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启蒙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学习报告课程名称:周易启蒙课题项目:币卜算卦时间:2014-11-26班级:12计本1班学生:张鹏指导教师:张太教我来说周易众所周知,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她的智慧之光穿透数千年的历史尘烟,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发射出耀眼的光芒,以阴阳符号组成的卦象形式,表达出深邃的思想,蕴含了宇宙演化的密码,揭示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阐明了宇宙自然法则和人事法则,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活水源头。
易经有其实用的占卜功能,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哲学思想,学会了易经,也就掌握了简易、变易、不易的人生自然大道;或可以理解为易经阐述的是天、地、人是和谐统一的一个整体,自然万物都有其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易经以象归类,阐述宇宙的终极道理,以宇宙世界永恒不变的定律来推衍人事,以达到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目的。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长期观察的结果。
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背后的隐约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再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
再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究竟智能的易经,后人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妙。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它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它流传至今几千年,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而且每个时代人都为它注入了当时的思想智慧。
准确的来说,易学是一个历史时代的见证者。
每一个时代都在它上面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其实早年我就很仰慕易经,可惜一直没敢拜读,原因是很多信息渲染易经之神秘,说佛要有佛缘,易经也要有易缘,文化底子微薄的我也只有望洋兴叹、望而却步了!或许是缘分吧,选修课让我接触到了易经,有幸一睹芳容。
时光飞逝,学习《周易启蒙》已经有数周了,随着对易学世界的不断深入了解,对周易也有了全新的整体认识,初步领悟了易经的哲学思维,并结合生活点滴,融汇贯通,最终达到易为我用。
周易启蒙读后感第一篇:周易启蒙读后感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周易》是祖先和许多圣人的智慧与结晶所在,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跟本。
《周易》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
其探赜索隐、玄思宇宙的深奥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令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
自己仔细想想,的确《周易》离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密切相关的。
从预测的事情来看,周易预测主要包括算命(预测人的命运),测事(就事论事),看风水(阴阳宅风水)这三个方面。
在还没有上《周易》的时候,以前的我一提起《周易》就会想到算卦﹑算命之类的街头术士。
说到《周易》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恐怕许多人会摇头。
但上完这个课程以及听老师讲解后,就会发现在《周易》中也会有大量的关于君子修身养性的论述,孔老夫子在《周易系辞》中也用了大量的篇幅专门谈论道德修养之,且层次分明﹑方法明确;这些论述对今天的人仍具有非常切实的指导作用。
从预测学的高低层次来分,又可以分为初级预测学,中级预测学,高级预测学这三个层次。
其中太乙,奇门遁甲,六壬被称为周易三式绝学,属最高层次的预测学,也是帝王之学。
预测的准确率比较高,预测的范围也比较广,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这几种预测学来预测,也是最难学的几种预测学。
由于难学所以现在会的并不多,一般能掌握其中的一种就不错了。
四柱,八字,梅花,六爻,面相,紫徽斗数,属中等层次的预测学。
这几种相对比较好学。
但是一般在每个地区能用这几种方法为人算命的也不多,能找出一两个就算不错了。
其中四柱八字,面相,以预测人的命运为主。
六爻,梅花主要是就事论事。
像属相,手相,姓名学,称骨算命之类的层次比较低,预测的准确率也不高,属最低层次的预测学。
但是由于这几种低层次的预测学比较好学,也是当今社会上的主流算命方法。
比如说看手相,用属相算命,测字,姓名算命之类的。
层次都比较低。
周易启蒙(第一讲)周易启蒙在人们对于未知未解之事的探索中,古代中国哲学积累了丰富的智慧。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周易》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周易》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并从易的哲学思想、卦象演变以及六爻辨证等方面进行论述,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向古代智慧的大门。
一、《周易》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周易》是一部源远流长的典籍,其起源可追溯到成书年代久远的周代。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以“易”为基础的哲学思辨,通过象征符号和卦象解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求得人生的道理与智慧。
《周易》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易经》(简称“上经”),主要是对卦象和易理的阐释;第二部分为《易传》(简称“下经”),着重解释卦辞的含义和应用。
二、易的哲学思想易的哲学思想包括了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变通适应等概念。
其中,天人合一是《周易》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原初的无极变为有极,进而生成了阴阳二气,从而形成了世界的万物。
人作为天地之间的存在,与天地息息相关,在《周易》中,将天理、人道与我之道三者融为一体,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阴阳平衡。
《周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种相反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阴阳的平衡是事物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如同自然界的昼夜更替、四季交替一样,阴阳的协调使得整个世界能够和谐运行。
变通适应也是《周易》所强调的思想之一。
《周易》认为在万物运行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变化和转化,应对这些变化要采取灵活的态度,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应的举措。
同时,《周易》还提出了适应变化的原则和方法,即“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以及“君子有终身之准则”。
三、卦象演变《周易》中的卦象是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演变而来。
其中,八卦包括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爻。
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其余六卦分别代表风、泽、水、火、山、泽六种自然现象。
八卦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六十四卦,也就是六十四个卦像。
蒙以养正:《周易》中的启蒙教育思想《周易》蒙卦阐述的启蒙教育思想和方法,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它主张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主动要求学习,强调“蒙以养正”,把培养良好的品德放在第一位。
这种教育理念,即使到了今天,也是不可更改的。
万物生成以后就要接受启蒙教育我们知道,《周易》第一卦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第三卦是屯卦,为什么第四卦是蒙卦呢?按“序卦传”的说法,是因为“有天地(乾为天,坤为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蒙者,蒙也,物之穉也”。
“蒙”即蒙昧、幼稚的意思,也有启蒙、教育的含义。
“穉”即“稚”,“物之穉”指万物的幼稚蒙昧时期。
当万物生成以后,就要接受启蒙教育,所以《周易》的作者把蒙卦排在屯卦之后。
除有以上含义外,《周易》前四卦的排列方式还显示了贯通全书的卦序规律。
从卦形来看,乾卦六爻纯阳,坤卦六爻纯阴,如果把这两个卦摆在一起进行横向对比,可发现相同位置的爻都阴阳相反,如乾卦初爻是阳爻,坤卦初爻是阴爻,二至上各爻也是如此。
这种卦形的变化,称为“相错”,即乾坤二卦互为“错卦”。
再看看屯卦和蒙卦的卦形,屯卦是坎上震下,蒙卦是艮上坎下,如果把屯卦倒转过来,就成了蒙卦,反之也一样。
这种卦形的变化,称为“相综”,即屯卦和蒙卦互为“综卦”。
第四卦之后的各卦,也是两两配对,其关系不是“相错”就是“相综”(其中有些配对卦既“相错”又“相综”),如第五卦需卦与第六卦讼卦的关系是“相综”,第六十一卦中孚卦与第六十二卦小过卦的关系是“相错”,而泰卦和否卦,既济卦和未济卦,则“相错”又“相综”。
《周易》各卦的这种排列方式,在“系辞”中已有暗示,即“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表明事物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观察事物的变化不仅要看事物本身,还要从相对的角度看,以及从相反的情况看。
启蒙教育要以培育品德为首要任务言归正传,现在来探讨一下蒙卦的“卦辞”和“爻辞”的含义。
《周易》启蒙(国学权威经典全集)《周易》启蒙作为一部国学权威经典,《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部古老而深奥的书籍,被誉为中国哲学的基石,对于人类智慧的追求和生命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周易》的起源与特点、其与国学启蒙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周易》进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周易》的起源与特点《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
它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主要论述了宇宙、人生、伦理等方面的哲理和道范。
《周易》以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对阴阳、五行等概念的运用,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和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
《周易》的特点之一是其寓意深远、言简意赅。
它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符号,传达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使人们可以通过阅读和研究领悟其中深层次的意义。
同时,《周易》注重对阴阳、五行等概念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对天地自然和人事的观察,将哲学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
二、《周易》与国学启蒙国学启蒙是指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观念,提高个体的人文素养。
《周易》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学启蒙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周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孝道、仁爱、忠诚等。
通过学习《周易》,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和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强调,培养自身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
其次,《周易》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在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社会问题也日益复杂。
而学习《周易》可以使人们重新认识到自然的力量和规律,更好地适应和理解自然,促进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最后,《周易》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在《周易》中,个体的修养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提升和进步,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对《周易》的学习,人们可以了解到自我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紧密联系,激励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周易启蒙讲稿作者:龙图阁周易启蒙讲稿 (1)第一讲引子 (1)第二讲八卦是什么 (3)第三讲卦名、卦辞是怎么来的 (6)第四讲爻辞是怎么来的 (8)第五讲怎么运用易经 (10)第一讲引子我想在座的诸位都应该接触过易经方面的书籍,现在你们心里头有一个大问号:那就是我对易经是真懂还是假懂,能讲出些什么名堂。
以前我就有过几次讲易经的机会,都被我放过了,我总是想,我不是写了《大易论》吗?有悟性、有根基的人从文字点拨中一下子就能找到门道,还用得着鼓唇弄舌吗?老子有句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何苦去趟易学这潭浑水。
让我改变主意是在今年夏天,我心里想,《大易论》几乎没人懂,这样不行,我还是写个更浅显、更简明的《龙图说易》吧。
不过,我把桥搭得这么低,有些心术不正的人找到门路后,就会运用易经揣摩别人。
“其弊也贼”!我决心占卜一卦,看看天意如何?得到的是涣卦的九五爻,爻辞说“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意思是说应该把王的宝藏与大众分享,于是我就写了这部《龙图说易》。
现在看来我当初是过虑了。
实际上由于易学早就是一潭浑水,就是这本书不见得能点醒几个人,还得我亲口来讲。
易经的心法失传很久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很多人想搞明白它,结果象进了迷宫一样,找不到北。
自己找不到门道也就罢了,偏偏喜欢班门弄斧,著书立说,使别人也跟着在迷宫里转。
诸位,学易经是大丈夫的事情,不是书呆子的事情,易经既然是大智慧,又岂是书呆子能够指东道西的?所以大丈夫一见到易经,立刻就会深信这里面有大学问,而且压根不是朱熹之类书呆子能够罩得住的,信他们不如信自己,有这样的气度你就至少不会被引入歧途了。
如果你的气度再大一点,你就会相信易经的钥匙就在书里面,而且很简单,它不可能是天书,为什么呢?因为象文王、周公、孔子是不会有意瞒着我们什么的,而且大道理、大学问总是很简单。
我这个周易启蒙讲座就是想启发大家找到读懂易经、运用易经的方法,只要拨开这点灵犀,大家都能登堂入室。
周易占卦启蒙完整教程周易占卦启蒙教程动⽹(编写)开场⽩⼤家⼼中最⼤的疑惑应该有三点:⼀、我⼀点基础也没有,能学会吗?⼆、占卦能准吗?三、我能学到什么程度?动⽹解答:第⼀,本教程争取是所有资料中最简单直接的,希望⼤家能短期内掌握简单的占卦⽅法,撇开浩如烟海的占卦资料,直接跨⼊神秘的世界。
第⼆,占卦是否准确,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更别说流传上千年的东西。
占卦很⼤程度需要⼼诚,“⼼诚则灵”是占卦的⾄理名⾔,其中包含了天⼈合⼀的⼤智慧。
所以说,你如果能诚⼼,⼀定会感悟到其中的神奇,但如果⾃⾝认识有偏差,卦肯定也不会准了。
以我的经验,凡是⽣活中重要事情,准确率很⾼,但平时以娱乐的⼼态占的卦,往往不准。
第三,本班取名启蒙班,⾃然是学到最初级的⼊门程度。
⼊门之后的深造,就靠⼤家⾃⼰的努⼒了,之后我会给⼤家推荐⼏本书,⼤家感兴趣可以继续深究,以后有问题可以相互探讨。
易学博⼤精深,我⾃⼰也是略知⽪⽑,只要能把⼤家引⼊占卦之门,就⾮常欣慰了。
第⼀课:⼋卦⼋卦名称和记忆⼝诀阴阳是宇宙⽣命的两⼤基本组合,⽐如:佛魔、天地、⽇⽉、昼夜、寒暑、男⼥、⽣死等等,阴阳之间既对你有相互转化,感兴趣可仔细琢磨下阴阳鱼的图案,真的很绝妙。
⼋卦⽤代表阳(称为阳⽘yao,⽘是卦的最基本单位)),⽤代表阴9称为阴⽘),组成以上⼋个卦。
(⼋卦互相搭配⼜组成了六⼗四卦)⼋卦的基本含义和五⾏属性基本含义: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离代表⽕,震代表雷,⾉(gèn)代表⼭,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
五⾏属性:乾兑:⾦坤⾉:⼟震巽:⽊离:⽕坎:⽔(五⾏是指:⾦⽊⽔⽕⼟,⼋卦的五⾏⼀定要⾮常熟悉才⾏)先天⼋卦数和后天⼋卦⽅位⼋卦图有先天⼋卦图和后天⼋卦图,前者是伏羲所画,后者是周⽂王所画。
周易六⽘预测运⽤的是先天⼋卦数和后天⼋卦⽅位。
★先天⼋卦数:乾:⼀数,属⾦兑:⼆数,属⾦离:三数,属⽕震:四数,属⽊巽:五数,属⽊坎:六数,属⽔⾉:七数,属⼟坤:⼋数,属⼟背熟这个顺序:乾兑离震巽坎⾉坤(前四字的谐⾳:前队⽴正)★后天⼋卦⽅位:(选学,暂时可以不掌握)这是我⾃⼰⽤的⽅位图,把书上的图倒了过来,符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习惯。
周易零基础入门教程一、初识周易1.1 周易的来历周易,古老而神秘。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还是一部哲学经典。
许多人一提到周易,脑海中便浮现出那些复杂的卦象和深奥的解释。
其实,它的核心是“变”。
变化是宇宙的真理,周易通过六十四卦,把这种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1.2 易经的结构周易的结构分为《易经》和《易传》。
简单来说,《易经》包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卦象就像是一幅幅画,描绘着人生的不同场景。
而《易传》则是对这些卦象的解读,像一位智慧的长者,为我们指点迷津。
二、卦象的魅力2.1 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每一卦都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例如,乾卦,象征着天,代表着阳光、积极和力量。
而坤卦则是地,象征着柔和、包容和滋养。
这两卦像极了人生中的对立面。
阳光下总有阴影,柔软的土地也能孕育出坚硬的山。
2.2 卦辞与爻辞卦辞和爻辞是周易的灵魂所在。
卦辞简洁明了,却字字珠玑,给人启示。
爻辞则更为细腻,描绘了不同情况下的应对之策。
拿到手中的卦象,就像握住了宇宙的钥匙。
心中有了疑惑,翻开爻辞,答案便会浮现。
2.3 解卦的方法解卦其实是一门艺术。
先要观察卦象,感受它的气场。
接着,结合自己的处境,思考卦辞的意思。
然后,逐条分析爻辞,找出适合自己的那一句。
记住,解卦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关键在于心灵的感应,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智慧。
三、周易的应用3.1 日常生活中的周易周易不仅适用于哲学讨论,它还可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面对重大决策时,可以掏出周易来占卦。
这种做法听起来可能有些玄乎,但其实是一种内心的自我对话。
我们在卦象中寻找灵感,反思自己的选择。
3.2 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复杂得像一团麻。
周易提供了智慧的视角。
面对朋友间的争执,可以用周易来分析双方的立场。
乾卦的积极态度与坤卦的包容心,可以帮助我们化解矛盾。
用心去理解别人,就能找到解决之道。
3.3 心灵的修炼周易也能成为我们心灵修炼的工具。
它教会我们顺应自然,接纳变化。
在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感受周易的智慧,能够让我们的内心平和。
周易中的启蒙教育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周易中,有很多关于启蒙教育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对于当代的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就周易中的启蒙教育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当代教育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首先,周易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在《周易》中,有一句话“教无常师”,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也提醒人们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这也告诉我们,启蒙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在实践中不断地接受教育,不断地成长。
其次,周易中提出了“敬”、“慎”、“诚”、“恭”等观念。
这些都是启蒙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品质。
敬是对待他人的态度,慎是对待自己的态度,诚是对待学习的态度,恭是对待老师的态度。
这些品质在启蒙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成长。
另外,周易中还提到了“知止”、“知足”等观念。
这些都是启蒙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素养。
知止是指要知道自己的局限,不要贪得无厌,知足是指要知道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不要贪图无厌。
这些素养在启蒙教育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成长。
总的来说,周易中的启蒙教育思想和观点对于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它提醒我们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敬、慎、诚、恭等品质的重要性,提出了知止、知足等素养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当代教育所需要重视的内容,也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内容。
希望我们能够在启蒙教育中,不断地借鉴和吸收周易中的思想和观点,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茁壮成长。
周易中的启蒙教育思想周易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不仅在哲学、占卜等领域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对启蒙教育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易所蕴含的智慧和哲学思想,为后世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首先,周易中的“易”指的是变易之道。
变易之道是指事物的变化规律,周易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这种观念对启蒙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教育应该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使之与时俱进。
同时,变易之道也告诫人们要善于适应变化,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在社会变革中立足并不断进步。
其次,周易中的“易”还包含了“易学”之意。
易学是指通过研习周易来领悟宇宙的道理,以求得个人修养和道德提升。
这对启蒙教育提出了要求,即教育应该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
启蒙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此外,周易中的“易”还包含了“易经”之意。
易经是古代占卜文化的集大成者,它通过卦象和爻辞来揭示人生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人们提供了智慧和启示。
这对启蒙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即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生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引导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综上所述,周易中蕴含的启蒙教育思想,不仅体现了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更体现了对人的修养和发展的关怀。
这些思想对于当代的启蒙教育理念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借鉴和运用,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周易启蒙——认识及体会课程:周易启蒙老师:张太教姓名:班级:学号:电话:周易启蒙——认识及体会第一章:易学简介起源《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周易》为周文王著,文王出生在今陕西岐山周原古称西岐,后来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安阳汤阴羑里城)。
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流传至今的周易价值意义极其历史重要性第二章:认识——我所了解的易学学习易学之前以前,我觉得周易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是远古的东西,跟我们的生活没有交集。
只是觉得周易只是过去时代的产物,只是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的,迷惑大众的思想工具而已。
就像鬼神说,无论是否真的有鬼神,但是却切切有人信了,而有的人却没有信,周易亦是如此。
对于周易,我以前觉着它与所谓的鬼神说一样,是虚无缥缈的。
第一次听说《周易》,是从街边算命大师的满口胡谗中听来的。
当然,我没有算过命,也没有去尝试过。
因为,我觉得这些算命先生只不过是骗子的一个分支而已,一般都是当热闹来看。
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某个街边,停下匆忙的脚步,看着算命先生给一个虔诚的人算着姻缘、财运等等。
有时候,我会疑问:他们真的能算出一个与他素不相识的人的生平?算命先生的算命方式有很多,术语也有很多,不过他们都会随身带一本《周易》,我想大概他们是为了向他们的衣食父母展示他们那些高深莫测的道行而已。
所以,我看来,周易跟算命都一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一个得到了金钱上的回报,一个找到了信仰的寄托并且得到了心灵上的安慰。
学习周易以后我觉得我对周易的了解大少了,根本上就是没有了解它,更不能去评价周易是好或者是坏了。
可能我现在还是不太相信周易里面的一些东西,比如“前知500年, 后知500年”。
但是,现在的我对周易还是有了一点点的认识,少了些许偏见。
《周易》不等于算命,《周易》包含了太多太多的知识文化,它在利用统计学及其各种学科知识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察鸟兽的纹彩和土地的适应性,近的就取之自己的身体,远的就取之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了八卦;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模仿万物的性情。
”到了殷、周之际,纣王身居帝位,违背天意,摧残万物,文王作为诸侯顺天命而行天道,顺天应人的预测可以得到并且能够显现,于是重叠《易》的六爻,作了上下篇。
孔子作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类共十篇。
所以说《易》的道理是很深刻的,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代圣人,经历了上、中、下三个远古时代。
到秦始皇烧书时,《易》因为是讲卜筮的事情的,传授的人没有断绝。
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三圣和三古:三圣指的是伏羲,文王,孔子。
三古指的是上古,中古,下古。
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上古,伏羲首次发明了八卦,所谓一画开天。
相传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三画之第一画,乾为天,故说“一画开天”。
伏羲是华夏上古三皇之一,生活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虽然没有典籍可以考证,但任何一部讲《周易》的著作都会把伏羲氏列在首位。
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版本多种多样。
另一说,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一头神龟,神龟背上驮着一幅图画,献给大禹,这幅图画就是“洛书”。
大禹受到洛书的启发,治水成功,把当时中国的版图划成九个州。
后来又按照洛书的启示,制定了九章大法,用来治理社会,流传下来的收到《尚书》里面,叫《洪范》。
另一说,黄帝仓颉说:《史记音义》云:“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坛沉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
”《水经注•洛水条》引《地记》说:“洛水东入于中提山间,东流汇于伊是也。
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
”南朝梁沈约《宋书》说:“黄帝坐于玄沪、洛水之上,有凤凰衔图置帝前。
”罗苹注《河图玉版》云:“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沪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学《周易·启蒙》有感
这个学期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选修了《周易·启蒙》,虽然已经上了十周左右的课,但是我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周易实在太有意思了。
刚开始,张老师以风水引入周易文化,在中国人的眼里,“风水”是生活中很重要的。
“风水”就是以占验方式对宅院、聚落、陵墓等的营建所进行的凶吉预测与设置的一种安排。
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一门大的学问。
而风水就来自周易,接着老师就和我们介绍周易的起源。
一听《周易》的源头就知道他的博大精深了。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
易的主要意思是变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
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斗争。
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传为周人所做。
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古都安阳。
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周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在课堂上,张老师教了我们很多周易的知识。
原来《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
《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 -”。
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也称“经卦”)。
老师教了我们如何识别卦象后,就教我们解卦象。
学解卦象的过程中,真心觉得解卦是一件很有意思,很有趣的事!《周易》是一部论变法的奇书。
《周易》的变法序列是用形象表达出来的。
这些看似神奇的形象不是凭心灵的任意创造、而是有它物化基础及其实践这个认识环节。
《易。
系辞传》曰:“古者包牺氏(伏羲氏)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因此,受远近诸事物变化的启迪而揣度天地万物变化的奥秘,并把其效法成形象,以透析其本质和规律,达到把握万事万物基本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是作卦画的初衷。
显示了《周易》属于形象思维性质的最最原始的本质属性。
《周易》的形象思维之所以能构成应有的体系,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形象模仿,而是具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它表达方式的抽象性和形象本质的客观实在性。
所谓客观实在性的内含是说《周易》的六十四卦画序列、属于以天象为坐标的阴阳动态变化,而不是主观的臆造或杂乱无章的拼凑。
臆造的形象就不可能反映实在的本质,拼凑的形象更会出现无法弥合的代沟,难以体现出客观的逻辑。
然而,《周易》用形象刻画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尽管有它物化的基础和模式,但并不是原原本本的复写或依葫
芦画瓢,而是用间接、科学、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方面,“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易经的核心理论。
易经八卦又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国际阴阳五行研究协会顾问高煜翔研究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后总结说:“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
”只要懂得了这个原理,易经风水就很容易理解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周易的文化渐渐地被年轻一代人遗忘。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不能忘记传统文化,而周易是中国古代研究、占测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典籍,我们要一代一代传承其精髓。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长期观察的结果。
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背后的隐约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再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
再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究竟智能的易经,后人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妙。
我们只要依经文玩占观象,从中温故知新,也能领略天地人事间的道理,掌握心念行为,一一复归于礼,自可趋吉避凶,克念作圣。
当今时代,易学预测被较多的人所能接受,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周易预测是迷信活动的一部分。
周易文化经由几千年的发展,周易预测方法从祖先们创立至今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中,能够走到今天让我们这辈人认识并了解和来运用它、发扬它,说明这套理论系统的存在是有它真实不虚的科学理论观点。
由于学术上缺乏有力的引导,仍表现为与其它迷信术数混杂,许多人仍视易为卜筮之道。
周易预测这一整套的科学理论系统,除了需要人们深入了解,还需要社会人士正确弘扬,如何从古老而常新的周易预测中剔除神秘色彩和人身依附关系,提炼、总结出有实质借鉴意义的预测思想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