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公开比选领导干部报名登记表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2
市委组织部竞争性选拔干部报名表
报名表填写说明
1、此表由本人逐栏如实准确填写,没有内容的填写“无”。
2、“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
栏,年份一律用4位数字表示,月份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中间用“.”分隔,如“1980.01”。
3、编制身份填“事业”、“人事代理”、“聘用”。
4、“联系电话”栏填写本人的手机电话,选调期间应保持通讯畅通。
5、“简历”栏从参加工作前的最近一次学历教育开始填写,须填写清楚×年×月至×年×月在何单位工作(学习)及任何职。
6、“年度考核情况”栏,填“优秀”、“合格”、“不合格”。
7、“单位意见”栏,由所在单位填写,并加盖党委(党组)公章。
8、该表请用A4纸双面打印。
关于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的说明(附式样)一、填表基本要求1.各单位在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时,表内所列项目要逐项实事求是地填写,不能遗漏。
所填内容要准确无误。
2.表内项目本人内容较多时,可调整字号大小,本人没有内容填写时,应填写“无”,各项目不得为空。
3.表内的年、月、日一律用公历和阿拉伯数字。
“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简历”要如实填写,不能随意更改。
填写时,年份一律用4位数字表示,月份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如:“1972.05”、“2002.02-2005.07”。
4.《干部任免审批表》可以在计算机上填写,可以粘贴电子版照片,不用调整“页面设置”,统一使用A4打印纸双面打印,一式两份,加盖呈报单位公章后上报,工作需要时也可以上交电子版。
二、各项目具体填写内容说明1.“姓名”栏中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
少数民族干部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2.“出生年月(岁)”栏中填写出生年月和年龄。
年龄是计算到当月的实足年龄。
3.“民族”栏中填写民族的全称(如汉族、回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不能简称“汉”、“回”、“鲜”、“维”等。
4.“籍贯”(祖籍所在地)和“出生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处级以上的要填写省、市或县的名称,如“江苏无锡”、“广东高州”。
直辖市直接填写市名,如“上海”、“重庆”等。
科级以下的要填到镇、街,如“高州谢鸡镇”等。
5.“入党时间”栏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
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需在“入党时间”栏内注明民主党派名称或注明无党派,如.“九三”、“无党派”等,不填写加入民主党派的时间;加入多个民主党派的,须如实填写,如“民建、民盟”。
是民主党派成员又是中共党员的,在填写党派名称的同时,还要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如:九三/中共2005.07。
6.“健康状况”根据本人情况填写“健康”、“一般”或“较差”。
7.“专业技术职务”栏中,填写现岗位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如“研究员”、“副教授”等。
《干部任免审批表》填写说明《干部任免审批表》要逐项认真填写,不能遗漏。
所填内容要准确无误。
“姓名”栏中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少数民族干部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出生日期(岁)”栏中填写出生年月日和年龄。
年龄是计算到呈报当月的实足年龄;换届时,提名候选人的年龄应按召开换届会议的时间计算。
“民族”栏中填写民族的全称(如汉族、回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不能简称“汉”、“回”、“鲜”、“维”等。
“籍贯”栏中填写祖籍所在地。
“出生地”栏中填写干部本人出生的地方。
“籍贯”和“出生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要填写省、市或县的名称,如“浙江杭州”、“浙江余姚”。
直辖市直接填写市名,如“上海”、“重庆”等。
县或县级市改市辖区的,填写该市的名称,如黄岩市已改为台州市所辖区,则填写“浙江台州”。
“入党时间”栏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
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需在“入党时间”栏内注明民主党派名称或注明无党派,如“民建”、“九三”、“无党派”等,不填写加入民主党派的时间;加入多个民主党派的,须如实填写,如“民建、民盟”。
是民主党派成员又是中共党员的,在填写党派名称的同时,还要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
“出生日期”、“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要如实填写,不能随意更改。
个别特殊情况确需更改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报,经批准后方可填写新确认的时间。
填写时,年份一律用4位数字表示,月份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日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
“出生年月日”要求准确到日,如“19720501”;“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要求准确到月,如“197205”。
“健康状况”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填写“健康”、“一般”或“较差”;有严重疾病、慢性疾病或身体伤残的,要如实简要填写。
“照片”栏中粘贴近期正面免冠一寸彩色正装照片。
“专业技术职务”栏中,填写主管部门评定的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及评定时间。
“熟悉专业、有何专长”栏中填写干部所熟悉的工作业务及专长。
汕尾市公开选拔副处领导干部报名表报考职位:填表说明(一)“报考职位”栏中每人只填写1个职位。
(二)“姓名”必须与身份证和工作证上的姓名一致。
(三)表中所指时间均按公历时间填写。
“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任现职级时间”必须以人事部门认定的时间为准。
(四)“职务级别”请填写现任职务级别,包括正科级、副处级等。
(五)“通信地址”、“邮政编码”、“手机”、“办公电话”请填写完整,以方便联系。
(六)“教育情况”栏分为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两类。
“全日制教育”栏填写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在职教育”栏填写以其它学习方式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
“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填写与学历相对应的毕业院校、系院和专业。
(七)“个人简历”栏中,从大、中专以上院校学习时填起,起止时间要填写到月,前后衔接,不得空断。
要写清楚每个时间段的工作单位、部门和所任行政职务、技术职务(职称)。
(八)“培训经历”栏中,主要指参加省部级组织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政治理论或任职业务培训,请注明参加培训的起止时间、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
(九)“近年主要工作业绩”栏中,要包括主要工作成果和获奖情况。
主要工作成果指参加、主持或组织过的主要业务工作的内容、取得的成效及获奖情况。
(十)“奖惩情况”,填写受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和记功;受处分的,要填写何年何月因何问题经何单位批准受何种处分,何年何月经何单位批准撤销何种处分。
没有受过奖励和处分的,要填“无”。
(十一)“近三年年度考核情况”请填写2009-2011年每年的年度考核结果。
没有年度考核结果的,应采取写实的办法说明。
(十二)“计划生育情况”:由报名者所在单位填写并加盖公章。
(十三)“单位意见”栏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报名者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填写。
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报名者所填写的内容审核无误后,填写单位是否同意报考意见并盖章确认。
件4:干部(公务员)信息采集表姓名任职单位职务填表日期中共丽江市委组织部制丽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6月填表要求本表根据中央组织部干部信息采集要求和全市公务员信息库建设需要,以《中组部全国组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体系标准》为依据设计,配合中央组织部统一推行的规范化全国干部(公务员)管理系统,供我市各级组织(干部、人事)部门采集干部(公务员)信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使用。
填写要求如下:一、本表是干部(公务员)管理的重要资料,由各地各单位组织(干部、人事)部门负责组织填写。
二、《信息结构体系》定义的人员管理信息群共含有51个信息集,6个信息子集,共479个信息项。
本表选用了其中109个信息项,各单位不得减少信息项,对于本表未包括的信息集、信息项,依据《体系》标准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增加。
三、本表方格内填入的信息格式必须严格按照填表说明进行填写。
信息采集表标有“*”的信息项或信息集为可选项,其余项目必须填写。
标有“*”的单个信息项与本人无关联的也需填写“无”,标有“*”的信息集与本人无关联的需在该信息集第一项栏目中填写“无”,该信息集剩余信息项为空。
四、如填写内容较多,可复印空表另加附页。
五、本表必须用蓝色或黑色笔书写,字迹要端正、清楚。
人员基本信息集(A01)职务信息集(A02)*专业技术职务信息集(A06)学历学位信息集(A08、A09)*语言能力信息集(A10)*培训信息集(A11)*奖惩信息集(A14)考核信息集(A15)简历信息集(A17)*后备干部信息集(A23)*退出现役军人(武警)信息集(A26)调入信息集(A29)*离退信息集(A31)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信息集(A36)住址通信信息集(A37)干部(公务员)信息采集确认表附件5:干部(公务员)信息采集表填写说明一、人员基本信息集1、“姓名”指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记载的、正在使用的姓名全称。
两字姓名中间不留空格。
海林市公开招聘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和采编人员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强海林市广播电视台专业队伍建设,根据《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细则》(黑人社发〔2014〕63号)有关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和采编人员,特制订本方案。
一、信息发布招聘公告在牡丹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海林市政府网站和海林市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发布。
二、招聘岗位及专业共招聘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人员8名,其中:节目主持人2名(男女各1名),采编人员4名,后期编辑人员2名。
三、组织机构成立海林市公开招聘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和采编人员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招聘工作的组织领导。
组长:李吉民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副组长:赵靖波市政府副市长成员:王景杰市纪委副书记刘胜利市财政局局长郭忠奎市人社局局长梁学峰市编委办主任陈和敬市审计局局长田新忠市文广新局局长魏良市公安局副局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郭忠奎兼任,副主任:关守仲、张丹平,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
四、报考条件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3、学历要求及具体岗位报考条件详见《海林市公开招聘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和采编人员计划表》。
4、专业要符合申报岗位相对应专业要求。
5、年龄需符合申报岗位限定的年龄条件(35周岁以下为1983年1月31日以后出生的人员)。
6、具有黑龙江省行政区划内户籍。
7、符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笔试成绩加分政策的,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8、下列人员不得报名:①受过刑事处罚、劳动教养、少年管教的;②因违法、违纪正在被调查处理的;③受党纪、政纪处分,处分期未满的;④曾被辞退或开除公职的;⑤具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的。
五、招聘程序本次招聘由海林市公开招聘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和采编人员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和体检、公示及办理聘用手续等程序组织实施。
关于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的说明(附式样)一、填表基本要求1.各单位在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时,表内所列项目要逐项实事求是地填写,不能遗漏。
所填内容要准确无误。
2.表内项目本人内容较多时,可调整字号大小,本人没有内容填写时,应填写“无”,各项目不得为空。
3.表内的年、月、日一律用公历和阿拉伯数字。
“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简历”要如实填写,不能随意更改。
填写时,年份一律用4位数字表示,月份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如:“1972.05”、“2002.02-2005.07”。
4.《干部任免审批表》可以在计算机上填写,可以粘贴电子版照片,不用调整“页面设置”,统一使用A4打印纸双面打印,一式两份,加盖呈报单位公章后上报,工作需要时也可以上交电子版。
二、各项目具体填写内容说明1.“姓名”栏中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
少数民族干部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2.“出生年月(岁)”栏中填写出生年月和年龄。
年龄是计算到当月的实足年龄。
3.“民族”栏中填写民族的全称(如汉族、回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不能简称“汉”、“回”、“鲜”、“维”等。
4.“籍贯”(祖籍所在地)和“出生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处级以上的要填写省、市或县的名称,如“江苏无锡”、“广东高州”。
直辖市直接填写市名,如“上海”、“重庆”等。
科级以下的要填到镇、街,如“高州谢鸡镇”等。
5.“入党时间”栏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
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需在“入党时间”栏内注明民主党派名称或注明无党派,如.“九三”、“无党派”等,不填写加入民主党派的时间;加入多个民主党派的,须如实填写,如“民建、民盟”。
是民主党派成员又是中共党员的,在填写党派名称的同时,还要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如:九三/中共2005.07。
6.“健康状况”根据本人情况填写“健康”、“一般”或“较差”。
7.“专业技术职务”栏中,填写现岗位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如“研究员”、“副教授”等。
海林市公开比选领导干部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规范干部选任程序,拓宽干部选拔渠道,加强部分科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市委决定面向全市公开比选部分科级副职领导干部。
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此次公开比选,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主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1、坚持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论有机统一原则,真正让“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脱颖而出;2、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采取公开职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的方法,在各环节充分体现“比”选;3、坚持人岗匹配、差额竞选原则,注重考能力、比素质、看潜力,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4、坚持规范程序,依法办事原则,处理好“分数”和“能力”的关系,实现岗位需求和人岗相宜的有机统一。
二、比选职位(14职)1、乡镇政府副镇长(2职):山市镇政府副镇长1职、长汀镇政府副镇长1职;2、党政群机关副职(4职):团市委副书记1职、市司法局副局长1职、市直属机关工委武装部长1职、市外事侨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1职;3、事业单位副职(8职):市委党校副校长1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职、市供销联社副主任1职、市房地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1职、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1职、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1职、市房屋征收实施中心主任1职、长汀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1职。
三、报名条件(一)基本资格条件参加公开比选人员,除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需具备以下资格和条件:1、具备比选职位所需的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和任职资格经历。
2、全市党政机关、群团组织或事业单位在编在职干部(不含占工勤编制人员)。
3、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4、身体健康,能适应岗位工作。
5、副科级干部(在副科级岗位任职1年以上)或一般干部(参加工作3年以上)。
6、男45周岁以下(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40周岁以下(1974年1月1日以后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