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外科休克
- 格式:pdf
- 大小:988.81 KB
- 文档页数:5
第五章休克第一节概述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一体液因子失调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其主要特点是: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机能障碍。
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多种神经一体液因子参与休克的发生和发展。
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有效循环血量依赖于:不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搏出量和完善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当其中任何一因素的改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
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
一、战伤休克的发病情况休克是战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在常规武器战争中,发生率约10~20%;在核战争时,其发生率可达20~30%,或更高。
战伤休克的病因是以组织的严重损伤和大量失血或失液为主。
此外,战时还与伤员过度疲劳、饥饿、脱水、中暑、受寒、感染等因素有关。
与战伤有关的血容量减少的原因最常见的是:1.大量失血如炸伤(炮弹、地雷)引起的多处伤、肢体残缺、骨折、腹腔脏器伤、血气胸等。
2.心脏、大血管伤以及内脏出血未被迅速制止;3.遭受枪弹、弹片伤,或挤压后软组织血管内的血浆大量外渗到组织间隙;4.心脏损伤(或受压)导致心脏的血液回流及搏血障碍;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肺动脉栓塞(组织碎片、脂肪颗粒、微血栓等),造成血流障碍,使回心血量及左右心搏血量减少。
因此,实施救治时,应依据伤情和伤因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战时医疗机构一般均要设立抗体克室(或复苏室)配备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立即对伤员进行初步检伤和休克的诊断分类,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救治效果。
为减少战伤休克的死亡率,在团救护所采取快速补充血容量的有效措施,抗休克有效率可达85~95%。
第五章外科休克
第⼀节概论
定义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
理过程,由多种病因引起
分类
低⾎容量性
感染性
⼼源性
神经源性
过敏性休克
病理⽣理
有效循环⾎容量锐减
组织灌注不⾜
产⽣炎症介质
微循环的变化
微循环收缩期:“只出不进”
有效循环⾎量↓——交感兴奋——⼉茶酚胺↑——⼼率↑、排出量↑——外周及内脏⼩动脉
收缩、重要器官舒张——⽑细⾎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
微循环扩张期:只进不出
细胞严重缺氧,出现能量不⾜,乳酸等产物蓄积,舒⾎管介质释放增加,引起⽑细⾎
管前扩约肌舒张,⽽后扩约肌敏感性低,仍处于收缩状态
⽑细⾎管静⽔压增⾼,通透性增⼤,使⾎浆外渗、⾎液浓缩,回⼼⾎量进⼀步降低,
⼼排⽔量继续下降,休克加重进⼊微循环扩张期
微循环衰竭期:微⾎栓
滞留在微循环内的粘稠⾎液在酸性环境中处于⾼凝状态,红细胞和⾎⼩板易聚集,形
成微⾎栓,甚⾄引起DIC
细胞处于严重缺氧状态,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破裂,多种酸性⽔解酶溢出,引起细胞⾃
溶并损害周围其他细胞,最终引起⼤⽚组织坏死乃⾄多个器官功能受损临床表现
休克代偿期:轻度休克
休克失代偿期:中度、重度休克
诊断
病史
⼀看神志淡漠、反应迟钝、⾯⾊苍⽩;⼆摸脉搏细速;三测⾎压是否降低;四量尿量<30ml/h
休克监测
⼀般监测
精神状态
⽪肤温度、⾊泽
⾎压
脉率
尿量:⾎压正常⽽尿量仍少提示急性肾衰竭
休克指数
=脉率/收缩压
<0.5⽆休克
>2.0严重休克
特殊监测
中⼼静脉压
正常(CVP:5~10cmH₂O)
<5——⾎容量不⾜
>15——右⼼功能不全或肺循环阻⼒过⾼
>20——充⾎性⼼衰
动脉⾎⽓分析
PaO₂:80~100mmHg,<60且吸⼊纯氧⽆改善提示ARDS先兆
PaCO₂:36~44mmHg
动脉⾎乳酸盐测定
乳酸的⽔平与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持续⾼乳酸⾎症表明病⼈死亡率增加❤DIC的检测(3项以上诊断)
⾎⼩板计数低于80×10⁹/L
凝⾎酶原时间⽐对照组延⻓3秒以上
⾎浆纤维蛋⽩原低于1.5g/L或者呈进⾏性降低
3P试验阳性
⾎涂⽚破碎红细胞超过2%
肺⽑细⾎管楔压
(最敏感)6~15mmHg
治疗
紧急治疗
积极处理原发伤病
保证呼吸道通畅
采取头和躯⼲抬⾼20⁰~30⁰,下肢抬⾼15⁰~20⁰体位,增加回⼼量
早期⿐管或⾯罩吸氧
注意保温
补充⾎容量
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尿补钾
诊断后6⼩时积极输液复苏
积极处理原发病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宁酸勿碱)
休克早期不主张使⽤碱性药物,碱中毒时⾎红蛋⽩氧离曲线左移,氧不易从⾎红蛋⽩释出,可是组织缺氧加重,⽽酸性环境有利于氧和⾎红蛋⽩解离,对酸碱平衡处理主张宁酸勿碱
⾎管活性药物
⾎管收缩剂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剂量(<10µg/(min kg))联合应⽤是治疗感染性休克最
理想的药物
⼩剂量多巴胺可增强⼼肌收缩⼒,增加⼼排⾎量并扩张肾和胃肠道等内脏器官⾎
管
⾎管扩张剂
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酚苄明
抗胆碱药:阿托品
强⼼药
治疗DIC微循环
肝素抗凝
⽪质类固醇(短期、⼤剂量)
阻断α受体兴奋
保护细胞内溶酶体
增强⼼肌收缩⼒
增进线粒体功能和防⽌⽩细胞凝集
促进糖异⽣,使乳酸转换为葡萄糖,减轻酸中毒
第⼆节低⾎容量性休克
定义:低⾎容量性休克常因⼤量失⾎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容量降低引起
失⾎性休克
失⾎量超过20%(800ml)即发⽣休克
治疗
补充⾎容量
⽌⾎
创伤性休克
第三节感染性休克
定义:感染性休克是机体对宿主-微⽣物应答失衡的表现,常继发于⾰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感染等,也称为内毒素休克。
SIRS的诊断标准
体温>38⁰C或⼩于36⁰C摄⽒度
⼼率>90次/分
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通⽓,PaCO₂<4.3kPa
⽩细胞计数>12×10⁹/L或<4×10⁹/L,或未成熟⽩细胞>10%
临床表现
治疗
补充⾎容量
控制感染
抗⽣素应⽤前⾏⾎培养
先选⽤⼴谱抗菌药后根据药敏结果指导药物选择
尽早处理原发感染病灶
纠正酸碱平衡
常伴严重酸中毒,补充⾎容量的同时经另⼀静脉通路滴注200ml5%碳酸氢钠⼼⾎管活性药物的应⽤
⽪质激素治疗
其他治疗
营养⽀持
DIC
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