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前言
- 格式:pdf
- 大小:629.93 KB
- 文档页数:29
ISO22002:2013食品安全中文版翻译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国家标准化机构组成的世界范围的联合会(ISO成员)。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是由ISO技术委员会负责的。
每一个领域都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委员会负责,每个成员国都有权代表技术委员会。
与ISO 联络的政府性的和非政府性质的国际组织也参与ISO的工作。
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器标准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合作。
介绍ISO 22000为处在食品供应链中的组织规定了具体的食品安全要求。
其中一个要求是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前提方案(PRP),以协助控制食品安全危害(ISO 22000: 2005,7.2)。
除了ISO22000:2005,7.2的要求,这份技术说明还包括了ISO 22000:2005,5.6中的通讯要求。
ISO/TS 22002中这一章节的目的是用来支持管理系统的,设计此管理系统是为了达到ISO 22000中规定的具体要求,此章节为这些方案制定了详细的规定。
ISO/TS 22002中这一章节并不是复制ISO 22000中规定的要求,其目的是与ISO 22000联合使用,例如,这份技术说明中提出的为防止接触食品包装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将被修订。
食品包装的预期用途需要被充分理解,由此通过设计合适的食品包装来鉴别处理食品安全风险,这些在此技术文件 4.14章节中(食品包装信息和客户沟通)有所体现,遵守ISO 22000中的条款/分条款,如附件A所示。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四章食品包装制造业警告:这份技术声明中的内容假定由合格的有经验的目标用户委托执行。
此技术文件并不意指包括一份合同中的所有必要的规定。
用户负责正确使用这份文件。
遵照这份技术文件并不代表免除法律义务。
1.范围这份技术文件规定了建立、实施和保持前提方案(PRPs)的要求,以协助控制食品包装生产的食品安全危害。
这份技术文件适用于所有生产食品包装或间接接触食品包装的机构,不论其规模大小或复杂程度如何。
【前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纵使:即使。
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顾:看。
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
肠断:一做断肠。
【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鉴赏】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古诗伤仲永翻译赏析《伤仲永》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
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注释】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乞:求取。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
利,认为······有利可图。
古诗冯谖客孟尝君翻译赏析《冯谖客孟尝君》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古文《冯谖客孟尝君》,记叙了冯谖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种种政治外交活动(焚券市义,谋复相位,在薛建立宗庙),表现冯谖的政治识见和多方面的才能,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和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冯谖善于利用矛盾以解决矛盾。
【原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Introduction 引言;前言;绪言The opening decad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as been overwhelmingly shaped by the American and world response to the terror attacks of 11 September 2001.Many analysts speak of a paradigm shift in foreign policy alignments, global economies, and domestic affairs.The events of the post (=late)-11 September world make the 1990s seem a vast, quaint (奇怪的) universe away.But we should note that analysts had christened (洗礼仪式) the last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s a “New World Order” u nder the common umbrella of democracy and free market capitalism.Certainly the decade marked a decisive end to the “post (after)-World War II” or “Cold War” world and ushered in a new era.The 45-year period following the dropping of atomic bombs on Hiroshima and Nagasaki the, division of the world into “free”and “communist”influences,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Berlin Wall in 1989 changed things.The world is still adjusting to those changes and countries rush (run) to realign (重新排列, 再结盟) the geopolitical order.美国和世界对于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的反应已经压倒性地充斥了21世纪的头十年。
古诗超然台记翻译赏析《超然台记》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超然台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知足常乐、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也隐含了少许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这篇文章用“乐”字贯穿全文,先写超然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不能超然于物外,则必悲哀,正面写乐,反面写悲,悲是乐的反而,即是写乐的反面,终不离乐字。
再写初到胶西之忧,再写初安之乐,治园修台,登览游乐。
以忧去衬托乐,愈显出更加可喜可乐。
以乐开头,以乐结尾,全文处处不离乐字,是“一字立骨”的佳作。
【原文】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古诗强项令董宣翻译赏析【强项令董宣前言】《强项令董宣》讲述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仆人杀人后藏匿在湖阳公主家,董宣乘公主外出的机会将这个仆人正法。
湖阳公主企图借弟弟光武帝的威势压倒董宣,可董宣不买账,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坚持原则,不肯违心认错,被光武帝封为“强项令”。
【强项令董宣原文】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椽。
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
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及当出刑,官属县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
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
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
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
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禽奸贼,故辱斯任。
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
”喜等闻,惧,即时降散。
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侯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古诗与韩荆州书翻译赏析《与韩荆州书》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与韩荆州书》是唐代诗人李白初见韩荆州时写的一封自荐书。
韩荆州,即韩朝宗,时任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
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
接著作者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
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
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历来广为传诵。
【原文】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前言这本书是十多年前(1992年春—1994年春)我在香港的大学执教期间写的。
临近1997年,正值英国殖民制度在港岛的“风烛残年”,岛内外各种牌号的旧势力非常活跃,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不断兴风作浪,中华文化受到政治高气压的加倍挤迫、挑衅甚至凌辱,大学校园和社会上也充斥着对西方文化和政制的近乎狂热的鼓吹和病态的迷恋。
学术阵地“扬西抑中”者也大有人在。
这一客观情势就成了我写《翻译美学导论》时定夺写作基本取向的一大考量。
我决定逆流而上,在书中大力阐述中华文化(侧重论述中译英)和中国美学思想,论证也重范例,尽力少作我本人直接的理论阐述。
我的基本思想是:当时香港浮华浅薄的文化氛围和晦暗病态的政治气氛需要中国美学的熏陶、净化和涤荡。
这就是眼前这本《翻译美学导论》在成书初期的基调。
当然,促使我采取这个写作基本策略的因素还有学术上更深层的考虑。
我认为就中国译学而言,美学对翻译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美学对中国翻译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
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
在中国人的语言观中,语言功能与审美判断是密不可分的,这就不同于西方。
中国的哲人从春秋时代就在谈美言与信言问题(《老子·八十一章》)。
中国经典文献中辞章美学是个重要的领域。
“温柔敦厚”(《礼记·经解》)、“仁义为美”(《孟子》)这类审美价值既是人格论命题,又是辞章美学命题。
在中国人看来,人的“思”、“意”、“情”、“志”、“神”、“气”等等都与“言”一脉相通,互为内外表里,南宋严羽所谓“理路言筌”(《论诗话·诗解》)讲的是人的语言文字总会留下他的义理情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汉语的特点来看,中国美学和美学思想也几乎与之切贴照应。
先说汉语。
第一,汉语比较重主体意识,而不执著于“意”与“形”的丝丝入扣,讲求“尽在不言之中”:言者认为“听者知其然必如言者之意其然,言者意其然必如听者之知其然”。
例如语态。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前言:《三字经》自南宋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创作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
三字经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1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解读〗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xìng nǎi qiān guì yǐ 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解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3 xī mèng mǔ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