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选择题满分策略第一篇专题十常见有机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30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题突破《有机化学基础》1.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1)取代反应特点:有上有下类型:包括卤代、硝化、磺化、水解、酯化等反应类型。
(2)加成反应特点:只上不下加成反应常用试剂:H2、X2(卤素)、HX、HCN、H2O等。
(3)消去反应特点:只下不上类型: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消去。
(4)加成反应:主要以烯烃和苯为代表,碳碳双键、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5)取代反应:烷烃、苯、乙醇和乙酸均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2.有机反应中的“H2”H2在有机反应中总是“扮演”加成试剂的角色,能与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苯环、醛基—CHO和酮基—CO—中的碳氧双键(羰基)以及碳氮双键和三键(C===N、C≡N)等发生加成反应。
每摩尔碳碳双键或醛基、酮羰基消耗1 mol H2,每摩尔碳碳三键消耗2 mol H2,每摩尔苯环消耗3 mol H2。
3O CH能4(1)注意苯环的结构与六元环的区别,不要看到含双键的六元环就认为是苯环。
(2)蛋白质发生盐析是物理变化,可逆;蛋白质发生变性是化学变化,不可逆。
(3)氧化反应包括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催化氧化反应和燃烧反应等。
(4)不是所有的碳氧双键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如酯和羧酸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5)苯、液态烷烃等不能因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但是能够发生萃取(物理变化)而使溴水层褪色。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醛类,还可能是:葡萄糖、麦芽糖、甲酸、甲酸盐、甲酸酯等。
5.区分三个易错问题(1)不能区分常见有机物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
如塑料的老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等。
(2)不能灵活区分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
如苯与溴水不反应,只与纯液溴反应。
(3)不能准确地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如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6.牢记三种物质的特征反应(1)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三轮微专题十有机化学常见设问方式与解题技巧有机化学为高考化学选择题的必考题,一般出现在高考试题的第12题,为不定项。
在Ⅱ卷主要17题大题。
【课堂目标】1.确定分子式,原子共面的判断。
2.官能团的识别和正确书写。
3.反应类型的判断。
4.消耗NaOH、H2、Br2的量的分析。
5.物质的鉴别6.典型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基础梳理】1.确定分子式,原子共面的判断与辨析。
①的分子式:。
②的分子式:。
③( )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④( )OHC(CH3)3(CH3)3C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2.官能团的识别和正确书写。
①中的官能团的名称。
②中的官能团的名称。
3.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①NO 2Fe NH 2,反应类型为 。
②,反应类型为 。
③,反应类型为 。
④OCH 3ClOCH 3C 2CH 3O ,反应类型为 。
⑤( )能发生取代、消去、氧化、加聚、缩聚反应。
4.消耗NaOH 、H 2、Br 2的量的分析。
①,1mol 该有机物消耗 NaOH ,消耗 H 2,消耗 Br 2。
②,1mol 该有机物消耗 NaOH ,消耗 H 2,消耗 Br 2。
③,1mol 该有机物消耗 NaOH ,消耗 H 2,消耗 Br 2。
CH 3CH 2COClAlCl 35.物质的鉴别辨析①( )可用FeCl3溶液鉴别有机物I和Ⅱ②( )可用NaHCO3溶液鉴别有机物和③( )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中是否含有CH3(CH2)17OH6.典型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①OHC(CH3)3(CH3)3C与浓Br2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的化学方程式。
③合成的化学方程式。
④CCH2OBrCCH2OOH的化学方程式。
⑤与NaOH醇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⑥与NaOH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⑦与新制Cu(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⑧在O2/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自我消化、整理【反馈训练】 不定项选择题:1.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它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描述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B.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能发生加成、消去、氧化及取代反应D.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3 mol NaOH 反应2.菠萝酯常用作化妆品香料,其合成方法如下:OHOOOOH OOHOOHOCl原料中间体菠萝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NaHCO 3溶液可以鉴别中间体中是否含有苯酚B.菠萝酯可以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反应原理一样C.中间体中所有的C 原子都可以共平面D.中间体和菠萝酯中均不含手性碳原子3.尿黑酸是由酪氨酸在人体内非正常代谢而产生的一种物质。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重要的有机实验》习题训练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硝基苯和水B.苯和甲苯 C .溴苯和NaOH溶液D.甘油和水2、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苯中的苯酚,加入溴水后过滤B.分离苯和溴苯,加入水后分液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加入碳酸钠饱和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D.区分乙酸、乙醛、乙醇,加入Cu(OH)2悬浊液加热3、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C.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4、下列有关试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B.用50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mLKMnO4溶液C.用量筒取5.00mL 1.00mol·L-1盐酸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L-1盐酸D.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5、下列试剂中,可以用来鉴别硝酸银溶液、己烯、苯、乙醇和苯酚溶液的一种试剂是()A.盐酸B.溴水C.三氯化铁溶液D.钠6、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7A.将冰醋酸、乙醇和浓硫酸混和共热制取乙酸乙酯B.将乙醇和3 mol / L硫酸按体积比1∶3混和共热至170℃制乙烯C.检验CH3CH2Br中的溴元素,加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D.用苯、溴水和还原铁粉制溴苯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证明纤维素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取加热至亮棕色的纤维素水解液少许,滴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B .定性检验C 2H 5Cl 中的氯元素:将C 2H 5Cl 和NaOH 溶液混合加热煮沸后,加过量的HNO 3酸化,再加AgNO 3C .混有乙酸、乙醇杂质的乙酸乙酯用饱和Na 2CO 3溶液进行除杂提纯D .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制取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9、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 溶液洗;⑤水洗。
2018高考化学选择题满分策略--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化学选择题满分策略--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化学选择题满分策略--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高考化学选择题满分策略-—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选择题满分策略第一篇专题四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复习题1.(2017天津理综,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D.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答案C解析A项,因O、N、S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正确;B项,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如H2O、NH3、SiH4、H2S等,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aH等,正确;C项,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错误;D项,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规律,可推出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正确.2.(2017全国卷Ⅱ,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答案B解析a、b、c、d分别为O、Na或Mg、Al、S.A项,原子半径b >c>d>a,错误;B正确;C项,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不是强碱,错误;D项,S的氧化性比氧气的氧化性弱,错误。
化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提高)【高考展望】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题型之一。
在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侧重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
选择题的分数约占总分的40%,由此看出,选择题在高考考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属高考试卷中稳定、成熟的题型。
选择题的得分,已成为制约很多学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瓶颈,要想高考得高分,必须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方法点拨】一、选择题的特点和考查内容1、选择题的特点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经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选择题具有如下特点:(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
2、选择题考查的主要内容(1)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胶体,能量,化学与社会、生活、高科技等;(2)阿伏加德罗常数;(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7)弱电解质的判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化学实验安全;(9)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0)小计算。
二、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和策略1、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1)直选法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更适合于基础较弱的考生。
1.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
了解“绿色化 学”的重要性。
2.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 要作用。
考纲 要求 3.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4.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
5.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 特点。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 安全使用问题。
7.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发现,试题突出 STSE 素材的选用,体现了高 专家 解读 点低,内容涉及绿色化学、联系社会生活、医药安全、新型能源、环保问题、工 农业生产、科技前沿、科学史料等。
考较强的导向性——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 实际问题,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特别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
试题起点高,落STSE 试题一般不会简单地考查类似“科普”知识的内容,更多地体现出和生产、 生活有关现象、问题的分析和解释,所用的是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基本概念、基础理 论的知识,难度也有所增大。
预测在 2018 年的高考中仍然关注化学与环境、材料、 能源、生命、安全和科技等领域,从中选择与中学化学相联系的某物质或某知识点 命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推介新技术、介绍新成果。
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就必须在牢固掌握双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分 析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化学原理的应用。
该类试题的选材 热点如下: 1.安全与健康。
人类健康是高考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等。
2018 年高考将关注近年来新闻报道中,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如生活中的有 毒物质、食品添加剂、新药物合成、新物质或已有物质的新用途开发利用等。
2.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高考命题的永恒话题,2018 年高考命题将继续关注下列信息:近期的有关环境的社会事件;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对空气、 水体和土壤造成的污染;废电池对饮用水和土壤的污染;最新开发的绿色材料在环 保中的作用;绿色化学新理念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