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教案3
- 格式:docx
- 大小:10.29 KB
- 文档页数:5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一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主题:画出你的想象。
2. 教材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要求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一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范画、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有趣吗?为什么?”2. 讲解:教师简要讲解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并示范如何运用这些元素创作一幅画作。
3.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发挥想象力,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一幅画作。
4. 展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学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2. 教学内容: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七、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创作一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
2. 观察身边的物品或场景,尝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描绘。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2. 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何改进?4. 学生作品是否具有创意?如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5. 下一节课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绘画技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一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充满创意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想象画的特点,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想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敢于表现、乐于创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画作。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想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水粉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老师出示一幅想象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有什么特别之处?”b.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幅画充满了想象力,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 学习新课a. 老师简要介绍想象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b.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观察周围的事物,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如“未来的家园”、“神奇的海底世界”等。
b. 学生根据主题,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创作。
c.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a.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互相欣赏、评价。
b.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2. 内容:a. 想象画的特点b. 创作方法c. 主题设定d. 线条与色彩运用七、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创作一幅想象画,题材自选。
2. 家长协助拍摄作品,上传至班级群,进行线上展示。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创作氛围浓厚。
2. 部分学生在绘画技巧上还需加强,建议在课后多加练习。
【精品】人教版小学美术二上《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word教案第一篇:【精品】人教版小学美术二上《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word教案10、画出你的想象教学目标:1、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潜能,发挥想象力,通过合作、交流、综合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表达;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学会想象、善于创造。
教学难点:想象的新颖独特。
教学准备:教师:相关的图文资料,范作等;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老师准备的各种造型个性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二)、新授1、欣赏生活中充满想象力的各种造型的实例:小刀,时钟,烟缸,椅子,甚至建筑等等。
2、讨论探究:小组讨论,研究这些物品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归纳总结:人们根据这些奇特的造型进行联想,设计出许多有趣新奇的物品。
5、提炼想象要点:除了拟人化和联想这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在保留虾和蟹基本特征不变的基础上,运用夸张、变形、增删等手法,创造出特别奇异的虾蟹新形象。
欣赏科幻电影中的虾和蟹形象。
(三)、练习1、欣赏大师作品:达利的虾形电话机2、欣赏学生作品。
3、学生进行想象并表现:方式一: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小组内交流、探讨,并用线条、色彩进行表现。
方式三:以摸一个物品为主题,设计出奇异特别的新形象。
(四)、作业展评:1、展示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五)、课后拓展:出示图片请学生欣赏并提问: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第二篇:画出你的想象教学反思二年级的孩子想象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他们在运用逼得能力上,对色彩的认知能力也都有了提高。
因此我想本节课在点、线、面上略加引导孩子就能用自由的线,好看的颜色将心中的想象画出来。
可是在实际的创作过程,有些孩子还是不知道画些什么。
于是我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在纸上画出自由行走的线,让孩子在线条交叉出的形状中寻找能想到的生活中的事物,找到的形状我就将其线条加粗并涂上颜色,果然孩子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得到了拓展,最后师生共同完成了一张奇特的想象画。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人教版教学内容《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是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学内容包括:1.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前九节课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绘画创作。
4. 评价和赏析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前九节课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绘画创作。
4. 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评价和赏析自己和他人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绘画创作。
3. 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评价和赏析自己和他人的美术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2. 学生自带的美术用品。
3.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和总结前九节课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3. 示范: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绘画创作。
4. 练习: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赏析。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前九节课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3. 教学目标:回顾和总结前九节课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画出你的想象》教案教学目的:通过自然中抽象因素的分析、认识,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的抽象形式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感受及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艺术中的抽象。
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机、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1、 艺术中的抽象,欣赏作品: (1)波洛克 (2)德库宁(3) 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艺术:康定斯基(1866—1944年),俄国抽象主义画家,“抽象艺术之父”,其艺术被称为“热抽象艺术”、或“抒情抽象”。
康定斯基擅长油画、水彩画和版画。
早期作品采取印象主义技法,1910年开始采用音乐名称,形象几乎是用色彩的块面和线条图案暗示出来,如《即兴曲》等。
以后则是纯抽象的绘画,后又转向几何的抽象,其画风充满着幻想、幽默的趣味。
(4) 蒙德里安的冷抽象艺术:蒙德里安(1872—1944),荷兰抽象主义画家,其艺术被称为“冷抽象艺术”、或“几何抽象”。
1913年后的绘画以几何性符号式的绘画为主,他在平面上把横线与竖线相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及灰色。
这些新造型主义的抽象艺术及其理论,不仅影响了西方抽象绘画和雕塑,还对现代广告、家具、服装设计、印刷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克利的抽象艺术:克利(1879—1940年),瑞士画家。
他认为:绘画或创作活动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体验,在这种体验过程中,艺术家在得到启发的时刻,把内心的幻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结合起来,以表现本质的真实。
(6) 马蒂斯的艺术:马蒂斯(1969—1954年),法国野兽派画家。
他善于以强烈的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
透视和明暗手段全被抛弃,可是构图仍是有秩序的生活境界。
同时他吸收了非洲艺术的表现风格,对于东方艺术如的版画或阿拉伯装饰图案有一种特殊的敏感。
2、讨论:这种抽象的画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如何理解? 生活中的抽象还表现在哪里? CAI 展示:(1)、 自然中的抽象:图片:《山与云》、《倒影》、《沙漠》、《农田》、《水面》、《水珠》、《云》、《晚霞》、《树叶》、《玉米》、《火》、《闪电》、(2)、 生活中的抽象:图片:《建筑》、《礼花》、《铁轨》、《光纤》、《齿轮》、《电路板》、《钢筋》、《钉》、《碎纸》、《纸》、《玻璃》、《彩带》、《布》3、说说你准备怎么和比一比? 三、学生作业:像们一样绘制一幅抽象图。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学会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绘画的基本技巧:线条、形状、色彩2. 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3. 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绘画的基本技巧,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四、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2. 图片、故事等教学素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绘画的世界。
2. 新课讲解: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3. 练习: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绘画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评价与总结: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2.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绘画过程,共同完成作业。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绘画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 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画水平。
八、教学延伸1. 开展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邀请专业画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绘画的知识。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学会了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绘画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画水平。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教学设想:美术课文《我也是艺术大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我也是艺术大师此案例属于抽象的造型表现课,课程作业及要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本课主要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我也是艺术大师使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先摹仿、再创作,最后会用各种材料、大胆地、毫无顾忌地画出自己想要画的色彩和形象来。
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欣赏艺术大师作品,要求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富有创意地表现形式。
2、指导学生摹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及形式,结合学生中的具体形象来塑造形象。
3、引导学生尝试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作品。
教学流程:1介绍二位艺术大师,提高学生的兴趣。
2、展示大师作品,引导学生各谈感受。
3、让学生自由地表现。
4、交流作品。
5、小结,延伸教学活动。
此节课中,要求学生先欣赏两位艺术大师米罗、克利的作品,然后自己创作一副作品。
在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两位大师(一位是西班牙的米罗,一位是瑞士的克利)的作品如何如何地好,且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现代的一些知名画家对他们的评价颇高,许多博物馆里都珍藏着他们的作品,价值连城。
若你们拥有其中的一幅作品的话,那不是千万富翁,也是个百万富翁。
(学生兴趣很高,都觉得这样的大师十分了不起,学生跃跃欲试。
)很迫切地想看这二位大师的作品。
(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欣赏欲望),于是教师掀开课本,让学生欣赏那四幅作品。
学生十分激动而虔诚地打开书,只听到嘘声一片。
(学生发出惊讶失望的感叹)师:大家觉得这四幅作品怎么样?生1:这哪里是作品呀?生2:这画的是什么东西啊?生3:什么呀,这是艺术大师的画呀?生4:乱七八糟的,难看极了。
生5:艺术大师为什么画这么难看的画呢?生6:他们就是乱画,有什么了不起的。
由于大部分孩子从小受家长及周围人的影响,接受的都是很具体的画,觉得画得像就是画得好,画得不真实就是乱画。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上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为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画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绘画创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元素,如线条、色彩等,并能运用这些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挥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创意的画作。
2. 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示范画作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具有创意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画作是如何创作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绘画基本元素:介绍线条、色彩等绘画基本元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元素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3. 示范创作:教师现场示范一幅画作,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些技巧。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师点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绘画创作的要点,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2. 内容:- 绘画基本元素:线条、色彩- 创作技巧:观察、想象、动手操作- 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课后完成一幅以“我的梦想”为主题的画作。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创作,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绘画基本元素进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说课(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一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主题:画出你的想象2. 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一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范画、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并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作。
3.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画出你的想象》2. 内容: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及其运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创作一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
2. 作业要求: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作品具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反思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展示一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如梵高的《星夜》或米罗的《哈里昆的狂欢》,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画作中的创意和想象力。
2. 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这幅画有趣吗?为什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有创意的事物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创作等过程,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主题:画出你的想象。
2. 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元素,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想象、创作的方法。
3.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观察身边的景物,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
五、板书设计1. 课题:画出你的想象2. 教学内容: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观察身边的景物发挥想象力绘画创作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六、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根据课堂所学,观察身边的景物,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需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构图饱满,创意独特。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发挥想象力,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进行绘画创作,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中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通过简单的绘画技巧指导,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绘画技巧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中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绘画技巧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2.绘画指导法:通过简单的绘画技巧指导,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2.画具: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纸等3.教学课件:自然界中的事物图片、绘画技巧示例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事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绘画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技巧指导,如如何描绘形状、颜色、线条等,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自己的作品。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画出你的想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技巧,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绘画的基本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
2. 绘画的基本方法:写生、临摹、创作等。
3. 绘画的创作思路:观察、想象、表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思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绘画的世界。
2. 新课导入:介绍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思路,让学生对绘画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4.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思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2.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想象、多表达,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3. 组织一些绘画比赛和展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七、教学资源1. 绘画教材和参考书。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3. 优秀的绘画作品和视频。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绘画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绘画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绘画比赛和展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才华。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画出你的想象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10.画出你的想象》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的想象,运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画出自己心中的世界。
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美术表现为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他们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颜色和线条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之间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和构图等。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学会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线条和颜色,画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自己心中的想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示范法:老师为学生示范绘画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3.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2.搜集一些富有想象力的画作,用于展示和启发学生。
3.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一些富有想象力的画作,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谈谈对画作的看法,以及自己心中的想象。
2.呈现(10分钟)老师为学生示范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和构图等。
在示范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开始绘画自己的作品。
在绘画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别辅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勇敢表达自己。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教案)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节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如何用画笔将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理解抽象和想象的概念;•培养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通过示范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感知、理解事物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抽象和想象的概念;•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感知、理解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本节课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尝试描述一些抽象的事物,例如“什么是爱”、“什么是幸福”等,然后讨论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抽象的概念,并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观察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物体,并指导学生在观察中练习细心观察,感知事物。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物体,想象这个物体自己的状态、形态和色彩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绘画环节教师为学生示范绘画基本技巧和方法。
引导学生试着用画笔将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在每个环节结束时,教师都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论和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能。
4. 结束环节教师向学生汇报学习内容和成果,鼓励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并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帮助。
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加强对画画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教师需做好如下准备:•准备基本的绘画材料,例如画纸、颜料、画笔等;•准备一些抽象的事物,例如“爱”、“幸福”等;•准备一些具体的物体,例如水果、植物、动物等;•准备课件和教具,以便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需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抽象和想象的概念;•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学生是否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学生是否能够进行细心观察、感知、理解事物。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感知、理解事物的能力和自由表达的能力。
画出你的想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的一节课程,主要通过画画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了各种绘画材料、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画出自己的想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描绘、色彩的运用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包括线条的描绘、色彩的运用等。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独特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所需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绘画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作品能够吸引人?它们有什么特点?2.教学新知:教师首先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描绘、色彩的运用等。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
3.实践操作: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材料。
在画画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作品展示:每画完一幅作品,学生都可以向全班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共同学习和进步。
5.总结反馈:教师对每一幅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新,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后,教师可以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为下一次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绘画的基本技巧、如何画出自己的想象、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绘画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和创作。
小学美术《画出你的想象》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会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
2.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学会观察和表达。
2. 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想象力的作品。
教学准备:1.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2. 准备一些绘画参考资料,如图片、画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鼓励学生发现和表达自己喜欢的元素。
2.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题:“画出你的想象”,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心中的想象。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讲解如何使用绘画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2. 讲解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颜色等。
三、创作练习(10分钟)1. 请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想象,可以是任何形式和内容。
2.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表达,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让其他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积极、客观的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绘画技巧和想象力方面有所提高,但在观察和表达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特风格。
六、教学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一些优秀的想象画作品,分析其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创意和想象力的体现,激发学生的灵感。
七、创意启发(10分钟)1. 通过观看一些创意视频或展示一些创意物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说课(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画出你的想象》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创造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本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想象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作品具有创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富有创意的想象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想象画的特点。
提问: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感觉?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出课题——《画出你的想象》。
2. 新课学习(1)引导学生了解想象画的特点,如创意新颖、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等。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想象画创作。
(3)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同龄人的想象画作品,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
3. 学生练习(1)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想象画。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览区。
(2)引导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从创意、表现手法、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想象力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品的质量,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
教学设想:
美术课文《我也是艺术大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我
也是艺术大师此案例属于抽象的造型表现课,课程作业及要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
的难度的。
本课主要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我也是艺术大师使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
作特点及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先摹仿、再创作,最后会用各种材料、大胆地、毫无顾忌地画出自己想要画的色彩和形象来。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欣赏艺术大师作品,要求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富有创意地表现形式。
2、指导学生摹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及形式,结合学生中的具体形象来塑造形象。
3、引导学生尝试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作品。
教学流程:
1介绍二位艺术大师,提高学生的兴趣。
2、展示大师作品,引导学生各谈感受。
3、让学生自由地表现。
4、交流作品。
5、小结,延伸教学活动。
此节课中,要求学生先欣赏两位艺术大师米罗、克利的作品,然后自己创作一副作品。
在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两位大师(一位是西班牙的米罗,一位是瑞士的克利)的作品如何
如何地好,且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现代的一些知名画家对他们的评价颇高,许多博物馆里都珍藏着他们的作品,价值连城。
若你们拥有其中的一幅作品的话,那不是千万富翁,
也是个百万富翁。
(学生兴趣很高,都觉得这样的大师十分了不起,学生跃跃欲试。
)很迫
切地想看这二位大师的作品。
(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欣赏欲望),于是教师掀开课本,
让学生欣赏那四幅作品。
学生十分激动而虔诚地打开书,只听到嘘声一片。
(学生发出惊讶失望的感叹)
师:大家觉得这四幅作品怎么样?
生1 :这哪里是作品呀?
生2 :这画的是什么东西啊?
生3 :什么呀,这是艺术大师的画呀?
生4 :乱七八糟的,难看极了。
生5 :艺术大师为什么画这么难看的画呢?
生6 :他们就是乱画,有什么了不起的。
由于大部分孩子从小受家长及周围人的影响,接受的都是很具体的画,觉得画得像就是
画得好,画得不真实就是乱画。
正在此时,有一个男孩大声地说:这几幅画画得很美。
”
师:你们觉得哪幅很美?为什么?
生1:我觉得第一幅很美,黄色做背景很鲜艳。
生2 :我觉得第二幅很好看,因为它的颜色很特别,各种颜色都流动起来,像我们学的第一课《流动的色彩》。
教室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惊喜于孩子对颜色的敏感,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并提出问题,对颜色的感受,如:黑色会给你什么感觉?黄色背景让你想到什么?
师:开始大家都说不好看,后来又发现了它们颜色的美,现在请大家凭自己的感觉来说一说这些画画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生1 :我最喜欢第一幅画,因为他画的是太空的景象。
师:你们通常用什么颜色来画太空?
生1 :蓝色。
师:可是艺术大师却用了鲜艳的黄色,为什么呢?(孩子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很兴奋、议论纷纷)
生1:因为太空太黑了,给太空一点光,里面的东西就看得见了。
生2 :有了鲜艳的黄色,宇航员们到了太空就不觉得无聊了。
生3 :从电视上看,太空漆黑一片,黄色会让太空显得更加漂亮,更加明亮了。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幅画是太空呢?
生1 :我觉得图上的蓝色大圆和黑色小圆好象是星球,米字很像星星。
又一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三幅图。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幅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教师觉得很惊讶)问:神奇在哪儿?
生:这个小女孩今天很不高兴了,气得脸都变黑了,把花瓶都打碎了,小狗吓跑了,太
阳吓得变小了,蘑菇也吓歪了,小男孩看见女孩变丑了,晕倒在地上,小女孩神奇的力量让火箭升起来了,女孩发泄完,准备从后面的路离开他不开心的地方。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教师既惊讶又欢欣,原来这幅作品还可以这样来了解。
)
第四幅作品:有人认为,地狱的魔鬼跑出来了,上帝要拿绳子去捉拿他们;还有人认为
是一些人在一起拔河。
第三幅作品有的学生说池塘被污染了,开出的荷花是黑色的,天空也
被污染了,下起了黑色的雨,滴在花蕊上;还有人认为是几只小鸟在湖边守鱼吃。
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都能和画面联系在一起,让人感叹不已,他们敢想,尤其是想到
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他们的想法与众不同,不受他人左右,只要是自己喜欢的。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并运用语言把自己的所想表现出
来了,虽然整个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但在教学中还有个别同学未动脑筋,或者根本就
不知道它画的是什么东西,还有的跟着一起奏热闹。
特别有的差生应给予更多的辅导和提示, 提高他们对绘画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