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无锡市统计局关于公布无锡市2012年度城镇单位平均工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无锡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13.05.20•【字号】锡人社发[2013]118号•【施行日期】2013.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无锡市统计局关于公布无锡市2012年度城镇单位平均工资的通知(锡人社发〔2013〕118号)各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市各有关单位:现将无锡市2012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统计数据公布如下:一、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一)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012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5381元,比上年增长9.93%;市区(含锡山、惠山区,下同)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5960元;江阴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7909元;宜兴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9234元。
(二)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2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6883元,比上年增长10.4%;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7417元;江阴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8973元;宜兴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51361元。
(三)城镇非私营单位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012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8727元,比上年增长10.8%;市区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9858元;江阴市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8164元;宜兴市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4205元。
(四)城镇非私营单位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2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9573元,比上年增长11.3%;市区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0837元;江阴市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8398元;宜兴市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5404元。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社会组织2008-2012年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2.09•【字号】锡政办发[2008]334号•【施行日期】2008.1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社会组织2008-2012年发展规划的通知(锡政办发〔2008〕334号)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无锡市社会组织2008-2012年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八年十二月九日无锡市社会组织2008-2012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规范我市社会组织建设行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远景规划,特制定2008年至2012年我市社会组织发展规划。
本规划中的社会组织是指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一、发展现状(一)发展成果1.社会组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自2000年以来,全市社会组织数量按照平均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
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登记的社会组织2152个,其中社会团体131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822个,基金会14个;备案的社会组织1345个。
我市社会组织规模已跻身全省前列,基本上覆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2社会组织法规政策逐步完善。
200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无锡市促进行业协会发展条例》。
此后又陆续出台了20多项社会组织的政策法规制度,为无锡市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3行业协会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快。
200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行业协会、学会与政府部门人员、机构、经费“三脱钩”。
2007年开始对行业协会、学会进行归口管理,在全省率先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新型管理体制。
2002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无锡市统计局•【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2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无锡市统计局2003年)2002年,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全市经济继续在较高平台上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经济发展综合经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0%;第二产业增长14.1%;第三产业增长12.7%。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提高,达41.5%。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632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4413美元,继续列全省第一位。
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4∶55.2∶40.8调整为3.6∶54.9∶41.5。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完成财政收入200.85亿元,同口径增长23.7%,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5%,超过上年2.1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6.48亿元,同口径增长30.9%。
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结构调整再现成效。
2002年夏粮播种面积为49.91千公顷,水稻播种面积为92.8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1.3%;油菜籽播种面积为27.79千公顷,累计新增经济作物面积3.6千公顷。
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4调整为5∶5。
农产品产量有所下降。
全年粮食总产量96.29万吨,下降9.4%。
油料总产量3.79万吨,其中油菜籽3.74万吨,分别下降28.9%和29.4%;蚕茧总产量1117吨,下降5%;茶叶总产量4812吨,下降0.2%;水果总产量45753吨,增长8.6%。
2010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无锡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无锡调查队【发布日期】2011.02.18【实施日期】2011.02.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10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无锡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无锡调查队 2011年2月18日)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
无锡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做好扩内需、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好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完美收官。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1.3万美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04.9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08.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44.27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8:55.7:42.5,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全市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微电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
其中物联网产业增长16.9%、新能源产业增长35.6%、新材料和新型显示产业增长26.7%、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4.8%、微电子产业增长16.7%、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增长15.0%、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长44.6%、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增长30.5%。
就业和再就业扎实推进。
全市年末城镇新增就业12.8万人,净增就业9.87万人,各类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3.01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6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6%。
民营经济继续稳步壮大。
全市民营经济延续上年的良好发展态势,总量继续扩张,活力增强。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2年度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法规类别】奖惩【发文字号】锡政发[2013]25号【发布部门】无锡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2.17【实施日期】2013.02.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2年度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锡政发〔2013〕25号)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各省级以上开发区: 2012年,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四个无锡”的各项要求,着力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求真务实,勇攀高峰,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涌现出一批发展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
为发扬成绩,表彰先进,更好地发挥开放型经济工作对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市政府决定对江阴市人民政府等77个单位予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励,在新的一年争取更大成绩。
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确保全面完成2013年开放型经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无锡市2012年度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名单无锡市人民政府2013年2月17日附件:无锡市2012年度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名单一、2012年度利用外资先进市(县)区(6家)南长区人民政府崇安区人民政府滨湖区人民政府锡山区人民政府无锡新区管委会江阴市人民政府二、2012年度外贸稳增长先进市(县)区(3家)宜兴市人民政府无锡新区管委会锡山区人民政府。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城市GDP排行50强榜单GDP是当今世界各国衡量经济的最主要的数据之一。
近年来,关于GDP指标的在经济统计和考核评估中“要”与“不要”的问题,一直成为争论的话题。
曾几何时,各地惟GDP论英雄,为追求GDP增长而舍弃一切。
之后,有人认为GDP高速增长带来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于是又提出取消GDP指标的观点,似乎一提GDP指标就是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GDP指标本身没有错,错的是错误的统计和运用。
无论从理论和现实来看,GDP是能基本反映一国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与历史趋势的,从国际上来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提出广为公众接受的另一种指标体系来替代GDP,也没有一个国家不使用GDP这个指标,或者放弃GDP统计的计划。
GDP仍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的“显示屏”,是检验经济社会运行的“晴雨表”。
排名城市 2012年GDP 较2011年增长率(省、直辖市)1、上海市 19500.00亿元增长 8.0% (沪)2、北京市 16000.00亿元增长 8.0% (京)3、广州市 12380.00亿元增长11.0% (广东1)4、天津市 11300.00亿元增长16.5% (津)5、深圳市 11000.00亿元增长10.0% (广东2)6、苏州市 10500.00亿元增长12.0% (江苏1)7、重庆市 10000.00亿元增长16.7% (渝)8、成都市 6900.00亿元增长15.0% (四川1)9、杭州市 6800.00亿元增长10.0% (浙江1)10、武汉市 6700.00亿元增长12.0% (湖北1)11、无锡市 6660.00亿元增长11.5% (江苏2)12、佛山市 6613.00亿元增长12.0% (广东3)13、青岛市 6600.00亿元增长--.-% (山东1)14、南京市 6140.00亿元增长12.0% (江苏3)15、大连市 6100.00亿元增长14.0% (辽宁1)16、宁波市 6000.00亿元增长10.0% (浙江2)17、沈阳市 5950.00亿元增长12.6% (辽宁2)18、长沙市 5600.00亿元增长14.0% (湖南1)19、唐山市 5400.00亿元增长11.3% (河北1)20、烟台市 3620.64亿元(前三季度)增长12.5% (山东2)21、郑州市 4900.00亿元增长13.0% (河南1)22、东莞市 4735.00亿元增长11.1% (广东4)23、济南市 4400.00亿元增长10.5% (山东3)24、泉州市 4270.00亿元增长13.5% (福建1)25、南通市 4100.00亿元增长12.0% (江苏4)26、长春市 4040.00亿元增长15.2% (吉林1)27、哈尔滨市 4000.00亿元增长12.5% (黑龙江1)28、石家庄市 4000.00亿元增长12.0% (河北2)29、西安市 3800.00亿元增长14.9% (陕西1)30、大庆市 3737.00亿元增长12.0% (黑龙江2)31、福州市 3705.00亿元增长13.0% (福建2)32、潍坊市 2615.45亿元(前三季度)增长11.2% (山东4)33、常州市 3600.00亿元增长12.0% (江苏5)34、徐州市 3600.00亿元增长13.0% (江苏6)35、合肥市 3600.00亿元增长16.0% (安徽1)36、温州市 3337.14亿元增长9.5% (浙江3)37、淄博市 3280.00亿元增长12.0% (山东5)38、绍兴市 3200.00亿元增长--.-% (浙江4)39、鄂尔多斯 3000.00亿元增长--.-% (内蒙古1)40、包头市 2150.85亿元(前三季度)增长15.6% (内蒙古2)41、济宁市 2820.00亿元增长11.0% (山东6)42、邯郸市 2800.00亿元增长--.-% (河北3)43、东营市 2057.58亿元(前三季度)增长12.8% (山东7)44、盐城市 2760.00亿元增长13.0% (江苏7)45、台州市 1951.79亿元(前三季度)增长8.6% (浙江5)46、洛阳市 2723.00亿元增长12.8% (河南2)47、临沂市 2700.00亿元增长12.0% (山东8)48、嘉兴市 1871.96亿元(前三季度)增长11.0% (浙江6)49、扬州市 2630.00亿元增长12.0%(江苏8)50、南昌市 2610.00亿元增长13.0% (江西1)。
201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发布日期】2013.02.20【实施日期】2013.02.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1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 2013年2月20日)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两个率先”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
一、综合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40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8.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7121.9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3518.0亿元,增长9.6%。
人均生产总值68347元,比上年增加6057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3∶50.2∶43.5。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41.5亿元,增长17.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7.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676.0亿元,增长9.6%,占GDP比重为43.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等新兴产业全年销售收入达400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提升、占比提高。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6056.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6.7%,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41.7%,分别比上年提高0.6个和0.7个百分点。
2001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无锡市统计局•【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1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无锡市统计局2002年)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新世纪首战告捷。
一、经济发展综合经济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7%;第二产业增长11.2%;第三产业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0%,达40.8%。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30000元,达31246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3778美元,继续列全省第一位。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56.9:39.1调整为4:55.2:40.8。
财力逐年增强,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41.92亿元,同比增长26.6%,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0.44%,超过上年1.1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47亿元,增长30.1%。
农业农业调整力度加大,种植业结构继续优化。
2001年夏粮种植面积调减32.5%,水稻种植面积调减11.8%;油菜籽播种面积调高1.7%,累计增加经济作物面积27万亩,粮经比例由上年的7∶3调整到接近6∶4。
全年粮食总产量106.28万吨,比上年下降16.3%。
油料总产量5.33万吨,其中油菜籽5.30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9.9%和10.0%;蚕茧总产量1176吨,增长5.5%;茶叶总产量4820吨,下降1.6%;水果总产量42127吨,增长54.9%。
林牧渔业生产持续增长,新兴养殖业快速发展。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03•【字号】锡政办发[2012]270号•【施行日期】2012.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锡政办发〔2012〕270号)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2月3日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方案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年。
根据国家、省和市统一工作部署,为组织开展好《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评估的意义开展中期评估是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根本要求。
科学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评价我市“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提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是确保我市“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的重要保证。
开展中期评估是确保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结合我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开展中期评估,客观把握我市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举措,是确保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开展中期评估是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必然要求。
中期评估也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实施开局之年。
通过中期评估,加强“十二五”规划与长三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等国家战略规划的对接,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功能,是实现无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经信委2012年度无锡市经信工作发展目标责任考核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锡政办发[2012]136号【发布部门】无锡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5.17【实施日期】2012.05.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经信委2012年度无锡市经信工作发展目标责任考核意见的通知(锡政办发〔2012〕136号)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经信委《2012年度无锡市经信工作发展目标责任考核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七日2012年度无锡市经信工作发展目标责任考核意见(市经信委2012年5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对2012年度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市政府下发的《2012年经信工作目标责任书》中各地区政府的主要目标任务,特制定如下目标责任考核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第十二届二次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大力开展“项目推进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不断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促发展,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总量规模、结构效益、创新能力和绿色水平,实现制造业竞争力有效提升,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通过强化经信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调动各市(县)、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项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全市2012年经信工作主要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考核对象各市(县)、区政府三、考核内容及办法2012年度经信工作发展目标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
完成目标得基本分,超过目标加分,未完成目标减分。
具体考核内容如下:(一)规模总量(30分)1.规模工业现价总产值增幅(5分)完成目标得基本分;未达目标,每少0.1个百分点减0.2分;超过目标,每多0.1个百分点加0.05分。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2年度无锡市腾飞奖获奖
项目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无锡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11.16
•【字号】锡政发[2012]258号
•【施行日期】2012.11.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正文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2年度无锡市腾飞奖获奖项目的
决定
(锡政发〔2012〕258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根据《无锡市腾飞奖实施办法》,经市腾飞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市政府同意,决定授予“汽车装配线摩擦输送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等5个项目2012年度无锡市腾飞奖。
希望获奖单位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扎实工作,再接再厉,为全市转型发展争创新的业绩。
全市各行业要向先进典型学习,为大力推进“东方硅谷”建设,加快打造“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作出新的贡献,确保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附件:2012年度无锡市腾飞奖项目
无锡市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16日
附件:。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2年度经信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1.28•【字号】锡政发[2013]9号•【施行日期】2013.0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2年度经信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锡政发〔2013〕9号)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和市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无锡”和“三地三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不断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促发展,务实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信工作目标任务,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鼓励先进、树立典型,经研究,决定授予江阴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无锡市经信工作优胜奖;授予南长区人民政府等单位无锡市经信工作优秀奖;分别授予宜兴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工业经济增长、工业投入、节能降耗工作、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锐意进取,争取更大成绩。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向先进学习,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做好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为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2012年度无锡市经信工作优胜奖名单2.2012年度无锡市经信工作优秀奖名单3.2012年度工业经济增长等先进单位名单无锡市人民政府2013年1月28日附件1:2012年度无锡市经信工作优胜奖名单江阴市人民政府宜兴市人民政府锡山区人民政府惠山区人民政府滨湖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附件2:2012年度无锡市经信工作优秀奖名单南长区人民政府北塘区人民政府崇安区人民政府附件3:2012年度工业经济增长等先进单位名单一、工业经济增长先进单位宜兴市人民政府锡山区人民政府二、工业投入先进单位滨湖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三、节能降耗工作先进单位惠山区人民政府江阴市人民政府四、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单位滨湖区人民政府惠山区人民政府。
2012年1-12月份无锡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2012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着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平稳发展。
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68.15亿元,可比价增长10.1%。
一、工业生产2012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99.66亿元,同比增长2.9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6.90亿元,同比增长7.1%。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其他企业增速超过9%,分别达到23.9%、9.0%、9.8%、9.4%,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领先。
2012年全年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46.90亿元,同比增长9.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410.00亿元,同比增长6.6%,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2.5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18.07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工业投入1423.40亿元,同比增长13.7%。
从产业投向看,2012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26亿元,同比增长7.9%。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23.59亿元,同比增长13.7%。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79.23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房地产投资974.37亿元,同比增长11.0%。
从房地产销售情况看,商品房销售持续升温。
201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26.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商品房实现销售额776.67亿元,同比增长36.3%。
三、消费品市场2012年我市全力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7.94亿元,同比增长14.4%。
从城乡市场情况看,城乡市场均衡发展,2012年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103.63亿元,同比增长14.3%,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24.31亿元,增长14.6%,增速略高于城镇市场0.3个百分点。
2012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12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无锡市统计局2013年)2012年是国内外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无锡发展遭受最严重困难的一年。
在中共无锡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着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6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74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1.87万美元,继续名列全省首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37.2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12.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18.9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53.0:45.2。
新兴产业稳步发展。
全市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微电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营销收入)6043.66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其中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长34.4%、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6.0%,物联网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就业和再就业扎实推进。
全市年末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各类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0.03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6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
民营经济继续稳步壮大。
全市民营经济注册资金598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85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4.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012年江苏省各市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2年江苏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40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特别是江苏人均GDP水平历史性地突破1万美元,达到10827美元,连续3年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无锡人均GDP超11万元再居江苏省第一2012年无锡经济发展呈现“总量跃升、均量上升、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7000亿元,达到7568.15亿元;比上年增加688亿元,可比价增长10.1%。
2012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11.74万元,比2011年净增1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GDP达到1.87万美元,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的位置。
2012年江苏各市GDP排名常州被苏北徐州挤出前五2013年2月1日,江苏省常州市统计局对外公布了2012年常州经济状况。
2012年,常州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969.8亿元,同比增长11.5%。
这一成绩让位居苏南板块的常州在江苏经济排行榜单上无缘前五。
常州人均GDP达到85036元人民币,约合1350美元,位列江苏第四位。
在江苏的经济版图中,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曾凭借苏南模式撬起了江苏经济强省的地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的前五年,苏锡常一直是江苏经济榜单上的前三强,三市的经济总和占了江苏的半壁江山还多。
在席卷全球金融危机中,省会城市南京和毗陵上海的苏中城市南通跻身进位,将常州挤到了前五的边缘。
在江苏各市公布的2012年经济数据中,徐州以实现GDP4016亿元的成绩又将常州挤出了前五,常州排在了江苏经济榜单的第六位。
排在其后的是苏北的盐城和苏中的扬州,其中盐城更是把三年后赶超常州作为了目标。
据了解,2012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8%、12%和13%。
苏北增长最快,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高2.9个百分点。
在江苏提出未来发展仍然是调结构促转型,缩小苏南苏北差距的方向下,江苏的经济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
2009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无锡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无锡调查队【发布日期】2010.02.28【实施日期】2010.02.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9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无锡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无锡调查队2010年2月28日)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无锡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无锡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扩大内需保增长、创新创业促转型、政企合作维稳定”为中心任务,按照“保增长、促转型、重统筹、惠民生”的要求,沉着冷静、从容应对、果断决策,成功扭转了经济下滑的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经济企稳、结构趋优、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1151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1885美元。
就业和再就业扎实推进。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3万人,净增就业8.5万人,各类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7.15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627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民营经济继续稳步壮大。
全市民营经济延续上年的良好发展态势,总量继续扩张,规模继续壮大,活力增强。
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89万人,注册资金3304.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9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2.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7591.66亿元,比上年增长7.8%,上缴税金36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98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市场物品及服务价格小幅下降。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5%,涨幅比上年回落了5.6个百分点。
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1%,消费品价格下降0.3%。
2012年发展改革主要工作安排(一)以增强内生动力为支撑,进一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1、切实增加有效投入。
努力保持投资对扩大内需的支撑作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
积极鼓励引导社会投入。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将投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带动变为民间投资拉动上来,全年民间投资增长25%以上。
着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海力士20纳米级技术改造、深南电路半导体封装基板研发制造基地、联合汽车电子高压喷油器和高压油轨总成等100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增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支撑。
扎实推进投资转型发展。
优化完善《无锡市重大产业项目评估实施办法》,统筹调配全市土地等重要资源,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加大项目投入强度,提升项目亩均产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不断拓展融资渠道。
年内新增信贷800亿元,新增企业上市(IPO)15家,首发融资总额80亿元,引进创投基金10家,新设2家科技小贷公司、18家农村小贷公司。
确保重大项目实施。
年内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38项,其中实施项目118项,前期项目20项,实施项目总投资2868亿元,年内计划投资667亿元,前期项目总投资713亿元。
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
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代建、招投标、稽察、竣工验收、后评价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2、稳定促进消费需求。
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1%。
突出发展旅游业。
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努力打造旅游休闲之都和全国旅游强市,年内确保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增长15%以上,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7%以上。
稳定发展房地产市场。
积极采取综合措施,严格把控价格环境,争取金融机构增加个贷发放,努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力促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改造发展传统商贸业。
鼓励企业运用现代商品流通模式、营销交易方式和管理技术,促进传统商贸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商贸服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年内城区新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0个,组织举办大型促销活动。
2012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
【发布部门】无锡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3
【实施日期】20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2012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无锡市统计局 2013年)
2012年是国内外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无锡发展遭受最严重困难的一年。
在中共无锡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着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6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74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1.87万美元,继续名列全省首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37.2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12.03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18.9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53.0:45.2。
新兴产业稳步发展。
全市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微电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营销收入)6043.66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其中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长34.4%、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6.0%,物联网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就业和再就业扎实推进。
全市年末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各类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0.03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6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
民营经济继续稳步壮大。
全市民营经济注册资金598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85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4.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上缴税金561.44亿元,比上年增长5.6%。
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220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市场物品及服务价格逐步回落。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5,比上年回落了2.6个百分点。
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9,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2.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8。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情况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优化农产品供应结构,有效保障市场需求。
全年粮食总产量81.65万吨,比上年下降0.7%;油料总产量8653吨,比上年下降6.7%,其中油菜籽7478吨,比上年下降8.6%;蚕茧总产量77吨,比上年下降11.5%;茶叶总产量6652吨,比上年增长2.4%;水果总产量15.52万吨,比上年增长7.6%。
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15.1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8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为4.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6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6.4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6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15.5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1千公顷。
林牧渔业生产基本稳定。
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0.95万吨,比上年下降0.5%,其中猪牛羊肉7.43万吨,比上年增长2.6%;禽蛋总产量2.92万吨,比上年下降1.4%;奶牛存栏0.80万头,比上年下降4.8%;全年水产品产量12.61万吨,比上年增长
3.4%。
表2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实现平稳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56.90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46.90亿元;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410.00亿元。
全市统计的246只主要工业产品中,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21只,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49.2%。
在全市跟踪统计的22种重点产品中,有13种产品的产量实现增长。
表3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