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 格式:ppt
- 大小:13.72 MB
- 文档页数:31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预习笔记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两河指和,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政权发展建国:约公元前年,建立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之后的1800多年里几经统一也遭受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强大: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被称为“”。
二、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统一:第六代国王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建立了庞大的王国,史称王国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1.价值:是迄今已知世界上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正文共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严格的社会等级。
2)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3)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
4)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方面的规定,说明比较活跃。
3.意义: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约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还制定了阴历和发明了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还经历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39年,波斯消灭新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文明终结。
二、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以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特点,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本课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和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以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以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
2.突破难点:通过图片、地图、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文明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相关信息。
2.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巴比伦社会和汉谟拉比法典。
4.图片、地图、资料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文明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相关资料。
2.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3.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河流域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主要讲述了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
2.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史料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河流域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史料,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重点阐述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