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44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是一类微生物中最为常见的生物体,具有非常小的体积和简单的细胞结构。
了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对于深入研究其生理生态特征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结构,以加深对细菌微观世界的认识。
一、形态特征细菌的形态主要包括球菌状、棒状和螺旋状三种基本形态。
1. 球菌状:球菌是一种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的细菌。
其特点是细胞直径相对较小,一般在0.5至2微米之间,且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可出现单个球菌、成对球菌、链球菌等不同排列方式。
球菌状细菌常见的代表有肺炎球菌、链球菌等。
2. 棒状:棒状细菌,即杆菌,是一类呈长棍形或短棒形的细菌。
其细胞长度相对较长,直径较小,一般在0.5至1微米之间。
棒状细菌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可形成散生杆菌、链状杆菌或其他不同排列方式。
常见的棒状细菌有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
3. 螺旋状:螺旋状细菌,顾名思义,呈螺旋形状。
其特点是细胞体细长且呈螺旋状,直径相对较小,一般在0.2至2微米之间。
螺旋状细菌具有较高的运动能力,可分为单螺旋、双螺旋、多螺旋等多种类型。
典型螺旋状细菌有梅毒螺旋体、弯曲菌等。
以上是细菌最基本的形态特征,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这也为研究细菌的种类和属性提供了基础。
二、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质粒、核糖体等组成。
1. 细胞壁:细菌的细胞壁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是细菌独有的结构。
细胞壁主要由多糖、多肽等物质构成,可分为厚壁细菌和薄壁细菌两类。
细胞壁对于细菌的形态保持、抗外界环境压力和免疫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2. 细胞膜:细菌的细胞膜位于细胞质膜的内侧,是控制物质进出和细胞呼吸代谢的关键结构。
细菌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与能量代谢、细胞分裂等过程密切相关。
3. 质粒:质粒是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质粒可携带一些非必需基因,如耐药性基因、毒力基因等,对细菌的适应性和传播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引言: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微生物,其形态结构一直是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甚至为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提供辅助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绘制不同种类细菌的形态特征,并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
材料和方法:1.细菌样本:从环境中采集的细菌样本,使用无菌技术制备细菌涂片;2.显微镜:高性能光学显微镜;3.其他实验工具: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器、无菌盖玻片、无菌镊子等。
实验步骤:1.细菌准备:在无菌实验台上,取一块无菌盖玻片,用无菌镊子取一小滴待观察的细菌悬浮液在盖玻片上;2.细菌涂片制备:将另一块无菌盖玻片,倾斜放在含细菌悬浮液的盖玻片上,使两个盖玻片接触并自然扩散,制备细菌涂片;3.固定细菌:将细菌涂片在微火上加热,使细菌固定在玻片上;4.染色:将固定的细菌涂片浸入甲醇中进行固定,并在甲醇中静置3-5分钟;5.除染:将固定染色的细菌涂片置于水龙头下轻轻冲洗,冲洗到水清澈;6.贴片:将染好的细菌涂片倒置在无菌盖玻片上,用手指轻轻压实;7.观察:将贴好的细菌涂片放在显微镜下,逐个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8.绘制:选取有代表性的细菌形态,在实验记录本中进行绘制和注释。
结果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细菌的形态结构,如以下几个典型细菌的形态特征描述。
1. 球菌(cocci):球形或近球形的单细胞菌,如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形态特征:球形,直径约0.5-1微米,聚集在一起呈葡萄状、串珠状。
2. 杆菌(bacilli):长形的单细胞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形态特征:长棍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2-6微米。
3. 弯曲菌(spirilla):弯曲或螺旋形的细胞,如鲍曼不动杆菌(Vibrio cholerae)。
形态特征:螺旋形,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2-6微米。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目的和要求】1.熟悉微生物实验室规则并xx。
2.掌握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观察方法。
3.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了解荧光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试剂与器材】1.示教片:各种球菌、杆菌、弧菌、荚膜、鞭毛、芽胞的示教片。
2.器材及其他: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香柏油、脱油剂等。
【实验内容】一、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的观察1.细菌的基本形态(各种球菌、杆菌、弧菌等)观察要点:注意细菌的染色性、相对大小、形状及排列方式。
2.特殊结构的观察(荚膜、芽胞、鞭毛)观察要点:注意这些特殊结构的大小、形状及其在菌体中的位置,均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二、光学xx油镜的使用1.光学xx的构造光学显微镜是观察细菌形态最常用的一种仪器,其构造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镜头转换器、调焦装置等;光学部分包括:接物镜、接目镜、反光镜、聚光器、光圈等(见图1-1)。
图1-1光学xx的构造显微镜的接物镜有低倍镜、高倍镜、油镜三种,放大倍数依次增高,其识别方法为:(1)低倍镜:镜头标志为10×或,镜头最短,其上常刻有黄色环圈。
(2)高倍镜:镜头标志为40×或,镜头较长,其上常刻有蓝色环圈。
(3)油镜:镜头标志为100×或,镜头最长,其上常刻有白色环圈,或“oil”字样。
2.油镜的使用原理图1-2xx油镜的使用原理油镜的放大倍数高而透镜很小,自标本片透过的光线,因玻片和空气的折光率不同(玻璃n=1.52,空气n=1.0),部分光线经载玻片进入空气后发生折射,不能进入接物镜,致使射入光线较少,物象不清晰。
在油镜和载玻片之间滴加和玻璃折光率相近的香柏油(n=1.515),则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光亮度增强,物象清晰(见图1-2)。
3.使用方法(1)采光:使用显微镜时必须端坐,将显微镜放在胸前适当位置。
第一篇微生物的基本知识第一章细菌第一节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了解这些特性,对于细菌的分类鉴定、疾病的诊断、细菌的致病性与抗原性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的形态(一)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个体微小,须用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乃至数千倍才能看到。
通常使用显微测微尺来测量细菌的大小,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单位。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很不一致,即使是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的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可能差别很大。
一般球菌的直径约为0.8~1.2μm;杆菌长1~10μm,宽0.2~1.0μm;螺旋菌长1~50μm,宽0.2~1.0μm。
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基中的青壮龄培养物(指对数期)为标准。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细菌的大小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具有明显特征,可以作为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同种细菌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如动物体内、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大小会有所变化,测量时的制片方法、染色方法及使用的显微镜不同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测定细菌大小时,各种条件和技术操作等均应一致。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排列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并据此将细菌分为球菌(图1-1,图1-2)、杆菌(图1-3,图1-4)和螺旋菌(图1-7)三种。
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简单的二分裂,不同细菌分裂后其菌体排列方式不同,有些细菌分裂后单个存在,有些细菌分裂后彼此仍通过原浆带相连,形成一定的排列方式。
1.球菌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根据球菌分裂的方向和分裂后的排列状况将其分为:双球菌沿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两相连,其接触面扁平或凹入,菌体有时呈肾形,如脑膜炎双球菌;有时呈矛头状,如肺炎双球菌。
链球菌沿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三个以上的菌体呈短链或长链排列,如猪链球菌。
葡萄球菌沿多个不同方向的平面分裂,分裂后排列不规则,似一串葡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与真菌学实验细菌与真菌学实验实验⼀细菌形态结构观察【⽬的】1、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观察法2、明确细菌特殊结构在医疗实践中的意义3、细菌不染⾊标本的观察⽅法4、观察活细菌的形态及运动情况【材料】⾰兰染⾊标本⽚:1、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2、杆菌:伤寒沙门菌、⼤肠埃希菌、炭疽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
3、螺形菌:霍乱弧菌或⽔弧菌。
细菌特殊结构标本⽚:1、鞭⽑:变形杆菌、霍乱弧菌2、荚膜:肺炎链球菌、产⽓荚膜杆菌3、芽孢: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细菌动⼒观察材料:1、菌种:普通变形杆菌、表⽪葡萄球菌。
2、变形杆菌和表⽪葡萄球菌8~12min⾁汤培养物。
3、其他:凹玻⽚、盖玻⽚、凡⼠林、⽛签、接种环、酒精灯、⾹柏油、⼆甲苯、擦镜纸⼀细菌形态结果观察1、使⽤油镜观察上述⾰兰染⾊标本⽚:认识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注意观察各菌的形态、⼤⼩、排列⽅式及染⾊性等特点。
2、使⽤油镜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标本⽚:(1)荚膜:肺炎链球菌经⾰兰染⾊后,呈⽭头状成双排列,菌体四周有不着⾊的透明圈(既荚膜);肺炎链球菌与产⽓荚膜杆菌的荚膜(荚膜染⾊法),注意观察菌体及荚膜的颜⾊及两者的形态特点。
(2)鞭⽑:变形杆菌与霍乱弧菌的鞭⽑(鞭⽑染⾊法),注意观察菌体和鞭⽑的颜⾊、鞭⽑的长短、数⽬及在菌体上的位置。
(3)芽胞:破伤风梭菌及炭疽杆菌芽胞(芽胞染⾊法),注意观察菌体、芽孢的形态、颜⾊及芽孢在菌体中的位置。
⼆、细菌不染⾊标本观察法(动⼒观察法)1、悬滴法图2-1-1(1)取⼀张洁净盖玻⽚,⽤⽛签涂少许凡⼠林于盖玻⽚的四个⾓处。
(2)⽤接种环取3~4环普通变形杆菌或表⽪葡萄球菌液体培养物于盖玻⽚中央。
(3)把凹玻⽚凹⾯朝下盖在盖玻⽚上,使凹窝中央正对菌液(见图2-1-1)。
(4)迅速翻转凹玻⽚,使粘附在凹玻⽚上的盖玻⽚朝上。
(5)先⽤低倍镜观察,再换⾼倍镜观察。
图2-1-1悬滴法普通变形杆菌有鞭⽑,运动活泼,可向不同⽅向迅速运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 掌握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方法。
3. 学习细菌的培养和分离技术。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细菌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本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学习细菌的培养和分离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仪器:显微镜、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无菌生理盐水、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滤纸片等。
2. 材料:细菌培养物、无菌水、无菌生理盐水、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的形态观察(1)制备细菌涂片:取少量细菌培养物,滴加无菌水稀释,用接种环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待干燥后,滴加少量苯酚复红染色液,染色约1分钟,用无菌水冲洗,待干燥后进行观察。
(2)显微镜观察:将制备好的细菌涂片置于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细菌的群体,再转换高倍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 细菌的培养和分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比例称取牛肉膏、蛋白胨和琼脂,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加热煮沸,过滤,冷却至50℃左右,加入无菌水稀释至适当浓度。
(2)接种:用无菌接种环取少量细菌培养物,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观察和分离: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细菌会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
观察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的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的形态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其中,球形细菌的直径约为0.5-1.0微米,杆形细菌的长度约为1-5微米,直径约为0.5-1.0微米,螺旋形细菌的长度约为5-10微米,直径约为0.5-1.0微米。
2. 细菌的培养和分离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出现了菌落。
观察菌落特征,发现菌落有大小、形状、颜色等差异。
通过分离和鉴定,成功分离出不同形态和特征的细菌。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显微镜观察,掌握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法一、显微镜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
以往最简单的显微镜仅由几块透镜组成,而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组成。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倍。
(一)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显微镜的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微动螺旋等部件(1)镜座镜座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架,它由底座和镜臂两部分组成。
在它上面连接有载物台和镜筒,它是用来安装光学放大系统部件的基础。
(2)镜筒镜筒上接接目镜,下接转换器,形成接目镜与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下)间的暗室。
从物镜的后缘到镜筒尾端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
因为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
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仅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
因此,使用显微镜时,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
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3)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上可安装3—4个接物镜,一般是三个接物镜(低倍、高倍、油镜)。
Nikon显微镜装有四个物镜。
转动转换器,可以按需要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物镜和镜筒接通,与镜筒上面的接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4)载物台载物台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
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
(5)推动器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它是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齿轴的金属架构成的,好的显微镜在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很精密的平面座标系。
如果我们须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部分,在第一次检查时,可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以后按数值移动推动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6)粗动螺旋粗动螺旋是移动镜筒调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老式显微镜粗螺旋向前扭,镜头下降接近标本。
新近出产的显微镜(如Nikon显微镜)镜检时,右手向前扭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脱离物镜。
第二部分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是微生物的重要特征,也是识别和鉴定微生物的主要依据之一。
微生物个体微小,要研究它们的形态和结构,通常需要显微镜;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
学习和掌握形态学观察技术,对于研究、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1 细菌染色和形态结构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主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细菌细胞一般在幼龄阶段呈现特定形态。
但若培养条件发生变化或培养物老龄化,菌体形态会出现异常。
细菌个体微小且无色透明,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与水溶液差别不大,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不易看清它们的真实面目。
对菌体进行染色,可以增加反差,显现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染色技术是微生物形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可分为简单染色、鉴别染色和特殊染色三种类型。
一、简单染色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细菌涂片的基本技术。
2、掌握细菌简单染色法。
3、熟练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
(二)基本原理简单染色是采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的染色方法。
微生物细胞含有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在酸性溶液中离解出碱性基团而带正电荷,在碱性溶液中离解出酸性基团而带负电荷。
细菌的等电点为pH2~5。
在中性(pH7)、碱性(pH>7)或偏酸性(pH6~7)溶液中,细胞的等电点低于溶液的pH值,因此菌体一般带负电荷。
因为电离后碱性染料带正电荷,可与菌体内的负电荷结合,所以在细菌学研究中大多采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碱性复红、蕃红、结晶紫、孔雀绿、美蓝等。
(三)实验器材1、菌种:牙垢细菌。
2、染色液(1瓶/组):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3、仪器及相关用品(1套/组):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4、其它用品(1套/组):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火柴,接种环,镊子,无菌牙签。
(四)实验程序简单染色的操作过程如图4-1所示。
图4-1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显微镜观察1、涂片:取一片洁净无油污的载玻片(通常保存于盛有酒精的广口瓶内,用镊子取出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引燃载玻片表面的酒精,冷却后即可使用),在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用无菌牙签取少许牙垢,与水滴混匀,涂成薄层(直径约为10mm)。
实验一 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涂片制作及染色法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 实验学时: 2学时一、目的要求1.了解、熟悉油镜的使用和使用原理。
2.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及美蓝和革兰氏染色方法。
3.能够识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染色特征。
4.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学特征和特殊构造。
二、知识背景细菌个体微小,无色透明,在一般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用适当的染料使其着色后,才能看到其形态、排列和结构。
某些细菌因有特殊的染色性,更可借特殊的染色方法加以鉴别。
因此染色技术是细菌鉴定中的基本技术之一。
检查微生物标本,需要使用显微镜。
比较多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
根据不同要求,可使用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前几种显微镜用可见光线或紫外光线作照明光源,它们都属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则是用电子流代替照明光源,与光学显微镜不同。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或称生物显微镜)的构造,使用与保护方法,已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中讲过,这里概述油镜的原理和使用要点:检查细菌标本,多用油镜进行,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95-100倍)的物镜,一般都标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和特别标记,以便识别。
国产镜多用“油”字表示,国外产品则常用“Oil 或“HI”作记号。
油镜上还常漆有黑环或红环,而且油镜镜身比高倍镜和低倍镜长,镜片最小,这也是识别的另一个标志。
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量也较少,其视野比用高倍镜时为暗。
当油镜头和载玻片之间为空气层所隔时,因为空气的折光指数与玻璃的不同,故有一部分光线被折射而不能进入镜头之内,使视野更暗;若在镜头与载玻片之间放上与玻璃的折光指数相似的油类,如香柏油等,使光线不致于因折射而大为损失,则可使视野充分照明,并能使操作者清楚地进行观察和检查(图l )。
实验室中几种常用物质的折光指数 品名 玻璃 檀香油香柏油 加拿大树胶二甲苯 液体石蜡松节油甘油 水 折光指数 1.52-1.59 1.52 1.51 1.52 1.49 1.48 1.47 1.47 1.33进行油镜检查时,应先对好光线,但不可直对阳光,采取最强亮度(升高集光器,开大光圈,调好反光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