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动画)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2
电视节目制作的几种方式电视节目制作的几种方式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实际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对电视节目制作过程进行描述。
与电视制作手段不同之处是:制作手段是指达到电视广播的目的而采用的总的方法、措施;而制作方式,是指在进行具体形态的电视节目制作时(无论直播还是录播)具体采用的制作方式,着重于所使用的设备系统及有关的软件系统。
这些方式的共同点是必须通过摄像机制作。
一、ENG方式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这种方式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特点是采用单机单独进行摄录。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上所有的电视台摄制的电视新闻都是用16毫米电影摄影机制作的。
因为那时候的电视摄像机和录像机都是庞大笨重的设备,一般仅安装在演播室机房内或是用转播车改装成录像车,并用专用运载车辆送到体育竞赛场馆、剧场完成实况录像任务,不能适应新闻采访的运动性、灵活性。
因此,当时16毫米的摄影机配备上同步录音设备曾是理想的电视报道工具。
然而,电视电影花费太大,制作工序复杂,需经过洗印、剪辑混录等才能播出,还有胶片洗印工业带来的污染问题。
自从发明了便携式摄录设备,立即被广泛运用于电视新闻采集中来,而且也为拍摄电视纪录片、文艺专题片、电视剧等需要进行后期大量技术和艺术处理的电视节目,一般都采用ENG方式。
它的最大好处,就是拍摄机动、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后期编辑制作、处理。
ENG方式大大方便了现场拍摄,它与电缆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结合就能实现新闻直播;有的则可在进行简单编辑后,经过电缆、微波或卫星由记者直接进行广播报道,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二、EFP方式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也可以称电子外景制作,是多机拍摄,即刻编辑的现场节目制作方式,是对一整套适用于在演播室以外的“野外”(准确的说是“台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
安徽少儿动漫频道节目编排方案一、安徽少儿动漫频道的频道口号和频道标志性吉祥物频道口号:1、星卡通心世界2、星随我动漫游天下频道吉祥物:星仔系列频道以星仔作为吉祥物的形象,并成为一个系列。
类似“奥运福娃”的理念,在一个星仔系列中,有多个角色和形象。
而频道的一些栏目名称,也将融入吉祥物的元素和概念。
二、节目编排的指导思想:1、在认真分析每个收视时段的目标受众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本频道的节目定位,将有限的节目与目标受众找到一一对应的时间关系。
节目编排本着“三适合”原则,即合适的时段、合适的人群、合适的节目。
2、节目编排的目标人群:安徽少儿动漫频道的节目的编排和制作,将收视人群分为三个年龄层面,即0-7岁的低幼儿童、7-14岁的少儿,14-25岁的、对动漫制作有着浓厚兴趣的青少年。
3、少儿动漫频道的黄金时间不等同于其他频道,根据全国其他少儿动漫频道的经验,黄金时段一般为下午的16:00——晚20:00,在频道发展的初期采用水平式节目编排。
即根据目标受众收视习惯,在每天的同一个时段播出固定的节目。
4、参考其他频道的节目编排,从他们身上取经,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
在频道初期规避与其它频道同类强势栏目的竞争。
三、节目制作与编排规划:动漫频道的节目编排和制作,把播出的节目分为三个类型:常规节目、自办节目和大型活动。
在每天的18个小时的播放时间内,首播的节目时长达到6个小时,目标是2011年内达到8个小时。
1、常规栏目:非安徽少儿动漫频道制作的节目,主要的途径来源为与其他少儿频道和动漫公司的合作引进、从安广数字网其他数字频道录制的节目和少量购买引进的节目。
常规栏目准备开设:1)动漫剧场类节目【星仔剧场】:动漫剧场类节栏目定位收视人群为0-14岁少儿,因为动画片的长度与电视剧不同,时长都比较短,一般为5分钟、10分钟、22-25分钟等,因此需开设三个不同类型的剧场类栏目,满足不同年龄人群、播放不同类型的动漫片。
剧场类栏目的名称,充分考虑到与其他动漫频道与动漫制作公司的合作,也将融入合作的元素。
《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标准(居中,宋体小二,单倍行距)一、概述(黑体四号,段前1行,段后0.5行,行距22磅)(一)课程的性质(本类标题用仿宋小四号,行距22磅)《FLASH动画设计与实训》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
Flash是现今制作动画最流行的软件之一,可以将音乐、声效、夸张的表现方法、新颖的创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制作出的作品因为文件体积小、传输速度快、视觉效果好、交互功能强等特点,使Flash动画在网络上乃至电视上迅速传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动画制作的学习中来,全世界已有数亿用户和爱好者使用Flash制作人机交互的小游戏、小电影、视频课件、电子贺卡,创意广告、网页动画等。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Flash动画那精彩纷呈的画面已无处不在。
《FLASH动画设计与实训》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技能课程,是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为学生学习《三维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电视节目制作》等后续职业课程打下基础。
(正文用仿宋五号,行距22磅)(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本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依据各学科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教学时数可安排36课时,每周2课时。
最后的制作MTV和小游戏等较大的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可作为选修项目,如时间充足可安排该教学内容。
二、课程目标(黑体四号,段前与段后各0.5行,行距22磅)(一)总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规范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影视动画知识点总结一、影视动画的历史发展影视动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尝试将静态的图像进行快速播放,以产生动态效果。
1892年,法国发明家爱米·兰松展示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夜半访客》。
随后,影视动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20世纪初,影视动画开始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14年,美国动画片《小猫咪》问世,成为了第一部几经商业发行的动画作品。
此后,迪士尼、梦工厂等知名动画工作室相继成立,推动了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影视动画开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1995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推出了《玩具总动员》,成为了第一部由计算机生成的动画电影。
此后,越来越多的影视动画作品开始采用数字技术制作,成为了影视动画制作的主流方式。
二、影视动画的分类影视动画可以根据制作方式、内容类型和受众群体等方面进行分类。
1. 根据制作方式:(1)手绘动画:手绘动画是最古老的动画制作方式之一,它使用传统的手绘技术进行制作,通过绘制每一帧画面来呈现动态效果。
(2)数字动画:数字动画是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制作的动画作品,它可以采用2D或3D的制作方式。
2. 根据内容类型:(1)儿童动画:儿童动画是专门为儿童观众制作的动画作品,它通常以简单、轻松的故事情节和明快的画面风格为特点。
(2)成人动画:成人动画是面向成年观众的动画作品,它通常涉及更加成熟、深刻的主题,包括政治、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3. 根据受众群体:(1)电影动画:电影动画是为电影院观众制作的动画作品,它通常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准和艺术价值。
(2)电视动画:电视动画是为电视节目制作的动画作品,它通常以系列的方式进行播放,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
三、影视动画的制作流程影视动画的制作流程包括故事构思、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分镜头、动画制作、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
1. 故事构思:故事构思是影视动画制作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动画作品的整体框架和主题。
[重点]三维动画分镜头脚本的制作细节和要点三维动画分镜头脚本,又称摄制工作台本,“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
也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中间媒介。
是导演将整个影片或电视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摄制的镜头的剧本。
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
内容包括: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对话、音响效果、音乐、镜头长度等项目,是导演对影片全面设计和构思的蓝图。
主要任务是根据解说词和电视文学脚本来设计相应三维动画画面,配置音乐音响,把握片子的节奏和风格等。
由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思想与形象,经过总体构思,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予以体现。
导演以人们的视觉特点为依据划分镜头,将剧本中的生活场景、人物行为及人物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剧本的主题思想,并赋予影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
分镜头脚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前期拍摄的脚本;二是后期制作的依据;三是长度和经费预算的参考。
分镜头脚本是最实用的电视节目脚本,它是在文学脚本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技巧进行脚本的再创作,即根据拍摄提纲或文学脚本,参照三维动画拍摄现场实际情况,分隔场次或段落,并运用形象的对比,呼应,积累,暗示,并列,冲突等手段,来建构屏幕上的总体形象。
依据文字脚本加工成分镜头脚本,不是对文字脚本的图解和翻译,而是在文字脚本基础上进行影视语言的再创造。
虽然三维动画分镜头脚本也是用文字书写的,但它已经接近电视,或者说它是可以在脑海里“放映”出来的电视,已经获得某种程度上可见的效果。
电视节目编导在编写分镜头脚本时,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将文字脚本的画面内容加工成一个个具体形象的,可供拍摄的画面镜头,并按顺序列出镜头的镜号。
确定每个镜头的景别,如远、全、中、近、特等。
排列组成镜头组,并说明镜头组接的技巧。
用精炼具体的语言描述出要表现的画面内容,必要时借助图形,符号表达。
相应镜头组的解说词。
定格动画制作概述定格动画是一种传统的动画制作技术,以每帧单独绘制的静态图像的连续播放来创建动画效果。
在定格动画中,每个帧都是由艺术家手动绘制的,并通过连续播放这些帧来创造出运动的 illusory 或动画效果。
定格动画不仅广泛应用于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也在广告、教育视频和独立动画制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定格动画的制作过程、技术要点以及在不同媒体中的应用。
在制作过程中,艺术家们首先需要为动画中的每一帧进行绘制。
这通常被称为“关键帧”,其中包含了动画中最重要的姿势、表情或动作。
在关键帧之间,艺术家会为动画添加过渡帧,这些过渡帧绘制了物体在关键帧之间的平滑过渡。
这些帧使用绘图软件或传统的绘画工具手动绘制而成。
绘制完成后,艺术家会将每一帧的图像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编排,形成连续的动画序列。
这一过程被称为“粘贴”或者“排帧”。
此外,艺术家还可以使用特殊的绘图技术和工具来实现一些特效,如火焰、水流或烟雾等。
在完成粘贴或排帧之后,艺术家会将这些静态帧转化为连续的动画序列。
他们通常使用电脑软件将每一帧合成为一个视频文件。
这些软件还允许艺术家对动画进行后期处理,包括色彩校正、特效添加以及声音配乐等。
在技术上,定格动画的制作不限于特定的方法或工具。
艺术家可以使用传统的手绘技术,如铅笔、彩色铅笔或者绘画颜料来绘制每一帧。
他们还可以使用数字绘图板或者专业的绘图软件来完成每一帧的创作。
此外,艺术家还可以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创建角色和背景,然后通过绘制每一帧来实现动画效果。
定格动画在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著名的动画电影,如《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和《无敌破坏王》等都采用了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
此外,定格动画还常用于教育视频的制作,如与知名博物馆合作的科学和历史动画,在教学过程中以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知识。
在独立动画制作中,定格动画为艺术家提供了表达自我的机会。
由于定格动画的制作成本较低且可以个人完成,许多独立动画师使用这种技术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叙事风格。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操作流程第一章:前期策划 (3)1.1 项目立项 (3)1.1.1 市场调研:了解同类节目的市场表现、受众喜好及竞争态势,为项目立项提供依据。
(3)1.1.2 预算编制:根据节目类型、制作周期、人员配置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
(3)1.1.3 项目申报:向电视台或相关部门提交项目建议书,阐述节目策划思路、预期效果等。
(3)1.1.4 项目审批:电视台或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核,通过后立项。
(3)1.2 主题选定 (3)1.2.1 受众需求:考虑目标受众的兴趣、关注点,以及时代背景下的热点话题。
(3)1.2.2 节目定位:根据节目类型、风格,选择与之相符的主题。
(3)1.2.3 创新性:在现有节目基础上,寻求新颖、独特的主题,以吸引观众。
(3)1.2.4 可行性:考虑制作难度、成本、资源等因素,保证主题的可行性。
(3)1.3 创意构思 (3)1.3.1 确定节目框架:根据主题,制定节目的大体结构,包括环节设置、时长分配等。
(3)1.3.2 设计节目内容:结合主题,策划具有吸引力、互动性、教育性的内容。
(3)1.3.3 创新表现手法:运用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如现场互动、动画特效、虚拟现实等,增强节目的观赏性。
(3)1.3.4 策划宣传推广:制定节目宣传方案,包括海报、预告片、社交媒体推广等,提高节目知名度。
(4)1.3.5 拟定人员配置:根据节目需求,确定导演、编剧、演员、主持人等人员配置,保证节目制作顺利进行。
(4)第二章:剧本创作 (4)2.1 剧本撰写 (4)2.1.1 确定节目主题与风格 (4)2.1.2 搜集素材与资料 (4)2.1.3 构建剧本框架 (4)2.1.4 撰写剧本 (4)2.2 剧本审核 (4)2.2.1 初审 (4)2.2.2 集体评审 (5)2.2.3 专业评审 (5)2.3 修改完善 (5)2.3.1 整体调整 (5)2.3.2 情节细化 (5)2.3.3 对话优化 (5)2.3.4 场景调整 (5)第三章:拍摄准备 (5)3.1 场景选取 (5)3.3 演员选定 (6)第四章:拍摄制作 (7)4.1 拍摄现场管理 (7)4.2 拍摄技巧运用 (7)4.3 现场调度与协调 (7)第五章:后期制作 (8)5.1 剪辑制作 (8)5.2 特效制作 (8)5.3 音乐与音效 (8)第六章:审查与修改 (9)6.1 审查标准 (9)6.1.1 内容审查 (9)6.1.2 技术审查 (9)6.2 修改意见 (9)6.2.1 内容修改 (9)6.2.2 技术修改 (10)6.3 再次审查 (10)第七章:播出准备 (10)7.1 播出时间安排 (10)7.2 播出平台选择 (10)7.3 宣传推广 (11)第八章:播出操作 (11)8.1 播出前检查 (11)8.1.1 检查播出设备 (11)8.1.2 验证播出内容 (11)8.1.3 核对播出时间表 (12)8.1.4 检查应急预案 (12)8.2 播出过程监控 (12)8.2.1 实时监听监看 (12)8.2.2 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12)8.2.3 应急处理 (12)8.2.4 记录播出情况 (12)8.3 播出后总结 (12)8.3.1 分析播出数据 (12)8.3.2 总结经验教训 (12)8.3.3 提交播出报告 (13)第九章:观众反馈与评价 (13)9.1 收视率统计 (13)9.2 观众意见收集 (13)9.3 节目评价与分析 (13)第十章:节目存档与再利用 (14)10.1 节目资料整理 (14)10.2 节目存档 (14)第一章:前期策划1.1 项目立项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首先需要进行项目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