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技术案例分析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病例汇报一、病例介绍1.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
因“发热、咳嗽、咽痛[X]天”于[入院日期]收入我院。
2. 现病史患者[X]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具体体温]℃,伴有咳嗽,为刺激性干咳,咽痛明显。
无胸痛、胸闷,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
自服“退烧药(具体药物名称)”后体温可暂时下降,但仍反复发热。
3.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慢性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4. 入院查体体温[具体体温]℃,脉搏[具体次数]次/分,呼吸[具体次数]次/分,血压[具体数值]mmHg。
神志清楚,精神差。
咽部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Ⅰ°肿大。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具体次数]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二、诊断及治疗1. 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 治疗(1)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止咳、退热等对症治疗。
(2)嘱患者多饮水,注意休息,清淡饮食。
三、护理评估1. 健康史询问患者发病前有无受凉、劳累、淋雨等诱因,了解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等。
2. 身体状况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程度、咳嗽性质、咽痛程度、咽部充血情况、扁桃体肿大情况等。
3. 心理社会状况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是否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
评估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和经济状况。
四、护理问题1. 体温过高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
2. 咳嗽与呼吸道炎症刺激有关。
3. 咽痛与咽部炎症有关。
4. 焦虑与疾病不适、对疾病的担忧有关。
五、护理措施1. 体温过高的护理(1)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具体时间间隔]测量一次体温。
(2)体温超过 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穿着过多衣物。
(4)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2. 咳嗽的护理(1)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1、定义:秋季易感燥邪,耗伤肺金,肺失润降,卫表失和所表现的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等肺系症状和燥伤津液的唇、舌、鼻、咽干燥及卫表失和的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等症状。
属外燥证。
2、病因:秋冬感受燥邪,燥邪外袭,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开窍于鼻,外合于皮毛,且“肺为呼吸之橐籥,位居最高,受脏腑上朝之清气,禀清肃之体,性主乎降;又为娇脏,不耐邪侵,凡六淫之气,一有所著,即能致病”(《临证指南医案》)。
故燥邪外侵,易伤肺金,但因秋季冷暖气候变化的不同,燥邪有偏寒和偏热的不同属性,故临床常分温燥与凉燥两类,诚如俞根初所言:“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属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
”燥邪致病特点是: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故与内燥证的肺阴虚证,均可有肺燥津亏的表现。
3、病机:起病多有邪干肺卫,津伤液燥之象,凉燥与外感风寒表证症状相近;温燥与外感风热表证症状相似,虽都有表证,但必具津伤液燥之象。
因此,《重订通俗伤寒论》说:“凉燥犯肺者,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而塞,状类风寒,惟唇燥嗌干,干咳连声,胸满气逆,两胁串疼,皮肤干痛,舌苔白薄而干,扪之戟手;温燥伤肺者,初起头疼身热,干咳无痰,即咯痰多稀而黏,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疼,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边尖俱红”燥易伤津,肺失润降,卫表不和。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津伤,津液不能下润于大肠,大肠传导功能失职,腑气不通,而致腹胀便秘;肺具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若燥伤肺金,肺不布津,水津不能下输膀胱,则易出现小便不利,甚则癃闭。
若燥邪犯肺,迁延不愈,肺阴渐损,亦可发展为肺阴虚证。
4、辩证分析:肺主柔润肃降,肺阴不足,虚热内生,热灼肺金,肺失润降,肺气上逆,故干咳;虚火灼津,炼液成痰,则咳而无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虚火灼络,则咳痰带血,正如《证治汇补》所云:“……阴虚嗽者,五心烦热,气从下升,午重夜甚;劳伤嗽者,干咳无痰,喉痒声哑,痰中带血。
个案汇报各位护士长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亲临指导我的个案汇报。
我是三病区的xxx,下面我将患者的一般情况介绍一下。
1床xx,女,6月,于2017-05-13因“发热一天”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
(根据入院诊断)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父母体健,否认近亲结婚,否认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史。
血尿粪常规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生化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查看检查结果)胸片:两肺纹理增多,可见点片状密度增高模糊影。
(查看检查结果)心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查看检查结果)目前患者的主要治疗:给予一级护理,混合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抗病毒、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根据医嘱)入住我科时给予的初步护理评估:神清,精神一般,体温37.9℃,脉搏130次/分,呼吸32次/分。
流涕。
(阳性体征)根据患儿入院情况的评估提出相应的诊断,措施及效果评价。
护理诊断:一.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室内温度18-22 ℃,湿度50%-60%。
2、降温过程中出汗时及时擦干,穿宽松棉质透气的衣物,随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床单元清洁干燥。
注意降温后的反应,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3、指导患儿家属了解发热的危险性、预防与处理方法,切忌滥用退热药及抗生素。
4、口腔护理:做好口腔护理,每日予2%的苏打水口腔护理两次,喂奶后少量喂水以保持口腔清洁。
效果评价:患儿住院期间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且维持在正常范围护理诊断:二.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护理措施:1、饮食要清淡,少食多餐,多饮水。
给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降温过程中出汗时及时擦干,穿宽松棉质透气的衣物,随时更换衣物效果评价:患儿住院期间无电解质紊乱发生护理诊断:三. 清理呼吸道低效:体弱或流涕鼻塞有关护理措施:1、患儿鼻塞时呼吸不畅,可在喂乳及临睡前用0.5%的麻黄碱溶液滴鼻,每次1~2滴,可使鼻腔通畅。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1月第2期总第152期China's rural health,January 2019,No.2,Total No.1524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分析胡春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 1166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以2018年2月至6月前往我院就诊的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用药过程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判断患者的不同用药方式及用药种类。
结果:在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应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口服方法、抗菌药与抗病毒药物联合口服方法、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法、青霉素类药物及头孢类药物联合口服方法;各项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情况,选择和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理;用药;分析【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1-0049-0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通感冒”。
该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入侵导致患者鼻腔、咽喉部位出现急性炎症,造成患者头晕头痛、发热、鼻塞、咽喉肿痛、发烧等不适症状产生[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病发率较高的疾病,尤其是在小儿人群当中更为常见,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肺炎及支气管炎等多种不良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当中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主要是采用用药的方式,然而在实践当中,医护人员往往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与病症表现等因素,选择和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案,以便于获取最佳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8年2月至6月前往我院就诊的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7至68岁,院前用药治疗时间为2至23d,平均(7.83±2.91)d。
喜炎平注射液联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刘舒雅(茂名市中医院药剂科,广东茂名525000)摘要:目的 分析喜炎平注射液联用抗菌药物和抗菌药物单一用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其对炎性指标的影响。
方法 纳入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30例患者采纳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1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 69%)显著高于对照组(85 38%),观察组治疗7d后IL 8、CRP、IL 1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P<0 05。
实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 54%、2 31%)比较P>0 05。
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抗菌药物可有效改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借鉴。
关键词:喜炎平注射液;抗菌药物;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炎症指标中图分类号:R969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3765(2021) 02 0151 02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儿科常见病,主要是由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所致,在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相对较高,临床症状以头痛、乏力、咳嗽、发热、鼻塞等为主〔1〕。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药,但单一抗菌药物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段妍琴〔2〕等学者认为,喜炎平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症状消退,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鉴于此,本文纳入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研究,具体细则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为研究时间,研究对象是本院收治的2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130例):女56例,男74例;年龄1~9岁,平均(5 06±1 57)岁;病程1~6d,平均(3 52±1 48)d;体重在8 6~32 4kg,体重均值为(20 06±4 84)kg。
药店营业员基础培训: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建议收藏阅读提示:本文介绍了药店营业员售卖感冒药时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流程,在售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从感冒的病因、机理、症状、分类、用药和联合用药、促销、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解释。
是药店营业员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建议收藏。
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分类:呼吸系统是由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呼吸系统:1、解剖:鼻、鼻腔、咽、喉(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肺泡(肺的最小组成单位)、肺(下呼吸道)2、邻近器官:耳、额窦,食管,中隔、腹中隔3、病因:感染(细菌—整个呼吸系统、病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真菌)、外伤、其他器官和系统疾病引起的4、常见疾病:1)鼻: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2)咽喉: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咽峡炎3)气管:气管炎4)支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5)肺部:肺炎、肺气肿、肺脓肿、肺结核、肺癌5、常见症状:1)头:头疼、头晕、发热、发胀2)眼:流泪、怕光、发红、发干、发塞、异物感3)耳:耳鸣、耳痛4)口腔:口干舌燥、溃疡、粘膜糜烂、牙龈肿痛5)鼻:鼻塞、流鼻涕(清鼻涕、黄稠鼻涕)、打喷嚏、鼻痒、鼻干6)咽喉:咽干、咽痒、咽痛、声音嘶哑、异物感7)胸部:胸闷、胸痛、呼吸困难8)其他:干咳无痰、咳痰、气喘、痰中带血6、治疗方案:四大治疗原则(对病因治疗、对症状治疗、辅助治疗、补充治疗),两大目的(全面治疗、关联销售),组方方案(a药品+保健食品,b口服药+外用药:针对新鲜外伤首先用双氧水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顺便销售棉签,云南白药粉止血,消炎软膏,无菌纱布、胶带,口服消炎药,促进舒筋活血药,西洋参、冬虫夏草、灵芝,c中药+西药,d纯中药)7、常用药物:抗病毒药: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银翘解毒、大青叶、双黄莲、清热解毒口服液、金银花、莲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银黄颗粒、金莲花胶囊,利巴韦林、病毒灵、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金刚烷胺、氨酚烷胺;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庆大霉素、红霉素、阿齐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林可霉素、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磺胺药品图片是为了本文表述的需要,以下图片同理。
双黄连口服液联合青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啥滚黄连口服液与青霉素的药学原理。
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内选择60例研究,根据干预形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接受双黄连口服液,实验组联合青霉素治疗,对比干预效果。
结果:比较各组治疗有效情况,实验组明显更高,P<0.05。
实验组咳嗽、发热、咽痛缓解实验组短于对照组,T为4.2943、7.4809、7.4615,P<0.05。
结论: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双黄连口服液联合青霉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疗效。
关键词:双黄连口服液;青霉素;上呼吸道感染狭义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指普通感冒,是目前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多呈自限性[1]。
广义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变包括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的那个,故又称之为普通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因病毒感染引起,也有少部分患者是因为细菌感染引发,简称“上感”[2]。
一般情况下,由于流感病毒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被叫做流感,是一种季节性传染疾病。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长,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关注[3]。
经有关资料记载,我国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目前处于上升的阶段,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偏高,但在发病时间上相对缓慢,许多患儿的肺功能都会相对受到损害,从而导致患儿出现死亡,对患儿的生命带来较大的威胁。
因此,对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症状患儿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将会使病情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内选择60例研究,根据干预形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2人和18人,年龄区间在3-10岁之间,以(7.55±1.45)岁为年龄区间的平均计算值;实验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3-10岁之间,以(7.65±1.44)岁为年龄区间的平均计算值。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
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
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可自愈,预后良好。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上感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另有20%-30%的上感为细菌引起.可单纯发生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门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G-杆菌。
但接触病原体后是否发病,还取决于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发病。
病原菌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经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
二、临床类型1.普通感冒为病毒感染引起,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起病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有时由于咽鼓管炎致听力减退。
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
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可为轻度充血。
一般经5~7天痊愈,伴并发症者可致病程迁延。
2.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临床表现为咽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显著声嘶、讲话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时咽喉疼痛加重。
体检可见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
表现为显著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