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智慧广场》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青岛版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一: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山东省黄岛区第二实验小学徐立凤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23——27页)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们欣赏了几幅秋天的图片。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2.创设情境,发现信息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小军的奶奶家今年也丰收了,你们看(大屏幕展示),奶奶正乐呵呵的坐在院子里穿辣椒呢。
仔细看,院子里还有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大蒜、玉米、辣椒。
教师适时评价。
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有多少个玉米?(2)有多少个辣椒?(3)大蒜有多少个?【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农村丰收的图片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借助素材,理解概念师:哇。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有多少个玉米?(板书:玉米有多少个?)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
学生齐读。
师:那怎样就知道玉米有多少个呢?生:数一数师:你想怎样数?生:数一个划一个。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智慧广场游戏,加深对数字大小的认识
2.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智慧广场游戏,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智慧广场游戏,加深对数字大小的认识
2.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智慧广场游戏,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通过观看数学智慧广场游戏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游戏的规则
2.导入数学知识:数字的大小比较、加减法
2. 讲解新知识
1.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及其符号
2.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符号
3. 游戏部分
1.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游戏比赛
2.游戏规则:每个小组有一个数字,学生要进行数字大小比较,进行加减法计算,最后选出最大的数字
4. 练习部分
1.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难度逐渐加大,让学生有挑战性
5. 学生反思
1.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
2.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数学智慧广场游戏,加深对数字大小的认识,以及对加减法的理解。
通过分组游戏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对于学生反思部分,让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理解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读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认识2. 100以内数的读写3. 100以内数的排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排序。
2.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自备计数器、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多少个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引出100以内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引导他们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2)教师示范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练习。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计数器、彩色笔等学具进行100以内数的排序活动。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快速读出。
(2)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进行描述。
(3)教师设计一些100以内数的排序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100以内数的读写、排序方法。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100以内数的读写、排序方法。
(2)完成练习册上100以内数的读写、排序题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排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节课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智慧广场(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智慧广场的定义和特点。
2.让学生了解人们在智慧广场中的行为规范。
3.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1.理解智慧广场的概念。
2.掌握智慧广场中的行为规范。
3.培养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的习惯。
教学准备1.课件:智慧广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课件:行为规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白板和彩色笔。
4.教材: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讲解智慧广场的概念和特点。
2.演示智慧广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智慧广场的实际运作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在智慧广场中应如何进行行为规范和尊重他人。
Step 2 深入探讨1.指导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的概念和作用。
2.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导学生智慧广场中常见的行为规范,如: 不随地吐痰,爱护设施等。
3.强调遵守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和遵守行为规范的个人责任。
Step 3 实践演练1.分组让学生在教室模拟智慧广场的场景,练习遵守行为规范。
2.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分享每组模拟实践的经验。
3.反思教学,总结学生在模拟中的表现、认识和改进意见,促进其形成合理的行为习惯。
教学反思智慧广场是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普及智慧广场的概念和行为规范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个人和社会的责任。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智慧广场和相应的行为规范,通过模拟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遵守规范的好习惯。
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与反思,体现了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反思,丰富了课堂的教育价值。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数与数量的关系,能够进行基本的数数和读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体验数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从1数到100,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
2. 数的顺序: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能够进行比较和排序。
3. 数的读写: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字。
4. 数的组成:理解数字的组成,如50是由5和0组成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数的读写。
2. 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和理解数字的深层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引入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使用教具和实例,详细讲解每个数字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的活动,如数数比赛、排序游戏等,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板书设计1. 100以内数的认识2.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数的读写、数的组成等关键知识点。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口头作业:回家后,向家长复述今天所学的内容。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楚,学生是否理解。
2.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完成。
---以上是一份针对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念出100以内的数字。
2.学生能理解百以内数字的顺序关系,会快速排列100以内数字。
3.学生掌握数字加减运算,能进行1~10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
4.学生能够分辨简单的数的大小关系和大小符号。
教学重点1.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数字和数字的读法。
2.将重点放在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上。
3.学生需要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对比。
教学内容步骤一:认识100以内的数字1.学生观察百位、十位、个位数的位置和含义;2.教师向学生展示0~10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念出数字,并讲解每个数字的含义与顺序之间的关系;3.分段限制学生念出1~100数字。
步骤二:数字排列1.展示100以内数字的顺序图;2.安排练习:(1)按类型做手指操练习,如练习1-20、21-40;(2)排队练习:10名学生一组,从0开始,按顺序轮流念出1~10个数字,依次累加,如:第一位同学念出0,第二位同学念出1,第三位同学念出2,……,第10位同学念出9,第11位同学从0重新开始依次念出。
步骤三:加减法运算1.安排练习:(1)学生通过认识数字的大小,掌握加减运算;(2)通过数学故事、趣味游戏的形式进行加减法的练习;(3)分为实物张数加减、图形加减、数字口诀计算等方式进行。
步骤四:数的大小关系1.展示不同大小的物品或数值卡片,让学生判断他们的大小关系,并学习“大于”、“小于”符号的表示方法,使用<、>、=三个符号表示大小关系;2.分类安排大小关系练习。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2.合作式学习;3.故事化教学;4.竞赛式教学;5.数码游戏练习;6.观察、发现、研究的探究方式。
教学手段1.物品(如数字牌、玩具等);2.电脑、投影仪、数字软件;3.小学数学教学书籍;4.资源课件;5.板书。
教学评估1.通过每节课的Pop Quiz了解学生对数字的掌握程度;2.将加减法的答题时间统计,查看学生的运算速度与准确率;3.布置作业并批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100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五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运用100以内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
2. 10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比较。
3.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进位和退位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概念。
3. 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00以内数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对整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100以内的数,并引导学生正确读写这些数。
(2)10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比较引导学生观察100以内数的特点,找出规律,学会比较大小。
(3)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注意进位和退位问题。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1. 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4.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案:《智慧广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人民币,并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观察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2. 人民币的计算: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买活动,学会计算总价、找零等。
3. 解决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
2.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智慧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在智慧广场里都看到过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智慧广场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知识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智慧广场里的数学知识。
2. 探究新知- 1)人民币的认识- 教师出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人民币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 2)人民币的计算- 教师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买活动,学会计算总价、找零等。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计算方法。
- 3)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小明有10元,他想买一本故事书,一本故事书的价格是8元,他还能买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方法。
4. 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所学的人民币知识。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道人民币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青岛版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字,能够正确读写和比较大小。
2.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个位、十位和百位的意义及其在数字中的位置。
3.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0-100的认识1.让学生逐个数出0-100之间的数。
2.将0-100之间的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模式和规律。
3.分类讨论:个位是1的数字、十位是1的数字、个位是0的数字、十位是0的数字等等。
4.比较大小:比较互不相等的两个数字大小。
2. 数字的位置意义1.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个位、十位和百位的意义。
2.通过图片和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百位、十位、个位的位置和作用。
3.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指出每位数字代表的意义。
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数数游戏、数字排序等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故事情境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数字世界中来,感性理解数字大小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示范法: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模仿、跟随,逐渐理解数字的规律和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1. 数字的认识1.让学生从0开始,逐个数出0-100之间的数。
2.将0-100之间的数字依次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10以内的数字只有个位,10-19之间的数字十位都是1,20-29之间的数字十位都是2,以此类推。
3.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别找出个位是1的数字、个位是0的数字、十位是1的数字等等。
4.给出两个不相等的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
2. 数字的位置意义1.引导学生探究数字的个位、十位和百位的意义。
2.通过图片和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百位、十位、个位的位置和作用。
3.示范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指出每位数字代表的意义。
4.让学生写出某个数字的个位、十位和百位数字。
教学评价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可以课堂检测各个学生对于数字的认知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得出每个学生的教学水平,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教案第1篇: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信息窗一例1及自主练习1、2、5、6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摆一摆、估一估等活动,使学生在经历大量的感*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数的概念。
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
3、在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中,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4、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动手*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丰富南极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知道南极吗?你对南极有哪些了解?(教师简要介绍南极的概况及情境图的背景)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和你小组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4、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充分提问)学生根据情境图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有多少只?海豹和贼鸥一共有多少只?……二、*作探索,解决问题1、数一数企鹅的只数,认识整十数及100。
师:一共有多少只企鹅呢?请小朋友先估一估吧!(学生估计)师: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生答)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有多少只企鹅呢?生:数一数就知道了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一年级数学下学期青岛版《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学目标:1、巩固认识计数单位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体会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及联系。
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知道百与十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一、学具。
每位同学准备十几根小棒、皮筋(用于捆小棒)。
二、教具。
每组一个计数器。
小学数 学青岛版一年 100 以内数的主 人级下册在 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 ,能 学本 是在学生学 了20 以内数的 、 、写万以内的数,能用 表示物体 的基 上 一步学100 以内数的情 的个数或事物的 序和位置。
,是 数范 的 一步 大。
它不要 分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并 是学 100 以内数的 算的基 ,以求析能 行交流。
今后学 万以上数打基 。
1. 从 情境中抽象出数的 程,能正确地数出 100 以内物体的个数,写 100 以内 适的数。
目2. 在数数的 程中, 数 位 “百”,了解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的意 及 序,3. 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成的。
课 1. 家小院丰收了的情境 。
内 2. 数的 序。
程资 3. 数的 成。
源4. 数的 成和 写方法。
增加:源 调1. 将数字 行 。
整 适合资 比如个位上是 2 的数,十位上是 8 的数⋯⋯源2. 人教版相关 元的 。
教一、 村丰收的情景,引 孩子提出相关 作物的学 二、先引 学生估一估、数一数,探索数的快的方法。
方 然后借助数小棒教学 100 的 成。
法策最后用 数器表示 100。
略三、巩固 、拓展 用整合四、 价学生的活 程及 果。
达标正确写 100 以内的数,并且知道数的成、序。
要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 10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情境,提出1、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今天老就同学到家小院去参,看看哪些作物得了大丰收?2、出示情境,引学生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学生小交流)3、学生根据情境可能提出的有:玉米有多少个?辣椒有多少个?大蒜有多少?⋯⋯【意:村的丰收情景,小朋友来更具有吸引力,奶奶的出及老的解激了学生想去看一看的愿望,在愉悦的情境下学生极主的提出了一些数学,学新了良好的氛。
】二、操作探索,解决1、数一数辣椒的个数,整十数及100。
:一共有多少个辣椒呢?小朋友先估一估吧! (学生估):一,你是怎估的?(生答):怎才能准确地知道有多少个辣椒呢?生:数一数就知道了啦。
《智慧广场》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列举法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形成运用列举法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增长聪明才智,发展智力。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思维能力,形成运用列举法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增长聪明才智,发展智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
师:同学们,你会数数吗?你想怎样数?
引导学生从1数到100,也可以随意选择一个数作为起点往下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还可以3个3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活动二:比赛从1写到100。
师:从1写到100,一共写出了多少个“9”。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数一数,想一想,写一写。
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师:我们还可以借助百数表来找到答案。
试一试,找一找,到底有多少个“9”。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三、汇报交流。
1、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方法?
可以先让用百数表找的同学交流,说说在百数表里找到几个“9,是怎么找的?
2、交流:先圈出个位上的“9”,数了数共有10个“9”,再圈出十位上的“9”,数了数也有10个“9”,因此从1到100,一共要写10+10=20个。
把个位上是“9”的依次写出来:9、19、29、39、49、59、69、79、89、99 一共写了10个“9”。
把十位上是9的列出来:90、91、92、93、94、95、96、97、98、99,一共写了10个“9”,合起来一共是20个“9”。
四、巩固练习。
1、从1写到100,一共写出多少个“8”?多少个“7”?多少个“6”?
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独立完成。
2、你能写出和是9的所有算式吗?
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3、课本36页自主练习第3题。
看图,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20以内的数中,有多少个单数?多少个双数?100以内的呢?
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5、自主练习第5题。
看图,小组讨论说一说可以怎么买?
五、总结概括。
刚刚同学们用的方法其实是我们数学上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列举法。
好处是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