黑激素分泌量。
夜间过多接触光线还可能导致抑郁。
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关在24小时灯火通明房间里的老鼠,比接受按正常明暗光线循环的同类,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症状。
该研究虽以老鼠为研究对象,但研究人员认为该结果同样适用于人类。
生态城市当然离不开绿地和森林。
随着城市夜景规划建设的深入与完善,城市绿地、都是森林也已成为照明的工程对象。
据我们观察,最常使用的绿色金属卤化物光源照亮的绿化带和休闲广场冰冷而生硬,让寻找宁静和放松的市民们不愿接近。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源泉,充足的光照是植物正常生长的前提。
但是越来越的城市照明延长了白天的时间,但所有的植物只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保持在体积和数量两个方面的成长尤其在适宜的光环境。
过多的照明引起的光污染对植物的生长繁殖反而可能会是一种威胁。
比如,研究表明,过多的光照时植物变得细小,如果每天接受光源照射的时间超过确定的临界值,有些植物不会开花,如菊花,有些植物只会开花不会结果,如风铃草照明生态安全的恶化,人工灯光的光点可以传到数千米以外。
不少动物虽然远离光源,但也受到光的作用。
它们受到人工照明的刺激后,夜间也精神十足,消耗了用于自卫、觅食和繁殖的精力。
在1986年的幼龟出生期,大西洋沿岸到处都可以看到死海龟。
原来,新孵出的海龟通常是根据月亮和星星在水中的倒影而游向水中的。
可是,由于地面上的光超过了月亮和星星的亮度,使得那些刚出生的小海龟误把陆地当海洋,因缺水而丧了命。
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的干扰。
它们原本在夜间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使它们迷失方向。
一群仙鹤因德国马尔堡的灯光广告过亮,结果在城市上空整整飞了一夜,最后精疲力竭地掉到了地上。
而芝加哥的一幢高楼每年都会杀死大约1000只候鸟。
它们误把高楼的灯光当作星星,迷路后撞死在大楼上。
据美国鸟类专家统计,每年都有10000万只候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去。
城市里的鸟还会因灯光而不分四季,在秋季筑巢,结果因气温过低而冻死!现在全国很多地方用电极度紧张,并对不少居民和工厂采取“拉闸限电”或“限时供电”的措施,我国照明耗电量为1433.25~1791.9亿度,其三分之二为火力发电,火力发电中又有四分之三十使用燃煤。
按每生产1度电长生的污染物二氧化碳为1100克,二氧化硫9克计算,每年要排放7-9千万吨二氧化碳和60-70万吨二氧化硫。
因此,城市照明中的光污染,不仅耗电过多,也消耗了资源,污染了环境。
路过光污染区域,尽量回避,不要直视。
如果长时间在强亮度的环境中工作,应配备防眩镜,并定期作眼科检查安装室内灯具时不要选旋转灯、闪烁灯,以及色彩和样式过于复杂的大功率日光灯,最好选柔和的节能灯;看电视、用电脑时应将屏幕亮度调整在低亮、舒适的范围内,看电脑、电视1-2个小时后,让眼睛适时“休养生息”。
驾驶员最好备一副有色眼镜,防备可能“突如其来”的强光,也可以利用车上的遮阳板来保护如何把室内光污染降至最低1.选对灯具装修时应根据不同空间、场合及对象,选择不同的照明方式。
例如:卧室灯光比较温馨,书房和厨房要求明亮实用,卫生间则尽量温暖、柔和。
一般在室内照明中,主光源为冷色调,辅助光源宜为暖色调。
此外,从房间的用途来看,书房、客厅、厨房等宜采用冷色光源,而卧室、卫生间、阳台等宜采用暖色光源。
稳定的光源避免了明暗交替或闪烁的现象,能保护视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照明方向和强弱也应受关注,否则强光直射入眼,会产生不良影响。
可采用“二次照明”的方法,把灯光打到天花板后反射下来,既不损伤眼睛,又增添浪漫的氛围。
2.室内少用玻璃镜面墙据测试,在强烈日光照射下白色粉刷面反射系数为69%~80%,镜面玻璃的反射系数则为82%~90%;镜面玻璃若与绿色草地、树林以及深色或毛面砖石装饰的建筑物相比,它的反射系数要大10倍之多,而这种光的作用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可导致人眼角膜和巩膜的损伤,引发视力下降,增加白内障发病率等。
3.室内颜色要柔和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色块刺激实验,发现不同颜色(光频率)对眼疲劳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
针对这一原理,美国等一些国家和部分图书采用了黄底色纸张印刷,确实比白色要舒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