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八章第一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52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的分布规律,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简述图中A河河水的主要来源,并说明其水文特征。
(3)针对B湖日趋缩小的现状,有专家提出了“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
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并提出治理措施。
(4)酒泉等地的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层土上铺上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种技术叫“压砂技术”,简述酒泉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并说明“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质量和产量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干燥度线的分布可以看出其分布规律是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原因与降水多少和气温高低有关。
第(2)题,图中A河发源于祁连山,其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
其水文特征可从流量大小和季节变化、含沙量等方面描述。
第(3)题,湖泊面积变小与水源补给量少有关,水量补给量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有关,其治理措施可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分析。
第(4)题,酒泉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压砂技术”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增大瓜田的气温日较差,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进行,瓜果特别甜。
答案:(1)规律: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原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祁连山对气流有阻挡作用,易形成地形雨,加上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小,故此处干燥度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2)高山冰雪融水。
汛期短且集中于夏季,冬季断流,为季节性河流,含沙量较小,流量较小。
(3)B湖面积缩小主要与A河水量减少、断流期延长有关;A河水量减少,断流与上游人口增加快、过度开垦、灌溉和生产用水增加有关。
措施:退耕还草,合理调配上、中、下游的用水量,恢复下游供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条件: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原因: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增大瓜田的气温日较差,有利于瓜果糖分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第1课时中国地理概况最新考纲中国自然地理特征;中国经济地理特征。
名师解读思维导图1.了解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记忆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我国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与爱护。
4.理解我国农业分布、进展条件。
5.记忆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工业区。
6.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考点一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知识整合]1.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优越的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宽广的疆域①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
在上图中填出四至点。
②管辖的海疆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包括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众多的邻国①陆上14个: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吉尔吉斯斯坦,F塔吉克斯坦,G 阿富汗,H巴基斯坦,I尼泊尔,J不丹,K印度,L缅甸,M老挝,N越南。
②隔海相望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殊行政区。
2.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政策方案生育是基本国策分布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2)①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高考探究](2022·江苏地理,23~24)下图是2 000~2 010年我国人口变动状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削减D.西部人口数量削减的省级行政区最多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缘由有()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削减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进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直辖市中,重庆人口在削减;东部地区人口都在增加;中部地区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增加;西部地区人口削减的省级行政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