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通信网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5.72 MB
- 文档页数:44
简答、综合、计算Ch11.根据网络功能从水平方向划分:用户驻地网CPN、接入网AN和核心网CN。
注:关键是能找到网络边界,一般会与接入网联在一起考。
2.TCP/IP的四层结构与OSI的七层结构,掌握两者之间层的对应关系。
3.OSI模型层之间的关系。
相邻层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两者间服务是通过原语和参数来表达的。
对等层(不同系统中的实体之间)的联系是在同级协议的控制下进行的。
4.TCP/IP模型中每层的两种应用协议。
应用层:TELNET, FTP, E-MAIK, HTTP, SNMP, TCP/IP运输层:TCP,UDP网际层:IPv6,IPv4网络接口层:以太,A TM,帧中继Ch2语音业务网间互通(1). 原则①网间互联原则上应在本地级②“发端入网”&”收端入网”发端入网就是通常说的近端入网,即外网长途在发话端送走,不经过自己的长途网。
即在主叫本地集进入被叫网络;收端入网就是远端入网,即外网长途在被叫方关口局送走。
经过自己的长途网。
实际不同业务网间互通的话务路由遵循如下原则:同⏹ 一运营商的网间互通遵循“发端入网”;⏹ 不同⏹ 运营商的网间互通遵循“收端入网”。
(2). 具体路由同一运营商的网间互通(以3G用户与本运营商固定电话用户间的互通为例)⏹ 某业务区内3G用户呼叫本业务区的固定用户(A业务区内主叫3G用户→A市MSC/GMSC→A市本地汇接局→A本地端局→被叫固定电话用户。
)⏹ 某业务区内3G用户呼叫省内其他业务区固定用户(A业务区内主叫3G用户→A市MSC/GMSC→省内DC1→B市DC2→B市汇接局→B市端局→B市被叫固定电话用户。
)⏹ 某业务区内3G用户呼叫其他省本地网的固定用户(A业务区内主叫3G用户→A市MSC/GMSC→省内DC1→其他省DC1→X市DC2→X市汇接局→X市端局→被叫固定电话用户)⏹ 某业务区内固定电话用户呼叫本业务区内3G用户(主叫固定电话用户→本地网端局→本地网汇接局→A市MSC/GMSC→A业务区内被叫3G用户。
08年试卷名词解释1.PSTN和IP网络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信网络,是一种用于全球语音通信的电路交换网络。
IP网络:它是独立于数字网络的专用通信网,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是通过分组交换网络传送信号,采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
IP网络是指釆用分组交换技术完成的连接,这个分组就是IP分组,也称为IP包,它是相对于电路交换而言的【PPT上的】。
2・TDD、FDD各是什么意思?请加以解释,这两种模式各有何优缺点?试简要回答。
TDD:时分双工;优点:TDD模式能根据业务需要灵活调度使用各种频率资源,且上下行不需要成对的频率;TDD模式采用在周期性重复的帧里传输,上下链路的转折点可以因业务的不同而任意调整,可以实现3G要求的两类通信业务。
缺点:终端的移动速度较低;TDD模式覆盖范围小;FDD:频分双工;缺点:FDD模式上下行链路是相互独立的,资源不能相互利用,故对于(上下行)不对称业务,其频率利用率有所降低;缺点:但是对于对称的业务,其频带的利用率较高;3•简要解释什么是OFDM、FDMA、TDMA、CDMA、WDMA:OFDM正交频分复用:由并行的多分频子载波来传输信息,低数码率传输,各分频载波Z间相互正交。
FDMA 频分多址:FDMA是把使用的频带划分成若干较窄的、频域上互不重叠的频带,每个频带就是一个通信信道,供一个用户在接入时使用。
TDMA时分多址:TDMA是把时间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成若干时隙,各用户依照指定的时隙通话。
时分复用技术在固定电话网中也多使用。
CDMA码分多址:用户使用相同的频率,但是依靠不同的码片序列加以处理,形成不同的信息码,接收时再根据码片序列加以检出。
WDMA波分多址:光纤中的不同窗口传送不同波长的激光。
4•通信系统中的“一次群”、“二次群”。
通信信号每8bit为一时隙,32个时隙为一帧,每16帧组成一复帧,其速率为:1帧:64Kb/SX32= 2048Kb/S = 2・048Mb/S,称为2M,俗称一次群。
1-1概述1.现代通信网的结构水平视图(根据用户接入网络的实际物理连接来划分)用户驻地网、接入网、核心网垂直视图(根据功能划分)应用层、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CPN是用户自有网络,指用户终端至用户驻地业务集中点之间所包含的传输及线路等相关设施。
小至电话机,大至局域网。
实现用户和业务的集中,信息的变换与适配、复用与交换、寻址与选路等功能。
Core Network核心网是电信网的骨干,由现有的和未来的宽带、高速骨干传输网和大型中心交换节点构成。
发展:统一的IP核心网所有的业务,从传统电话、移动通信漫游、新一代综合业务VoIP,到电子商务、综合应用服务,乃至交互式电视业务全部都由统一的核心IP网来完成,差别仅仅在于接入网。
统一的IP核心网用统一的设备代替了原来各系统的独立设备,可以大大降低开发和运营成本。
应用层:业务模拟与数字视音频业务:电话/IN/IP Phone etc.数据通信业务:电子商务/email多媒体通信业务:分配型/交互型终端技术音频通信终端:电话/数字电话/手机图形图像通信终端:传真机视频通信终端:显示器/视频监视器数据通信终端:MODEM/可视电话业务网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如X.25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数字数据网、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rnet等。
智能网技术移动通信网技术传送网技术:传输媒介电缆、微波、通信卫星、光纤传输系统传输设备•光端机、微波收发信机、卫星地面站收发信机等传输复用设备•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支撑网技术:信令网采用公共信道信令技术。
实现网络节点间信令的传输和转接 同步网实现数字交换局之间、数字交换局和传输设备间信号的时钟同步 电信管理网监视网络的运行,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电路交换方式:需经历建立连接、通话、拆除连接三个阶段网络中两用户建立连接及通话过程中,两用户间的物理链路始终被占用。
1.复盖一个国家,地区或几个洲的计算机网络称为广域网。
2.集线器、中继器属于物理层的设备,以太网交换机、网桥属于数据链路层,网关属于网络层。
3.互联网协会ISOC所制定的互联网标准是RFC文档。
4.在以太网中,是根据MAC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
5.ETHERNET LAN以太网是应用CSMA/CD协议。
6.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7.应用程序PING发出的是ICMP 请求报文。
8.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地址;更换网卡(网络适配器)时,MAC地址随之变化,MAC 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是适配器地址(标识符),固化在适配器ROM中。
9.ARP 协议的作用是将IP 地址映射到MAC地址。
10.路由选择协议位于网络层。
11.在局域网中,MAC层指的是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2.IP地址为140.111.0.0 的B类网络,若要切割为9个子网,而且都要连上Internet,请问子网掩码设为255.255.240.0 。
13.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典型编码是曼彻斯特编码。
14.在IP地址方案中,159.226.181.1是一个B类地址。
15.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全双工。
1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RPANET。
17.HFC 网是在目前覆盖面很广的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居民宽带接入网。
18.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CSMA/CD的机制是争用带宽。
19.PPP协议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是点到点信道协议。
20.光纤、双绞线与同轴电缆相比,带宽最宽、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光纤。
21.就交换技术而言,局域网中的以太网采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
22.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分为4 层。
23.ADSL被称为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
24.IP地址182.110.23.4属于B类。
25.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OSPF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协议,BGP-4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路径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第1章1. 简述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2. 什么是现代通信网?其构成要素包括哪些?其基本功能是什么?3. 通信网引入分层的好处是什么?4. 将OSI模型进行简化的话,通信网的网络结构从垂直分层观点可以分为哪几层?每层的作用是什么?5. 从水平分层观点来看,网络结构可以分为哪几部分?6. 按信息类型分类,通信网业务包括哪几类?按网络提供业务的方式,通信网业务包括哪几类?7. 通信网的基本组网结构有哪些?各自优缺点是什么?8. 一般通信网的质量要求可以通过哪几个方面进行衡量?影响接通的任意性和快速性的因素有哪些?9. 电话通信网的质量要求有哪些?各自指标是什么?10. 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几点?11. 简述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其技术基础。
第2章1. 简述传送与传输、传送网与传输网的区别。
2. 传输网对传输技术的要求有哪些?3. 传输信道由哪三部分构成?4. 传输媒质分为哪两大类?有线传输媒质主要有哪些?无线通信系统大致上分为哪两类?5. 简述信道复用的原理,并说明信道复用主要有哪三种方法。
6. FDM的原理及优缺点是什么?7. 简述TDM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分类。
8. 解释同步时分复用中的“位置化信道”的概念,并解释在异步时分复用中需要用标识码来识别信道的原因。
9. 简述传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传输节点设备主要有哪些?10. 有线传输链路分为哪三类?时分数字传输链路有哪两种典型的传输技术?11. 传输方式有哪三种?分别简述其传输特点。
12. 全工方式有哪两种?13. 在通信网的传输中需要传输控制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分类?14. 用户接入网络主要有哪两种方式?动态分配接入方式有哪两类?15. 根据网络中是否有交换节点,可把网络分为哪两类?16. 简述交换节点的功能。
17. 简述交换技术的分类。
18. 简述电路交换的特点、通信过程及其适用场合。
19. 什么是存储-转发方式?简述其特点及适应场合。
一、单选题。
1、下列功能中属于通信系统构成模型中反变换器的是()。
①解码②编码③解调④均衡⑤放大⑥调制⑦加密⑧解密⑨A/D转换A、①②④⑥⑦B、①③⑤⑧C、②③④⑥⑨D、①③④⑤⑧2、通信系统模型由()构成。
①变换器②传感器③信源④噪声源⑤信道⑥计算机⑦服务器⑧反变换器⑨信宿A、①②④⑥⑦B、①③⑤⑧C、②③④⑥⑨D、①③④⑤⑧⑨3、在计算机局域网、光纤接入网、城域网、光传输网等网络中都广泛应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网状网B、环形网C、星形网D、总线形4、在卫星通信地面通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网状网B、环形网C、星形网D、总线形5、主要用于计算机局域网、电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网状网B、环形网C、星形网D、总线形6、在下列网络结构中,冗余度最大、稳定性最好,但经济醒最差的是()。
A、网状网B、环形网C、星形网D、总线形7、在下列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关键链路安全问题的是()。
A、网状网B、树形网C、星形网D、总线形8、在下列网络结构中,自愈功能最强的是()。
A、网状网B、环形网C、星形网D、总线形9、现代通信网的发展方向是()。
A、个人化、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B、个人化、模拟化、电子化、智能化C、电子化、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D、个人化、数字化、综合化、电子化10、题图所示的设备为()。
A、终端设备B、分插复用器C、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再生中继器11、题图所示的设备为()。
A、终端设备B、分插复用器C、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再生中继器12、题图所示的设备为()。
A、终端设备B、分插复用器C、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再生中继器13、题图所示的设备为()。
A、终端设备B、分插复用器C、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再生中继器14、现代通信网是由()两部分构成。
A、支撑网和交换网B、传输网和接入网C、业务网和支撑网D、业务网和接入网15、通信网络中的支撑网指的是()。
A、用户接入网、交换网、传输网B、信令网、同步网、管理网C、业务网、信令网、管理网D、业务网、控制网、传输网16、通信网的硬件设备构成要素有()。
《计算机通信网》复习资料第一部份:综合练习一.判断题:(略)二.选择题(略)三.填空题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和相邻层服务2.OSI模型采用了分层结构,分层有容易解决通信异质性问题,复杂问题简化,设计容易实现和等好处P393.数据链路层中传送的数据块被称为帧4.局域网参考模型中,为了对爽个高层实体提供支持,LLC子层的顶部有项式多个LLC服务访问点(LSAP),在网际层的顶部有1网间服务访问点(NSAP),MAC子层顶部有个MAC服务访问点(MSAP),在物理层顶部有1个物理服务访问点(PSAP)5.TCP/IP的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是IP,它可将多个网络连成一个互连网6.网络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介于运输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7.HDLC有信息帧,监督帧频和无编号帧三种不同的帧8.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可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三个阶段9.按交换方式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三种10.为了进行研究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之前先要在发送站与接收站之间建立一条逻辑通路,这各交换方式称为虚电路(面向连接服务)11.网络协议包含三要素,这三要素分别是语义,语法和同步12.CSMA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采用的三种坚持算法是1-坚持,非坚持和P-坚持13.计算机网络源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14.网络协议中有三个要素,其中语义是指对构成协议的元素的解释,语法用于规定将若干个协议元素和数据组合在一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时所应遵循的规定,同步规定了事件的执行顺序,网络协议实质上是实体间通信时所使用的一种规则约定或标准15.局域网中常见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有: 总线(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16.DHLC是面向比特型的协议,以一组特定的比特模式01111110 来标志一帧的起始和终止.17.为了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标准特意把LLC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单独子层,使MAC依赖于物理媒体和拓朴结构, 而LLC与媒体无关18.LLC帧中的信息帧的功能是用于全双工通信的帧发送与接收顺序的控制差错控制等通信控制(或传递高层数据)19.运输层的运输服务有两大类: 用于运输连接的管理的服务和数据传送的服务P8120.当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个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时,使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从而使网络性能下降,若出现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我们就称这种现象为死锁21.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用户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的22.由于令牌环路中有1个令牌,因此任何时刻至多有1个站点发送数据,才不会产生冲突23.数据链路导中传送的数据通信块被称为帧24.LLC帧中的信息帧的功能是传递高层数据25.按地理分布范围为标准,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三种26.物理层协议规定了与建立,维持及断开物理信道有关的特性,这些包括机械,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四个方面五.计算题1.请参考书P20 例子2.22.解:入=120分组/分=2分组/秒1/u=100比特C=400比特/秒uC=1/100 * 400=4分组/秒p=入/uC=2/4=0.5平均队长:N=p/1-p=0.5/(1-0.5)=1平均等待时间:W=1/uC * p/(1-p)=1/4 * 0.5/(1-0.5)=1/46.在使用连续ARQ协议时,采用7比特序号编码方式,设初始窗口后沿指向序号32,前沿指向16,试问:①发送窗口多大?②发送100帧,接收到100帧应答后,发送窗口前后沿各指向什么序号?(提示:前沿序号为发送窗口中改善的在最后一个帧序号,后沿序号为发送窗口中发送后等待确认的帧序号)参考书上P64解: (1)窗口大小=前沿-后沿=(16+128)-32+1=113说明:+128是由于前沿数16少于后沿数32,在7比特编码中是用模128方式,故要加128 +1是由于本题提示的说明(本说明不用写出来,只作帮助理解)(2)后沿=32+100=132由于大于128,所以要mod 128 即132 mod 128=4或后沿=32+100=132 > 128132-128 =4前沿=16+100=116六.作图题1.下图为建立运输连接的情况,要求在指定位置写出①~④处的服务原语. 书P182答案:①T-CONNECT.request(被叫地址,主叫地址,加速数据选择,服务质量,用户数据)②T-CONNECT.indication(被叫地址,主叫地址,加速数据选择,服务质量,用户数据)③T-CONNECT.response(服务质量,响应地址,加速数据选择,用户数据)④T-CONNECT.confirm(服务质量,响应地址,加速数据选择,用户数据)2.写出下图①~⑤处的内容,说明LLC PDU 的关系,答案写在图下指定的位置. 书P110答案:①LLC首部②LLC数据③MAC首部④MAC数据⑤MAC尾部3.下图为两台主机通信的分层模型,请将图中①~⑨的内容写在指定位置书P173答案:①应用层②传送层③__Internet______ ④___网络接口_____⑤__报文________ ⑥____分组_________⑦__数据报_______ ⑧___帧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物理网络_________4.网络如图所示,链路旁边注明的数字代表链路的长度必考,书P74(1)试用最短路由算法A或者算法B求出从节点1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由;(2)画出节点1到所有其他节点的路由表七、问答题、简答题1.计算机通信网的定义是什么? 书P32.计算机通信网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 P3-P73.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的主要组成特点是什么? P5-P74.计算机通信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95.排队系统的三个基本参数及表示符号是什么? P146.排队系统的主要指标的内容有什么? P177.什么是路径? P228.什么是回路? P229.树的定义 P2510.树的性质 P2511.什么是支撑树(生成树) P2512.对计算机通信网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P3013.计算机通信网的基本功能 P3714.网络协议的三个组成要素是什么? P3815.图示PDU、IDU和SDU的关系 P5116.网络如教材图3-5-3(a)所示,在原有六条虚电路的基本上,再增加第七条虚电路:B→C→E→D,试画出有关节点上的路由表的变化 P72 图3-5-317.什么是死锁?P7818.说明LLC子层的主要功能。
通信网理论基础复习资料现代社会离不开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普及的一种方式。
而通信网理论则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和理论支撑。
本文将从通信原理、通信系统基础、网络结构和协议等方面为您提供通信网理论基础的复习资料。
一、通信原理通信原理主要研究信息的发送、接收和传输。
在通信原理中,信号如何被产生、如何被传输和如何被接收均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信号和噪声的分析、信道模型的建立、数字调制技术及其解调等都是通信原理的重要内容。
二、通信系统基础通信系统是实现信息传输的系统,它由发送端、接收端、信道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通信系统基础需要包括信道模型、信噪比、误码率、带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通信系统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调制解调、编码解码、信道编码、信道均衡、多路复用等多种技术手段。
三、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是指网络中各种节点和链路之间的关系,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路由算法等多个方面。
常见的网络结构包括星形结构、环形结构、网状结构等。
网络结构的设计和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协议协议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关键所在,它定义了各种节点之间的通信方式和传输方式,如何进行数据格式的定义、如何处理数据传输的错误、如何进行网络控制和管理等。
网络协议包括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等。
五、应用通信网理论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技术和方案。
以上就是通信网理论基础复习资料的概要介绍。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加强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通信网理论基础,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
第一章通信网及其业务1、报文、电路、分组交换的区别(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因而有以下优缺点:优点: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之具有下列优点:a.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选择,就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b.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
这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c.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实现的;d.允许建立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使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转换。
③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有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这条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①由于数据进入交换结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从而引起转发时延(包括接收报文、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等),而且网络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时延就愈大,因此报文交换的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式业务的数据。
第1章1、传输系统的硬件包括哪些? 线路接口设备、传输媒介、交叉连接设备等。
2、在垂直结构上,可以将通信网分为哪三层? 应用层、业务网和传送网。
3、从水平分层观点来看,网络结构是基于用户接入网络实际的物理连接来划分的,如何划分?可以分为用户驻地网、接入网和核心网,或者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
4、利用网络的基本结构形式可以构成任意类型的非基本拓扑结构。
实际常用的非基本结构形式有哪些?(1)复合网;(2)格形网;(3)树形网;1、简述现代通信网的定义、构成要素和每一要素的基本功能。
(1)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 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2)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每一次通信都需要软 硬件设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
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 系统构成,它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
软件设施则包括信令、 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 通信网的智能化。
2、为什么要在通信网中引入分层结构?(1)可以更清晰地描述现代通信的网络结构;(2)使网络规范与具体实施方法无关,从而简化了网络的规划和设计;(3)使各层的功能相对独立。
3、分别按以下标准对通信网进行分类:(1)通信服务的范围;(2)通信的活动方式。
(1)按通信服务的范围进行分类:本地通信网、长途通信网和国际通信网或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
(2)按通信的活动方式进行分类:固定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等。
4、通信网组网的基本结构形式有哪四种?假如网络节点数为N ,请写出每种结构的链路数。
(1)全连通网;)(1-21N N H = (2)星形网;1-N H =(3)环形网;N H =5、一般通信网的质量要求可以通过哪几个方面进行衡量?影响接通的任意性和快速性的因素有哪些?(1)对于一般通信网的质量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信息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2)影响接通的任意性和快速性的因素有:通信网的拓扑结构;通信网的网络资源;通信网的可靠性.6、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几点?(1)通信技术数字化;(2)通信网络宽带化;(3)通信业务综合化;(4)网络互通融合化;(5)网络管理智能化;(6)通信服务个人化。
1.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2. 通信网的构成要素:硬件: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它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
软件: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3.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从网络的物理位置分布来划分,通信网还可以分成用户驻地网CPN (是业务网在用户端的自然延伸)、接入网AN (可以看成传送网在核心网之外的延伸)和核心网CN (包含业务、传送、支撑等网络功能要素)三部分。
4. 面向连接型:两个通信节点间一次数据交换过程包含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
其中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阶段传递的是控制信息,用户信息则在数据传输阶段传输。
适用于大批量、可靠的数据传输业务,网络控制机制复杂。
5. 无连接型 :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在源端和目的端之间先建立通信连接,就可以直接通信。
适用于突发性强、数据量少的数据传输业务。
面向连接型 无连接型6.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都有路由表和转发表。
转发表记录的是一个交换节点当前维持的所有的连接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指明了一个连接上的用户信息在交换节点上应该如何转发。
7. 网络分层的原因:可以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度;方便异构网络设备间的互连互通;增强了网络的可升级性;促进了竞争和设备制造商的分工。
8. 协议:在分层体系结构中,协议是指位于一个系统上的第N 层与另一个系统上的第N 层通信时所使用的规则和约定的集合。
一个通信协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语法:协议的数据格式;语义:包括协调和错误处理的控制信息;时序:包括同步和顺序控制;9. 对等层之间的通信使用相应层协议;但实际上,一个系统上的第N 层并没有将数据直接传到另一个系统上的第N 层,而是将数据和控制信息直接传到它的下一层,此过程一直进行到信息被送到第一层,实际的通信发生在连接两个对等的第一层之间的物理媒介上。
1是一种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通过监控路由器输出端口队列的平均长度来探测拥塞,一旦平均队列长度超过一个阈值,就以一定的概率丢包或者在分组上作标记来通知相应的连接来减小发送速率,从而缓解网络拥塞,也就是说在缓冲区满之前就按照一定的比例(即丢弃概率)随机地将缓冲区的数据丢弃或标记。
TCP拥塞控制与网络层有密切的关系。
网络层对拥塞控制的策略之一就是Drop tail尾部丢弃,缓冲区溢出时丢弃。
路由器的尾部丢弃往往会导致一连串分组的丢失,这就使得发送方出现超时重传,使TCP进入慢状态开始,即发生全局同步现象。
为了避免网络中全局同步现象,路由器采用RED措施。
即使路由器的队列维持两个参数,即队列长度最小门限THmin和最大门限THmax。
每当一个分组到达时RED组都先计算平均队列长度Lav。
RED的算法是:(1)若Lav<THmin,则把新到达的分组放入队列进行排队。
(2)若Lav>THmax,则把新到达的分组丢弃。
(3)若THmin<Lav<THmax,则按照某一概率p将新到达的分组丢弃。
RED中的随机就体现在(3)中,也就是说RED不是等到已经发生网络拥塞后才把所有在队列尾部的分组全部丢弃,而是在检测到网络拥塞的早期征兆时,就先以概率p随机丢弃个别的分组,让拥塞只在个别的TCP连接上进行,因而避免发生全局性的拥塞控制。
差错控制:自动请求重发;前向纠错控制;混合纠错控制;有四种不同形式的ARQ:停止等待(SW) ARQ、GBN ARQ、选择重发(SR)ARQ、并行等待(ARPANET)ARQ。
GBN ARQ:运用最广泛。
发信侧不用等待收信侧的应答,持续的发送多个帧,假如发现已发送的帧中有错误发生,那么从那个发生错误的帧开始及其之后所有的帧全部再重新发送,窗口越大重传帧数越多。
最大窗口值:2i-1(i通常去3或7)。
缺点:一个分组的差错可能引起大量分组的重传,这些分组可能已经被接收方正确接收了,但由于未按序到达而被丢弃。
第1页,共4页学号 姓名 院(部) 专业 考试时间:2013年 月 日-----------------------------------------------密--------------------封----------------------线---------------------------------------山东师范大学2012-2013 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 共100分)课程编号:081120325 课程名称:通信网理论 适用专业:10通信试题类别:A (A/B/C) 考试形式 闭(开、闭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阅卷人 复核人 得分小题,每空2分,共20分)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1. )。
A. 数字化 B. 智能化C. 综合化D. 宽带化2. 在现代通信网传输系统中,通常采用信道复用的方法来提高频谱利用率。
从信道复用的角度可以将传输信道分为下列哪几种( )。
A. 频分信道B. 码分信道C. 时分信道D. 数字信道3. 我国信息产业部2007年公布的三个国际3G 标准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分别是( )。
A. WCDMA B. CDMA2000 C. CDMAOne D. TD-SCDMA 4. 在通信网中,没有重复边的边序列叫做( )。
A. 径B. 链C. 环D. 路5. 在如下所示的图中,节点V 1 、V 2、V 3的度应为( )。
A. 4 4 2B. 3 4 2C. 2 4 2D. 3 3 2 6. n 个节点构成的无向连通图的最大边数为( )。
A.)2)(1(21--n nB. )2)(1(--n nC. 2)1(21-nD.)1(21-n n 7. 在蜂窝移动通信网从2G 向3G 演进的过程中,下列哪些属于过渡阶段的技术( )。
A. GSM B. GPRS C. CDMA D. EDGE8. 一个排队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基本部分组成( )。
通信网复习资料《通信网理论与应用》主要教学内容1.通信就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通信系统定义:以电信号(或光信号)作为传递和交换信息手段的通信方式所构成的系统;3.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4.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5.交换的信息包括用户信息(语音,图像,数据等)控制信息(信令信息路由信息)和网络管理信息三类。
6.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每一次通信都需要软硬件设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
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他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则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7.如何理解现代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答:在垂直结构上,根据功能将通信网分为应用层、业务网和传送网。
应用层表示各种信息应用与服务种类;业务网层面表示支持各种信息服务的业务提供手段与装备,它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通信业务的网络;传送网层面表示支持业务网的传送手段和基础设施,包括骨干传送网和接入网。
此外还有支撑网用以支持全部三个层面的工作,提供保证通信网有效正常运行的各种控制和管理能力,传统的通信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在水平结构上:可分为用户驻地网(CPN)、接入网(AN)、和核心网(CN)或者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用户驻地网指用户终端到用户网络接口之间所包含的机线设备,是属于用户自己的网络。
核心网包含了交换网和传输网的功能,或者说包含了长途网和中继网的功能,在实际网络中,一般分为省际干线、省内干线、和局间中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