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取值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6
ICS13.100CCS C 75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 32/T 3956—2020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risk part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enterprises2020-12-15发布2021-01-15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体要求 (2)5 区域划分 (2)6 区域固有风险评估 (3)7 区域控制风险评估 (4)8 区域风险等级判定 (5)9 区域风险等级校正 (5)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兴伟、王晓明、陈正南、高岳毅、朱桂明、蒋俊、郁颖蕾、吕颖、施祖建、陈妍、李漾、贺钢锋、张斌、邢培育、杨海峰。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1 范围本文件确立了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的总体要求,并规定了区域划分、区域固有风险评估、区域控制风险评估、区域风险等级判定和区域风险等级校正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化工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经营带储存设施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30000.18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8部分:急性毒性GB 36894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 51283 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危急化学品企业平安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附件1:危急化学品企业平安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本次风险分级(平安管理除外)共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A级(红色)、B级(黄色)、C级(蓝色)、D级(绿色)。
其中A级最高,D级最低。
本次风险分级接受两种方式:1、挺直推断法;2、作业条件危急性评价法。
一、挺直推断法风险分级标准风险分级从工艺、设备设施、仓库、储罐区、建构筑物、平安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分级,同一区域内涉及不同类别风险应分别进行风险分级,分级结果按较高级别确定。
风险辨识的区域应为企业全部作业区,辨识基本单元应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装置或设备设施。
(一)工艺风险分级1、列入重点监管的下述危急化工工艺的为A级(红色)风险1)完气及完气化工艺(一氧化碳与氯气的反应得到完气;完气合成双完气、三完气;接受完气作单体合成聚碳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制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制备、异氰酸酯的制备等);2)电解工艺(氯碱)(氯化钠(食盐)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钠、氢气;氯化钾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钾、氢气);3)硝化工艺的挺直硝化法(苯硝化制备丙三醇与混酸反应制备硝酸甘油;氯苯硝化制备邻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苯硝化制备硝基苯;蒽醌硝化制备1-硝基蒽醌;甲苯硝化生产三硝基甲苯;硝酸胍、硝基胍的制备; 浓硝酸、亚硝酸钠和甲醇制备亚硝酸甲酯;丙烷等烷烃与硝酸通过气相反应制备硝基烷烃等。
);4)合成氨工艺(节能AMV法;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法;凯洛格法;甲醇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醇法;纯碱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碱法;接受变换催化剂、氧化锌脱硫剂和甲烷催化剂的“三催化”气体净化法等。
);5)新型煤化工工艺(煤制油(甲醇制汽油、费-托合成油)、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合成气制乙二醇)、煤制甲烷气(煤气甲烷化)、煤制甲醇、甲醇制醋酸等工艺)6)聚合工艺(聚烯烃生产;聚氯乙烯生产;合成纤维生产;橡胶生产;乳液生产;氟化物聚合);7)加氢工艺(不饱和炔烃、烯烃的三键和双键加氢;芳烃加氢;含氧化合物加氢;含氮化合物加氢;油品加氢。
附件1: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本次风险分级(安全管理除外)共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A 级(红色)、B级(黄色)、C级(蓝色)、D级(绿色)。
其中A级最高,D级最低。
本次风险分级采用两种方式:1、直接判断法;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一、直接判断法风险分级标准风险分级从工艺、设备设施、仓库、储罐区、建构筑物、安全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分级,同一区域内涉及不同类别风险应分别进行风险分级,分级结果按较高级别确定。
风险辨识的区域应为企业全部作业区,辨识基本单元应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装置或设备设施。
(一)工艺风险分级1、列入重点监管的下述危险化工工艺的为A级(红色)风险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一氧化碳与氯气的反应得到光气;光气合成双光气、三光气;采用光气作单体合成聚碳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制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制备、异氰酸酯的制备等);2)电解工艺(氯碱)(氯化钠(食盐)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钠、氢气;氯化钾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钾、氢气);3)硝化工艺的直接硝化法(苯硝化制备丙三醇与混酸反应制备硝酸甘油;氯苯硝化制备邻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苯硝化制备硝基苯;蒽醌硝化制备1-硝基蒽醌;甲苯硝化生产三硝基甲苯;硝酸胍、硝基胍的制备; 浓硝酸、亚硝酸钠和甲醇制备亚硝酸甲酯;丙烷等烷烃与硝酸通过气相反应制备硝基烷烃等。
);4)合成氨工艺(节能AMV法;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法;凯洛格法;甲醇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醇法;纯碱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碱法;采用变换催化剂、氧化锌脱硫剂和甲烷催化剂的“三催化”气体净化法等。
);5)新型煤化工工艺(煤制油(甲醇制汽油、费-托合成油)、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合成气制乙二醇)、煤制甲烷气(煤气甲烷化)、煤制甲醇、甲醇制醋酸等工艺)6)聚合工艺(聚烯烃生产;聚氯乙烯生产;合成纤维生产;橡胶生产;乳液生产;氟化物聚合);7)加氢工艺(不饱和炔烃、烯烃的三键和双键加氢;芳烃加氢;含氧化合物加氢;含氮化合物加氢;油品加氢。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分级共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A级风险(红色)、B级风险(橙色)、C级风险(黄色)、D级风险(蓝色)。
其中A级最高,D级最低。
本次风险分级采用两种方式:1.直接判断法;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一、直接判断法风险分级标准风险分级从工艺、设备设施、区域(场所)、建构筑物、作业活动、安全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同一区域内涉及不同类别风险应分别进行风险分级,分级结果按较高级别确定。
风险辨识的区域应为企业全部作业区,辨识基本单元应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装置或设备设施。
(一)工艺风险分级1.列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为A级(红色)风险。
2.涉及涂料、粘合剂、油漆等产品的常压条件生产工艺为B 级(橙色)风险。
3.列入下列化工工艺的为C级(黄色)风险1)酯化、加成、中和等中等放热工艺;2)易燃易爆物质的精馏工艺;3)含易燃易爆溶剂的脱溶工艺;4)变压吸附制氢工艺;4.其它生产工艺为D级(蓝色)风险。
(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1.满足下列条件的设备设施属于A级(红色)风险1)操作压力>20MPa的设备设施;2)介质中含有三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胍、硝化纤维素、硝酸铵(含可燃物≤0.2%)等爆炸品类的设备设施;3)介质中含有氰化氢、二氧化氮、异氰酸甲酯、磷化氢、碳酰氯(光气)的设备设施;4)可燃气体、有毒有害介质泄漏报警装置。
2.满足下列条件的设备设施属于B级(橙色)风险1)操作压力10MPa<P<20MPa 的设备设施;2)介质中含除氰化氢、二氧化氮、异氰酸甲酯、磷化氢、碳酰氯以外的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的剧毒品的设备设施;3)介质中含有煤气的设备设施;4)介质中含甲类可燃气体、液化烃及甲A类液体、甲类固体的设备设施。
5)可构成有限空间的设备设施。
3.满足下列条件的设备设施属于C级(黄色)风险1)操作压力1MPa<P<10MPa 的设备设施;2)介质中含甲B及乙类液体的设备设施;3)介质中含剧毒品以外的急性毒性为类别1、类别2的物质的设备设施。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引言化工厂是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设施,由于涉及到危险化学物质的处理和生产过程,所以必须对化工厂进行危险程度分级。
化工厂的危险程度分级主要是为了保证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对于化工厂的管理和监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的定义、评估指标和具体的分级标准。
定义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是根据化学品的危害性和工艺过程的安全性来评估该工厂的危险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工厂划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
该分级系统可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化工厂的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评估指标化学品危害性评估指标化学品危害性评估是其中一个关键指标,用于评估化学品的毒性、可燃性、爆炸性等危险特性。
一般来说,化学品的危害性评估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毒性:评估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2. 可燃性:评估化学品在接触到火源时的燃烧性能,包括燃点、闪点和自燃温度等指标。
3. 爆炸性:评估化学品在受到热、应力或其它刺激时,发生爆炸的倾向。
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指标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是另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估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安全性:评估工艺设备的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或风险。
2. 操作安全性:评估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操作失误的风险。
3. 应急管理:评估应急管理措施的完备性,包括事故报警、应急转移和救援等方面。
分级标准根据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和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的指标,可以将化工厂划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1. 一级危险化工厂: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和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均较高的工厂,需采取严格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措施,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二级危险化工厂: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和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相对较高的工厂,需采取一定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 三级危险化工厂: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和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一般的工厂,需采取基本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措施,以确保基本的人员和环境安全。
附件1-1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评估表组织评估单位(盖章):评估时间:年月日
5
5
5
5
5
备注:1、本表采用总分100分评分制。
A级,总得分85分以上;B级,总得分75-84分;C级总得分65-74分;D级,总得分65分以下。
2、重大危险源根据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判定。
3、爆炸场所危险等级划分依据《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附件2规定判别。
4、火灾危险性风险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判别。
5、剧毒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判别。
6、极度危害物质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判别。
5。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该评价方法是以化工生产、贮存过程中的物质、物量指数为基础,用工艺、设备、厂房、安全装置、环境、工厂安全管理等系统系数修正后,得出工厂的实际危险等级。
1 评价程序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2 各项系数选取原则1)确定物质指数将工厂按工艺过程或装置布置分成若干单元,先查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火灾、爆炸性指数(F)、毒性指数(P),然后求出物质指数M:M=F+P物质火灾、爆炸性指数按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表(表1)确定。
2)确定物质毒性指数(P)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1985)中分为4级;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和轻度危害,其值分别为30,16,8,3。
物质的毒性指数,可根据表2确定。
3)确定物量指数(WF)单元物质的物量指数是由物质指数、物质的质量和状态系数(表3)按下式求出:式中WF——物量指数;Mi——物质指数;Ki——物质状态系数;Wi——物质的质量,t;i——第i项。
经计算得出的物量指数低于单元中可构成危险物质中最危险物质的物质指数时,则按该物质的物质指数计算值计。
4)确定求工艺系数量指数工艺系数由作业方式、物料温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操作浓度、作业危险度、明火作业、静电危害等8项修正指数按下式求出:式中a1——工艺系数;B1——作业方式修正指数;B2——物料温度修正指数;B3——操作压力修正指数;B4——操作流量修正指数;B5——操作浓度修正指数;B6——作业危险度修正指数;B7——明火作业修正指数;B8——静电危害修正指数。
(1)作业方式修正指数。
作业方式修正指数按化工作业方式分为4级,见表4。
(2)求物料的温度修正指数。
按物料的温度特性,其温度分为5种,见表5。
当一种物质满足表5中2个或2个以上条件时,物料修正指数取最大值。
(3)操作压力修正指数。
操作压力修正指数按操作压力的表压分为10级,见表6。
(4)操作流量修正指数。
江苏省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17 号)和《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苏安办〔2016〕103号)要求,全面排查全省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规范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原料和产品均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一般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含加油站,无储存设施的企业除外)(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根据企业固有风险大小、本质安全水平、安全生产管理现状,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方法,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综合评定企业的安全风险等级。
第四条企业依据《江苏省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取值标准》(附件1),自行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值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值,对照《江苏省化工(危险化学品)- 1 -企业安全风险矩阵与风险等级判别标准》(附件2),计算风险R值,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第五条企业安全风险分为4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红色风险、橙色风险、黄色风险和蓝色风险。
根据评估确定的安全风险等级,将企业依次划分为红色重大风险企业、橙色较大风险企业、黄色一般风险企业、蓝色低风险企业。
第六条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对存在以下情况的企业进行安全风险等级校正,提高或降低风险等级:1.发生没有人员伤亡的火灾、爆炸事故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提高1个风险等级。
2.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提高 2 个风险等级。
3.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直接认定为红色高风险企业。
4.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5万元及以上的,自处罚生效之日起提高1个风险等级。
附件1-1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评估表
组织评估单位(盖章):评估时间:年月日
—1—
—2—
—3—
—4—
备注:1、本表采用总分100分评分制。
A级,总得分85分以上;B级,总得分75-84分;C级总得分65-74分;D级,总得分65分以下。
2、重大危险源根据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判定。
3、爆炸场所危险等级划分依据《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附件2规定判别。
4、火灾危险性风险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判别。
5、剧毒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判别。
6、极度危害物质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判别。
—5—。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发〔××〕××号)和《××市标本兼治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锡安〔2016〕13号)等文件的要求,全面排查全市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规范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工作,根据《省安监局关于印发〈××省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办法)的通知》(××安监〔××〕××号)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原料和产品均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一般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含加油站,无储存设施的企业除外)(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根据企业固有风险大小、本质安全水平、安全生产管理现状,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方法,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综合评定企业的安全风险等级。
第四条企业依据《××市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取值标准》(附件1),自行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 1 -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值,对照《××市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矩阵与风险等级判别标准》(附件2),计算风险R 值,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第五条企业安全风险分为4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红色风险、橙色风险、黄色风险和蓝色风险。
根据评估确定的安全风险等级,将企业依次划分为红色重大风险企业、橙色较大风险企业、黄色一般风险企业、蓝色低风险企业。
第六条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对存在以下情况的企业进行安全风险等级校正,提高或降低风险等级:1.发生没有人员伤亡的火灾、爆炸事故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提高1个风险等级。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附件1: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本次风险分级(安全管理除外)共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A 级(红色)、B级(黄色)、C级(蓝色)、D级(绿色)。
其中A 级最高,D级最低。
本次风险分级采用两种方式:1、直接判断法;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一、直接判断法风险分级标准风险分级从工艺、设备设施、仓库、储罐区、建构筑物、安全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分级,同一区域内涉及不同类别风险应分别进行风险分级,分级结果按较高级别确定。
风险辨识的区域应为企业全部作业区,辨识基本单元应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装置或设备设施。
(一)工艺风险分级1、列入重点监管的下述危险化工工艺的为A级(红色)风险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一氧化碳与氯气的反应得到光气;光气合成双光气、三光气;采用光气作单体合成聚碳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制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制备、异氰酸酯的制备等);2)电解工艺(氯碱)(氯化钠(食盐)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钠、氢气;氯化钾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钾、氢气);3)硝化工艺的直接硝化法(苯硝化制备丙三醇与混酸反应制备硝酸甘油;氯苯硝化制备邻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苯硝化制备硝基苯;蒽醌硝化制备1-硝基蒽醌;甲苯硝化生产三硝基甲苯;硝酸胍、硝基胍的制备;浓硝酸、亚硝酸钠和甲醇制备亚硝酸甲酯;丙烷等烷烃与硝酸通过气相反应制备硝基烷烃等。
);4)合成氨工艺(节能AMV法;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法;凯洛格法;甲醇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醇法;纯碱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碱法;采用变换催化剂、氧化锌脱硫剂和甲烷催化剂的“三催化”气体净化法等。
);5)新型煤化工工艺(煤制油(甲醇制汽油、费-托合成油)、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合成气制乙二醇)、煤制甲烷气(煤气甲烷化)、煤制甲醇、甲醇制醋酸等工艺)6)聚合工艺(聚烯烃生产;聚氯乙烯生产;合成纤维生产;橡胶生产;乳液生产;氟化物聚合);7)加氢工艺(不饱和炔烃、烯烃的三键和双键加氢;芳烃加氢;含氧化合物加氢;含氮化合物加氢;油品加氢。
附件1-1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评估表组织评估单位(盖章):评估时间:年月日
备注:1、本表采用总分100分评分制。
A级,总得分85分以上;B级,总得分75-84分;C级总得分65-74分;D级,总得分65分以下。
2、重大危险源根据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判定。
3、爆炸场所危险等级划分依据《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附件2规定判别。
4、火灾危险性风险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判别。
5、剧毒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判别。
6、极度危害物质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判别。
附件1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标准
表1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表2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性S判断准则
注:1.低密度人员场所(人数<30人):单个或少量暴露人员。
2.居住类高密度场所(30人≤人数<100人):居民区、宾馆、度假村等。
公众聚集类高密度场所(30人≤人数<100人):办公场所、商场、饭店、娱乐场所等.3.高敏感场所: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院、监狱等。
重要目标: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特殊高密度场所(人数≥100人):大型体育场、交通枢纽、露天市场、居住区、宾馆、度假村、办公场所、商场、饭店、娱
乐场所等.。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取值标准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 1 -
注1:企业涉及的化学品急性毒性危害类别参照《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8部分:急性毒性》(GB 30000.18-2013)和《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安监总厅管三〔2015〕80号)。
注2:每个项目有多个取值时,Ln(n=1,2,3……10)取最大值。
无此项目时,Ln不取值。
注3:按照实际取值项目数计算L值,L =(L1+L2+……+Ln)/n。
L级差为1,当L大于1且小于等于2时,L取2,以此类推。
- 2 -
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
注1:一座厂房、仓库或一个生产装置、罐区内的人数,是指在一座厂房、仓库或1个生产装置、罐区内从事操作、巡检的最多人数合计。
有多个生产装置的厂房按一座厂房统计人数。
多个防火分区的仓库,按防火分区中最多人数统计。
注2:同一企业或相邻企业满足防火间距规定的相邻装置、设施内的现场人数,是指同一企业或相邻两个企业满足防火间距规定的相邻装置、设施内现场作业、巡检最多人数的合计。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