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289.77 KB
- 文档页数:3
医护心理调研报告医护心理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本次调研以某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护人员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收集有效问卷176份。
一、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总体较好,有85%的人员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良好,只有15%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压力和焦虑感。
在具体的心理问题方面,分析发现,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工作压力较大、情绪波动较大和缺乏休息等问题。
二、心理健康需求在心理健康需求方面,大部分医护人员希望能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特别是在工作压力较大、情绪波动较大和疲劳时,他们希望能够得到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也有一部分医护人员表示希望能够参加相关培训,提升自身心理调适能力。
三、心理支持措施根据调研结果,为了满足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需求,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的机构和人员,以及相关培训机构和项目;2.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3. 加强工作环境的改善,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和休假机会;4. 建立医护人员交流平台,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结论本次调研发现,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总体较好,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其中以工作压力较大、情绪波动较大和缺乏休息等问题为主。
为了满足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需求,我们建议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并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和休假机会。
此外,可以建立医护人员交流平台,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诊疗行为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医疗纠纷对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以及诊疗行为的影响。
方法结合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研究,纳入医务人员50名,为本院长期在职人员,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25名,未在日常工作中给与针对性干预,作为对照组,剩下医务人员则需要定期给与针对性干预,作为观察组。
对比发生医疗纠纷后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
结果结合对比可见,在发生医疗纠纷后,观察组医务人员心理状态以及诊疗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定期对医务人员展开关于医疗纠纷的针对性干预工作,可以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改善,将其医疗纠纷对其诊疗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医疗纠纷;诊疗行为;心理状态;医务人员医疗纠纷属于目前较为敏感的话题,随着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重视程度不断的增加,以及临床医疗工作量的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日常需要负责的患者数量以及其他工作量等均在不断的增加。
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于近几年在不断的提升[1-2]。
为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心理状态以及诊疗行为的影响,需定期展开针对性的干预。
本次研究就对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以及诊疗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结合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研究,纳入医务人员50名,为本院长期在职人员,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25名,未在日常工作中给与针对性干预,作为对照组,剩下医务人员则需要定期给与针对性干预,作为观察组。
在医务人员组成上,对照组中存在男性16名,女性9名,年龄在24—43岁间,均值为(34.23±1.38)。
观察组中男性13名,女性12名,年龄在25—44岁间,均值为(35.73±1.57)。
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方法对照组医务人员在日常医务工作的过程中未展开其他关于医疗纠纷的指导干预,而观察组医务人员则定期展开针对性的指导:(1)正确认识医疗纠纷。
在日常开展医疗工作的过程中,需引导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进行正确的认识,明确常见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以及对于患者、医院以及自身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等。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改善策略研究第一章:引言在医学领域,医务人员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面临高压、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常常受到威胁。
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以提升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本研究旨在调查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第二章: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2.1 调查对象本调查以不同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为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信息。
2.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专业发展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量表评估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疲劳程度等心理指标。
2.3 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例如,高工作压力、缺乏社会支持等因素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第三章: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3.1 工作效率下降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下降,出现工作疏漏、随意行事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
3.2 服务质量下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还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焦虑、疲劳等因素会影响医务人员的决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可能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章: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改善策略4.1 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是保障其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例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合理的休假制度等,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
4.2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通过提供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帮助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工作的满足感,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4.3 加强社会支持加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同事和朋友之间的支持,可以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依靠和安慰,缓解工作压力。
4.4 实施心理健康干预措施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医务人员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例如,医院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培训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压力和挑战。
医疗纠纷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目的了解医疗纠纷对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吉林市20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纠纷组的医务人员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上积分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问卷主要运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团体施测。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纠纷组的医务人员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上积分高于对照组人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详见表1。
3 讨论3.1 医疗纠纷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原因纠纷组的医务人员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上积分高于对照组的医务人员,可见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医疗纠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医务人员,从而造成医务人员的心理危机:3.1.1 正常的工作被打乱医疗纠纷的发生,不论是源于医务人员的疏忽还是医患双方的误会,往往都会伴随着患方的纠缠和干扰。
因而医疗纠纷发生后,牵涉其中的医务人员的工作甚至是生活常常会被来讨要说法的患方人员所打乱。
本身规律的工作与生活被不定时的干扰,有时候还要想办法同患方人员进行交涉,这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不仅会增加焦虑感,一旦该状况持续时间增长,还会使医务人员产生倦怠感、无力感、敌对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以及消极的应对方式。
据夏保京等2008年对经历医疗纠纷的医师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的研究,医疗纠纷发生后,经历纠纷的医师的应对方式明显要比普通医师消极。
产生消极的应对方式,也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面临长时间的较大压力以及急性应激事件的冲击,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果没有及时地采取针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使面临的状况变得更糟糕,反过来就给医务人员带来更大的压力。
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的心理危机分析及干预医疗纠纷是当今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患者对医疗服务不满意时,可能会选择将纠纷上升到法律层面,这导致了一系列心理危机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和患者都可能经历严重的心理压力。
以下是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的心理危机分析及干预建议。
医生的心理危机在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后,医生可能会受到来自家庭、同事和患者家属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医生往往会感到自责和无助。
他们可能会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也可能认为自己在实践中犯了错误。
这样的心理压力会危及医生的生理健康和职业发展。
可行的干预建议: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应按照以下方式对医生进行支持:1. 积极与医生沟通:医生需要有一个能够听取他们的问题并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帮助的团队。
在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安慰和支持。
2. 培训和辅导:医生必须在他们开始从事临床实践时接受培训和指导,这有助于他们构建抵御压力的策略,并且增强他们的应对挑战的能力。
3. 组织心理咨询:医院可以雇佣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医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这可以帮助医生减轻压力,并避免内心的挣扎。
患者的心理危机患者在医疗纠纷事件中也可能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和心理危机。
他们可能感到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或因为失去了或无法获得预期的治疗而失望。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患者陷入情感低谷和折磨。
可行的干预建议:在此情况下,需要对患者进行以下方面的帮助:1. 提供合适的信息:医生必须充分向患者解释医疗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纠纷的方法。
向患者提供透明度可以减轻他们的担忧和困惑,也可以为双方和解提供机会。
2. 组织心理咨询:和医生一样,患者也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来处理他们面临的问题。
当患者陷入情感低谷时,他们可能需要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来保持心理健康。
3. 提供合法支持:患者可能需要法律援助,以便更好适应当前的情况。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可以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积极的机会。
结论在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后,医生和患者可能会陷入一种令人感到沮丧和孤独的心理状况中。
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心理的影响随着我国医疗保健制度和医院改革的深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病人和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纠纷增多,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1-2]。
开展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研究,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其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名医务人员进行测试、分析,以期了解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防范医疗纠纷及保护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00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并以本院发生过医疗纠纷的在职医务人员作为纠纷组(n=100),共有105人发生过医疗纠纷,其中有5人已经退休。
以性别、年龄、工种一致、年龄相差不到5岁、未发生过医疗纠纷的在职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n=100)。
1.2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1)调查方法:①采用普查法对2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发生过医疗纠纷案的医务人员名单由医务科存档资料中查出),同时与全国常模评分[3]进行比较。
②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面对面方式由调查员解释调查目的及问卷解释语,被调查人员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自填完成。
2)调查内容与评定标准:医务人员的一般信息和心理健康状况。
一般信息,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种、学历和职称。
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内容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因子,其评分标准: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相当重,5分=严重。
影响SCL-90评分的各相关因素赋值:性别(X1:女=0,男=1),年龄[X2:按实际年龄(岁)],工种(X3:按“医生=1,药师=2,护士=3”建立哑变量,以“医生”为参照),学历(X4:博士=1,硕士=2,本科=3,专科及以下=4),职称(X5:正高=1,副高=2,中级=3,初级及以下=4),医疗纠纷(X6:无=0,有=1)。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汇报标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汇报摘要: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便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
调研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普遍存在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个人特质等因素是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和影响因素,我们建议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包括提供心理支持、改善工作环境和推行自我管理等,以促进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1. 背景: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面临高度压力和复杂的情绪刺激,其心理健康受到较大影响。
了解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对于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达95%。
调查对象为某医院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等。
3. 调研结果:(1)心理问题普遍存在:调研结果显示,86%的受访医务人员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心理压力(56%)、焦虑(42%)和抑郁(34%)。
(2)影响因素多样:调研结果显示,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65%)、工作压力(57%)、个人特质(46%)以及家庭和社会压力(33%)等。
(3)心理支持需求大:调研结果显示,77%的受访医务人员表示希望得到心理支持和援助,但只有15%的受访者实际寻求过相关的帮助。
4. 建议和干预措施:(1)提供心理支持: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医务人员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关怀,减少工作压力和身心疲劳。
(3)推行自我管理:培养医务人员的心理自助技巧和应对能力,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和放松技巧等。
结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改善工作环境以及推行自我管理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断完善干预措施,以提供更好的支持。
医疗纠纷中的患者心理疏导与关怀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与医生或医疗机构之间发生争议、矛盾甚至纠纷的情况。
这些纠纷往往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医疗纠纷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入手,探讨如何进行心理疏导与关怀,帮助患者走出困境。
一、患者在医疗纠纷中的心理状态医疗纠纷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愤怒、焦虑、恐惧、自责等多种情绪。
首先,患者可能会对医生或医疗机构产生愤怒,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或不公正对待;其次,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受到长期影响;此外,患者还可能会感到恐惧,害怕面对法律诉讼或社会舆论的压力;最后,患者可能会自责,觉得自己对事件的发生负有责任。
二、医疗纠纷中的心理疏导对于心理受创的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至关重要,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自我康复能力。
首先,医疗机构应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其次,医生和护士应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心感受,提供安慰和鼓励;此外,家属和朋友的陪伴也能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支持;最后,社会组织和机构可以开展心理疏导培训,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心理疏导的水平。
三、医疗纠纷中的患者关怀除了心理疏导外,患者的关怀也是必不可少的。
医生和护士应坦诚地向患者解释事件的真实情况,并尽力为患者提供赔偿和补救措施;同时,医生和护士要做好沟通工作,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治疗;此外,医疗机构还可以开展一些关爱活动,如组织义诊、提供免费健康咨询等,为患者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最后,社会和法律机构也应加大对医疗纠纷的监管力度,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总结起来,医疗纠纷中的患者心理疏导与关怀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患者排解情绪,缓解压力。
医疗机构、医生、护士以及社会和法律机构都应承担起责任,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关怀。
医疗纠纷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钟菁芸;崔馨淇;王睿青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12(19)20
【摘要】目的了解医疗纠纷对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吉林市20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纠纷组的医务人员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上积分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经历医疗纠纷容易产生心理危机,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强管理从预防和科学处理两方面使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以及患者的危害达到最小.
【总页数】3页(P204-206)
【作者】钟菁芸;崔馨淇;王睿青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吉林,132013;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
【相关文献】
1.汶川地震救援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J], 周波;胡杨;杨莉梅;肖军;郑玲;杨春
2.医疗纠纷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J], 虎文燕;尹科;续小霞
3.某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及医疗纠纷认知调查研究 [J], 陈萍萍;薛菲;钱巧慧;祝军委;赵江霞
4.某医院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知信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 张红彩;王玲
5.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援助需求调查分析 [J], 胥彦;郑秋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层医院临床医生在医疗纠纷后的心理状态调查与研究李路萍 罗瑶 肖伟(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宜宾 644000)【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发生医疗纠纷之后临床医师的不良心理状况以及对临床医师进行心理干预的措施和干预后心理状况变化情况。
方法:调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市16所医疗机构中亲身经历和未经历医疗纠纷事件的医师,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7例,对照组66例,应用自编调查表、SCL-90量表评估两组临床医生医疗纠纷后的心理状况,同时进行组内干预。
结果:观察组临床医生医疗纠纷后在人际关系、工作生活中出现了较大的情绪波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强迫、敌对、焦虑、恐怖等心理,两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观察组医务人员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以及睡眠饮食等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SCL-90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医生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诊断和治疗疾病,在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上则较为缺乏,因此在基层医院发生医疗纠纷之后临床医师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会对临床医师的日常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对临床医生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安抚临床医师,从而改善医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基层医院;临床医生;医疗纠纷;心理状态【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0-0186-04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各行各业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样如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公民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维权诉讼与日俱增,特别是“职业医闹”的出现,使医疗纠纷更加复杂化,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后,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软、硬件条件的相对不足和防范意识淡漠,可能出现举证不能而导致败诉。
医疗纠纷对医生工作压力的影响及缓解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医疗纠纷也逐渐频繁发生。
医生作为医疗行业的从业者,面对医疗纠纷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本文将探讨医疗纠纷对医生工作压力的影响,并提出缓解压力的方法。
一、医疗纠纷对医生工作压力的影响1. 心理压力增加:医生面对医疗纠纷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自己的医疗技术不足以应对纠纷的解决,担心声誉受损,担忧自身被追究责任等。
这种持续的心理压力会对医生的工作情绪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工作效率下降:医疗纠纷的发生会导致医生的工作效率下降。
一方面,因为纠纷处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医生可能需要参与各种调查、询问,占用本应用于病人诊疗的时间。
另一方面,纠纷对医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可能影响其专注度和工作质量,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
3. 信任危机:医疗纠纷的发生经常会引起公众对医生群体的信任危机,患者可能对医生的医疗能力和职业道德产生质疑。
这给医生带来的不仅是压力,还有工作环境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
二、缓解医生工作压力的方法1. 完善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是缓解医生工作压力的关键。
通过加强对患者的解释与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疗流程和风险的了解,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将得到提高,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此外,建立医患互动平台,提供在线咨询和问诊服务,有助于更及时地解答患者的疑问,进一步促进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
2. 强化医生培训与素质提升:加强医生对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的培训,提高医生的法律意识和纠纷处理能力,有利于医生在遇到医疗纠纷时能够冷静应对,减少因不当言行造成的不必要纠纷。
此外,关注医生的职业道德与素质提升,强调医者仁心,以增强医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缓解工作压力。
3. 政策法规的完善:医疗纠纷的发生往往与医疗机构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有关。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医疗纠纷的监管,确保医疗机构遵循规范操作,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汇报3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汇报第1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压力增加,精神卫生问题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医疗工作在现代化城市中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和地位,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面临市场的挑战,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家属的需求显著增多,医院高风险、高强度脑力劳动的特殊职业性质,诸多因素均导致医务人员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更加明显,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和释放,将直接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影响到对患者治疗的疗效,影响医疗工作质量,为了测量本院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程度,笔者对150名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本院150名青年医务人员,年龄18-35岁。
2、方法:测量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I-_90)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真实性较高的自评量表,该表共有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症状的条目,分为9个基本症状因素。
被调查者根据自己最近1周来的情况和症状严重程度采用五级评分法(O一4),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问卷调查在开始评定前,由工作人员把总的评分方法向被调查者交代清楚,再让其以不记名的形式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有效率为94%。
二、结果: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显示其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较一般人群低。
本研究还发现部分被试表现出一定心理问题,最常出现的症状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该人群中出现最多的是强迫症状。
而与身心健康高度相关的生活事件是"常觉有压迫感"、"生活单调乏味"、"对现职工作不满意"、"看到不正之风",以及"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改变"等,而与强迫症状最相关的是"常觉有压迫感"、"对现职工作不满意"和"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改变"。
手术医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医疗技术不断的革新,人们对医疗服务问题愈加重视。
医生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经常要面对疾病和死亡及处理突发的卫生事件。
在长期暴露于高水平的职业压力下,医生常常处于紧张状态。
他们容易于受到负性情绪的侵扰[ 1,2]。
调查研究显示.相对于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来说,外科医生的工作需求比较高、平常工作单调、工作危险系数高、角色概念模糊不清、工作前景发展不乐观、社会对外科医生的支持较低,因此外科医生更容易于感到压力,更容易出现负性情绪[3-6]。
负性情绪倾向高的人更容易关注他人及整个外部世界的消极方面,并容易体验到高水平的抑郁,它是一种稳定的情绪特质[7],有研究显示手术医生常常出现负性情绪[8]。
手术医生如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受到负性情绪的侵扰,并且不采取措施去减轻这种负性情绪,那么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工作状态。
手术是一种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劳动,手术医生是医疗卫生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
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精神状态要保持饱满,所以负性情绪导致的工作状态不佳,不仅会影响外科医生的手术水平,还会影响病人的手术成功几率,甚至出现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情况。
会影响医患关系,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对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阻碍。
因此,调查手术医生负性情绪情况,探讨手术医生影响负性情绪的因素,对改善外科医生负性情绪状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生身心健康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手术科室医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初步探索影响手术科室医生负性情绪的因素。
研究方法:自2007年开始,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编生活质量问卷对某省四所医院200名手术医生、200名非手术医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率为96.5%,医生平均年龄为36.7 ±8.2岁。
医疗纠纷对医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医疗纠纷是指患者与医生或医疗机构之间因医疗行为或医疗结果引发的纠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纠纷的数量逐年增加,对医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阐述医疗纠纷对医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医疗纠纷对医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1 压力与焦虑医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医疗纠纷的发生更是雪上加霜。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生不仅要面对舆论的压力,还要承受法律纠纷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与负面形象的影响。
这些压力会导致医生产生焦虑、紧张和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
1.2 自信心受损医疗纠纷对医生的自信心造成严重打击。
尽管医生在医学专业方面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生往往会怀疑自己的医疗技术和判断能力,产生“医托无术”的自我否定,进而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质疑和动摇。
1.3 抑郁和心理创伤医疗纠纷可能给医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并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
医生常常会感到自责和无助,甚至有些医生可能会因此产生自杀的念头。
医生的抑郁和心理创伤不仅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家庭和社交生活造成困扰。
二、干预措施2.1 心理支持与咨询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体系对于医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为医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此外,医生还可以参加相关心理健康培训课程,学习应对压力和处理情绪的技巧。
2.2 职业倦怠干预医生常常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医疗纠纷对此影响更甚。
医疗机构可以开展职业倦怠干预措施,如定期组织医生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培训和康复活动,提供合理的工作安排和休假制度,增加医生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2.3 提供法律保障与支持医生在面对医疗纠纷时,需要得到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法律保障与支持。
医疗机构可以为医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协助医生了解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从而减轻医生的焦虑和负担。
此外,医疗机构还可以建立起与社会公众的有效沟通渠道,加强医患关系的管理和调节。
医疗纠纷对医生职业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医疗纠纷是指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因为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或纠纷而引发的法律争议。
这种争议常常给医护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对其职业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医疗纠纷对医生职业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医疗纠纷对医生职业心理健康的影响1. 压力与焦虑医疗纠纷的发生常常让医生陷入巨大的压力之中。
他们不仅要应对患者和家属的诉求与指责,还需要面对法律程序和可能的经济赔偿责任。
这些因素导致医生产生焦虑、担心失去工作和声誉等,从而影响其职业心理健康。
2. 自我怀疑与自责当医疗纠纷发生时,医生常常会反思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决策是否正确。
他们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责的状态,不断质疑自己是否尽职尽责,这对医生的职业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抑郁与情绪波动医疗纠纷的持续纠缠往往会使医生的情绪处于低落状态,严重的甚至引发抑郁症状。
由于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医生的职业热情逐渐减退,工作积极性下降,对患者的态度也可能受到影响。
4. 职业倦怠与辞职倾向医生在面对频繁的医疗纠纷时往往感到劳累和疲惫。
他们可能产生职业倦怠的情绪,不再对工作有积极的动力和热情。
此外,对于长期受到纠纷困扰的医生来说,辞职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二、针对医生职业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1. 建立支持体系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为医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医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此外,可以开展同行心理支持小组活动,使医生能够相互倾诉与支持,减轻心理负担。
2. 加强沟通与约束医院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过程的透明度和患者的知情权。
遵循正确的医疗流程和规范,加强对医生的约束与培训,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从根源上降低患者与医生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3. 培养应对能力与专业素养医院可定期开展相关培训课程,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纠纷处理能力等。
通过培养医生的应对能力与专业素养,增强他们在纠纷发生时的应变能力,减少对职业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医疗纠纷对医患关系的负面影响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因治疗结果、医疗费用、医疗技术等方面产生的纠纷。
这种纠纷不仅对医患双方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对整个医疗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医疗纠纷对医患关系的负面影响。
首先,医疗纠纷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当患者在医疗过程中遭遇到医疗事故、误诊、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时,他们的身体往往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这不仅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还可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此外,医疗纠纷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患者可能会感到失望、愤怒、绝望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他们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医疗纠纷对医生的职业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医生是社会的公信力人物,他们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整个医疗行业的声誉。
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遭遇到医疗纠纷时,他们往往会对医生产生质疑和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感会导致患者对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持怀疑态度,甚至拒绝接受治疗。
这对于医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可能导致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受到质疑。
此外,医疗纠纷也对医院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造成了负面影响。
医院作为医疗机构的代表,其声誉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选择和信任。
当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时,不仅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不信任,还可能导致患者的流失和口碑的恶化。
这对于医院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损失,不仅影响了医院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导致医院的业务受到限制和批评。
因此,医院应该高度重视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保护医院的声誉和利益。
最后,医疗纠纷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医疗纠纷不仅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质疑,还可能导致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不信任和抵制。
这会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困难和阻碍,影响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服务的普及。
为了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建立,推动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提高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