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章第4节 温度的测量教案 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1.4 温度的测量教案
[设计意图]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而本节课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最想了解的问题入手,把教学大致分为以下两块:
1.学生自主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课前学生对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进行猜想并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制作一个温度计模型,课上交流制作温度计模型的经验,利用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并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
2.学生自主学习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温度计使用的教学中,学生先阅读温度计的使用说明书,再亲自动手尝试测量,最后相互交流,总结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整堂课应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评析]
本节课围绕温度的测量,展开了探究、应用的过程。
整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及探究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温度计工作原理的知识接受,通过学生自制温度计模型来体会其工作原理;对温度计的使用也是通过学生在操作中得出正反两方面的结论和教训。
改变了知识接受是“灌输”的途径,不但使学生接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知识来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重结论更重过程的理念。
教师在本节课注意了课程首尾呼应以及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开始授课时提出:“对于温度计,大家最想了解什么呢?”在练习使用温度计时提出一个小游戏“比一比谁的感觉最准?”等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带着兴趣学,学后更感兴趣,使教学更加人性化。
浙教版科学七上《温度的测量》word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科学执笔:内容:1.4温度的测量课型:新授讲学时刻:【学习目标】1、明白温度的高低是表示物体实际的冷热程度。
2、通过体验,能明白准确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
3、能明白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构造及其刻度方法,了解常见液体温度计的种类,学会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4、了解一些其他温度计。
5、通过对温度计的观看、分析活动,培养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面“科学探究”的教学打好前站。
6、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科学原理的爱好。
【重点难点】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使用、读数、自己制作温度计的方法【课前预备】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是什么:____________;常用的温度的单位: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
3、明白一些专门的温度:水结冰______;人体正常温度_________;水沸腾温度________。
4、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_____,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__________。
5、温度计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新型的温度计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1、阅读书本p15,了解人的感受是否能正确反应实际的温度变化和高低。
2、观看温度计的构造,温度计由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量程____________;分度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温计的使用体温计的量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温计的分度值___________;体温计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体温计的使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节时间的测量内容:1.4温度的测量课型:新授讲学时间:【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时间的单位,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短,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2)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2、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计时的原理(周期性)。
(2)探究除了钟、表等常用的计时器外,还有哪些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不断进步的计时仪器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教育【课前准备】1、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_______________,其他的计时工具或者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的计时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计时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时=______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秒3、简单了解授时系统【学习过程】一、填入适当的单位1、一节课时间是40 ,2、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2 ,3、正常人的脉搏跳动70次的时间约1____单位换算1.5小时10分30秒= 秒= 分720秒= 分= 小时二、时间测量实验室常用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常用工具:钟表读出下图中秒表指示的时间【课堂练习】1、以下测量工具不能用来测量时间的是()A 手表B 摆钟C 天平D 打点计时器3、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中最接近1秒的是()A 人眼睛迅速一眨B 人心脏跳动一次C 人正常呼吸一次D 人打一个呵欠4、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间。
相互测量每分钟的脉博(1)先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臂腕部,找到搏动着的桡动脉,先估计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比1秒长还是短,再用秒表实测一分钟,记录下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计算出你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与别的同学比一比,每个人的脉搏是否相同.(2)估计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_______秒(填“<”“>”或“=”)(3)用停表实测1 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为______次,(4)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5)每个人的脉搏是否相同:____________.【自我检测】作业本。
七年级科学教案总序号:备课日期:上课日期:【创设情境】村里的老人说,这里有一口井,井水在冬天比较暖(温度高),夏天却比较凉快(温度低),你是怎样认为的?【活动】右手指浸入热水中,左手指浸入冰水中,然后两个手指同时浸入中间杯子的温水中。
请问有何感受?生:右手指感觉冷,左手指感觉热。
师:单凭感觉去判断温度是不准确的。
【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准确测量温度呢?生:温度计。
【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师:温度计都由哪些结构组成?生:玻璃泡、玻璃外壳、水银柱(酒精柱)、刻度、单位。
师: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生:摄氏度,用℃表示。
【活动】1.用手握住温度计的上部,管内液面出现了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这时管内液面出现了什么变化?3.松开手,这时出现什么现象?生:握住时,水银柱上升;松开时,水银柱下降。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生: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师:这也就是温度计工作原理。
【提问】普通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生:0-100℃。
师:0℃和100℃是怎么规定的?生: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师:我们再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多少度?生:1℃。
师:这就表示这只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1℃【练习】温度计读数【讲解】零摄氏度以下,应该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师:液体温度计的种类很多,你都知道哪些?生: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体温计、气温计等等。
(三)温度计的使用【提问】你会使用温度计吗?答:使用方法:①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②手握上端,使玻璃泡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注:若测液体,要让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壁或底。
)③测量时,要待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读数;(注:读数时温度计不要离开被测物体。
)④读数时,眼睛平视,要与液面相平;⑤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练习】测气温或水温❖ 自学:对比普通温度计和体温计,两者在构造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答:①量程是35-42℃,最小刻度为0.1℃,更精确;②形状是三棱型,起到放大的作用;③玻璃泡后有一段弯弯的细管师:正是因为这段弯弯的细管存在,可以防止液体倒流回玻璃泡,因此我们可以拿出来读数。
温度的测量一.教材分析:《温度的测量》一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是属于“科学入门”一章中的基础性知识。
本节内容包括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以及体温计与温度计的异同,为后面人体体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科学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仪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经过小学科学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对于冷热的体验,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温度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他们对这节内容也有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概念,比如好多学生认为温度的单位是度,认为感觉上的冷热程度就表示了温度的高低,对正确使用温度计、体温计也有一些误区。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初中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本节重点是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由于温度变化的抽象性以及学生抽象思维的欠缺,将本节难点确定为温度计工作原理的掌握。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知道温度计的构造与测量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对温度学习活动,激励自己在实验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测量温度的活动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感受实验探究的趣味,并享受合作的快乐。
STS:了解温度的变化对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将温度的测量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当中,领会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准备烧杯3只,分别盛自来水、冷水、热水,多媒体,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体温计。
每组学生水银、酒精温度计各1只,烧杯1只(内盛温水),体温计1只。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自然风光的图片(①炎热的赤道地区风景②春季江南欣欣向荣的景象③青藏高原寒冷的场景)让学生观察,老师提问:面对不同的场景,同学们有何感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引导得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
初中温度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数据分析。
教学重点:1.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温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温度计若干支。
2. 实验器材:冰块、温水、烧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度?为什么需要测量温度?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温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状态,以及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
二、讲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0分钟)1. 介绍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放置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值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冰块、自来水和温水的温度。
2. 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学会如何处理和分析数据。
五、总结和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温度计的使用心得。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温度测量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温度测量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误差的产生。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 1.4 温度的测量授课稿【预学目标】明确目标才能抓住要点哟!1、认识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能靠的,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和温度计的原理。
2、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温度计有好多种类。
3、观看体温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和单位,观看不相同的温度计的构造。
【教材导读】你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吗?1、温度表示物体的。
2、实验预备三杯水:温水、热水、冷水。
把两个手指分别放在热水和冷水中浸一下,尔后同时把两个手指放人温水中,这时放在热水中的手指感觉,放在冷水中的手指感觉。
实验说明单纯凭感觉经常〔填“能”或“不能够”〕客观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3、温度计(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2)温度单位。
(3)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杂物的温度定为,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0 和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1 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1)每一种温度计都有它的测量范围,被测物体的温度高出它的测量范围。
(2)温度计的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不能够将温度计被测物体,待温度计的示数牢固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
说明:液体温度计的测量范围特别有限,特别温度的测量要用专用的温度计。
5、体温计体温计在构造上,它的玻璃泡的上方有波折的“缩口” ,使得水银在受热膨胀时能经过它而在遇冷缩短时却不能够经过它。
当玻璃泡温度下降,液体缩短时,液体断开,玻璃细管内的液体不能下降,这样就能走开被测物体读数。
同时用前需。
体温计的量程为 35℃~ 42℃;最小刻度为℃。
6、其他温度计除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外,还有光测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辐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例题精讲】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吧!例l: 学习了温度的测量后,小明感觉 O℃的水和 O℃的冰,两者温度应该 () A.0 ℃的冰温度低一些 B、 0℃的水温度低一些 C、相同 D、物态不相同,无法比较例2: 如右图所示、温度计读数为:甲,乙。
第4节科学测量(第三课时)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计的原理与体温计的结构特点2.会使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气体与液体的温度3.会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的体温【重点难点】1.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2.体温计的使用方法【知识罗列】一、温度的基本概念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__________。
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_________,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是利用水银、酒精等____ _的性质制成的。
3.常用的温度的单位: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
4.摄氏度的规定方法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__ ___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___ ___度,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_ ___℃。
5.右图甲、乙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甲读作______ _,乙读作______ _。
6.人体正常的温度约_________左右。
7.常用的温度计除了液体温度计以外,还有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科学情景】红外线测温仪(摘录于百度百科)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
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
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
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
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置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环境温度补偿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二、温度计的使用1.普通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_________与下端的_________构成。
第4节科学测量(第三课时)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计的原理与体温计的结构特点2、会使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气体与液体的温度3、会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的体温【重点难点】1、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2、体温计的使用方法【知识罗列】一、温度的基本概念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__________。
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_________,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是利用水银、酒精等____ _的性质制成的。
3、常用的温度的单位: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
4、摄氏度的规定方法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__ ___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___ ___度,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_ ___℃。
5、右图甲、乙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甲读作______ _,乙读作______ _。
6、人体正常的温度约_________左右。
7、常用的温度计除了液体温度计以外,还有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科学情景】红外线测温仪(摘录于百度百科)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
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
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
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
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置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环境温度补偿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二、温度计的使用1、普通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_________与下端的_________构成。
《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4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包括温度的初步概念;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摄氏温度的意义、单位、符号和读写;实验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区别。
对于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感知较深而又不可更进一步延伸,但对于实验用的温度计是学生在今后诸多实验中都要用到它,例如,观察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探究物质的比热等现象,学会温度计的使用对今后其它测量仪器的学习很有帮助,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并在生活、生产的应用方面,以及地理和化学科的学习中都有一定的益处。
温度的测量作为预备性知识和学生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所以温度计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材以实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表达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有关温度的内容,对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
每天各种媒体上都有天气预报,尤其因为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气,有关方面的报道特别多,稍加留意就能知道,而且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学过温度计的使用。
但各媒体上关于温度的读法有很多错误,所以,教学时要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读、写方法,及时纠错。
温度计是实验室和生活中都常用到测量工具,学生对它会用,但不规范,不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也不知道不同的温度计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
三、设计思路通过多媒体和实验创设生成问题情景,引出疑问激发求知欲望,创设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的氛围,实现问题教学解决疑问。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引”和“导”的作用,留给了学生阅读、实践(实验)、分析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突出体现课堂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
四、教学方法通过自学、交流,合作研讨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观察细管中液柱的上升与下降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热胀冷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从而引出现实生活中的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学情分析〕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气温,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学生有亲身的感受;对温度计和体温计,学生已接触过,特别是对体温计,由于经历过非典,学生已初步了解其使用方法。
但是对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学生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也有许多错误的前概念,比如:好多学生认为温度的单位是“度”,认为感觉上的冷热程度就表示温度高低,对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体温计,也有一些误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学会摄氏度的读法与写法;(4)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2、能力目标(1)通过课前对常用温度计工作原理的猜想和温度计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自制温度计模型,发展动手实践和探究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望;(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探讨,感受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索的精神;(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领会科学的价值,感受实验的趣味,并享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1、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课前准备〕教师:1、自制教具(将一较大容器装水,全面封闭,上留两个小孔)2、自制温度计模型;3、制作多媒体课件;4、准备实验器材:三只一次性塑料杯、26支温度计、冷水、热水(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易烫伤学生的手)、26只小烧杯。
学生: 1、自带体温计2、学生对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做出猜想,并且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制作温度计模型。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教学方法宜多样灵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4节温度的测量1教案浙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准备:
学生:一次性杯子每人一只、体温计、煤油温度计二人一只、自带温度计。
教师:水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口表、肛表各一支,烧杯两只、水槽三只、冰水若干、热水、自来水若干。
四、教学过程:
《温度的测量》教学反思:
前测和反思学生都做过,从学生的反馈中感觉:学生对这堂课还比较满意,只有一个学生认为不满意,希望老师能讲一些学生生活中用得到的知识并能与时代接轨,介绍一些高科技信息。
我对这堂课的认识:课件比较简单、实用。
上课思路清晰、流畅。
学生表现积极、活跃。
师生互动较为和谐。
不足:指导学生看书不够、课前的演示《温度的感觉》实验做得不够充分、有说服力,原计划的下一节实验课因故搁浅,也不知如何去准备空白温度计,所以多少有些遗憾。
29507 7343 獃@L 27721 6C49 汉Y~=25935 654F 敏r32186 7DBA
綺37097 90E9 郩24149 5E55 幕
22725 58C5 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