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14]
- 格式:ppt
- 大小:949.5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习题及答案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古诗,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选自郑燮的《竹石》,赋予了竹百折不挠、坚忍顽强的高贵品质。
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选自王冕的《墨梅》,赋予了梅花不向世俗献媚、高风亮节的品格。
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的《赠刘景文》赞美了菊花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操在古诗中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还有很多。
春蚕:如唐朝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赞美了春蚕无私奉献的精神。
蜜蜂:如唐朝钱起《蜜脾咏蜂》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美了蜜蜂勤劳的品质。
2.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①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李大钊被捕后受尽了敌人的折磨,脸“平静”“慈祥”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顽强,对亲人充满爱。
如果删去,就不能很好地突显人物坚强、慈祥的形象。
②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扁鼻子”、目光“凶恶可怕”、双手“像鹰的爪子”,这些描写极力地表现出日本军官从内而外的丑陋,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憎恶。
如果删去这些描写,就不能突显人物的鲜明形象。
③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这段外貌描写揭示了祥子相貌普通、可爱淳朴、身体健壮、出身平凡等特点。
如果删去,表达效果就减弱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讲解在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本名为《语文园地四》的教材,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拓展语文视野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文将对《语文园地四》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第一单元:古代文化名著赏析《语文园地四》的第一单元主要讲解了古代文化名著,通过对《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读取《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英雄豪杰的形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读取《红楼梦》中的描写文字,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单元:古代诗词欣赏《语文园地四》的第二单元主要讲解了古代诗词欣赏,通过学习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使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将学习到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通过读取这些古代名篇,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体验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境界。
第三单元:名篇段落背诵《语文园地四》的第三单元主要讲解了一些名篇段落的背诵,通过背诵这些名篇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学生将背诵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经典作品,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名篇段落,学生能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增强对语文修辞的敏感度,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第四单元:传统文化花样《语文园地四》的第四单元主要讲解了传统文化的花样,通过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学生将学习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相关的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够培养对历史的尊重和喜爱。
第五单元:古代故事讲述《语文园地四》的第五单元主要讲解了一些古代故事,通过讲述这些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刻寓意和背后的道理。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
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1、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
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
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
2、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
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3、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
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
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
4、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5、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出示一个现场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随着太阳位置早、中、晚的变化,猫的瞳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猫的眼睛,引导学生说得更准确。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组成部分,以“神话”为主题,包括三篇文章:《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和《普罗米修斯》。
本园地旨在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文中古文句式的理解。
3.对神话故事主题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展示神话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对文中古文句式进行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语调。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将课文中的故事改写成现代文。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神话故事中的智慧和勇气,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进行课堂笔记的整理。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知道“乐”是多音字。
学会“世”的笔顺。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雪中游戏的乐趣。
教育学生课间要做健康游戏。
教学重点:1、认识14个生字。
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4个生字,知道“乐”是多音字,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雪中游戏的乐趣。
教育学生课间要做健康游戏。
一、激趣引入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猜一个谜语(穿白裙,顺风飘,满天飞,全落下。
忙给大地絮棉花,土壤妈妈了哈哈,春风送暖全融化,种子喝饱发芽芽。
)谜底——雪花。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去体会雪带给我们的乐趣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三、自主学习探究交流:1、播放课件(课文动画)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初读课文,借助书下生字条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3、学生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4、小组内读,相互正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用红色写)窗户世界打雪仗乐园飞快争先恐后抬水分开(1)指名认读,齐读(2)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个字?(3)使用课件出示“世”字笔顺,指导书写“世”字。
6、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四、精读课文感悟内容1、课件出示中心议题同学们在操场上玩了什么游戏?玩的开心吗?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学生读课文,在文中画一画。
3、学生汇报:(1)指名读句子,说体会(课件出示):“同学们在厚厚的积雪上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操场上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1.博览群书【解释】:博:广泛。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
形容读书很多。
【近义词】: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反义词】:才疏学浅、目不识丁2.孜孜不倦【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词语结构】AABC式【近义词】勤勤恳恳、废寝忘食【反义词】好逸恶劳、拈轻怕重、3.勤学好问勤学好问,意思是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4.学而不厌【解释】: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
【【近义词】:手不释卷、虚心好学【反义词】:骄傲自满、好为人师5.坚持不懈【解释】:懈: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近义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反义词】:半途而废6.业精于勤【解释】: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
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近义词】: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反义词】:一曝十寒、好吃懒做7.专心致志【解释】:致:尽,极;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近义词】: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反义词】:心不在焉、心猿意马8.聚精会神【解释】:会:集中。
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
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近义词】: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反义词】:心不在焉、心神不定9.废寝忘食【解释】: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近义词】: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发愤忘食10.竭尽全力【解释】:竭尽:用尽。
用尽全部力量。
【近义词】:声嘶力竭、尽心竭力【反义词】:养精蓄锐11.锲而不舍【解释】: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近义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反义词】:半途而废、知难而退12.脚踏实地【解释】: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近义词】:足履实地【反义词】:好高骛远13.开门见山【解释】:打开门就能看见山。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近义词】:直言不讳、单刀直入【反义词】:旁敲侧击、闪烁其辞14.大材小用【解释】: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综合性学习内容。
本园地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汉字书写四个部分。
通过本园地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强汉字书写能力,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汉字书写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理解并解读不同类型的文章。
3.加强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使学生能规范、熟练地书写汉字。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
2.阅读理解:如何理解并解读不同类型的文章。
3.汉字书写:如何规范、熟练地书写汉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口语交际和汉字书写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五上语文园地四词语解释如下:
1.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追根求源:指追问事情的原由。
3.无独有偶: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二者皆有。
4.见微知著: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5.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
6.革故鼎新: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7.集思广益:指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意见,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8.群策群力:指大家共同出力,共同想办法。
9.标新立异:指提出新的见解或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10.推陈出新:指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11.触类旁通:指掌握一类事物后,能够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
12.精益求精:指好了还要求更好。
13.聚精会神:指集中精神,专心一意。
14.无懈可击:形容十分严密,没有可以攻击的破绽。
15.一丝不苟:形容做事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
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课堂笔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课堂笔记重点生字1. 框:注意与“匡”的区别。
2. 慕:上面是“草”字头,写的时候要扁些,不要与“曰”相混。
下面是“土”字底,横要写长一些,撇捺要写开。
3. 绞:注意中间是“纟”,不要写成“讠”。
4. 棒:注意“奉”的写法,中间是两横,而不是三横。
5. 妨:注意右边是“防”,不要写成“放”。
6. 谨:注意“堇”的写法,不是“草”字头,下面是竖、横、提。
7. 崭:注意与“斩”的区别。
8. 诸:“者”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撇、竖、撇、点。
9. 卓:注意中间的横要写长一些,不要与“卜”相混。
10. 临:注意与“监”的区别。
11. 祈:注意与“折”的区别。
12. 疑:“凝”的笔顺是:横、斜钩、撇、撇、点。
13. 慌:注意与“谎”的区别。
14. 愈:注意与“喻”的区别。
15. 蜡:注意与“腊”的区别。
16. 诺:注意与“若”的区别。
重点词语1. 风和日丽:丽,美丽,好看。
形容风景美丽,生活丰富美好。
2. 慕名而来:慕,羡慕,敬仰。
指仰慕名声而来。
3. 衣衫褴褛:褴褛,破烂不堪的样子。
形容穿着破旧。
4. 气喘吁吁:吁吁,喘气的声音。
形容呼吸急促,大口喘气。
5. 齐头并进:齐头,并行,不分先后地一起前进或同时进行。
形容工作或学习等方面不分先后,不分主次地同时进行。
6. 和睦相处:睦,和好相处。
指相处融洽和睦。
7. 不假思索:假,借助。
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8. 实事求是:实事,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情况;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是:使事物内部求头脑中求得对事物内部联系与规律的正确认识。
是指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9. 家徒四壁:徒,只;壁,墙壁。
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一无所有。
也作“家徒壁立”、“家徒壁堵”。
10. 为所欲为:为,做;欲,指心里想要的东西;为所欲为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语文园地四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朗诵、词语辨析、语法知识、作文指导等部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 通过诗歌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朗读水平。
2. 学习词语辨析,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准确表达的能力。
3. 掌握语法知识,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 通过作文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5.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诗歌朗诵的节奏与韵律。
2. 词语辨析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3. 语法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4. 作文的构思与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诗歌朗诵材料。
2. 词语辨析练习题。
3. 语法知识讲解课件。
4. 作文指导素材。
5. 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诵: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朗读水平。
3. 词语辨析:讲解词语辨析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4. 语法知识:通过讲解语法知识,让学生掌握句子结构,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5. 作文指导:分析优秀作文,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构思,培养写作兴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7.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1. 诗歌朗诵:优美诗歌示例2. 词语辨析:方法与练习题3. 语法知识:句子结构与示例4. 作文指导:优秀作文分析5. 课后作业:作文题目作业设计:1. 诗歌朗诵: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录制音频或视频。
2. 词语辨析: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词汇。
3. 语法知识:用所学生语法知识,编写一段话。
4. 作文:根据课堂指导,完成一篇作文。
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诗歌朗诵的喜爱程度,以及朗读水平的提高情况。
2. 学生在词语辨析、语法知识掌握方面的进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提取主题。
•能够分析故事情节,推理人物性格。
•能够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表达。
2.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情节和人物性格。
•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深层意义,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能力。
•要求学生在表达观点的同时,能够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和结构。
4. 教学准备•预先准备教案、课件、教具等教学材料。
•准备教学所需的课文、教辅资料等学习资源。
二、教学活动1. 热身•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入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 授课•通过阅读课文,导入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 互动讨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升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审视学生的表达,给予肯定和建议。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较好,学生在分析情节、领会课文主题等方面表现积极。
通过讨论和写作练习,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但在课堂互动中,部分学生表现不够主动,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下节课将采取更多的互动讨论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并适时提供引导。
同时,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与纠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参与,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体育、操场、满头大汗、讲解、一拐一拐、不好意思、答复、感动、连蹦带跳、感谢〞等词语的意思。
一起看看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欢送查阅!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体育、操场、满头大汗、讲解、一拐一拐、不好意思、答复、感动、连蹦带跳、感谢〞等词语的意思。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上适宜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看图复述图意。
4、通过学习,知道赖宁苦练跳绳是为了学好体育,锻炼身体,努力成为一名全面开展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第2-3段是教学的重点,应抓住课文中“满头大汗、一拐一拐、不好意思、脚肿、连蹦带跳、感动〞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从中体会赖宁勤学苦练的精神。
指导学生利用插图和重点词复述课文。
2、难点:(1)词义辨析:感动和感谢(2)教学学生要学好所有功课,做一名全面开展的好学生。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片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14个生字,理解“操场、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2、通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学跳绳他是怎么学跳绳的2、学生汇报后,教师简述赖宁事迹。
二、学习生字新词的读音。
1、出示带有生字的新词,请学生各自拼读生字的读音。
2、交流自学情况3、开小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随机理解“操场、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1)用句式理解“操场〞:什么时候,我们在操场上干什么。
(从操场的作用理解操场的意思)。
(2)请学生用动作“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4、练习稳固:课后练习2、3(校对)三、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好自然段,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理解体会赖宁苦练跳绳的重点词句。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古诗》
同学们,咱们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里有几首特别有意思的古诗呢!
比如说《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一天,小明跟着爸爸妈妈去爬山,当他们爬到山顶的时候,小明看到太阳慢慢落下山去,远处的黄河水一直流向远方,他一下子就想起了这首诗。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是不是特别美?
再比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比如说,小红去庐山旅游,看到瀑布从高高的山上飞泻而下,就像一条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她马上就明白了诗里写的那种壮观。
这两首诗呀,写得特别生动。
“白日依山尽”,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好像在和我们说再见。
“黄河入海流”,黄河水一路奔腾,最后流进大海的怀抱。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看去,瀑布就像挂在山前的一条白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水哗哗地冲下来,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长。
同学们,咱们多读几遍这些古诗,就能在脑子里画出那些美丽的画面啦。
有一回,小刚在画画的时候,就把古诗里的景色画了出来,可好看了。
总之,这两首古诗特别棒,同学们要好好读,好好背,感受古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