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6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通过分组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已有生活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举例说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
(2)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重难点突破:本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初步了解、学习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并组织学生设计好探究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加强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使小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在合作中发展各自的能力与个性。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拥有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知识,但距构建生物概念还有一定距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习任务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第1课时2、教学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表,笔等。
3、教学过程:课堂反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更多课堂检测试卷:“随堂训练-优教训练”栏目:“课中-课堂训练A--《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或“课中-课堂训练B--《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情感延伸: 进一步探究提问学生思考自己想弄明白的问题。
让部分同学回答。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一、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捕捉鼠妇(或蚯蚓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鼠妇(或蚯蚓等)的生活环境。
核心素养:通过对“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进行举例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尝试根据课题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三、评价任务1.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对“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进行探究。
2.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能够给出至少一种实验设计方案,并能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完成探究。
3.任务三:小组代表(可以是多个)能就实验结论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阐述,并能提炼和概括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四、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布置课前调查活动:鼠妇都在哪些地方出没?于课前结伴前往小区、公园、校园等地“寻找鼠妇”,并记录(笔记或拍摄)发现鼠妇时的周围环境。
导入提问:哪些同学找到了鼠妇?同学们都是在哪些地方找到鼠妇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回答:花盆底下、草丛里等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找到鼠妇。
同时展示自己的记录作品。
1.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完成任务①提出问题:请大家根据课前调查结果提出你的问题或疑问。
②作出假设: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大家着重探究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表达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请你说说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2、如何保证实验结果不同只能是由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行吗?4、为什么要计算各组平均值?5、西瓜虫与鼠妇的区别,对实验的影响。
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
注:第9、10组说出他们探究的变量及设计方案,与大家分享实验结论。
小组内自主讨论,学生回答问题:1、光,温度、水。
2、单一变量3、鼠妇数量越多,验结果越准确,但也不能太多,统计会比较困难。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ecological factor)。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知识点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它们对生物的影响是非常普遍的。
没有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生存下去。
因此光影响着植物的生理变化和分布情况。
光照不但影响植物的生活,也影响着动物的行为、体色、生长发育等。
地球上温度变化的幅度极大,但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X围却很窄。
过冷或过热都会使生物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如候鸟的迁徙就是由于鸟类受温度的影响而引起的。
水是一切生物体的构成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另外,水还是生物体一切代谢活动的中介,营养物质的运输、废物的排出等等,都离不开水。
水还影响着生物的生活和分布情况。
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如果没有空气,植物就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动物会因为没有空气而窒息死亡。
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活。
当一个或几个非生物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引起生物个体的变化,甚至死亡。
知识点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从同种或异种的角度,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种: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的现象是常见的。
例如,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往往是千百只个体生活在一起,在群体内部分工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或配偶等有时也会发生斗争。
例如,在农田中,相邻的作物植株之间会发生对阳光、水分、养料的争夺;许多鸟类的雄鸟在占领巢区后,如果发现同类的其他雄鸟进入自己的巢区,就会奋力攻击,将侵入者赶走。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班级教师备课时间课题教材分析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是一个重点。
通过对照实验让学生获得有利证据,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深刻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在学习了环境影响生物后,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学情分析关于探究活动中提到的生物材料鼠妇,学生是容易捕捉并观察其生活环境,提出相关问题。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照实验仅设置一个单一因素的研究。
关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举出相关例子。
明晰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适应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实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适应难点探究实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需用教具或器材探究实验涉及的生物材料和器材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生物圈仅指生物生活的环境吗?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活着?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阅读教材,什么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态因素?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生物的生存空间,还有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水、肥、光、温度、蚯蚓、杂草、害虫。
图12:小麦的生长受到哪些生态因素的影响?根据是否有生命可以把生态因素分成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怎样影响生物,通过探究实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找出答案。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问题与假设分别以什么形式表达?2主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实验变量是什么?3.选择三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吗?4结果与结论是不一样的。
结果是对实验客观现象的描述,而结论是在数据整理基础上提出观点。
此时应该与假设进行对比分析。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结果和结论分别是什么?根据日常的经验,鼠妇生活在阴暗湿润的地方。
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间2017年月日第周第课时课题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教学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探究课题提问同学们都是在哪些地方找到鼠妇的?当你搬开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它很快就爬走了。
为什么呢?鼠妇怕什么呢二,探究实验六大步骤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从这六个步骤针对光这个因素探究外界环境对鼠妇的分布产生的影响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引导学生找出做出假设的依据制定计划指导学生设计对照试验,控制变量学生交流鼠妇的生活环境,花盆下面、下水道口处、拖布,石头底下以及腐烂的木桩等阴暗潮湿处。
学生思考交流:怕人、怕光……学生阅读教材14—15页的内容,小结得出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依据在阴暗的环境找到了鼠妇,在明亮的地方没有找到)各小组根据教材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参考书上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自行设计实验计划。
实施计划指导学生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提醒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要随时做好实验记录。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讨论: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2、你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3、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行吗?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三,课后探究:鼠妇的分布还会受到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按照制定的计划来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填写教材15页的表格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增强热爱自然环境的意识。
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2)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难点: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2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实验探究)要创造两个环境:一个有光,一个无光,这样才能比较。
要确保在实验中,除了光这个条件外,其他条件必须保持一致,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不行,一只鼠妇可能会出现严重误差,最好多用几只,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不够,至少做三次,取平均值,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动手实验,小组合作。
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怎样才能知道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呢?做一个有光的实验组够不够?探究实验要有两个对照实验,一个实验室贴合实际情况的空白对照组,一个是作为探究原因的实验组,这就是“对照实验原则”。
怎么能说明是光这个因素对鼠妇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而不是由于其他原因呢?是的,在一个实验中,有且只能有一个变化的因素,这就是我们说的“单一变量原则”。
设计多少只鼠妇做实验比较合理呢?一只行吗?在完成这个实验时,要做几次实验呢?一次够吗?是的,这就是我们强调的“多次重复实验,排除偶然因素”。
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实验装置,符合上述要求的单一变量原则。
充分放权,让学生动手,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注意巡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
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已知道生物是问不同问:生物的生活既受到生物尿液、雷教师引导归纳小结:生物适生物会不会反过来影响环境小结: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的概念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合作、竞争生物因素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二、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温度、水、阳光、空气等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或者用以下图解: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展示图片和设计问题为主,要完成的任务较多,用一节课时间完成是较紧张的,还需要在教学中抓紧时间。
本节课知识点不算多,但知识间是紧密联系的,前面的概念没弄清楚,后面的学习就有困难。
对刚进入初一的学生,对生物这科的学习较陌生,要真正能掌握本节课知识,还是有难度的。
因此,教师要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理解,需要借助一些感性的材料,如:图片、收集生活中身边熟悉的实例并制作幻灯片等,这需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准备,节约课堂时间。
同时达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的学习,最终让学生树立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动物细胞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拓展学习生物很多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激发学生对生【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难点和关键】拓展学习生物很多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温故知新第一环节、师友互查1、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P3-72、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P113、什么是生物圈?P124、什么叫生态因素?它分为哪两大类?P12第二环节教师引导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注意常考的几种非生物第二步、探究释疑第一环节师友解惑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
P132、探究实验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P14---15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
P174、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P16---17第二环节教师点拨注意对照试验的问题第三步、巩固理解第一环节、师友巩固学友概括本节课学习的大体内容,师傅帮助学友汇总每一过程涉及的具体问题第二环节、教师指导针对难点问题再做重复讲解第四步、分层提高第一环节、师友竞赛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空气B、温度C、草D、水2、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多,而西北的荒漠地区就很少。
你认为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B、光照C、水分D、温度3、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A、草原中的狼和兔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D、蜜蜂采蜜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哪种关系?()A、竞争B、合作C、寄生D、捕食5、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营养B、温度C、土壤D、水分第二环节、教师提升针对对照试验的重要性再做讲解第五步、梳理总结第一环节、师友梳理谈谈收获1、知识方面2、师傅补充容易出错的问题及复习方法3、互助心得4、本节表现优秀的师友第二环节、教师总结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探究的过程对照试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生物的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会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能初步学会在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培养关爱生物、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习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想一想,议一议”: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探究新知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自主学习]观察教材第13页“图1-12小麦田示意图”,结合教材第12页内容,思考并回答:(1)环境中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因素有等。
(2)尝试将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进行分类。
[归纳总结1](1)生态因素:叫作生态因素。
(2)类型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归纳总结2]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光以外,还有、和等。
当环境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剧烈的变化后,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合作探究]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关系、关系、关系以及关系。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归纳总结3]在环境和生物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生物;同时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
随堂检测完成教材第18页课后练习。
课后训练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B.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C.生物受到环境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生物的死亡D.人呆在屋里就不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2.到了冬天,有些树的叶片会脱落,而有些树仍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落叶的树不适应环境,不落叶的树适应环境3.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4.太湖发生水华的原因是( )A.工业污水大量排放B.草履虫大量繁殖C.蓝藻大量繁殖D.水生生物大量繁殖5.现代化城市的家庭中,通常会摆放一些生态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题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检查预习作业情况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试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2.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难点设计对照试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控制实验变量关键做好探究实验教具准备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设计意图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生态因素?分为哪几类?2.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它们对植物有何影响?它们对动物又有和影响?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制定计划:(1)实验思路(2)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3)实验装置(4)方法步骤回忆旧知,回答问题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完成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材料设计探究实验巩固旧知,引入新知时间环境2 3 4 5 6 7 8明亮阴暗(5)实施计划(6)得出结论(7)表达和交流讨论: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那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2.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二)对照试验1.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设计对照实验要确认实验变量,控制实验变量,处理数据,避免偶然性。
三、小结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并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学生根据探究实验学会设计对照试验,控制实验变量回顾实验过程巡视实验情况,个别指导实验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做出指导,并引出对照试验的概念引导总结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通过课堂梳理完成教学目标巩固练习作业布置必做教材P18选作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板书设计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二、对照试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