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验收和施工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50GB50601601601——20201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for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of structures2010—07—15发布2011—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of structuresGB50601–2010主编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1年2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64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601-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3、5.1.1(3、6)、6.1.1(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一0年七月十五日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由南通五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江苏顺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最新的实践经验,吸收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先进技术。
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多次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为11章和5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接地装置分项工程、引下线分项工程、接闪器分项工程、等电位连接分项工程、屏蔽分项工程、综合布线分项工程、电涌保护器分项工程和工程质量验收等。
一、概述为确保建筑物防雷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及验收。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施工能力,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2.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3. 施工单位应确保施工材料、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并进行检验。
4. 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水、防护、照明、通风等安全措施。
三、施工过程1. 接闪器安装(1)接闪器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有效覆盖建筑物。
(2)接闪器应采用镀锌钢绞线、镀锌圆钢、镀锌扁钢等材料。
(3)接闪器与建筑物外露金属物进行等电位连接。
2. 接地装置施工(1)接地装置应采用镀锌材料,如镀锌圆钢、镀锌扁钢等。
(2)接地装置应按照设计要求布置,确保接地电阻符合标准。
(3)接地装置与建筑物基础、地下室、设备基础等进行连接。
3. 防雷装置与建筑物连接(1)防雷装置与建筑物连接处应进行等电位连接。
(2)连接处应采用镀锌材料,确保连接牢固。
四、施工验收1. 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自检,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 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组织竣工验收。
3. 竣工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1)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施工能力。
(2)检查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
(3)检查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检查防雷装置的安装、接地装置的布置、连接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检查接地电阻是否符合标准。
4. 竣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供以下资料:(1)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2)施工材料、设备的检验报告。
(3)施工过程记录。
(4)竣工验收报告。
五、注意事项1.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记录,为后续维护、保养提供依据。
4.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防雷装置的维护、保养,确保其长期有效。
防雷接地设计及项⽬施⼯验收规范防雷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第⼀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接地装置安装⼯程的施⼯质量、促进⼯程施⼯技术⽔平的提⾼,确保接地装置安全运⾏,制定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于电⽓装置的接地装置安装⼯程的施⼯及验收。
第条接地装置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施⼯。
第条采⽤的器材应符合国家现⾏技术标准的规定,井应有合格证件。
第条施⼯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有关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条接地装置的安装应配合建筑⼯程的施⼯,隐蔽部分必须在覆盖前会同有关单位做好中间检查及验收记录。
第条接地装置的施⼯及验收,除按本规范的规定执⾏外,尚应符合国家现⾏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章电⽓装置的接地第⼀节⼀般规定第条电⽓装置的下列⾦属部分。
均应接地或与线相接:⼀、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式或移动式⽤电器具等的⾦属底座和外壳。
⼆、电⽓设备的传动装置。
三、屋内外配电装置的⾦属或钢筋混凝⼟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属遮栏和⾦属门。
四、配电、控制、保护⽤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属框架和底座。
五、交、直流电⼒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属外壳和电缆的⾦属护层、可触及的电缆⾦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
六、电缆桥架、⽀架和井架。
七、装有避雷线的电⼒线路杆塔。
⼋、装在配电线路杆下的电⼒设备。
九、在⾮沥青地⾯的居民区内,⽆避雷线的⼩接地电流架空电⼒线路的⾦属杆塔和钢筋混凝⼟杆塔。
⼗、电除尘器的构架。
⼗⼀、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属部分。
⼗⼆、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和箱式变电站的⾦属箱体。
⼗三、电热设备的⾦属外壳。
⼗四、控制电缆的⾦属护层。
第2.1.2条电⽓装置的下列⾦属部分可不接地或不与线相接:⼀、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的⼲燥房间内,交流额定电压为及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为及以下的电⽓设备的外壳;但当有可能同时触及上述电⽓设备外壳和已接地的其他物体时,则仍应接地。
⼆、在⼲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为及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为及以下的电⽓设备的外壳(该款系沿⽤《电⽓安装施⼯及验收规范》中条⽂)。
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验收和施工要求(广东省)Post By:2004-4-6 15:10:00 [只看该作者]1 防雷设计审核1.1应提供的资料(防雷设计图纸一式两份,审核合格后一份退回建设单位,一份留防雷所验收存档) 1.1.1 防雷设计说明(包括分类依据及设计方案); 1.1.2 基础防雷平面图; 1.1.3 天面防雷平面图; 1.1.4 高层建筑物防雷均压环设计图; 1.1.5 立面图; 1.1.6 防雷设施施工大样图; 1.1.7 规划报建审核书、施工资质证书(复印件)1.2 上述设计资料若属分段设计,办理防雷设计审核时,必须提交设计说明、基础防雷平面图,并保证按施工进度提前补交相应的图纸。
1.3 经审核合格后,凭市防雷设施检测所签发的《广东省防雷设施设计审核书》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
2 工程验收 2.1 隐蔽部分的验收为保障建筑物防雷设施施工质量,在以下环节必须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到现场进行检测、验收。
施工过程应作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一式三份),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2.1.1 桩筋与承台钢筋焊接完成并在浇注混凝土之前;2.1.2 完成承台浇注,焊接完地梁钢筋时;2.1.3 有裙楼的建筑物,裙楼顶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2.1.4 完成层板浇注,开始驳接柱钢筋时;2.1.5 每次均压环焊接完成时; 2.1.6 转换层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 2.1.7 最顶层绑扎板筋,焊接完天面避雷网格时; 2.1.8 焊接完天面避雷带、避雷针时(暗装的,应在封装之前);2.1.9 均压环与外墙金属门窗或玻璃幕墙等大的金属物体相连接完尚未填封时; 2.1.10 对已发出整改通知的,在整改完毕后; 2.2 工程总验收 2.2.1防雷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提前一天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进行综合检测、验收。
若验收合格,领取《广东省防雷设施合格证》;若不合格,限期整改。
2.2.2 建设单位持《广东省防雷设施合格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建筑工程综合验收手续。
建筑防雷工程施工要求一、材料准备要求1. 防雷设施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合格证明,不得使用过期、损坏或质量有问题的材料。
2. 材料应进行货运、搬运、存放等全过程的检验,以保证其完好无损。
3. 施工现场应有专门的仓库存放防雷设施的材料,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并保持干燥、通风、整齐。
二、施工环境要求1. 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干净,杂物不得乱堆放,防止造成施工设备和材料的损坏。
2. 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施工区域,禁止他人闲杂人员进入,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通畅。
3. 施工现场应有完喂的水、电、通讯等设施,以保证施工设备的良好运转。
三、施工人员要求1. 施工人员应熟悉防雷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施工方案,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
2.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资格证书,经过专门培训和考核,保证其操作技能合格。
3. 施工人员应着装整齐,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
四、施工设备要求1. 使用的施工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检验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 施工设备应放置在专门的固定位置,使用结束后及时清洗、整理,并加以覆盖保护,防止腐蚀和损坏。
3. 施工设备的使用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进行,不得擅自操作或超负荷使用。
五、施工工艺要求1. 施工前应认真检查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充分完备。
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施工程序或顺序。
3. 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如搭建临时防护设施,设置警示标志等。
4. 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好设备和材料的保管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六、质量验收要求1.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质量验收,包括防雷设施的安装质量检验、设备运转测试等。
2. 根据验收结果制定整改措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防雷工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以上是建筑防雷工程施工要求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在施工过程中有所帮助。
请参看下列要求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验收和施工要求1 防雷设计审核1.1 应提供的资料(防雷设计图纸一式两份,审核合格后一份退回建设单位,一份留防雷所验收存档)1.1.1 防雷设计说明(包括分类依据及设计方案);1.1.2 基础防雷平面图;1.1.3 天面防雷平面图;1.1.4 高层建筑物防雷均压环设计图;1.1.5 立面图;1.1.6 防雷设施施工大样图;1.1.7 规划报建审核书、施工资质证书(复印件)1.2 上述设计资料若属分段设计,办理防雷设计审核时,必须提交设计说明、基础防雷平面图,并保证按施工进度提前补交相应的图纸。
1.3 经审核合格后,凭市防雷设施检测所签发的《广东省防雷设施设计审核书》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
2 工程验收2.1 隐蔽部分的验收为保障建筑物防雷设施施工质量,在以下环节必须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到现场进行检测、验收。
施工过程应作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一式三份),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2.1.1 桩筋与承台钢筋焊接完成并在浇注混凝土之前;2.1.2 完成承台浇注,焊接完地梁钢筋时;2.1.3 有裙楼的建筑物,裙楼顶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2.1.4 完成层板浇注,开始驳接柱钢筋时;2.1.5 每次均压环焊接完成时;2.1.6 转换层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2.1.7 最顶层绑扎板筋,焊接完天面避雷网格时;2.1.8 焊接完天面避雷带、避雷针时(暗装的,应在封装之前);2.1.9 均压环与外墙金属门窗或玻璃幕墙等大的金属物体相连接完尚未填封时;2.1.10 对已发出整改通知的,在整改完毕后;2.2 工程总验收2.2.1 防雷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提前一天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进行综合检测、验收。
若验收合格,领取《广东省防雷设施合格证》;若不合格,限期整改。
2.2.2 建设单位持《广东省防雷设施合格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建筑工程综合验收手续。
3 注意事项3.1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均必须按此规定严格执行。
防雷专项验收要求(1)根据《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39号),将气象部门承担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许可,整合纳入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统一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监管。
取消气象部门对防雷专业工程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许可;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防雷的设计、施工,可由取得相应建设、公路、水路、铁路、民航、水利、电力、核电、通信等专业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建设工程防雷许可具体范围划分,待公布,在建设工程防雷许可具体范围公布以前,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暂由建设单位向气象行政主管部门办理。
(2)防雷专项验收办理依据: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412号)附件:国务院决定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目录;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70号)第二十三条3)《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39号)4)《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21号)第七条、第十五条5)《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修订)》(中国气象局令24号)(3)防雷专项验收所需资料:1)《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原件(原件正本(收取)1份);2)《防雷装置设计核准意见书》复印件(复印件1份);3)施工单位的资质证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证复印件原件备查(原件正本(核验)1份,复印件1份);4)防雷竣工图纸等技术资料原件(原件正本(收取)1份);5)送件清单(原件正本(收取)1份);6)授权委托书及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原件正本(收取)1份);7)如果属于以下情况的,还需增加相应资料:(a)情况1:属于预约现场验收流程的,需提交(容缺材料)《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查表》原件(原件正本(收取)1份);(b)情况2:在“防雷装置设计核准”审批流程所提供的材料中含SPD设计的需提交:防雷产品出厂合格证复印件和安装记录表原件(复印件1份)。
防雷审核项目验收及施工要求1 防雷设计审核1。
1 应提供的资料(防雷设计图纸一式两份,审核合格后一份退回建设单位,一份留防雷所验收存档)1。
1.1 防雷设计说明(包括分类依据及设计方案);1.1。
2 基础防雷平面图;1。
1。
3 天面防雷平面图;1.1。
4 高层建筑物防雷均压环设计图;1.1。
5 立面图;1。
1.6 防雷设施施工大样图;1。
1.7 规划报建审核书、施工资质证书(复印件)1.2 上述设计资料若属分段设计,办理防雷设计审核时,必须提交设计说明、基础防雷平面图,并保证按施工进度提前补交相应的图纸。
1.3 经审核合格后,凭市防雷设施检测所签发的《广东省防雷设施设计审核书》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
2 工程验收2。
1 隐蔽部分的验收为保障建筑物防雷设施施工质量,在以下环节必须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到现场进行检测、验收。
施工过程应作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一式三份),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2。
1.1 桩筋与承台钢筋焊接完成并在浇注混凝土之前;2.1.2 完成承台浇注,焊接完地梁钢筋时;2.1。
3 有裙楼的建筑物,裙楼顶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2。
1.4 完成层板浇注,开始驳接柱钢筋时;2.1。
5 每次均压环焊接完成时;2。
1。
6 转换层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2.1.7 最顶层绑扎板筋,焊接完天面避雷网格时;2.1.8 焊接完天面避雷带、避雷针时(暗装的,应在封装之前);2。
1.9 均压环与外墙金属门窗或玻璃幕墙等大的金属物体相连接完尚未填封时;2.1。
10 对已发出整改通知的,在整改完毕后;2.2 工程总验收2。
2。
1 防雷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提前一天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进行综合检测、验收。
若验收合格,领取《广东省防雷设施合格证》;若不合格,限期整改。
2.2。
2 建设单位持《广东省防雷设施合格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建筑工程综合验收手续3 注意事项3.1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均必须按此规定严格执行。
新建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施工要求本防雷工程设计施工要求是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GB50057-2020)和《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GB50601-2020)等国家技术标准,结合佛山本地气象特点,为方便施工单位施工而制作的。
本要求的对象是新建(构)一般建筑物的防雷工程设计施工,如涉及到新建(构)建筑物内的信息、操纵和运算机网络等弱电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或危化建(构)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方案,依照相关标准执行。
另外,本施工要求如有与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相左的,以国家现行技术标准为准。
(一)大体规定一、工程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二、工程施工中的各工种技工、技术人员均应具有相应的资格,并应持证上岗;3、工程施工中所采纳的要紧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应有相应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性能查验报告,和安装、利用、维修和实验要求等技术文件;4、工程施工中应有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平安技术方法。
(二)接地装置分项工程一样情形下应充分利用建筑物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装置,当不能利用其作为接地装置时,或不能知足设计接地电阻要求时,应围绕建筑物周围敷设成环形的人工接地装置。
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纳双面焊接,圆钢搭接长度应L≥6D,如有困难,可单面焊接,圆钢搭接长度应L≥12D;扁钢搭接长度应L≥2B,防雷接地装置应与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应R~≤10Ω。
一、自然接地装置水平接地体:把建筑物外围地梁上部的2条钢筋(如只有承台而没有地梁的,应用Ф≥12mm的热镀锌圆钢)通长焊接作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若是基础是单桩承台的,宜利用单根桩内2条桩芯筋与承台钢筋焊接作垂直接地体;若是基础是多桩承台的,宜选用2条不同桩的桩芯筋与承台钢筋焊接(这时每条桩选用1条桩芯筋)。
二、人工接地装置水平接地体:宜用-40×4镀锌扁钢或Ф≥12mm的镀锌圆钢;垂直接地体:宜用∠50×50×5×2500mm的镀锌角钢,间距宜为5m。
防雷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1 为了保证防雷工程质量,防止和减少雷电灾害,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和《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防雷工程施工。
1.3 防雷工程施工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二、施工准备2.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2.2 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设计文件,了解防雷工程的设计意图、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
2.3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周围环境等因素,确认施工条件。
2.4 施工前应准备必要的施工工具、材料和设备。
三、施工要求3.1 外部防雷系统施工3.1.1 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牢固,连接可靠。
3.1.2 避雷针的安装高度、位置、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平面形状、屋顶结构等因素确定,保证避雷针的防护范围符合要求。
3.1.3 接地装置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电阻应满足规范要求。
3.1.4 接地导体应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其他可靠连接方式,连接部位应进行防腐处理。
3.2 内部防雷系统施工3.2.1 等电位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屏蔽、接地导体应连接可靠,连接点应进行防腐处理。
3.2.2 过电压保护器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数量、类型应满足防护要求。
3.2.3 金属屏蔽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金属屏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2.4 防雷接地系统与电气设备的接地系统应分开设置,避免共用接地母线。
四、施工质量验收4.1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4.2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整体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的安装位置、高度、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等电位连接、金属屏蔽、过电压保护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防雷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1 为了保证防雷工程质量,防止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防雷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
1.3 防雷工程施工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确保工程质量。
二、防雷工程设计2.1 防雷工程设计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用途、规模、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防雷等级和防雷措施。
2.2 防雷工程设计应包括防雷装置、接地系统、防雷间距、防雷分区、防雷接地电阻等设计内容。
2.3 防雷装置应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器等,应根据防雷等级和建筑物、构筑物的特点进行选择和布置。
2.4 接地系统应包括接地体、接地线、接地网等,应保证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线应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其他可靠连接方式。
2.5 防雷间距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形状、用途等因素确定,相邻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雷间距不宜小于规定的最小距离。
2.6 防雷分区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用途、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分区应合理,不应跨越防雷间距。
三、防雷工程施工3.1 防雷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安全措施等。
3.2 防雷工程施工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安全。
3.3 防雷装置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应固定牢固,连接可靠。
3.4 接地系统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体、接地线、接地网等应符合规定的要求,接地线应焊接、螺栓连接或其他可靠连接。
3.5 防雷间距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相邻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雷间距不应小于规定的最小距离。
3.6 防雷分区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分区应合理,不应跨越防雷间距。
四、防雷工程验收4.1 防雷工程验收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本规范的要求进行,验收内容包括防雷装置、接地系统、防雷间距、防雷分区等。
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与验收规范建筑物的防雷接地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是防止雷击灾害的有效手段。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和验收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与验收的规范要求。
一、施工要求1. 防雷材料的选用防雷接地施工所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防腐性能。
常见的防雷材料包括铜材、铜排、铜母线等。
在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具体的建筑物结构和雷电环境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2. 接地系统的设计接地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防雷要求。
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高度、雷电密集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计算和布置。
接地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接地电阻和平衡性,确保对雷电能量的及时排除和分散。
3. 施工过程的规范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施工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的连接应牢固可靠,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遵循相关的施工操作规范。
二、验收要求1. 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前应对接地系统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包括接地体的埋设深度、焊接接头的牢固性、导线的连接质量等。
同时还需检查接地系统与建筑物其他部位的接触情况,确保接地系统与建筑物有良好的连接。
2. 测试设备的准备进行接地系统的验收需要相应的测试设备,如接地电阻测试仪、介电强度测试仪等。
测试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校验和维护。
3. 接地性能的测试在验收过程中,需要对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和接地电阻平衡性进行测试。
接地电阻的测试应根据建筑物对雷电防护的要求进行,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4. 验收报告的编写验收结束后,应编写详细的验收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建筑物的相关信息、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情况、测试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等内容。
验收报告应由专业设计单位或工程技术人员签字确认,并留存备案。
总结: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与验收规范对保障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设计接地系统,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1.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要求(1)设计单位应根据相关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设计规范,结合具体项目的要求进行防雷装置的设计。
(2)防雷装置设计方案应包括防雷接地系统、避雷针或避雷网、防雷设备配置等内容。
(3)设计单位应编制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包括构件材料、尺寸、布置方式等技术参数,以及图纸和计算书等设计文件。
2.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程序(1)项目建设单位应提前通知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2)竣工验收前,项目建设单位应向相关监管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申请,并提供相关设计文件和各种技术资料。
(3)竣工验收时,相关监管部门将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包括防雷接地系统、避雷针或避雷网的安装质量、防雷设备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4)检查合格后,相关监管部门将出具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报告,并核发防雷装置使用合格证。
3.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考核标准(1)防雷接地系统的阻抗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的要求。
(2)避雷针或避雷网的位置、高度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周围建筑物、设施保持安全距离。
(3)防雷设备的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避雷器、放电线圈、接地电阻器等。
(4)防雷装置应能有效减少或消除雷电造成的损害,保护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
4.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的责任(1)项目建设单位应全面负责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工作,并提供真实、完整的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
(2)设计单位应对防雷装置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负责,并配合相关监管部门的检查工作。
(3)相关监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对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计和施工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建筑的快速发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规定明确的要求和程序,可以确保防雷装置的设计和施工达到高标准,提升建筑物和设施的防雷能力,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第11号现发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局长秦大河二○○五年一月二十八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了标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平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那么。
第四条以下建〔构〕筑物或者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经过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一〕?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二〕油库、气库、加油加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阀室等爆炸危险环境设施;〔三〕邮电通信、交通运输、播送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文化教育、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以及信息系统等社会公共效劳设施;〔四〕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五条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
防雷装置竣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六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文书等应当依法予以公示。
第二章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第七条防雷装置设计实行审核制度。
申请单位应当向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气象主管机构〔以下赞许可机构〕提出申请,填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附表1、附表2〕。
第八条申请防雷装置初步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附表3〕;〔二〕总规划平面图;〔三〕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四〕防雷装置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要求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防雷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防雷设施的类型、数量、位置等。
(2)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其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3)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有效供应。
2. 施工现场管理(1)根据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布置施工现场,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效率。
(2)施工现场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明确危险区域和安全通道。
(3)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清理和检查,保证施工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3. 施工工艺要求(1)根据防雷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2)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符合要求,不得使用劣质材料和设备。
(3)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和监测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流程1. 预施工准备(1)确定施工组织、施工方案和劳动保护措施。
(2)进行施工材料、设备等物资的准备和调配。
(3)对施工现场进行初步勘查和布置。
2. 施工过程(1)进行地面基础的开挖和浇筑工作。
(2)安装地下接地装置和主体引下线等。
(3)安装建筑物外墙接闪带、引下线等。
(4)安装建筑物内部的接闪设备和接地装置等。
(5)连接各个外部和内部设备,并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检查。
3. 施工验收(1)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进行施工质量检测和监测,以确保防雷工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制定施工验收报告,记录施工过程和验收结果。
三、建筑物防雷工程质量验收标准1. 施工质量检测标准(1)防雷设施的形状、尺寸、材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国家标准,不能够超出规定范围。
(3)接闪带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建筑物的整体防雷效果。
2.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2)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到位,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防雷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一、概述防雷工程是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免受雷电危害的重要措施,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防雷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确保防雷装置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防雷工程的施工验收。
二、施工验收要求1. 施工前审查防雷及接地工程施工前,应对设计文件及施工图进行审查,确认后方可实施。
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文件是否符合国家现行专项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
(2)施工图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标注是否清晰、完整。
2. 施工质量控制防雷及接地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接地装置:按照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将底板内的接地扁铁、接地螺栓等连接牢固,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定。
(2)防雷引下线及避雷带:安装位置、高度、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牢固,连接可靠。
(3)等电位连接: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设备、线路等应与接地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4)电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与接地系统连接可靠。
3. 施工验收程序防雷及接地工程验收应按下列程序进行:(1)施工单位自检: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报告。
(2)监理单位验收: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签署验收意见。
(3)防雷检测单位检测:防雷检测单位对防雷工程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出具检测报告。
(4)验收部门审查:验收部门对验收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后办理验收手续。
三、验收要求1. 验收材料施工验收应提交以下材料:(1)设计文件、施工图审查意见。
(2)施工单位自检报告。
(3)监理单位验收意见。
(4)防雷检测报告。
(5)其他相关资料。
2. 验收标准防雷及接地工程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专项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
四、验收结论验收部门应对防雷及接地工程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验收结论。
验收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
合格表示防雷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规定,可以投入使用;不合格表示防雷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规定,不得投入使用。
建筑物防雷验收规范建筑物防雷验收规范是指在建筑物建设完成后,对其防雷系统进行检测和验收的规范。
防雷系统是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设备免受雷击的损害。
下面是建筑物防雷验收规范的主要内容。
1. 建筑物防雷系统的安装位置应符合相关标准,首先应选择建筑物高耸部位安装保护设施。
建筑物防雷系统主要由避雷针、接地装置、避雷带/避雷网和引下线等组成。
避雷针的安装数量和位置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的电阻值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2. 建筑物防雷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和经验。
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所有防雷设施的安装和连接质量。
3. 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防雷系统需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建筑物的高耸部位应安装避雷针,低矮部位应设置避雷带或避雷网,还应避免与其他金属构件直接相连,以免形成雷电引线。
4. 建筑物防雷系统的接地装置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关键。
接地装置的选址应考虑到建筑物的地质情况和电气环境,以确保接地装置的电阻值符合标准要求。
接地装置必须采用长寿命的防腐材料,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5. 建筑物防雷系统的引下线必须与建筑物的金属构件连接良好,引下线的导电性能要符合标准要求。
引下线的弯曲半径应满足相关要求,并确保其与其他电气设备和管线的安全距离。
6. 防雷系统的维护与管理非常重要。
建筑物的业主或物业管理单位应定期对防雷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还应加强对防雷系统的监测和维护,防止因防雷系统失效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建筑物防雷验收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地保障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设备的安全。
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对建筑物防雷系统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验收质量和工作效率。
只有确保建筑物防雷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效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建筑防雷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1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防雷工程施工,以及建筑物防雷设施的维护和修复。
1.2 建筑防雷工程施工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1.3 建筑防雷工程施工应结合建筑物的用途、结构、位置和环境等因素,确定防雷等级、防雷区域和防雷措施。
二、施工准备2.1 审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确认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要求。
2.2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和安全要求。
2.3 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工具,并检查其性能和完好性。
2.4 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三、施工要求3.1 外部防雷装置施工3.1.1 接闪器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牢固,与建筑物的结构连接可靠。
3.1.2 引下线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牢固,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靠。
3.1.3 接地装置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电阻应满足规范要求。
3.2 内部防雷装置施工3.2.1 屏蔽导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牢固,连接可靠。
3.2.2 等电位连接件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可靠。
3.2.3 电涌保护器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正确,连接可靠。
3.3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建筑物的原有设施和装饰,避免损坏。
四、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2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施工质量验收,包括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和施工效果等方面的检查。
4.3 施工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应返工重做,直至满足规范要求。
五、施工安全5.1 施工人员应遵守施工安全规程,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5.2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5.3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施工安全。
六、施工验收6.1 施工验收应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进行,包括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和施工效果等方面的检查。
6.2 施工验收合格后,应向建设单位提交施工验收报告。
如何办理防雷报建与验收手续?一、具体业务名称(业务范围):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的防雷设施的设计审批;防雷设施检测验收(含发放防雷设施合格证书;设计施工资质的认定)。
二、新建建(构)筑物防雷报建(设计审核)所需提供的资料:1、设计图纸(1)设计说明(2)基础防雷平面及大样图(3)天面防雷平面图及大样图(包括针网带及其它)(4)四置图(工程规划平面图)(5)高层建筑均压环设计图及大样图(包括金属门窗接地图)(6)立面图(7)配电图上述设计图纸、资料若属分段设计,防雷设计审核时则必须提交设计说明、基础防雷平面图、天面防雷平面图,并保证按施工进度提前补交相应的图纸。
2、设计采用防雷器、消雷器、避雷导体、优化避雷针等防雷产品,必须提交产品说明书及有关证件、设计方案等。
3、当审核出防雷设计不符合技术规范时,建设单位应将《防雷设计修改通知书》送设计单位,按通知要求修改设计,再送审核。
三、新建建(构)筑物防雷检测验收:1、防雷隐蔽工程的检测验收防雷设施利用建筑物钢筋及金属构件作接地体及引下线时,每层(段)焊接好后,在浇灌混凝土前进行现场检测验收。
具体为:(1)完成桩与承台的连接时;(2)完成承台与地梁的连接时;(3)完成地梁均压网的焊接和地梁与首层柱筋引下线的连接时;(4)完成各层间柱筋引下线的焊接;(5)完成每道均压环与柱筋引下线连接和均压环与外墙金属门窗的连接时(高层建筑);(6)完成玻璃幕墙与接地系统的连接时;(7)完成最顶层板筋绑扎及避雷网格的焊接时;(8)完成避雷针、网、带的敷设及天面金属物体的等电位连接时;2、总验收应提交以下资料:(1)已办理防雷报审手续的证明材料——该项目《广东省防雷设施审核书》原件或缴费凭证。
(2)防雷隐蔽工程检测验收记录——该项目的《广东省新建建筑物防雷设施验收手册》。
(3)防雷施工资质证明材料——施工单位防雷专业施工资质证。
(4)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签署意见的《防雷设施竣工验收申报表》。
建设工程防雷设施验收规范篇一: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强制条文3.2.3 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
5.1.1 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3 建筑物外的引下线敷设在人员可停留或经过的区域时,应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防止接触电压和旁侧闪络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1) 外露引下线在高2.7m以下部分穿不小于3mm厚的交联聚乙烯管,交联聚乙烯管应能耐受100kV冲击电压(1.2/50μs波形)。
2) 应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拦或警示牌。
护拦与引下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 m。
6 引下线安装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应大1于0.1m。
6.1.1 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物顶部和外墙上的接闪器必须与建筑物栏杆、旗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进行电气连接。
篇二:防雷接地规范防雷接地验收规范防雷接地施工规范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及机房。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和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应执行下列技术标准和条例: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YD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过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A371-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2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以上标准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 P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监测监控机房及设备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而编制的。
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验收和施工要求
1 防雷设计审核
1.1 应提供的资料(防雷设计图纸一式两份,审核合格后一份退回建设单位,一份留防雷所验收存档)
1.1.1 防雷设计说明(包括分类依据及设计方案);
1.1.2 基础防雷平面图;
1.1.3 天面防雷平面图;
1.1.4 高层建筑物防雷均压环设计图;
1.1.5 立面图;
1.1.6 防雷设施施工大样图;
1.1.7 规划报建审核书、施工资质证书(复印件)
1.2 上述设计资料若属分段设计,办理防雷设计审核时,必须提交设计说明、基础防雷平面图,并保证按施工进度提前补交相应的图纸。
1.3 经审核合格后,凭市防雷设施检测所签发的《广东省防雷设施设计审核书》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
2 工程验收
2.1 隐蔽部分的验收
为保障建筑物防雷设施施工质量,在以下环节必须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到现场进行检测、验收。
施工过程应作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一式三份),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2.1.1 桩筋与承台钢筋焊接完成并在浇注混凝土之前;
2.1.2 完成承台浇注,焊接完地梁钢筋时;
2.1.3 有裙楼的建筑物,裙楼顶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
2.1.4 完成层板浇注,开始驳接柱钢筋时;
2.1.5 每次均压环焊接完成时;
2.1.6 转换层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
2.1.7 最顶层绑扎板筋,焊接完天面避雷网格时;
2.1.8 焊接完天面避雷带、避雷针时(暗装的,应在封装之前);
2.1.9 均压环与外墙金属门窗或玻璃幕墙等大的金属物体相连接完尚未填封时;
2.1.10 对已发出整改通知的,在整改完毕后;
2.2 工程总验收
2.2.1 防雷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提前一天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进行综合检测、验收。
若验收合格,领取《广东省防雷设施合格证》;若不合格,限期整改。
2.2.2 建设单位持《广东省防雷设施合格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建筑工程综合验收手续。
3 注意事项
3.1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均必须按此规定严格执行。
下列行为可导致建筑物防雷能力先天不足,留下永久性的雷击隐患:
3.1.1 防雷设施设计未经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审核合格,擅自开工的;
3.1.2 建筑物没有防雷设计或未有防雷设计先开工;
3.1.3 不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其他防雷设计规范设计;
3.1.4 不按防雷设计图施工;
3.1.5 隐蔽部分未经验收便进入下一道工序;
3.1.6 不按"整改通知"及时整改;
3.1.7 防雷设施未经市防雷设施检测所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3.2 属于第3.1.1条和3.1.7条的将按《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第十四条处以3000~15000元的罚款。
3.3 新建建筑物为综合性建筑物,涉及到通信、计算机等弱电设备的安装,其防雷设计将涉及气象、供电、通信、计算机等多个专业的技术规范,设计单位应同建设单位到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进行咨询,确定设计方案,以避免人力和财、物力的浪费。
4 施工要求
4.1 接地装置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金属导体)
一般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装置,当不能利用其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装置时,应围绕建筑物四周敷设成环形的人工接地装置。
电气、电子设备等接地装置宜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接地体,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此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若与防雷接地装置分开,两接地装置的距离一般情况下不应小于3m;电子设备不应小于20m。
4.1.1 自然接地装置
利用建筑物的基础结构钢筋作防雷接地装置。
把周边地梁上部的两条钢筋(如只有承台而没有地梁的,必须用两条≥Φ16的镀锌圆钢)通长焊接作水平接地体;利用每根桩内两条钢筋(如没有桩筋的,必须在承台底或地梁底补装人工垂直接地体)与承台钢筋焊接作垂直接地体(用作垂直接地体的承台数不少于总承台数的25%)。
4.1.2 人工接地装置
4.1.2.1 垂直接地体用∠50*50*5*2500mm的镀锌角钢,每一接地极的间距一般为5m,不小于3m。
4.1.2.2 水平接地体用-50*5镀锌扁钢或≥Φ16的镀锌圆钢。
4.1.2.3 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四周敷设,并按≤18m的间隔与建筑物的地梁筋连接。
埋设深度应大于0.5m,一般取0.8m。
4.2 引下线 (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4.2.1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周边均匀或对称布置,并应以最短最直路径接地,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2m;第二类不应大于18m;第三类不应大于25m。
4.2.2 尽可能设置多一些引下线,减小电磁脉冲强度和提高电子设备在室内的有效使用面积。
4.2.3 建筑物的主要阳角位置应尽可能设置引下线,因为这些部位最容易遭受雷击。
4.2.4 从柱筋引出天面的引下线必须是直径≥Φ10的镀锌圆钢。
4.2.5 在有金属管道进出处、总电源进线处、或有电气、电子设备等需要接地
的地方,其附近的引下线应在距地面30cm处,用≥Φ12镀锌圆钢或-40×4镀锌扁钢焊出10cm,作为这些设备的接地连接处。
4.2.6 可直接利用建筑物构造柱内的两条对角主筋(≥Φ12)作防雷引下线,其上端与接闪装置(避雷带、网、针),下端与接地装置通长焊接连通。
中间环节应利用箍筋(每层至少一个)设置短路环。
4.2.7 明装引下线(≥Φ10镀锌圆钢)应安装在人员不常接触到的地方。
4.2.8 暗装引下线(≥Φ12圆钢)应安装于外墙批荡层内。
4.2.9 烟囱上的引下线应采用≥Φ16镀锌圆钢或截面积≥160mm2且厚度≥
4mm的镀锌扁钢,当烟囱高度≥40m时,应设置两根引下线。
4.2.10 金属构架、金属烟囱或消防梯等金属构筑物在一般情况下可利用其作防雷引下线(易燃易爆场所另有规定)。
4.3 均压环
高层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其防雷类别。
当高度超过临界高度(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分别为30m、45m和60m)时,应采取防侧击雷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
4.3.1 从上述临界高度开始每隔一层将建筑物外侧圈梁上部两条主筋通长焊接,并与所经的引下线连通形成闭合通路(即均压环)。
当该建筑为综合性建筑物时,可根据需要从首层直至最顶层设置均压环。
4.3.2 从上述临界高度开始,每一层外墙上的栏杆、金属门窗、幕墙支架等较大的金属物与均压环连接(每一构件不少于两处)。
4.4 接闪器(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带、避雷网格、避雷针以及用作接闪器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4.4.1 避雷带、避雷网格的安装
4.4.1.1 避雷带(≥Φ10镀锌圆钢)安装在建筑物屋面(或女儿墙顶)的外侧(距建筑物外沿不大于15cm),屋面梯屋顶、水池顶四周以及屋脊、屋角、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
4.4.1.2 明装避雷带安装高度以15~20cm为宜。
如采用暗装避雷带形式,则非金属覆盖物不应超过2cm,同时每隔5m装设一根短避雷针(Φ12*600),以弥补暗装避雷带防雷效果的不足。
4.4.1.3 避雷带支持卡的间距以80~100cm为宜,拐弯处为30cm。
4.4.1.4 避雷网格宜利用屋面板筋焊接而成。
具体做法是利用屋面板筋(或梁筋)焊接成10m*10m或12m*8m的网格(网格越小越好),所有网格应与就近的圈梁钢筋或避雷带连接。
4.4.1.5 金属屋面或金属烟囱等构筑物在一般情况下宜利用其本身的金属物作接闪器(易燃易爆场所另有规定)。
4.4.2 避雷短针的安装
在建筑物天面安装了避雷带的前提下,必须在建筑物阳角拐弯处的避雷带上安装短避雷针(Φ12*600),以加强易受雷击部位的防雷效果。
4.5 等电位措施
4.5.1 埋地进入建筑物内的各种线路、金属管道,在入户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线管与接地装置连接。
4.5.2 供电线路应埋地引入,埋地长度不小于15m。
4.5.3 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低压架空线在入端处装设低压电源避雷器。
4.5.4 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如电梯井导轨等)的底端和顶端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4.5.5 电缆井每层预留接地端子。
4.5.6 玻璃幕墙龙骨(金属支架)与均压环相连,连接点按防雷网格尺寸布置。
4.5.7 平衡敷设的金属管道、构架等,其净距离小于10cm时应每隔30m采用金属线跨接一次。
交叉净距离小于10c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
4.6 材料的焊接
4.6.1 实心圆材、方材均应采用双面搭接连续焊,焊缝长度不小于6cm,焊缝外观应良好(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2cm)。
4.6.2 扁钢、角钢宜采用三棱边连续焊,焊缝长度为所用材料宽度的2倍。
如采用对口焊接时,应在焊口处增焊一段金属物跨接(圆钢为12cm,扁钢为8cm)。
4.6.3 金属管材宜采用管对焊接,但管内应设置合适的衬管,衬管外径应与被连接管内径相吻合,衬管长度不应小于其外径的4倍。
4.7 防雷装置材料
防雷装置所用金属材料一般为热镀锌钢材、不锈钢材和铜材。
下表为基本要求规格:
4.8 安装工艺
避雷带(针)及引下线等应横平竖直,牢固可靠;无倾斜,无弯曲和高低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