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劳动力用工曲线
- 格式:xls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
第四节劳动力市场均衡与非均衡【本节考情概况】【本节知识点】【知识点】劳动力市场均衡及其变动★★★【知识点】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及其影响因素★★【知识点】劳动力市场政策★【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1】劳动力市场均衡及其变动★★★(一)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相等,从而市场出清的一种劳动力市场状态。
在这个时候,市场既不存在失业,也不存在劳动力短缺,即市场上所有愿意在这一工资率水平上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而企业的所有职位空缺都有人填补。
S为劳动力供给曲线,D为劳动力需求曲线,S与D的相交之处A点即为劳动力市场均衡点。
A点所对应的W0和E0分别为均衡市场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
(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破坏与重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是在不断建立、不断被打破、然后再重新建立这样一种循环中运行的。
1.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当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均衡工资率和就业量均随需求曲线右移而上升;反之,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时,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同时下降。
2.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在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工资率会下降,而均衡就业量却会上升。
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时,则会导致均衡工资率上升和均衡就业量下降。
3.劳动力供求曲线同时移动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结果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对比。
比如,人口和劳动力的增加一方面会在平均消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引起消费品需求总量的上升,即产品需求量上升导致对生产产品的劳动力需求增加,使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另一方面,人口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又必然使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整体右移。
但是在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同时扩大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均衡的位置是不确定的。
结果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对比:当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幅度更大时,均衡工资率上升。
当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幅度更大时,均衡工资率下降。
【真题·2010单选】某地区软件开发人员的劳动力市场目前处于均衡状态,且在未来几年中,软件开发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不会出现太大变化,但是在前些年计算机热中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大批大学毕业生即将进入该地区劳动力市场,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该地区软件开发人员()。
聊城大学管理学院函授《劳动经济学》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 劳动力市场2. 派生需求3.基本工资4.一般培训5.菲利浦斯曲线二、单项选择题1.一般来说,人口总量增多,则劳动力资源()。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2.新古典学派的()提出了创立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关键性理论概念。
A.马歇尔 B.舒尔茨 C.亚当·斯密 D.希克斯3.两种劳动力间为总互补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
A.正 B.负 C.零 D.任意值4.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 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5.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承担。
A.企业 B.工人 C.政府 D.社会6.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C.政府D.社会7.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A.雇主和员工 B.雇主和工会C.雇主和政府D.政府和工会8.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发源于()。
A.英国 B.德国C.法国D.美国9.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 )。
A.相对的 B.绝对的C.既不相对也不绝对的 D.既相对也绝对的10.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D.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恒为负值三、判断题1.劳动力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2.在劳动力供给假设中,劳动者追求收入最大化。
()3.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变动。
()4.最低工资立法维持了公认的基本生活需要,增加了社会就业数量。
()5.工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工人经济利益的代表。
()6.充分就业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就业率达到了100%。
()7.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取投保资助模式的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根据等边际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等边际法则说的是实现满足或效用的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B.根据等边际法则我们应该这样安排自己的消费,即在每一种物品上所支出的最后1美元,都能给我带来相等的边际效用。
C.消费的每一种物品,最后一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D.如果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1美元能够提供更多的边际效用,那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可以是总效用增加。
正确答案:C2.比较下列哪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A.大米B.白菜C.点心D.面粉正确答案:C3.一般来说,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公共物品()。
A.道路、桥梁B.国家安全C.义务教育D.房地产正确答案:D4.下列不属于实现价格歧视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卖者是一个垄断者,或者它至少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力,因而他可以控制价格。
B.卖者能够了解不同层次的买者购买商品的意愿或能力。
也就是说,他知道不同的买者对商品所具有的不同的需求弹性。
C.各个市场是相互分离的。
D.卖者必须确切地知道每一个消费者的意愿,对每个消费者所索取的价格高到使他几乎要拒绝购买,但又不会拒绝购买的程度。
正确答案:D由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需要程度决定。
B.和消费者个人的心理感受和评估有关。
C.和消费者偏好有关。
D.现实中实实在在支付的价格。
正确答案:D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两个或者全部博弈者都采用占优策略时,我们称其结果是一种占优均衡。
B.军备竞赛是一种有效率的合作性均衡。
C.多数投票原则可以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偏好。
D.占优策略是指双方都实现个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策略。
正确答案:A7.根据本课程观点,政府为什么通过税收“劫富济贫”?()A.穷人最后一单位收入的边际效用小于富人最后一单位收入的边际效用;B.穷人最后一单位收入的边际效用大于富人最后一单位收入的边际效用;C.穷人最后一单位收入的边际效用等于富人最后一单位收入的边际效用;D.穷人的边际效用递增而富人的编辑效用递减。
《劳动经济学》习题库(共163题)一. 名词解释(共26题)二. 判断题(共60题)三. 单选题(共51题)四. 问答题(共20题)五. 论述题(共6题)一. 名词解释1. 劳动经济学2. 工资刚性3. 自然失业率4. 劳动力需求弹性5. 就业弹性6. 工资指导线7. 统计性歧视8. 家庭生产函数9. 劳动经济关系10. 理性经济人11. 实证分析12. 劳动力生产费用13. 机制14. 内部劳动力市场15.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16. 劳动力参与率17. 劳动力供给弹性18. 余暇时间19. 非均衡分析20. 职业流动率21. 最低工资22. 补偿性工资差别23. 就业结构24. 磨擦性失业25. 结构性失业26.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答案:1. 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2. 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 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
4. 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变化百分比之比。
5. 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6. 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7. 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8. 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式。
9. 与劳动和劳动力相关的人类经济活动的总和。
10. 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11. 分析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会有何种规律性的反应,而不必对其后果作出好坏的价值评判。
12. 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子女培养成为劳动力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3. 指事物运动的目标指向、动力来源、传导系统、动作方向、运动力度等成套的规定性。
14. 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整机制。
15. 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1.无差异曲线有什么特点?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曲线具有四个重要特征:1)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
斜率为负,表示物品消费与闲暇消费是一种替代关系;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由于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
4)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同,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闲暇的比率(边际替代率)。
2.什么是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既定工资率条件下,个人可能实际获得的收入和闲暇的所有组合。
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3.图示效用最大化并指出其条件条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如果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是p ,工资率是w ,那么闲暇和物品的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4.什么是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并用图分离出来收入效应:如果收入增加,工资和个人偏好不变,将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称为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如果收入不变,工资率的增加,将导致闲暇需求的减少,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称为替代效应。
5.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根据劳动者的最优化行为,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工资率,劳动者在效用最大化点上确定最优劳动供给量,从而得到劳动的供给曲线,据说,在工资水平较低时,工资率上升对劳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减少闲暇消费;而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劳动时间。
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6.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A工资与社会保障B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C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D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A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B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C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D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A左,上升B右,上升C左,下降D右,下降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A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B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C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D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D )A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B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C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D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A )A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C劳动力参与率不变D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A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B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C为补偿职业收入的不稳定而给劳动者带来的负效用D为补偿某些季节性生产的不稳定收入8、在一些落后地区,女孩受教育的机会常低于男孩,使得她们他们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找不到比较好的工作。
第三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索罗模型、稳定状态、黄金律、黄金律资本存量、劳动效率、新经济增长理论.1、什么是索洛模型的稳态?在稳态中经济会增长吗?答:在索洛模型中,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人均资本保持稳定不变的资本存量水平为"稳态”。
当一个经济处于稳态时,新增投资恰好等于折旧.资本的积累一旦达到"稳态",资本增长会停止,产出的增长也会停止,一国经济只会在现有的规模上不断重复。
因此,在储蓄率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个稳态水平中的经济不会增长.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以及稳态增长率的?答:在生产函数既定的情况下,储蓄率的上升意味着经济的稳态水平提高,资本的存量会不断增长直到该经济达到更高的稳态水平,经济也会在资本的推动下得到较快增长.但是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一个经济一旦达到它的稳态,增长的推动力就会消失,也就是说,只要经济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较高的储蓄率只能保证较高的资本存量和产出水平,并不能保证持续的经济增长.3、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记为k*。
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在资本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MPK=δ。
也就是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0。
4、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黄金水平手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率稳态吗?为什么?答: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水平的主要手段有两种情况:一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降低储蓄率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二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律稳态政策。
政府制定者一般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但是他们有时不能够那么做。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第一套一.单选题(共20题)1.()是维持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保障。
A.劳动政策的制定B.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C.劳动条件的维持与提高D.劳动关系的协调2.下列激励理论中,()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的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A.强化理论B.期望理论C.公平理论D.ERG理论3.要获取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一般以()为主。
A.问卷调查法B.行为事件访谈法C.专家小组法D.全方位评价法4.【真题】关于劳动者应当承担的违反劳动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无须承担法律责任B.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应当承担赔偿责任C.劳动者解除约定有服务期的劳动合同,应当像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D.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有关竞业限制的约定,且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5.下列不属于劳动力市场具有的特征的是()。
A.特殊性B.单一性C.多样性D.不确定性6.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小时的用工形式。
A.20B.24C.28D.307.【真题】关于劳动力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力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是理解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关键所在B.劳动力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基础是:资本数量固定而劳动力数量可变。
C.劳动力边际产出递减规律认为,如果劳动力的数量一直追加下去,就会出现劳动力边际产出为零甚至为负的情况。
D.劳动力边际产出递减规律认为:新追加得劳动者的边际产出量之所以最终会出现下降,是因为新增加的劳动者技术水平比前面的劳动者要差8.劳动监察的主体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进行监察活动,被监察对象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监察执法活动,体现了劳动监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