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293.20 KB
- 文档页数:3
德国工程类专业“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启示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作为全世界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供各国研究并效仿,德国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如何设计?严格的法律制度、完整的考核方式,都成为课程体系执行的重要保障。
文章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介绍,提出了对我国职业院校工程类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启发。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课程体系;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四大类。
其中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渠道。
初中毕业后实行第二次分流,根据不同职业要求和学生及家长意愿,部分学生升人文理中学高中部(即国内的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选进入不同学制的职业学校(相当于国内的中职)接受职业岗位(工种)培训,这类学校学习不能获得学历,只获取满师证(即职业岗位证书);高中毕业后又实行第三次分流,文理中学毕业高中生,一部分升入综合大学学习、一部分学生进入“双元制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学习(相当于国内的高职学院),“双元制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都是高级职业教育(非职业培训),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教学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后者的教育主体是学校,都可获得XX师学士学位,如工程师学位证书,不获得职业岗位证书。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设计德国职教体系无论是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方案的描述还是教学法的运用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和技能性等特征。
(一)普通职业培训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计普通职业培训任务主要由不同学制的培训学校承担,主要根据社会企业需要,根据政府确认的350个职业工种开展职业培训。
德国的职业培训学校有私立和公办两种,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3年。
学生的职业培训主要包括职业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完成。
德国公办职业学校由各联邦州政府出资建设,各州部长联席会议联合颁布职业教育框架计划,但各州可根据州学校法颁布州计划来履行对职业学校的管理。
德国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就业情况在去留学之前,都要确定一个专业。
在这里机械专业就是比较有实力,也比较热门的。
那么下面就把这个机械专业在课程上的设置还有就业上的趋势这些都讲解一下。
德国在汽车制造上绝对称得上是最老牌的一个国家,不但拥有汽车制造非常精湛的技术,还拥有世界上众多的汽车品牌。
所以想在国外学机械这一类的学生,到德国去学必然很适合。
1、课程的设置德国在汽车上工业都是会和制造类的产业保持紧密相连,两个部门相互融合。
德国不单单是汽车的制造比较擅长,许多重要的技术也是它的强势。
在这里机械专业,仍然是以汽车工程类为主,目前所涉及的内容有工程力学、材料学、这一些,不过计算机、企业管理这些方面也会包含在这个方向上。
2、机械专业的要求因为德国实行的是基础教育,整个范围是从小学到高中的时间,但我们国内是12年制的,所以为了能在进入大学前有准备,到这里去留学的学生都得先在国内完成正式的2年本科后,才能衔接上德国这些高校的课程。
要是学生在这个阶段只读了10年左右,但大学本科已经在读,这样的情况,德国这里的学校是要求要读够3年才能申请的。
要是已经读完大学,而且在德国这边选的专业和原本的也一样,那么就能免掉在这边1、2年的课程。
但要是专业改了,就得是从头学起。
但是录取了不代表一定能读,在注册之前,学生还得去考这个学校的DSH,有两次考试的计划,要是在某个大学的DSH里没有通过,那么也不能再参加其他大学的这个考试。
3、就业的情况德国制造业在之前的这些年里,就业人数总体来看是降低了13%的,但是在汽车工业这个领域中却是增长的状态,尤其是在零部件供应这方面上,这种情况对于就业率的提升还是能推动的。
也是因为现在是这样的环境,所以知识和技术上就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了,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的汽车业现在的技能要求比之前高了那么多的谚语。
当然这样的趋势也能体现出汽车生产在德国以及世界上所拥有的核心地位。
到德国这里去学习,机械专业当然是比较好的选择。
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及借鉴价值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工程师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成功的经验,成为了世界各国争相效仿的典范。
本文将深入探讨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及其借鉴价值,以期为我国工程师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导向,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跨学科合作、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以理实一体化为原则,将课程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
校内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通过设置大量的实验、课程设计和研究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校外课程则注重实践和探索,学生需参加企业实习、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以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以双师型教师为主。
双师型教师即同时具备企业和学术背景的教师,这样的师资配置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支持。
高校会定期安排教师前往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对于我国工程师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应明确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我国应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理实一体化,增加实验、课程设计和研究项目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国应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教师前往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借鉴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国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设置,以达到更好的实践效果。
在保证校内课程理论够用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增加或更新实验、课程设计和研究项目的题材和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和工程实践。
高校应加大校外课程的比重,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德国大学国际课程介绍自1997年以来,德国很多高校开设了国际课程(International Degree Programme),课程数量达1000多个。
授课语言为德语、英语或英、德双语;可分别攻读学士学位(Bachelor)、硕士学位(Master)和博士学位(Doctor)。
双语制课程基础阶段英语授课,同时学习德语,到专业课阶段用德语授课。
一、德国高校开设的国际课程专业范围工程学:电力工程、民用工程、化工、计算机通讯工程、通讯语媒体、生物技术、水资源管理、航空航天技术。
计算机科学:数学、计算机逻辑学、计算机工程、国际数学、信息语通讯体系。
理科:化学、材料学、分子生物学、工程物理。
农学:农业、林学、农林资源管理环境科学:国际资源管理与环境、环境工程、土木建筑经济学:经济与管理、国际商贸、国际工商管理、金融学、经济与政治学。
文化与研究:对外德语研究,心理学二、国际课程的入学条件申请攻读学士学位者应是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校读满三个学期以上的在校生;申请硕士学位者应有学士学位。
德语授课的课程要求申请者通过DSH或TestDaF考试;英语及英、德语授课的课程要求学生提供TOEFL成绩,根据学校不同要求550-600分以上。
有的专业还要求有一些德语基础知识(200-400学时),但无须通过DSH或TestDaF考试。
个别文科专业要求则要求较高的德语水平。
三、学制学制因专业和学位而异,攻读学士学位通常需要6个学期;硕士学位需3-5个学期。
博士学位6个学期。
申请德国大学国际课程的条件一、211工程很重要。
名单里面的,国内已取得bachelor,学习成绩中上,材料齐全,基本指哪打哪。
不过选中目标都是名校名系的话,最好考虑一下竞争力。
二、如果普通大学,申请时尽量避开竞争太热的地方。
多选几所。
想加分的话,考虑如下因素:1, 英文成绩:托福在600以上,比较有说服力。
除了洪堡经济这种指明要580的,多数都在550.我还见过某专业要520以上。
德国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介绍为使配合我国“2025中国制造”战略的深入展开,以及与德国“工业4.0”方略的有机对接,让有志于赴德学习机械制造的中国学生全面了解德国机械制造专业教育体系,现就德国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一个详解说明。
一个专业,其课程体系不仅能体现时代对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机械工程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使得机械工程在设计、制造、测控等方面均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与此同时,作为担负着培养机械工程师重任的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其课程体系也必须随时代的发展作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尤其是中国高校目前大多还在或已经完成了完全学分制的改造。
但是构建适合完全学分制的现代机械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才能完成。
德国是世界上机械工程技术以及相应的机械工程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教育和整个国家的风格一样,治学严谨,非常的系统。
一、德国大学学位制度与教学形式(一)德国的学位制度德国大学目前使用两种学位制度,一种是德国传统的学位制度,称为Diplom,也就是咱们中国人俗称的本硕连读。
它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Vordiplom,第二个阶段称为Hauptstudium。
另一种是与国际接轨的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学位制度。
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均采用这种国际化学位制度。
咱们以德国传统的Diplom制度为例,针对德国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探讨。
德国传统企业还是很认Diplom的,它是德国传统学制下的学位,适用于理、工、社会学及经济学类学生。
当这些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需要参加几门口试和笔试,通过后可以申请进一步进行论文工作(Diplomarbeit))。
毕业论文通过后的学生可以获得Diplom学位。
根据专业的不同,学习的年限也不一样。
比Diplom更高一级的学位就是博士学位了(Doctor)。
德国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申请要求德国,作为最老牌的“汽车大国”,不仅拥有了众多世界上最久负盛名的汽车品牌,也拥有着精湛的汽车制造技术。
对于想出国深造机械专业的同学们来说,德国一定是最优选择。
德国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德国汽车工业不仅与德国制造部门紧密相连,而且活跃于全世界。
德国汽车工业深深地根植于德国制造部门,德国不仅是汽车的故乡,许多重要的技术也在这里得到发展。
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国之一,2004年德国国内汽车产量为560万辆,国外德国品牌的汽车产量为480万辆。
修读德国汽车工程专业所包含的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系列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群、企业管理、材料学、工程材料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流体力学、机械振动、自动控制理论基础、车用自燃机、汽车学、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和现代汽车实验学等等。
德国留学申请机械专业的要求由于德国的基础教育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总共13年,而中国只有12年,而且德国高中毕业班主要是为进入大学准备,因此,德国高等学校要求中国学生须正式考入本国大学本科学习2年后,才能申请直接进入德国大学学习。
如果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只受过10年或11年的教育,高中毕业并已在大学本科就读,德国高等院校要求在大学修满3年才可以申请进入德国大学就读。
如果大学已经毕业,而且在德国大学选择的专业与原专业相同,德国大学可以相应免除1-2个学年的学习。
但如果更改专业,则需从头学起。
在正式注册开始学习前,申请人必须通过在该大学举行的“外国学生申请大学入学德语考试”(DSH),一次未通过,半年后可复试一次(最多考两次),在一所大学最终未能通过DSH,则不允许再在其他大学参加此项考试。
就业趋势在过去十年间,德国制造业整体就业人数下降了13%,汽车工业就业人数却增长了五分之一(大约13万名工人),尤其是汽车零部件供应行业对于提升就业率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知识和专业技术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德国汽车业对雇员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技能要求,这种趋势反映出德国在世界汽车生产领域作为研究和开发中心的核心地位。
德国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体系构成、特征及其启示——以柏林工业高校为例共3篇德国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体系构成、特征及其启示——以柏林工业高校为例1德国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体系构成、特征及其启示——以柏林工业高校为例德国一直以来被誉为高水平的教育体系之一,其中德国的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也备受人们关注。
在德国,劳动教育是一项分外重要的教育领域,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柏林工业高校作为德国著名高校之一,其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体系也备受人们关注和赞扬。
一、德国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体系构成德国的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实践和探究。
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了德国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体系的三个阶段。
教学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劳动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进修,包括劳动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
实践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同砚的实践能力进行训练和培育,包括实习和实践的过程。
这个阶段旨在使同砚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
探究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培育同砚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包括探究方法、探究设计、探究效果等方面的课程。
二、德国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体系特征1.强调好用性德国的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好用性,同砚在进修过程中重视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育,旨在让同砚精通好用的技能和知识,能够从事实际的劳动教育工作。
2.重视培育综合能力德国的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体系重视培育同砚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实践阶段,同砚需要完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这要求同砚务必具备综合能力,包括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3.以同砚为中心德国的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体系以同砚为中心,重视同砚的个性进步和自主进修能力的培育。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同砚自主探究和进修。
德国的劳动老师教育课程体系接受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教室测试、学术论文、实践报告等。
这些评估方式不仅可以全面地评估同砚的综合能力,也可以鼓舞同砚的思辨和创新。
德国本科机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德国本科机械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力学、材料科学、机械设计等核心概念和原理。
2. 了解德国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国际市场的应用和影响。
3. 理解并掌握机械工程课程中涉及的数学和物理模型,具备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设计、计算、实验和数据分析等。
2. 提高学生运用德语和专业术语进行文献阅读、学术交流和报告撰写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在跨学科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机械工程在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循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德国本科机械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原理: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以教材第二章为主要参考,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使学生掌握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2. 材料科学:以教材第三章为基础,讲解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质、加工方法及应用,培养学生选择和运用材料的能力。
3. 机械设计:参考教材第四章,涵盖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机械强度计算等内容,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数学与物理模型:结合教材第五章,教授数学建模、数值分析和仿真技术,使学生能够运用模型解决复杂机械问题。
5. 德国机械工程领域技术发展趋势:以教材第六章为参考,介绍德国机械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德国留学机械工程专业详细介绍
德国地理条件优越,经济非常发达,教育体制完善,学习氛围浓厚。
德国大学专业众多,那么机械工程专业怎么样呢?店铺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德国留学机械工程专业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简单介绍
虽然在德国机械制造业企业在规模上和占据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上仅次于汽车制造业和化工业。
但是机械制造业企业数量要远远多于其他两个行业,机械制造作为德国传统制造工业,为德国获得过无数的荣誉,目前在世界上也一直保持同行业领先地位。
企业规模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我们希望毕业后能够通过工作移民德国的同学来说,机会要大于汽车制造业和化工业。
此专业不管是目前还是将来,都会有一个极好的就业前景。
机械工程专业深受学生欢迎,对于我们在国内理工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来说,学起来会很轻松。
二、主要课程
传动技术、联动技术、流体力学、自动化技术、电子学、控制和系统技术、技术管理、加工机械、加工技术、材料、技术信息、算法、编程、精细加工技术、结构方法、计算机设计、测量技术、人体功率学、机械部件、数学、物理、化学、质量保障、企业管理、技术光学、物流、时间管理、激光技术、热传导等。
德国机械类专业“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启示李素丽【摘要】描述了德国“双元制”合作模式,详细介绍了德国维尔道工程应用技术大学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实施情况,比较分析了中德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区别,得到了一些机械类专业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模式的启示.【期刊名称】《模具制造》【年(卷),期】2013(013)009【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双元制;机械;模具;课程设置【作者】李素丽【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3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1 德国“双元制”合作模式“双元制”是德国实行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双元制”是企业委托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3天的实践教育,在学校里接受2天的理论教育。
学生既可以了解企业文化又可以进行针对性地理论学习。
“双元制”的学生一般要通过一定的选拔,他们的学费由企业进行支付,企业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进行监控,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很差,企业会随时终止对其支付学费并取消合作协议。
由于“双元制”的学生与普通全日制学生接受的核心课程内容基本相同,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
这就要求他们寒暑假休息较少,周六都在上课,这样才可以同时毕业。
从以上模式可以看出,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
“双元制”的作用是给学生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打基础性质的。
将来他们无论从事哪一个层次的职业,都必须以经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为必要条件[1]。
“双元制”是由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组织实施的三重负责制。
据悉,德国约有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
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为职业教育的实施和完成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2]。
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德合作)分项报告中德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经上海市教委批准,同德国名列前茅的应用型公立大学之一-----德国凯泽斯劳腾应用技术大学合作。
该项目由双方合作制订教学计划,引进德方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管理模式,并采用德方的课程体系和教材。
基础阶段重点强化德语,提高德语水平,第二、三学年专业教学部分课程由德方派遣专业教师授课,教学语言为德语。
学生成绩合格毕业后,获得中方颁发的大专文凭。
优秀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凯泽斯劳腾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德国大学学位,国内学习期间获得的学分得到德方承认,作为德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士课程的部分学分。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将学习各种有关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方面的知识外。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长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一、近几年招生及毕业生情况上海电机学院中德合作机电一体化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目前该专业共有五个班级,其中2008级1个班、2009级2个班、2010级2个班,三个年级共有215名学生在读。
详细情况见下表:ZH0927 42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见附件机电一体化(中德合作)专业教学计划(2008-2010)三、课程设置及授课教师情况:1、课程设置情况本专业教学体系由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部分构成:课程设置学分比例表(以合作专业2010级为例)1.1理论教学环节分以下教学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以下课程专业基础课:工程应用数学( Technische Mathematik )、基础德语(Deutsch)、德语口语(Konversation)、科技德语(Technisches Deutsch)、计算机应用基础(Grundlage Informatik)、电工基础(Grundlage Elektrotechnik) 、电子技术基础(Grundlage Digitaltechnik) 、机械制图与公差(Einf uhrung in Mechanische Zeichnungen und Toleranz) 、计算机绘图(Zeichnung mit CAD)、气液电控制技术;专业课:制造基础(Einf u hrung in Maschinenbau )、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 M Maschinenbau CAD/CAM、数控编程与加工(CNC Programmierung und Verarbeitungstechnik )、测试技术(Messtechnik )、机电传动与控制(Machinenantrieb und Steuerung) 、可编程控制器PLC(PLC)气液电控制实训(Mechatronische Technik und System) 等;专业选修课:编程语言Programmiersprachen、数字图形处理Nummerische Bildverarbeitung 、数据库技术Datenbanktechnik、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CNC Desig n)、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CNC Machi nen Fehler und Beseitigu ng) 、工程力学(Mecha nik)。
德国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摘要:本文首先对德国的学位制度及德国大学教学组织彤式做了简要的介绍,再以作者所栈的德国斯穗如特大学酶辄械工程专业为倪对德蜃大学熙瓿槭工程专烂麴课程体系擞了详细的奔绍,并与蓬内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些对于我们构建宪全学分制下机械z程专业课耩体系裔益的启示. 关键词;德屋机械Z程专业课稷体系比较硪究学分制 I.引言 课程体系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中的课程体系指的是其广义的内涵,即指机械工程专业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一个专业,其课程体系不仅能体现时代对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机械工程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使褥现在骑帆械工程在设计、制造、测控等方蔼均已发生革命性斡变化。
与此圈时,作为担负着培养机械工程师重任的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其课程体系也必须随时代的发展作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尤其是我国高校目前大多芷在或已经完成了完全学分翩的改造。
但是构建适合完全学分制虽镜体瑷现代机械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才能完成。
德国是世界上机械工程技术以及相应的机械工程教育最为发达的舀家之一,它的教育和整个国家的风格一样,治学严谨,非常的系统。
他出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作者利用目前正在德国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利条件,结合自身国内教学工作经验,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2.德国的学位制度及教学组织形式简介 (1)德国的学位制度德国大学目前使用两种学位靠l度,一种是德国传统的学位制度,称为Diplom。
它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VorDiplom,第二个阶段称为Diplom。
另一种是与国际接轨的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学位制度。
目前大部分国际澡程专业均采用这套学位制度lH。
不过褶应的课程体系变化不是很大,本文以Diplom学位制度为例,针对德国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探讨。
德国传统企业还是很认Diplom的,它是德国传统学制下的学位,适溺于理、工、社会学及经济学类学生。
当这些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需要参加几门口试和笔试,通过后可以申请进一步进行论文工作(Diplomarbeit)。
Diplomarbeit通过后的学生可以获得Diplom学位。
根据专业的不同,学习的年限也不一样。
比Diplom更高一级的学位就是博士学位了(OolaoO。
(2)德国大学翡教学组织形式,德国大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课堂教学;由教授或讲师在课堂上按学科专蹶向学生授课,学生在课后通过进一步的自学并阅读相关文献来完成学习志容。
2)练习课:主要是针对专业阶段的课程进行的,所给题目是对所学课程的复习与深化,形式进行。
一般丽言,练习主要针对课堂教学酶专题,斧隧课堂教学随步进行。
3)讨论课:讨论课与课堂教学的主题并无太大关联。
一般限制参加人数不超过30人,生通常需要预先登记。
通常学生需要先提交所讨论的主题相关的报告。
实验课程:该课程一般针对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科,焉要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验。
一般一堂课为2个学时以上,每个学时为45rain。
3.德国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虽然各个学校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不尽相同,但基本类型是一样的。
下面以笔者所在的斯图加特大学为例进行说明。
斯图加特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有五个大的专业方向,即:机械工程、微机电系统及精密仪器、机械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
一些传统领域课程,例如机械加工、机床、能源工程学、工业工程、材料科学、汽车工程及控制技术的学习将结合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仿真方法等的学习而进行。
机械工程专业Diplom学制为九个学期。
整个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非技术类选修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五大模块构成。
(1)基础课程(Grundstudium)基础课程的学习一般安排在前四个学期。
所以,一个SWS对应于16学时.故也可将SWS翻译成学分;V:Vorlesung,讲授课。
O:Obung:练习课.2.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内容均包含在设计学中。
3.工程数学内容包含在高等数学中. 4.在第4学期有四个SWS的非技术选修课未在此表中列出.(2)专业课程(Hauptstudium)学生完成基础课程阶段后即进入专业课程阶段。
专业课程大致分为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
1)专业方向的选择:学生薷先需要在机械z程专业下属的众多研究方尚中自行选择两个方向作为自己於囊修方囱,称为HAUPTFACHER。
赣图加特大学薛橇械工程专韭共有38个专业方向,分裂开设在对应的研究所,基本涵盖了目前机械工程的研究领域(31。
主要可分为:①专业机械设计开发,如:汽车工程、农业机械、内燃机、建筑机械、医疗机械、化工机械等专业方向。
②应用技术研究,如:控制理论及应用、光学技术及应用、_工程力学及应阁研究、动力学及应用等。
③瑗代设计与制造技术,如:建模与仿真技术、塑性成影技术及仿真、激光加工技术、糖密加王技术等。
④技术管理,鲡企照管理、交逶工程等。
@能源系统,如核能技术、能源的循环使用、火力发电技术等。
2)专业方向课程:每个专业方向课程有10门以上,学生必须从中选修lO个SWS,即四门左右。
这些课程可以是跨研究所开设的,但最后的考试成绩只有一个,所有的课程考试成绩将送到子专业方向所在的研究所,最后由该研究所给遗一个综合成绩[31。
{2乏作者所在的磷究所开设的控簇理论及应用专娃孑方崮为例,专业方向课程共有14门: 控制技术I和II(控制技术理论以及控制技术应用) 机床及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4SWS)工艺规划及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技术l、II 过程控制及软件技术基础生产设备静自动控制技术辊嚣入装统一设诗与健震,税器入系统工堑及服务税器入应用虚拟机床及工监规器入赛时仿真液压及气动控制数控机床及生产系统(4SWS)企业物流学控制系统设计(4sws)注:以上误糕除注臻SWS之外,其余课程均为两个S然。
3)专业谋稷:专韭课程由专业选修课窝专业妊修课组成。
教学计划中共有夕℃组课程可供选择,学生撼须在给定的这八个课程组中每组选修四个SWS。
一旦专业确定后,在对应的课程目录中就规定了其必修课程,由学生所选专业所在的研究所从中确定必修课程,而且所选课程不得与所选的两个主修专业方向中已修课程重复。
对予机械工程专业,八组课程分别为: 第l蕴;流体机械,共有两fj课程;第2组:机械系统动力学及传热学,共有两门课程;第3组:工程材料及力学性能,共有三门课程;第4组:企业管理及劳动学。
共有两门课程;第5缓:控制技术,共有嚣门潆翟: 第6组:设计与制造技术,共有2l门课程;第7组:能源与特种加工技术,共有15门课程;第8组:建模与仿真,共有六门课程。
每组课程基本能够涵盖该方向酶基础内容,戳'筹歹℃组建模与仿真课程缱为倒,穴门课程分裂为: 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仿真技术、计算流体力学、优化设计、高性能计算机的仿真技术、静力学和动力学中的有限元法。
4)专业必选课程:每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必须选修测试技术课程(包含樱应的实验谋),由此也可见溅试技术在现代橇械工程孛麓重要地位。
(3)实验、实习与讨论课1)实验:很多课程在教学计划中都安排有实验环节。
如上述基础课程中的实验物理、电_工学等。
课程孛攥定有实验学分,在相应研究所的实验室中由专门的实验人员开设。
除课程燕定的实验羚,学生对每个所选鲍专妲方向必须宠成夕k个实验,每个专韭方囱的实验记为两个SWS。
其中有4~6个为主修课程的实验,其余为自选实验。
例如作者所在的研究所开设有四个自选实验。
分别为: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液压系统实验、工业机器人编稷实验、数控机床编程实验。
通过两个主修方向的16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
2)实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完成26周的实习,其中有六周的实习需要在Vordiplom之前完成,这是认识性实习。
德国大学的研究所和企业均有开放日,在此期间,中学生们就可以到感兴趣的研究所或企业进行参观实习。
通过这种认识性实习,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就可以对将要学习的专业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
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还需要完成20周的实习工作(Industriepraktikum)。
与国内不同的是,这种实习是真正到企业中进行实际的工作,是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
一般而言,德国的企业均会拿出一些与生产紧密联系而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工作,提供给学生进行实习。
当有了这方面的实习工作安排后,企业的人事部门就会将其挂上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去寻找和申请这样的实习机会。
面试合格录用后,即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
实习完成后,企业提供实习证明。
学生凭该证明才可申请进行毕业设计。
具体的实习时间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课程情况自行安排晦1。
3)讨论课(Seminar),各研究所经常有一些专题研讨会,一般会提前在研究所的网页上挂出,也会在大学公告栏发布。
有兴趣参加的学生需要提前登记,因为一般的讨论会限制参加人数不超过30人。
除自发参加的Seminar外,还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次所选主修专业方向的Seminar,且需要至少做20min的报告(一个SWS),这是必修环节。
(4)非技术类选修课按规定,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应每四个学期至少完成一门非技术类选修课程。
前四个学期的非技术选修课程包含有一篇论文或报告,课程与报告各占两个SWS。
后四个学期课程为四个SWS。
非技术类选修课程一般包含: 1)外语类,例如,斯图加特大学开设有阿拉伯语、中文、法语等课程,其中中文课程有汉语、书法、中国文化等/kf]。
2)德国及世界历史、文化类。
3)美学、音乐欣赏类。
4)哲学类(含技术哲学、经济学等)。
5)其他。
Diplom阶段课程共66个SWS(不含实习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含非技术选修课程)。
(5)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训 1)课程设计(studienarbei0:要求学生在每个主修专业方向完成一份课程设计。
①题目:由研究所科研人员从正在研究或业已结题的项目中分解出来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
②指导:一般一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最多三名学生,学生与指导教师每周有固定的讨论时间,也可以临时预约。
③时间及工作要求:一份课程设计要求在350学时(四个月)内完成,最后论文字数要求打印成标准A4纸不少于40页。
④答辩:每个研究所安排有固定的时间进行答辩工作.答辩小组由指导教师、研究所教学秘书以及研究课题相关的人员参加,学生报告时间为20min,每个参加人员(含旁听的学生)都可以提问。
例如,本文两位作者所指导的一份Studienarbeit内容来自研究所承担的某世界知名的工具制造企业的机床工作台研究项目中的振动分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