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学第九章 投资组合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64
1、第二章:2、同业拆借市场:也称同业拆放市场,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市场。
3、回购协议:指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4、逆回购协议:买入证券的一方同意按预定期限以约定价格卖出其所买入证券5、出票: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票据行为。
6、承兑: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
7、转贴现:指办理贴现业务的银行将其贴现收到的未到期票据,再向其他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
8、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
9、共同基金:指将众多的小额投资者的资金集合起来,由专门的经理人进行市场运作,赚取收益后按一定得期限及持有的份额进行分配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
10、第三章11、剩余索取权:指股东索取公司对债务还本付息后的剩余收益的权利。
12、剩余控制权:表现为合同所规定的经理职责范围之外的决策权。
13、信用交易:又称垫头交易和保证金交易,指证券买者或卖者通过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得到证券经纪人的信用而进行的证券买卖。
14、保证金购买:又称信用买进交易,指对市场行情看涨的投资者交付一定比例的初始保证金,由经纪人垫付其余价款为他买进证券。
15、卖空交易:又称信用卖出交易,指对市场行情看跌的投资者本身没有证券,就向经纪人交纳一定比例的初始保证金借入证券,在市场上卖出,并在未来买回该证券还给经纪人。
16、优先股:在剩余索取权方面较普通股优先的股票,这种优先性表现在分得固定股息并且在普通股之前收取股息。
17、累积优先股:如果公司在某个时期内所获盈利不足以支付优先股股息时,则累积到次年或某一年盈利时,在普通股的盈利发放之前,连同本年优先股的股息一起发放。
18、可转换债券:指公司债券附加可转换条款,赋予债券持有人按预先确定的比例转换为该公司普通股的选择权。
了解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在投资决策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通过介绍投资组合理论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理论。
一、概念投资组合理论是指通过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金融工具,并根据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和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达到最佳收益与风险平衡的目标的一种投资方法。
投资组合是指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所选择的资产的集合,在投资组合中,不同的资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通过适当的配置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提高收益。
二、基本原理1. 分散投资风险: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通过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资产,可以减少个别资产的风险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
因为不同资产的价格波动可能呈现不同的趋势,某些资产价值下跌时,其他资产可能会上涨,从而分散了风险。
2. 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投资组合理论强调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根据不同的投资者风险偏好,可以选择不同的资产组合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平衡。
一般而言,高风险的资产可能获得更高的回报,但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相反,低风险的资产可能回报较低,但风险也相对较低。
三、风险与收益的关系1. 高风险高收益:通常情况下,高风险的投资往往具有更高的收益潜力。
例如,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较大,风险相对较高,但也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这要求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要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
2. 低风险低收益:相对而言,低风险的投资往往回报相对较低。
例如,国债等固定收益产品的风险很低,但收益也相对较低。
这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更加合适。
3. 个人化投资组合: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定制个性化的投资组合。
例如,年轻人可以承担更高的风险,追求更高的回报;而退休人士可能更加注重保值增值,选择较为稳健的投资组合。
四、投资组合的优化投资组合的优化是指在满足一定收益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最佳的资产配置方式来实现风险最小化。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内容提要]本章着重介绍了证券投资的组合及定价理论。
共分五节。
第一节提出了应如何构建最优风险资产组合,探讨了理性投资者在既定的假设条件下求可行集和有效集以及最优投资组合构建的具体方法;第二节分析了无风险借贷对有效集的影响。
第三节介绍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前提和推导过程,运用实例分析了该理论的应用及局限性;第四节深入阐述了套利定价理论的基本内涵,并将两种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两者实证检验的结果。
第五节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一步扩展,对跨时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了概述性的介绍。
第一节最优风险资产组合投资者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和各种证券和证券组合的风险、收益特性来选择最优的投资组合。
然而,现实生活中证券种类繁多,这些证券更可组成无数种证券组合,如果投资者必须对所有这些组合进行评估的话,那将是难以想象的。
幸运的是,根据马科维茨的有效集定理,投资者无须对所有组合进行一一评估。
本节将按马科维茨的方法,由浅入深地介绍确定最优投资组合的方法。
一、可行集为了说明有效集定理,我们有必要引入可行集(Feasible Set)的概念。
可行集指的是由N种证券所形成的所有组合的集合,它包括了现实生活中所有可能的组合。
也就是说,所有可能的组合将位于可行集的边界上或内部。
(一)有效集的定义对于一个理性投资者而言,他们都是厌恶风险而偏好收益的。
对于同样的风险水平,他们将会选择能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的组合;对于同样的预期收益率,他们将会选择风险最小的组合。
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投资组合的集合就是有效集(Efficient Set,又称有效边界Efficient Frontier)。
处于有效边界上的组合称为有效组合。
(二)有效集的位置可见,有效集是可行集的一个子集,它包含于可行集中。
那么如何确定有效集的位置呢?我们先考虑第一个条件。
在图10.1中,没有哪一个组合的风险小于组合N,这是因为如果过N点画一条垂直线,则可行集都在这条线的右边。
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是指将自己的资金用于购买金融资产,以期望获得利润。
而投资组合理论是指根据不同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和时间限制,将不同的金融资产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组合,以实现投资者最大化收益和最小化风险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原理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两个关键概念:风险和收益。
投资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需考虑资产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程度,通过分散投资降低整体风险,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1.1 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组合时需要权衡收益和风险。
一般情况下,收益与风险是正相关的,高收益的资产通常伴随着高风险,低风险的资产往往收益较低。
因此,投资者需要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合理控制风险水平。
1.2 分散投资与资产关联性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通过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相关性的资产上,可以有效降低整体波动性。
由于不同资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投资者可以通过在投资组合中引入负相关资产,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二、投资组合理论的实践应用投资组合理论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践应用。
2.1 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是投资组合理论中最著名的模型之一。
该模型以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作为投资者的决策依据,通过优化投资组合的权重分配,寻找一个最优的投资组合,即期望风险最小、期望收益最大的组合。
2.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用于确定资产预期收益率的一种方法。
该模型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应该与其系统风险(β值)成正比。
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不同资产的β值进行评估,合理配置资产权重,以达到预期收益的最大化。
2.3 市场组合与无风险资产根据投资组合理论,任何一个最优投资组合都可以由市场组合和无风险资产的线性组合构成。
通过选择适当的市场组合权重和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投资者可以实现在给定风险水平下的最大预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