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报考人数减少36万的背后-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76.57 KB
- 文档页数:1
2016年国考公务员报考“降温”说明了什么?[案例内容]:竞争比对比往年——继续下降据统计,截至10月25日18时,共有199.8万人报名,130.1万人通过资格审核,还有13.5万人正在由招录单位进行资格审查。
从单日增长来看,最后一日确实“井喷”,较23日下午同期增加了27万余人,但相对于去年最后一天的33万单日增长量比,略显动能不足。
而这与2016年度国考史上最多的近3万名额相比,竞争比只为46:1,低于2015年度的58:1。
再考虑到一定会有弃考考生,最终的竞争比率将会更低。
从各地报名情况看,2016国考报名最热的为北京,通过审核人数达184120人,平均竞争比为80.5:1,竞争度最高。
同时,广东、山东、浙江和辽宁等地区已通过审核人数均超过5万人,占到总合格人数的39.5%;报名最冷的宁夏、西藏和青海,此三地已通过审核人数均未过万。
从近几年的竞争比来看,呈现“一路向下”的趋势。
竞争最激烈职位——热度减退此次报名,最激烈的职位当属人力社保部技能竞赛处(全国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办公室)一职,其竞争比2847:1,比2015年的“老大”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的2625:1稍高;但较之2014年国家民委的6980:1以及2013年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南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的9470:1,绝对是“小巫见大巫”。
同时,2015国考报名过审人数破500的职位共354个,占2.6%,而 2016国考报名结束过审人数破500的职位共有286个,占1.8%。
从一定程度上能看出考生对“部分职位”的热衷度有所降低,不再扎堆报考。
竞争最激烈部门——中央纪委据统计,竞争最激烈的部门由辽宁储备物资管理局拔得头筹,此部门共招录2人,有1893人参与竞争,竞争比达946.5:1,可谓“千里挑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也进入榜单,位列第六,招录两人,引1036人参与竞争,竞争比518:1,成为北京地区最难进的部门。
人社部回应公务员报考遇冷:受福利地位因素影响中国网4月25日讯(记者张艳玲)近年来,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出现了报考热现象,最近“公务员报考是否又遇冷”又变成一个热议话题,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认为,对这个问题要客观、理性地看待。
公务员招考的冷或者热实际上是受福利、社会地位及具体职位等等多种因素影响。
它反映了市场规律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是考生基于个人判断进行职业选择的正常结果。
李忠说,公务员的招录工作这几年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有一阵说公务员报考热,有一阵说公务员报考遇冷,对这个问题要客观、理性地看待。
据统计,截至2014年目前,全国21个省组织了2014年公务员招考,共计划招录10.18万人,这个招录的数额比去年减少了1.54万人,减幅13.2%。
报名确认人数256.36万人,这比2013年减少了36.09万人,减幅12.3%。
报名确认人数减少的比例,同招录计划减少的幅度大致是相当的。
2014年,报名确认人数与招录计划数之比约为25.2:1,与2013年的24.9:1相比,变化不大。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认为目前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报名情况总体正常。
李忠说,对于公务员报考的冷与热,可以从两个层面具体分析。
一是从宏观的层面看,公务员招考的冷或者热实际上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有考录制度公平公正的程度,还有公务员职业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发展前景以及人们对这个职业的预期。
从微观层面来看,每一次招考都有一些职位显得过热。
有些职位报名人数上千人,竞争非常激烈;而有些职位主要是一些艰苦边远地区的基层机关的岗位或者是专业比较特殊的岗位,报考人数比较少,甚至有的岗位出现无人报考的现象。
所以招录职位的冷热度,从微观上看,受到具体职位的影响。
如果这个职位对户籍、专业、学历要求的限制比较少,这个职位就显得比较热。
反之,这个职位的竞争度就比较弱一些。
再一个职位本身的吸引力,比如这个职位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条件等等。
2011国家公务员报名⼈数下降理性报考是主因 26⽇18时,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资格审查⼯作结束。
有专家统计,今年最终通过资格审查⼈数约为141.5万⼈,⽐去年的144.3万⼈减少近3万⼈。
报考⼈数减少理性报考是主因 有着多年公务员考试培训经验的中公教育集团专家李永新分析,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考⽣⼼态在报考时更加理性,进⾏职位选择主要以⾃⼰的职业追求为依据。
近年来,随着公务员考试热度持续上升,“全民公考”现象显现,社会各界都对公务员招考各⽅⾯情况给予密切关注,⽽⼴⼤有志于参考的⼈群因此接收到⼤量的信息,对公务员考试本⾝的了解逐步深⼊。
“在近两年报考⼈数近50%的增长速度之下,激烈的竞争令许多原本抱着跟风或者尝试⼼态的考⽣渐渐冷静下来,也使得真正有志于成为公务员的考⽣更加明确⾃⼰的选择。
”李永新说。
此外,在国家⼏年来持续关注⾼校就业问题的背景下,社会的就业环境和⾼校毕业⽣的⼼态都有所转变,加上经济回暖就业形势转好等原因,就业机会有所增加,许多学⽣选择其他职业,也分流了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部分⼈。
政策导向效果显现应届⽣⾯向基层就业 李永新指出,今年报考开始前,有关部门在相关⽂件中就明确提出,今年的招考⼯作将“进⼀步加⼤从基层和⽣产⼀线考录公务员的⼒度”。
这⼀政策导向使许多应届毕业⽣在报考时⽐较谨慎。
尤其今年对于基层⼯作经验时间限制的重新划定就可以明显看出,截⽌于2010年10⽉15⽇⽐往年提前了近半年,也在⼀定程度上减少了应届⽣的机会。
此前,国家公务员局负责⼈曾表⽰,“今年招考政策导向明确,吸引了⼤批有基层和⽣产⼀线⼯作经历的⼈员报考,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员也得到了⼴⼤考⽣的积极响应。
同时,应届⾼校毕业⽣⾯向县(区)级以下职位报考较为踊跃”。
在⼀定程度上实现了政府引导⾼校毕业⽣⾯向基层就业的思路。
政府转型推进对公务员提出更⾼要求 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招考公告中对考⽣年龄限制的放宽引起了⼴泛关注,但李永新认为,仔细分析今年的职位说明会发现,部分职位的要求与往年相⽐更具体,换⾔之,限制也更多。
国家公务员考试降温,一件大好事2014-10-27 09:46 作者:胡乐乐来源:人民网编辑:徐茜分享到:10月24日国考报名进入最后一天,截至上午8时,已有一百多万人通过审核。
相较于往年,目前国考报名总数与竞争比例均呈“双下降”态势。
以报名第八日通过审核的人数为例,去年国考报名第八日,报名通过审核人数就已超过百万,今年则到了第十天才超百万人。
除了报考人数呈现下降趋势,相较于往年同期,热门职位的竞争比例也呈现下降趋势。
(据人民网报道)笔者认为,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国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一系列重磅举措现在已经切实起了作用。
那些原本梦想着通过参加国考,成功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混日子和贪污腐败的人被吓退了。
本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公务员是非常安逸的工作,比如许多人流传的“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只要不违反党纪国法,一般公务员都能稳当地工作到退休,而且退休了还有丰厚的退休金等待遇。
而且那些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还能通过贪腐发财。
而且,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未来趋势是要逐步打破“铁饭碗”、“金饭碗”。
今后,国家可能会推出改革措施,把那些混日子而不好好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清理出公务员队伍。
如此一来,公务员就不再是能够吃一辈子饭的工作和职业了,亦即不会再是“铁饭碗”和“金饭碗”了。
因此,那些原来指望通过国考端上“铁饭碗”、“金饭碗”的人,想来想去,最后决定不参加国考了,因为当公务员还不如干别的更适合自己而且更划算。
这就自然造成了今年国考报考人数的下降。
另外,一方面,在社会高度关注公务员队伍建设及其准入门槛的大背景下,本次招考,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考职位上作出针对性较强的细致要求,报考的审核环节也更加严格;另一方面,今年不论是职位设置,还是招录政策都明显在向西部边远地区的基层倾斜——基层岗位比例的增加,以及一些基层岗位还明确标注“条件艰苦”、“经常出差”、“需值夜班”等。
这两大因素叠加起来,就很有可能导致部分原先想要报考的人最终不得不放弃报考。
浅论报考公务员热折射出的经济问题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摘要:如今公务员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职业,高居职业排行榜首位,公务员报考热反映出社会体制诸多方面的不健全,正是这种不健全、不完善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的就业环境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布,使人力资源配置走入歧途,无疑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几年来报考公务员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对于报考公务员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并且公务员考试热现象还将会持续。
实际上,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优秀人才,如果优秀人才过于集中在政府部门,说明国家机关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过大,不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人才流动到企业、科研机构等第一线单位,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应理性分析“公务员热”的原因,找出科学应对的策略。
一、报考公务员热的原因“公务员热”并不是一直就存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政府公务人员下海经商是一大潮流,联想的柳传志,万科的王石,soho的潘石屹等很多企业家,都是放弃了“铁饭碗”,端起了“泥饭碗”。
而现在,政府公务人员下海的情况越来越少见;相反,报考公务员却越来越热,人们又愿意重新端起了“铁饭碗”。
“公务员热”实际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的集中体现。
下面我们从社会各行业的现况逐一进行分析:1.国有企业吸收就业能力下降。
国有企业的经济总量虽然占经济的比重较大,中国的500强企业几乎都被国有企业所占据。
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77390亿元,国有企业交纳税费25316.8亿元,相对于全国税收收入来说,国企贡献颇大。
但我国的国有企业经历过“寒冬”的考验,通过企业的重组、改制等方式进行了重新的洗牌,使大量国企下岗职工当时被动地流入社会各方面,而这些负面作用至今仍然尚未消除。
2.民营企业的竞争压力过大。
民营企业虽然曾一度成为就业的主要市场,但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不乐观。
对于民企的讨论现在已变成了一个沉重话题,复旦大学教授韦森认为:“最值得担心的事情不是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能维持当前的规模,而是民营企业投资的衰竭,而中国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和答案2024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材料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了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问题:(1)根据材料一,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答案:(1)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2)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及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2. 逻辑填空题目:请在下列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1)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正在被新兴技术所______。
A. 替代B. 取代C. 代替D. 替换(2)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______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A. 深入B. 全面C. 系统D. 细致答案:(1)B. 取代(2)C. 系统(二)数量关系1. 数字推理题目:请根据下列数列的规律,填入下一个数字。
2, 4, 8, 16, 32, ______答案:642. 数学运算题目:某公司有员工100人,其中男员工占60%,女员工占40%。
现公司决定裁员10%,裁员的男女比例与公司现有男女员工比例相同。
问裁员后公司男员工和女员工各有多少人?答案:裁员前男员工人数= 100 × 60% = 60人裁员前女员工人数= 100 × 40% = 40人裁员人数= 100 × 10% = 10人裁员中男员工人数= 10 × 60% = 6人裁员中女员工人数= 10 × 40% = 4人裁员后男员工人数 = 60 6 = 54人裁员后女员工人数 = 40 4 = 36人(三)判断推理1. 图形推理题目:请根据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选择正确的下一个图形。
公务员热背后的缺失文/冯淑婷113媒体报道,今年的广州市“市考”,有74103flk.报.名参加争夺2118个职位,平均供需比达35:1,考录比最高的是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番禺分局的科员职位,招考6X,共有2750Jk报考,考录比达458.3:1。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公务员考试日益受到追捧,几百个“萝卜”争一个“坑”的现象屡见不鲜。
2011if-的国考将于12月举行,报考人数居高不下,供求关系之悬殊让人哗然。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茎震篡黧淼萎公焉≥网友撰文翩峭取者髓有人生动地把公损螨艏景篙篓篡篡黧二首基訾三雾茎黧鬟挲鬈主淼透淼;淼淼笔嚣篡鼍篡羚萎慕雾羰焉鬈篡翁磊蒜蒹j蒜主,;茹笔篓≥嚣鬟鬈擎篓笔叠蒹篆≯篡淼,。
美磊巍薹蒜;:毒黧然:雾j篡:鬈爹裳盏票:瑟篡’朝禚磊乏赫溢的理想和学识付诸实际行动,为改变可是,有多少录取者意识到公务员是。
:。
::一……。
~…~…+……~励淼蔗慧笔詈作,裟?瑟嚣丢淼品;:蕊,器芸家乡落后面貌作出积极的贡献'为更篓竺三竺耋’以止喇搠最务一方一”岛实教育和社会观念的确出了瓣茎警篡篇二…勉黎雩然i~待…工毒磊主荔黼;矗鬻黧萎拨淼震蒹芸篡萋篓蒹雯竺淼篇::淼:;淼;;薹然黧霎篙裟黛。
芸篡:釜裟黧磊芸磊淼.:rx,11J磊i曩:耋篡戮篙黧二蕊搿萎矍纛震溢ii赢工作筹主薯鑫墓磊篓悉皇暑黧譬兰尝撼主震嚣羹薹:;某荔:莴茹{三高品袅蕃嚣蒜篇淼霎喜篡荔尝等篡8“磊焉赫…观篡蕞霎:纂募鬈震嘉:驾篡辜兰篓Z篓茎:三茹磊差二i若0“”“。
贯≤要冀篡篓裹慧笔慕翥妻冀篓嚣茎譬篇鬈萋耋裳念,蒜:主毒:轰磊篡i;盒篙篓冀怒筹裂萎墨蒜淼妻霍尝裳竺蒜嚣淼篡淼y…………一……………一遇。
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忽视了“公务伍能明白肩负的责任,后来者能正视18万方数据公务员热背后的缺失作者:冯淑婷作者单位:刊名:中国大学生就业英文刊名: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GUIDE年,卷(期):2010(21)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dxsjy201021004.aspx。
当前我国公务员考试热的现象分析与对策思考谢晓鹏(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处江西南昌 330045)摘要:近几年我国公务员报考人数逐年猛增,公务员考试热也作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当前我国的公务员考试被公认为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更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把考公务员当作自己最佳的就业选择,这样的社会现状引起了人们对公务员考试动因的不断探讨。
本文就我国公务员考试现状进行阐述,对考试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热;现象分析;对策1 我国公务员考试的现状公务员考试,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同时公务员这一职业也是人们争相追逐的一个热门职业,“铁饭碗”和高福利是人们赋予它的代名词,所以导致了最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热。
据有关统计表明,以国家和中央公务员录取为例,自中央机关招考实行网上报名以来,合格的报考人数大幅度增长。
自2003年以来,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逐年攀升,2003年仅仅为8.7万,2004年为12万,2005年激增为31万,2006年达36万,2007年则猛增到60万,08、09年分别达80、105万,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再创新高,高达141万,比上一年增加30多万。
从2003年2010年,七年激增16倍,最热录取比高达4691:1,2011年及2012年报考人数与2010年相当,分别约为141万和130万,百万考生拼抢铁饭碗。
在考生队伍中,近几年大学生考生比例逐渐增大,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考生越来越多,公务员成为了很多高学历选择的第一目标职位。
公务员报考人数逐年猛增,公务员考试为何如此之热?为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公务员考试队伍中去?下面就公务员考试热现象进行分析。
2 公务员考试热原因分析2.1 职业因素2.1.1 待遇好纵观各个行业职位,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是其他职位无以比拟的,工资收入较其他职位稳定,而且工资无拖欠现象,都是按时发放。
2014年公务员报名人数锐减36万
盛若蔚
【期刊名称】《村委主任(下)》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多数大学生村官对公务员体系都有或深或浅的情愫。
近来,公务员体系中引起热议的亮点不少,在此汇集一二,及时与大学生村官分享。
【总页数】1页(P41)
【作者】盛若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利福尼亚州社区学院2011年注册人数锐减逾30万
2.2014年全国铸造工程师资格认证报名人数创新高
3.招录人数锐减近半,今年迎来最难国考年
4.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于10月16日起开始报名
5.报名人数连降5年日本人为何不愿考公务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公务员报考⼈数相较去年减少36万⼈
店铺公务员资讯频道讯:2014公务员报考⼈数相较去年减少36万⼈,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
统计数据显⽰,今年全国21个省(区、市)公务员报考⼈数⽐去年减少36万,国家公务员局考录司负责⼈认为,公务员报考⼈数出现下降属于正常现象。
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司对今年北京、⼭西等21个省市、区地⽅招考公务员情况汇总发现,报名确认⼈数⽐去年减少了
12.3%。
报考⼈数⽐去年少了36万。
◆出现这样的下降,是因为⼈们不看好公务员这个“⾦饭碗”了吗?
研究多年公务员考试的专家于洪泽:这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对于应届毕业⽣或者初⼊公务员考试来说,“⾦饭碗”的稳定性还是⼤家依然还在追求,特别是⼥同学们⾸先追求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报考的热情?
于洪泽分析分析,主要原因是招录计划减少。
于洪泽:统计了⼀下,好多都⽐去年同样的招录的⼈数,都有了百分之⼆⼗、甚⾄到百分三⼗左右下降。
◆招录⼈数和报考⼈数出现双下降。
是不是竞争就⼩了?
国家公务员局的统计显⽰,今年地区公务员竞争程度(考录⽐)与去年⼤体持平。
于洪泽:参加培训⼈数⽐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实际上报名了的⼈认真的程度⽐去年有所增加,考⽣认为,参加公务员的考试还是⽐企业的招考⽐较公平,⽽且岗位⽐较稳定。
店铺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流失分析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353-02摘要近年来,公务员流失现象日趋严重,这制约着政府行政能力的加强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因此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公务员流失十分重要。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公务员现状公务员流失对策一、公务员制度发展现状从建国至今已有62个年头,我国公务员不断发展,日趋成熟。
中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吸收了十几年来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经验,同时也借鉴了外国公务员制度中科学的管理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一直沿用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到198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原劳动人事部起草了《国家工作人员法》,1985年更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1987年党的十三大和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尽快推行公务员制度。
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的诞生。
2006年1月,《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使我国公务员制度进一步完善。
二、公务员发展现状2010年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290多万少数民族干部,约占干部总数的7.4%。
全国公务员队伍中,少数民族约占9.6%。
”跟据这段话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中国公务员的数量,应该是:290万÷7.4%=3918万。
我国基层公务员占全国总数的60%,为2350.8万,是公务员队伍的主体。
根据人事部一份名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流失问题不容忽视》的调研报告统计,自从机构改革、人员定岗以来,从1998年到2002年,在人事部抽查的21个中央部委共流失本科学历以上公务员1039人,占同等学历公务员总数的8.8%。
中央的公务员流失尚且如此,基层公务员流失更为严重。
国考报名增加40多万,考研报名人数减少36万,这两个数字背后所反映的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国考和考研是两个不同的考试,各自有着不同的目的和意义。
国考是指国家公务员考试,是选拔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途径;考研是指研究生入学考试,是进入高等教育深造的必经之路。
国考和考研的考生群体、择业方向、竞争压力等都有所不同。
那么,为什么今年国考报名人数增加,考研报名人数却下降呢?我认为,这个现象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一些变化和趋势。
国家公务员的职业吸引力在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完善,机关工作的职业前景和待遇水平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关注和认可。
国家公务员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吸引人的因素之一。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很多行业和企业都面临着不稳定和不确定的风险,而机关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考研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容,考研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据统计,今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274.6万人,相比去年减少了36万人,这意味着考研的竞争压力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考研难度也有所增加,这也加剧了考生的焦虑和不安。
职业选择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个人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匹配,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高薪职业”或“稳定职业”。
很多人更愿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而不是被动地跟随市场或社会的需求。
国考报名增加40多万,考研报名人数减少36万,这个现象说明了当前社会的一些变化和趋势,包括国家公务员的职业吸引力不断提高、考研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职业选择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等。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有价值的职业,是更重要的考量因素。
国考“降温”背后的时代变迁11月30日,是11月份的最后一天,也是北京入冬以来较冷的一天。
当然,对于出生于1992年的刘莉来说,这个日子还有一个更加鲜明的标签: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的日子。
寒风凛冽,落叶满地。
但刘莉并无暇关心这些,她站在考点门口的角落里,专注地翻看着手里的资料,等待考场大门向她打开。
据国家公务员局统计,实际参加今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的人近90万人,而去年是99万人。
本次国考招考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2万余人,相比去年增多约3000人,招录人数创历史新高。
从今年的整体情况看,不论是报考人数还是参考人数都比去年下降10万人左右。
这不仅被看作国考的“降温”,更被解读为“90”后不屑于做公务员。
但刘莉告诉记者,虽然表面上看国考似乎是在降温,但考试的激烈竞争程度并没有太大的下降。
“虽然竞争的人数少了,但是真的想考的人也都希望抓住今年的机会努力备考,而真正的竞争对手就是这些人。
”显然,刘莉也是自己口中那部分想要抓住今年的机会而认真备考的人。
作为“90后”,刘莉也有着鲜明的个性。
公众对于公务员工作的枯燥、人情关系复杂的刻板印象并没有影响她对这份工作的热情,相反,她对这份工作充满想象,对于所有可以想象出的可能遇到的问题,她似乎都像是在回答面试题目一样,给出一个似乎非常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一大批像刘莉这样的“新人”努力奔向体制内的时候,已在体制内的“新人”们也正在呈现一番别样的风景。
“铁饭碗”思想渐淡在国考受热捧程度持续飙升的时候,人们拼命挤进公务员队伍有着非常雷同的原因: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铁饭碗。
而现在,“铁饭碗”的思想在这些新时代背景下的公务员们心中,已逐渐退去。
刘莉目前就读于天津某三类本科院校,学习经济类专业,是一名2015届应届本科毕业生。
就读学校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加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公务员报名的门槛又比较低是刘莉毅然决定选择考公务员最直接的原因。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我国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
从城镇这一块来看,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有630万,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安排的大约有700万,还有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这一块大约也还有600万人,再加上下岗失业人员以及从军队退伍需要安排的人员,一共有2400万人左右需要就业。
而国家自己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
因此,大学生就业则是就业问题的重点。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1.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甚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
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
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
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
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
2.扎堆现象尤为严重。
首先是专业扎堆,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
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
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很多,过于饱和。
这也是之所以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
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
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
另外,还有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
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