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节日教案端午节的由来及活动建议
- 格式:docx
- 大小:17.22 KB
- 文档页数:3
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
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
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活动反思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
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
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
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
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
中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12篇〕中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12篇〕中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1活动目的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2、帮助幼儿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3、让幼儿学会完好讲述生活经历,开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活动准备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活动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贺呢?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2、老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老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如今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历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老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答复,老师适时引导。
2、师:好了,如今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三、引进新的讲述经历,运用句型"不仅……还……"1、老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历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味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2、老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如今,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好的句子告诉老师老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答复〕四、稳固和迁移讲述经历老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历讲述,稳固句型运用。
幼儿园活动端午节教案(精选16篇)幼儿园活动端午节教案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日期,通过学习端午节儿歌,知道什么是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从听故事看视频中感受端午节的意义。
3、幼儿和老师还只有伙伴一起玩玩端午节相关游戏、尝尝端午节粽子,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粽子2、艾蒿等实物3、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三、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五月五》,让幼儿感受到端午节是一个喜庆、热闹、愉快的节日。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咸鸭蛋,喷喷香,龙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师为幼儿设置区角游戏环节: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教师配合图片和动画给幼儿讲解介绍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1)挂艾叶: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2)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3)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4)佩香包:节日习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5)五彩绳: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
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
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
3、教师出示端午节吃的粽子,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分发粽子、幼儿吃粽子感受端午节的快乐。
(1)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实物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2)教师拨开粽子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组成并让幼儿认识粽叶。
(3)教师将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端午节幼儿园教案1核心导读:设计这个主题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探索、获得体验、寻求答案,也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做做中主动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
第一次活动:回忆端午节,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设计这个主题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探索、获得体验、寻求答案,也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做做中主动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
第一次活动:回忆端午节,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讲讲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欣赏端午节人的传说,表达自己的感受,画画端午节人们的活动等,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第二次活动:1、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2、包粽子、吃粽子。
3、制作龙舟。
4、划龙舟。
活动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制作龙舟、划龙舟大赛等活动让幼儿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端午节的乐趣。
第三次活动。
通常一个活动是否成功,活动效果是最有说服力的。
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幼儿包粽子画看出,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而且包的粽子还比较好。
活动采用让幼儿回忆、谈论端午节,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通过图片、出示实物、讨论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强化了对端午节的认识。
1、注重幼儿的活动。
2、注重教育的整合。
3、注重形式的多样化。
从每个子的表现中你会发现他们获得了许多,这绝对不是教师三言两语所能替代的。
正因为教师没有作为“讲述者”、知识的“传声筒”,幼儿才能学得如此轻松,收获如此丰厚。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2活动目标:1.练习身体侧滚的动作并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灵活、协调和平衡能力。
2.大胆尝试合作、敢于挑战,能合作完成向中心侧滚完成一个夹心粽任务。
在包粽子的游戏中.3.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长短不一的废旧横幅布若干,活动前检查场地上是否安全,幼儿的衣着、鞋袜是否合适。
活动建议:1.创设“粽子王国举行粽子展览会”情境,带领幼儿热身,重点活动上肢、下肢。
小朋友们,今天粽子王国要举行粽子展览会,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引导幼儿随语言提示做侧身走独木桥、跑步助跳过小河,蹲走过山洞等,进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动作练习。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节的由来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我知道》中的《端午节的由来》。
详细内容包括: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起源、民间习俗、粽子的制作过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屈原的故事。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粽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起源、民间习俗的理解。
重点:屈原的故事、粽子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粽子材料包。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知道这些图片、视频中的节日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起源,讲解端午节的民间习俗,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问:谁能来讲一讲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有哪些民间习俗?4. 粽子制作(15分钟)教师示范粽子的制作过程,然后指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会制作简单的粽子。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并邀请其他幼儿评价、欣赏。
六、板书设计1. 屈原的故事2. 端午节的起源3. 端午节民间习俗4. 粽子制作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讲述屈原的故事,并介绍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动手制作一个粽子,并拍照分享给老师。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组织一次端午节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2)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人一起包粽子,增进亲子关系,传承民间习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例题讲解中屈原故事的讲述。
2. 粽子制作的步骤和指导。
幼儿园《端午节的由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通过故事、手工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主要习俗。
2.难点:理解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故事法、讨论法、手工制作法。
四、教学准备1.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视频资料。
2.屈原的故事图片或动画。
3.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手工材料。
4.粽子、咸鸭蛋等实物。
五、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展示粽子、咸鸭蛋等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节日吃的吗?”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2.讲解端午节的由来(10分钟)播放屈原的故事图片或动画,讲述屈原投江的故事。
解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人们在这一天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意。
3.介绍端午节的习俗(10分钟)展示有关端午节习俗的图片,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端午节习俗,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4.手工制作(15分钟)分发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手工材料,让幼儿制作龙舟或粽子。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手工制作。
5.总结(2分钟)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说一说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强调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文化。
六、教学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端午节的故事和习俗。
2.在班级区角中投放有关端午节的图书、玩具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3.组织幼儿进行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1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2设计意图: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活动难点: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活动准备:1.赛龙舟的图片、鼓。
幼儿园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篇1教材分析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端午节》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儿歌,以浅显的语言表达了端午节的地方风俗习惯。
本此次活动从引导幼儿回忆端午节习俗入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引导幼儿大胆运用有节奏的朗诵,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尝试仿编儿歌,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经验准备: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物质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谈话交流,回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小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挂香囊、龙舟比赛等。
2、结合教学课件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交流倾听儿歌后的感受。
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2)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1)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加深印象。
提问:刚刚的儿歌里面,你听出哪些音比较像?小结: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相关推荐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幼:粽子,龙舟(船),香袋……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幼:水/酒……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幼:见过。
家里,商店里……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
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
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
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幼:很伟大……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节的由来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节日》,详细内容为《端午节的由来》。
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知道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
2. 培养幼儿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民间传说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端午节的意义和民间传说中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掌握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视频播放设备、粽子模型、艾叶、香囊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粽子和艾叶,引导幼儿猜测今天要学习的节日,进而引出端午节。
2. 讲解:讲述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以及屈原投江、赛龙舟等民间传说,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包粽子、做香囊等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4. 例题讲解:以“屈原为什么投江?”为例,引导幼儿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等。
2. 端午节的习俗:挂艾叶、佩香囊、系五色线等。
3. 端午节的意义: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家长协助记录。
2. 答案: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主要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佩香囊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加社区举办的端午节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中班的社会领域课程,以《端午节的由来》为主题。
通过讲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活动,让幼儿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互助和关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端午节相关图片、视频、粽子模型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端午节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端午节习俗的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激发幼儿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结合PPT,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手工制作(10分钟)指导幼儿制作粽子手工,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氛围。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各自了解到的端午节习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作品展示(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端午节的由来、传统习俗、活动板书形式:图片+文字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端午节习俗。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粽子、龙舟、艾叶等端午节相关图案。
2. 和家长一起了解一个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或故事,明天分享给大家。
答案:幼儿和家长共同了解一个端午节故事,如屈原投江、龙舟竞渡等,并在课堂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手工制作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幼儿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活跃,幼儿兴趣浓厚。
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端午节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5篇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篇1活动目标: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对过端午有一定印象。
课件准备:《端午节》动画视频;“端午习俗”组图;《过端午》儿歌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播放动画视频《端午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你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和谁有关?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出示组图“端午习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绳、彩蛋等实物)——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家过端午还有什么其他习俗吗?——图片上的习俗你知道哪些?说说看是什么。
小结: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绳、挂彩蛋。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过端午》,带领幼儿诵读儿歌。
——我们把端午节的一些习俗编成了一首儿歌,来听听看吧。
——跟着老师念一念。
活动延伸:区域活动1.在生活区,投放粽叶、糯米、馅料、绳子等,组织幼儿亲手包粽子。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彩蛋,组织幼儿画彩蛋。
日常活动制作简单的报纸圈,组织幼儿到操场上模仿划龙舟的动作,分组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端午节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端午习俗。
附【儿歌】过端午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通过相关安全防护图片的展示,使幼儿有初步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
2、引导幼儿辨别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哪些是安全的,并掌握遇到危险时的简单自我保护和求救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材料准备:1、安全有关的图片。
2、水彩笔、记号笔、白纸等。
经验准备: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危险的事情和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
如小心触电、小心滑倒、小心开水烫、注意安全等。
【导语】过端午节,是中国⼈⼆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了众多相异的节名,⽽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幼⼉园端午节活动教案 活动⽬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们在节⽇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的原料和⽅法。
3、激发幼⼉对民族传统⽂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书⼈⼿⼀册或赛龙⾈的录像和图⽚。
包粽⼦的材料,⾹包、鸭蛋、粽⼦各⼀个。
活动过程: 1、出⽰粽⼦,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 幼⼉⾃由讨论,说说⼤家在这段时间⾥经常看见⼤⼈包粽⼦、吃粽⼦,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观看图⽚或幼⼉⽤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们会进⾏哪些活动? 龙⾈是什么样的?⼈们在怎样划龙⾈的?⼀边划龙⾈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的粽⼦⾥⾯有什么?包粽⼦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
4、品尝粽⼦,感受节⽇的⽓氛。
【篇⼆】幼⼉园端午节活动教案 活动⽬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之⼀。
2、体验中国民间节⽬的韵味。
3、知道端午节是⼏⽉⼏号。
4、通过参加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法。
2、幼⼉⽤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 幼⼉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在全班⾯前表述,重点引导幼⼉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共同⼩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五⽇。
2、引导幼⼉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讲述,⼤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主题教案8篇幼儿园端午节活动主题教案篇1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3.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活动重点:1.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2.通过ppT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活动准备:1.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图片,艾条等;2.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图片;3.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一.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2.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3.师:知道了前面那些图片是描述春节的。
那我们现在再看一下这几张图片,图中有什么?是什么节日?二.基本部分1.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
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2.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了解下端午节。
3.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习俗?4.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5.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
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它可以赶走虫子。
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
(图片)8.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习惯?(插柳条,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9.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三、手工制作1.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024年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端午节的由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来历及传统习俗;
2.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尊重;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粽叶、糯米、红枣、桂花等端午节食材;
2.端午节的相关图片或故事书籍;
3.端午节手工制作材料;
4.音乐、歌曲等增加氛围。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端午节的故事
1.利用图片或故事书籍介绍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了解屈原和端午节的起源。
第二课:粽子制作
1.讲解粽子的制作方法,让幼儿动手包粽子,加入桂花、红枣等做成小粽子,增加亲子互动。
第三课:赛龙舟游戏
1.设置小池塘或水池,让幼儿分组赛龙舟,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课:手工制作艾草香包
1.教导幼儿制作艾草香包,讲解艾草驱邪消病的传统意义。
四、活动评价
1.观察幼儿对端午节活动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记录每位幼儿的表现和收获;
2.收集家长对活动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活动内容。
五、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亲自到市场购买端午节食材,增进体验;
2.组织端午节美食品尝活动,让幼儿尝试不同的传统美食。
以上是2024年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端午节的由来》的设计方案,希望能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更加了解并热爱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的社会领域课程,以《端午节的由来》为主题。
通过讲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 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屈原投江、龙舟竞渡、粽子的由来等。
2.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挂艾草、佩戴香囊、赛龙舟等。
3. 相关的民间故事:屈原与离骚、伍子胥与端午节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的内涵。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粽子、艾草、香囊、龙舟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家长代表演示包粽子,让学生观察并初步了解粽子的由来。
2. 讲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讲述屈原投江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
3. 讲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介绍挂艾草、佩戴香囊、赛龙舟等习俗,让学生了解并体验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4. 讲解相关的民间故事:讲述屈原与离骚、伍子胥与端午节等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粽子、挂艾草、佩戴香囊等,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屈原投江2.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挂艾草、佩戴香囊、赛龙舟3. 相关的民间故事:屈原与离骚、伍子胥与端午节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端午节习俗。
2. 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粽子。
3. 请学生和家长讲述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制作粽子、挂艾草、佩戴香囊等,体验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教案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精选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感知、实验认识艾叶和菖蒲,知道它们都是草本植物,具有防蚊蝇的功能。
了解“恶月”的含义。
2、积极参加实验活动,并能够细致地观察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1、每组备有艾叶、菖蒲若干。
2、收集一小瓶蚊子。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艾叶和菖蒲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草本植物。
2、通过仔细观察小实验,知道它们中含有的芳香油能够驱除蚊蝇。
3、通过讨论“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上挂艾叶和菖蒲”了解“恶月”的含义。
4、拓展话题:如何防止蚊叮虫咬?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篇2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活动准备: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幼儿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形状的,再猜猜会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这一会儿像……有一会儿像……会是什么呢?——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幼儿吃粽子A、每位幼儿拿一个小粽子,自己来剥,剥下的粽叶放在盘子里。
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吗?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吃粽子的时候先把什么解开。
(绳子)然后剥开什么?(粽叶)——你刚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幼儿园节日教案端午节的由来及活动建
议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
古越民族图腾祭。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
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3、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
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4、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5、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7、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