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强制性条文-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22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重点篇一: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3、材料选用3.3.8施工现场制作的木构件,其木材含水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制作的原木、方木结构,不应大于25%2、板材和规格材,不应大于20%3、受拉构件的连接板,不应大于18%4、连接件,不应大于15%3.5.2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应大于5%。
3.5.6常用木胶合模板的厚度宜为12mm、15mm、18mm,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浸泡,不蒸煮:剪切强度1.4~1.8N/mm;2、室温水浸泡:剪切强度1.2~1.8N/mm;3、沸水煮24h:剪切强度1.2~1.8N/mm;4、含水率:5~13N/mm;5、密度:450~880kg/m;6、弹性模量:4.5×10~11.5×10N/mm。
3.5.7常用复合纤维模板的厚度宜为12mm、15mm、18mm,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2 21、静曲强度:横向28.22~32.3N/ mm;纵向52.62~67.21N/ mm;222233322、垂直表面抗拉强度:大于1.8 N/ mm;3、72h吸水率:小于5%;4、72h水膨胀率:小于4%;5、耐酸碱腐蚀性:在1%苛性钠中浸泡24h,无软化及腐蚀现象;6、耐水气性能:在水蒸气中喷蒸24h表面无软化及明显膨胀;7、弹性模量:大于6.0×10N/mm。
3224、荷载及变形值的规定1、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应根据模板设计图4.1.1永久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纸计算确定。
肋形或无梁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应按表4.1.1采用。
表4.1.1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KN/)注:除钢、木外,其他材质模板重量见本规范附录B中的附表B。
2、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对普通混凝土可采用24KN/ m其他混凝土可根椐实际重力密度或按本规范附录B3表B确定。
施工安全标准强制性条文脚手架工程部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2002年局部修订)3.1.3 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2、钢管上严禁打孔。
5.3.5 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2、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6.2.2 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6.3.2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mm(图6.3.2)。
图6.3.2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1—横向扫地杆;2—纵向扫地杆6.3.5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4.2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4、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 m(两步)。
6.4.4 对高度24 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6.4.5 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6.6.2 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高度在24 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6.6.3 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7.1.5 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 902 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30-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4.3、6.2.3、6.3.3、6.3.5、6.4.4、6.6.3、6.6.5、7.4.2、7.4.5、8.1.4、9.0.1、9.0.4、9.0.5、9.0.7、9.0.13、9.0.1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30-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强制性条文:3.4.3可调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
6.2.3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6.3.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图6.3.3)。
6.3.5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4.4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
6.6.3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图6.6.3)。
6.6.5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7.4.2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11》基本简介: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计综合[1989]30号文和建设部司发(89)建标工字第058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规范。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11》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11》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沈阳建筑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11》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材料选用;4.荷载及变形值的规定;5.设计;6.模板构造与安装;7.模板拆除;8.安全管理。
其中设计的基本内容如下:5.1.1 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行。
5.1.2 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及风荷载。
2. 构造应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要求。
3. 混凝土梁的施工应采用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mm。
4. 当验算模板及其支架在自重和风荷载作用下的抗倾覆稳定性时,应符合相应材质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5.1.3 模板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根据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季节性施工措施,确定其构造和所承受的荷载;2. 绘制配板设计图、支撑设计布置图、细部构造和异型模板大样图;3. 按模板承受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对模板进行验算;4. 制定模板安装及拆除的程序和方法;5. 编制模板及配件的规格、数量汇总表和周转使用计划;6. 编制模板施工安全、防火技术措施及设计、施工说明书。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强制性条文2.0.7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凡水、冰、霜均应及时清除。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2.0.9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
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3.1.1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三、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四、井架与施工用电梯和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
地面通道上部应装设安全防护棚。
双笼井架通道中间,应予分隔封闭。
五、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3.1.3搭设临边防护栏杆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坡度大于1:2.2的层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立网。
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三、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
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时,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柱距。
四、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0mm的档脚板或400mm的挡脚笆。
挡脚板或挡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mm。
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10mm。
接料平台两侧的栏杆,必须自上而下加挂安全立网或满扎竹笆。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题库一、判断题:(40题)1、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应大于5%。
(√)2、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行。
(√)3、模板及其支架构造应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要求。
(√)4、模板结构构件受拉构件长细比:钢杆件不应大于250:木杆件不应大于250。
(˟)5、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顺序拼装。
木杆、钢管、门架及碗扣式等支架立柱可以混用。
(˟)6、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7、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8、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选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
当层间高度小于或等于5m 时,可采用木立柱支模。
(√)9、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
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10、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安装时梁和板的立柱,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11、施工时,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
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
(√)12、当模板安装高度超过2.0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除操作人员外,脚手架下不得站其他人。
(˟)13、木料应堆放于下风向,离火源不得小于30m,且料场四周应设置灭火器材。
(√)14、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15、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16、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 902 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30-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4.3、6.2.3、6.3.3、6.3.5、6.4.4、6.6.3、6.6.5、7.4.2、7.4.5、8.1.4、9.0.1、9.0.4、9.0.5、9.0.7、9.0.13、9.0.1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130-2001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30-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强制性条文:3.4.3可调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
6.2.3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6.3.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图6.3.3)。
6.3.5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4.4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
6.6.3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图6.6.3)。
6.6.5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7.4.2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自()起实施。
A2008年5月1日B2008年6月1日C2008年10月1日D2008年12月1日(正确答案)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共有()条强制性条文。
A3(正确答案)B5C15D203、面板是指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板。
A支撑B承力(正确答案)C荷载D受力4、进行模板设计和施工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和构造措施A机具、设备B材料、构件C材料、方案(正确答案)D工具、方案5、面板的种类有()板等。
A钢、木、铝、塑料B钢、木、多层板、塑料C桁架、木、胶合板、塑料D钢、木、胶合板、塑料(正确答案)6、连接件是指面板与楞梁的连接、面板自身的拼接、支架结构自身的连接和其中二者相互间连接所用的()。
A零配件(正确答案)B构件C铁件D螺栓7、支架是指支撑面板用的楞梁、立柱、连接件、斜撑、剪刀撑和()等构件的总称。
A斜撑拉条B水平拉条(正确答案)C竖向拉条D垂直拉条8、小梁是指直接支承面板的小型楞梁,又称()。
A主楞梁B次楞梁C次楞或次梁(正确答案)D小次梁9、主梁是指直接支承小楞的结构构件,又称()。
A次楞B主次楞C主楞梁D主楞(正确答案)10、支架立柱是指直接支承主楞的受压结构构件,又称()。
A支撑楞柱B支撑柱、立柱(正确答案)C次楞D主楞柱11、早拆模板体系是指在模板支架立柱的(),采用柱头的特殊构造装置来保证国家现行规范所规定的拆模原则下,达到早期拆除部分模板的体系A首端B末端C顶端(正确答案)D中端12、爬模是指以建筑物的()墙体为支承主体,依靠自升式爬升支架使大模板完成提升、下降、就位、校正和固定等工作。
A素混凝土B钢筋混凝土(正确答案)C毛石混凝土D商品混凝土13、隧道模是一种()模板,同时浇筑墙体和楼板混凝土的模板,因这种模板的外形像隧道,故称之为隧道模。
A可拆卸式B液压顶升式C组合式定型(正确答案)D椭圆组合是14、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小侧压力标准值的表示为(C)AQ(正确答案)BEAQBEFDG15、──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设计值为()Af(正确答案)BrCmDj16、连接用的普通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C级》(GB/T5780)和《()》(GB/T5782)的规定。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强制性条文2.0.7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凡水、冰、霜均应及时清除。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2.0.9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
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3.1.1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三、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四、井架与施工用电梯和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
地面通道上部应装设安全防护棚。
双笼井架通道中间,应予分隔封闭。
五、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3.1.3搭设临边防护栏杆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坡度大于1:2.2的层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立网。
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三、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
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时,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柱距。
四、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0mm的档脚板或400mm的挡脚笆。
挡脚板或挡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mm。
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10mm。
接料平台两侧的栏杆,必须自上而下加挂安全立网或满扎竹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模板工程系列)《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告第79号,本安全技术规范以下内容为强制性条文:1.模板结构构件的长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原文5.1.6条)1.1受压构件长细比:支架立柱及桁架,不应大于150;拉条、缀条、斜撑等连系构件,不应大于200;(原文5.1.6条1款)1.2受拉构件长细比:钢杆件,不应大于350;木杆件,不应大于250。
(原文5.1.6条2款)2.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原文6.1.9条)2.1梁和板的立柱,其纵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原文6.1.9条1款)2.2木立柱底部应设垫木,顶部应设支撑头。
钢管立杆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 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原文6.1.9条2款)2.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
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原文6.1.9条3款)2.4木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40mm×50mm木条或25mm×80mm的木板条与木立柱钉牢。
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Φ48mm×3.5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
木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搭接,并应采用铁钉钉牢。
目录●基坑工程JGJ 167-2009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37 JGJ 120-19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37 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37 JGJ 180-2009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38 GB 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38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39 CJJ 6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39●脚手架JGJ 130-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02年版)—40 JGJ 166-2008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1 JGJ 128-2000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2 GB 19155-2003 高处作业吊篮———————————————————43●高处作业JGJ 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4●模板工程JGJ 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46●临时用电JGJ 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47●机械设备JGJ 160-2008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49 JGJ 33-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50 JGJ 88-92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54 GB 5144-2006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55 JGJ 196-2010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58 GB 10055-2007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59●市政工程GB 50141-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0GB 50092-9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63 CJJ 68-2007 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63 CJJ 6-85 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64 GB 50446-2008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65●石化建设GB 50484-2008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65 SH/T 3536-2002 石化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69●工程拆除JGJ 147-2004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70 DGJ 08-70-2006 建筑物、构筑物拆除规程——————————————71●季节施工JGJ 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73 JGJ 130-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73 JGJ 104-97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73 GB 50092-9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75●环境卫生JGJ 146-2004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75●劳动防护JGJ 184-2009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76●班组管理DGJ 08-2061-2009 建设工程班组安全管理标准—————————————77●基坑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强 制 性 条 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强制 性 条 文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强 制 性 条 文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强制性条文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强制性条文●脚手架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02年版)强制性条文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文强制性条高处作业吊篮强制性条文●高处作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模板工程建筑施工模版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临时用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机械设备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强制性条文(JGJ 160-200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强制性条文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JGJ 88-9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强制性条文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强制性条文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强制性条文(摘要)市政工程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附表4.4.4深度在5m以内的基坑边坡的最陡坡度附表4.4.14支护结构形式及适用条件附表4.4.15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附表4.4.19基坑开挖监测项目“√”为必选项目,“◇”为可选项目,可按设计要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