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2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49.98 KB
- 文档页数:5
《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集体备课编制人:赵洪文审核人:刘学峰审批人:陈安乐编制时间:2010-10-26【学习目标】1、把握本文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背诵其中的名言警句。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名言警句,基础字词。
【使用说明】1、抓住关键语词理清说明顺序,明确对象的相关特点。
2、紧扣关键语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引用古代诗文达到的说明效果。
【自主学习】一、资料链接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对象特征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语言:科学性(正确、准确);文学性(生动、形象)二、预习思考①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词,概括每段段意,用自己的话或课文的原话详细准确地表达荔枝、斑纹的特征。
②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三、基础检测1̣̣̣ .下列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粗糙.cāo 红缯.zēng 乳酪.làoB.背.负bèi 树冠.ɡuān 萌蘖.nièC.龟.裂guī宋徽.宗hui 贮.藏zhùD.谚.语yàn 紫绡.qiāo 果梗.ɡěnɡ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A.醴酪纵然粗糙呕气B.希奇薄膜烘干嘲讽C.花序进贡移植吹嘘D.气侯渣滓绚丽褐色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B.醴酪.(甜酒)日啖.(品尝)C.密移造化出深山..(自然、天然)绛.囊(深红色)D.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浑圆.(全、满)4、名句填空①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
——《惠州一绝》苏轼②长安回望绣成堆,。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③你还能默写出关于荔枝的其他诗句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能力目标: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说明顺序。
情感目标:通过品味文章内容增强学生对自然事物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宁县人。
他著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南州六月荔枝丹》写于1979年5月,选自《生物学碎锦》。
2.生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褐.色()红缯.()醴.酪()绛.囊()贮.藏()渣滓.()粤.()瓤.肉()日啖.()萌蘖.()龟.()裂(2)词语解释缯:绡:兼程:次第:迁怒:萌蘖:(3)解题3.文体知识(1)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
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
(2)说明文种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作引用摹状貌语言:平实性生动性准确性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
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如:整体——局部上——下外——内远——近逻辑顺序——即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如:一般——个别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总述——分说简单——复杂特征——功用二、合作探究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知识?每个方面介绍了哪些具体内容?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全文的结构提纲。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来。
三、反馈检测(一)填空1.《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作者是中国著名科普作家,本文选自他的《》。
2.“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出自唐代诗人_____的《荔枝图序》。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篇1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南方有一种非常有名的水果被称作“果中珍品”,它就是荔枝。
相信大家一定都品尝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荔枝是怎样的一种水果。
二、关于荔枝的简介:荔枝属无患子科。
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
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荔枝全身都是宝,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且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三、解题(一)假如要你写一篇介绍荔枝的说明文,你会给文章起个什么名呢?课文题目用的是明代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共7个字,却表达了哪几层意思?明确:南州——荔枝的产地,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六月——荔枝的成熟期。
六月是旧历,按公历算是七月。
荔枝丹——荔枝的颜色。
提问:文章用诗句作题目有什么好处?明确:好处——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此题内涵丰富,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
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突出了科学小品的文艺性风格。
(二)明确文体知识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
2、科学小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
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四、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早在30年代,他就出版了《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出版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一、课文内容概述本课文为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著的白话小说《南州六月荔枝丹》的选段。
该选段描写了南洲一位名叫刘三好的草药医师,为了治愈儿子的病而苦苦钻研,最终研制出一种名为“荔枝丹”的药物,治愈了儿子。
文章通过刻画刘三好对待生命的认真态度以及对科学的追求,表现出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哲学。
二、课文分析1. 文学语言特色本文使用白话文的语言进行叙述,语言朴实自然,内容贴近人生,生动而真实的刻画了刘三好的人物形象。
而在表达刘三好对待生命的态度和科学追求方面,文笔简练,准确明了,富有感染力。
2. 文化背景课文描写了明代社会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在明代时期,尤以南洲一带的荔枝和龙眼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药物也是明朝社会热门话题之一。
因此,以荔枝为主要原料的“荔枝丹”在明朝医药发展史上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该文化背景的体现之一。
3. 人物形象刘三好是一个重视生命的医生,他精通草药医术,对待病人认真负责。
他对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有深刻的认识和洞察,具备严肃的科研态度和精神。
在制药的过程中,他细心耐心,绞尽脑汁,最终成功研制出药物,展示了他的才华和韧性。
4. 文学主题本文主要是表现了刘三好在人生态度和科学追求上的精神,将人生的价值观和追求高度统一,呈现出积极向上、自信乐观和助人无私等积极精神面貌。
三、导学流程1. 热身在开始学习之前,首先可以让学生对“生命”、“科学”、“追求”三个关键词进行卡片制作,以激发学生对本课文章的了解和思考。
2. 导读通过阅读该文有关人物形象、文化背景、诗意表达和文学语言特色方面的基本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该文本的主体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表达思想。
同时也针对文中出现的不理解的术语、生词、语句等问题进行解释说明,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3. 阅读理解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内容,整体把握和理解文章,并逐段分析和归纳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和思想。
学生可以阅读地梳理文章中的文学表达技巧、语言形式、主人公性格、人物关系等等细节。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一、引言荔枝是中国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之一,尤其是在南方地区。
南州六月荔枝,那饱满的果实,那清甜的味道,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而荔枝丹,则是利用荔枝制成的一种糖果。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南州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本次学案就是为了了解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历史、制作方法、营养成分等。
二、荔枝的历史荔枝的英文名叫作lychee,起源于中国的广东地区。
在中国,荔枝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
据《今古奇观》载:南海一带的木垒山上,有一种叫做荔枝树的植物,果实如玉,肉质纯白,味美可口,是唐高宗李治的贡品。
从此在广东地区种植荔枝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三、菜谱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主要原材料当然是荔枝了,下面就跟着小编来看一下具体的制作方法吧。
原材料•新鲜荔枝3斤•砂糖适量制作方法1.取3斤的新鲜荔枝去皮、去核,洗净后备用;2.取一个干净的容器,放入荔枝肉和适量的砂糖,建议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掌握是否添加糖,荔枝肉如果甜度较高,可以少放一些糖,反之则可以适量增加糖的使用量;3.揉捏荔枝肉,让糖和荔枝肉充分混合,放置1小时左右;4.取一块干净布,将荔枝肉均匀地铺在上面;5.用力握紧布,将上面的荔枝肉挤出汁水,使得荔枝肉表面变得光滑;6.将荔枝肉搓成条状,放置阴凉通风处,晾干2-3天即可。
四、营养成分1.荔枝中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具有一定抗氧化性,可以预防细胞老化;2.荔枝含有多种维生素,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3.荔枝中含有的糖分和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能够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五、总结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种非常好吃、营养丰富的美食,这次学案让我们了解了荔枝的起源和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制作方法以及荔枝的营养成分,相信大家对荔枝的了解应该更加深入了。
在制作荔枝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择新鲜的荔枝和干净的容器来制作,吃起来才更加安心。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一语文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说明方法分析——从说明方法的分析中体会文章的文体特色:内容的科学性和笔调的文艺性。
1.明确常用说明方法的基本作用。
2.学生判断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
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体会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说明方法,明确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的具体作用。
打比方可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更加生动。
如把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把成片的荔枝林比作“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等等。
列数字使事实确凿,更具说服力。
如介绍荔枝大小时说,“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20多克”等等。
举实例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说服力。
如说明荔枝的颜色时,就举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为例,为了说明荔枝肉质易变、不耐贮运,用了唐明皇为让杨贵妃吃上鲜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都体现了作者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重点分析引用的作用。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下列古诗和文献资料具体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完成练习:(小组合作)飞焰欲横天(荔枝成熟时的颜色)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荔枝壳膜的形状和颜色)红云几万重(果实成熟时荔枝林的颜色和形态)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荔枝不耐贮藏)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古代历史上移栽荔枝的情形)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时以飞马运荔枝供宫中享用的情形)《xx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
(说明荔枝的大小重量)从作用来看,这些引用大致可分几类?明确:分为两类。
引用诗文,增强文学性。
如“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引用古籍、史料,增强科学性,使说明有根据,更准确。
如引《xx果树良种图谱》的数字。
小结:引用众多的资料,不仅为了充实内容、增添文采,也是为了纠正历来有关荔枝的记载中不实的或误传的成分,是出于科学性的考虑,是说明的需要,而不是无端炫耀知识的广博。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第一篇:《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的写作手法。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文的结构方式及大量引用诗词典故的作用。
2.难点: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
一、课前尝试(一)学法指导1.借助网络、图书馆等资源了解荔枝的相关知识。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3.掌握说明文的一般阅读方法: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结构、文章的语言特点等(二)尝试练习1.正音缯()瓤()醴()酪()囊()夤()畯()龟()裂萌蘖()日啖()渣滓()()2.解释下列词语龟裂:呈现许多裂纹。
幅员:领土面积。
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渣滓: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⑵福气、运气。
3.填空《南州六月荔枝丹》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范畴,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具有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等特点。
4.问答题(1)本文主要介绍了荔枝的哪些方面的知识?(2)本文课划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全文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10),主要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特点。
第1段: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引出说明对象。
第2段-第5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
第6段-第10段:写荔枝的果实。
从壳膜写起,写了果肉、贮运、核、花。
第二部分(11-14),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
先写荔枝的产地分布,次写有关荔枝的专著,再写荔枝的移植,最后写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2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1、下列词语注音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逼真(bízhēn):极像真的②绚丽(xún lì):灿烂美丽
③渣滓(zhāzi):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④兼程(jin chéng):同时赶路。
2、形似字组词
①州洲②尚倘
③阙阕④孽蘖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①文化内涵映入眼帘更足珍惜②幅圆广阔不了了之钻牛角尖
③施以极刑晶莹透明蜚生中外④蜜源植物因地致宜不耐贮藏
4、为下段文字空缺处选出正确的标点: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
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①移植宣和殿②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③
禁御新栽荔枝丹④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通用13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 了解引用这一说明方法作用。
2. 掌握本文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 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4. 品读鉴赏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二、教学重点:1. 引用等说明方法。
2. 本文的结构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2. 点拨法3. 竞赛激励法五、教学用具:1. 多媒体2. 实物投影仪六、教学步骤:课前准备一张白纸一、导入[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这种鲜艳诱人的水果,它被人们称为水果之王,它叫——(学生齐答:荔枝)。
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
(请同学发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贾祖璋先生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贾祖璋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他的家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这个地方就是——海宁。
他1901年出生于我们海宁的黄湾(在座的有没有来自黄湾的同学,你尤其应该为家乡出了这样的名人感到自豪,当然,我们每个海宁人都应该为贾先生感到自豪)。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著作。
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我们这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就选自《生物学碎锦》一书。
这些作品大多将绚烂多彩的生物作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字词正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给下面这些加下划线的字词注音,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自主学习】(一)容易读错的音1.给下列单音字注音用色() 瓢肉() 柢杷()粗粹() 绻囊() sim( )( )纳丽() 紫绡() mm( )( )分干() 渣淳() 卢横()答案:he rang pi caojiangli laoxuan xiao jin zi hong zi ju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壳果壳() 横横天() 地壳() 蛮横()载记载() 混混栽() 载客() 混蛋()角牛角() 缝缝合() 角色() 门缝()龟龟裂() 薄薄膜() 龟甲() 浅薄()龟兹() 薄荷()数少数()数说()数见不鲜()答案: ke/qiao heng/heng zai/zaihun/hunjiao/jue jun/gui/Qiu bao/bo/bofeng/feng jun/gui/Qiu bao/bo/bo shu/shu/shud shu/shu/shud (二)容易写错的字 3.写对字形C()()rtt jie (Ljl()藏立 )-£B-贝不 fang ( fang ( 画 fang (丁宫 que (l 乐 que ("果didi (di ('jiang-船 jidngj jiang ()))听造)液))励(7)苏轼的诗句,形象地说明荔枝的味 美,为人们所喜爱 < _____ __________ _____ /;6)《三山志》中的' 记载及文徵明的诗 句,说明荔枝移植之不易 ,(2)郭子章、邓肃的 诗句,形象地说明 了荔枝的颜色艳丽ky(5)杜牧的诗句,印 证了荔枝贮藏与运 输答-fu ()员 '红 zeng ()-fu ()食 zeng ()力口 -fu ()射-zeng ( )送答案:贮/伫 阚/阕 藉/籍 蒂/谛/缔 妨/防/舫浆/桨/奖幅(浮)/副/辐 缗/增/赠【精读细研】4. 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幼年时对荔枝的印象写起?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有什么作用? 答案:幼年时的印象中,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并未显出荔枝的特色,与下文 小学老师讲的《荔枝图序》中用比喻描述的荔枝的鲜果形成对比,问老师,老师也无法说清。
界禽鸟物语》等书。
和别人合撰的六十万字巨著《中国植物图鉴》,也是在这时开始准备的。
一年秋天,为了写《蟹》一文,他从市场上买回了几只螃蟹,养在水里,一连几天全神贯注加以观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然后煮熟,揭去背壳,由表及里,仔细探索,详细考证,终于把这个“无肠公子”、“横行介士”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有一次,贾祖璋为了核实文昌鱼的史料,桌子上摆满了古今中外的书刊。
他潜心于研究工作,早把门外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突然,一个小朋友推开门,探头说:“贾爷爷,东西烧焦了!”贾老的炉子就放在门外,赶去一看,铝锅里嗞嗞地叫着,一股浓烈的焦气冲鼻而来。
原来,锅里的肉早已墨黑墨黑,焦糊了。
打倒“四人帮”后,贾老已年近八旬,但他人老心不老,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
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荣获了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
2.关于荔枝的简介:荔枝属无患子科。
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
唐朝朱应《扶南记》对荔枝一名解释为:“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lí)其枝,故以为名。
”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为“一果上市,百果让路”的珍果,已早被历代墨客所称颂。
荔枝全身都是宝,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且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我国民间常把荔枝作为滋补品,中医用荔枝治病历史悠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荔枝核含淀粉57%,是酿酒的原料。
荔枝木纹理细密坚实,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和制作各种家具的优良材料。
荔枝根可提取单宁,是上等的防腐涂料。
荔枝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一棵30年以上的荔枝树,花期可泌蜜15--20公斤。
荔枝蜜是蜜中上品,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糖和20多种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和保健滋补作用。
荔枝除鲜食外,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外贸出口最具竞争力的果品。
荔枝干早已驰名,近十多年来,荔枝深加工为荔枝酒、荔枝罐头、荔枝汁等系列产品,已畅销国内外市场。
《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①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捕捉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敏感性。
▲教学过程和方法:①过程:研读课本→归类小结→迁移练习②方法:主要采用头脑风暴集体讨论的方法③辅助教具:幻灯▲教学重点与难点:①重点:明白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内涵和外延。
②难点:能在阅读过程中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一些重要的词句。
▲课前准备:上一课时(第一课时)基本理清说明对象、说明顺序等,明确了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说明文语言的第一大特点就是简洁,课文第三段第一句话说“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其中的“大多数”是否有些啰嗦,可以去掉吗?(明确:当然不能去掉,因为段末提到荔枝还有淡红色,淡黄色的。
“大多数”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第二大特点——准确性。
)二.研读文本,归纳小结:(10分钟)1.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内涵:指说明语言表述的内容完全符合事实。
(幻灯)2.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有哪些词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独立思考→发言讨论)3.小结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外在表现:(出示幻灯并讲解)⑴确数:例:古代讲荔枝的书,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
⑵约数:(左右、大约、上下……)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
⑶限制词:(限定时间、地点、条件、程度等)例1: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
(限时间)例2: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
(限地点)例3: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
(限条件)⑷或然语气:(也许、可能……)例: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分析:比较“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和“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三者传达信息的区别。
明确:这里的意思是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但能不能发生还不定,发生的可能性有,但偏小。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2_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教学目的1、了解荔枝的结构、生长等知识。
2、领悟作者引用古诗文典故的作用。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4、尝试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说明文。
二、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因此本文的重难点应放在对荔枝知识的了解上和一些生动手法的运用上,而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初中有所提及,故可略及。
2、用文艺性笔调写作,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对作文要求不应过高,能会一些方法与技巧就行。
3、在教学方法上,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
4、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诗文2、学会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过程与方法:1、明确学习要求2、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3、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态度2、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2、把握说明顺序,鉴赏表达技巧教学难点:品读赏析文本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文学性设计思想:1、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2、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对象特征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学前指导:说明文的学习要点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科学性(正确、准确)说明语言文学性(生动、形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教师提问:你吃过荔枝吗?你对它了解吗?学生可能答:吃过。
荔枝表皮粗糙,红色,肉甜。
教师明确:学习本文,了解荔枝。
二、教师明确文体知识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
2: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3: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2《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1、下列词语注音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逼真(bí zhēn):极像真的②绚丽(xún lì):灿烂美丽③渣滓(zhā zi):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④兼程(jin chéng):同时赶路。
2、形似字组词①州洲②尚倘③阙阕④孽蘖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①文化内涵映入眼帘更足珍惜②幅圆广阔不了了之钻牛角尖③施以极刑晶莹透明蜚生中外④蜜源植物因地致宜不耐贮藏4、为下段文字空缺处选出正确的标点: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
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①移植宣和殿②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③禁御新栽荔枝丹④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ABCD5、限制性词语的恰当运用,可增强说明的科学性,指出下面表达科学的一句:( )A.海洋是人类食物的大仓库,海洋植物是营养丰富的食物。
B.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
C.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D.成熟的荔枝,壳是深红色或紫色。
6、下列句中画线词语各有哪种作用,请在括号内填上相应序号(A.限制范围 B.表示程度 C.表示情貌 D.表示时间 E.表示推测 F.表示能愿 G.表示数量)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 )②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
( )③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 )④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 )。
《南州六月荔枝丹》唐朝杜牧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讽刺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中后两句是说为满足杨贵妃吃荔枝的愿望,唐明皇不惜命令驿站从南方飞马运送。
由此可见,统治的穷奢极欲、劳民伤财。
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荔枝的鲜嫩可口。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贾祖璋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水果。
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1.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3.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4.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夏天快到了,又是各种水果争相上市的时候,下面,我们猜谜语,猜一个水果,谜面是:“一果上市,百果让路”,唐朝还有一位贵妃特别喜欢这种水果,它就是荔枝。
作为北方的我们,大家对荔枝又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红缯.(zēng)瓤.肉(ráng) 绛囊.(náng) 龟甲..(guījiá) 荔枝膜.(mó)龟裂(jūn)紫绡.(xiāo)醴酪..(lǐ lào)绚.丽(xuàn)蒂.部(dì)荷瓣.(bàn)贮.藏(zh ù)莆田(pú)萌蘖.(niè)卢橘.(jú)日啖.(dàn)红缯紫绡瓤肉醴酪不了了之钻牛角尖龟裂龟甲绚丽记载渣滓贮藏兼程嘲讽谚语迁怒阙下吹嘘萌糵日啖2.听老师范读,注意标注生字词。
3.大声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解析词语龟裂:呈现许多裂纹。
幅员:领土面积。
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
(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
逼真:⑴极象真的;⑵真切。
绚丽:灿烂美丽。
渣滓: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⑵福气、运气。
阙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
绛:深红色钻牛角尖:比喻费力钻研无法解决、得不到结果的问题。
(2)多音字(guī)乌龟(hé)核实(lǜ)绿色龟核(jūn)龟裂(hú)梨核儿(lù)绿林(3)形似字憎(zēng)憎恶淡(dàn)淡定孽(nie)罪孽赠(zèng)赠送啖(dàn)啖枣增(zēng)增加谈(tán)谈话糵(nie)萌糵缯(zēng)红缯5.作者链接贾祖璋,浙江省海宁县人,生于1901年,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
曾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解放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和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等职务。
他撰写的科普读物主要有《鸟类研究》、《鸟与文学》、《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等。
他的科学小品,内容充实,构思精巧,语言简洁洗练,文笔清新朴实。
收入中学课本的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6.背景链接“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
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用古诗蕴藉含蓄,引人入胜。
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阳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
突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生态的主要特点之一)。
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选自《生物学碎锦》,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
7.文体链接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
科学小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
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懂文意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可分为几个层次?【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10),主要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特点。
第1段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引出说明对象。
第2段到第5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
第6段到第10段,写荔枝的果实。
从壳膜写起,写了果肉、贮运、核、花。
第二部分(11~14),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
先写荔枝的产地分布,次写有关荔枝的专著,再写荔枝的移植,最后写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
2.荔枝是我们平时常见且喜食的水果,课文对它也介绍得最详尽,课文介绍了荔枝的哪些方面?【交流点拨】课文介绍详尽到有关荔枝果实的各个方面:外壳的形态,外壳的颜色,荔枝的果形,荔枝果实的大小及重量,壳内的果膜,果肉(假种皮),荔枝的贮藏,荔枝的果核(种子)等,有花才能有果,因而课文还连带介绍了荔枝的花。
课文还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分布,古代讲荔枝的专著(书谱),荔枝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的北限、(地区限制)以及提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
(三)文本探究1.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既引出说明对象,又总挈全文。
课文从荔枝的外壳说起,照应了“壳如红缯”句;写果实,从壳膜写起,照应了“膜如紫绡”句;写果肉,照应了“莹白如冰雪”。
所以,引《荔枝图序》既引出说明对象,又总领全文。
(四)深层感悟1.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而用文中之标题?【交流点拨】“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
四、板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一:质疑《励志图谱》,引出说明对象南州六月荔枝丹外壳—颜色—果形—大小二: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品种—移植三:发展前景五、拓展延伸关于荔枝的古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朝苏轼《惠州一绝》)“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明代徐《咏荔枝膜》)“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苏轼)“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明朝陈辉《荔枝》)“飞焰欲红天”(郭明章《荔枝》)“红云几万重”(北宋邓肃《看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明朝文征明《新荔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人生就如一个大舞台,那么家是给你力量的导演,家是给你机会的主持人,家是给你掌声的观众;如果人生是一座学习的乐园,那么家是妈妈的唠叨,家是爸爸的教诲,家是能遮风挡雨的大树。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周国平的《家》。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听写生字词红缯.(zēng)瓤.肉(ráng) 绛囊.(náng) 龟甲..(guījiá) 荔枝膜.(mó)龟裂(jūn)紫绡.(xiāo)醴酪..(lǐ lào)绚.丽(xuàn)蒂.部(dì)荷瓣.(bàn)贮.藏(zh ù)莆田(pú)萌蘖.(niè)卢橘.(jú)日啖.(dàn)红缯紫绡瓤肉醴酪不了了之钻牛角尖龟裂龟甲绚丽记载渣滓贮藏兼程嘲讽谚语迁怒阙下吹嘘萌糵日啖2.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生纠正错音。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复习第一部分的内容(二)文本探究1.作者在介绍成熟的荔枝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交流点拨】作者运用了打比方和引资料的说明方法,把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荔枝鲜艳的色泽。
2.第6段引用“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意在说明什么?【交流点拨】说明荔枝的壳和膜的特点,十分生动形象,充满诗情画意。
3.荔枝的花有什么特点?“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一句中的“仅极少数”能否去掉?为什么?【交流点拨】荔枝的花: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花多,花期长。
不能去掉。
这个词准确的说明了有完全花的荔枝品种十分稀少,如果去掉,就不能确切地表明范围。
4.作者在介绍荔枝的相关知识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交流点拨】作者主要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具有真实性、可信性和说服力。
例如:引用汉武帝的故事、宋微宗时移植的事、文征明的诗所写常熟顾氏的事,准确说明前人因喜爱荔枝想使荔枝北移而均告失败,也表明荔枝的习性确实很难改变。
5.最后一段引用苏轼的诗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一方面突出了荔枝果实的鲜美,另一方面把过去和现在加以对比,表明现在的荔枝生产要造福于广大人民,既照应开头又点明主旨。
(三)深层感悟1.为什么要写荔枝不耐贮藏这一点?能否从课文中删去?【交流点拨】贮运固然不属于果实本身,但与果肉关系密切,理应介绍。
2.有关荔枝花的文字能否删除?为什么?【交流点拨】由荔枝果实想到花,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介绍花,给人完整的印象。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荔枝的知识的?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本文的说明为先主(荔枝的形态、果实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有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写的。
这样写使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分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四、板书设计南州荔枝刘月丹贾祖璋外壳颜色形状外部形态大小重量主外膜果肉由内到外果实内核花儿南州六月荔枝丹产地分布相关书籍次生长习性大力发展荔枝生产六、拓展延伸荔枝的功效主治食鲜荔枝能生津止渴、和胃平逆;干荔枝水煎或煮粥食用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的功效,是病后体虚、年老体弱、贫血、心悸、失眠等患者的滋补果品。
荔枝富含铁元素及维生素C,铁元素能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使人面色红润,而维生素C能使皮肤细腻富有弹性。
止渴,益人颜色,提神健脑。
可治头晕、心闷、烦躁不安,背膊不适,颈淋巴结结核,脓肿和疔疮,发小儿痘疮。
李时珍说:荔枝气味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