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1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况1、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国家干预主义)(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3)新凯恩斯主义Ⅰ(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4)新凯恩斯主义Ⅱ(1980’中期来):凯主义主流经济学(5)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世纪之交提出)2、新自由主义主要流派(6)货币主义(7)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8)供应学派(9)新奥地利学派(10)公共选择学派(11)伦敦学派3、其他流派(12)新制度学派(非自由主义派)(13)新制度经济学(自由主义派)(14)德国学派–奥尔多自由主义:弗莱堡学派、社会自由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经济思潮(15)瑞典学派(16)希克斯的经济思想(17)罗斯托的经济思想(18)熊彼特的经济思想(19)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0)激进经济学思潮弗莱堡学派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弗莱堡学派在欧根提出的“理想类型概念”基础上,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全民福利”为基本目标;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要以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反对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有任何垄断形式存在,提出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原则。
弗莱堡学派的定义特点:联邦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点:1、既反对经济上的放任自由,又主张国家要尽量少地干预维克多·范伯格:当代弗莱堡学派掌门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2、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对资本的某些权利予以限制,让公众得到好处;3、实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弗莱堡学派的基本特征:1、这个学派的研究中心是市场经济的制度问题,而这个秩序问题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保证,涉及经济学和法学两个不同的领域。
2、这个学派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并根据这个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
而这些政策是用来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法律秩序。
总之,就是依靠法治与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实现并保障完全竞争。
弗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一、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弗莱堡学派认为,各国社会经济形式可以抽象地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自由市场经济,即彻底自由放任和完全价格调节的经济模式;另一类是集中管理经济,即在政府统一计划和有力控制下的经济模式。
43-44页理上的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
1与古典学派强调供给分析不同,凯恩斯强调的是需求分析;古典学派关注的是宏观经济的供给约束,凯恩斯关注的是需求约束。
凯恩斯认为就业量的大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要从决定总需求的诸因素中去寻找原因。
(3)与古典学派认为市场价格机制是完全弹性的不同,凯恩斯认为价格、工资率和利率在向下方向上是刚性或粘性的。
这就否定了通过完全弹性的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古典经济学命题。
与古典学派强调价格效应不同,凯恩斯强调的是收入效应。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凯恩斯就开始抨击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假定,认为经济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型的,而不是完全竞争型的。
这种不完全竞争使各种市场价格(租金、利润和工资)不再有完全弹性,而是黏性的。
在《丘吉尔先生的经济后果》一书中,凯恩斯警告说:“如果我们继续把建立在自由放任与自由竞争假设基础上的这些经济学原理应用于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就要冒第十次风险(并且是愚蠢到极点)。
”2由于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因而租金、利润和工资不再是完全弹性的,而且黏性的。
他写道:“……租金与利润,像工资一样,是黏性的,它们也许不会足够快地降低……”3古典学派认为劳动的供给和对劳动的需求都是实际工资的函数。
凯恩斯同意古典学派关于对劳动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函数的说法,但是否定劳动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函数的说法。
凯恩斯认为,“劳动者所要求的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货币工资而不是一个最低限度的实际工资”4,劳资之间的工资协议规定的是货币工资而不是实际工资。
从劳动者的行为来看,“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上升而导致的实际工资下降一般不会使在现行工资下的劳动供给量低于价格上升前的实际就业量”5,也就是说,劳动者具有货币幻觉。
并且,工人会强烈抵制和反抗货币工资降低。
由于这些原因,货币工资在向下方向上是黏性的。
古典学派认为,利息是储蓄或节俭的报酬,利息率由储蓄和投资相均衡决定。
引言概述: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是指在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这些流派在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政策建议和学术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关注重点。
本文将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正文内容:一、新古典经济学流派1.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个体选择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2.芝加哥学派:注重市场自由和个人自由选择,认为个体行为是合理的。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1.凯恩斯经济学:着重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财政刺激来解决经济萧条。
2.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制度经济学流派1.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法律、规则和制度等因素。
2.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关注非理性和有限理性行为。
四、行业经济学流派1.工业组织经济学: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对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2.技术创新经济学:关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五、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1.法和经济学:研究法律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考虑法律制度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2.公共选择理论:探讨政府和公共机构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强调政府行为的理性和效率。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在理论基础、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体选择,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强调国家干预和政府政策的重要性,制度经济学流派关注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行业经济学流派研究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等问题,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关注法律和公共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每个流派都对经济理论和政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贡献。
对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来说,了解和理解这些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经济现象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第11章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11.1 考点难点归纳11.1.1 提纲挈领新古典理论与凯恩斯经济学的大综合收入分配是经济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工资价格刚性与市场不能自发出清货币主义学派自然率与新货币数量单一货币政策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假说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过高的税率效果适得其反和强调减税用经济人假设进行政治学分析借鉴新古典的方法进行对制度的分析1.流派的划分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流派做出准确的划分是比较复杂的。
通常以基本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作为划分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依据。
不过,学派的代表人物、师承关系以及地域范围也在一个流派的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可参见:本章提纲挈领。
2.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渊源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在不断的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把约翰·缪勒的古典经济理论和边际学派等一些学派的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理论进一步综合成一个新的体系,形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新古典学派”。
然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爆发,使得新古典学派所构造的以均衡价格为理论基础的,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信条不再令人信服。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有别于新古典学派的主张,新古典学派的主流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但是凯恩斯主义在一统天下几十年以后,遇到了它无法解释的“滞涨”现象,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带来的严重的副作用也逐渐暴露出来,从而使得凯恩斯主义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围绕凯恩斯主义所进行的讨论已经演变为各种流派,它们或者补充和发展凯恩斯经济学,或者对凯恩斯经济学持有异议,或者反对“凯恩斯革命”。
总之,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分为两大派: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和当代自由主义学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有效率地在各种用途中配置既定的资源。
西方经济学主流派代表有: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心凯恩斯主义。
非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产生的、非市场选择是如何运行的、市场是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唯一途径、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非市场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西方经济学非主流派代表有: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国新剑桥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瑞典学派)。
一古典经济学定义:(1)凯恩斯将自己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经济学”;(2)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将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开始到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
假设:(1)理性人假设:经济体系中的当事人(消费者与生产商)都是理性的,他们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他们具有稳定的预期,并且没有货币幻觉;(2)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都拥有关于市场条件、交易对象和价格的完全信息,因此供求双方不可能相互欺骗;(3)完全竞争假设: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他们的行为无法影响市场价格;(4)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不存在持续短缺或持续过剩。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生产函数:()K N Af y ,= 其中,0'>=dNdy f ,但是0''<f 。
短期生产函数,技术与资本投入保持不变,劳动投入为唯一可变要素,且边际产出大于零并递减; 劳动需求满足:PW dN dy = 边际产出等于实际工资; 劳动供给:⎪⎭⎫ ⎝⎛=P W N N s s 劳动供给取决于实际工资,且实际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实际工资上升,休闲的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减少休闲,增加劳动供给)大于其收入效应(实际工资上升,收入增加,对休闲的消费增加)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劳动市场均衡:⎪⎭⎫ ⎝⎛=⎪⎭⎫ ⎝⎛P W N P W N d s ; 货币数量论:交易方程式:PT MV =;现金余额方程式:kPy kY M ==。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在当今的经济学领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流派和观点。
这些流派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政策主张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一、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是二战后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学派,也被称为“正统经济学”。
该学派以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为基础,将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与之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既包括古典经济学又包括凯恩斯经济学的综合体系。
新古典综合派主张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结合,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均衡的系统,可以通过市场供求和政府干预来达到最优配置。
该学派注重实证分析和经验研究,主张以数据和统计分析为基础来建立经济模型,并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二、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当今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包括哈耶克、弗里德曼等。
该学派反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主张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的原则,认为这是实现经济繁荣和个人自由的最好途径。
新自由主义学派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他们也强调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重要性,反对政府对个人权利的过度干预。
新自由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包括减少政府干预、降低税收、加强市场竞争等。
三、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创立的经济理论体系。
该学派主张国家干预经济,认为市场机制存在缺陷,无法自动恢复经济平衡。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等措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
凯恩斯主义学派注重对总体经济的研究,认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
他们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四、货币主义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米尔顿·弗里德曼。
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的原则,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
当代西方经济学派别当代西方经济学派是指20世纪以来影响深远的一系列经济学理论和思想流派。
本文将介绍几个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代表以及它们的主要观点。
I. 新古典主义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派之一。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张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机制,追求市场自由和个体理性行为。
供求关系在新古典主义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均衡价格也是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假设。
II. 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认为经济发展受到社会、政治和制度因素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
结构主义经济学关注市场失灵问题,主张政府应该在经济中发挥积极的角色,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III. 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关注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奥利弗·威廉姆森、道格拉斯·诺斯等。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市场交换并非完全摒弃规则,而是基于一定的制度框架进行,制度对市场行为有重要影响。
IV. 进化经济学派进化经济学派认为经济行为和结构是逐渐演化、适应环境的结果。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乔治·阿克洛夫、布莱恩·亚瑟等。
进化经济学从生物学的进化原理中借鉴,将经济行为视为一种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强调演化和创新对经济系统的重要性。
V. 行为经济学派行为经济学派认为人们的经济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塞勒等。
行为经济学关注人们的有限理性和行为偏差,通过实验证据研究人们的行为模式,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经济学派涵盖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多种视角。
不同的经济学派在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政策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了解并综合运用这些经济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将更有利于问题的全面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观点文管2班修翔宇当代西方经济学应该说是从凯恩斯主义开始的,其他流派大多与凯恩斯主义有关,有的是从凯恩斯主义发展分化出来的,有的则是作为凯恩斯注意的对立面出现的。
当代西方经济学可以分为这样一些流派: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西德新自由主义、合理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瑞典学派。
其中影响最大是四个流派: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现代货币主义、新制度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
萨缪尔森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混合经济,新古典综合是为混合经济服务的经济理论。
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经济。
汉森进一步发挥了这个思想,提出了双重经济的概念: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与私人经济同时存在着日益增加的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因而成为双重经济。
因此,经济学理论不仅应有反应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学,还应有反应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正是适应于这一要求而产生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有:一、IS-LM分析。
在IS-LM分析中,IS曲线表示商品市场上需求与供给一致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关系;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上需求与供给一致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关系。
IS-LM分析把商品市场的供求一致,货币市场的供求一致以及国民收入水平和利息率水平同时用均衡分析方法解决。
在IS曲线上表示商品市场均衡,在LM曲线上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因此,在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两种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这就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利息率的高低。
二、对滞胀问题的解释。
微观部门供给异常。
个别部门供给变动异常及价格变化是微观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这是用微观理论补充宏观理论来解释滞胀现象。
福利支出增加引起滞胀。
这是用围观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滞胀问题。
劳工市场的结构特征引起滞胀。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古典经济学凯恩斯:把他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经济学”,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阿瑟·庇古等西方正统经济学家称作“古典学派”。
教科书: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到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学派”。
古典经济学虽然不能算作一个流派,但却是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的思想发源地。
马歇尔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庇古是古典学派的最后一个重要代表。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理性人假设(2)完全信息假设(3)完全竞争假设(4)市场出清假设古典经济学家是“市场崇拜者”,他们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偏离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并且相信充分就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常态,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是一种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最优配置方式。
古典经济学倡导“自由放任”,主张让经济当事人自由交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封闭的市场经济模型,即没有对外经济部门。
古典经济学把这种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实际部门(real sector)和货币部门来进行研究。
这种研究思路后来被凯恩斯称作“古典二分法”。
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中性的。
在古典经济学里,只有“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
在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理论结构中,经济的总供给是高度无弹性的,总供给并不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即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古典经济学宏观理论中缺少总需求理论。
利息率是一种有效机制,它可以保证计划投资与计划储蓄相等。
储蓄和投资都是利息率的函数。
储蓄随着利息率的提高而增加,投资随着利息率的提高而减少。
古典经济学的主流思想都奉行“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
货币数量论的表达式:交易方程:MV=PT现金余额方程(剑桥方程):M=kY=kPy由于交易次数T难以衡量,所以经济学家们倾向于用经济中的总产出(或实际国民收入)y来替代交易次数T,于是交易方程又有了另一种表达形式:MV=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