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知识点总结 饶思中
- 格式:docx
- 大小:117.64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政治选必3《逻辑与思维》主观题重点知识梳理选必三《逻辑与思维》主观题一、思维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矛盾律(不能同真否则是自相矛盾,“A”与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不能同假,“A”与非“A”必有一真)。
三、科学思维含义: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特征: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可预见性、结果可检验性。
内容: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分析综合,质量互变、辩证否定、适度原则,认识发展过程即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
四、概念:1、事物的性质与关系统称为属性。
事物的属性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内涵值得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指的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范围。
2、特征:概念外延:包括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包括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3、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a+b=c)、反对关系(a+b<c)。
4、外延错误:划分不全、多出子项。
划分标准不一。
越级划分。
五、判断1、性质判断:即是或否的判断,有或无的判断。
2、关系判断:对称性关系(a是b的同学)、非对称性关系(a认识b)、传递性关系(a大于b)、反传递性关系(a是b的父亲/A是b的同学,b 是c的同学)。
3、复合判断:1)联言判断:既……又……,不但……而且……,2)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或者……或者……,不相容选言判断:要么……要么……,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一定要把认识对象都揭示出来。
3)假言判断(条件判断):a、充分假言判断:如果有前一种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的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例题: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b、必要假言判断:是事物产生某种情况不可缺少的条件。
归纳逻辑笔记一、归纳逻辑的概念- 定义: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 例如:观察到第一只天鹅是白色的,第二只天鹅是白色的……第n只天鹅是白色的,从而得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一结论(虽然这个结论后来被证明是不完全正确的,但这是归纳逻辑的一个典型例子)。
二、归纳推理的类型1. 完全归纳推理- 特点:对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进行考察,从而得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
- 公式:S1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S2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Sn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S1、S2、…S n是S类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S都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
- 要求:必须考察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每个对象的情况都要准确无误。
- 优点:结论具有必然性。
- 缺点:当研究对象数量庞大或者无限时,难以做到完全归纳。
例如要考察全世界所有天鹅的颜色,几乎不可能做到完全归纳。
- 重点:要明确完全归纳推理的适用范围有限,在对象可穷尽时才能使用。
2. 不完全归纳推理- 特点:只考察了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就得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
- 分类:-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定义: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反例,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的推理。
- 公式:S1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S2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Sn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S1、S2、…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在考察中未遇到反例,所以,所有S都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
- 优点:应用方便、广泛。
例如我们看到很多金属都能导电,如铜、铁、铝等,就得出“所有金属都能导电”的结论。
- 缺点:结论具有或然性,一旦发现反例,结论就会被推翻。
比如曾经认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后来发现黑天鹅后这个结论就被推翻了。
- 易错点:不能仅仅因为没有发现反例就轻易认定结论一定正确,要认识到其结论的不确定性。
- 科学归纳推理- 定义:根据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该属性的推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逻辑学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是直言命题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 船B 轮船C 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A 泰山B 山东C 中国D 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3.A 词B 褒义词C 贬义词D 合成词4.A 现代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 石拱桥B 卢沟桥C 拱形桥洞6.A 小说家B 戏剧家C 诗人D 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3.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商品。
逻辑考点讲解与真题解析以及类型化训练2022年MPA逻辑讲义饶思中编写主讲请勿越权使用1第一讲:直言命题及其推理性质命题的结构与类型:定义:直言判断(判断也叫命题)也称性质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例如:(1)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
(2)有的天鹅不是白的。
直言命题的结构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
主项:金属谓项:导电的量项:所有的都联项:是直言判断由主项、谓项、量项、联项四部分构成。
在分析直言判断形式时,通常用S和P分别表示主、谓项。
量项分为全称量项(“所有”、“任一”,)和特称量项(“有的”、“有些”,);联项分为肯定联项(“是”)和否定联项(“不是”)性质命题的类型:全部肯定所有的都是p。
全部否定所有的都不是p。
部分肯定有些是p(至少有一个是p)部分否定有些不是p(至少有一个不是p)1.培光街道发现有保姆未办暂住证。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Ⅰ培光街道所有保姆都未办暂住证。
Ⅱ培光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暂住证。
Ⅲ培光街道有保姆办了暂住证。
Ⅳ培光街道的保姆陈秀英办了暂住证。
A.Ⅰ、Ⅱ、Ⅲ和ⅣB.仅Ⅰ、Ⅲ和ⅣC.仅ⅠD.仅Ⅰ和ⅣE.仅Ⅳ2并非有的运动员有时竞技状态不好如果上述断定位真,则以下哪项必假?A.所有的运动员在某一时刻竞技状态都好。
B.并非所有的运动员在任何时刻的竞技状态都好C.某个运动员在所以的时刻竞技状态都好D.每个运动员在任何时刻竞技状态都好E.有时有的运动员竞技状态良好3北大川鹰社的周、吴、郑、王中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记者采访他们时,他们说2022年MPA逻辑讲义饶思中编写主讲请勿越权使用2了以下的话。
周:登上卓奥友峰是队员郑。
郑:我还没有参加过任何登山活动。
吴:我虽然也参加了那次登山活动,但没有登顶。
王:我是队员吴的候补,如果他没登顶就是我登顶了。
如果只有他们中有一个人说错了,则以下哪项必然成立?A.郑登上过卓奥友峰B.吴或者周登上过卓奥友峰C.王登上过卓奥友峰D.不能推出谁登上过卓奥友峰E.北大山鹰社的其他队员也登上过卓奥友峰4.政治记者汤姆分析了近十届美国总统的各种讲话和报告,发现其中有不少谎话。
396逻辑知识点总结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逻辑主要研究的是思维的规律和推理的方法,是研究人类思维活动的一门学科。
逻辑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思维活动中的规律和方法,通过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等规律的研究和总结,来探讨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思维和推理,使人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中能够更加清晰和准确地进行思维活动。
本文将从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的基本原理、逻辑的研究方法和逻辑的应用等方面对逻辑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逻辑的基本概念1. 逻辑的含义逻辑是研究思维活动中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逻辑主要研究的是思维的规律和推理的方法,即研究逻辑思维的规律和推理方法,是为了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和推理,使人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中能够更加清晰和准确地进行思维活动。
2. 逻辑的特点逻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思维活动本身,研究方法主要是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
逻辑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规范性等特点,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哲学学科。
3. 逻辑的任务逻辑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思维活动中的规律和方法,通过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等规律的研究和总结,来探讨事物之间的关系,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和推理,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思维和推理,以便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二、逻辑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逻辑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是一种对矛盾和对立的认识和处理的方法。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对立统一和矛盾的同一性等。
2. 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归纳法是逻辑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从个别事实到普遍规律的认识方法,是通过具体事例推理出普遍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3. 演绎法的基本原理演绎法是逻辑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从一般规律到个别事实的认识方法,是通过普遍规律推理出具体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目录1 逻辑判断题型目录 (3)2 真假推理 (4)2.1 解题步骤 (4)2.2 如何“找关系”(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4)2.2.1单句间的逻辑关系 (4)2.2.2 逻辑关系的概念解释及对比(选学) (5)2.3 如何“定真假” (6)3 翻译推理 (6)3.1 单句的翻译及推理 (6)3.1.1 单句的翻译(单句内部的逻辑关系) (6)3.1.2 单句的否定 (6)3.1.3 单句的等价 (7)3.2 复句的翻译及推理 (7)3.2.1 复句的四种命题 (7)3.3.2 逻辑符号的含义 (7)3.3.3 复句的翻译及推理规则 (7)3.3.4 寻找确定信息 (8)4 分析推理 (8)4.1 选项信息充分型 (8)4.2 题干信息充分型 (8)5 归纳推理 (9)6论证(加强论证、前提论证、削弱论证) (10)6.1 论证基础知识 (10)6.2 论证的主要题型技巧 (11)6.2.1 加强型题和削弱型题的对比 (11)6.2.2 加强型题和前提型题的对比 (11)6.2.3 不能加强(或削弱)论点的情况 (12)1 逻辑判断题型目录2 真假推理2.1 解题步骤2.2 如何“找关系”(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2.2.2 逻辑关系的概念解释及对比(选学)下面对“2.2.1”逻辑关系中的各种关系的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和对比,以便于进一步理解“关系”的真正含义,但小编并不是用绝对精确的概念方式进行解释,就用能简单易懂的集合方式吧!M集合与N集合的所有关系只有4种:(1)相离;(2)相交;(3)包含;(4)全同。
(看到此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
对!就是与“类比推理”中的某些知识点相同。
)而一个点与一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就只有两种:要么点在集合外;要么点在集合内。
2.3 如何“定真假”单句与单句之间逻辑关系在求解真假推理题时体现出的性质解题时体现出的性质对当关系 本身的特征 表述1 表述2 无法推出 反对关系 不能同真,但能同假。
2014TQ逻辑饶思中课堂笔记整理一、关于考试:1、做题时间:45分钟2、分数目标:≥50分3、题型分类:形式逻辑(40分)+ 批判思维(20分)a、形式逻辑(必然性):a1、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必要条件):20分a2、并言命题、联言命题(且、或):6分a3、概念命题(欧拉图):0~4分a4、性质命题:4~6分a5、模态命题:2分a6、排列组合、关系推理命题:12分b、批判思维(或然性):归纳、类比、演绎二、逻辑复习及解题思路:1、将自然语言形式转化为考点2、熟悉公式、口诀3、大量做题,熟悉技巧:培养题目类型意识三、做题技巧1、读题:先读题干(最后一句)2、真假话题:A、找矛盾关系B、找不到矛盾关系,找包含关系3、排列组合、关系推理话题:A、画矩阵B、排除四、逻辑要点A、充分条件假言命题:1、自然语言:如果A,那么B;只要A,那么B;若A,则B;所有的A,都是B;一A,就B;越A,越B;A推出B;A产生、导致B等。
2、公式口诀:a、P→Q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未必无后件有后件,未必有前件无后件,必无前件b、P→Q为T,=P为F,或Q为TB、必要条件假言命题:1、自然语言:只有A,才B;不A,就不B;没有A,就没有B;除非A,否则不能B;A对于B来说是必须的;A是B的基础、前提、策略、条件;B离不开A2、公式口诀:a、X←Y有前件,未必有后件无前件,必无后件有后件,必有前件无后件,未必无前件b、X←Y为T,=X为T,或Y为F(必要条件为假的唯一情况)c、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等值互换:c1、(只有)X←(才)Y=(如果)Y→(就)X= (必要条件,有后必有前)(如果)非X→(则)非Y (必要条件,否前必否后)c2、(只有)X←(才不)Y=(除非)X←(否则)非Y=(如果)非X→(就)Y (必要条件,否前必否后)注:1、推理模式充分条件X→必要条件Y2、“才”永远为充分标志3、充分推理等式:X→Y = 非X或Y = 非Y→非X4、除非X,否则Y = 或者X 或者YC、联言命题(且):1、自然语言:P且Q;不仅P,而且Q;虽然P,但是Q;既P,又Q;一边P,一边Q2、公式与口诀:P∩Q为T,=P为T,且Q为T (联言命题为真唯一情况)D、选言命题(或):1、分类:相容选言& 不相容选言2、自然语言:相容选言:或者P,或者Q;P和Q至少有一个;可能P,可能Q;不是P,就是Q 不相容选言:要么P,要么Q3、公式与口诀a、相容选言:P∪Q为T,=P为T,或Q为T (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有三种情况)b、不相容选言:P∪Q为T,=P为T,Q为F,或P为F,Q为T (不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有两种情况)为F,Q为F (不相容选言命题为假有两种情况)E、概念命题:1、下定义:a、内涵→具体化b、种差(adj.)+邻近的属(n.)c、概念A=B判定概念错误:a、定义概念不匹配,即种差偏大或偏小b、证明X是A,不是B;或者X是B,不是A2、概念间关系:(欧拉图,必考)“饶氏”欧拉图:a、所有S都是Pb、有些S是Pc、技巧:先画题干上“所有”,再画“有些”F、性质命题:1、自然语言(4种):有的(些)S是P;有的(些)S不是P;所有的S都是P;所有的S都不是P2、公式与口诀:a、示意图b、存且仅存在的八对矛盾关系:G、模态命题:1、自然语言: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2、公式与口诀a、去模糊状态:不一定对=不(一定对)=可能不对括号内要素全部反面转换b、H、三段论(性质命题简洁推理):1、自然语言:两个证据+一个结论2、公式与口诀:a、通过两个证据,推结论(题型1):饶氏欧拉图b、类比方法、结构(题型2):先找结论,再对应证据的S和P要素一一对应。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饶思中:逻辑考试试题级解析!说明:很多考生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没有接触过逻辑,不清楚逻辑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复习,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准备而最后分数不高,对此,饶老师根据20多年的逻辑教学经验以及18年的联考辅导经验,特把逻辑考试重点、分数分布以及相应的复习方法做了总结,供考生参考。
(一)形式逻辑推理试题(20—48分左右,近3年来呈上升趋势):1.1特别重要知识点:充分条件的理解、必要条件的理解(20分左右)1.2性质命题的推理(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2-4分)1.3三段论补充前提与结构类似(0-2分)1.4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的性质(4分)1.5模态命题及其推理(0-2分)1.6逻辑规律(真话假话之类的题目)(4分)1.7集合间关系与欧拉图解题(2分)1.8 关系推理与排列组合(4-10分)说明:以上分值为大概分值,基于18年来真题统计的结果。
复习思路:1)弄清每种逻辑命题的语言表达形式。
即:一看题就明白考点。
2)背熟其公式与推理规则。
要求一看到语言形式就能条件反射般出来相应公式。
3)大量做题熟悉同一类型题目的做题技巧。
要求一看题目就能使用相应解题方法。
例1:某集团公司有四个部门,分别生产冰箱、彩电、电脑和手机。
根据前三个季度的数据统计,四个部门经理对2010年全年的赢利情况作了如下预测:冰箱部门经理:今年手机部门会赢利。
彩电部门经理:如果冰箱部门今年赢利,那么彩电部门就不会赢利。
电脑部门经理:如果手机部门今年没赢利,那么电脑部门也没赢利。
手机部门经理:今年冰箱和彩电部门都会赢利。
全年数据统计完成后,发现上述四个预测只有一个符合事实。
关于该公司各部门的全年赢利情况,以下除哪项外,均可能为真?(A)彩电部门赢利,冰箱部门没赢利。
(B)冰箱部门赢利,电脑部门没赢利。
(C)电脑部门赢利,彩电部门没赢利。
(D)冰箱部门和彩电部门都没赢利。
(E)冰箱部门和电脑部门都赢利。
解析:首先要弄清楚语言形式所表达的逻辑形式。
一 、名词解释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用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时必须遵守的一般准则。
集合体: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
逻辑常项:是指直言命题的联项、量项。
逻辑变项:是指直言命题的主、谓项。
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即通常所说的概念的使用范围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逻辑方法。
负命题:就是否定某个命题的命题。
联言命题: 是反映若干对象情况共同存在的命题选言命题:是反映若干对象情况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或只能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
假言命题:是反映某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条件的命题。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不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二、概念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例如:商品。
内涵: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外延:衣服、铅笔、电脑……2.概念的关系(注:一、真包含于关系又称种属关系,真包含关系又称属种关系。
这两种关系合称从属关系(包含关系)。
二、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属于全异关系。
)3概念的限制与概括例如:限制“桥”: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的石拱桥概括“小说”:小说→文学→艺术→社会意识形态4概念的定义:属加种差法例如:商 品 是 用于交换的 劳动产品。
被定义项 联项 种差 属概念5.概念的划分单独概念:专有名词。
例如:北京、长江。
普遍概念:除专有名词之外。
例如:汽车、歌曲。
集合概念:以事物的群体反应对象。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填空(10分)二、单选(30个共60分)三、综合(三道题15分)①求真值、范式②绘制欧拉图③用真值表方法判断推理是否有效四、推理(两道题15分)一、判断(一)1.SAP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逻辑方阵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5.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一个充分条件命题A——B = 非A或B矛盾是A且非B
当A为假或者B为真,则命题是真的
想削弱或者否定一个充分条件命题A——B ,则找矛盾有A没B。
1.系统提高教程上册P60 5
根据小张产生了良好的反应,相当于否定了充分条件的后键,否后必否前,所以是非(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非(A或B)等于非A且非B。
2.如果不X就不Y,等于只有X才Y,如果A就B=只有非A才非B。
3.如果不X就不Y=如果Y就X=只有X才Y
4. 必要转充分,前后调过来。
P否则Q=如果非P 则Q
5. 一个必要条件命题X----Y = X或非Y(只有X才Y的矛盾是非X 且Y,非A且Y的矛盾是A或非Y)
6.非(P且Q)=非P或非Q=一个必要条件命题X----Y = 非X且Y 如果一个(是P或Q元素,不是前后键非P或非Q)真,另一个必假。
(以上完全等值,但是也存在非P且非Q得可能,因为只是可能,所以不能用等号)
7.非(P或Q)=非P且非Q(乙和丁至少有人没作案=或者乙没作案,或者丁没作案)
8.如果想让P或Q的命题为真,则让一个为真(只要有一个真,P或Q就是真的),如果P或Q为真,则至少一个为真也=如果P是假的,则Q一定真。
8.要么,要么与或者的区别:要么要么不允许PQ同真(不相容)(如果命题为假,需要PQ同真或者PQ同假),而或者允许PQ同真(相容)(如果命题为假,则PQ同假)。
(要么多了一种同真的情况)
上册P61。
8
9.两难推理:
P-Q ,R-S 推出P或R——Q或S;非Q或非S——非P或非R
推翻它:前提的充分条件是假的,指出第三种可能(力度差一些)10性质命题:
语言形式有的S是P
11性质命题矩阵:
不能同真,可能同假
F T 不一定F 所有S都是P 反对所有S不是P
矛包
盾和左边一样
含
不一定T TF 有些S是P 下反对有些S不是P
不能同假,可能同真
12 模态
不(一定对)(不后面可以打括号)=可能不对
所有有些
肯定否定
不可能所有骗子在任何时候欺骗所有人=必然有些骗子在有些时候不能欺骗有些人。
13至多至少
A和B最少有一个是学生:或者A是学生,或者B是学生
A和B至多有一个是学生:或者A不是学生,或者B不是学生
14三段论
补充前提的题目类型:
先补缺的联系部分!(优先)
然后看题干和补充中出现有些(只能2次),出现不;没有(只能2次)
2个有些推不出结论,2个否定推不出结论
各种矛盾(你真我就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可同假是反对,可同真是下反对):
1、P矛盾非P;
2、所有的S都是P矛盾有S不是P;
3、有的S是P矛盾所有S都不是P;
4、必然P矛盾可能不P;可能P矛盾必然不P;
5、P或Q矛盾非P且非Q;
6、要么P,要么Q矛盾P且Q或非P且非Q;
7、P且Q矛盾非P或非Q(如果先肯一个,则必否另一个);
8.如果P那么Q矛盾P且非Q;(必须要有且)
9.只有P才Q矛盾非P且Q(必须要有且)(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10.没有S是P=有的S是P
否定一个否定形式结论,一定要用肯定句,所有的怎么样否定效果大于有些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