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空肠造瘘适应症
- 格式:doc
- 大小:0.72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经皮内镜下胃及空肠造瘘口术摘要】目的浅谈经皮内镜下胃及空肠造瘘口术。
方法对患者采用内镜治疗。
结论经皮内镜下胃、肠造瘘术共有三种不同方法,各自以创始人名字命名。
按照外科消毒皮肤的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关掉室内灯光,利用腹壁上透出的光线选择穿刺点,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做一个约1cm大小的切口。
PEG有三个基本方法,Ponsky-Gauderer拖出(pull)技术;Sachs-Vine推入(push)技术;Russell插入(Introducer)技术。
【关键词】内镜胃空肠造瘘口术内镜下经皮胃、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Jejunos-tomy,PEG/PEJ)是借助于内镜经皮置入胃或肠造瘘管作为肠道内营养代替鼻饲的一种治疗方法。
自1980年由Gauderer始用于临床,目前已被广泛接受使用。
对于需要长期人工营养供给的病人,从方法上看,与传统的外科胃肠造瘘相比,内镜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不需特殊麻醉以及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同时术后易于护理、病人易于接受、痛苦少。
从营养供给上看,与全静脉营养供给相比,内镜造瘘进行经胃肠供给营养具有易于为人体正常消化道吸收,而且营养物价格低廉,易于广泛使用。
因此内镜下经皮胃、肠造瘘术,目前已成为需要长期非经口营养供给病人的首选和主要方法。
其缺点是少数病人可出现造瘘口局部感染及呼吸道反流性吸入。
在不能或不适应进行经皮胃造瘘直接胃内营养供给时,PEJ是一种代替PEG的有效营养供给方法。
PEJ的主要目的是使不能直接PEG而又需要造瘘的病人避免手术造瘘,达到有效营养供给。
经皮内镜下小肠内造瘘,与PEG相比技术难度较大,要求营养管经皮直接或经PEJ管间接小肠内置放,进行小肠内直接营养。
一目的通过内镜的协助,经腹壁放置胃、肠造瘘管,以达到进行胃肠道营养,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或通过胃、肠造瘘术进行减压的目的。
二内镜下经皮胃、肠造瘘术的作用机制人体靠摄取外界食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其生长发育和从事各项活动,而消化道是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场所。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诊疗常规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是完全胃肠道营养的治疗措施之一。
【适应证】
1.大手术后不能进食,而消化功能已恢复者。
2.晚期肿瘤不宜手术,需要完全胃肠道营养而不能经口摄入者。
3.神经、精神性厌食、拒食。
4.消化道瘘、胆瘘、胰瘘。
5.BⅡ胃切除术后可行输出袢空肠造瘘。
【禁忌证】
1.同上消化道纤维内镜检查术。
2.出血素质。
3.大量腹水。
4.消化道梗阻。
【术前准备】
1.同上消化道纤维内镜检查术。
2.备穿刺针及造瘘导管。
3.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操作】
1.同上消化道纤维内镜检查术。
2.选择腹壁皮肤穿刺点,多用左上腹,可见透光区。
消毒皮肤,穿刺到胃腔,置造瘘管并固定。
3.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将造瘘导管先端送入十二指
肠(空肠远端)内。
【术后处理】
1.同上消化道纤维内镜检查术。
2.术后第二天开始滴注营养液,要素饮食。
开始用量要小,浓度宜低,以后逐日增加热卡。
3.若嫌造瘘导管细,可于术后1周更换粗大导管。
4.保护导管及周围皮肤。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和空肠造瘘术对24例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张晨旭【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9(032)010【总页数】2页(P1484-1485)【关键词】经皮内镜; 空肠造瘘术; 胃造瘘术【作者】张晨旭【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6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是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式。
它主要用于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引起的吞咽困难;患者需通过经胃肠道提供营养或行胃肠减压。
有研究表明,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安全易行,并发症情况较少[1]。
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临床实践,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于我院实施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患者共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于我院实施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患者共24例作为研究对象。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6.23±16.33)岁;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3.48±7.56)岁。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加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患者4例,男2例,女2例,年龄59~70岁,平均年龄(65.21±4.39)岁。
所有患者各项基线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因吞咽障碍或进食存在障碍患者。
排除标准:(1)患者心、肝、肺等脏器存在功能问题;(2)患者患有精神抑郁类疾病。
1.3 方法手术前所有患者禁食8h以上,并对患者进行凝血时间、血常规、心电图检查。
对于神志清晰患者给予口服达克罗宁胶浆(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23),对于昏迷患者,又或是未昏迷但耐受能力不足者可选择麻醉胃镜。
胃造瘘管的护理
胃造瘘管是一种引流管道,可以引流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并避免了鼻胃管对咽部的刺激,使病人感觉舒适。
同时,胃造瘘管作为输入管道,可以提供要素饮食和匀浆饮食,提供营养,相比空肠造瘘管,其灌注容量大、配置简便、费用低。
适应证包括需长期行胃肠减压的病人,如胰腺炎、肠梗阻的病人,以及胃肠功能良好但不能经口进食,需要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
胃造瘘管留置有三种方式:Stamm胃造瘘术、Witzel胃造瘘术和胃黏膜管行胃造瘘术。
护理方面,胃造瘘管作为引流管道时,其护理与胃肠减压管相同。
作为营养管道,应预防误吸、保持瘘口周围黏膜和皮肤的干燥、清洁,减少胃肠道不适,以及保持营养管的稳固和通畅。
为避免营养液污染和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调配应清洁、无菌。
胃或空肠造瘘时,应用缝线将之固定于腹壁,以避免营养管扭曲、折叠、受压。
如果病人出现腹痛、胃造瘘管周围有营养液渗出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
营养液,应立即停止输入并清除渗漏的营养液,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感染。
空肠造瘘术手术记录书写规范
一、手术详情
空肠造瘘术是一种暂时性的部分造瘘术,多用于插管式造瘘,即将空肠营养管置入空肠内,经腹壁引出并固定。
二、所属科室
基本外科
三、手术部位
腹部
四、手术方式
传统手术(开刀)。
五、适应证
1、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瘘、胃肠吻合口瘘、营养不良者。
2、食管狭窄,不能进食,全身营养不良,而狭窄又不能用手术解除者。
3、胰头、壶腹癌致梗阻性黄疸。
4、急性重型胰腺炎术后估计短期内不能进食者。
六、并发症
造瘘口出血、渗液。
七、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八、术前准备
1、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必要时输血纠正贫血。
2、手术前常规检查心、肺、肾功能及凝血功能。
3、术前禁食,安置胃管,休克患者置保留尿管。
九、手术步骤
1、左上经腹直肌切口。
2、寻找空肠。
3、放置导管。
4、埋藏导管。
5、固定肠管。
6、缝合。
十、注意事项
1、进行肠造瘘时,必须用生理盐水纱布垫围护,避免污染,同时用吸引器吸去肠内容物。
2、施行空肠造瘘时,须探查十二指肠悬韧带,认定是空肠上段,然后选择造瘘处。
造瘘胶管顶端必须向空肠远端插入,以利于灌注营养物质。
十一、术后护理
营养液需现用现配,保证匀速滴入,滴入食物之前用过滤器过
滤,避免残渣堵塞管腔。
注意维持营养液温度在38℃左右。
胃、空肠吻合术Gastrojejunoctomy【适应症】胃、空肠吻合术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姑息性手术,主要适用于:①十二指肠溃疡病变较重,合并幽门梗阻,不能手术切除、年老的患者;②胃、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合并幽门梗阻,不能行根治性手术,行胃、空肠吻合术以解除梗阻。
【术前准备】1.幽门梗阻时间较长的患者,多存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术前应予以纠正。
2.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可以静脉给予白蛋白、鲜血浆或全血,以增强患者手术的耐受能力。
3.术前3天插胃管,行胃肠减压,每晚用生理盐水洗胃1次,以清除胃内潴留物,减轻胃粘膜水肿,有利于术后吻合口的愈合。
4.手术当日禁饮食。
必要时灌肠。
5.术前备血。
6.术区备皮。
【麻醉】多采用硬膜外麻醉,一般情况较差者,可以配合用局麻。
亦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体位】平卧位。
【手术步骤】1.切口:取上腹部正中切口或旁正中切口(图1)。
2.探查:进入腹腔以后全面探查。
按常规先行探查肝、胆、脾、肠系膜和盆腔,最终探查病灶,以决定做何种手术。
3.胃空肠吻合:首先决定吻合的位置,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结肠前吻合,吻合口多选在胃大弯前壁的最低位。
恶性肿瘤患者,吻合口应距肿瘤5cm以上。
②结肠后吻合,吻合口可以在胃后壁大弯侧低位(图2)。
现以结肠后胃、空肠吻合为例。
取2把Babcock钳夹住胃大弯最低处前壁和相对的胃小弯侧胃前壁,作为吻合的标志(图3)。
将大网膜上翻,将横结肠提出切口拉紧,助手将小弯侧的Babcock钳向下推,于横结肠系膜上形成一凸起,于中结肠血管左侧纵行切开横结肠系膜(图4)。
用1号线将横结肠系膜切口处缝~6针作标志线。
将待吻合区的胃后壁从横结肠系膜切口推出,用Babcock钳于系膜切口下方接住小弯侧胃后壁,同时取一Babcock钳向上方靠近大弯侧夹住胃后壁,将胃从切口拉出(图5)。
距屈氏韧带10~12cm处选一段空肠用肠钳夹住(图6)。
同样用肠钳夹住近大弯侧胃后壁,使胃和空肠靠拢,等吻合空肠段的输入端对胃小弯侧,输出端对胃大弯侧(图7)。
胃、空肠造瘘是通过手术方法在胃或空肠做一个人工外口与腹壁之间建立一个通道,用于灌注食物和进行治疗,以解决进食和营养问题或作为腹部手术后的胃肠减压。
(1)胃造瘘适应证1)咽喉、食管有疾患不能正常进食,进行胃造瘘,作为管饲饮食的途径,以维持全身营养。
2)高位性肠梗阻或某些高位肠道手术后,病人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鼻饲饮食,行减压性胃造瘘术。
3)十二指肠外伤时通过胃造瘘进行十二指肠减压,以保证损伤局部的愈合。
(2)空肠造瘘适应证1)幽门及胃体部肿瘤不能进食者,病情危重不宜实施根治性手术。
2)手术前准备及大手术后需EN营养支持。
3)胃、十二指肠外瘘及胰腺炎患者。
4)代谢增高性疾病,如烧伤等。
5)其他,如食管运转功能障碍,炎性肠道疾病、肝、肾功能衰竭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给予的辅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