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1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测教师版 含答案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61.65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生物专题2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A.KH2PO4、Na2HPO4、MgSO4·7H4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B.KH2PO4、Na2HPO4、MgSO4·7H4O、葡萄糖、琼脂、水C.KH2PO4、Na2HPO4、MgSO4·7H4O、尿素、琼脂、水D.KH2PO4、Na2HPO4、MgSO4·7H4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答案] A[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培养基中必须要有尿素,故可排除B、D;而培养基中必须含有有机物作为碳源,又可排除C,故只有A符合题意。
2.某同学在101、102、103倍稀释液的平均菌落数为2760、295、和46,则菌落总数(个/mL)为( ) A.2.76×104B.2.95×104C.3.775×104D.4.6×104[答案] C3.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
A同学的结果产生原因可能有( )①由于土样不同②由于培养基污染③由于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4.请选出下列正确的步骤(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10g土壤放入盛有90g无菌水的锥形瓶中③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④依次稀释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答案] D二、非选择题5.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
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要将他们分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
下面是对大肠杆菌进行数量测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步骤如下:A.制备稀释倍数为102、103、104、105、106的系列稀释液B.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你选用________(稀释混合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样品C.适宜温度下培养结果分析:(1)测定的大肠杆菌数,再对应稀释倍数的106的培养基,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A.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B.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2和26,取平均值24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52,取平均值26D.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30、24和25,取平均值25(2)一同学在稀释倍数的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0.2mL)________。
课后训练1.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二苯胺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2.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一般在30~37 ℃的温度下培养1~2 dB.放线菌一般在25~28 ℃的温度下培养5~7 dC.霉菌一般在25~28 ℃的温度下培养3~4 d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一般需要相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3.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下列不属于厌氧细菌生存环境的是()。
A.土壤深层B.人或动物体内C.真空D.池塘淤泥4.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有().①土壤取样②称取土壤③稀释土壤溶液④涂布平板⑤微生物的培养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C.③④⑤ D.②③④5.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④不加琼脂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 D.①④⑥⑦6.以下关于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分解尿素的原因是能合成分泌蛋白酶B.以尿素作为唯一的碳源C.环境中含有大量的尿素诱导该细菌产生了分解尿素的特性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添加了酸碱缓冲剂的培养基培养该菌后不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7.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使用的涂布器应保存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取出后又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这两步分别属于什么技术?( )A.灭菌、灭菌B.消毒、消毒C.灭菌、消毒D.消毒、灭菌8.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C.如果得到了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9.马丁培养基是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之一.下列为马丁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1.将硝化细菌接种到下列培养基中,其中可以长出硝化细菌菌落的是( )A.无氮培养基,试管密闭B.无氮培养基,试管口用棉塞塞住C.含氮培养基,试管密闭D.含氮培养基,试管口用棉塞塞住解析:硝化细菌需要氮源,因此培养硝化细菌需要含氮的培养基;硝化细菌是需氧型微生物,因此试管口用棉塞塞住以便于通气。
答案:D2.下表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S、C、M为简单培养基;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
该细菌不能合成( )A.UB.VC.YD.Z解析:该细菌在简单培养基上不能生长,但只要在简单培养基中含有Y物质,细菌就能正常生长,因此该细菌无法合成Y物质。
答案:C3.下列方法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是(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解析: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分解尿素,产生氨,氨能使pH升高,酚红指示剂变红。
答案:A4.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 mL)( )A.2.34×108B.2.34×109C.234D.23.4解析:根据计算方法“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则(234÷0.1)×106=2.34×109。
答案:B5.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而一般不用活菌计数;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能从中选择出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自主探究】一、课题背景1.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农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而是首先通过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为,这是因为细菌能合成。
2.PCR()是一种在体外将。
此项技术的自动化,要求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思考:怎样找耐高温的酶呢?3.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生长的条件(包括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4. 生物适应一定环境,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
所以通过配制选择培养基、控制培养条件等选择目的微生物。
在本课题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提供氮源的是,琼脂的作用是。
该培养基对微生物(具有,不具有)选择作用。
如果具有,其选择机制是。
5. 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
即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另外,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6.比较教材中两位同学的操作方法,哪位同学的结果接近真实值?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实验需要改进呢?如需要,如何改进?7. 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菌落。
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来表示。
8.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
9. 对照实验是指除了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的实验。
满足该条件的称为,未满足该条件的称为组。
请设计本实验的对照实验组:。
二、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以及等。
2.根据图示2-7填写以下实验流程:3 .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距地表cm的近性土壤中,约为细菌。
4.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其原因是,其目的是保证获得的平板。
细菌稀释度为,放线菌稀释度为,真菌稀释度为。
5. 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培养温度。
一、研究思路(阅读教材P21~23)1.筛选菌株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该类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2.统计菌落数目(1)统计菌落数目的常用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2)统计依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多少活菌。
3.设置对照: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实验设计(阅读教材P23~24)操作步骤: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1.土壤取样一般要铲去表层土,因为绝大多数细菌分布于距地表约3~8_cm的土壤层。
2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受温度的影响,菌落的数目和特征是观察的主要内容。
三、操作提示(阅读教材P25~26)1.无菌操作: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都要进行灭菌。
称取土样要在火焰旁进行。
稀释样品要在火焰旁操作。
2.做标记:对平板和试管进行标记,尤其进行系列稀释时要按照稀释度递增的顺序将试管排列成行。
四、课题延伸(阅读教材P26)1.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
2.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共研探究]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如图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一个热泉,从耐热细菌中分离到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
(1)实例:DNA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在体外将少量DNA大量复制的技术,此项技术要求使用耐高温(93 ℃左右)的DNA聚合酶。
(2)Taq细菌能从热泉中被筛选出来的原因:热泉温度70~80 ℃,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而使耐热的Taq细菌被筛选出来。
(3)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依据:寻找目的菌种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筛选菌株1.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将少量DNA大量复制的技术,PCR技术的原理是:如果DNA片段两端的序列是已知的,那么采用PCR就可以很容易地将此DNA片段从整个DNA分子中扩增出来。
进行PCR需要一段寡聚核苷酸链作为引物,它们各自与要扩增的靶DNA片段末端互补,引物与模板DNA相结合并沿模板DNA延伸,以扩增靶DNA序列。
PCR技术需要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这种酶要能够忍受93 ℃左右的高温。
深化升华PCR的过程由三个基本反应组成:(热)变性、复性、延伸,这样构成一个循环的复制,新合成的DNA链又可以作为模板进行下一轮复制,重复3步操作。
DNA片段呈2的指数增长,在1~2小时内可完成25~30次的循环,扩增的DNA片段数可增至106~10倍。
2.选择培养基是指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二、统计菌落数目1.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是指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者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上面有一个面积为1 mm和高0.1 mm的计数室,该计数室又均分成400个小格。
测量时将稀释的样品滴加在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数出每个小格所含的细菌的平均数,再按下面的公式求出每毫升样品所含的细菌数。
每毫升原液所含的细菌数=每小格平均细菌数×400×1 000×稀释倍数要点提示此方法的缺点是分不清活菌和死菌。
2.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此法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成的现象进行的,也就是说一个菌落就代表一个细菌。
计数时先将待测样品进行一系列的稀释,再取一定量的稀释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使其较均匀地分布,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统计菌落数目,即可求出原液中的细菌数。
疑点突破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为活菌数目,但是该数目往往比实际数目要小,原因是如果稀释的倍数不够大,很可能出现两个或者更多的细菌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菌落的情况,在最后计算时,我们却是按照一个细菌来计算的。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研究思路1.筛选菌株(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2.统计菌落数目(1)活菌计数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 ÷V )×M 。
C :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V :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 :代表稀释倍数。
③统计方法: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其平均值。
(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微生物的数量。
3.设置对照(1)对照实验: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3.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活菌的数目,但统计结果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4.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因此可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5.鉴定分解尿素细菌的方法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依据是否变红进行判断。
(2)主要目的: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实验设计1.土壤取样从富含有机质、酸碱度接近中性且潮湿的土壤取样。
选修1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④不加琼脂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A. ①③⑤⑦B. ①③⑤⑧C. ②④⑥⑧D. ①④⑥⑦【答案】B【解析】要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①正确、②错误;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用固体培养基需加入琼脂,③正确,④错误;培养基中需要加碳源即葡萄糖,⑤正确,⑥错误;不需要氮源,故不加硝酸盐,⑦错误,⑧正确,因此B正确。
2.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氮气B.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25℃恒温培养24~48小时C. 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D. 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答案】D【解析】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A错误;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0~37℃恒温培养24~48小时,B错误;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求其平均值,C错误;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D正确。
3.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答案】A【解析】酚红指示剂只能用来检测尿素分解菌,故A正确;二苯胺试剂常用来进行DNA的鉴定,故B错误;苏丹Ⅲ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脂肪,故C错误;双缩脲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故D错误。
4.下列就“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所倒平板和接种后培养时的平板均要倒置B.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三个平板并且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计数C.在稀释度足够高时,所形成的单个菌落中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必定相同D.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答案】C【解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所倒平板和接种后培养时的平板均要倒置,以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三个平板并且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计数,并求其平均数,B正确;细菌进行二分裂增殖,不能保证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在稀释度足够高时,所形成的单个菌落中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C错误;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D正确。
选修1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练)1.下列关于分解尿素的细菌,说法正确的是()A.以尿素作为唯一碳源B.能分解尿素的原因是能合成并分泌蛋白酶C.环境中含有大量的尿素诱导该细菌产生了分解尿素的特性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添加了酸碱缓冲剂的培养基来培养该细菌后不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答案】D【解析】由于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所以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A项错误;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分解尿素的原因是能合成并分泌脲酶,B项错误;该细菌产生脲酶是受基因控制的,而不是环境中的尿素诱导的,C项错误;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的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所以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该细菌后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但如果培养基中添加了酸碱缓冲剂,则不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D项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工程与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R技术可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取B.选择单核居中期向单核靠边期过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成功率高C.在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一定是尿素分解菌D.“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C【解析】PCR可以用于外源目的基因的大量扩增,故A正确。
在花粉选择进行离体培养时应选择单核靠边期的成功率高,故B正确。
在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有可能是尿素分解菌也有可能是以氮气为主的细菌,还要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别,故C错误。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原理,故D正确。
3.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④不加琼脂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A.①③⑤⑦ B.①③⑤⑧ C.②④⑥⑧ D.①④⑥⑦【答案】B【解析】要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故1需要2错误,故C错误。
更上一层楼基础•巩固1。
下列氮肥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是()①硝酸盐②尿素③磷酸氢氨④铵离子A.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解析:尿素只有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成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答案:B2。
选择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所需的培养基中,氮源是()A.尿素B。
尿素和硝酸盐C.硝酸盐D。
蛋白胨解析:该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其中的氮源应只含有尿素,这样凡是能在上面繁殖的都是能利用尿素的细菌。
答案:A3.PCR技术是一种DNA扩增技术,所需的酶来自于( )A.酵母菌B.大肠杆菌C。
Tap细菌D.病毒解析:PCR需要耐高温的酶,Tap细菌是一种耐热细菌,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是常温菌,病毒中没有酶。
答案:C4.不能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的是()A.牛肉膏B.含碳有机物C。
含碳无机物D。
石油解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答案:C5。
测定土壤中不同微生物数量,要选用不同倍数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请选出培养细菌时所用的稀释倍数()① 10② 102③ 103④ 104⑤ 105⑥ 106A.①②③B.②③④C。
③④⑤ D.④⑤⑥解析:土壤中细菌的数量非常多,一般选取的稀释倍数比较高。
答案:D6。
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A.菌落B。
细菌形态C。
细菌体积D。
细菌结构解析:细菌个体非常小,不易直接观察,不同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不同,而且可以用肉眼观察,因此常作为鉴定菌种的依据.答案:A7。
配制培养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琼脂B。
加入青霉素可得到放线菌C.培养自生固氮菌不需添加氮源D.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解析:制作固体培养基需要加入凝固剂,琼脂是常用的但非唯一的凝固剂,青霉素能抑制原核生物如细菌和放线菌细胞壁的形成,发酵工程一般采用液体培养基。
答案:C8.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后,指示剂的颜色是()A。
蓝色 B.红色 C.黑色D。
棕色解析:尿素分解形成碱性物质氨,在碱性环境下,酚红指示剂变红。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理一理判一判1.选择培养基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分离细菌,也能计数。
(√)3.平板划线法只能纯化细菌,不能计数。
(√)4.从土壤中取样时,土层越浅越好。
(×)5.来自土壤的微生物稀释倍数越大越好。
(×)6.测定不同微生物数量时,接种的土壤悬浮液的稀释度相同。
(×) 7.菌落特征是鉴别菌种的重要依据。
(√)8.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9.可用含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对筛选出的尿素分解菌作进一步鉴定。
(√)悟一悟1.可利用分离对象对某种营养物质有“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质,并且使该营养物质成为培养基中某类基本营养物质的唯一供给者,如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就将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
2.可利用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菌物质,经培养后,其他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而该分离对象却可大量增殖,在数量上占据优势。
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本身不能区分细菌的死活,因此一般用来统计总菌数。
但是,通过一定的辅助处理,可以实现活菌计数,如在计数前用台盼蓝染液进行染色,可以通过统计无色细胞的个数来进行活菌数的统计。
4.对照实验中除测试因素(自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要保证和实验组相同且适宜,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5.在培养基制作和保存过程中,都易出现培养基被污染、样品被污染等情况,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要设置空白对照或相互对照。
感悟体会: 练一练1.[2019·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二月考]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甲组实验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乙组实验的培养基中的氮源除尿素外还含硝酸盐,其他成分都相同,在相同条件下操作,培养观察,则乙组实验属于( )A.空白对照B.条件对照C.相互对照D.标准对照解析:生物实验中的实验可以分为空白对照,条件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等。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后,指示剂将()A.变蓝色B.变红色C.变黑色D.变棕色[解析]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加入酚红指示剂将变红。
[答案]B2.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C.细菌在土壤中数量比真菌多D.随机的,没有原因[解析]土壤中的微生物大约70%~90%是细菌,真菌的数量要比细菌少。
样品的稀释度越高,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数目就越少。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适于平板计数,所以细菌的稀释倍数要高于真菌的稀释倍数。
[答案]C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原因是()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B.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C.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D.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但偶尔也能来自两个细菌,所以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可能与活菌的实际数不相同。
[答案]C4.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一种()A.尿素酶B.脲酶C.蛋白酶D.肽酶[解析]能够分解利用尿素的细菌,其细胞内含有脲酶,可以把尿素分解成氨,然后进一步利用。
[答案]B5.(2016·四川卷)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____色。
专题二第二节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测试题知识点: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课题背景1.对细菌群体生长规律测定的正确的表述是()A.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B.至少接种一种细菌C.接种一个细菌D.及时补充消耗的营养物质2.在一个“淀粉-琼脂”培养基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请指出④和⑤所发生的颜色反应,以及③接种的面包霉的分泌物分别是A.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B.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C.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D.棕黄色、蓝黑色、麦芽糖酶3.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味精、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A.酵母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B.酵母菌、大肠杆菌、青霉菌、乳酸菌C.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D.黄色短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知识点: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研究思路4.PCR技术要求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这种酶要能忍受93℃左右的高温.如果请你来寻找这种耐高温的酶,你会去哪里寻找()A.土壤中B.海水中C.热泉中D.冷库中5.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A.KH2PO4、Na2HP04、MgS04·7H20、葡萄糖、尿素、琼脂、水B.KH2PO4、Na2HP04、MgS04·7H20、葡萄糖、琼脂、水C.KH2PO4、Na2HP04、MgS04·7H20、尿素、琼脂、水D.KH2PO4、Na2HP04、MgS04·7H20、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6.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
1mL) ()A.2。
34×108B.2.34×109 C.234 D.23。
47.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下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链霉素能阻止结核菌的生长B.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C.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知识点: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实验的具体操作8.下列操作不属于微生物的分离步骤的是( )A.稀释B.划线或涂布C.接斜面D.培养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阳光、温度、水分B.温度、水分、PHC.水分、PH、氧D.温度、PH、氧10.下列微生物的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A.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色素B。
专题2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生用书P71(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 )A.尿素酶B.脲酶C.蛋白酶D.肽酶解析:选B。
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体内能够产生脲酶,脲酶能够将土壤中的尿素分解为氨。
2.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 mL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
培养36小时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下表。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B.该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C.Ⅰ和Ⅱ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不需要生长因子D.Ⅱ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糖类解析:选C。
Ⅰ与Ⅱ对照,Ⅰ缺少生长因子,菌落数少于Ⅱ,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生长因子。
3.(2019·山西太原高二期末)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解析:选C。
取稀释相同倍数的菌液,分别接种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上,则前者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后者生长的菌落数目,因此,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即为所需要的对照。
设置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应与选择培养基一样进行接种、培养。
4.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④不加琼脂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D.①④⑥⑦解析:选C。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从物理性质上分属于固体培养基,因此应加入凝固剂琼脂。
5.(2019·四川彭州中学期中)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
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者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A.鉴别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解析]:选择培养基可选择目标微生物,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答案]:C2.测定土壤中某细菌和真菌数量的过程中,和真菌相比,细菌需要选用稀释倍数更高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的原因是()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C.在土壤中细菌比真菌多D.随机的,没有原因[解析]:在土壤中,细菌比真菌多,所以为了确保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培养平板,测定细菌数量时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数量时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答案]:C3.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解析]: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利用尿素,因此选择培养基中应只有尿素这一种氮源。
此外,培养基中还应含有碳源。
[答案]:A4.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A.稀释涂布平板法B.直接计数法C.重量法D.比浊法[解析]: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够在不影响细菌生存的情况下将细菌个体从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出来,并可根据菌落数测定出样品活菌数,故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测定样品活菌数。
直接计数法计得的是活菌和死菌的总和。
[答案]:A5.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而一般不用活菌计数法;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能选择出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的计数(二)过程与方法分析研究思路的形成过程,找出共性和差异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无菌不在的概念,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教学难点: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培养基的配置以及接种技术。
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进行细菌的分离,获得所需要的目的微生物。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农作物不能(能,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而是首先通过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为氨和CO2 ,这是因为细菌能合成脲酶。
1.2 科学家能从热泉中把耐热细菌筛选出来是因为热泉的高温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这样也适用于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点评:生物适应一定环境,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
所以通过配制选择培养基、控制培养条件等选择目的微生物。
〖思考1〗在该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葡萄糖,提供氮源的的是尿素,琼脂的作用是凝固剂。
〖思考2〗该培养基对微生物具有(具有,不具有)选择作用。
如果具有,其选择机制是只有能够以尿素作为氮源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1.3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除此之外,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补充】显微镜直接计数是测定微生物的方法。
公式:观察到的红细胞平均数∶观察到的细菌平均数=红细胞含量∶细菌含量1.4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自我小测1将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后,指示剂将() A.变蓝色B.变红色C.变黑色D.变棕色2请选出下列正确的操作步骤()①土壤取样②称取10 g土壤,取出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③吸取0.1 mL 土壤溶液进行平板涂布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3下列操作不属于微生物的分离步骤的是()A.稀释B.划线或涂布C.接斜面D.培养4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有()①土壤取样②称取土壤③稀释土壤溶液④涂布平板⑤微生物的培养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5土壤取样时最好选择哪种环境中的土壤做实验()A.街道旁B.花盆中C.农田中D.菜园里6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B.先铲去表层土3 cm 左右,再取样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7在一个“淀粉—琼脂”培养基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 ℃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 h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A.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B.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C.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D.棕黄色、蓝黑色、麦芽糖酶8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下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 ℃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
从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链霉素能阻止结核菌的生长B.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C.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伤寒杆菌更有效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9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10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学案: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含解析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知识点一菌株的筛选与选择培养基1.筛选菌株(1)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实例:从热泉中筛选出Taq细菌。
热泉70~80 ℃的高温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而使耐热的Taq细菌脱颖而出。
(3)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
归纳总结:选择培养微生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有“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质,从而使它成为一种加富培养基;(2)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菌物质,经培养后,其他微生物生长受抑制,而分离对象却可乘机大大繁殖,在数量上占优势.2.选择培养基(1)概念:选择培养基指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选择培养基的制备原理: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一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不同而制备培养基。
(3)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允许特定种类微生物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化学成分。
(4)选择培养基的用途:使混合菌株中的目的菌变成优势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5)实例:在培养基中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可得到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组成提供的营养或作用KH2PO4 1.4 g、Na2HPO4 2。
1无机盐g、MgSO4·7H2O 0。
2 g葡萄糖10.0 g碳源尿素1.0 g氮源、碳源琼脂15.0 g凝固剂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氢元素、氧元素尿素,以尿素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会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繁殖,所以,用该培养基能够筛选出可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研究思路1.筛选菌株(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2.统计菌落数目(1)活菌计数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 ÷V )×M 。
C :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V :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 :代表稀释倍数。
③统计方法: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其平均值。
.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3.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活菌的数目,但统计结果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4.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因此可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5.鉴定分解尿素细菌的方法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依据是否变红进行判断。
(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微生物的数量。
3.设置对照(1)对照实验: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主要目的: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实验设计1.土壤取样从富含有机质、酸碱度接近中性且潮湿的土壤取样。
选修1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答案】A【解析】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选择的原则是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该选择培养基应只含尿素一种氮源并能让该类细菌生长,需有碳源。
分离微生物要用固体培养基;分解尿素的细菌属于异养微生物,需要加葡萄糖作为碳源。
B无氮源、C无碳源,D中牛肉膏、蛋白胨可作为氮源。
答案是A。
2.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操作中,对于获得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影响最大的是()A.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B.涂布前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D.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答案】C【解析】土壤的表层含有细菌较少,但仍含有分解尿素的细菌,经过培养可以得到尿素分解菌,A错误;未灼烧灭菌的涂布器虽含有杂菌,但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不能生存,B 错误;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含有氮,实验不能得到分解尿素细菌的单菌落,C正确;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的双手,可能将杂菌带入培养基,但杂菌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不能生存,D错误。
3.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答案】A【解析】酚红指示剂只能用来检测尿素分解菌,故A正确;二苯胺试剂常用来进行DNA的鉴定,故B错误;苏丹Ⅲ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脂肪,故C错误;双缩脲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故D错误。
4.下列就“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所倒平板和接种后培养时的平板均要倒置B.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三个平板并且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计数C.在稀释度足够高时,所形成的单个菌落中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必定相同D.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答案】C【解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所倒平板和接种后培养时的平板均要倒置,以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三个平板并且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计数,并求其平均数,B正确;细菌进行二分裂增殖,不能保证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在稀释度足够高时,所形成的单个菌落中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C错误;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D正确。
5.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利用上述选择培养基依次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A.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B.分解尿素的细菌、大肠杆菌、放线菌C.分解尿素的细菌、霉菌、放线菌D.固氮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答案】C【解析】乳酸菌属于异养厌氧微生物,不能在缺氮培养基上生存;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不能在添加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A错误;在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筛选分离固氮微生物,大肠杆菌不能在添加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B错误;在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筛选分离固氮微生物,在添加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筛选分离真菌(如霉菌),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可以筛选分离放线菌,C正确;在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筛选分离固氮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不能在添加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D错误。
6.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C.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D.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空白对照【答案】B【解析】要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可先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 正确;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B错误;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计数时取其平均值,C正确;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空白对照,D正确。
7.下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3号试管中的菌落稀释倍数为103倍B.4号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恰为5号的10倍C.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个D.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答案】B【解析】3号试管是稀释104倍,A错误;4号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稀释倍数比5号的低10倍,如果稀释倍数适当,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B正确;5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105×10=1.7×108个,C错误;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D错误。
8.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
产生A同学结果的原因可能有()①土样不同②培养基污染③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A同学获得的菌落远大于其他同学,可能是由于所取的土样不同,也可能操作过程被污染(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操作过程没有保证无菌操作都会导致菌落数偏多),还可能是操作失误,比如培养基的稀释倍数搞错了,或培养基中混入了其他含氮物质等,但与是否设置对照无关,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9.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进行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瓶进行消毒处理B.对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可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C.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D.用含刚果红的尿素培养基筛选鉴别出能分解尿素的菌株【答案】C【解析】选项A,应对培养瓶进行灭菌处理。
选项B,对细菌进行计数时不能用平板划线法。
选项D,用含酚红的尿素培养基筛选和鉴别出分解尿素的菌株。
10.下列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涂布到不同平板上培养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答案】D【解析】制备培养基时,需要将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A正确;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即需要制备不同的土壤稀释液,B正确;对照组和实验组需要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C正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D 错误。
二、非选择题(30分)11.(20分,每格2分)在农业用地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
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一定,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________处理。
(2)要从________ 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________体培养基且以________ 。
若需要调节培养基pH,应该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且分装________(填“前”或“后”)进行。
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
(3)若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 。
(4)培养后发现,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5)为了计数微生物的数量,一位同学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55、160、176、149个,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___________。
【答案】(1)稀释(2)富含(或长期使用)该除草剂固除草剂为唯一氮源前高压蒸汽灭菌(3)稀释涂布平板法(4)培养基中缺少这些细菌可利用的氮源(5)1.6×109【解析】(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稀释处理。
(2)要从富含(或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利用该培养基的目的是筛选能降解除草剂的细菌,因此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特点是:固体培养基且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若需要调节培养基pH,应该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且分装前进行,以保证各种pH相同;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若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4)培养后发现,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基中缺少这些细菌可利用的氮源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5)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55、160、176、149个,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155+160+176+149)÷4÷0.1×106=1.6×109个。
12.(10分,每格1分))每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
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1)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细菌合成的________将尿素分解为________,pH升高,使指示剂变为红色。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