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 格式:docx
- 大小:636.76 KB
- 文档页数:6
8 《各具特色的民居》学习内容:8 《各具特色的民居》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国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4.学习对比阅读方法.学习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导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师:根据课后资料袋的提示,准备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二、自学体验: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地单个指导.3.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4.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问题自由通读全文.5.快速浏览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全班交流展示.2.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3.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4.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5.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6.用学习“客家民居”的方法,学习“傣家竹楼”.四、归纳提升: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2.《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给加点的字注音.贮.()仓偏僻.()糯.米()夯.()筑奇葩.()竹篾.()茅.()草六、反思总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1 《文言文两则》1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熟读成诵学习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重点学习《学弈》,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为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一定很熟悉,谁来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一篇文言文----《学奕》(板书课题)二、自学体验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对学生读书习惯进行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对照相应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5.自主学习,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2.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和句意。
3.学生相互解疑答难。
4.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的字、词、句理解疑难进行点拨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究解决。
四、归纳提升:1.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内容,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学习评价作品人物的方法。
3.回忆人物:这段时间我们接触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回忆一下,他们都有谁?4.教师指名反馈。
(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5.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6.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7.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
总结:读名著时,我们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可以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但是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时角度不能太单一,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既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
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
....,洒了一地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第1句话。
(1)同学们,本单元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就是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把这种方法复习一下。
请大家读课本第1句话,反复多读几遍。
(2)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这句话中“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村里的人们看到两个得救的孩子喜极而泣的情景,写出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3.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第2句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导学案第1篇】教学设计1 .学会本课3 个生字。
2. 能够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了解课文内容。
3.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知道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的表现不同, 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5. 能够说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疑问引入1 .板书" 文言文" 和课题" 学弈", 初步了解文言文并解释课题的意思。
2. 观察课文插图,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明白两个学弈人的不同表现。
3.疑问引入: 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谁他与这两个下棋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理解课文( 一) 根据注释, 疏通全文。
1. 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 不会的地方小组商讨。
2. 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小黑板):①你都理解了那些句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②有什么地方不理解, 提出来。
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讲课文的意思9(二) 引读课文, 加深理解。
引读设计内容:(1) 弈秋是谁(2) 让弈秋干什么(3) 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相机板书: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4) 后一个人与前一个人相比学习效果如何( 相机板书:弗若之矣)(5) 是最后一个人的智力比不上前一个人吗?体会文章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教案点评《学弈》讲述的是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中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简单地介绍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部编版⼩学六年级语⽂下册第⼆单元:《语⽂园地⼆》导学案和课后练第⼆单元:《语⽂园地⼆》导学案【学习⽬标】1.引导学⽣抓住⼈物的语⾔、动作、神态来评价⼈物。
2.学写夸张句,并感悟夸张句的好处。
3.感悟⽤词的准确性。
4.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5.让学⽣能从多个⾓度认识⼈物。
【学习重点】1.让学⽣学会抓住⼈物的语⾔、动作、神态来评价⼈物。
2.学写夸张句,体会⽤词的准确性。
【学习难点】发挥想象写夸张句;作者不同的译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交流平台。
读外国名著,我们不仅要把握它的主要内容,还要依据名著中印象深刻的⼈物和情节,交流⾃⼰的感受。
⼩读者1:读名著时,我会对书⾥的⼈物做出⾃⼰的评价。
如在我眼⾥,汤姆·索亚是⼀个热爱⾃由、喜欢冒险的孩⼦,同时⼜很有趣,还有点⼉虚荣⼼。
⼩说中的很多地⽅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读者2:我会特别留意描写⼈物语⾔、动作、神态的句⼦,从中往往能看出⼀个⼈的性格。
之前学习《穷⼈》读到桑娜“⽤头⼱裹住睡着的孩⼦,把他们抱回家⾥……让他们同⾃⼰的孩⼦睡在⼀起,⼜连忙把帐⼦拉好 ”,我想,她是多么温柔善良⽽⼜勇敢呀!⼩读者3:每个⼈都是⽴体的、多⾯的,评价⼈物时⾓度不能太单⼀。
如,很多⼈觉得尼尔斯太淘⽓、太顽⽪,但是当我读到他⼼⾥想:“⽗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的”,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个好孩⼦。
1.先读⼀读交流平台,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说说如何评价⼈物。
3.可以抓住⼈物的语⾔、动作、神态,从多个⾓度去评价⼈物。
4.总结:每个⼈都是⽴体的、多⾯的,评价⼈物的⾓度不能太单⼀。
设计意图:引导学⽣抓住⼈物的语⾔、动作、神态等,从多个⾓度评价⼈物。
⼆、词句段运⽤。
(⼀)读下⾯的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
再从后⾯的词语中选择⼀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
1.先读读三个例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都运⽤了夸张的⼿法)2.学⽣汇报,教师点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可以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巩固,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新词。
2. 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活动和游戏,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语文园地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在本单元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复习巩固**- 指导学生进行生字新词的复习,加强记忆。
- 进行词语搭配的游戏或竞赛,提高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3. **阅读理解**- 提供一篇短文,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 讨论学生的答案,引导他们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4. **口语交际**- 设定一个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5. **习作指导**- 提供写作提示,帮助学生确定写作主题和思路。
- 分享一些优秀的习作,提供示范和启发。
6. **拓展延伸**- 安排学生收集关于家乡风俗的信息,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有趣故事或传说。
7.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注意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 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短文,注意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四、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包括主要的人物、事件、情感以及写作技巧。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框架,具体的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调整。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和欣赏这篇课文的魅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学习目标】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写作品梗概。
2.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学习准备】准备好语文书、签字笔。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范例引领共学探究➜范文引领写法梳理➜交流反馈修改完善。
【作业设计】选择一本最喜爱的书介绍给同学,迁移本单元学习的方法练习写梗概。
【参考例文】《骑鹅旅行记》作品梗概从前,有一个叫尼尔斯,豪贝耶松的淘气男孩,长得高高瘦瘦,还拥有一头浅亚麻色的卷发。
虽然已经十四岁了,但他却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还很调皮捣蛋。
有一天,尼尔斯的父母要去教堂做礼拜让留在家中的尼尔斯背《圣经》说回来检查。
尼尔斯决定做一回好孩子,认真地背诵起来。
但尼尔斯背着背着竟然睡了,醒来后发现了一个小狐仙,他一下子抓住了小狐仙,小狐仙央求放过它,尼尔斯放开后又觉得太亏,再想抓时却被愤怒的小狐仙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
尼尔斯非常害怕,他去找小狐仙,却被遇到的动物们嘲讽和报复,猫甚至差点要了尼尔斯的命!这时,家鹅看到一群大雁在天空飞过,心动了,便跟随它们准备飞走,尼斯尔忘记了自己的软弱,起身抱住雄鹅,却被带上了天。
不过过了几天后,尼尔斯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并且他的性格开始悄悄的,慢慢的发生着改变。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尼尔斯总能干出些大事,要么去营救小动物,要么与狐狸斯密尔斗智斗勇,要么为雁群放哨,要么么去救一些小孩子...还拥有许多新朋友头雁阿卡,老鹰高尔果,小灰雁邓芬... 也受到了动物他们的喜爱。
过了一个夏天,尼尔斯回到了自己家中。
治好了马的脚伤,但雄鹅与邓芬却被妈妈抓住,尼尔斯勇敢地冲了上去。
却发现自己已经变回了人类,一个善良的、勇敢的、热情的、让人一看就能肃然起敬的人。
(张卿哲)《王子与贫儿》梗概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长的一模一样的男孩,一个出生于贫苦的康第家,是个不受欢迎的贫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导学案导学案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是故事《红草地上》,通过讲述动物们的故事,揭示了真善美的主题。
同时,本单元还包括了对古诗的学习和欣赏,以及对小说《红草地上》进行综合性的阅读。
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本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阅读故事《红草地上》,发现动物世界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观察力。
2. 学习古诗《旅夜书怀》和《秋思》,理解其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 阅读小说《红草地上》,提高学生的综合性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学生能够:1. 理解故事《红草地上》中的内容,把握情节的发展,并懂得故事的道德意义;2. 理解古诗《旅夜书怀》和《秋思》中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3. 通过阅读小说《红草地上》,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综合性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和情节要点的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为他人着想的意识;2. 通过诗歌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红草地上》中的情节发展,把握故事的道德意义。
2. 理解古诗《旅夜书怀》和《秋思》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
教学难点:1. 通过阅读小说《红草地上》,提高学生的综合性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导入通过自由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红草地上》中的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故事的道德意义。
三、讲授1. 师生互动: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提问的方式可以是“请问小兔子为什么把红草带给了狐狸呢?”等。
《语文园地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学习重难点:
学会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掌握读书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自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画出相关语句,做做批注,然后将下面内容填写完整。
(提示: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巩固总结“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阅读方法。
)
1.自由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用小标题的方式列举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经历了哪些事。
2.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鲁滨逊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结合具体情节说一说。
3.我积累——读名著的好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思考提示: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方法指导:读通句子,理解词语,谈谈体会,想想效果,丰富表达。
)
(1)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萨契尔法官家里,大家接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亲吻……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
.......
满地的眼泪
.....。
(2)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
......啊。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4)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盼望饿安静喜欢厚(5)你还积累了哪些像这样的句子?
2.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三、日积月累
1.填空。
13岁:年华:及笄之年
岁:弱冠之年 30岁:之年
40岁:之年岁:知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 70岁:之年80-90:之年 100岁:之年
2.你还知道哪些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写一写。
四、阅读练习:走出心灵的监狱
①曼德拉因为反对白人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
当时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谁也没有想到,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②总统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
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幸运),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3名狱警也能到场。
随即他邀请他们起身,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③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宽容精神,令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
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④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
脾气暴躁,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因此才活了下来。
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正确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
他说,感恩与宽容常常源自痛苦与磨难,必须用极强的毅力来训练。
⑤获释当天,他的心情平静:“当我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悲哀)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
1.用“——”画出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分)
2.第①段中加点的“一个举动”指的是
3.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陈述句,不是的打“×”。
(1)请走出心灵的监狱。
( )
(2)曼德拉因为反对白人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入狱。
( )
(3)他是怎样学会正确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的?
( )
(4)他邀请他们起身,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 )
4.下列句子能说明作者的写作目的的一项是( )
A.谴责白人统治者对年事已高的曼德拉进行残酷的虐待。
B.赞扬曼德拉在就职典礼上对看守他的3名狱警的致敬。
C.告诉我们要学会冷静地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并用极强的毅力来训练。
D.希望我们舍弃悲痛与怨恨,像曼德拉那样,让感恩与宽容永驻人间。
5.你是如何理解画波浪线的句子的?。