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片三极管引脚 三极管的识别分类及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5
贴片三极管引脚三极管的识别分类和测量贴片三极管引脚三极管的识别分类及测量符号:“Q、VT”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即b、c、e,其中c为集电极(输入极)、b为基极(控制极)、e为发射极(输出极)三极管实物图:贴片三极管功率三极管普通三极管金属壳三极管二、三级管的分类:按极性划分为两种:一种是NPN型三极管,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PNP型三极管。
按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硅三极管,目前是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锗三极管,以前这种三极管用的多。
三极按工作频率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低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低的地方;另一种是高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高的地方。
按功率分为三种:一种是小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小些;一种是中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大些;另一种是大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可以很大,主要用于大功率输出场合。
按用途分为:放大管和开关管。
三、三极管的组成:三极管由三块半导体构成,对于NPN型三极管由两块N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构成,如图A所示,P型半导体在中间,两块N型半导体在两侧,各半导体所引出的电极见图中所示。
在P型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形成两个PN结,在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
图B是PNP型三极管结构示意图,它用两块P型半导体和一块N型半导体构成。
AB四、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饱和状态。
当三极管用于不同目的时,它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
1、截止状态:当三极管的工作电流为零或很小时,即IB=0时,IC和IE也为零或很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2、放大状态:在放大状态下,IC=βIB,其中β(放大倍数)的大小是基本不变的(放大区的特征)。
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集电极电流。
3、饮和状态:在饮和状态下,当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不再增大许多,当基极电流进一步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几乎不再增大。
工作状态定义电流特征解流截止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电阻很大 IB=0或很小,IC或IE为零或很小因为IC=βIB利用电流为零或很小特征,可以判断三极管已处于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受基极电流大小控制,基极电流大,其内阻小 IC=βIBIE=(1+β)IB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对应的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基极电流能有效地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饱和状态集电极与发射之间内阻很小各电极电流均很大,基极电流已无法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电流放大倍数β已很小,甚至小于1(用直流电控制信号的一种方式)五、三极管的作用:放大、调制、谐振、开关1、电流放大:三极管是一个电流控制器件,它用基极电流IB来控制集电极电流IC和发射极电流IE,没有IB就没有IC和IE,只要有一个很小的IB,就有一个很大的IC。
贴片三极管引脚三极管的识别分类及测量符号:“Q、VT”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即b、c、e,其中c为集电极(输入极)、b为基极(控制极)、e为发射极(输出极)三极管实物图:贴片三极管功率三极管普通三极管金属壳三极管二、三级管的分类:按极性划分为两种:一种是NPN型三极管,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PNP型三极管。
按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硅三极管,目前是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锗三极管,以前这种三极管用的多。
三极按工作频率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低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低的地方;另一种是高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高的地方。
按功率分为三种:一种是小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小些;一种是中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大些;另一种是大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可以很大,主要用于大功率输出场合。
按用途分为:放大管和开关管。
三、三极管的组成:三极管由三块半导体构成,对于NPN型三极管由两块N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构成,如图A所示,P型半导体在中间,两块N型半导体在两侧,各半导体所引出的电极见图中所示。
在P型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形成两个PN结,在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
图B是PNP型三极管结构示意图,它用两块P型半导体和一块N型半导体构成。
AB四、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饱和状态。
当三极管用于不同目的时,它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
1、截止状态:当三极管的工作电流为零或很小时,即IB=0时,IC和IE也为零或很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2、放大状态:在放大状态下,IC=βIB,其中β(放大倍数)的大小是基本不变的(放大区的特征)。
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集电极电流。
3、饮和状态:在饮和状态下,当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不再增大许多,当基极电流进一步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几乎不再增大。
工作状态定义电流特征解流截止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电阻很大IB=0或很小,IC或IE为零或很小因为IC=βIB利用电流为零或很小特征,可以判断三极管已处于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受基极电流大小控制,基极电流大,其内阻小IC=βIBIE=(1+β)IB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对应的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基极电流能有效地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饱和状态集电极与发射之间内阻很小各电极电流均很大,基极电流已无法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电流放大倍数β已很小,甚至小于1(用直流电控制信号的一种方式)五、三极管的作用:放大、调制、谐振、开关1、电流放大:三极管是一个电流控制器件,它用基极电流IB来控制集电极电流IC和发射极电流IE,没有IB就没有IC和IE,只要有一个很小的IB,就有一个很大的IC。
贴片式三极管的识别与使用展开全文贴片式三极管的识别与使用贴片式三极管可分为双极型三极管及场效应管,一般称为片状三极管及片状场效应管。
贴片式三极管是由传统引线式三极管发展过来的,管芯相同、仅封装不同,并且大部分沿用引线式的原型号。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发展,开发出很多新型片状三极管。
例如,过去采用TO-220封装的功率MOSFET,由于减小了导通电阻(几毫欧~几十毫欧),并采用新型散热良好的结构,现在可用D-PAK封装、SOT-89封装或SO-8封装。
为增加安装密度,进一步减小印制板尺寸,开发出了带阻三极管、组合三极管。
近年来,通信系统的频率越来越高,又开发出不少通信专用三极管,如砷化镓微波三极管及功放管等。
本文主要介绍片状三极管的基本知识、片状带阻三极管、片状组合三极管(复合三极管)、通用片状场效应管及应用指南。
有关通信用的一些专用三极管将在另文发表。
常用的片状三极管及场效应管的有关参数,封装及代换将在增刊中刊出,供设计、开发人员及维修人员参考、选用。
基本知识1. 型号识别我国三极管型号是“3A~3E”开头、美国是“2N”开头、日本是“2S”开头。
目前市场上以2S开头的型号占多数。
欧洲对三极管的命名方法是用A或B开头(A表示锗管,B表示硅管),第二部分用C、D或F、L(C——低频小功率管,F——高频小功率管、D——低频大功率管、L——高频大功率管);用S和U分别表示小功率开关管和大功率开关管;第三部分用三位数表示登记序号。
例如,BC817表示硅低频小功率三极管(fT=200MHz),通用小信号放大三极管。
还有一些三极管型号是由生产工厂自己命名的(厂标),是不标准的。
例如,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三极管是以M开头的。
如在一个封装内带有两个偏置电阻的NPN三极管,其型号为MUN2211T1,相应的PNP三极管为MUN2111T1(型号中T1也是该公司的后缀)。
一些塑封封装尺寸较大的管子,如D-PAK封装,由于顶面面积小,往往将日本型号中的2S省略。
贴片式三极管
摘要:
1.贴片式三极管的定义和结构
2.贴片式三极管的分类
3.贴片式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4.贴片式三极管的应用领域
5.贴片式三极管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贴片式三极管的定义和结构
贴片式三极管,又称表面贴装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三极管,采用表面贴装技术(SMT)安装在电路板上。
它由三个区域组成:n 型区(发射极)、p 型区(基极)和n 型区(集电极)。
发射极和集电极由n 型半导体制成,而基极由p 型半导体制成。
三个区域通过P-N 结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三极管结构。
二、贴片式三极管的分类
根据电流放大系数不同,贴片式三极管可分为两类:NPN 型和PNP 型。
NPN 型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为大于1,而PNP 型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为小于1。
根据封装形式不同,贴片式三极管可分为:SOT-23、SOT-
89、SOT-223 等。
三、贴片式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贴片式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包括:电流放大系数(hfe)、截止频率(fT)、输
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电流(Ic)、电压(Vcbo、Vceo)等。
这些参数决定了三极管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四、贴片式三极管的应用领域
贴片式三极管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中,如放大器、振荡器、信号处理器、电源开关等。
由于其体积小、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特别适合用于表面贴装技术(SMT)生产。
五、贴片式三极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贴片式三极管在性能、尺寸、可靠性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未来,贴片式三极管将更加小型化、集成化,以满足电子产品微型化、轻型化的需求。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2)课型:理论+实践教学目标1、熟悉三极管外形,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2、了解三极管的种类与特点;3、了解三极管的特性与参数;4、掌握常用三极管的命名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三极管的外形,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2、了解三极管的种类与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项目实施任务一:普通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工作任务:1.识别不同类别的三极管2.测量三极管工作步骤:1.识别各种三极管(按功率)(1)普通小功率三极管普通小功率三极管通常采用TO-92封装,如图所示为9013三极管,其引脚顺序为E、B、C(引脚向下,面向元件型号)。
(2)中功率三极管图所示为NPN型中功率三极管TIP41,其引脚顺序为B、C、E(引脚向下,面向元件型号),中功率三极管通常采用TO-220封装。
(3)金属外壳三极管如图所示为开关三极管2N2222A,该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采用金属外壳封装TO-18或TO-39,其引脚顺序如图所示,引脚向下,从凸起位置依次为E、B、C。
(4)大功率金属外壳三极管图为大功率金属外壳三极管,其封装形式通常为TO-3,其外壳通常为集电极(C),另外两个引脚分别为基极(B)和发射极(E)。
(5)贴片三极管图为贴片三极管8550,8550为小功率PNP三极管,其贴片型号为2TY,引脚顺序如图所示。
2、识别各种三极管(按引脚的现状)(1)色点标志(2)凸形标记(3)三角排列(4)三脚等距平面性(5)带散热片的三极管3. 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三极管步骤一:判断三极管的基极(B)用万用表R×1K档或R×100档依次测量三极管各极之间的正反向阻值,并将测得阻值填入表中。
然后分析表中测得数据,观察哪一个引脚与其他两个引脚之间的测得的阻值均较小,如果符合这一条件,则这个引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B)。
步骤二:判断三极管的管型(PNP还是NPN)将万用表置于R×1K档或R×100档,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三极管的基极,红表笔在其他极,如果阻值均较小,则表明这是一个NPN型三极管。
三极管的管脚识别和判别2011-09-13 23:14:45 来源:互联网关键字:三极管管脚识别判别下面详细介绍用万用表如何识别管脚的方法: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是电子技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功,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笔者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挡位。
由万用电表欧姆挡的等效电路可知,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
二、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概述三极管的分类、符号、识别和检测方法等内容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它是由三个掺杂不同材料的半导体层组成的,具有放大电流、开关控制等功能。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三极管可以分为晶体管、双极型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几种类型。
本文将对三极管的分类、符号、识别和检测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三极管的分类1. 晶体管晶体管是最早被发明的一种三极管,通常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
晶体管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其中NPN型的结构是先N材料后P材料,PNP型的结构则是先P材料后N材料。
晶体管主要用于放大电路中,可以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
2. 双极型三极管双极型三极管是一种特殊的晶体管,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晶体管类似,但是其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结构略有不同。
双极型三极管主要包括晶体管、功率三极管、双极锁相环等几种类型,广泛应用于各种机电设备中。
3. 场效应管场效应管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三极管,其结构包括栅极、漏极和源极三个部分。
场效应管主要包括MOS场效应管、JFET场效应管等几种类型,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栅极电压来调节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流。
以上是三极管的主要分类,不同类型的三极管在电子设备中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性能特点,了解各种类型的三极管对于电子工程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三极管的符号三极管的符号通常由一个三角形和三根线组成,分别代表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
对于NPN型的晶体管,三角形的底边为一个实线,表示N型材料,细线表示P型材料,而对于PNP型的晶体管,则相反。
在电路图中,三极管通常使用符号来表示其类型和连接方式,方便工程师们快速识别和设计电路。
三、三极管的识别方法1. 外观识别三极管的外观通常是一个黑色的小型元件,表面标有型号、生产厂商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初步确定其类型和参数。
此外,三极管的引脚也是区分不同类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晶体管的引脚排列为基、发、集的顺序,而场效应管则为栅、漏、源的顺序。
三极管的识别和检测方法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识别和检测三极管的好坏。
本文将介绍三极管的识别和检测方法。
一、三极管的识别1.标识识别:三极管的标识通常印在管子的外壳上。
标识包括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等信息。
通过查看标识,我们可以了解三极管的基本参数和使用范围。
2.管脚识别:三极管有三个管脚,分别是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
在识别管脚时,我们可以根据标识或者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
通常,标识会标明管脚的排列顺序。
如果没有标识,我们可以通过万用表测量每个管脚之间的电阻值,从而确定管脚的排列顺序。
二、三极管的检测1.电阻法检测:使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各个管脚之间的电阻值,可以判断三极管的好坏。
正常情况下,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应比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大得多,同时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值应比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小得多。
如果测量的电阻值不符合这些规律,则说明三极管可能存在故障。
2.放大倍数检测:使用示波器或信号发生器等设备,可以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输入到基极,观察集电极的输出信号幅度,可以计算出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如果放大倍数正常,则说明三极管工作正常。
3.温度稳定性检测:将三极管放置在恒温箱中,观察在不同温度下的放大倍数变化情况。
如果放大倍数变化较大,则说明三极管的温度稳定性较差,可能存在故障。
4.稳定性检测:使用示波器观察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可以判断三极管的稳定性。
如果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存在较大差异或不稳定,则说明三极管可能存在故障。
总之,识别和检测三极管是电子设备维修和调试的重要环节。
通过掌握正确的识别和检测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三极管的好坏,为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贴片三极管引脚三极管的识别分类及测量符号:“Q、VT”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即b、c、e,其中c为集电极(输入极)、b为基极(控制极)、e为发射极(输出极)三极管实物图:贴片三极管功率三极管普通三极管金属壳三极管二、三级管的分类:按极性划分为两种:一种是NPN型三极管,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PNP型三极管。
按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硅三极管,目前是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锗三极管,以前这种三极管用的多。
三极按工作频率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低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低的地方;另一种是高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高的地方。
按功率分为三种:一种是小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小些;一种是中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大些;另一种是大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可以很大,主要用于大功率输出场合。
按用途分为:放大管和开关管。
三、三极管的组成:三极管由三块半导体构成,对于NPN型三极管由两块N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构成,如图A所示,P型半导体在中间,两块N型半导体在两侧,各半导体所引出的电极见图中所示。
在P型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形成两个PN结,在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
图B是PNP型三极管结构示意图,它用两块P型半导体和一块N型半导体构成。
AB四、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饱和状态。
当三极管用于不同目的时,它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
1、截止状态:当三极管的工作电流为零或很小时,即IB=0时,IC和IE也为零或很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2、放大状态:在放大状态下,IC=βIB,其中β(放大倍数)的大小是基本不变的(放大区的特征)。
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集电极电流。
3、饮和状态:在饮和状态下,当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不再增大许多,当基极电流进一步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几乎不再增大。
工作状态定义电流特征解流截止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电阻很大IB=0或很小,IC或IE为零或很小因为IC=βIB利用电流为零或很小特征,可以判断三极管已处于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受基极电流大小控制,基极电流大,其内阻小IC=βIBIE=(1+β)IB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对应的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基极电流能有效地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饱和状态集电极与发射之间内阻很小各电极电流均很大,基极电流已无法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电流放大倍数β已很小,甚至小于1(用直流电控制信号的一种方式)五、三极管的作用:放大、调制、谐振、开关1、电流放大:三极管是一个电流控制器件,它用基极电流IB来控制集电极电流IC和发射极电流IE,没有IB就没有IC和IE,只要有一个很小的IB,就有一个很大的IC。
9011,9012,9013,9014,9015,9016,9017,9018,8050,8550三极管引脚图与管脚识别(含贴片)s9014,s9013,s9015,s9012,s9018系列的晶体小功率三极管,把显示文字平面朝自己,从左向右依次为e发射极 b基极 c集电极;对于中小功率塑料三极管按图使其平面朝向自己,三个引脚朝下放置,则从左到右依次为e b c,s8050,8550,C2078 也是和这个一样的。
用下面这个引脚图(管脚图)表示:三极管引脚图e b c当前,国内各种晶体三极管有很多种,管脚的排列也不相同,在使用中不确定管脚排列的三极管,必须进行测量确定各管脚正确的位置(下面有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三个极的方法),或查找晶体管使用手册首页可以查询电子资料与单片机资料,明确三极管的特性及相应的技术参数和资料。
非9014,9013系列三极管管脚识别方法:(a) 判定基极。
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管子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
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b。
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b。
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管子为PNP型三极管;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如9013,9014,9018。
(b) 判定三极管集电极c和发射极e。
(以PNP型三极管为例)将万用表置于R×1 00或R×1K挡,红表笔基极b,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管脚时,所测得的两个电阻值会是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
在阻值小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在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不拆卸三极管判断其好坏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小功率三极管多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由于元件的安装密度大,拆卸比较麻烦,所以在检测时常常通过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被测管子各引脚的电压值,来推断其工作是否正常,进而判断三极管的好坏。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第一篇: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2)课型:理论+实践教学目标1、熟悉三极管外形,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2、了解三极管的种类与特点;3、了解三极管的特性与参数;4、掌握常用三极管的命名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三极管的外形,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2、了解三极管的种类与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项目实施任务一:普通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工作任务:1.识别不同类别的三极管2.测量三极管工作步骤:1.识别各种三极管(按功率)(1)普通小功率三极管普通小功率三极管通常采用TO-92封装,如图所示为9013三极管,其引脚顺序为E、B、C(引脚向下,面向元件型号)。
(2)中功率三极管图所示为NPN型中功率三极管TIP41,其引脚顺序为B、C、E(引脚向下,面向元件型号),中功率三极管通常采用TO-220封装。
(3)金属外壳三极管如图所示为开关三极管2N2222A,该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采用金属外壳封装TO-18或TO-39,其引脚顺序如图所示,引脚向下,从凸起位置依次为E、B、C。
(4)大功率金属外壳三极管图为大功率金属外壳三极管,其封装形式通常为TO-3,其外壳通常为集电极(C),另外两个引脚分别为基极(B)和发射极(E)。
(5)贴片三极管图为贴片三极管8550,8550为小功率PNP三极管,其贴片型号为2TY,引脚顺序如图所示。
2、识别各种三极管(按引脚的现状)(1)色点标志(2)凸形标记(3)三角排列(4)三脚等距平面性(5)带散热片的三极管3.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三极管步骤一:判断三极管的基极(B)用万用表R×1K档或R×100档依次测量三极管各极之间的正反向阻值,并将测得阻值填入表中。
然后分析表中测得数据,观察哪一个引脚与其他两个引脚之间的测得的阻值均较小,如果符合这一条件,则这个引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B)。
步骤二:判断三极管的管型(PNP还是NPN)将万用表置于R×1K档或R×100档,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三极管的基极,红表笔在其他极,如果阻值均较小,则表明这是一个NPN 型三极管。
贴片三极管引脚三极管的识别分类及测量符号:“Q、VT”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即b、c、e,其中c为集电极(输入极)、b为基极(控制极)、e为发射极(输出极)三极管实物图:贴片三极管功率三极管普通三极管金属壳三极管二、三级管的分类:按极性划分为两种:一种是NPN型三极管,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PNP型三极管。
按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硅三极管,目前是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锗三极管,以前这种三极管用的多。
三极按工作频率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低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低的地方;另一种是高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高的地方。
按功率分为三种:一种是小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小些;一种是中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大些;另一种是大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可以很大,主要用于大功率输出场合。
按用途分为:放大管和开关管。
三、三极管的组成:三极管由三块半导体构成,对于NPN型三极管由两块N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构成,如图A所示,P型半导体在中间,两块N型半导体在两侧,各半导体所引出的电极见图中所示。
在P型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形成两个PN结,在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
图B是PNP型三极管结构示意图,它用两块P型半导体和一块N型半导体构成。
AB四、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饱和状态。
当三极管用于不同目的时,它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
1、截止状态:当三极管的工作电流为零或很小时,即IB=0时,IC和IE也为零或很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2、放大状态:在放大状态下,IC=βIB,其中β(放大倍数)的大小是基本不变的(放大区的特征)。
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集电极电流。
3、饮和状态:在饮和状态下,当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不再增大许多,当基极电流进一步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几乎不再增大。
工作状态定义电流特征解流截止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电阻很大IB=0或很小,IC或IE为零或很小因为IC=βIB利用电流为零或很小特征,可以判断三极管已处于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受基极电流大小控制,基极电流大,其内阻小IC=βIBIE=(1+β)IB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对应的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基极电流能有效地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饱和状态集电极与发射之间内阻很小各电极电流均很大,基极电流已无法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电流放大倍数β已很小,甚至小于1(用直流电控制信号的一种方式)五、三极管的作用:放大、调制、谐振、开关1、电流放大:三极管是一个电流控制器件,它用基极电流IB来控制集电极电流IC和发射极电流IE,没有IB就没有IC和IE,只要有一个很小的IB,就有一个很大的IC。
贴片三极管引脚三极管的识别分类及测量符号:“Q、VT”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即b、c、e,其中c为集电极(输入极)、b为基极(控制极)、e为发射极(输出极)三极管实物图:贴片三极管功率三极管普通三极管金属壳三极管二、三级管的分类:按极性划分为两种:一种是NPN型三极管,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PNP型三极管。
按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硅三极管,目前是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锗三极管,以前这种三极管用的多。
三极按工作频率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低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低的地方;另一种是高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高的地方。
按功率分为三种:一种是小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小些;一种是中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大些;另一种是大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可以很大,主要用于大功率输出场合。
按用途分为:放大管和开关管。
三、三极管的组成:三极管由三块半导体构成,对于NPN型三极管由两块N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构成,如图A所示,P型半导体在中间,两块N型半导体在两侧,各半导体所引出的电极见图中所示。
在P型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形成两个PN结,在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
图B是PNP型三极管结构示意图,它用两块P型半导体和一块N型半导体构成。
AB四、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饱和状态。
当三极管用于不同目的时,它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
1、截止状态:当三极管的工作电流为零或很小时,即IB=0时,IC和IE也为零或很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2、放大状态:在放大状态下,IC=βIB,其中β(放大倍数)的大小是基本不变的(放大区的特征)。
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集电极电流。
3、饮和状态:在饮和状态下,当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不再增大许多,当基极电流进一步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几乎不再增大。
工作状态定义电流特征解流截止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电阻很大IB=0或很小,IC或IE为零或很小因为IC=βIB利用电流为零或很小特征,可以判断三极管已处于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受基极电流大小控制,基极电流大,其内阻小IC=βIBIE=(1+β)IB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对应的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基极电流能有效地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饱和状态集电极与发射之间内阻很小各电极电流均很大,基极电流已无法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电流放大倍数β已很小,甚至小于1(用直流电控制信号的一种方式)五、三极管的作用:放大、调制、谐振、开关1、电流放大:三极管是一个电流控制器件,它用基极电流IB来控制集电极电流IC和发射极电流IE,没有IB就没有IC和IE,只要有一个很小的IB,就有一个很大的IC。
贴片三极管引脚三极管的识别分类及测量
符号:“Q、VT”
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即b、c、e,其中c为集电极(输入极)、b为基极(控制极)、e为发射极(输
出极)
三极管实物图:
贴片三极管功率三极管普通三极管金属壳三极管
二、三级管的分类:
按极性划分为两种:一种是NPN型三极管,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PNP型三极管。
按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硅三极管,目前是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锗三极管,以前这种三极管用的多。
三极按工作频率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低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低的地方;另一种是高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高的地方。
按功率分为三种:一种是小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小些;一种是中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大些;另一种是大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可以很大,主要用于大功率输出场合。
按用途分为:放大管和开关管。
三、三极管的组成:
三极管由三块半导体构成,对于NPN型三极管由两块N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构成,如图A所示,P型半导体在中间,两块N型半导体在两侧,各半导体所引出的电极见图中所示。
在P型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形成两个PN结,在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
图B是PNP型三极管结构示意图,它用两块P型半导体和一块N型半导体构成。
AB
四、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
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饱和状态。
当三极管用于不同目的时,它的工作状
态是不同的。
1、截止状态:当三极管的工作电流为零或很小时,即IB=0时,IC和IE也为零或很小,三极管处于
截止状态。
2、放大状态:在放大状态下,IC=βIB,其中β(放大倍数)的大小是基本不变的(放大区的特征)。
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集电极电流。
3、饮和状态:在饮和状态下,当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不再增大许多,当基极电流进一步增
大时,集电极电流几乎不再增大。
工作状态
定义
电流特征
解流
截止状态
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电阻很大IB=0或很小,IC或IE为零或很
小因为IC=βIB
利用电流为零或很小特征,可以判断三极管已处于截止状态
放大状态
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受基极电流大小控制,基极电流大,其内阻小IC=βIB
IE=(1+β)IB
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对应的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基极电流能有效地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
流
饱和状态
集电极与发射之间内阻很小各电极电流均很大,基极电流已无法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电流放大
倍数β已很小,甚至小于1
(用直流电控制信号的一种方式)
五、三极管的作用:
放大、调制、谐振、开关
1、电流放大:
三极管是一个电流控制器件,它用基极电流IB来控制集电极电流IC和发射极电流IE,没有IB就没有IC和IE,只要有一个很小的IB,就有一个很大的IC。
在放大电路中,就是利用三极管的这一特性来放
大信号的。
2、开关作用:
当三极管做开关时,工作在截止、饱和两个状态。
在三极管开关电路中,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一个开关,当三极管截止时它的集电极和发射之间的内阻很大,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当三极管饱和时它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内阻很小,相
当于开关的接通状态。
导通状态的工作条件:UB>UE,且UBE≥0.7V,CE结内阻很小,此时电流可以从集电极经CE结流
向发射极。
截止状态的工作条件:UBE<0.7V,时,也就是基极没有电流时,CE结内阻很大,此时CE结没有电
流流过。
硅三极管和锗三极管的导通、截止电压也是不同的:
硅三极管:导通电压UBE>0.7V ,截止电压UBE<0.7V。
锗三极管:导通电压UBE>0.3V ,截止电压UBE<0.3V。
六、三极管的测量及好坏判断
1、三极管的测量
三极管的极性及管型判断
把万用表打到蜂鸣二极管档,首先用红笔假定三极管的一只引脚为b极,再用黑笔分别角碰其余两只引脚,如果测得两次讲习数相差不大,且都在600左右,则表明假定是对的,红笔接的就是b极,而且此管为NPN型管。
c、e极的判断,在两次测量中黑笔接触的引脚,读数较小的是c极,读数较大的是e
极。
红笔接b极,当测得的两级数值都不在范围内,则按PNP型管测。
PNP型管的判断只须把红黑表
笔调换即可,测量方法同上。
贴片三极管测量:
正视,两脚左下脚为b极(基极),测量方法同上
2、好坏判断
按以上方法测量时两组读数在300--800为正常,如果有一组数值不正常三极管为坏,如果两组数值
相差不大说明三极管性变劣。
测量ce两脚,如果读数为0,说明三极管ce之间短路或击穿,如果读数为1,说明三极管ce之间开
路。
七、三极管的代换原则(只适舍主板)
1、NPN型和PNP型三极管之间不能代换,硅管和锗管之间不能代换。
2、原则上要原型号代换,介在实际维修中很做到同型号代换,主板一般采用的三极管大多是硅管,
所以代换时,只须做到硅管代换硅管,NPN型代换NPN型,PNP型代换PNP型即可。
3、三极管的三个引脚不能弄错,拆下坏三极管时要记住线路板上各引脚孔的位置。
八、主板上常见的三极管型号
NPN型:
1AM、R1P、1A、P04、N04、ZS89、ZS03、ZS07、G12、1PF1、CR50、K1N
F833、F832、F947、F937、F941、D044、D024、D882、D1760、D1802
3902<=>2222 D882<=>3279,9658<=>965R
PNP型:
2A、2F、P06、DS93、K3N 1202
2907、3906 8550、B77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