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格式:doc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和特点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规律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5.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正文: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在经济活动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经济体制。
它具有以下特点: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4.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1.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2008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4.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规律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调整生产和发展策略。
3.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关系,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4.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2.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3.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
4.丰富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福祉。
五、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1.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2.资源环境约束,绿色发展成为必要。
3.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亟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加强宏观调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行为。
其意义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市场规律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政府干预市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前者存在公有制、社会保障和政府调控。
发展历程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逐步成熟的过程。
成功经验包括有效实现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
实践意义在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前景有望延续经济增长势头。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义、概念、意义、运行机制、特征、区别、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实践意义、未来发展方向、发展前景1. 引言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即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更好地调动各方面资源,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既有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又坚持社会主义的公平、公正原则,体现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它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市场和政府相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市场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创新。
政府则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法制环境。
我国正在不断完善国内市场体系,扩大市场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设法治国家,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坚持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统一。
2. 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又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引导市场发挥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3. 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国家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性,通过适时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稳定,调控经济波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 强调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市场经济发展。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包括:1. 市场调节为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这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政府调节为主要手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公有制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等。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保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
3.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共同发展,既保证了市场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既保证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又鼓励了创新和创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中国等国家的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符合国情的经济制度。
其优点包括:1. 市场调节效率高。
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需求,自动调节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保了国家经济的安全和稳定。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保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和稳定性,这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丰富了市场结构和竞争机制。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既提高了市场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又增强了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4.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保障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得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减少了社会矛盾。
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和基本制度安排。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特征、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的实践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公有制和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体制。
其核心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并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保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
2. 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需要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资源配置、调整收入分配、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市场配置资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价格形成机制具有基础性作用,企业通过竞争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4.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强调要实现社会公平,纠正收入分配差距,保证贫富差距不过大,又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探索: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初步探索,包括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
2.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价格改革、产权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
3. 增进公平与效率并重: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注重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4.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四、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1. 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也促进了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金昌市第二中学导学案
第 3 页 共 4 页 第 4页 共4页
【知识体系建构】
【课堂即时训练】
1.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表现在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自主经营权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市场和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2.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通过分配政策来促进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
A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D .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10年9月19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
印花税征收方式。
政府发起拯救A 股大行动,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 .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B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C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D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4.2011年中央投资重点投向五个方面: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加快实施城乡保障性
安居工程;重点解决交通运输“卡脖子”路段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大对节能减排、自主创新
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
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国家对经济进行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
A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B .稳定物价
C .促进经济增长
D .保证社会公平
5.针对商品价格违法事件频繁发生的状况,国家发改委决定在全国统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12358”。
全国统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是政府运用( )进行宏观调控。
A.经济手段
B.舆论手段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6.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呈“高烧高热”状态。
但从国家统计局10月25日发布的第三 季度相关数据来看,宏观调控成效正在显现。
下列选项中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①自8月 15日起国务院部署专项检查打击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的行为 ②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 九次会议8月30日表决通过《反垄断法》 ③央行决定自11月29日起,金融机构存款准备 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 ④财政部面向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2010年特别国债合计860亿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 2011年5月23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公共租凭住房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表示,购买、转让、捐赠住房作为公共租凭住房的,应提交相关协议。
经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认定的公共租凭住房项目,适用税收优惠政策。
这是国家运用( )进行宏观调控 ①经济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财政政策 ④货币政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8. 2011年5月13日,我国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蜂蜜》等4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这体现的宏观调控手段是A .经济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 D .综合手段 9.我国的资源总量虽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居世界第53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利用率明显偏低。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后学习】
1、 完成下一个导学案的预习案
2、 自主完成《课时作业》P113-115的练习
【知识拓展】
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